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市的小寺院都有哪些
擴展閱讀
上海奉賢區是哪裡 2025-02-01 12:36:28
廈門同安祥橋多久拆遷 2025-02-01 12:36:17

廣州市的小寺院都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9-03 21:43:53

㈠ 廣州有哪些好玩的寺廟

光孝寺 - 詳情»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109號
電話:(020)81088867

廣州城隍廟 - 詳情»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中山四路忠佑大街48號

六榕塔 - 詳情»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路87號
電話:(020)83392843

純陽觀 - 詳情»

地址:新港西瑞康路268號
電話:(020)84189071, (020)81078225

大佛古寺(惠福東路) - 詳情»

地址:廣州市越秀區惠新中街21號
電話:020-83335678

天後古廟 - 詳情»
地址:上沖新廟大街2
標簽:景區
收藏發送到手機分享糾錯

洪聖廟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

大雄寶殿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

天後廟 - 詳情»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獵德西浦大街2號

華林禪寺 - 詳情»

地址:華林寺前31
電話:(020)81393175

㈡ 廣州都有什麼寺廟

廣州人最熟悉的寺廟是華林寺、光孝寺、六榕寺、三元宮、黃大仙廟、懷聖寺和菠蘿廟(南海神廟)。其中懷聖廟是伊斯蘭教的廟堂。
其中光孝、六榕、華林、海幢四寺稱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
1、三元宮
坐落於應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是廣州市現存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三元宮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創建。初名越崗院,唐稱悟性寺,明代重修時改名為三元宮。
相傳為東晉南海太守鮑靚(又名玄)為煉丹而建,初名越崗院.鮑靚之女的姑,善長醫葯,與晉代著名醫葯家葛洪結為夫妻,在此居住10年之久,「藉井泉及紅艾為醫方,活人無算」,逝世後人們在此設的姑殿以紀念。越崗院自東晉建後,幾經荒廢,於明萬曆及崇禎時重修,始用三元宮之名(一說清順治年間改建為三元宮)。三元,即道家對天宮、地宮、水宮的總稱,傳能赦罪解厄,帶來福壽.
2、光孝寺
光孝寺位於廣州人民公園之北,佔地三萬平方米,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廣州有"未有羊城,先有光孝"一說,此話雖未必正確,但該寺是廣東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該寺始建於三國,寺名屢變,至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而定今名。唐代儀鳳元年(676)高僧慧能在寺中戒壇前菩提樹下受戒,開闢佛教南宗,被稱為「禪宗六祖」,為該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此後殿宇日多,對中國佛教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3、六榕寺
六榕寺花塔在朝陽北路,廣州著名的佛教古寺。建於梁大同三年(537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廣州著名的古跡之一。
公元537年,南朝梁武帝蕭衍(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信佛君主)的母舅曇裕法師從柬埔寨求得舍利(佛骨)來到廣州。廣州刺史蕭裕為了迎接這一佛教之寶,特地在這里創造「寶庄嚴寺」。北宋端拱二年(989年)重修時,該寺僧人供奉佛教禪宗六祖慧能,以修凈業,遂改名為凈慧寺。宋代文學家、書法家蘇軾於宋元符三年(1100年)路經廣州時到此游覽,看見寺內有古榕樹六棵,便題書「六榕」二字。明代稱六榕寺,並沿襲至今。
花塔在六榕寺內,原名寶庄嚴寺舍利塔。該塔是與六榕寺同時興建的,但原塔已於公元十世紀時被火焚毀。1931年重修時在內部用鋼筋水泥加固。現塔高57米,八角九級,裡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鍾,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塔頂好似長在最高一朵花上的花蕊心。所以人們一般叫它為「花塔」。
4、華林寺
位於廣州西關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一帶。隋代以前此地為珠江岸。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天全國(即古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東渡來到中國傳教。他首先在今西來初地處登岸,並在登陸處建西來庵。後世信徒尊奉達摩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始祖,因而稱其當年登陸地為西來初地。 
華林寺是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隋、唐、宋、元、明諸代,傳燈不絕。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成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該寺住持抵園和尚奉詔始建寬31米、深44米、總面積為1364平方米的五百羅漢堂,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另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該木雕像現存威尼斯科雷爾博物館。羅漢堂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5、海幢寺
位於廣州市同福中路337號,始建於明末清初,迄今有三百多年歷史,是廣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以寺貌庄嚴、殿宇雄偉、凈域宏敞、佛緣鼎盛而聞名於世,被譽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該寺相傳南漢時代是「千秋寺」。後年久荒廢,變為居民叢冢。明朝末年,為富紳郭龍岳的圓地。僧人光牟、月池師徒向郭募得此地建佛堂,依佛經海幢比丘潛心修習般若波羅密經成佛之意,取名「海幢寺」。
海幢寺歷史悠久,林木參天,濃蔭覆地,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海幢春色」為昔日膾炙人口的羊城八景之一。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有海幢論鷹爪、十六羅漢、四大金剛、三須觀音、猛虎回頭石、海幢宮瓦、澹歸碗、幽冥鍾、星岩石塔等一大批,豐富多彩。加上天然和尚等高僧著述頗豐,又延師授徒以詩學,故詩僧特多,有「天然門下,詩僧六十」之美譽。因此,歷史上海幢寺不僅是弘法修禪的場所,也是名人雅士修身養性的地方。
6、仁威廟
坐落於龍津西路廟前街,舊泮塘鄉內。該廟始建於宋皇?v四年(1052年)。自宋以來,歷代鄉民皆"率其私錢"修葺或重建。清乾隆年間重修前只有中路和西序的前三進房舍。後兩進和東序則是乾隆年間增建的。仁威廟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廟。現主體建築略呈梯形,佔地2200平方米,坐北朝南。仁威廟內的木雕十分精緻,頭門均做成木雕的工藝構件,雕刻吉祥紋飾,遍施金彩。而頂部為五山風火山牆。正脊是石灣文如塑造的陶塑人物瓦脊,上有"同治丁卯"字樣。仁威廟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其木雕、石雕、磚雕各具特色,陶塑、灰塑工細勁秀,給人們留下深刻而強烈的印象。
7、南海神廟
又稱波羅廟,位於黃埔南崗鎮廟頭村。南海神廟是古代帝皇祭海的場所,創建於隋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都派官員到廟中舉行祭典,留下不少珍貴的碑刻,有「南方碑林」之稱。南海神廟又是中國古代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史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廟內現存文物眾多,廣州市古樹名木的第1至第8號均在神廟內 ,如位於廟西的一棵皂莢樹已有390年歷史,其它幾株木棉、海紅豆等樹齡均在200年以上。廟西章丘崗上有「浴日亭」,宋元時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即指此處,亭內立有蘇東坡詩碑。南海神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每年農歷二月的「波羅誕」廟會是廣州地區最大的民間廟會之一。 
8、黃大仙祠
廣州黃大仙祠始建於清代己亥年(1899),1910年代遭受戰亂破壞,但從遺跡可見,如石刻對聯、浮雕石柱、匾額、門飾、石獅等,裝飾以精緻雕刻。
1915年主持人梁仁庵道長攜黃大仙的畫像、靈簽和葯簽到香港,於1921年建成香港黃大仙祠,因而深受海內外華人信仰和祀奉。
廣州黃大仙祠於1997年11月9日由廣州嘉游旅遊景區開發有限公司投資正式動土復建,並於1999年2月6日開放給公眾參觀。至今已接待超過數百萬人次。祠內存有原黃大仙祠珍貴的文物,另設有黃大仙主殿、 觀音殿、呂祖殿、孔聖堂、財神殿、關帝殿、斗姥殿、陳列區、嶺南式園林花圃、億年奇石、素菜館及商場和廣場等設施提供遊客用膳、購物和休憩。
9、番禺南沙天後宮
南沙天後宮緊臨珠江出海口伶仃洋,坐落於大角山東南麓,依山傍水,其建築依山勢層疊而上,殿宇輝煌,樓閣雄偉,在天後廣場正中就是石雕天後聖像,是為紀念海上女神林默而建,建築特點是集北京故宮的風格和南京中山陵的氣勢於一體,其規模是現今世界同類建築之最,被譽為「天下天後第一宮」,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媽祖廟。天後宮佔地278畝,投資近5000萬元。
天後聖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佔地 1.5 公頃 的天後宮廣場上。整座天後宮四周綠樹婆娑,殿中香煙裊裊,置身其間令人頓生超凡脫俗的感覺。 
另外還有北京路的大佛寺,白雲山的能仁寺,惠福西路五仙觀,海珠區五鳳村漱珠崗上的純陽觀,等等。。

㈢ 廣州市花都區有什麼寺廟。 急

廣州市花都區的寺廟:

1、華嚴寺

花都華嚴禪寺原名觀音寺,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8),歷史上信眾群集,香火興盛,近百年來幾經興廢。該寺位於花都區芙蓉大道西側華藏山(又稱仙姬山),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處。2010年9月12日,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華嚴寺舉行全山殿堂落成、印覺法師雀敬升座暨書畫社成立慶典。

2、盤古王廟

這座廟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以後多次焚毀,到光緒二十四年,才由民間集資重建。

這是一座古典藝術建築物,有12條石柱、4條坤旬木柱,共16柱,縱橫各四條,平面分九格,代表九重天。最為奇特的是除了正中盤龍石柱之外,柱柱有書法刻字,共計七副對聯,盡是描寫歌頌盤古王開天闢地的豐功偉績。

3、資政大夫祠

這座寺廟是在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建成的,距離今日已經有130多年的歷史了。

此地居民大都姓徐,徐亨之為先祖,清朝同治年搜磨間,三華徐族同姓堂兄弟徐方正、徐表正共同任職兵部,深得朝廷賞識,同治皇帝把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父親徐殿魁封為「資政大夫頃漏慎」,把徐表正的父親徐爵魁封為「奉直大夫」。

4、隆華寺

隆華寺地處廣州市花都區梯面鎮紫霞山莊,此地稱曹洞,與佛教曹洞宗頗有淵源。寺院為明清建築風格,現任住持為廣州市佛協常務理事釋義普。

㈣ 廣州有幾間寺廟,祥細地址在哪裡

六榕寺:廣州市越秀區六榕路87號
光孝寺:廣州市越秀區海珠北路177號
華林寺: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北側西來正街
海幢寺:廣州市海珠區同福中路337號海幢公園內
光塔寺:又稱懷聖寺,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路
三元宮:廣州市越秀區應元路11號
黃大仙祠:廣州市荔灣區芳村百花路1號
仁威廟:廣州荔灣區龍津西路廟前街
五仙觀:廣州市越秀區惠福西路
大佛寺: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
天後宮:廣州市南沙區大角山
南海神廟:廣州市黃埔區南崗鎮廟頭村
華峰寺:廣州市蘿崗區禾豐村
純陽觀:廣州市海珠區五鳳村漱珠崗
圓玄道觀: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九潭村
能仁寺:廣州市白雲山上

㈤ 廣州有那些寺廟分別在哪裡

一、六榕寺

六榕寺位於廣州市的六榕路,是廣州市一座歷史悠久、海內外聞名的古剎。寺中寶塔巍峨,樹木蔥茂,文物薈萃,歷史上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跡。

六榕寺因蘇東坡當年為寺廟題字而得名。它與光孝、華林、海幢寺並稱廣州佛教四大叢林。六榕寺和寺中的花塔一樣,歷來為人們所稱頌,加之歷史地位與光孝寺齊名素有「光孝以樹傳,凈慧(六榕寺的別稱)以塔顯」之稱。

二、廣州大佛寺

廣州大佛寺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在北京路西側、廣州百貨大樓正南方)。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於火。

三、花都華嚴禪寺

花都華嚴禪寺原名觀音寺,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8),歷史上信眾群集,香火興盛,近百年來幾經興廢。該寺位於花都區芙蓉大道西側華藏山(又稱仙姬山)。

在芙蓉度假村路口之處。2001年10月11日,經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正式發文批准華嚴寺為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

四、能仁寺

能仁寺始建於1824,位於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山,其創建人是吟堅和尚。自上而下有慈雲殿、甘露泉、大雄寶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橋、牌坊等建築或古跡。

廣州著名旅遊勝地白雲山上一景,在玉虹洞,為佛教寺院。於清道光四年(1824)由吟堅和尚始建,當時僅有「茅屋數椽」。

五、海幢寺

海幢寺位於海珠區同福中路和南華中路之間的海幢寺,素以環境清幽、園林優美而著名。海幢寺佔地面積1.97萬平方米。

其原址南漢時稱為「千秋寺」,明末改為寺院,稱作「海幢寺」。清初該寺大規模擴建、遂成為廣州「四大叢林」之冠。1932年辟為河南公園,1933年更名為海幢公園。

㈥ 廣州有哪些寺廟

1、南海神廟。當您來到廣州東面黃埔的廟頭村時,一座古老而宏偉的廟宇聳立在您的視野中,它就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古代廣州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南海神廟。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建築群。

(6)廣州市的小寺院都有哪些擴展閱讀: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虞翻死後,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幾次更改,初名制止寺,東晉隆安五年(401年)稱五園寺,唐代稱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漢時稱乾亨寺,北宋時稱萬壽禪寺,南宋時稱報恩廣孝寺,不久後改廣字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築結構嚴謹,殿宇雄偉壯觀,特別是文物史跡眾多。如始建於東晉的大雄寶殿,南朝時達摩開鑿的洗缽泉,唐朝的瘞發塔、石經幢,南漢的千佛鐵塔,宋、明時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訶子樹、菩提樹等,都是珍貴的佛教遺跡遺物。

㈦ 廣州有哪些小眾特色的佛教景點

廣州市為禮佛勝地,有很多千古名寺,除了佛教四大叢林,還有很多小眾但不失特色的古剎。
(一)大佛寺
坐落於越秀區惠福東路惠新中街21號。廣州大佛寺始建於南漢(公元917-971年),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龑上應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後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年)公署毀於火。平南王尚可喜於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重建殿宇,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觀賞價值。1993年8月9日,廣州市政府公布大佛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佛寺香火一直很旺盛,是嶺南有名的佛教名勝古剎,在著名的北京路步行街中央,是繁華圍繞的一片清凈地,眾紅塵中的寡慾之地。寺內煙霧寥寥,檀香的氣息充滿了整座寺院的角落,抬眼望去,盒子式的高樓大廈和熙熙攘攘的商業街在四周環繞,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
(二)華嚴禪寺
華嚴禪寺原名觀音寺,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8年),歷史上信眾群集,香火興盛,近百年來幾經興廢。該寺位於花都區芙蓉大道西側華藏山。2001年10月11日,經廣東省廣州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務局正式發文批准華嚴寺為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2010年9月12日,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華嚴寺舉行全山殿堂落成、印覺法師升座暨書畫社成立慶典。明末清初對中國佛教文化頗有影響的番禺海雲寺和丹霞山別傳寺開法第一祖,嶺南海雲詩派、海雲書派創始人,著名高僧天然和尚的故鄉就在這里。
(三)法雨寺
前名叫吉祥庵,原址坐落於蘿崗街火村上嶺新巷,建築面積一百二十平方米,創建於乾隆十五(1750年),歷代朝野皆擁戴護持。寺院依山而建,寺內綠樹成蔭,花香鳥語,環境清靜幽雅,一幢幢皇宮式拋檐古建築雄偉坐落在群山圍護中,從山下往上眺望,黃瓦綠蔭相互映襯,宛若人間仙境,目前是廣東省內規模較大的尼眾弘法修持的寺院道場,為廣州市影響較大的佛教場所,今已完成規劃藍圖里中軸線的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法堂、功德堂、主體建築和左右廂房、五觀堂、客堂等配套工程。
(四)眉山寺
位於番禺市橋鎮東北部,始建於明代的正德元年,由蘇東坡後裔蘇渲所建,故以東坡原藉眉山寺命名。眉山寺乃番禺佛教聖地之一,寺內供奉有觀音聖像及十八羅漢銅像,每年吸引不少海內外遊客到此朝拜,香火旺盛。寺內還建有可供上百人同時用膳的齋堂,齋堂西北角植有紀念蘇東坡的老榕樹,老榕樹枝繁葉茂,虯枝盤根,蔚為壯觀。寺中菩提聖樹已有上百年歷史,根深蒂固,素有「佛樹」之稱,乃鎮寺之寶。
(五)能仁寺
始建於1824年,位於白雲山,其創建人是吟堅和尚。自上而下有慈雲殿、甘露泉、大雄寶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橋、牌坊等建築或古跡。是廣州著名旅遊勝地白雲山一景,在玉虹洞,為佛教寺院。於清道光四年(1824年)由吟堅和尚始建,當時僅有「茅屋數椽」。隨後陸續增建,到光緒年間(1908年),成為白雲山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是古代白雲山玉虹澗名剎。自上而下有慈雲殿、甘露泉、大雄寶殿、虎跑泉、六祖殿、玉虹池、石橋、牌坊等建築或古跡。
(六)華峰寺
位於黃埔區禾豐村,既是佛教聖地,又是革命根據地,也是旅遊勝地。始建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距今有千年歷史。清康熙壬戌年(公元1682年)建海門禪院,原屬歷史上著名的嶺南佛教古剎,曾被《中國寺志》作為名寺收錄(廣東省僅有光孝寺和華峰寺被收錄)。現僅余藏經閣和一些殘垣短壁,門樓上有一匾刻「海門禪院」四字,東側有一藏經閣,保持完好。遺址被當地群眾和珠三角一帶地區信徒視作佛教聖地。
(七)正果佛爺寺
增城八景之一,余賓公,增城金牛都香浦塘(今正果鎮番豐)人,出生於宋景祐二年(1003年),出生時跪地雙掌合什,朝天禮拜。及長為避瘟疫遷到今成佛岩(距寺約三公里處瑞山)山下,給人放牛,八歲到名山寺出家,苦練修行,功德圓滿,修成正果,得道成佛。當地紳民稱其為「牛仔佛」、「賓公佛」。金牛都因賓公坐地成佛,得道升天,以成正果,改名為正果墟。當時名流彭序曾寫下楹聯「正是敕封昭顯佛,果然聖壽得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