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今年廣州重點推進這10條高速公路項目建設。
大洋網訊6月28日下午,廣州市第143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采訪活動(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暨重點項目簽約和啟動儀式)和廣州市第144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育新機·開新局」系列之重點項目建設專題)。在廣州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會現場,南中高速開工建設。發布會上,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潘雙明介紹了廣州市交通重點建設項目進展情況。
潘雙明介紹,2020年,市交通運輸局主管的市本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06個,年度計劃總投資約168.1億元。截至6月底,累計完成投資約114.4億元,完成比例約為68.1%。今年廣州市交通運輸局重點推進10條高速公路、73個城市道路項目建設。
城市道路方面,重點推進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接線、華快石門堂山隧道擴建、火爐山隧道、車陂路過江隧道、如意坊放射線系統工程等73個項目建設。其中,今年計劃建成南大幹線市新路至蓮花大道段、白雲五線機場高速至106國道段、洛溪大橋拓寬工程新橋等項目。3個重點項目將在年底前開工,一是芳村到海珠的城市快捷路東沙至石崗隧道段;二是打通新滘東路東段斷頭路、連接海珠琶洲與天河金融城的車陂路至新滘東路隧道二期;三是市區通往南站快速通道的東曉南至廣州南站連接線北段,其中的海珠灣隧道是廣州第一個採用大直徑(14.5米)盾構的隧道。
已完成多個項目前期工作
潘雙明介紹,為推動更高層次的廣佛同城化,目前,已完成了沉香大橋、大坦沙大橋、同心橋等項目前期工作。在加強跨珠江口兩岸聯系方面,推進了蓮花山過江通道、東部高速、增莞番高速等項目的方案研究與論證。圍繞機場三期擴建和北站建設,持續推進增佛、花莞東西延線、佛江北延線等高速項目前期工作,已完成增佛、花莞西延線的工可報告編制。為支撐琶洲、珠江新城、金融城等重點功能片區的發展,推進魚琶、會展西、珠江新城至琶洲、化龍至開發區西區等過江加密通道的設計招投標工作。同時,花都空鐵融合片區新花大道等22個道路項目、白雲(棠溪)站和大田站周邊白雲二線等配套道路均已納入了近期建設計劃並加快推進前期立項。快捷路二期(荔灣段)、白鵝潭大道和荔灣南漖通道也正在積極策劃中,以更好支持白鵝潭商務區的發展。
潘雙明表示,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會同市有關部門加快前期項目的開工准備,推動項目落地實施;加強與屬地政府溝通,加大協調力度,及時落實項目建設用地;並對工程項目加強組織管理和督導,推動交通重點項目又好又快、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⑵ 廣州金融城東區規劃獲批實施
作為廣州東部沿江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城東區建設即將起步。13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了實施《金融城東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成果的通告,片區規劃建築面積約260萬平方米,規劃定位以總部辦公及配套功能為主,規劃就業人口近10萬人;同時規劃新增3條過江隧道解決珠江兩岸近江地區聯系,並沿黃埔大道設置跨線橋和輔道保證快速化通行。
以科技創新、總部辦公功能為主。
統籌落實車陂村住宅、物業復建安置需求,為鄰近就業人口提供居住配套及商業服務。
以文化、醫療、交通功能為主,結合東圃地鐵站,設置綜合醫院、文化設施、客運碼頭等項目,並統籌落實變電站等市政設施。其中配置500床的綜合醫院,沿環城高速西側配置一個文化設施用地,設5000平方米公交總站,東側配置220千伏變電站、垃圾轉運站、環衛站以及一個污水泵站。片區擬設置共38處公共服務設施,8處市政基礎設施,總建築面積為16.89萬平方米。
以商務辦公、綜合商業功能為主,依託三溪地鐵站,以AEC人民製革廠城市更新項目為帶動,打造現代活力的產業空間。
四大功能組團
金融城東區是珠江三個十公里「中十公里」的核心區域,也是東部沿江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片區南起珠江、北至黃埔大道、東起深涌(天河區界)、西至車陂路,總用地面積131公頃。現狀用地主要以村莊建設用地和工業用地為主。片區內已審批項目4處,分別是車陂村、前進村復建安置地塊,黃埔大道東646號、AEC人民製革廠改造地塊。
根據最新出爐的控詳規,金融城東區規劃建築面積約260萬平方米(含地下7.5萬平方米),毛容積率1.98,凈容積率3.52,沿江建築高度一線不超過60米。規劃就業人口9.1萬人,村民安置房的居住人口6000人。規劃區總可建設地塊個數47個。其中,可出讓地塊28個,三舊改造項目地塊3個,公共設施地塊7個,安置地塊7個,現狀保留地塊2個。
未來金融城東區將形成四大功能組團:科技創新總部組團、車陂安置綜合組團、公共設施配套組團、綜合商業辦公組團。
增過江隧道分散車流
本次規劃對珠江兩岸現狀通道進行了梳理。金融城東區內獵德大橋、華南大橋、琶洲大橋、車陂隧道(在建)、東圃特大橋主要以過境交通為主,對南北向區域過境交通作用明顯,但隨著琶洲地區、金融城地區的規劃建設,需要進一步研究增加珠江兩岸的微循環通道。規劃將通過小出入口小轉彎的做法,新增3條過江隧道——車陂路-新滘東路隧道、喧悅新街隧道和琶洲東隧道,解決珠江兩岸近江地區聯系,將閱江路、臨江大道銜接,形成交通微循環,採用「多通道、小循環」形成分散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