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州歷史多少年
嬴政滅亡六國統一華夏後,繼續開拓疆土,其中在南方繼續對百越進軍,佔領嶺南後,在今廣州地區及其周圍廣大地區設南海郡,當時南海郡郡治任囂城在今廣州,並大量遷移中原地區民眾到今廣州地區南海郡,來加強對新征服的土地的統治,其後今廣州地區基本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路治司治省治等的所在地,廣州的歷史有兩千多年。劉徹公元前111年平定南越國,把其地區劃分為九郡,後縮為七郡,廣州仍稱南海郡,歸屬交趾部後稱交州, 南海郡行政范圍縮小,交州治所曾移至今廣西梧州,廣州城曾一度較前衰落。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公元970年,宋軍平南漢後,廢興王府仍稱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簡稱廣東。
Ⅱ 廣州這城市有多少年歷史了
廣州始建於公元前214年,最早建城時的名字叫任囂城。至今已有2225年的歷史。
Ⅲ 廣州城址歷史變遷
公元前214年,秦朝分軍五路統一嶺南後,在嶺南地區設置了南海、象、桂林3郡,原秦軍統帥大將任囂就任南海尉,他在南海郡治番禺(非現今番禺區)築城,世稱任囂城,這便是廣州建城之始了。其時,任囂城規模很小,其位置在今中山四路北面舊倉巷以西一帶的高地,約是今文德路、北京路向北延伸線、省財廳一帶。當時珠江江岸在今西湖路一帶,任囂依山傍水築城,亦有防禦外敵作用。
公元前208年任囂過世,隨其出征的秦將趙佗繼任其位。秦朝滅亡後,公元前204年,趙佗兼並桂林郡和象郡,建南越國。執政後,趙佗將任囂城擴大為周長十里的大城,俗稱「趙佗城」。今北京路基本處於「趙佗城」中心軸線位置,位於北京路北段的南越王宮博物館就是依「趙佗城」的遺址為基礎而建成的。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在南越國原有屬地上設置九個郡,直接歸屬漢朝,自此,嶺南地區正式納入漢朝郡縣版圖。
東漢末期,嶺南已屬吳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郡治遷到番禺,進而控制了嶺南形勢。步騭重修番禺舊城,並擴大趙佗城,後世稱之為步騭城,其南門在番、禺二山之間,中間為南下海邊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為了加強對嶺南的行政管理,吳黃武五年(226年),交州分為交州與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番禺也成了廣州的郡治。
至唐代時,《唐大和上東征傳》記廣州「州城三重」,唐代三城一為以今北京路為中心的主城,另一為甘溪故道(今倉邊路)以東的南越城東部殘壘,第三座城可能是「蕃坊」。蕃坊范圍在今光塔路懷聖寺一帶。這三城均未超出今越秀區范圍,仍以今北京路為中心。
唐代天祐末年(907年),嶺南的最高權力者清海軍節度使劉隱,下令鑿平番山、禺山擴城,拓展了城區商業中心。劉隱逝世後,其弟劉岩在嶺南建立政權,史稱「南漢」,把廣州改名興王府,為南漢國首府,並作了規模空前的都城建設。
當時廣州城分內城與郭城,內城包括宮城與皇城。宮城位於今中山四路以北的「南越國宮署遺址」文物保護區一帶,乃皇族居住區及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宮城之南是皇城,大約在今中山路以南、西湖路以北,並以北京路為中軸線,高級官衙即設於此。
皇城以南是郭城,范圍大約是今西湖路以南、文明路至大南路以北的北京路區域,商鋪布列於左右(稱「左街」、「右街」),乃商業繁華區,今大南路一線為當時珠江的河岸。南漢興王府的西城內外有皇家園林及私家園林。東城即趙佗城東部一帶,乃官僚貴族的居住區。
宋朝時期,興王府復名廣州。在廣州的城建史上,宋代是一個輝煌時期,表現在建三城及雁翅城(均在今越秀區范圍內)等。北宋慶歷五年(1045年),朝廷批准廣州修築高級官衙所在地的子城,范圍大約包括今吉祥路至倉邊路(東西向)、中山路至越華路(南北向)一帶,仍以今北京路為中軸線。
熙寧元年(1068年),朝廷撥巨資修廣州東城,東城位置由子城之東至今德政路稍西的范圍。熙寧四年(1071年),又開始興建廣州西城。西城比子城、東城的總和還大,工程進行了十個月,終於落成。范圍約包括今吉祥路以西、東至人民路、北至百靈路、南至大德路一帶。嘉定三年(1210年),又新築東西雁翅城,即從東、西兩城的南城牆向江邊延伸,以保護南臨珠江的新城區。
明代廣州的城垣有了很大變化,這就是三城合一。大約在明洪武十年(1377年)前後,除了拆去中城與東、西城之間的城牆外,還擴大了城區范圍,向北跨到越秀山之上,向東亦有所擴展。到嘉靖四十四至四十五年(1565-1566),又在城南加築外城。
晚明時人稱明初築的為「老城」或「舊城」,嘉靖年間築的為「新城」。老城南界為今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新城南界為今一德路、泰康路、萬福路。新、老城的東界為今越秀路,西界為今人民路。明代的城牆至清代仍然未變。但明末珠江北岸已南移數十米,故清初順治年間,官府增修東西兩翼城牆,直至珠江邊。此後廣州城牆只有修繕,未有擴展。
從歷代廣州古城范圍的變遷,可知兩千多年間廣州城區中心的位置變化不大,均基本在今越秀區范圍之內,一直以來北京路都處於廣州城市的中軸位置。
(3)廣州城多少年了擴展閱讀
廣州古城內的十座歷史建築
1、鎮海樓
1380年,廣州城擴建,於城北越秀山上修築五層高樓的紅色牆體,因當時珠江河道寬廣似海而得名鎮海樓。近千年來,為廣州城制高點。
2、中山紀念堂
建於1929年,廣州舊中軸線上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築。紀念堂院子的北門有廣州有記載的最古老的木棉樹,樹齡349年。
3、光孝寺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最早為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期,吳國虞翻後人舍宅為寺。
寺中存留各朝代古跡甚多,有大菩提樹一棵,是中國最早有記載的移植的菩提樹。傳說六祖惠能於此樹下,見僧人辯論:風動耶?幡動耶?以一句「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語驚四座。
4、六榕花塔
梁大同三年,沙門曇裕法師從扶南請得佛陀舍利,於寶庄嚴寺大殿前修建舍利塔。
六榕寺塔高57米,八角九級,裡面十七層,沿梯級登至塔頂,可俯瞰全市景色。塔的外形華麗壯觀,檐角都懸掛吊鍾,整個塔好像是花朵疊成的一根花柱,又名花塔。
5、光孝堂
光孝堂,建於1920年代,廣州最大的基督教堂之一。外觀是中西結合的宗教造型,整個教堂最具特色就是2樓碩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午的陽光直射過來,透射在教堂內部的光線絢麗無比。
6、懷聖光塔
貞觀元年,阿拉伯人遠赴重洋,到達東土大唐,於廣州修築伊斯蘭懷聖寺及邦克塔。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的第一個港口,珠江邊數十米高的光塔一直都是外國商船的指路明燈。
滄海桑田,如今珠江水岸已南退數里,珠江淺海灣也沖擊出了三角洲,或新或舊的現代建築密密麻麻地拔地而起,獨剩千年光塔遺世獨立於樓群之中。
7、嶺南第一樓
位於惠福西路五仙觀內,是廣州市現存為數不多的保持著木結構形式的較為完整的明代城樓式建築。
嶺南第一樓又叫禁鍾樓,二樓正中懸掛一口明代青銅大鍾,此鍾是作為遇火警非常事故時召救之用,無事禁止撞擊,因名「禁鍾」。
8、聖心石室大教堂
1856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將兩廣總督行署夷為平地。之後歷時二十多年,於這一舊址上修建了這一石結構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在每年的平安夜晚上,教堂迎來每年一度的亮燈,向世人展現這座十九世紀建築的全部光輝。
9、魯迅紀念館
建於1920年代的黃色鍾樓式建築。原來是國立中山大學鍾樓,魯迅任教期間曾居住於此,是中山大學校徽的原型建築。同時也是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現今是廣州魯迅紀念館。
10、愛群大廈
1937年落成於沿江西路,高64米,共18層。被當時新聞界譽為「開廣州高層建築之新紀元」,作為「廣州第一高樓」的地位保持了整整30年。是沿江西路作為廣州「外灘」的歷史見證。
Ⅳ 廣州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啊
西漢時期趙佗建立南越王朝開始,廣州已有2217年的建城歷史,
最早叫番禺,番禺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始建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