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名校區在哪裡
擴展閱讀
廈門叫海什麼的公司 2025-01-21 18:11:47
投融界怎麼樣杭州 2025-01-21 18:08:43

廣州名校區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12-19 21:22:51

1. 廣州大學有幾個校區,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一、廣州大學有幾個校區

廣州大學現在有2個校區,分別為:大學城校區和桂花崗校區

二、廣州大學哪個校區最好及各校區介紹

1.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廣州大學大學城校區內。廣州大學是以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於2000年合並組建,有著近90年的辦學傳統。學校立足珠三角區位優勢,強化大學的使命與擔當,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各項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一所快速發展、充滿活力的大學,是廣東省和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廣州大學正在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邁進。

2.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

地址:桂花崗東1號。學校現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1880畝,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較完善的科研設施。學校辦學規模較大,學科門類較全,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33833 人,其中碩士研究生2798人,博士研究生122人,有91個本科專業,涵蓋十大學科門類,具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6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學校現有在編教職工2607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686人,博士佔比54.7%,全校具有副高以上職稱者1130人,擁有兩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6人,其他以國家「」、「*特聘教授」、國家傑青為代表的一支高層次人才隊伍,承擔了一批973項目、863項目、人文社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三、廣州大學簡介

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廣州大學是以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於2000年合並組建,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學校緊緊抓住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廣東省和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機遇,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需求,主動對接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創新和開放,按照內涵建設、創新引領、特色發展、開放辦學的發展理念,聚焦新工科、新師范、新文科建設,積極探索新醫科發展,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http://Www.CreDitSaiLing.Com

學校現有大學城、桂花崗兩個校區,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9788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6083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設有27個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現有8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6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020年本科招生專業69個,其中理工類專業37個、人文社科類專業24個、藝術類專業8個。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通過培育與引進並舉,基本形成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學術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在崗教職工3221人,其中專職教學科研人員2036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中被聘為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者1345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468人。現有全職兩院院士5人、全職外國院士1人、特聘院士4人、雙聘院士6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人、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青年長江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5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4人;其他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入選者11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4人;國家級「特殊計劃」領軍人才5人、教學名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8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2人;「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團隊1個,「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廣東特支計劃」領軍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學名師4人、青年文化英才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7人、講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學者10人;廣東省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5人;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含廣州市傑出專家、優秀專家、優秀青年後備人才)191人。

學校堅持重大需求導向,通過不斷調整和優化學科結構,深化人文、社會科學、理科類優勢學科內涵建設,強化師范教育、藝術類學科特色建設,突出面向新科技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需求的新工科建設,探索拓展以生物醫葯、基因編輯、生物信息、腦科學等為重點主攻方向的新醫科。現已形成由4個省「沖一流」重點建設學科、14個省級重點學科和16個市級重點學科和重點扶持學科構成的重點建設學科體系。以土木工程、網路空間安全、人工智慧、智能製造、電子與通訊工程、資源與環境、材料工程、經濟與社會管理、嶺南文化與藝術、師范教育等為代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化學、材料科學、環境/生態學進入ESI全球前1%。在軟科2020年《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榜單中,網路空間安全列全國第4位。

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以「德才兼備、家國情懷、視野開闊,愛體育、懂藝術,能力發展性強」為人才培養目標,設立「文體藝語」四個公共素質教育中心,致力於培養具有廣大底色的創新型人才。學校現有3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3個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1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精品開放課程、10門國家級一流課程、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1個省級教學團隊;獲5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53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廣大「金課」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現有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門,省級系列精品課程66門,校級系列精品課程171門,與世界高水平大學課程互聯和學分互認的課程200門。實施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組建33個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近3年本科生平均初次就業率為90.9%,用人單位總體滿意度達98.7%。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三創營」眾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學生在「互聯網+」「挑戰杯」「創青春」等國家創新創業競賽成績位居廣東高校乃至全國同類高校前列。

學校堅持科技創新戰略,面向產業和經濟社會主戰場,強化科研創新能力建設,布局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和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在穗深港澳創新走廊上形成「一體兩翼」發展格局。設立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積極謀劃在南沙的新發展。現擁有國家級科研平台(含培育基地)3個,省部級科研平台51個。在城市基礎設施減震防災與安全、網路空間先進技術、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智能製造、智能裝備、智慧交通、天體物理、分析科學技術、環境工程、清潔能源材料、應用數學、生物計算、分子遺傳與進化、生物計算、基因編輯、地理科學、嶺南文化藝術、區域發展等領域組建了一批科研團隊。全校科研經費投入10.18億元;201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排名連續兩年進入全國前80位,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位列全國第28位;近三年連續獲主持國家重點研發項目與課題共12項、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項。2016年以來,共申請國際、國內專利2297項,授權專利1134項,連續榮獲廣州市專利大戶榮譽稱號。論文質量穩步提升,發表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上的論文數不斷增加,學校SCIE/SSCI、CSSCI發文量2233篇,ESI高被引論文總量148篇。近五年,學校獲得獲國家、省部級科技和社科獎勵101項。不斷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高校、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及與風投資本對接,促進「雙創」科技成果在大灣區的轉化。2016年以來,學校與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151項,新增產學研合作平台46個,加入產學研協同合作聯盟22個,共建研發中心50多個、實習基地300多個。與廣州無線電集團、廣州越秀集團、廣東絲綢紡織集團、廣州智能裝備集團、中國機械工業集團、騰訊科技、華為、360集團、阿里雲計算等近百家大型企業新建合作關系。減振抗震、聲像燈光、網路安全和水環境技術等一批創新成果在廣州塔、港珠澳大橋等國內重大工程或企業中得到充分應用。咨政建言作用日益凸顯,一批研究報告得到採納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