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腸上皮化生簡介
腸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細胞被具有小腸或大腸特徵的腸型上皮細胞所替換,這是一種常見於多種慢性胃病的胃粘膜病變。這種現象起源於胃固有腺體頸部的未分化細胞,它們具有向胃和腸上皮細胞分化的能力。在正常情況下,這些細胞會分化為胃型上皮細胞以更新表面。但在病理情況下,它們可能會形成腸型上皮,即腸化生。研究顯示,腸化灶的起源主要在胃小溝,可向周圍擴散形成不同規模的化生灶。
病理學家根據化生上皮的功能將腸上皮化生分為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完全性腸上皮化生類似於小腸粘膜,擁有刷狀緣,不分泌粘液,包含潘氏細胞、杯狀細胞和吸收細胞,以及多種酶如蔗糖酶、海藻糖酶和亮氨酸基肽酶、鹼性磷酸酶。而不完全性腸上皮化生的刷狀緣不明顯,微絨毛發育不全,有粘液分泌顆粒,含蔗糖酶,但氨基肽酶和鹼性磷酸酶活性較低,沒有海藻糖酶。
通過粘液組化染色,腸上皮化生進一步分為小腸型化生和結腸型化生。小腸型化生常見於良性胃病,特別是在慢性胃炎中,它與炎症反應相關;相反,結腸型化生分化較差,雖然在良性胃病中的檢出率低,但在胃癌旁粘膜中高發,表明其與胃癌風險增加有關。結腸型化生通常發生在小腸型化生加重後,且多位於嚴重的小腸化生灶內。
慢性萎縮性胃炎常伴有腸化現象,它是胃粘膜損傷的標志,也是萎縮性胃炎的重要上皮變化。據統計,合並萎縮性胃炎的腸化患者佔65.5%,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胃竇部和體竇移行部位的萎縮性胃炎並腸上皮化生與胃癌風險相關,因此,對於這類患者,臨床醫生應高度重視,定期隨訪以防止癌變的發生。
(1)腸上皮化生廣州看哪個醫生好擴展閱讀
胃粘膜的腸上皮化生或簡稱為腸化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特別是在高齡人更為多見。腸上皮化生常常合並於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由於胃病檢查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胃鏡的應用,早期胃癌的大量發現與研究,認為胃粘膜腸上皮化生與胃癌有密切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