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年薪多少才算中產
關於擁有多少財產才能被稱為是「中產」,根據社科院曾經的調查數據所得出的標準是月收入在4.5萬以上,年薪要超過50萬,在一線城市裡面有房有車還沒有貸款,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在150萬以上。撇開「中產」的其他另外7個條件,就按照這1個條件來看,很多家庭都很難以達到這個標准。
但根據有關數據表明,在中國已經有3320萬戶家庭已經滿足這個條件,其中包含新增的1000萬戶,在全國分布這些「中產家庭」的城市裡面,北京、上海和廣州比較集中。
如果是參照2019年《新中產白皮書》中很多專家對新中產家庭進行了一番解讀:新中產家庭的凈資產是371萬,這個值屬於中位數,平均負債在112萬。也就是說371萬元是屬於「中產」的中間值,超過這個凈資產的家庭有50%左右,低於這個數據的也有50%。
對於新中產家庭的定義來看,300萬的標准好像是「低」了不少,但實際上如果要擁有300萬的凈資產,還是沒有那麼容易的,畢竟多數家庭都有房貸的存在,當拿出一部分錢去還掉房貸車貸以後,大部分人可以用來支配的固定資產所剩的並不多,甚至很多人掙的錢大部分還要用來償還銀行貸款,連存款都很少有。
按照新中產家庭的這個標准,被大家廣泛所了解到的規模數量是4億。但是根據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根據國家統計局所得出的結論,「中產家庭」的標準是:在一個三口之家裡面,家庭的年收入能達到10萬到50萬之間,有車、有房能旅遊,就能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人群。
但很多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中等收入人群里,他們所承受的有關的養娃開支都是許多人都不敢直面的,單獨是一門課的輔導費一年就在一萬以上,有些課程按照小時和次數收費,開支更大。還有一些年輕的三口之家,剛剛進入「中產家庭」的行列,但最後卻因為寶寶的出生,讓家庭再度陷入不斷支出的壓力之中,始終無法留下更多的收入存起來。
Ⅱ 「中等收入」標准已公布,你及格了嗎
根據世界銀行此前公布的標准,只要人均國民收入(GNI)大於12056美元(按現行匯率計算,約80485元人民幣),國家就被列為高收入國家(經濟體)。我國剛剛達到人均1萬美元,顯然還沒有進入到高收入國家。但是,已經有部分省達到高收入水平了。如北京、上海、江蘇、福建、天津、浙江、廣東等。
中等收入標準的公布,只是提供一個參考,而不是絕對標准。實際上,同樣的中等收入,有的屬於高收入附近的中等收入,有的處於標准線下方的中等收入,相差是非常大的。因此,縱然進入了中等收入群體,也未必就達到中等收入生活水平,還要看家裡有沒有房貸,有哪些負債,等等。如果家裡沒有負債,收入是凈收入,那麼,這樣的中等收入家庭,就是真正的中等收入者。反之,就很難名符其實了。
所以,千萬別問是否進入到中等收入群體,而要看自己的實際收入水平、實際消費能力、實際購買能力等。只有購買力條件下的中等收入水平,才是最棒的。
首先要分區域來定義這個中等收入,別北上深,那麼家庭收入在100萬一年,可以算中等,如果在蘇州,廣州,無錫等工業發達地區,60-80萬的家庭年收入可以算是中等,再比如,南通,青島,常州,泉州,成都等地50萬左右就是中等。要實現以上的目標,唯有兩種可能,第一,夫妻兩個都是高學歷,在大型國企,好的事業單位等。第二,夫妻兩個有一個是做生意或者好公司的銷售。否則都達不到。
是否「及格」首先要看「中等收入」的標準是什麼。
「中等收入」標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界定:學術界對「中等收入」的衡量標准並未達成一致,世界銀行給出的「中等收入」標準是日收入10-50美元或者日收入10-100美元,按照現在1美元兌6.4825人民幣的匯率,日薪能達到64.82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超過324.125元或者超過648.25元的日薪就算是「高收入群體」。
按照世界銀行的標准,在我國月薪超過1945元就算是中等收入群體,想必絕大部分的上班族都能達到這一水平,比如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是32189元,即月薪2682元,遠在1945元之上,達到中等收入並不難。甚至有的城市最低工資標准都在1945元以上,比如北京市2021年的最低工資標準是2320元。
但其實世界銀行制定的標准對我國來說參考意義並不是很大,因為世界銀行是綜合全球范圍內各個國家來制定的,很多非洲國家的平均日薪還不足1美元,用這個標准衡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我國來說有點低了。
不過國際上還有一套衡量中等收入的標准,那就是以平均收入的中位數為基礎,中位數的50%或者75%是下限,1.5倍到2倍是上限,處在這個收入水平之間的是「中等收入」。
按照這套標准,2020年全國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數是27540元,即月收入2295元,那麼月收入在1147元(或1721元)到3442元(或者4590元)之間就屬於中等收入群體了。
想必很多人都能達到這個標准,現在三四線城市的平均薪資標准都在五六千元以上了。
當然,達到這個水平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之前就說過我國有6億人月均收入在1000元以下,但是這些人中當然包括學生、幼兒、老年人等,所以實際上也沒有那麼悲觀。
我國也提出過自己的「中等收入」標准:在2018年的時候,統計局曾說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是低收入群體、2000-5000元的是中收入群體、5000-10000元的是較高收入群體、10000元以上的是高收入群體。
如果按照這個標准,那麼按照當時的投票情況來看,44%的網友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不過有些網友認為這一標准太低了,甚至不夠還房貸。
2019年的時候,國家統計局表示,如果以一個三口之家為例,家庭年收入達到10-50萬就算是「中等收入」。如果按照這個標准,2017年的時候中等收入群體就有4億人了。
三口之家達到10萬元的收入應該不難,假設家裡有兩個上班族,那麼每人月薪達到4167元就算是中等收入了。這還沒算收入更高的企業家、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醫生律師、個體經營戶等。
寫在最後:中等收入確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而且相關部門和世界銀行對中等收入的界定也較低,大多數人是能達到這一標準的。
那為什麼我們還覺得「不夠花」呢?實際上這與日常支出較大有關,特別是房貸的存在,這也直接給我們造成了一種「假象」:「明明屬於中等收入,卻沒有剩餘,還得省著花」。
其實就我個人而言,完全不必在乎自己的收入在什麼水平上,只要夠一家人的支出就可以了,正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何必太在乎太較真呢?
2019年9月的時候,在一個發展論壇上面,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表示,中國將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群體倍增。按照劉世錦的說法,按照典型的三口之家計算,中等收入群體大概標準是年收入10-50萬元,2019年的時候,中國大概有4億人屬於中等收入群體。
一個三口之家基本上是父母加上一個孩子,這樣來說父母都是需要工作的,這樣家庭凈收入要達到10萬元-50萬元也不算太難的事情。現在來說,如果工作努力,一個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賺到七八萬元也是有可能的,一個家庭中如果有兩個人上班工作,一年下來賺到10萬元以上也是可能性比較大的。
2020年全國就業人員平均薪酬大概是79854元,如果一家人中父母都能夠達到平均薪酬79854元甚至更多,那麼平均每個人每年凈收入也基本上能夠達到6萬元以上,這樣兩個人加起來就有12萬元以上的凈收入,這樣的家庭收入基本上就達到了中等收入的水平了。
當然了,年薪79854元是我國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水平,這樣來說,可能還有不少就業人員工資低於全國平均工資,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隨著工資水平的不斷提升,未來我國可能就會有更多的家庭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了。
綜上所述,「中等收入」也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標准,根據一些專家的提法,一般家庭年收入達到10萬-50萬元就算是中等收入家庭了,這樣來說,如果一家人裡面有兩個人工作,只要勤奮工作,都有可能達到中等收入家庭。
具體的標準是多少?如果只是按說收入來算,並不客觀。房產、負債,是否有二孩兒、三孩兒,家裡幾位老人需要贍養,家人是否 健康 ,這些都是隱性的。我認為不能單純的從收入角度,來評定中等收入家庭。
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在出席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時表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已經有4億人。一時間大家都很迷惑,自己到底屬不屬於這4億人之中呢?這4億人中等收入的標準是如何呢?
其實,這個標準是這么來的,在2019年1月15號,國家統計局發布過《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其中具體指出:低收入群體是指調查對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中等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2000元到5000元;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5000元到10000元;高收入群體是指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如果據此計算將近有四億人是達到了中等收入標准。
後來,國家統計局曾經也作出了回應:中等收入組不等於中等收入群體,月入2000元到5000元並不是「中等收入群體」,上面提到的「中等收入群體」實際上是「中間收入組」的概念。但是這一解釋還是比較讓人迷惑,到底我國的中等收入應該是什麼標准呢?
國家統計局的有關高層不公開的提出一個簡單的中等收入群體衡量標准標准,一個三口之家,如果年收入在10萬元至50萬元之間,那麼這個家庭屬於「中等收入群體」。其實這可能是符合城市中的標準的,如果加上農村的廣大基數,那麼標准有點高了。
國家上的咨詢公司艾瑞咨詢,也曾經發布過一個報告,那是在2017年發布的《中國中等收入人群需求金融報告》,其中,將中等收入界定在勞動者的月收入在8000元到50000萬元人民幣。當然隨著不同等級的城市還是有所不同。北上廣深要求的月收入就會更高一些,順著城市的經濟活躍性,對於收入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降低。
瑞士信貸銀行在2015年10月,比照美國的情況,提出一個中等收入群體界定標准。以美國的5萬美元到50萬美元為基準,按照世界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購買力平價進行匯率換算,那麼個人財富在2.8萬美元到28萬美元的我國人,就算是中等收入群體。
其實不論如何標准,要我國的經濟持續向上,只要我們的GDP不斷在增長,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人均GDP在不斷提升。如果成功躍升在人均GDP1.4萬美元以上,那麼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將會大大增加。這也是國家追求的未來的發展目標。
按照世界銀行去年的標准,中等收入標准為成年人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大概是2.4萬~24萬元。被平均值甩得越遠,說明大家貧富差距越大……
2000元以下低收入,2千到5千中等收入,5千到1萬較高收入,一萬以上高收入。不知道這個是以什麼為由算出來的。還有這個是指家庭的總收入,還是指消費完以後剩下的收入。如果是消費完以後剩下的收入,也就是一個家庭月底能夠剩下的錢,那麼這個數字相對來說還是有可信度的。如果這是一個家庭的總收入,那麼這個數字根本就不必要去理會。
舉一個例子,一個人月收入一萬塊錢,但是他要還5000塊錢的貸款,那麼這個人就不屬於較高或高收入,只能算中等收入。要是一個人月收入5000塊錢,但是他要去還3000塊錢的貸款,那麼他就不屬於中等收入,屬於低收入。
目前的情況來看,我上面說的這些5000塊或者3000塊的月還貸款的數額,不能算多,只能算上平常的一個數字。有很多人還的要比這個高的多,甚至有很多家庭要全家人一起去還每個月的貸款。所以每個月能剩下來的其他開銷少的可憐的,滿大街都是。
暫且權當以上說的是單身一個人,先不論家庭。如果拿家庭來算,這個負擔會更大。
那麼何謂中等收入?何為及格?只能是大部分人還得補考。
謝謝, 江月來回答。
以另外一種方式來闡述這個問題。
我自己認為的中等收入並沒有一個數字化的標准, 我的標准就是你的生活和消費水平。
在我的眼中中等收入的人是這樣的一個群體:
吃: 一日三餐基本上全部是在家解決, 如果中午在單位吃就在單位吃, 一個月可能會跟同事, 親戚朋友到中等偏向的飯店聚餐一次,喝50-150元一瓶的酒, 抽20元左右一包的香煙。 一桌菜錢除了酒水之外在600元左右。早餐在家裡解決, 一般有雞蛋牛奶或者一個包子之類再加稀飯。中飯和晚飯都比較簡單隨便, 米飯加一葷一素一湯, 周末有空的時候可以買點蝦蟹海鮮等等解一下饞。平常不會吃零食, 吃零食也以國產二線品牌的零食為主, 如喜之郎, 盼盼, 冠生園等等。
住: 一家有1-2套商品房, 一大一小。大的130平方左右, 小的60平方米左右, 大的為子女准備, 小的將來留給自己住。不會去住進富人區。 家裡裝修材料以普通裝修為主, 牌子選用國產一線品牌。 電器也大都是國產一線品牌。很少使用進口產品, 同一品牌也是選經濟實惠檔次的。如果家裡有小地方需要維修, 一般以網購為主, 網購後自己動手, 實在不行才會請裝修師傅。
穿: 平常穿著以國產二線品牌為主, 自己極少消費國內一線品牌, 給子女可以消費國內一線品牌甚至進口品牌。不會囤積大量衣服, 以夠穿為原則。平時小件衣服以網購為主, 一般不會到大型商場消費, 偶爾會到平價超市消費, 特別喜歡逛一些路邊小店, 希望能淘到價廉物美的衣服鞋帽。
行: 一般使用10-20萬左右的 汽車 。同時配備一輛電瓶車, 一般路近的都使用電瓶車出門。
玩: 一年有1-2次的周邊地區的近距離 旅遊 , 報團或者與親戚朋友自成團。平常周末可能會選擇到鄉下釣魚或者農家小飯店聚餐。
圈子: 一般以同等收入的親戚朋友為主, 攀不上高收入群體, 也不願意搭理低收入人群。
這些就是我們這一輩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費狀態, 各自對比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中等收入水平了。
在我看來,「中等收入」標准不但要看具體收入數據,還得看家庭成員的和睦程度,個人的自我感覺的滿意程度等等,及不及格與各自感知的幸福指數等有關聯。
就拿我自己和我的家庭來說,我與愛人均已退休享受到按月領取一定養老金的資格待遇,兩人加起來每月有一萬左右的收入,我本人月養老金四千塊多一點點,愛人是公立醫院退休的,屬於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其養老金比我多一些。獨生女和女婿均在省城的國有企業工作,有相對穩定的崗位和相對穩定的收入。我和愛人當下住在一套40來平公寓,除了每月支付一千六百塊房貸外,其餘收入自由支配,想吃什麼就買點什麼,感受到生活無憂無慮,自己覺得每月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己認為我們的家庭就是中等收入的家庭,幸福感滿滿的。
我的一位同事,他本世紀初參加了企業改制重組,任企業設備部主任,工作技能強深得重用。又因為企業重組後的那幾年裡企業產品價格一路飆升效益好,並入股資金分紅效益也不錯,據說掙下很多錢。前不久,這位同事的愛人碰到我愛人彼此聊了一會兒,據愛人說他們仍然不滿足自己的家庭收入狀況。但在我看來,他們家就是名副其實的中等偏上收入家庭,不但及格,而且家境富足。
在老家,我常常與我八十多歲的大舅聊天,說到他們家當下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舅十分滿足。他說他們現在只愁吃不下多少。他還說,他大兒子早年給他們買了一筆養老保險,加上六十歲後拿到的基礎養老金和八十歲以上高齡補貼和承包地補貼等等收入足以夠生活開支了,他早年做生意存下的二十來萬塊還沒動著呢……看大舅動容的神情,他自認為他也是村裡的中等收入家庭,滿足而自信。
綜上所述,我個人覺得,什麼是「中等收入」標准和自己及不及格,關鍵要看各人的認知情況和生活自我滿意程度等等,其標准並不是唯一的。。
Ⅲ 年薪多少才算中產
1. 根據社科院曾經的調查數據,被稱為「中產」的標準是月收入在4.5萬以上,年薪要超過50萬,在一線城市裡要有房有車且沒有貸款,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在150萬以上。根據這一標准,很多家庭難以達到這個水準。然而,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已有3320萬戶家庭滿足這一條件,其中新增的1000萬戶中產家庭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廣州等城市。
2. 2019年《新中產白皮書》中的專家解讀顯示,新中產家庭的凈資產中位數為371萬元,平均負債為112萬元。這意味著371萬元是中產家庭的中間值,約50%的家庭凈資產超過這一數值,另外50%的家庭則低於這一數值。盡管300萬元的凈資產標准似乎有些「低」,但實際上要達到這一水平並不容易,因為大多數家庭都有房貸等負債存在,用於支配的固定資產並不多,甚至很多人的大部分收入都要用來償還銀行貸款,存款也很少。
3. 按照新中產家庭的標准,眾所周知的規模數量為4億。然而,根據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結論,「中產家庭」的標準是:在一個三口之家中,家庭年收入在10萬到50萬之間,擁有車和房,並能夠旅遊,才能算得上是中等收入人群。
4. 然而,許多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中等收入人群所面臨的養娃開支卻是許多人不敢直面的。例如,單獨一門課的輔導費一年就在一萬以上,有些課程按小時和次數收費,開支更大。一些年輕的三口之家剛剛進入「中產家庭」的行列,但寶寶的出生卻讓家庭再度陷入不斷支出的壓力之中,始終無法留下更多的收入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