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清朝廣州將軍多少人
擴展閱讀
天津女排怎麼備戰 2025-02-24 05:16:32
杭州升級控煙令是什麼 2025-02-24 04:24:11
福州話在哪裡可以看 2025-02-24 04:20:38

清朝廣州將軍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5-02-24 00:44:30

❶ 《武狀元蘇乞兒》中,廣州將軍憑什麼那麼狂

《武狀元蘇乞兒》是1992年周星馳、吳孟達主演的一部喜劇電影。電影里,吳孟達飾演的廣州將軍目不識丁卻狂妄張揚,連著名的僧格林沁親王(在電影里叫僧格林參)都敢正面杠上一波。

有觀眾表示不理解:一個廣州將軍憑啥那麼狂?

只不過,在電影《武狀元蘇乞兒》里,僧格林沁親王是離開京城,來到廣州辦事。廣州是廣州將軍的地盤。「強龍不壓地頭蛇」,僧格林沁親王哪怕再強悍,也要在廣州將軍面前敗下陣來。

❷ 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官職大呢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總督、巡撫、將軍、都統、提督、總兵這六個官職,雖然在很多朝代也有零零散散的出現過,但它們在同一時期全部出現的情況,只有在清朝。所以,我們就根據清朝的官制,來討論下這六個官職的大小。

首先,清朝的管制,大體上是承襲明朝的,共有九品十八個級別,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類。這里所提到的這個六個官職,基本都屬於是地方官職。其中,總督、巡撫屬於是文職類官職,將軍、都統、提督和總兵屬於武職類官職。

首先說下總督和將軍:這兩個職位分別是地方上的最高文官和最高武官。

將軍一般稱之為駐防將軍,負責旗兵的調度,因此又被稱為旗兵最高長官。清朝共設駐防將軍十四人,分別駐守盛京、吉林、黑龍江、綏遠城、江寧、福州、杭州、荊州、西安、寧夏、伊犁、成都、廣州、烏里雅蘇台。

在這十四個將軍中,除綏遠將軍和伊犁將軍的官階是正一品外,其他十二位將軍,軍階都是從一品,其職責類似與我們現在的軍區司令員。

❸ 18世紀最後10年的兩廣總督是哪些人,廣東將軍呢

清朝,在那十年先後有四人做過兩廣總督福康安,長麟,朱珪,吉慶
廣東總督(兼轄廣西,順治元年至18年) 總督空位(1644年 - 1647年6月15日) 佟養甲(1647年6月15日 - 1651年) 總督空位(1651年 - 年7月12日) 李率泰 (年7月12日 - 1656年3月16日) 王國光 (1656年3月16日 - 1658年7月10日) 李棲鳳 (1658年7月10日 - 1661年11月2日) 廣東總督(專轄廣東,順治18年至康熙4年) 李棲鳳 (1661年11月2日 - 1665年4月2日) 盧興祖 (1665年4月2日 - 1665年7月4日) 廣東廣西總督(康熙4年至雍正元年) 盧興祖 (1665年7月4日 - 1667年12月30日) 周有德 (1668年1月30日 - 1670年2月6日) 金光祖 (1670年3月6日 - 1682年2月1日 吳興祚(1682年2月1日 - 1689年8月8日) 石琳 (1689年8月19日 - 1702年12月17日) 郭世隆 (1702年12月17日 - 1707年1月23日) 趙弘燦 (1707年1月30日 - 1716年11月19日) 楊琳 (1716年11月25日 - 1723年9月9日) 廣東總督(雍正元年至2年) 楊琳 (1723年9月9日 - 1724年4月26日) 廣東廣西總督(雍正2年至6年) 孔毓珣(1724年4月26日- 1728年11月11日) 廣東總督(雍正6年至12年) 孔毓珣 (1728年11月11日 - 1729年3月29日) 郝玉麟 (1729年3月29日 - 1732年3月21日 張溥 (署任,1731年10月14日 - 1732年2月25日) 鄂彌達 (1732年3月21日 - 1735年1月5日 代理: 1732年3月21日 - 10月17日 兩廣總督(雍正12年至光緒31年) 鄂彌達 (1735年1月5日 - 1738年8月30日) 馬爾泰 (1738年8月30日 - 1744年8月10日) 慶服(署任,1741年5月28日 - 1743年1月28日) 策楞 (署任,1743年1月28日 - 7月17日) 那蘇圖 (1744年8月10日 - 1745年5月14日) 策楞 (二次,1745年5月14日 - 1748年10月28日) 尹繼善(1748年10月28日 - 11月24日) 碩色 (1748年11月24日 - 1750年2月9日) 陳大受 (1750年2月9日 - 1751年11月14日) 阿里袞 (1751年11月14日 - 1753年2月24日) 班第(代理,1753年2月24日 - 10月16日) 策楞 (三次,1753年10月16日 - 1754年5月3日) 楊應琚 (1754年5月3日 - 1757年8月31日) 鶴年(1757年8月31日 - 1758年1月14日) 李侍堯署任 陳宏謀(1758年1月14日 - 1758年5月27日) 李侍堯 (一次,1758年5月27日 - 1761年5月27日) 蘇昌(1761年5月27日 - 1764年7月22日) 李侍堯 (二次,1764年7月22日 - 1777年2月25日) 楊廷璋 (署任,1765年7月22日 - 1767年4月24日) 楊景素 (1777年2月25日 - 1778年3月19日) 桂林 (1778年3月19日 - 1780年1月11日) 巴延三 (1780年1月11日 - 1784年2月20日) 舒常(1784年2月20日 - 1785年2月26日) 孫士毅 (代理,1785年2月26日 - 9月1日) 富勒渾 (1785年9月1日 - 1786年5月23日) 孫士毅 (二次,1786年5月23日 - 1789年2月19日) 福康安 (1789年2月19日 - 1793年9月14日) 長麟 (一次,1793年9月14日 - 1796年7月5日) 朱珪 (1796年7月5日 - 9月29日) 吉慶 (1796年9月29日 - 1802年12月17日) 長麟 (二次,1802年12月17日 - 1803年1月26日) 瑚圖禮署任 倭什布 (1803年1月26日 - 1805年1月30日) 那彥 (1805年1月30日-12月12日) 吳熊光 (1805年12月12日 - 1809年1月6日) 永保(1809年1月6日 - 2月20日) 百齡 (1809年2月20日 - 1811年2月16日) 松筠 (1811年2月16日 - 11月5日) 蔣攸銛 (1811年11月5日 - 1817年10月22日 阮元 (1817年10月22日 - 1826年6月22日) 兩廣總督林則徐
李鴻賓 (1826年6月22日 - 1832年9月14日 盧坤 (1832年9月14日 - 1835年10月15日 鄧廷楨 (1835年10月15日 - 1840年1月21日) 林則徐 (1840年1月21日 - 10月3日) 琦善 (署任,1840年9月28日 - 12月4日) 琦善 (1840年12月4日 - 1841年2月26日) 祁 (1841年2月26日 - 1844年3月19日) 耆英 (1844年3月19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廣縉 (署任,1848年2月3日 - 1848年7月4日) 徐廣縉(正式,1848年7月4日 - 1852年9月7日) 葉名琛 (1852年9月7日 - 1858年1月26日) 黃宗漢 (1858年1月26日 - 1859年5月4日) 王慶雲 (1859年5月4日 - 10月7日) 柏貴 (署任,1859年5月4日 - 21日 勞崇光 (署任,1859年5月21日 - 10月7日) 勞崇光 (正式,1859年10月7日 - 1862年10月17日) 劉長佑 (從沒到任,1862年10月17日 - 1863年2月14日) 晏端書 (署任,1863年2月14日 - 7月6日) 毛鴻賓 (1863年7月6日 - 1865年3月7日) 吳棠 (代理,1865年3月7日 - 13日) 瑞麟 (代理,1865年3月13日 - 1874年10月17日) 英翰 (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9月2日) 張兆棟 (署任,1874年10月17日 - 1875年3月31日) 劉坤一 (1875年9月2日 - 1879年12月27日) 裕寬 (一次署任,1878年12月18日 - 1879年12月27日) 張樹聲 (一次,1879年12月27日 - 1882年4月19日) 裕寬 (二次署任,1879年12月27日 - 1880年5月20日) 裕寬 (三次代理,1882年4月19日 - 5月6日) 曾國荃 (1882年5月6日 - 1883年7月13日) 兩廣總督張之洞
張樹聲 (二次,1883年7月13日 - 1884年5月22日) 張之洞 (1884年5月22日 - 1889年8月8日) 李瀚章 (1889年8月8日 - 1895年4月13日) 譚鍾麟 (1895年4月16日 - 1899年12月19日) 1898年8月30日至11月1日正式官銜為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 德壽 (代李鴻章,1899年12月19日 - 1900年5月24日) 李鴻章 (1900年5月24日 - 7月9日) 德壽 (二次代理,1900年7月9日 - 9月16日) 鹿傳霖 (1900年9月16日 - 26日) 陶模 (1900年9月26日 - 1902年7月2日) 德壽 (三次代理,1902年7月3日 - 1903年4月18日) 岑春煊 (1903年4月18日 - 1905年7月23日) 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光緒31年至宣統3年) 岑春煊 (一次,1905年7月23日 - 1906年9月11日) 周馥 (1906年9月11日 - 1907年5月28日) 岑春煊 (二次,1907年5月28日 - 8月12日) 張人駿 (1907年8月12日 - 1909年6月28日) 袁樹勛 (代理,1909年6月28日 - 1910年10月29日) 增祺 (廣州將軍代張鳴岐兼署,1910年10月29日 - 1911年4月14日) 張鳴岐 (1911年4月14日 - 11月8日)
編輯本段總督府
明代
1469年至1566年,兩廣總督府設在梧州,1566年至1644年,兩廣總督府設在肇慶。
清代
1735年,兩廣總督府設在肇慶。1746年以後,兩廣總督駐扎廣州。總督府設在新城。1857年英法聯軍佔領廣州,後總督府被改建為石室聖心大教堂(石室聖心教堂)。
編輯本段注釋
關於藩台
「藩」是封建王朝分封的地面舊時稱屬地或屬國為藩,而當時把一個省認為是一個藩(電視劇里經常有藩王這么個角兒,也就是當地的主管了)。 「台」就是古代的官署名,封建時期士紳們對高級官員的諛稱。 明朝時候的藩台比較厲害,他是一省最高的行政長官。但是到了清朝就改革了一下,稱掌管一省財政民政的官員叫藩台,也叫布政使,相當於二品的官了吧,嗯,算是大官的已經(應該是)。其實就是現在的財政局+民政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