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價賤傷農!3毛/斤不抵人工費,地窖已存滿,地里的只能任其凍爛
今年的蔬菜價格高,但姜蒜的價格卻一直在低位徘徊,尤其是大姜,價格已經跌得非常慘,地頭收購價太低,都不夠付人工費。
老話說:「餓死賣姜的,餓不死賣蒜的」,蒜至少能煮著吃抵餓,姜就不行了,不能當飯吃,只能當調味品或者曬干入葯用。當大姜的產量過剩時,低價滯銷是常有的事,而且為了減少支出,姜農們不得不讓那些收不完的生薑凍爛在地里。
大姜收購價僅3毛/斤,而僱人挖姜工錢是3毛5一斤
對於長期生活在城鎮里的人來說,其實很不能理解農產品為何會爛在地里。為啥呢?因為城鎮里的農產品價格都擺在那裡,即便是如今跌到谷底的大姜,在城鎮還是能賣到2、3塊錢一斤。如果姜農把地里的大姜運到城裡便宜賣,既能回本,又不會爛在地里,一舉兩得不好嗎?只能說想法是美好的,但實際操作起來很困難。
種姜的產區都比較集中,當地沒法賣高價,如果運到外地賣的話,雇車、過路費、郵費,以及賣一車大姜需要的時間成本其實是很高的,這一想法其實根本不現實。
現在種大姜的現實是能放地窖的放地窖,地窖放滿了才往外賣。因為今年大姜地頭的收購價僅3毛錢一斤,姜農可以說是血本無歸。據種植戶現身說法,去年光買姜種就要5塊錢一斤,姜種子一畝地就得5千塊錢,化肥少說得3千多,一畝地成本得小一萬。
種姜的成本太高,即便是賣一塊錢一斤都不回本,更何況現在收購價才3毛錢,賣一斤虧一斤,不是沒辦法的話沒人願意賣掉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成果。
一般種大姜的農戶都有上十畝地,或者多的幾十畝、幾百畝地,這些大姜靠自己雙手挖不現實,都是僱人挖。出姜都在同一時間,人工緊缺,挖一斤大姜的工錢是3毛5分,這個價格比收姜的還貴5分錢。
賣一斤大姜還不夠給工人付工錢的,這讓承包土地的姜農怎麼辦?前期能窖子儲藏起來的都儲藏起來了,人工費貴也只能往裡倒貼錢,畢竟存在地窖的大姜明年萬一價格起來了還能賣錢回本。
但地窖沒那麼多,地窖放滿了,剩下的沒有地窖放,也賣不上價錢,僱人採挖還得賠錢,索性等下雪上凍了,就直接爛在地里了。
還有種了上百畝姜的也全都用機器打碎到地里了,直接當了肥料。有姜農說,今年種了幾十畝大姜,還沒有幾畝大蔥賣得錢多。要是今年不種這么多大姜,用幾畝地種些白菜、蘿卜、菠菜都能賺到錢,唯獨這大姜是傷透了大家的心。
回過頭來想想這一年的人工錢、材料、肥料錢,全都白搭了。價賤傷農啊!3毛一斤的價格和去年5塊一斤相對比,是多麼大的差距!
跟風種植要不得
今年養豬的,種大姜的,都沒有好行情。干什麼事情都不能跟風上,去年賺了今年賠,一看賺錢就眼紅都去種了,種的多了就賣不上價了。有姜農去年種了20多畝掙了大錢,今年准備大幹一場,直接種了100多畝大姜,把去年賺的全賠進去了,還倒欠不少。去年掙錢了,今年盲目加大畝產量不虧才怪呢,不管幹什麼都得有個度,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
都說姜蒜種植幾年一輪回,往年姜你軍、蒜你狠的時候,次年總是很多人跟風種植。而種得多了市場消化不了又會跌價,在漲跌之間自己心中一定要有理性的判斷,不盲目、不跟風,合理種植才能長久發展。
各位朋友,你們那裡的大姜今年跌價了嗎?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