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市十三行屬於哪個區
擴展閱讀
上海哪裡買加拿大鵝 2024-11-05 20:21:18
杭州百台aed怎麼查找 2024-11-05 18:54:23

廣州市十三行屬於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2-04-24 23:12:53

『壹』 十三行屬哪個區從廣州火車站要坐幾號車去到

十三行屬於荔灣區。從廣州火車站走約40米到廣州火車站總站坐552路(坐8站)到康王南路站2下.走約280米到十三行

『貳』 廣州十三行是廣州什麼

你好,十三行在荔灣區,在那裡有很多做大生意的老闆,一個店面檔口就是一千萬的都有,人家走的量,有機會可以過去感受一下那邊的商業氣息。

『叄』 廣州十三行是那個區

十三行的位置,最初在靖海門(今靖海路)至雞翼城西便門(今西濠口北面)一帶。後來發展到在今天仁濟路至十三行路這一片地區。其中天寶行、廣利行、怡和行等著名商行,都在太平南路東側,今天荔灣區的范圍之內。

『肆』 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在哪個區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與豆欄上街交叉口南50米。



廣州十三行商圈主要由新中國大廈和紅遍天大廈構成,這里雖然不大,但是確實全國聞名的女裝批發市場。

特別是新中國大廈,其前身還是一棟爛尾樓,卻成了廣州最賺錢的商業市場之一,十三行是以日韓雜志款及新潮款式為主的,做中檔女裝的,要款式新潮漂亮,價格適中的,似乎只有十三行可以選擇。

一到三樓一般會要求一個款三件到五件,而且要多拿幾個款。十三行一樓以靚麗的韓版為主,還有腰帶。二三樓有T恤,裙子,褲子,比較雜,四樓以上就是寫字樓。

寫字樓都是做品牌的,基本是上就是打包發貨,客戶主要是全國各地的批發商。

『伍』 廣州十三行在哪個區

廣州十三行幾百年前以來是南中國最大的對外商貿中心,所謂十里洋洋,十三行名稱也來源以此,意思是各行各業都有,商業繁華。廣州十三行在海珠區,人民南路,珠江邊上。

『陸』 廣州十三行在哪個區

廣州十三行現狀: 廣州十三行現地處廣州市上下九路商業街東面,十三行也成為繁華的商業街,有衣服、首飾等等好看好買. 廣州西關有一條窄小的馬路,名叫十三行,和廣州市普通的街道一樣,它一點也不顯眼,然而,這一帶曾是盛極一時的清代中國對外貿易的中心。在清朝年間,提起十三行,沒有人不知道它的輝煌。 清朝廷衽閉關鎖國政策,偌大的中國,只允許廣州一口岸對外通商,造成廣州的商船來往日益增多,國課日益興旺,對外貿易得天獨厚。 但是,清廷繼承了明朝的傳統,既要廣州對外通商,又規定外國商人不得與其它中國商人發生直接買賣關系,外國商人來華朝廷交易,都要找指定的行商作為貿易的經紀和代理,這些指定的行商所開設的對外貿易行店,俗稱"十三行"。十三行是在粵海關設立的第二年,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月建立的。地址就在如今的廣州文化公元至海珠南路一帶。 廣州商館區圖 由於十三行專門負責對外貿易的業務,所以又稱洋行,行商也叫洋商;第三、第四、第五家是英國的保和行、豐太行、隆順行;第六、第七家是中和行;第十一家是法國的高公行;第十二家是西班牙的呂宋行;第十三家是丹麥的黃旗行。 這些外國商館的後面就是中國行商集中的十三行街。實際上,十三夷館是十三行的一個組成部分。同一個行,分作兩處活動,一處是行商與本國商人交易的地方,一處是行商與外國商人交易的地方。 十三行實際是一個擁有商業特權的官商團體,由多家商行、洋行組成。組成十三行的商行數目經常變化,開始是十三家,他們是怡和行、廣利行、同文行、同興行、天寶行、興泰行、中和行、順泰行、仁和行、同順行、義成行、東昌行、安昌行。 十三行主要是"承銷外商進口商品;代表外商繳納關稅;代表政府管束外國商人,傳達政令,辦理一切與外商交涉事宜",所以十三行既是私商貿易組織,又是代表官方管理貿易和外事的機構。 1720年以後,清朝廷命令行商實行一種"保商"制度,外國商船到岸,必須找一家行商保商,保商對船的貨物有優選購買的權利。乾隆二十年(1757年)清廷關閉了福建、浙江、江蘇三處海關,廣州成為中國惟一對外通商口岸,規定所有進出口物品必須由十三行行商辦理。如茶葉貿易,全國的茶葉出口集中在廣州,皖、閩、粵、浙等省的茶商都須匯聚廣州,通過十三行行商與外商進行茶葉交易。十三行這一特權官商實際壟斷了中國的外貿市場。 十三行的鼎盛時期是清乾隆至嘉慶年間。十三行最多達幾十家,其中以四大巨富,潘啟官、盧觀恆、伍秉鑒、葉上林創辦的同文行、廣利行、怡和行、義成行、最為著名。如今,人們仍然可以從廣州西關的同文路、怡和大街、寶順大街、普源街、仁安街這些由洋行名改成的街名中,尋覓到當年十三行一度輝煌的歷史痕跡。 那年間,十三行內外檣桅林立、彩旗飛揚、熙熙攘攘,一包包綾羅綢緞、茶葉、陶瓷堆積如山,來十三行交易的有英、法、丹麥、瑞典、荷蘭、巴西、俄羅斯、葡萄牙、西班牙和東南亞數十個國家,十三行因而獲得大量的財富。 廣州一口通商和十三行貿易壟斷一直延續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長達一百五十六年多久。在這一時期,廣州的貿易以其得天獨厚的地位,處於調整發展的黃金時代。粵海關的稅收每年高額遞增,從平均每年五十萬両發展到平均每年一百多萬両銀子。大量的外國銀元從印度和歐美各國流入中國,粵海關稅收的高額遞增令清廷利令智昏,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出超地位,光是嘉慶十七年(1812年),出口貿易値為白銀一千五百萬両,進口貨物總値一千二百七十萬両,出超額為二百四十萬両。 十三行富甲一方,我揚天下的巨富有潘、盧、伍、葉四大家族,其中以潘氏家族和伍氏家族為最。 潘啟官三代以經營絲、茶為主,財雄勢大,資壓群儕。數十年中,潘氏家族受到華商紳士擁戴,連續被選任為十三行首領。潘家在珠江南岸有一豪宅,金碧輝煌,古玩、珠翠琳琅滿目。潘家經常在宅內大排筵席,還有能容納百人的表演劇場。 潘啟官的孫子潘正煒是個十分有作為的商人,被譽為能詩能文能畫的"三絕清才"。1842年,法國巴黎一家雜志社報道,潘氏家族第三代孫潘正煒的財產總額超過一億法郎。當年,英軍勒索廣州當局繳交贖城費,潘正煒捐白銀六十四萬両。鴉片戰爭期間,在英軍即將進入廣州,面臨城毀國亡的緊急關頭,潘正煒帶頭捐資二十六萬両白銀,聯合十三行富商,購買戰艦一艘,作海上防禦之用。 伍家發跡稍遲於潘家,但後來居上。伍秉鑒,商名又叫伍浩官,在十三行經營怡和行。 伍浩官不僅是廣州首屈一指的富商,而且還是世界上少有的富翁之一。1834年,伍浩官擁有資產兩千六百萬銀両。美國《華爾街時報》稱他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產,天下第一大富翁"。他在西方商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美國第一艘商船下水,亦起其名"浩官"。伍浩官富有的程度,有這么個故事。有個美國商人欠了他七萬兩千元銀票,因而滯留廣州,無法回國。伍浩官當面把他欠條撕碎,說賬已結清,你高興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所以,伍浩官之名在美洲膾炙人口達半個世紀。伍浩官不但在國內擁有地產、房產、茶山、店鋪和巨款,而且在美國投資鐵路、證券交易和保險業務等,他的富有在當時舉世矚目。 十三行的衰落始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英國資產階級為扭轉中英貿易逆差,謀取更多的利潤,無恥地向中國傾銷鴉片。乾隆十三年(1749年),鴉片出口僅佔英國貨物的八分之一;到乾隆末年,鴉片輸入量已經占輸入貨物的二分之一;道光年後,數量更加驚人。清廷不得不政令查禁鴉片。 十三行本身也有兩重性,一方面依仗封建特權排斥中小商人的貿易,一些行商為了撈錢,迎合英國等資本主義列強的骯臟險惡的圖謀,參與鴉片貿易。另一方面,十三行商人自身也受封建官僚機構的壓迫,經常被敲詐勒索。清廷要求行商每年進貢幾十萬以至上百萬両銀子,至於連年加派的助軍錢、救災錢更是不計其數,迫使他們不斷捐款。道光六年(1826年),清廷一次就向十三行抽取了六十萬両銀子的"助軍費"。1842年,清廷償還《南京條約》規定的三百萬債務,伍秉鑒就使出一百十一萬銀両。可見那時候,商人的地位不高,伍浩官已經是世界級富豪,還得經常夾在官府和洋行中受氣。 由於海關直接統治十三行,海關官吏的勒索也是名目繁多,例如商人要加入十三行,甚至想退出十三行,都必須用巨款賄賂海關官吏,才能獲准。 十三行衰落得很快,道光二十年(1840年),行商光是欠外商的銀子就達幾百萬両。行商中不斷有人陷於困境,有的艱苦輾轉於破產和死亡線上,連老家的產業也被抄光一空,本人或坐班房,或發配伊犁,欠下的錢,仍要其餘的商行償還。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的炮艦轟開了清朝閉關銷國的大門,戰敗的清廷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廣州的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壟斷特權被取消。 1856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滾滾硝煙中,憤怒的廣州民眾焚燒了外國商人居住的夷館,十三行也在這聲大火中化成灰燼,結束了它長達一百多年的對外貿易特權的歷史。

『柒』 廣州沙河、白馬、十三行分別是哪個區

1、沙河:天河區,天河區廣園東路;

2、白馬:越秀區,越秀區站南路16號;

3、十三行:荔灣區,廣州市人民南十三行路。

拓展資料:

廣州十三行是清代專做對外貿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專營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又叫"洋行"或"洋貨行"。明清時期,廣州的對外貿易全屬官營,而以牙行經紀這些事情,所以開設牙行的多半都能獲厚利,賺大洋。

清初的詩人屈大均在《廣州竹枝詞》中有雲:"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三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足見當年十三行的興隆旺景。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分別在廣東、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設立海關,粵海關設立。它名義上專管對外貿易和徵收關稅事宜,實際上稅收營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攬的項目,其中包括代辦報關納稅,商品同購銷買賣等業務。

粵海關設立通商的當年,廣州商人經營華洋貿易二者不分,開放海禁之處,並沒有設置專營外貿商行。次年四月間,兩廣總督吳興祚、廣東巡撫李士禎和粵海關監督宜爾格圖共同商議,將國內商稅和海關貿易貨稅分為住稅和行稅兩類。

住稅徵收對象是本省內陸交易一切落地貨物,由稅課司徵收;行稅徵收對象是外洋販來貨物及出海貿易貨物,由粵海關徵收。為此,建立相應的兩類商行,以分別經理貿易稅餉。前者稱金絲行,後者稱洋貨行即十三行。名義上雖稱"十三", 其實並無定數。

『捌』 廣州市十三行屬於哪個區

廣州市十三行就是屬於廣州市荔灣區的。
廣州市十三行就是屬於廣州市荔灣區的。

『玖』 廣州十三行服裝批發市場具體位置在哪裡

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與豆欄上街交叉口南50米。

十三行商圈位於廣州荔灣區,短短400米左右的十三行路兩旁,以新中國大廈、誠大時裝廣場和紅遍天大廈為龍頭,遍布了大小幾十家商城,商戶超過6000家。

其中,新中國大廈最為出名、規模最大,相應的租金也最高。伍鵬飛的檔口位於新中國大廈,他透露,按照面積大小的不同,月租一般從6萬到30萬元不等。

開工之初,新中國大廈並非沒有宣布部分減租、免租政策,但伍鵬飛覺得,政策總體而言比較有限,不同樓層有不同標准。不過,政策針對的是檔主,作為個體商戶很大程度無法享受。

(9)廣州市十三行屬於哪個區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近代史上,洋人若要在中國行商,一般只能投居當地洋商行棧或租用行棧,或自賃民房。由此,我國的對外貿易漸漸轉向於商業行館貿易形式。

史載詩十三行開始於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682—1685年)四年間。這一新興的行業有總商六家,副商七家,所以叫「十三行」,後來成了洋行的代名詞。

因「十三行」街內設有十三座夷館,所以這里不僅是當時中國中西貿易的中心,還是明清時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轉站。但在鴉片戰爭前夕及期間,十三行經歷了廣州人民自發禁煙、林則徐銷煙及各商行被英軍洗劫一空的歷史。

如今的十三行路卻有著與當年相似的繁忙景象。十三行路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服裝大廈,成包的服裝被大大小小的貨車運進運出,依舊一派繁忙的景緻。

『拾』 廣州13行屬於哪個區

屬於荔灣區

十三行

地址:廣州荔灣區龍津西路94號文津古玩城首層103鋪旅遊服務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