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廣州的特色是什麼
擴展閱讀
廈門有什麼樹花 2024-12-05 10:28:49

廣州的特色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13 12:42:22

1. 廣州文化有什麼特點

. 花城
廣州地處亞熱帶,長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木常綠,花卉常開,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譽,廣州人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西漢時期,陸賈出使南越國時,就發現嶺南人愛種花、插花、戴花,屋前屋後,廳堂房內也都擺滿了花,便贊譽這里都是「彩縷穿花」的人。漢代的廣州,隨著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興起,已引入海外各種花卉,唐代廣州的花卉已全國聞名,著名詩人孟郊曾描繪廣州冬季仍然處處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蠻草延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這時期海外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等洋花的種植已很普遍,並開始出現花卉的買賣市場,當時廣州賣花姑娘以彩繩穿起各種花卉出售,吸引了中外遊人。清代中葉,廣州已形成國內首創、聞名海內外的「迎春花市」。每年除夕前三天,廣州市中心的藩署前(今北京路財廳前)一帶形成花市,數里長街,吐艷爭芳,人潮湧涌,廣州「花城」的美譽名副其實,在國內城市中,這一別稱和美譽也僅廣州獨有的。花市至今仍延綿不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廣州的迎春花市越辦越大,已分別在8個市屬區舉行,形成了花街總長數十里,幾百萬人同游花街的壯觀景象。「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朵朵紅花鮮,朵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哂。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廣州兒童歌謠《行花街》形象地唱出了廣州家家戶戶喜逛春節花市的盛況。
吃完團年飯,內地人的節目恐怕基本上都是全家人聚在一起觀看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廣州人則舉家游花街,人們置身於歡樂的花花世界中,賞花、品花、買花,在花街中徜徉漫遊,享受著一年一度與群芳同在的美好時光。難怪不少外地人舍棄了合家歡聚的機會,留在廣州過年;許多人專程千里趕來,也都想一睹廣州花街的芳容。
有一首詩是這樣形容廣州花街的:「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廣州有一個區叫「芳村」,區內有一條街叫「花地」,芳村以花聞世,素有「嶺南第一花鄉」的美譽。今天芳村仍是全國聞名遐邇的花卉產區和全國著名的花卉集散地。。
廣州人愛花、養花、賞花、贈花的傳統和情趣,直接帶動了廣州的花卉產業。廣州目前已擁有花卉種植面積近10萬畝,花卉品種2000多個,花卉年產值20多億元,佔全國的15%以上,這些指標均超過上海、昆明、北京等國內花卉大市。廣州是全國最大的花卉主產區,全國盆栽觀賞植物的生產、供應中心,全國花卉主要集散地和進口花卉的調運中心,廣州的花卉貿易居全國第一,廣州花卉價格左右著全國的價格。芳村花卉博覽中心和花都南方花卉交易中心是全國最知名的花卉市場。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年華」。要專門領略一下花城特色,首先要早上5時去芳村的花市天光墟;再到增南路看沿路的幾十個園藝花圃和花卉博覽園;參觀白雲山的雲台花園;以及西苑盆景、蘭圃和各公園的花卉展覽。每年春天的木棉花開時節,一江春水綠,兩岸木棉紅,十丈木棉花燦爛,珊瑚吐艷紅遍天,又見花世界,紅海洋,令人贊嘆不已。每年春節舉辦的迎春花市,是花城所獨有的,不可不看。秋天的菊花展和元旦花車遊行也頗具特色。上邊提到的茉莉花、指甲花、素馨花、梅花、芍葯、吊鍾花、桃花、木棉花、菊花、劍蘭、水仙和雞冠花等12種花中,有一種是廣州市花,那就是木棉花。木棉樹是一種喬木,十分高大,大都有七八層樓高,特別神奇壯觀的是它春天開花時是見不到一片綠葉的,當朵朵紅棉花全部掉落以後,它光凸凸的樹枝才開始抽出嫩綠的新芽。試想,一棵七八層樓高的樹上全是清一色一大片朵朵紅花,仿如紅雲,這是何等氣勢!何等壯觀!用紅的海洋形容一點也不誇張。有人說廣州是座英雄的城市,是英雄的鮮血柒紅了紅棉花。因此,廣州又稱木棉花為英雄花,稱木棉樹為英雄樹,由此而推之,近現代革命的策源地廣州也自然被叫做英雄城了。
4. 粵語
來廣州的人都可能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改革開放以來,直到現在,在內地,說粵語、吃粵菜、唱粵語歌已成為一種時髦和身份、地位的象徵。人們對廣東、對廣州的印象恐怕最早也是從粵語、粵菜和粵語歌開始的。
關於粵語,有人曾作過「廣州人在外地人中的印象」這樣一個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幾乎將近1/3的外地人一提起廣州人首先聯想到的是廣州話,即粵語,成為排在第一位的印象。可見,粵語影響之大,它遠非一般地方方言所能比擬的。
粵語又稱為廣州話、白話,它通行於廣東、廣西東南部以及香港、澳門,使用人口超過7000萬,為現代漢語方言的七大方言之一(漢語7大方言為北方方言、吳方言、湘方言、粵方言、閩方言、客方言、贛方言)。廣州是粵語的中心,廣州市區的方言,是所有粵語區(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標准語,廣州話在整個粵方言中最具權威,有著粵方言「普通話」的地位。而且,長期以來,廣州一直是嶺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得以廣州話為代表的粵語在整個嶺南地區都具有了「普通話」的作用。
嶺南是漢語方言最復雜、差異也最大的地區。除了粵語,主要還有客家話和閩語兩大方言。粵語的形成也十分復雜,具有明顯的「移民」色彩:既有古越族、南方少數民族和古漢語的基本成份,又夾雜著相當成份的客方言、閩方言、湘楚方言、贛方言,同時還有相當數量的現代漢語,英語和東南亞語也融入其中。
一種語言中的外來語狀況與這個民族對外部世界進行交流的過程大體是一致的。對外接觸的面愈廣,交流得愈深,外來語的傳入也就愈多。廣州自古就有對外貿易和對外交流的傳統,改革開放後,廣州又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從開放的規模和深度來看,在整個中國都獨占鰲頭。粵語中外來語之多和頻繁使用,是中國其它地方難以比擬的。
大家都知道,普通話有4個聲調,廣州話的聲調卻有有9個。由於聲調豐富而且富於變化,廣州話聽起來很動聽,很悅耳,粵語歌更是獨具魅力、經久不衰。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廣州、廣東經濟的發達,粵語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曾幾何時,全國各地,北至黑龍江、南到海南,從北京、上海到西安、成都、烏魯木齊,幾乎是所有大、中、小城市甚至鄉村都辦起了廣州話學習班,都興起了學習廣州話、學唱粵語歌的熱潮,學習廣州話,會說那麼幾句廣州話已成了一種時髦的象徵。當然,更多的人學習廣州話是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當時,全國流行這樣一句話:「東南西北中,發財到廣東」。要到廣東來發財,自然就有必要學會粵語。總之,在全國七大地方方言中,到目前為止,除了粵語,似乎沒有哪一種地方方言,被其它地方如此趨之若騖地學習。這些年,廣州話學習班甚至辦到國外去,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均舉辦廣州話學習班。據說,在有些國家,作為華人,你可以不懂英語和普通話,但只要會廣州話就能生存了,在這里,只會普通話的人是難以謀生的。這表明,在國外的華人、華僑大部分都是廣東人,據說全世界4千萬華僑和外籍華人中,廣東人佔了3千萬。有一年美國國際音樂艾美獎將全球唱片銷售量最大的個人獎頒發給唱粵語歌的香港四大天王之一張學友。這意味著,全世界個人音樂唱片銷售量最大的語言區,既不是全世界最多國家使用的英語,也不是全世界最多人口使用的普通話,而是粵語。粵語和粵語歌的流行和影響由此可想而知。連全世界通用的英語和全國通用的普通話都甘拜下風,這種現象對國內乃至全世界任何一種地方方言都不敢想像。這種看似不可思議、匪夷所思的現象,其實也是事出有因的:第一,憑心而論,粵語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十分動聽,它聲調比普通話還要豐富得多,普通話4個聲調,而粵語竟有9個聲調;第二,改革開放以來,以發達的經濟優勢為背景,粵語和粵語歌在內地逐漸流行起來;第三,世界近4千萬華僑、華人中,70%是廣東籍人,這些人當然忘不了鄉音。

2. 廣州特色有哪些

1、粵菜
粵菜以廣州菜作為代表,廣州菜是在匯集我省各地優秀民間美食的基礎上不斷地吸取我國各大菜系之精華,借鑒西方食譜之所長,融匯貫通而成一家的。廣州菜用料廣博,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於變化,品種多樣。廣州菜是粵菜的主體和代表。口味上以清、鮮、嫩、脆為主,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時令性強,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較為常見的廣州菜色有白切雞、白灼海蝦、明爐乳豬、掛爐燒鴨、蛇羹、油泡蝦仁、紅燒大裙翅、清蒸海鮮、蝦籽扒婆參等。
2、早茶
早茶 點心「飲茶粵海未能忘。」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其他地方的問候語大多是「吃了嗎」,廣州人則往往是 「飲咗茶未啊?」(喝茶了嗎?)。飲茶構成了嶺南文化別於其他文化的一個顯著特質。廣州老字型大小的茶樓有:陶陶居、陸羽居、怕香居、南園、北園、泮溪、大同、惠如、三如、多如、巧心、得心、正心、福來居、西華居、大三元,美珍居等。
廣州人喜歡喝茶,比如飲早茶,飲涼茶,飲功夫茶等。大家喜歡在節假日呼朋喚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點心,聊天。廣式點心品種多樣,製作精美,各有風味。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如北園酒家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家的點心宴等。
隨著改革開放,外來人口的增多,國內的其它菜系數如川菜、魯菜等也風靡起來。當然,象日本料理、韓國菜、西式酒吧,和各式快餐這種時代發展的產物則更是少不了。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廣州多元化的飲食風格
3、特色小吃
1、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2、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即西關)都很多這種雲吞面的小吃店,是西關著名小吃。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雲吞面還有一個別稱叫細蓉。
3、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4、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5、雙皮奶: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燉好後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
6、龜苓膏,廣州人自製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麼形狀它便是什麼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7、艇仔粥,艇仔粥是一種廣東粥品,味道鮮美。
娛樂簡介
廣州做為國內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當然也是娛樂業的先鋒。在這里有各種娛樂場所:首先有深受廣州老一輩喜受的傳統劇目-粵劇。其表演靈活細膩,唱腔流暢多變。如果真有幸能聽一聽紅線女的唱腔,真是「三日不絕」。
當然有大型的現代游樂場,經營各種緊張,精彩,刺激,的活動,帶給人們以全新的感受。如世界大觀、飛圖夢幻影城、飄雪世界等,都是集高科技與新奇於一體,吸引了眾多的喜歡獵奇的遊客。

3. 廣州有什麼特色的東西

廣州有粵綉,是四大名綉之一。有玉石,你可以到荔灣廣場或華林玉石廣場選購,搭地鐵到長壽西路站出來不遠就是。
另外,還有南海神廟菠蘿雞,街頭雕塑,在上下九步行街都有得賣,很有地方特色的。你還可以去廣州酒家旁的皇上皇買臘味。
這里有很多小吃,如燒賣、蝦餃、蘿卜牛腩、咸煎餅等,數不勝數。你可能找不到老店了,但是在上下九步行街的荔灣名食家和荔灣廣場的西關人家都可以嘗到。如果想帶回去,冷凍的燒賣、叉燒包、蓮蓉包、蝦餃也有,只是怕你帶回去就過期了。
不如買些干貨,臘味、老婆餅、廣式月餅,或者去一德路買些海味吧

4. 廣州特色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舊稱省城。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西江、北江、東江水道在此匯合,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廣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
別名: 五羊城、羊城、穗城、花城
廣州市是中國最大城市之一,五大國家中心城市之一。華南地區第廣州亞運開閉幕式場館【海心沙】點擊大圖[1]一大城市,廣東省省會,廣東省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中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是中國第三大城市。 廣州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廣州瀕臨南海,鄰近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廣州屬丘陵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北部和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中國的第三大河——珠江從廣州市區穿流而過。廣州將於2010年舉辦亞洲體育盛事——第16屆亞洲運動會。
「食在廣州」是一句流行的說話,但它並不誇張。粵菜是我國的四大菜系之一,細分為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等。其用料廣泛,取材奇特(如「龍虎鬥」,就是選用眼鏡蛇、金環蛇,貓,雞為料),著重煎、炸、燒、燜、燴等技法,善於依食客喜好而烹制,其味道清、鮮、滑、嫩、脆。像廣州酒家的滿漢全筵、南園酒家的潮州菜、大三園酒家的紅燒大裙翅、大同酒家的金化牌皮乳豬等都是老字型大小的招牌菜。 廣州人喜歡喝茶,比如飲早茶,飲涼茶,飲功夫茶等。大家喜歡在節假日呼朋喚友,去茶座品茶。品茶尚在其次,主要是吃點心,聊天。廣式點心品種多樣,製作精美,各有風味。名點、名小食、名風味食品不勝枚舉。如北園酒家的時果美點、泮溪酒家的點心宴等。 隨著改革開放,外來人口的增多,國內的其它菜系數如川菜、魯菜等也風靡起來。當然,象日本料理、韓國菜、西式酒巴,和各式快餐這種時代發展的產物則更是少不了。正是如此,才形成了廣州多元化的飲食風
1、蘿卜牛腩:蘿卜牛腩是廣州有名的傳統小吃,以白蘿卜、新鮮牛腩,配以佐料長時間燉制而成。在一些繁華的路段如北京路、上下九路等地,蘿卜牛腩的清香飄滿街。在街上,你會常見到端著碗吃著蘿卜牛腩逛街的人,特別是少男少女們。 2、雲吞面:是廣州人對餛飩的俗稱,在上下九路、西華路、人民路一帶都很多這種雲吞面的小吃店。由於此品湯味濃郁,雲吞皮薄餡多,蛋面有彈牙之感,因而成為廣州人早餐、小點的美食。 3、腸粉:廣州的一種特色小吃,是廣州人愛吃的小食,也是廣州大小茶樓、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備之品。因形似豬腸,廣州人也稱之為豬腸粉。據說,在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 4、及第粥:伍湛記為民國時期著名小食店,坐落在荔灣文昌巷,它的粥類以及第粥最為出名,粥底有腐竹白果大地魚等,粥色白鮮明,米水交融,味鮮香厚。 5、雙皮奶:南信雙皮奶是南信牛奶甜品店的招牌食品。燉好後牛奶雙層凝固,色潔白,呈膏狀,半固體,光潔平滑,奶皮不離碗邊,風味甜香軟滑,營養豐富。 6、龜苓膏,廣州人自製的龜苓膏呈棕褐色,為膠狀,容器是什麼形狀它便是什麼形狀,一小缽一小缽,加蜜後顯得晶瑩,入口甜,回味苦。據說越苦越好,可以清熱敗火,多吃為宜。
廣州做為國內最早開放的城市之一,當然也是娛樂業的先鋒。在這里有各種娛樂場所:首先有深受廣州老一輩喜受的傳統劇目-粵劇。其表演靈活細膩,唱腔流暢多變。如果真有幸能聽一聽紅線女的唱腔,真是「三日不絕」。 當然有大型的現代游樂場,經營各種緊張,精彩,刺激,的活動,帶給人們以全新的感受。如世界大觀、飛圖夢幻影城、飄雪世界等,都是集高科技與新奇於一體,吸引了眾多的喜歡獵奇的遊客。 普通的撞球室遍布了廣州的大街小巷,價格便宜,是普通人喜愛的娛樂活動。還有廣州的傳統劇目粵劇,表演靈活細膩,唱腔流暢多變,旋律優美和諧,素有「南國紅豆」之譽,深受廣州人民喜愛。 如果你想放鬆一下,享受休閑人生,不妨去一下其它的娛樂場所,如大型的高爾夫球場、卡拉OK歌舞廳、各種網球室、保齡球俱樂部、文化娛樂中心等等小試身手,同時又可起到健身作用,真是何樂而不為。 酒吧 濱江路的酒吧街、環市路的酒吧街、白鵝潭酒吧街是廣州比較有名的酒吧街。濱江路的酒吧街是在珠江邊上,環境優雅,很有情調,環市路的酒吧街是在市中心的繁華地段,而白鵝潭風情酒吧街是新開的酒吧一條街,位於芳村長堤路、珠江白鵝潭畔,一踏進「酒吧街」,異國情調油然而生。 4、餐飲名店 廣州酒家 泮溪酒家 蓮香樓 南園酒家 新荔枝灣酒樓 陶陶居酒家 唐苑酒家 鹿鳴酒家 北園酒家
[編輯本段]十二、旅遊景點
爬山休閑
1、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位於廣州解放北路。越秀山以西漢時南越王趙佗曾在山上建「朝漢台」而得名。,建過觀音閣,又名觀音山。著名古跡鎮海樓,又名五層樓,樓分五層,高28米,登樓遠眺,羊城美景盡收眼底。園內還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牆、四方炮台、中山紀念碑、孫中山讀書治事處碑、伍廷芳墓、明紹武君臣冢、海員亭、五羊石像、五羊傳說雕塑像群、球形水塔、電視塔等。 2、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位於廣州市北部,距市區約17公里,是九連山脈的南延部分,素有「南越第一山」之稱。白雲山全山面積28平方公里,其最高峰摩星嶺海拔382米,是廣州市最高峰。 3、雲台花園 雲台花園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白雲山入口處,位於白雲山風景區南面的三台嶺游覽區內,它南臨廣園路,東接白雲索道,1995年9月建成開放。因背依白雲山的雲台嶺、園中又遍植中外四季名貴花卉而得名,是白雲山風景區新景點之一,也是是我國大型的以各種觀賞花木造景為主的園林式花園,享有「花城明珠」的美譽。 4、蓮花山 蓮花山是廣東省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番禺市東部珠江口獅子河畔。蓮花山由48座紅色砂岩低山組成,海拔最高為108米,佔地2.54平方公里,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跡。它與湖北大冶古銅礦遺址並稱為我國兩大古礦場,於2001年被國務院評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蓮花山上還有始建於明朝萬曆(公元1612年)年間的蓮花塔和始建於清朝康熙(公元1664年)年間的蓮花城等古跡,均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番禺寶墨園 番禺寶墨園位於廣州市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初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20世紀50年代。1995年重建,歷時6載,擴至100餘畝,是一所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角水鄉特色於一體的園藝藝術公園。 6、華南植物園 華南植物園游覽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龍洞天源路1190號,佔地面積333公頃,建於1929年,是我國歷史最久、種類最多、面積最大的南亞熱帶植物園。現與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植物園建立有學術及種苗交換關系,引種有國內外熱帶、亞熱帶植物11000多種,被譽為永不落幕的「萬國奇樹博覽會」,有「中國南方綠寶石」之稱。 7、珠江夜遊 珠江夜遊是由來已久,極具特色的游樂目,「花城明珠」號豪華游輪已正式啟航,該船長38米,寬11米,3層高。首層內設高級咖啡廳和舞池;上層為觀光和餐飲大廳,可同時容納200人就餐;三層為全敞開式觀光平台,可容納250名遊客,船上安裝了兩個「空中玫瑰」激光探照燈,加上遊船上的璀璨燈飾,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水上明珠,不僅為珠江增色,而且令遊客盡情觀賞上邊所敘述的美麗夜景,領略「珠水夜韻」的真實韻味。
博物館、歷史遺址、烈士墓園景點
1、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八角形宮殿式建築。整座建築面積約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後左右四個宮殿式重檐歇山抱廈建築組成,就像四層卷疊的龍脊,組成一個整體,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攢尖式屋頂。重檐歇山頂的中央,高懸著一磨大石柱,拱托著彩繪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圖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細。那五盞巨大的長方形掛重穗嵌玻璃把中山紀念堂點綴的異常美麗,輝煌。 2、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位於市區北面的白雲山南麓,面積16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在州起義戰役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的。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後同盟會會員潘過微冒著生命危險把散落的七十二位烈士遺骸收殮安葬於紅花崗,後將此地改名為「黃花崗」,黃花即菊花,象徵節烈。 黃花崗墓園始建於1912年,孫中山書「浩氣長存」四字鐫於墓坊。烈士墓構築在崗陵之上,紀功坊峙立墓後。墓道兩旁蒼松翠柏,烘托出滿園黃花輝映碧血的庄嚴肅穆氣氛。園內還建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橋等。 建國後政府在墓園外築起圍牆,1961年這里被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1927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後失敗,死難烈士多人,又有多人被反動派逮捕後英勇就義,都埋於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4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1957年落成。大門石壁上刻周總理題寫的「廣州公社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4、鎮海樓(廣州博物館) 鎮海樓坐落在越秀山小蟠龍岡上。該樓又名「望海樓」,因當時珠海河道甚寬,故將「望江」變為「望樓」。又因樓高5層,把北城牆擴展到越秀山上,同時在山上修築了一座五層樓以壯觀瞻。鎮海樓歷史上曾五毀五建,現建築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是1928年重修時由木構架改建成。1929年成為廣州市市立博物館。1950年改名廣州博物館,分朝代陳列廣州城2000多年發展的文物史料。 5、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4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惟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於廣州的重要見證。 南海神廟規模宏大,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深五進,中軸線上由南而北分別有牌坊、頭門、儀門、禮亭、大殿、後殿,兩側有廊廡、西南小崗上有浴日亭。現存建築多為清代結構。 6、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 1924 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涌之際,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 —— 國立廣東大學(今天的中山大學)和黃埔軍校。建校時的正式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史稱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建立的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軍訓練軍官,然後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1946年之後中國國民黨移交軍隊於國家後改稱「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到現在。 7、陳家祠 陳家祠陳家祠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築坐向南, 佔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 號稱"百粵冠祠"。 9、 西漢南越王墓 西漢南越墓博物館是廣州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它是以南越王墓為中心建造的一座新型遺址博物館,是中國政府依據《威尼斯憲章》採取的保護文物,利用文物的一個成功範例。它以保存完好的古墓原址,內涵豐富的漢代文物,典雅氣派的建築而聞名於世。
游樂場景點
1、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是長隆集團世界級旅遊王國中一顆新的明珠,位於中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長隆旅遊度假區的中心位置,是集乘騎游樂、特技劇場、巡遊表演、生態休閑、特色餐飲、主題商店、綜合服務於一體,具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水平的超大型世界頂尖主題游樂園。 2、長隆水上樂園 長隆水上樂園是全球最大、最先進、最安全、水上游樂項目最多的水上樂園。榮獲了由世界主題公園和景區協會頒發各項大獎。這些獎是中國的主題公園首次在國際最高端的游樂協會評選上得到的大獎,標志著長隆水上樂園的國際領先地位。 動物園景點 1、廣州動物園: 廣州動物園(GuangZhou Zoo)位於先烈中路東段,興建於1958年,總面積為43.3萬平方米,飼養和展出國內外數百種動物,是目前我國三大動物園之一。是全國有名的動物園之一,園內樹木蔥蘢,花繁草茂,生機盎然,所有動物籠舍排列有序,掩映於紅花綠葉之中,具有南方園林特色。每年吸引近400萬遊人。 2、香江野生動物世界 廣州香江野生動物世界以大規模野生動物種群放養和自駕車觀賞為特色,集動、植物的保護、研究、養殖、旅遊觀賞、科普教育為一體。被譽為中國最具國際水準的國家級野生動物園,是亞洲最大的野生動物主題公園。園內擁有華南地區亞熱帶雨林大面積原始生態;擁有13隻澳洲樹熊(考拉)、10隻中國大熊貓、宏都拉斯食蟻獸等世界各國國寶在內的460餘種20,000餘只珍奇動物;擁有全國首創的自駕車看動物模式;擁有全世界表演陣容最強大的白虎表演等五大動物表演秀。2007年被評為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家級5A旅遊景區。
最佳旅遊時間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最佳旅遊時間:10至12月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5. 廣州城市特點是什麼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1][2]。廣州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海,鄰近香港、澳門,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是粵港澳大灣區、泛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帶一路的樞紐城市。[3][4][5]
廣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行政中心;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是嶺南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6][7]
廣州市總面積7434平方公里,轄11個市轄區,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廣州是華南地區最大的城市[8]。廣州被全球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9]。每年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資企業、世界500強企業的投資[10]。廣州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8700多家,總量居全國前三。廣州集結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員,在校大學生總量居全國第一。

6. 廣州特點是什麼

1、廣州塔

廣州塔是現代廣州的地標,位於珠江南岸、新城中軸線與珠江的交匯處。塔身為橢圓形的漸變網格結構,中間細而兩頭粗,被昵稱為「小蠻腰」。廣州塔連天線高達600米,塔體高4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立式電視塔。

2、珠江夜遊

珠江沿岸風光旖旎,遍布名勝古跡和特色建築。到了晚上,夜幕下的廣州城燈火闌珊,流光溢彩。從白鵝潭東至廣州大橋,再到白鶴洞是珠江夜遊的主要觀景河段。沿江可觀賞到鵝潭夜月、雙橋煙雨、珠江丹心、珠江秋月、珠水晴波等羊城特有的景色。

3、中山紀念堂

廣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也是他一生革命事業的根據地,因此廣州人對孫中山有著特殊的感情。廣州中山紀念堂位於廣州城市的傳統中軸線上,原來是孫中山先生就任非常大總統時的總統府,後來被陳炯明的炮火摧毀。1931年,呂彥直設計的紀念堂在原址上落成。

4、西關大屋

傳奇的西關大屋是廣州特有古老的傳統民居,主要在荔灣區西關一帶,建築群形成於清代的同治、光緒年間。西關大屋的屋體形式典雅,建築考究,並有風雅小巧的庭院設置,特色十足,形成了著名的「西關風情」。

5、喝早茶

喝早茶是廣州人的一種生活習慣,實際上喝早茶並不單純是品茶,有粥品點心任你選擇,粥有海鮮粥、皮蛋粥、艇仔粥等,點心品類更多,有叉燒包、水晶包、蝦餃、鳳爪、豆豉蒸排骨等,樣樣精緻,件件誘人。

7. 廣州特產是什麼

廣州的特色菜和名點如下:
1、白切雞
白切雞是粵菜雞餚中最普通的一種,屬於浸雞類。以其製作簡易,剛熟不爛,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為特點。做法是:用1公斤以下的本地雞,洗凈後在微沸水中浸約15分鍾,其間將雞提出兩次,然後在水中冷卻,表皮干後拌以熟花生油。食時備以姜茸、蔥絲拌鹽,淋上熟油盛碟中蘸著吃。白切雞皮爽肉滑,清淡鮮美。著名的泮溪酒。
家白切雞,曾獲商業部優質產品金鼎獎。此外,清平雞也是白切雞的一種。
2、燒鵝
燒鵝是廣州傳統的燒烤肉食。燒鵝源於燒鴨,鵝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去翼、腳、內臟的整鵝,吹氣,塗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後腌制,最後掛在烤爐里或明火上轉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燒鵝色澤金紅,味美可口。廣州市面上燒鵝店鋪眾多,最為有名的是長堤的裕記燒鵝飯店的燒鵝和黃埔區長洲島上的深井燒鵝。
3、蜜汁叉燒
此菜為傳統菜餚。其製法是,將去皮半肥瘦豬肉切成條,放入瓦盆內,加作料腌制45分鍾後,用叉燒環串起,放入烤爐烤30分鍾至熟,用糖漿淋勻,回烤2分鍾後即成。此菜肉質內咸外甜,略有蜜味,瘦肉焦香,肥肉甘化。
4、白雲豬手
白雲豬手是廣州歷史名菜之一。其製法是,將豬手(前腿)洗凈,斬件,煮熟,再放到流動的泉水中漂洗一天,撈起,再用白醋、白糖、鹽一同煮沸,冷卻後再泡數小時,即可食用。因泡豬手的泉水取自白雲山,故名白雲豬手。白雲豬手這種菜式酸中帶甜,肥而不膩,皮爽脆,食而不厭。製作白雲豬手注重色、香、味、型,加上"五柳料"或紅椒絲點綴,色調和諧,口味更勝一籌。
5、廣東菜像形盤
象型拼盤是大小宴會必備的菜式。據說是山西河東的一個尼姑創制,清代末年由湖南一位姓鄧的廚師傳入廣州。像形拼盤,經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冷拼、熱拼、炸拼、燒拼、扒拼、釀拼等花式。近年來有以羊城八景命名?quot;八景席",如雙橋飛鴿、鵝潭月影、紅菱四脯、珠江酥蚝等,情景交融,豐富多彩,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韻味。
6、艇仔粥 (風味小吃)
舊時廣州西郊,河道兩旁遍植荔枝樹,叫做荔枝灣,古羊城八景之一的"荔灣晚唱"便指這里。每逢夏日黃昏,不乏文人雅士及各方遊客來此遊玩,遊河小艇穿梭往來。其中有小艇專門供應"艇仔粥"。如果岸上或另一艇上遊客需要,粥艇上主人便一碗一碗地把粥品遞賣過去,很受歡迎。漸漸地,連陸上的小食店也出售這種叫做荔灣艇仔粥的粥品了。
艇仔粥以新鮮的河蝦或魚片作配料,後來還增加了海蜇、炒花生仁、涼皮、蔥花、姜等,吃前當即煮粥滾制,芳香撲鼻,熱氣騰騰,十分鮮甜。無論在街頭食肆,或如白天鵝賓館那樣的五星級酒樓,都可品嘗到這種廣州特有的粥品。
7、炒田螺 (風味小吃)
田螺與石螺不同,它的特點是殼薄肉厚。與一種叫紫蘇的芳香草同炒一鑊,便會產生一種香中有辣,辣中帶甜的怪味。這一怪味,不但南方人喜歡,連北方人、港澳同胞以及外國朋友都十分喜歡,常常在街頭小食檔(也可在高級賓館酒樓里),圍著小木桌津津有味地品嘗紫蘇炒田螺。炒時,還可放上辣椒、蔥或蒜、豆豉、鹽等調味料品,使其味道更佳。
8、蒸腸粉 (風味小吃)
一種米製品,又叫布拉蒸腸粉。以廣州最負盛名的"銀記"腸粉為例:該店坐落在文昌路,專營豉油皇牛肉腸粉,以薄韌香滑著稱。解放初期由吳銀經營,她得名師傳授,學會了蒸制拉腸粉專門技術,其腸粉"白如雪,薄如紙,油光閃亮,香滑可口"。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
9、沙河粉 (風味小吃)
沙河粉是廣州一種大眾化的米製品。因此粉最早出自沙河鎮而得名。其做法取白雲山上九龍泉水泡大米,磨成粉漿蒸制,切條而成。沙河粉有百多年歷史。其粉潔白薄韌,食法有干炒、濕炒、泡(湯粉)食、涼拌等。沙河飯店專門有沙河粉專席,除鹹食、甜食外,還加以各式果蔬榨汁製成彩色沙河粉,色彩繽紛,味道各異。
10、鮮蝦荷葉飯 (名點類)
早年荷葉飯以東莞太平鎮製作的最為著名,因這一帶盛產荷葉和優質的絲苗白米。每年夏末秋初,稻熟荷香季節,挑選上好絲苗米,加上瘦肉、鮮蝦、鮮菇和鮮筍等餡料,用荷葉包好煮熟,作為遠行進餐或探親訪友的禮物之用。鮮蝦荷葉飯清淡爽口,有荷葉的清香味,向來為廣州各茶樓酒家著名的點心食譜之一。現在的荷葉飯,餡料越來越講究,除鮮蝦外,還有雞肉、瑤柱、蟹肉、雞蛋、麻油、味粉等,品種不斷出新。
11、綠茵白兔餃 (名點類)
綠茵白兔餃是當年由泮溪酒家特級點心師羅坤創新製作的著名點心。在原來薄皮鮮蝦餃子的基礎上,用瘦肉鮮蝦等作餡料,改製成小白兔的形狀,用火腿肉點作眼睛,再用芫荽墊底擺盤,活像一群小白兔在草地嬉戲,故名。深得顧客青睞。
12、泮塘馬蹄糕 (名點類)
泮塘即在泮溪酒家附近,舊荔枝灣所在地。泮塘五秀(包括馬蹄、茨菰、茭筍、蓮藕、菱角)就產於這一帶。
羅坤師傅主制的這款點心,制時先濾(馬蹄)粉漿、煮糖水,再把沸糖水沖入粉漿攪拌成糊後蒸熟,便成為著名的泮塘馬蹄糕了。它晶瑩通透,入口清甜爽滑,且帶有一些馬蹄清香之味。人們在飲茶吃飯之後品嘗一兩件馬蹄糕,確是別有一番清新的滋味。
馬蹄糕品種有透明馬蹄糕、生磨馬蹄糕、油煎馬蹄糕、鴛鴦馬蹄糕、三色馬蹄糕等。
13、煎蘿卜糕 (名點類)
蘿卜糕是一種廣州人喜愛的點心。以黏米粉、蘿卜絲為主料的蒸糕。將黏米浸洗磨漿壓平,蘿卜刨絲煮熟,以上兩種原料混成糊狀,加入蝦米、臘肉、豬油、胡椒粉,醬油、味精、精鹽等拌勻蒸熟。家庭多在春節製作,茶樓則長年供應。蘿卜糕一般在平鍋里用油煎幾分鍾,則香甜好食;而碗仔蘿卜糕可熱食,無須煎制。
14、中秋月餅 (名點類)
廣式月餅是過中秋節首選的佳品。其特點是:皮薄松軟,油光閃閃,色澤金黃,造型美觀,圖案精緻,花紋清晰,不易破碎,攜帶方便。月餅分為咸、甜兩大類。餡料有蓮子、杏仁、欖仁、桃仁、綠豆、芝麻、鹹蛋、叉燒、燒鵝、冬菇、冰肉、糖冬瓜、蝦米、橘餅、陳皮、檸檬葉、瑤柱等。
廣式月餅以蓮香樓、廣州酒家、泮溪酒家、陶陶居、趣香餅家等生產的最有代表性。著名品種有陶陶居的「陶陶居上月」和蓮香樓的「蓮茸月餅」等。

8. 廣州的文化特色是什麼最有代表性的有那些

廣州還是中國
嶺南文化
的中心,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粵劇,此外嶺南派國畫也很有特色。俗話說「食在廣州」,這也是廣州的文化特色。

9. 廣州有什麼特色

廣州的最大特色當然是美食!早茶的一盅兩件到街頭的廉價小吃都會令人食指大動。另外,騎樓是廣州的代表性建築,在西關、同福路一帶都有。

10. 廣州文化特點

廣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嶺南文化的中心和發祥地,是國務院頒布的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這兩千多年的文明史留下許多說不完道不盡、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它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居住、建築、商貿、語言、歲時節令、婚姻、祭祖、禮儀、娛樂等。
廣州,一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間民俗風情的南粵名城。這里融匯中外文化之精華,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廣東音樂、粵劇、粵菜、粵語以及城市景觀、生活習俗等,都體現了嶺南文化的風格。
廣州文化藝術概覽
粵劇

粵劇是我國的一大地方劇種,紮根於廣東民間,也流行於廣西部分地區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和華人居住區,至今約有300多年的歷史.
廣東粵劇是由多種外來戲曲聲腔和本地土戲、民間說唱藝術不斷融合而成、發展起來的。同時粵劇先後把南音、粵謳、龍舟歌、木魚歌等地方說唱藝術,以及廣東流行小調、小曲先後吸收進來作這曲牌使用,形成今天粵劇以梆子、二黃為主的地方演唱和小曲小調為輔,富有地方特色和豐富多彩的唱腔體系。
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指在辛亥革命前後出現的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三人為首的一個畫派。他們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主張國畫更新,反對清末民族畫壇的摹仿守舊,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因為他們都是廣東人,所以被稱為嶺南畫派。
嶺南畫派是嶺南文化至具特色的祖國優秀文化之一,其作品生活氣息濃郁,兼工帶寫,彩墨並重。嶺南畫派對推動中國畫的發展有重要貢獻,是中國傳統國畫中的革命派,它和粵劇、廣東音樂被稱為「嶺南三秀」。
廣東音樂

廣東音樂是產生於廣州方言區的器樂品種,本世紀初發源於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帶,風行國內外而享有盛譽和眾多的聽眾。它是以廣東民間曲調和某些粵劇音樂、牌子曲為基礎,吸收了中國古代,特別是江南地區民間音樂的養料,經過近300年的孕育,完善和發展起來的地方民間音樂。
粵綉
粵綉,又稱廣綉,中國名綉之一,是產於廣東地區的刺綉品。據傳創始於少數民族,明中後期形成特色。國

內以故宮藏品最多。它以布局滿、圖案繁茂、場面熱烈、用色富麗、對比強烈、大紅大綠而著稱。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布局滿,往往少有空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地樹根等補充,顯得熱鬧而緊湊;粵綉的另一個獨特現象,就是綉工多為男工,和其他地區綉工均為女子不同,在綉制大件時,綉工常手拿長針站著施綉。
粵綉用線多樣,除絲線、絨線外,也用孔雀毛績作線,或用馬尾纏絨作線。針法十分豐富,把針線起落、用力輕重、絲理走向、排列疏密、絲結捲曲形態等因素都用來強化圖像的表現力。
廣彩


彩是廣州彩瓷的簡稱,又叫廣州織金彩瓷,它是在各種白瓷器皿上彩繪而燒成的一種具有濃厚的東方特色的工藝品,大都採用我國的織錦圖案,以顏色鮮明絢麗而著稱,是我國釉上彩瓷的一個獨特的品種。
廣州彩瓷始於明代的廣州三彩,到清代發展為五彩,並在乾隆年間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乾隆年間,為了給歐洲各國加工彩繪瓷器,將江西景德鎮的白瓷器運到廣州,仿西洋畫彩繪,再售於外商。廣州十三行商開辦時已設專營廣彩出口的瓷庄和洋行。
嶺南盆景
嶺南盆景中國盆景藝術五大流派之一。范圍遍及珠江三角洲和廣西的中南部地區,而以廣州最具有代

表性。盆景始於明清,形成特有風格則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嶺南盆景的特點是:因材而就,樹胚如九里香、福建茶、水橫枝、朴樹、榆樹、入地金等,多來自山野間。造型獨特,截干蓄枝以求形態順乎自然,枝與干間比例得當;且擅長修剪,講究用盆,以及題名托意。
嶺南盆景源於自然,卻高於自然,是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有機結合。嶺南人特別是廣州人,喜愛盆景,種盆景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個家庭天台、陽台都種盆景,以此美化環境,調劑生活,既可舒眼目,怡心神,增進健康,又可陶冶情操,帶來樂趣。
嶺南古琴

嶺南古琴,至遲在漢代便逐漸發展起來,歷代都出現不少有名的琴人,寫作了不少琴學的典籍,創造和保藏了不少有名的古琴樂器和琴譜。
嶺南琴派的創始人是清代道光年間的廣東新會人黃景星。另外,影響較大的琴人還有:雲志高、何洛書、何耀琨、楊錫泉等人;藏琴方面,有 「天蠁」、「松雪」、「振玉」、「水仙」等名琴;琴譜和琴學論著方面,有雲志高的《蓼懷堂琴譜》、黃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譜》、何斌襄的《琴學匯成》。
粵曲

廣東曲藝首推粵曲演唱。粵曲是廣州方言區流行最廣的一大麴種,約有150年歷史。粵曲原為粵劇的曲調,後形成獨立的曲種。粵曲音樂性強,注重聽覺藝術,講究唱工,不長念表,其唱腔屬於皮黃系統的板腔體,梆子、二黃、牌子曲、小曲、歌謠構成其整體,分平喉、子喉、大喉三種主要喉腔。粵曲流行區域極廣,以廣東省及港澳地區為主要活動基地。凡在粵籍華僑聚居的世界各地均有粵曲的演唱。
增城欖雕

廣州增城一帶自古盛產烏欖,此欖核大而仁小,適合雕刻,從而孕育了廣州欖雕這門精妙的民間手工藝。它的發展歷史可以上溯到明清時期,代表人物有清乾隆時代的廣州籍宮廷匠人陳祖章以及清咸豐四年(1854)增城新塘民間藝人湛谷生 。
廣州欖雕工藝秉承了嶺南文化的風格特徵,造型秀麗、雅緻,線條流暢、動靜結合、細膩精微,其總體藝術特色可以概括為: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其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為主。
廣州灰塑
廣州灰塑主要分布在廣

州市區以及增城、從化,是廣州傳統的建築裝飾工藝。根據《廣州市志》,始建於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的增城證果寺就有灰塑作品——灰塑龍船脊。廣州灰塑在明清兩代最盛,尤以祠堂、廟庵、寺觀和豪門大宅用之最多。
廣州灰塑的特點鮮明,色彩艷麗,以大紅大綠為主。選材上,灰塑藝人因地制宜,採用適合廣州濕熱氣候的石灰材料——耐酸,耐鹼,還耐溫。製作流程上,廣州灰塑必須到雕塑建築的現場,於常溫下製作,不需燒制。製作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藝人會在景物之中或每組圖案之間,巧妙地留出裝飾性通風孔,從而減輕台風對脊飾的猛烈沖擊。傳承方面,灰塑學藝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出師,即獨立施工。
廣州木雕

廣州木雕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據《廣州漢墓》著錄,它作為工藝品出現,始見於廣州三元里馬鵬崗西漢前期漢墓出土的武士俑和騎馬俑。唐代,由於外貿發達,東南亞國家的貴重木材經廣州入口,刺激了廣州木雕業的興起。
明清兩代,廣州木雕作為建築裝飾更受重視,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已經形成,技藝也日臻完善。清末,由於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受外來文化影響,吸取西式傢具的造型結構、裝飾紋樣的風格,形成了廣州木雕的地方特色。
廣州磚雕

廣州磚雕主要分布在番禺區。早在漢初,古南越王宮御苑中(現在廣州市中山四路)便已出現了磚雕的雛形¬——刻有花紋的漢磚。廣州磚雕到了明代運用已非常廣泛,形成了嶺南水鄉民間建築的獨特風格。影響所及,直達東南亞各地。清代更是受到了宮廷的賞識。
清代後期,隨著現代建築的興盛,磚雕藝術逐漸被現代雕塑工藝裝飾所取代。至民國初期,採用磚雕裝飾已較為罕見。目前,沙灣磚雕藝人也是寥寥無幾,僅有何世良一人仍在執著地追求著。
廣州玉雕

廣州玉雕工藝歷史悠久,廣州飛鵝嶺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遺址中已有完整玉環及殘玉環各1件,距今約4000多年。漢代廣州官辦玉器手工作坊直接由少府或工官掌管,根據皇帝喜愛或宮廷需要進行生產。唐、宋時期的玉雕工藝品主要用於祭祀神器、宮廷裝潢、玩物珍寶佩飾。明、清兩代,玉石雕刻業漸趨繁榮。清初廢除「匠籍」管理制度後,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廣州,民間玉器生產蓬勃發展,並出現了行會組織,制定了嚴格的行規和學師制度。
粵語講古

「講古」即說書、講故事。粵語講古是藝人用廣州方言對小說或民間故事進行再創作和講演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這種民間技藝來源於古代的說唱藝術;形式上而言,當是直接承繼元明以來的評話、評書,並結合粵語方言而產生。據說明朝末年,江蘇泰州說書大師柳敬亭(1587~1679)出任抗清將領左良玉的幕客,在隨軍南征時把說書藝術傳來廣東。
沙灣飄色
沙灣飄色是流傳

於廣州民間的一種傳統藝術活動,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據說清朝咸豐年間,廣東各地流浪藝人每逢酬神廟會,便打扮成戲曲人物,造型表演,稱「賽聲」或「彩色」。後來發展成為馬匹上裝扮的「馬色」、水上裝扮的「水色」,而裝扮在托上由多人抬著遊行的稱為「飄色」。沙灣飄色以「板」為單位,每板由2-3個小孩扮演,一板一個故事,多以神話、歷史故事為題材。在結構上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色櫃,即活動小舞台;二是色梗,即支持用的鋼枝;三是扮演「色」的演員,坐在下面的叫「屏」,一般由10-12歲的小演員扮演,上面凌空的叫「飄」,一般由3歲上下的小孩扮演。
番禺水色
番禺水色是一種以木筏為載體、以戲劇或民間傳說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水上表演活動,主要流傳於番

禺區市橋鎮、沙灣鎮等地。古時,屈大均《廣東新語》里有大洲龍舟水上扮故事的記載;清人檀萃所著《楚庭稗珠錄》里比較詳細的記載了有關市橋鳳船表演的情況;清同治版《番禺縣志》中敘述有關鳳船情況時寫道:「船後則彩艇絡繹,綴引水色,皆用孌童扮演故事。」這是目前明確有「水色」二字記載的最早文獻。
番禺水色是在水上進行的巡遊活動,以水上表演為主,體現出嶺南水鄉的地方性特色。其人物固定在木排上,凌波而立,隨波飄動,如幻如真。其表演,與越南水傀儡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番禺水色藝術結合了戲劇、繪畫、雜技、造型等多種藝術,這種造型藝術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廣式傢具

廣式傢具工藝是廣州傳統民間手工技藝的代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明末朝廷已有廣式傢具出現。清初,廣式傢具的豪華造型滿足了統治者對富貴的追求,成為清廷傢具的主要來源。清中期,廣式傢具受歐洲巴羅克式和洛可可式的藝術風格影響,在造型和裝飾上達到鼎盛時期。民國後期戰亂使廣式傢具行業蕭條中落,抗戰勝利以後,傢具行業逐漸復甦。
中華老字型大小-"陳李濟"葯業

陳李濟由陳體全、李升佐兩公創建於1600年,至今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從創始初期一直到清末民初,都處於小規模的前店後廠狀態。但其「火兼文武調元手,葯辨君臣濟世心」的制葯傳統卻一直得以流傳。1900年英法聯軍入侵,廣州老鋪毀於炮火,暫遷佛山,戰火平息後,復廠廣州。後陸續開設香港、上海、澳門等分店,規模不斷擴大。解放後,經「公私合營」,組成「廣州陳李濟聯合制葯廠」。1998年易地擴建,新廠落成在廣州市海珠區。
中華老字型大小-"潘高壽"葯業

作為嶺南醫葯文化的傑出代表,潘高壽以立足傳統、大膽革新為主要特徵。潘高壽首創了獨特的川貝枇杷露製作工藝。同時,名列「中華老字型大小」的潘高壽,又是嶺南商業文化的代表,是目前所知嶺南地區最突出的維護知識產權的百年老店.
廣州民俗風情概覽
迎春花市

迎春花市廣州有春節逛花市的習俗。它是由古代的花市、夜花市逐漸發展形成的。廣州的年宵花市形成於19世紀

清咸豐、同治年間。當時設兩個花市,一個在藩署前(今中山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另一個在十八甫。除夕花市,又稱迎春花市,在每年農歷年的最後三天舉行。在這三天里,花市從清晨到午夜向公眾開放,除夕之夜達到高潮,正月初一早晨2時結束。花市期間,教育路、多寶路、濱江西路、東川路、芳村陸居路和荔灣路一帶,長街如錦,百花爭艷,遊人如潮,摩肩接踵,歡聲笑話,熱鬧非凡。市上一般出售枝頭、盆頭和散花三類。枝頭以桃花、梅花為主,吊鍾花居多;盆頭的名目繁多,諸如金桔、四季桔、大紅桔、硃砂桔、金蛋果、代代果、茶花、蘭花、芍葯、玫瑰、含笑、水仙花、牡丹、海棠等;散花則有菊花、雞冠花、劍花、銀柳等。
廣州飲茶習俗

廣州飲茶習

俗,以早茶為中心,飲茶與廣州特色的茶點結合,包括一系列茶禮茶俗、民風民情、民間文化。
東漢時,已經有廣州人以茶敬客的文字記載。清代出現的各種茶館茶居茶樓,特別是由於社會交往、生意洽談需要,在出口貿易繁盛的十三行地區產生的三元樓、陶陶居等一批茶樓,承擔了飲食、交流、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作為飲茶習俗的載體,成為廣州人重要的民間習俗和生活方式。
生菜會
生菜會流行於廣州、南海、順德一帶,起源於明末清初,

式微於解放初期,有300多年的歷史。生菜會吃生菜,起初是為了「迎生氣」。《廣州府志》記載,「迎春日……啖生菜、春餅,以迎生氣。」許多人會後還購買「盈盈滿筐」的嫩綠生菜回家,「以取其生機」(見1884年創刊的《點石齋畫報》)。後來,生菜會與觀音信仰聯系在一起,並「在珠江三角洲務實重商的社會氣氛中發展,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4(中山大學教授葉春生先生語)。開生菜會的目的變成求財和求子。生菜會的日期定在白衣觀音誕——農歷正月二十六,地點在觀音廟附近,活動除觀戲、聽曲之外,就是朝拜觀音、摸螺求子,食生菜包更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活動。
盤古王誕
盤古王是神話中開天闢地的人。傳說他生於天地渾沌中,後來天地開辟,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他日長一丈,如此一萬八千歲,天就極高,地就極低。所有日月、星辰、風雲、山川、田

地、草木、金石,都是他死後,由身體各部分變成。後人為紀念他,於是選風水寶地,大興土木,請能工巧匠,畫棟雕梁,建盤古王廟。
盤古王廟歷年香火不絕,遠近聞名。每逢農歷八月十二日的盤古王誕,南海、番禺、順德、廣州、清遠、三水等地民眾,成群結隊,擂鼓舞獅,前來慶賀,場面十分熱鬧。朝拜者沿盤古王廟後面的山路拾級而上,廟後山腰上建有半山亭。其西側有巨石異突,名為乾坤石,俗稱盤古王卧石。乾坤石高約4米,平面三十多平方米,正中有一條裂縫,裂口寬三十多厘米,深一十多。鄰近有幾塊錯疊的大石,石底終年湧泉,名龍口泉,人們稱此泉水為「聖水」。凡上山朝拜者,皆取水回家,以祈求驅邪消災,合家平安。
波羅誕

波羅誕始於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直到今天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二月十一、十二、十三為波羅誕時間。二月十三為正誕。這幾天,南海神廟的四周,包括水上的,陸上的,鄰村的都熱騰起來。
舞火狗
相傳在

石灘鎮麻車建村之初,人們為了祈求平安,消除災害,家家戶戶便紮起草人,插上香火,放在門口熏煙,以祈消災辟邪。此後,有人又用番薯藤,或用「火芡」藤、麻繩等模擬龍、鳳、麒麟,插上香火,在村頭巷尾舞動,祝福吉祥。並在每年九月都舉行,一直沿襲至今。民間童謠道:「火狗到門來,添福又添財。」形成獨具特色的火色遊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