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廣州訊息 » 古代廣州叫什麼名字
擴展閱讀
上海八零年代叫什麼 2024-10-13 18:23:20
廣州半掛車培訓要多少錢 2024-10-13 17:28:32

古代廣州叫什麼名字

發布時間: 2022-05-16 07:51:55

㈠ 廣州在古代叫什麼

廣州古稱「楚庭」,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生活在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廣州古稱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

漢元鼎四年(前113)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漢武帝調集大軍10萬平定南越,把南越國土地劃分為9郡。從此,嶺南地區直接歸中央政府統一管轄。東漢時期,南海郡屬交州管轄。到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劃合浦以北為廣州,合浦以南為交州,實行交廣分治。

命呂岱為廣州剌史。不久交廣復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廣再次分治,此後成為定製。交廣分治後,步騭報請孫權批准,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廣信東遷於番禺。

㈡ 廣州歷代以來的稱呼

以下是廣州歷代以來的稱呼:

1、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或「楚亭」)。越秀山上的中山紀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著「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為廣州的雛型,是廣州最早的稱謂,距今已有2847年。

2、傳說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3、東漢末年,廣州屬於吳國,公元216年吳國交州刺史步騭把交州治從梧州遷回廣州,公元226年並將交州改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開始。

4、晉代,廣州仍稱南海郡,為州治所在。

5、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

6、唐末期劉岩在廣州稱帝, 號稱南漢國,廣州為興王府,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

7、解放前, 國民黨統治時,廣州定為市,仍為省會所在地。

(2)古代廣州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廣州地處中國南部、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西江、北江、東江三江匯合處,瀕臨中國南海,東連博羅、龍門兩縣,西鄰三水、南海和順德。

北靠清遠市區和佛岡縣及新豐縣,南接東莞市和中山市,隔海與香港、澳門相望,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中國的「南大門」,是廣佛都市圈、粵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

廣州位於東經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緯22度26分至23度56分。市中心位於北緯23度06分32秒,東經113度15分53秒。

㈢ 廣州的別稱是什麼

廣州別稱羊城、穗城,亦別稱花城。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花城,是廣東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國際商貿中心、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家綜合性門戶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是南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3)古代廣州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1、別稱羊城、穗城的傳說:

傳說廣州最早的地名為「楚庭」,當時有五位仙人,身穿五綵衣,騎著五色羊,拿著一莖六穗的優良稻穀種子,降臨「楚庭」,將稻穗贈給當地人民,並祝福這里永無飢荒。

說完後,五位仙人便騰空而去,五隻羊則變成了石頭。當地人民為紀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觀,傳說五仙觀即為「楚庭」所在。由此,廣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別名。

2、別稱花城的由來:

廣州地處亞熱帶沿海,北回歸線從中南部穿過,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徵。全年平均氣溫20-22為攝氏度,是中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熱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氣溫達28.7℃。最冷月為1月份,月平均氣溫為9~16℃。

平均相對濕度77%,市區年降雨量約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7至9月天氣炎熱,多台風,10月、11月、和3月氣溫適中,12至2月為陰涼的冬季。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於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廣州於2001年被評為國際花園城市。

㈣ 請問您一下,廣東在各個朝代分別叫什麼

廣東古稱越、粵、南越、南粵等。

先秦時期

古文獻中,「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先秦古籍對長江以南沿海一帶的部族,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或「諸越」(包括吳越、閩越、揚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廣東被稱為「南越」。隋唐以後,「粵」字意義收窄,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直至近代,兩廣仍然稱「兩粵」。民國以後,以「粵」字作廣東省簡稱。 古國時期,廣東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嶺南蒼梧古國統治地域,而廣東的東部和東北部則是閩越族系和揚越族系所建古國。廣東地區,從古國時期開始,就是多種文化匯合並存的地方。

廣東歷史久遠,是太古時代「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距今60萬年至80萬年前境內已有人類活動遺跡。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了早期智人(馬壩人遺址)。距今1.4萬年前廣東先民就馴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頭。宋羅泌《路史·前紀二·天皇紀》載:「粵有天皇,是曰天靈,望獲強尊」;以木德王天下。《三命通會》:「天皇氏繼盤古氏以治,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考古研究發現,廣東地區是中國人起源地之一。全基因組分型研究結論表明,遠古先民史前時期進行了從南往北遷徙進入黃河流域,創造出燦爛的中華文明。學術界已公認距今四五千年的廣東石峽文化已出現私有制、階級分化和王權政治。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

約在距今四千多年前,嶺南地區出現不少古方國實體。廣東境內,在珠三角地區有「驩兜國」,在粵中地區今博羅一帶有「縛婁國」,在粵北陽山、英德一帶有「陽禺國」,在雷州半島及海南有「儋耳國」、「雕題國」等等。約在戰國前後時期,在廣西大部分地區,廣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 在正史記述中嶺南至秦軍南下帶來先進技術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學界近年來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近代相繼出土大量的青銅器、陶器和水晶等文物,實證了嶺南在秦朝之前已經存在燦爛的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秦朝時期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有現存文獻記述的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秦將趙佗任龍川縣令後,上書朝廷要求從中原遷居五十萬的居民至嶺南 。從中原遷來除了遭到貶職的官員之外,大多是「賈人」,也就是「商人」的意思,是朝廷重農抑商政策的打擊對象;既懲治「商人」,又滲透了嶺南,朝廷認為一舉兩得。據記載,秦代的移民大致有5批,為了穩定軍心,解決戰後駐留士兵的配偶問題,南海郡向朝廷申請加派3萬單身女性來嶺南,其理由十分含蓄:「為來自北方士兵補衣服」。秦朝最終批准這個申請,但是在數額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婦和未婚女子浩浩盪盪加入支援邊疆的行列。

秦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委任龍川縣令趙佗代職;公元前208年,南海郡尉趙佗乘秦亡之際,封關、絕道;三年後,兼並嶺南的桂林郡、象郡;於公元前204年正式建立南越國,自號「南越武王」,定都廣東番禺

兩漢時期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劉邦遣大夫陸賈使南越。趙佗受漢高祖所賜南越王印綬,臣服漢朝,南越國遂成漢藩屬國。劉邦死後,呂後臨朝,從經濟上制裁南越國,並發兵南下攻打南越國,趙佗抵抗並反攻到湖南一帶,斷然宣布脫離漢朝,自稱「南越武帝」。公元前179年,呂後死,漢文帝劉恆即位,再次派陸賈出使南越說服趙佗歸漢。趙佗再次接受了陸賈的勸說,除帝號復歸漢朝,南越國正式列入中國統一的版圖。公元前137年,趙佗去世。其後代續任了四代南越王。

公元前111年,漢朝平定南越國 。漢朝將南越國地劃分為9個郡。為了便於監督各郡官吏,漢朝又設立13個常駐監察機構,稱為「十三部」。東漢末,交趾部改為交州,除監察權外,還擁有軍政大權,成為郡上一級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從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交州轄下的整個南海郡(粵中、粵東),還包括蒼梧郡、合浦郡、荊州桂陽郡和揚州豫章郡的一部。其中南海郡較秦代增置3個縣:揭陽、中宿(今清遠)和增城。

東漢末,赤壁之戰後逐漸形成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吳國的孫權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步騭把交州州治從廣信東遷番禺。264年,東吳為便於治理,又把南海、蒼梧、鬱林、高梁4個郡(今兩廣大部)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廣信是兩廣之「廣」所在地。兩廣以廣信為分界,廣信之東謂廣東,廣信之西謂廣西。從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起,將交州治所從蒼梧(梧州)遷到番禺(廣州市)以後,才有廣州的崛起。東吳時期,今廣東省境除廣州轄下的4郡外,還包括荊州始興郡和海南島。

魏晉南北朝

西晉時,今廣東省腹地屬當時的廣州,粵北屬荊州,雷州半島和海南島屬交州。南北朝時代,中國政局南北分裂。增設的州、郡、縣多集中在粵中、粵西、粵北地區,粵東地區設置較少。因為當時粵東農業經濟沒有粵西發達,交通也沒有粵西方便。隋初,設廣州、循州(今惠州)兩個總管府統領諸州。隋煬帝廢州為郡,改為郡、縣兩級,大加省並,今廣東省境分屬10郡、74縣。

唐宋時期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唐朝中期潮州汕頭一帶曾經隸屬福建,屬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節度使等。756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劉氏占據,行政區劃基本上繼承唐朝的建制。南漢升廣州為興王府;南漢後期,全境共轄60州、214縣。後梁貞明三年(917年),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南漢立國後,承襲唐朝典章制度,並大體沿用唐代官制。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

元明清時期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元代,因戰爭原因,人口一度有所減少,至明代中期,又增至近400萬人。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范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代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時稱「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時稱「萬里石塘」)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北宋時期中國政府已在此行使主權,清政府更是經常派水師巡視。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全省在冊人口已達1448.7萬。至鴉片戰爭前夕,更達2286.4萬,躍居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1841年,鴉片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香港(時屬新安縣)正式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87年,葡萄牙誘逼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侵佔澳門(時屬香山縣)。

㈤ 請問誰知道廣州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廣州古稱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漢元鼎四年(前113)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漢武帝調集大軍10萬平定南越,把南越國土地劃分為9郡。從此,嶺南地區直接歸中央政府統一管轄。東漢時期,南海郡屬交州管轄。到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劃合浦以北為廣州,合浦以南為交州,實行交廣分治。命呂岱為廣州剌史。不久交廣復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廣再次分治,此後成為定製。交廣分治後,步騭報請孫權批准,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廣信東遷於番禺。

㈥ 廣東古代的時候叫什麼

廣州古稱「楚庭」,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生活在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㈦ 廣州古代叫什麼名字

南越、南粵,粵。

南粵,是廣東省的簡稱。「南粵」一詞,始於《漢書》。秦漢文獻對廣東的稱謂有幾種,如:《史記》稱"南越",而《漢書》中又把南越稱為"南粵"。如今廣東的簡稱「粵」就是來源於此。

而南粵在先秦時期指南越部落。古文獻中,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是先秦對長江以南沿海一帶地區的部落,常統稱為「越」,文獻上稱之為百越、諸越 。南粵(也稱南越)是百越部落中的一支,是廣東一帶部落的稱謂 。後來"粵"和"越"區分,粵指廣東,越指浙江。

(7)古代廣州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古史

廣東的先民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動、繁衍。在歷史長河中,廣州、廣東等地名次第出現,逐漸演化成廣東省及其轄境。 嶺南在舊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人類活動。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12.9萬年以前,嶺南出現早期古人(馬壩人)。

商與西周時代,廣東先民便與中原有經濟文化往來。歷史上楚庭、南武城的傳說,反映出這一時期嶺南與楚、越的關系。《國語·楚語上》也有「撫征南海」的記載,可見當時嶺南與楚國有軍事、政治關系。

公元前219年,秦軍佔有廣東地區 ,至前214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後,把嶺南地區設為「桂林、象、南海」3個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

㈧ 廣州古代曾經用名

一、廣州的歷史
廣州的別名: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仙城」等別名。
來源:五羊仙人的傳說 傳說周朝時,有一年廣州出現大旱災荒,五穀歉收。一天,忽然仙樂悠揚,天空出現五朵彩色祥雲,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仙羊,羊口銜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這一地區永無飢荒,然後騰空而去。五隻仙羊化為石羊留在廣州山坡。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為了紀念五位仙人,廣州人修建了五仙觀,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
廣州的歷史來源:
秦朝時:秦統一嶺南後,推行郡縣制,設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廣州所在地區,當時屬於屬南海郡的番禺縣。
南越國:公元前203年,已接任南海郡尉職務的趙佗,趁中原楚漢相爭之機,建立南越國,定都番禺。這是第一個在廣州地區建都的封建割據的小王朝。
南越國留下的遺址:南越王墓和南越國宮苑
南越國是興於秦皇、忠於漢武的嶺南地方政權。南越國宮苑是南越國的「生地」,南越王墓是南越國的「死地」。這兩個地方集中反映了秦漢時期廣州地區文明發展的光輝。
西漢南越王墓在廣州越秀公園西側。該墓出土了許多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趙眜的王陵是目前廣州地區出土規模最大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古墓。
我國文物管理部門規定,在目前出土的有60多件頂級文物是不允許出國展出的。南越王墓出土的「角形玉杯」和「銜蛇越人」就是其中的兩件。
南越國宮苑在中山四路,南越國宮苑是保存較完好的年代最早的王家宮苑。遺址人工水景貫通全苑,別具一格的石木建築結構的工藝,精巧的控制渠水流速、波浪、水聲的設計,反映了當時先進的造園技術。由於內涵十分豐富,南越王宮苑被稱為嶺南文化藝術的奇跡。
南越國時期這兩個重大的考古發現,全面而立體地向我們展示了兩千多年前嶺南地區的社會風貌,同時也是嶺南地區歸入秦漢帝國的歷史見證。
二、廣州的對外貿易
廣州——廣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是中國最早開展對外貿易的港口城市。
我國古代有一條著名的連接西亞、歐洲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其實我國還有一條從古代延續到今天的「海上絲綢之路」。廣州就是這條海上世界貿易通道的貿易大港。
廣州是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大港,是中國最早開展對外貿易的港口城市。
早在漢代,廣州(番禺)因其海內外貿易相當活躍,被稱為一大都會。
唐政府在廣州首設「市舶使」,北宋時政府設立「市舶司」,市舶司後來成為海關的雛形。
明清時期,中國閉關鎖國,在這一時期的很長時間里,廣州成為全國唯一的對外通商口岸,史稱「一口通商」。
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使廣州得以更多地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因此,廣州與其他城市相比,更具有商業性、開放性、海洋性、兼容性等多元特徵。
代表性建築:
※※南海神廟:
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海外交通貿易史上的一個重要遺址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漢代的海上絲綢之路
西漢時,船隊從番禺(今廣州)出發,沿著北部灣海岸航行,經東南亞,橫越孟加拉灣到達印度半島,抵斯里蘭卡後返航。東漢時,航程更遠達波斯灣。這條航線就是「海上絲綢之路」。
南海神廟位於黃埔區廟頭村。創建於隋開皇十四年(594年) ,距今已有1400年多年歷史了。
南海神廟前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航船出發的碼頭。古廟地處珠江出海口,中外船舶出入廣州,船員按例要到神廟內拜祭南海神祝融,祈求保佑出入平安,一帆風順。中小客商還可在廟旁的扶胥鎮內進行商品交易。
進入南海神廟,就會看到東部有一座穿著中國人衣裝的外國人泥塑像,他左手舉在額頭上遮眉,眺望遠方。他就是來自西域的朝貢使者達奚司空。當年,他隨商船沿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回程時經過南海神廟。他們把船停靠在神廟碼頭,祭祀完南海神後,達奚司空又種下了兩顆波羅樹種子。但是當他走回碼頭的時候,商船已經開走了,原來船上的人把他忘記了。他長久地站立在大海邊,遠望來時路,後來就立化在海邊。 人們為了感謝達奚司空帶來的波羅樹,就在南海神廟立起了他的塑像以紀念。因為他站立著好像在望著他手植的波羅樹,所以民間又有「番鬼望波羅」之說。從此以後,神廟被稱為是波羅廟,南海神誕也被稱為波羅誕,甚至連廟附近的扶胥江也被稱為波羅江。
※※廣州十三行:廣州十三行:清代設立於廣州的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又稱洋貨行、洋行、外洋行、洋貨十三行、廣東十三行等。
※※廣州海關舊址:廣州海關舊址:廣州海關的舊稱,粵海關舊址,俗稱大鍾樓,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沿江西路,建成於1916年,是中國首批海關口岸之一 。
※※琶洲塔、赤崗塔:兩座塔都建於明代,風格基本一致,而且兩座塔的塔基入分別有8個托塔力士,這些托塔力士都是大眼高鼻的外國人模樣。都是廣州對外貿易繁盛的一個見證,這兩座塔與番禺蓮花山的蓮花塔一起被稱為廣州的「三支桅桿」,成為廣州河道上來往航船的航標燈塔。
※※沙面西式建築群:沙面西式建築群:沙面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風格建築,是廣州最具異國情調的歐洲建築群體。
※※鎮海樓:因為樓高五層和可以眺望珠江,因此又叫五層樓和望海樓。今天鎮海樓已經成為廣州博物館,裡面陳列著廣州兩千多年的城建歷史資料。
※※騎樓:近代騎樓是嶺南傳統民居與西方建築藝術相結合演變而成的一種商住建築形式。
※※陳家祠:中國清代宗祠建築。原稱陳氏書院。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清代中葉以後,廣東各縣多在廣州建書院,以供同宗子弟讀書或參加科舉考試,又是祭祖的宗祠。該祠規模宏大,裝飾華麗,是廣東地區保存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間建築。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年至二十年(1888~1894年),它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宗親合資興建的族祠。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建築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彩繪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
※※光孝寺:廣東著名古建築群之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光孝路北端近凈慧路處。據《光孝寺志》記載,初為公元前二世紀南越王趙建德之故宅。三國時代,吳國虞翻謫居於此,辟為苑囿,世稱虞苑。瘞發塔的東面是風幡閣,由原來的睡佛閣與風幡堂合為一體而得名。睡佛格為唐代建築,原樓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經。風幡堂亦唐代所建,是為紀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風幡論辯"事跡而建的。
嶺南最早的舶來物
南越王墓中出土有原支的非洲象牙5根,還有產自西亞的乳香,其中一個銀盒的造型、紋飾與中國傳統風格迥異,與伊朗古蘇撤城出土的刻有波斯王名字的銀器類同。這批海外舶來品,是兩千多年前廣州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大港的重要物證。
三、廣州的歷史名人
1、屈大均:清初「嶺南三大家」之首,成就斐然的文化大家。
2、倫文敘:是一位才思敏捷被稱為具有「鬼才」的傳奇人物,不僅自己高中狀元而且因為教子有方,三個兒子先後也考取了功名。
3、楊孚:早年對經史鑽研頗深,以直言敢諫而著稱。他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張被漢和帝採納,著作《異物志》為後人提供了漢代嶺南植物學、動物學和礦物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四、廣州的民俗風情
1、古代廣州人住的是干欄式建築,還有用蚝殼建築的房子,很多地方都有保留。
2、嶺南四大佳果為荔枝、木瓜、香蕉和菠蘿,其中荔枝最為著名。
3、廣州有堪稱嶺南絕活的工藝品有:廣綉、廣雕、廣彩。其中的廣綉同潮州刺綉合稱為粵綉,屬於中國四大名綉。廣雕是玉雕、木雕、磚雕、骨雕、欖核雕等傳統。
4、佛教禪宗始祖達摩於南北朝時期來到中國。他在珠江岸邊禪坐傳教,傳教之處被後人稱為「西來初地」。於是禪宗六祖正式在廣州誕生。禪宗也在後來成為影響中國最大的漢傳佛教分支

㈨ 廣州古代都叫過什麼名字,分別是什麼時候

廣州古稱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命任囂為南海尉。任囂在此築番禺城(俗稱任囂城),為廣州信史記載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漢初,趙佗在嶺南建南越國,定都番禺,奠定了廣州在嶺南的中心城市地位。漢元鼎四年(前113)南越國丞相呂嘉叛亂,漢武帝調集大軍10萬平定南越,把南越國土地劃分為9郡。從此,嶺南地區直接歸中央政府統一管轄。東漢時期,南海郡屬交州管轄。到三國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孫權為了便於統治,劃合浦以北為廣州,合浦以南為交州,實行交廣分治。命呂岱為廣州剌史。不久交廣復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廣再次分治,此後成為定製。交廣分治後,步騭報請孫權批准,於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廣信東遷於番禺。

㈩ 廣州在古代叫什麼

廣東古代叫百越、南越、南粵

廣東,《呂氏春秋》中稱「百越」,《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越與粵通,簡稱粵,泛指嶺南一帶地方。

廣東先民很早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勞動、繁衍。在歷史長河中,廣州、廣東等地名次第出現,逐漸演化成廣東省及其轄境。

廣東歷史悠久,早在12.9萬年以前,嶺南就出現了早期的古人,馬壩人。秦統一六國後,今廣東省的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南海郡,這是廣東史上第一次出現行政區劃。秦末,趙佗建立南越國。

當時,廣東除今連州及樂昌北境屬長沙郡管轄外,都屬南越國地盤。漢武帝平定南越後,漢朝將南越劃分為9個郡。

東漢末年,交趾部改為交州。吳景帝永安七年,也就是264年,東吳把南海,蒼梧,鬱林,高粱4個郡從交州劃出,另設廣州,州治番禺,廣州由此得名。

(10)古代廣州叫什麼名字擴展閱讀:

廣東的歷史:

廣東、廣西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並不屬於中原政權,被稱為「百越」,但也沒有形成「國家」,全是刀耕火種的少數民族氏族部落。

因為有位於廣東與湖南交界處的「嶺南山脈」的阻隔,在戰國時期即使是離廣東最近的「楚國」(現湖南)也沒能統治百越。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誤判了形勢,認為中原已經永遠降服了。於是將軍隊分為兩大部分,一支北上抗擊匈奴,另一支號稱50萬人的大軍則在由後來自立為「南越王」的大將「趙佗」(現河北地區人)率領下,南下征服百越。

但這樣的舉措造成了中原地區的軍力空虛,以至於不久之後的「陳勝、吳廣起義」及後來形成的兩大起義軍「楚漢雙雄」可以橫掃中原,最終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之後「楚漢雙雄」劉邦、項羽逐鹿中原,秦朝本來命令趙佗帶大軍回中原平叛,但被趙佗拒絕且趁機在番禺自立為王,將其控制的兩廣地區及現越南北部稱為「南越國」。

趙佗征服百越後,將行政中心選定在珠江口以北、珠江三江匯聚處、背山而面向珠三角平原的「番禺」(現廣州越秀區),因此廣州的建城歷史已有兩千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