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臨港新城地質環境特徵及其對城市建設影響評價
嚴學新1 邵靜芳2 陳洪勝1 史玉金1
(1.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上海臨港新城管委會,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結合臨港新城三維城市地質調查所取得的成果,分析了臨港新城地質環境特徵及其對城市建設的影響,以期為臨港新城的城市建設服務。
關鍵詞:地質環境特徵;影響評價;臨港新城
1 前言
臨港新城三維地質調查是上海市三維城市地質調查的示範調查項目。工作重點是工程地質結構調查及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水文地質調查,同時對臨港新城區沖填土的地面沉降效應等地質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其對新城建設的影響。
臨港新城地處上海市東南部,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依託未來洋山深水港建設。新城以兩港大道和滬蘆高速公路為分隔,共分為主城區、主產業區、綜合區、重裝備產業區和物流園區4大片區,在4大片區集中城市建設用地之間設置臨港森林(圖1)。建成後的上海臨港新城,將集現代物流、港口加工、金融貿易、商業服務、居住旅遊等為一體,構築21世紀中國港口城市的新形象。
圖1 臨港新城規劃總體布局示意圖
2 臨港新城地質環境特徵
2.1 基礎地質結構特徵
調查區屬華南板塊揚子陸塊,全區均為第四系及新近系所覆蓋。基岩面埋深220~340m,其東部及南部埋深較淺,向西北方向逐漸變深,基岩地層岩性以白龍港玄武岩和侏羅系勞村組角礫狀晶屑岩屑凝灰岩、英安岩為主。斷裂構造形跡不明顯,基底相對較穩定,對工程建設影響不大。與工程建設相關的100m以淺的晚第四紀地層發育齊全,上更新統頂部暗綠、褐黃色硬土標志層和中部的硬土層均有保留;淺部的淤泥質粘土和軟粘土層所佔厚度較小,而砂層和粉土層所佔厚度較大,總體上地層結構條件相對較好,不利之處是近地表部分普遍分布一層濱海沉積的砂質粉土層(工程地質(2)3層)。
2.2 水文地質結構特徵
調查區含水層較為發育,區內第四系鬆散岩類孔隙含水層包括潛水-微承壓含水層及其下五層承壓含水層。潛水水位一般在3.23~4.08m之間,第一層承壓含水層水位一般在-1.75~-1.25m之間,水位相對較高,對規劃區地下空間開發帶來不利影響。規劃區地下水對混凝土基礎無腐蝕性,地下水對鋼鐵結構有中等腐蝕性。
2.3 工程地質結構特徵
根據區內第四紀沉積規律和工程地質層埋藏分布特徵及其物理力學指標,結合臨港新城規劃,對100m以淺的各工程地質層進行分析與評價。
(1)1層為填土,鬆散,層厚0.3~3.0m,以粘性土為主,局部含碎石、磚塊及植物根莖。均勻性極差,一般不宜作建築物的天然地基持力層;
(1)3層為沖填土,鬆散、流塑,層厚0.4~8.5m,層頂埋深0~1.7m,海岸帶以粉性土為主,飽和,含貝殼碎片,搖震反映迅速;規劃區西部以粘性土為主,飽和,含有機質染斑。本區沖填土屬於欠固結土、不均勻性比較明顯,其分布具有成層性、含水量高、透水性較弱、排水固結差、強度低、壓縮性高(圖2)、靈敏度高等特點;地基土的承載力標准值低,地基的沉降量比較大,不同地段的沉降量差別較大,可能會產生負摩阻力,對工程極其不利。對於採用樁基礎的工程,還可能發生承台和地基土脫空現象,應予以注意。
圖2 沖填土荷載-沉降曲線
(2)1層為褐黃色粘性土,濕,軟塑-可塑,層厚0.5~2.5m,層頂埋深0.3~2.0m,含鐵錳質結核及氧化鐵斑點,靜探比貫入阻力為0.43~1.74MPa,中-高壓縮性,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時,注意其土質均勻性和厚度的差異。
(2)3層為灰色砂質粉土,稍密,飽和,層厚2.80~16.30m,層頂埋深0.6~8.5m,含雲母、有機質斑點,偶見貝殼碎屑,搖震反應迅速,靜探比貫入阻力為3.41MPa,標准貫入擊數為11擊,規劃區內遍布。該層震動液化:不液化地區主要分布在規劃區東南部蘆潮港鎮以東、西部彭鎮鎮、萬祥鎮新港鎮及規劃的綜合區的部分地區。輕微液化區主要分布在規劃區中部及主城區東部。中等液化區局部分布,主要在東海農場以南、規劃區綜合區東部、及蘆潮港農場南部;滲流液化:規劃區內地下工程建設施工時均存在,如基坑工程、隧道工程、管道工程等,應注意砂土滲流液化對工程的影響。
(4)層為灰色淤泥質粘土,飽和,層厚1.50~12.50m,層頂埋深5.8~19.5m,含有機質斑點,含雲母、貝殼碎屑,壓縮模量為2.23Mpa,靜探比貫入阻力0.63Mpa,屬濱海-淺海相沉積物,為上海地區最典型的軟土層,在高層建築和路基工程施工過程中極易發生變形。
(5)層主要為灰色粘性土層,層厚2.70~21.50m,層頂埋深17.0~25.3m,在(6)層缺失區厚度大,局部地區有砂質粉土透鏡體分布。區內該層分為5個亞層,(5)1-1灰色粘土層、(5)1-2灰色粉質粘土層、(5)2灰色砂質粉土層、(5)3灰色粉質粘土夾粉土層和(5)4灰綠色粉質粘土層。其中(5)1-1、(5)1-2層很濕-飽和,軟塑-流塑,壓縮性較高,強度低,為荷載較大建築的壓縮層,此外,該兩層由於埋藏適中,可作為沉降控制復合樁的樁基持力層。(5)2層為規劃區的微承壓含水層,但分布不連續,厚度小,但在大的基坑開挖工程和隧道工程中有可能揭露該層,應注意該層所產生的流砂現象。(5)3、(5)4層為溺谷相地層,分布在(6)層缺失區,厚度、埋深變化較大,且土質不均,易引起荷載較大建築的不均勻沉降。
(6)層暗綠色-草黃色粘性土層,濕,層厚1.50~7.35m,層頂埋深22.2~29.0m,含氧化鐵斑點,由上至下,粘粒含量逐漸減小,粉粒含量逐漸增大,靜探比貫入阻力為1.99Mpa,該層與下部(7)層聯合可作中型建築物的樁基持力層。
(7)層草黃色-灰色砂質粉土、粉砂,飽和,層頂埋深25.0~50.0m,古河道切割區埋深較深。該層規劃區內均有分布,土質好,可作大型及重型建築物的樁基持力層。
(8)2層為粉質粘土夾粉土層,濕,層厚3.50~18.0m,層頂埋深54.6~73.0m,夾薄層粉砂或粉砂團塊,偶見氧化鐵斑點及貝殼碎屑。規劃區內分布不連續,埋深、厚度變化大。
(9)層砂性土層,飽和,分布連續,厚度大,上部為顆粒較細,粘粒含量較多,一般為砂質粉土,下部顆粒逐漸變粗,為粉砂或細砂,底部含有礫石。該層可作為超大型建築的樁基持力層,但由於埋藏較深,費用較大。
調查區典型工程地質剖面示意圖見圖3。
2.4 地質災害
2.4.1 地面沉降
2.4.1.1 現狀
臨港新城規劃區總體沉降量相對中心城區要小。1980~1995年規劃區大部分地區累計沉降量在50~100mm之間,年均沉降量在3~7mm/a之間。1996~2001年間,規劃區內地面沉降有所增加(圖4),累計沉降量在50~100mm之間,年均沉降量在10~20mm/a之間,其中規劃區北部地區沉降量大,萬祥一帶已形成沉降漏斗,最大累計沉降量達200mm。北部地區沉降與地下水的大量開采有關。目前由於南匯地區地下水開采量有所控制,而且開采不甚集中,因而由開采地下水引發的地面沉降有所減少,目前的沉降速率基本在5mm/a以下。
2.4.1.2 趨勢分析
圖3 臨港新城典型工程地質剖面示意圖
規劃區地面沉降主要由開采地下水和工程建設所引起。區內開展自來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因地下水的開采地面沉降短時間內仍將持續發育;區內存在大面積的欠固結沖填土,其自重固結沉降量相當可觀,據初步試驗計算,對於厚度為6m的沖填土,其完全固結沉降量可達8~12.5cm。規劃區內94塘以西部分沖填土,固結已經有一段時間,後續自重固結沉降量相對比較小;而94塘以東部分為新近沖填土,其自後續重固結沉降量將會比較大。
2.4.2 岸灘沖淤
臨港新城邊灘的演變,其外形基本保持不變,5m以上的邊灘面積在自然狀態下變化很小,邊灘演變主要呈整體向東南方向移動的趨勢,與長江口演變的總體趨勢是一致的。
蘆潮港東部岸坡總體上比較穩定,沖淤幅度較小;蘆潮港南部岸坡的特點是:近岸是陡坡,其外是平坦的海底,兩者之間的水深大約為6~7m,兩者的演變存在一定的差異。近岸陡坡1958~1977年侵蝕,1977~1997年淤漲,1997~2003年侵蝕;而其外的平坦海底1958~1989年淤漲,1989~2003年侵蝕。近岸陡坡的沖淤變動范圍在水平方向上為1.5km左右,在垂向上為4m左右。平坦海底的垂向沖淤變幅約3m,平均淤積速率1958~1977年為10.4cm/a,1977~1989年為4.3cm/a,1989~1997年為-14.7cm/a(侵蝕),1997~2003年為-19.6cm/a(侵蝕)。1997年以來,近岸陡坡也由淤積轉變為沖刷。可見,近年蘆潮港岸段的侵蝕呈加強趨勢。位於杭州灣北岸的蘆潮港岸段海底近10年以沖刷為主,而南匯嘴以東以淤積為主。
3 地質環境對臨港新城規劃與建設的影響分析
3.1 充分發揮工程地質結構特徵優勢,適當調整城市結構布局
3.1.1 建築適宜性評價
依據影響工程地質條件的主要地基土層的分布缺失情況對臨港新城進行工程地質分區,即:影響天然地基條件的(2)1層、(1)3層和影響樁基條件的(6)層的分布缺失情況進行分區(見圖5所示)。
Ⅰ1工程地質地段,(2)1層、(6)層分布,(1)3層缺失,天然地基、樁基條件好地段,適宜各種建(構)築物,可按城市功能需要進行布置;
圖4 臨港新城規劃區1996~2001年累計地面沉降現狀示意圖
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程地質地段,(1)3層、(6)層分布,(2)1層缺失,(1)3層形成時代大於10年,樁基條件好,天然地基條件一般,適宜布置高層建築、重裝備建構(築)物及地基承載要求一般的多層建(構)築物;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工程地質地段,(1)3層、(6)層分布,(2)1層缺失,(1)3層形成時代小於10年,樁基條件好,(1)3層未經處理不能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適宜布置高層建築、重裝備建構(築)物;Ⅱ1工程地質地段,(2)1層分布,(1)3層、(6)層缺失,樁基條件差,天然地基條件好,適宜布置多層建(構)築物;
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工程地質地段,(1)3層分布,(2)1層、(6)層缺失,(1)3層形成時代大於10年,樁基條件差,天然地基條件一般,適宜布置地基承載要求一般的多層建(構)築物及景觀、綠化等。華東地區地質調查成果論文集:1999~2005
工程地質地段,(1)3層分布,(2)1層、(6)層缺失,(1)3層形成時代小於10年,樁基條件差,(1)3層未經處理不能作為天然地基持力層,適宜布置一些景觀、綠化等;3.1.2 地下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
規劃區淺部均分布有砂層,厚度較大、分布穩定,中部砂層(5)2層零星分布,地下工程施工中均有可能發生流砂。對地下工程建設不利。規劃區內軟土層均有分布,連續,埋深、厚度變化不大,易發生變形,對基坑邊坡影響較大;對於隧道盾構建議在第(4)、(5)中穿過。
圖5 工程地質分區示意圖
3.2 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勻沉降)對新城安全的可能影響
3.2.1 海堤沉降——防洪安全
由2.4.1分析可知,規劃區內由於地下水開采導致的地面沉降將持續發育,沖填土自重固結導致的地面沉降也同時存在,使海堤防洪能力不斷下降。因此,設計時應預留由於地面沉降導致損失的標高,同時加強監測,及時加高。
3.2.2 不均勻沉降——基礎設施(軌道交通、地下管線)安全運營
規劃區內地下水開采形成的「沉降漏斗」,區內沖填土的不均勻性都會引起地面不均勻沉降。規劃區內多項線性工程項目,如經過規劃區的浦東鐵路、軌道交通3號線,新城區內大量的線性工程的建設及運營過程中都會不同程度的受到區域地面不均勻沉降的影響,嚴重時將引起軌道交通無法運營,管線開裂。
3.3 海岸帶變化趨勢及其對城市安全的影響
3.3.1 對規劃區土地資源增長的影響
規劃區位於南匯邊灘和杭州灣北岸。南匯邊灘是長江口南岸沙嘴的主體,長江口和杭州灣兩股水體落潮合流和漲潮分流是塑造這個沙嘴的動力條件,長江豐富的流域來沙則是形成這個宏大沙嘴的物質基礎。近30年來,東灘穩定淤漲,向外延伸速度每年達40~90m。但隨來沙量的減少,南匯邊灘沖淤趨勢將會發生一定改變,如南岸在長江來沙豐富的時候,呈沙嘴突出;來沙減少時呈弧形轉折,前者灘地淤積,後者侵蝕。根據預測結果,南匯東灘仍將淤積,但淤積速率有所減少,而南岸沖刷趨勢將增強,嚴重影響土地後備資源。而杭州灣北岸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東端岸段開始出現高灘侵蝕現象,並且逐年由東向西推進,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奉賢岸段灘塗已由淤漲轉為侵蝕。未來一段時間內隨著長江口南岸泥沙來源減少,潮流輸沙能力增強,灘地侵蝕後退明顯,灘地資源逐步減少。而且蘆潮港人工半島一期促淤壩,攔阻了部分長江口泥沙向杭州灣北岸輸移,使進入蘆潮港以西的泥沙減少,使得杭州灣北岸沖刷作用增強,從而亦影響到北岸的灘塗資源的增長。
3.3.2 岸灘沖淤對岸帶工程建設的影響
岸灘沖淤對護岸結構的影響主要是沖刷對其安全性的影響。根據已有成果,岸帶沖刷1m前後將使各類海堤的安全系數降低,降低的幅度在11%~15%之間,從而影響海堤結構的安全性。岸灘沖淤對橋梁結構的影響主要在於引起泥面線下降,從而導致樁基承載力下降,基礎變形增大,進一步影響結構和基礎的內力。根據預測,規劃區杭州灣岸段將處於沖刷狀態,因此,應注意東海大橋的樁基工程所遭受的影響。
4 對策
(1)在工程地質分區Ⅰ區,第(6)、(7)層埋深適中,為樁基持力層好區;Ⅱ區,第(6)層缺失,第(7)層埋藏較深,以(7)層為持力層樁基費用大。根據規劃區的地質條件,可適當調整建構築物的位置或在調整基礎的型式,選擇第(5)層作為樁基持力層。在滿足使用、安全情況下,節約建設成本。規劃區分布大面積的欠固結沖填土,根據擬建工程特點,結合沖填土的土性,採取適當的方法加以處理。規劃區第(4)軟土層遍布,該層土易發生變形,在基坑開挖及地下工程建設過程中要加強監測,以便能及時採取措施。
(2)規劃區內地面沉降發育,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勻沉降)對基礎設施(軌道交通、地下管線、海堤等)影響嚴重,建議建立臨港新城地面沉降監測網,監測地面沉降動態,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5 結束語
臨港新城三維城市地質調查是上海市三維地質調查的示範項目,是對城市地質調查工作的一個探索,還存在許多不足。本次調查以工程地質調查為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能較好地服務於臨港新城的工程規劃建設。調查過程中,地調中心給予了很大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
[1]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標准匯編水文、工程、環境地質調查勘查
[2]張咸恭等.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1986
[3]岩土工程勘察規范(DGJ08-37-2002).上海市工程建設規范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of Lingang New City and Its Influences to the Construction
Yan Xuexin1,Shao Jingfang2,Chen Hongsheng1, Shi Yujin1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Shanghai 200072;2.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Lingang New City, Shanghai 2013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basing on the proction of the three dimensional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Lingang new city,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of Lingang new city and its influences to the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The goal is as on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ngang new city.
Key words: Geologic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 Analysis of influence; Lingang New City
㈡ 上海哪個區未來更有發展
可能是奉賢區或者寶山區。
有人把臨港也列為區,臨港屬於浦東新區,行政區角度它偏小,實際表現上,因天然地理位置,它比較尷尬,浦東當地人都知道它有點偏「死角」,眾多的高校和行政單位是行政規劃上遷過去的,比浦東機場還遠的地方,很難在民眾自發的第三產業上有所突破。況且,那裡地皮也夠緊張的。
青浦和松江閔行等長三角跨省熱門的確,或者納入G60 科創走廊的行政區,正因為有強大的行政規劃眷顧,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反而被限制住了活力。大家看看浙江嘉興就知道了,明明離開上海蘇州和杭州都差不多距離,地理位置極端優越,可優越造成定位和發展有點患得患失,抓不住重點。目前上海以上三個長三角板塊行政區,都有重復投資、乏善可陳的地方,即便吸引了華為等企業入駐。
看好奉賢,因為其農業基礎好,三園一總部經濟開發早,其實很多企業早已將部分總部經濟遷移過去,還有東方美谷的產業特色。奉賢生態環保局的處罰力度位列中國前幾名,嚴格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之人們多鄉村生活的嚮往,未來其作為杭州灣明星逆襲的可能性和潛力極大。
至於寶山,大場機場和寶鋼搬遷後騰出多少發展空間,以及與崇明的距離……自己想去吧。
本人就生活在上海臨港,有時覺得無聊,開上電瓶車,可以處處游覽臨港美麗的風景。
最近,由中央公布消息,我們上海臨港的國家地位得到不少明顯的提升,其所佔面積達到了一百五十多個平方公里,預見在二O三五年時,將會達到一定的規模效應。上海臨港,從此時開始,註定成為浦東開發的又一塊熱土。
今日的上海臨港,座落在一塊剛被圍墾出來東海灘上,其主要功能區目前大都集中在錢塘江北岸的出海口上,那裡有一座長達三十多公路的公路橋,它的全稱是上海東海大橋,從海灘一路出發,一直通向羊山國際深水港碼頭,來來回回承載著集裝廂的 汽車 ,在東海大橋上日夜穿棱,真是一個好風景。在那裡的遊人很多,吸引他們的,既有美麗壯嚴的東海大橋,還有位於大橋一旁的海灘沙泥,更有遼寬大海的潮起潮落。
再往東行七、八里路,便是上海臨港的滴水湖,這個湖面積不但很大,而且還很深,一陣風吹來,只見波濤翻滾,直撲湖岸,身臨其境,就會有種置身於大海的感覺。沿湖四周湖岸,那是市民舒心 娛樂 的好地方,那裡的環境與綠化都是政府精心安置的,還在不少湖岸,設立了很多的兒童樂園,供孩子們免費玩樂。
湖的西側,是臨港的主要功能區,那裡集合著各個政府機關、學校、商貿等單位。那裡的公路多如蛛網,那裡的綠化美不勝收,那裡還有海洋海昌公園,還有中國航運博物館,一個臨港的嬰兒,正在這里屈壯成長。
臨港的南側與東側,有著十幾公里的海岸線,二十年前,那裡新築了一道世紀塘,那是一道由混凝土築成的高等級海堤,它堤高十米,堤下面還有一道形如十字架鋪就的護堤,此魏魏海堤,能防百年一次的洪水沖擊,很值得人們到那裡一看。
臨港的北側,是一片工業園區,有些單位己經捷足先登,正在那裡開工生產,呈現出一片忙碌的景象,但仍有很多企業,正在建設廠房設施。今後的園區,將是個上海高新產業的主要場所。
近二十年來,由於臨港的不斷開發,吸引了很多當地農民的目光,他們承擔了很多保潔保綠與保安的工作,這為他們的就業提供了很多的機會。但無論怎樣,當今臨港的成果,只是為今後的工作,開了個好頭,從今後,我們上海臨港的前程,在中央與市府的領導下,一定會有一個個不斷地提升,臨港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好。
上海的各個區都有完備的發展計劃,但要說到未來哪個區最有發展前景,我認為是浦東新區,更確切的一步來說,是上海臨港地區。
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地區,地處東海,位於杭州灣區北門戶,又處於浦東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中間,特殊地理位置也得到了未來上海特殊政策發展機制青睞。未來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劃分為總部經濟集聚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功能拓展區、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區、中央生態區、 科技 成果轉化核心區、中國智能製造先行示範區,六大區域。
集 科技 技術、金融、信息、商貿於一體,著重發展航空航天、高端智能裝備、集成電路、軟體及信息服務的未來重點產業。已引入中航商發、中船工業、上海電氣、上汽集團等高端製造企業,未來還會有特斯拉生產工廠落地並注冊。
目前上海臨港已聚集上海交大、中央美院、上海藝術學院、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等各大高校。打造學、研、造一條龍產業鏈,設立臨港大學城,為未來高端產業培養人才。
臨港已開始專注打造森林小鎮,綠化面積高覆蓋,未來將重點新建、擴建極地海洋世界、冰雪世界、上海天文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文化 旅遊 項目。臨近滴水湖 旅遊 景區,在港口區域建設海上 娛樂 項目及大型游輪 旅遊 項目。
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地區已成為未來重點產業戰略布局重點,有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宛然有打造未來城的意味。
上海地處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長江入海口,全市陸地面積約63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00多萬,共下轄有16個區。上海經濟發達,是長三角乃至整個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其2018年GDP達到了32680億元,位居全國第一。
2018年上海各區GDP如下,從數據來看,上海GDP最高的是浦東新區,其GDP高達10460億元,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個GDP超過萬億的國家級新區。浦東新區之後,嘉定、黃埔、閔行三個區的GDP都超過2000億元,但與浦東新區差距甚遠。其它各區GDP均低於2000億元。
上海哪個區未來更有發展前景?估計大部分人會認為是浦東新區,我也是如此。浦東新區開發開放於1990年,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大局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20世紀80年代看廣東,90年代看浦東,浦東新區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如今我們所看到上海的東方明珠、上海中心大廈、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知名建築,就坐落在浦東新區的陸家嘴。
浦東新區面積121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50多萬,是上海人口最多的一個區。浦東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總部經濟高地,匯聚了400多家各類總部;浦東新區也是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是建設上海「四個中心」(金融、貿易、航運、 科技 創新)核心功能區,因此它未來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大的。
首選青浦,青浦東部是虹橋商務區,青浦西部是長三角示範區,這兩個規劃都是國家戰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永久落戶國家會展中心,青浦承載著上海建設會展之都的重任。華為、網易、安踏等一大批知名企業區域總部落戶青浦,青浦鏈接江蘇浙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後發優勢(大量的國家收儲用地)註定了青浦未來更有發展。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上海是金融城市中心,航運中心,物流貿易中心, 汽車 製造中心,人工智慧中心,國家重點航空宇宙製造中心,國家重點綜合工業基礎軍工製造中心,2100萬上海人分布在各個行業為國家在做貢獻,那麼上海寸寸土地是黃金,一塊豆腐乾小地方,盡然在螺絲殼里做道場,上海有四個區將來會越做越大對世界和中國影響力有不可估量的貢獻,成為全世界著名中心先講一講;寶山區,全世界最大豪華郵輪製造中心,吳淞港全世界 旅遊 郵輪中心。浦東新區,張江工業園區,全世界葯物研究中心,臨江新區,全世界人工智慧物流中心,臨江工業園區,國家核電能汽輪機製造中心,中外合資 汽車 製造中心,嘉定區,人工 汽車 智能中心,松江區,長江三角洲聯合工業基礎研究中心,上海,江蘇省,浙江省,安微省。上海是全世界和全中國的上海,全國離不開上海,上海離不開全國,上海就是東方明珠一顆閃閃發光永不熄滅的火炬。
金山如發展,一定是最好的地方,有海,有三島,有上海唯一的魚村。金山高鐵面朝上海市中心,背靠浙江和大海,多好的地理位子[贊][玫瑰]
臨港要發展高端就應該全面高端,超市都是那種高 科技 的超市,這樣才能實現 科技 臨港
我認為是崇明區以後發展最好,今年投資264億的軌道交通崇明線開工了,崇明生態大道工地預留了中間的快速交通交通路面,橋面中間的輕軌單獨承重梁已經同步建設。基礎大手筆,必有大發展。
上海的未來在浦東,浦東的未來在臨港,臨港是上海的未來之城,是上海未來的戰略要地,目前人口導入比較困難,配套不完善,滴水湖主城區建設工程巨大進展緩慢,新的規劃臨港新城跟松江新城嘉定新城等幾個新城成為平級新城,覺得臨港被降級,其實並不影響其在未來規劃中的地位,不信你在過十年你再看看
㈢ 上海哪個區未來更有發展
上海的各個區都有完備的發展計劃,但要說到未來哪個區最有發展前景,我認為是浦東新區,更確切的一步來說,是上海臨港地區。
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地區,地處東海,位於杭州灣區北門戶,又處於浦東航空港和洋山深水港中間,特殊地理位置也得到了未來上海特殊政策發展機制青睞。未來規劃面積315平方公里,劃分為總部經濟集聚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功能拓展區、一帶一路國際文化交流區、中央生態區、 科技 成果轉化核心區、中國智能製造先行示範區,六大區域。
集 科技 技術、金融、信息、商貿於一體,著重發展航空航天、高端智能裝備、集成電路、軟體及信息服務的未來重點產業。已引入中航商發、中船工業、上海電氣、上汽集團等高端製造企業,未來還會有特斯拉生產工廠落地並注冊。
目前上海臨港已聚集上海交大、中央美院、上海藝術學院、上海海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電力大學、上海電機學院等各大高校。打造學、研、造一條龍產業鏈,設立臨港大學城,為未來高端產業培養人才。
臨港已開始專注打造森林小鎮,綠化面積高覆蓋,未來將重點新建、擴建極地海洋世界、冰雪世界、上海天文館、中國航海博物館等文化 旅遊 項目。臨近滴水湖 旅遊 景區,在港口區域建設海上 娛樂 項目及大型游輪 旅遊 項目。
上海浦東新區臨港地區已成為未來重點產業戰略布局重點,有是一帶一路節點城市,宛然有打造未來城的意味。
可能是奉賢區或者寶山區。
有人把臨港也列為區,臨港屬於浦東新區,行政區角度它偏小,實際表現上,因天然地理位置,它比較尷尬,浦東當地人都知道它有點偏「死角」,眾多的高校和行政單位是行政規劃上遷過去的,比浦東機場還遠的地方,很難在民眾自發的第三產業上有所突破。況且,那裡地皮也夠緊張的。
青浦和松江閔行等長三角跨省熱門的確,或者納入G60 科創走廊的行政區,正因為有強大的行政規劃眷顧,因此,在某些方面,可能反而被限制住了活力。大家看看浙江嘉興就知道了,明明離開上海蘇州和杭州都差不多距離,地理位置極端優越,可優越造成定位和發展有點患得患失,抓不住重點。目前上海以上三個長三角板塊行政區,都有重復投資、乏善可陳的地方,即便吸引了華為等企業入駐。
看好奉賢,因為其農業基礎好,三園一總部經濟開發早,其實很多企業早已將部分總部經濟遷移過去,還有東方美谷的產業特色。奉賢生態環保局的處罰力度位列中國前幾名,嚴格的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加之人們多鄉村生活的嚮往,未來其作為杭州灣明星逆襲的可能性和潛力極大。
至於寶山,大場機場和寶鋼搬遷後騰出多少發展空間,以及與崇明的距離……自己想去吧。
上海的未來在浦東,浦東的未來在臨港,臨港是上海的未來之城,是上海未來的戰略要地,目前人口導入比較困難,配套不完善,滴水湖主城區建設工程巨大進展緩慢,新的規劃臨港新城跟松江新城嘉定新城等幾個新城成為平級新城,覺得臨港被降級,其實並不影響其在未來規劃中的地位,不信你在過十年你再看看
臨港以港口功能為基礎,離江蘇浙江都很遠,發散功能先天條件就差,不打通奉賢,金山交通,仍只以 汽車 運輸,能有多大發展後勁?
上海規劃時金山奉賢已落後,長三角規劃,江浙滬,看看南通至嘉興至寧波鐵路有上海什麼事?他們已搶得先機,今後再發展也會圍著已有狀態。金山,奉賢看來今後成為長三角落後地區了。
肯定是寶山,吳淞城市副中心,主城區,8條地鐵,六條快速路,第三機場,大場機場搬遷做奧運,位置決定一切
閔行 青浦 圍繞虹橋機場附近 總部型 跨國公司發展!
寶山區.接近內環.處中環內.中環外.外環.試問你哪個內環區以外的有區有這優勢....
都說的不對 真正的發展核心在於上海的青浦區(青西)
青浦西部 未來兩個月見分曉
最終是崇明區金山銀山總會有發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