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
擴展閱讀
杭州有什麼培訓學校 2024-11-16 03:25:27

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

發布時間: 2023-02-13 04:02:55

㈠ 杭州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杭州在古代被稱為錢唐、泉亭、臨江、西府、臨安。

1、錢唐: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置錢唐縣,是杭州地建縣之始。

2、泉亭:西漢末王莽時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3、臨江: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因瀕臨錢唐江而名。

4、杭州:隋開皇九年,廢錢唐郡置杭州。因杭州得名於餘杭,隋大業三年和唐天寶元年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餘杭指代杭州。

5、西府:五代時錢鏐以杭州為都城,稱西府,也稱西都。以與行都越州稱東府、東都相對應。

6、臨安: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聞杭州轄縣有臨安,以為吉兆,遂升杭州為臨安府。

(1)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擴展閱讀

關於杭州的歷史人文

天地玄黃,巨變滄桑,億萬年前,地殼劇烈運動形成低窪瀉湖,也就是現在的西湖,東漢官員在這里修建海塘。北宋時期西湖之名得到官方確認,1089年蘇東坡在杭州擔任知州,開始了疏浚湖水的任務,並有創造力的將芳草淤泥廣泛利用,鑄成一道橫貫北南的大長堤。

那裡有六奧九亭,桃樹柳樹芙蓉遍地都是,浩大的西湖工程,因為九亭而變得層次多樣,美不勝收。這一汪碧水,給杭州注入了靈魂,一座城因湖而勝。

杭州蕭山的跨湖橋遺址,早在8000年前這里就產生了成熟的定居農耕文明,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船在這發現。距今大約5000年前,這里出現了中華文明曙光之一——良渚文化,歷經文化的壯大發展,最終成就了杭州的繁華。

杭州之名始於隋朝,伴隨大運河開鑿,杭州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和貿易集聚點,互通有無。多元碰撞使城市氣象為之一振,被稱為東南第一洲。

南宋之時定都杭州,商貿往來頻繁,杭州街頭可以聽到各地方的方言,據史記載,南宋初時的外來居民已經超過了當地人口,南北的文化,繼承和發揚直到今天。到南宋的後期,杭州人口已達124萬,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一流城市,而當時西方最繁盛的城市是威尼斯,人口只有10萬。

明清時期,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有人創造了《乾隆南巡圖》,1792年英國使團路過杭州時,在小記中這樣描述道,杭州是一個聯系南北各省的大商業中心,城內商店和貨站許多規模之大大於倫敦,南宋詩人范成大曾贊美過杭州。義大利人曾將杭州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華李富貴的天城。

㈡ 杭州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杭州在古代被稱為餘杭、錢唐、臨安、杭州、西都、滿城。

1、周朝之時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稱為禹餘杭。

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2、秦時稱為錢塘。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3、西漢時曾將錢塘改為泉亭縣,到東漢時又復為錢唐縣。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吳國的吳興郡。

5、隋朝時廢郡為州,杭州這個稱呼第一出現。

6、唐時先為杭州郡,後又改為餘杭郡,因避國號諱,故改「錢唐」為「錢塘」。

7、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國都,當時稱為西府或西都。

8、宋時稱為臨安府。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 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

9、元時「天城」一次出現。

10、清代時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

(2)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擴展閱讀

杭州近代發展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

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江干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

1958年4月杭縣撤銷作為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1961年3月餘杭縣並入杭州錢塘聯社,成立新的餘杭縣。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 *** 正式簽發《浙江省人民 *** 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7〕102號)精神,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以原臨安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安區的行政區域,臨安區人民 *** 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

㈢ 杭州古代叫什麼地名

杭州古代地名叫臨安、錢塘、餘杭、臨江郡,具體如下。

1、浙江省杭州市,原為臨安城,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原為五代時期吳越國(907~978年)的西府。

2、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塘。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3、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

4、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僧人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杭州風景名勝:

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

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

㈣ 杭州有哪些稱謂

臨安、錢塘、武林。

1、臨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也就是現在的浙江省杭州市。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9個縣。當時人口已達20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建炎三年(1129)七月,升杭州為臨安府,作為「行在」。

臨安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

2、錢塘,是現在號稱「人間天堂」 杭州城的古稱謂。

上自秦一統全國後便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 屬會稽郡。至隋王朝建立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才有了第一次的出現。至元代始,在杭州設兩浙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 為江浙省治所。

又至民國元年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

3、武林,杭州之舊稱。

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廣場、武林門等即是。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志》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一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一帶群山的總稱,這很可能是杭州古稱武林的由來。

(4)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因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美譽。

㈤ 杭州的簡稱或別稱是什麼

杭州簡稱「杭」,其別稱有很多,如:錢塘、武林、餘杭、臨安。錢塘是現在號稱「人間天堂」杭州城的古稱謂。上自秦一統全國後便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杭州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㈥ 古代的杭州叫什麼名字

問題一:杭州古代叫什麼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 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 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 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 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 「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 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錢唐縣為臨江 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 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 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 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復名 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 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 (627-649)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 二年(822),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 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 五代時,不 *** 戈,其人民幸福富......>>

問題二:杭州古代名字 餘杭、錢塘、杭州、臨安。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
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

問題三:古代的杭州叫什麼? 杭州:臨安
揚州:揚州
洛陽:洛陽

問題四:古時候的杭州叫什麼啊 南宋都城臨安

問題五:杭州以前叫什麼名字 大禹治水經過杭州,大家就稱此地為禹航,後變為餘杭,後又成杭州。餘杭還在,不過是杭州的一個區。
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梗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問題六:在古時浙江叫什麼州? 春秋:越國、吳國
戰國:越國、楚國
秦:會稽郡(浙北)、閩中郡(浙南)
漢:揚州之吳郡、會稽郡
吳:揚州之吳郡、會稽郡、臨海郡
晉:揚州之吳郡、東陽郡、會稽郡、臨海郡
南朝:揚州之吳郡、東陽郡、會稽郡、臨海郡、永嘉郡
隋:餘杭郡、吳郡、遂安郡、會稽郡、永嘉郡、東陽郡
唐:江南東道
五代:吳越國
北宋:兩浙路
南宋:兩浙西路(杭州、湖州、嘉興一帶)、兩浙東路(紹興、寧波、溫州、金華一帶)
元:江浙行省
明:浙江布政使司
清:浙江省

問題七:過去杭州叫什麼名字 「杭州」的來歷:相傳大禹到會稽(今紹興)赴諸侯大會,在此「舍杭(杭,方舟)登陸」,因稱「禹杭」,後來演變成「餘杭」,隋代開始正式出現「杭州」這個地名。杭州又名錢塘。相傳古代海潮侵襲,有當地豪門募錢築堤,名「錢唐」,唐代為了避國諱改為「錢塘」。

問題八:杭州歷史上還有過哪些名稱 餘杭、錢唐、吳興、臨江、西府、西都、臨安等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是指杭州,
杭州的歷史大致如下: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越,後屬吳,越滅吳後,復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年),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年)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年)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年),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

問題九:杭州的古地名有哪些???? 錢塘 臨安 汴州
宋時有「臨安」一稱,明時稱為「仁和」。
錢唐-秦置錢唐縣,是杭州地建縣之始。錢唐系越浯地名,其義今不詳。
泉亭-西漢末王莽時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臨江-南朝梁太清三年(549),侯景「以錢唐為臨江郡」。因瀕臨錢唐江而名。
杭州-隋開皇九年(589),廢錢唐郡置杭州。《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五》:「杭州在餘杭縣,蓋因其縣以立名」。因杭州得名於餘杭,隋大業三年(607)和唐天寶元年(742)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餘杭指代杭州。
錢塘-唐武德四年(621),避國號諱,改錢唐縣為錢塘縣,以後歷代因之,錢塘成為杭州別稱之一。
西府-五代時錢B以杭州為都城,稱西府,也稱西都。以與行都越州稱東府、東都相對應。
錢江-五代梁龍德二年(922),置錢江縣,與錢塘縣同城設治。因縣境臨錢塘江而名。
仁和-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改錢江縣為仁和縣。系取仁愛和平之義。明郭子章《郡縣釋名》引宋趙葵《行營雜錄》雲:「初陳橋兵變,太祖整軍從仁和門入。高宗南渡幸杭,見邑名仁和,甚喜曰:『此故都城門也』,遂決遷都之意」。
臨安-南宋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聞杭州轄縣有臨安,以為吉兆,遂升杭州為臨安府。
武林-亦作虎林,原是山、水名,後演變成杭州的別稱。《夢粱錄》卷七:「杭城號武林,又曰錢塘。」南宋周密《武林舊事》,清丁丙《武林坊巷志》等,均以武林指代杭州。
杭州之名的由來
因上古時代大禹治水乘船途經於此,稱禹航,即餘杭,之後餘杭設立州治,改稱杭州。以後,杭州成為專名,沿用至今。隋開皇九年(589),廢錢唐郡置杭州。《太平寰宇記・江南東道五》:「杭州在餘杭縣,蓋因其縣以立名」。因杭州得名於餘杭,隋大業三年(607)和唐天寶元年(742)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餘杭指代杭州。
杭州曾是五代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兩代建都地。古稱錢唐。隋朝開皇九年(589年)廢錢唐郡,置杭州,杭州之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高宗南渡至杭州,升杭州為臨安府。紹興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臨安,歷時140餘年。民國元年(1912年)以原錢塘、仁和縣地並置杭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杭州置市始此。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

㈦ 杭州又稱什麼

杭州又稱臨安、錢塘、武林、腰鼓城。

1、武林:杭州之舊稱。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廣場、武林門等即是。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漢書》,與境內武林山有關。

2、錢塘:錢唐縣是杭州的前身,設立於秦朝或者戰國時期,是今杭州市區內出現的第一座縣城。南陳錢唐縣升格為錢唐郡,隋改置杭州,下轄錢唐縣等。「錢唐」至唐改名「錢塘」,此後錢塘縣作為縣名沿用至清朝。

3、臨安:臨安原為杭州下轄一縣之名,南宋時稱杭州為臨安府。故南宋時期的三部地方誌皆以「臨安」命名(《乾道臨安志》《淳佑臨安志》《咸淳臨安志》),此臨安即指杭州。

4、腰鼓城:得名於五代吳越,錢鏐第二次築杭州城後,彼此獨立的州城與縣城被包進一座大城內,此城南北距離大而東西距離小,形似「腰鼓」。遂有此名。

(7)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擴展閱讀:

杭州古代的歷史沿革:

1、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

2、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

3、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於杭州。當時的杭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桐廬、於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

4、元至元十三年(1276),設兩浙大都督府,又改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為江浙行省省會。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5、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

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㈧ 杭州的別稱是什麼

杭州的別稱是臨安、錢塘、武林、杭城。

杭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錢塘江下游、東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運河南端,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大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地形地貌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㈨ 杭州的別稱也有很多,如:()、()、()等都是我們在詩中了解到的。

杭州的別稱也有很多,如:(錢塘)、(臨安)、(餘杭)等都是我們在詩中了解到的。

1.神秘感爆棚之「婆留城」:杭州「婆留城」的別稱,源於五代時吳越國的開國皇帝錢鏐。據傳說,錢鏐出生在一個夜晚。當時他的父親錢寬剛巧從外面辦完事回來,快到家時,只聽得兵馬賓士之聲甚響,又見其家紅光輝煌。錢寬以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時,屋裡正好傳來孩子出生的啼哭聲。錢寬甚感驚異,認為這是破家滅族的凶兆。於是,決定將孩子丟棄到井中溺死。後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勸說,才保住了這條小生命。那口要丟棄錢鏐的井後來被人稱作「婆留井」,錢鏐也因此得了一個「婆留」的小名。後來,錢鏐成了吳越國的開國皇帝,並 將杭州定為國都。所以,後人又把杭州稱作「婆留城」【俺才不會告訴你俺懶得看就直接搬過來了

2.歷史感爆棚之「錢塘」:這可是秦朝和唐朝共同使用的對杭州的稱呼,是不是突然覺得一股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有沒有聽到戰場上萬馬齊喑的感覺?噗哈哈~~【額,原諒俺之想到了煙火

3.人類起源之「餘杭」:這個來頭好大!其實秦朝以前沿用的一直是「餘杭」,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改來改去就改掉了【嘛,做皇帝的就喜歡折騰~難道是別扭受?驚!】

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徽宗第九子趙構稱帝建南宋,將都城定在杭州,並改名為臨安,含有臨時安頓下來,日後還要收復失地到中原重振江山之意。但隨著時間的流失,南宋皇帝意志逐漸消沉,早已將家仇國恥忘得乾乾凈凈,陶醉在江南半壁江山的歌舞之中了。正如當時詩人林升在《題臨安邸》一詩中所寫:「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改稱臨安的意義已經完全消失了。所以,南宋滅亡後,元朝立即改稱為杭州了。

杭州「武林」別稱源於西湖西部諸山。西湖風景優美,不僅僅是西湖水美,西湖西部諸山也美。山水交相輝映,才構成了西湖如詩如畫的情致。西湖西部諸山,舊時統稱武林山。所以,杭州又有「武林」的別稱。

關於杭州錢塘名稱的來歷,也有一個故事。傳說歷史上曾有一個名叫華信的地方官,想築塘攔江,就欺騙百姓說,凡有人挑土一斛到江邊並送到塘上的,給錢一千。消息傳出後,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挑土石而來。但是當老百姓將土石挑到江邊後,華信卻背信棄義地說沒錢可給。百姓非常氣憤,便將挑來的土石倒在了江邊。攔江的工程沒有建成,但卻在江邊形成了一個塘堤。後來人們便將這個地方叫「錢塘」了。故事講得很有意思,但卻與史實不符。杭州稱錢塘是唐朝的事,而故事說的卻是東漢時期。這顯然是後人根據「錢塘」兩字杜撰出來的。不過這也無妨,不是史實,卻也為杭州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

㈩ 杭州以前叫什麼名字

杭州以前叫臨安、錢塘、武林。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10)吳越國的杭州有什麼稱呼擴展閱讀

杭州位置境域: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城市原點(零公里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