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偏癱康復如何訓練
康復療法中的運動治療是物理治療的核心部分,是根據疾病的特點,截癱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功能狀況藉助治療器械,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參與,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方式來改善局部或整體功能,提高身體素質的一種治療方法。
主要負責肢體運動功能的評估和訓練,特別是對神經、肌肉骨關節和心肺功能的評估與訓練。經評估後制定和執行體檢理療計劃。進行運動功能的評估,如對肌力、關節、平衡能力、體位轉移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態的評估。
1.指導患者進行增強肌力、耐力的練習指導患者進行增加關節運動范圍的體操機關節體操。
2.指導患者進行步行訓練,提高步行能力,糾正錯誤步態。
3.指導患者進行各種校正體操,醫療體操、提高神經肌肉、骨關節等的運動功能、並調整內臟功能和心理神經狀態。
4.為患者進行醫療運動,如健身跑、太極拳、八段錦、醫療氣功等,以增強體質、調節內臟功能促進康復。
1.認知
一、認知功能的概念
高級腦功能即認知,是指人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對感覺輸入信息的獲取、編碼、操作、提取和使用的過程,是輸入和輸出之間的內部心理過程,這一過程包括注意、記憶、知覺及思維等。
二、認知障礙對於功能活動的影響(功能障礙)
1.認知障礙
注意:不能執行指令或學習,參與集體活動有困難,不能同時做兩件事;
記憶:忘記名字,日程安排,學習能力和執行指令下降;
問題解決:處理日常活動有困難,如購物、做飯,社交行為不當,判斷力下降,安排工作或時間順序困難;
定向:不能回答有關定向的問題。
2.知覺障礙
軀體構圖:穿衣失用,不能識別身體各個部位及其之間的關系,轉移動作不安全;
左右失認:穿衣和理解含有左/右概念的方向時有困難;
手指失認:手的靈巧性和精細動作受到影響;
疾病失認:活動不安全,不能學習代償技術;
單側忽略:刮一側臉、穿一隻袖子、吃半邊飯、讀半張紙、畫半邊畫、轉移和移動不安全,撞到一邊的門框或物體上;
空間定位:在繁華地區穿行困難,穿衣困難,執行含有方位術語的指示有困難;
空間關系:同上,轉移不安全;
地形定向:不能從病房走到治療室,或從一房間到另一房間;
圖形背景分辨:不能在無序的抽屜里找到指定物品、白床單上的白毛巾、輪椅的手閘、冰箱里的食品等;
肢體失用:不知如何使用某物品,或錯誤使用工具,動作笨拙,書寫/編制困難;
結構性失用:穿衣失用,擺餐桌,裁剪制衣,包裝禮品,數學運算列式,做夾餡食品,根據圖紙組裝手工品;
穿衣失用:里、外反穿,前、後反穿,上、下錯穿,穿一側。
三、評定目的
1.確定認知功能損傷類型;
2.確定認知功能障礙對功能性作業活動的影響;
3.根據不同的評定方法,為提出相應的治療計劃提供依據;
4.測量治療前後的變化以判定康復療效。
四、評定對象
1.腦卒中(包括腦出血和腦梗死)
2.腦外傷
3.阿爾茨海默病
4.腦血管性痴呆
5.其他類型的痴呆及腫瘤、炎症等
6.發育障礙
7.精神功能障礙
五、評定方法
篩查法:MMSE、長谷川式智力檢查、失認失行檢查等;
成套測驗- LOTCA、RBMT等;
單項評定法:劃銷測驗、同步聽覺系列加法測驗、符號-數字模式測驗、數字連線測驗等。
言語失用是指不能執行自主運動進行發音和言語活動,而且這種異常是在缺乏或不能用言語肌肉的麻痹、減弱或不協調來解釋的一種運動性言語障礙,或者說是一種運動程序障礙(Darley)。
一、失語治療的條件和要求
場所:對於腦外傷或腦血管病急性期患者,當病情許可時,可以在床邊進行訓練。當病人可以藉助輪椅活動時,就到訓練室進行訓練。要盡量避開視覺和聽覺上的干擾,最理想的是在有隔音設施的房間內進行。成人治療的房間不要太大,一般10平方米即可。
形式:原則上以一對一訓練為主,有時要進行集體訓練,可請心理治療,作業治療,社會工作者一起參加,這種訓練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興趣。
治療次數和時間:可以根據訓練者和患者人數而定,一般一次半小時至一小時,住院患者每周3-5次,門診的患者可以間隔長一些時間。為使患者更好的康復,還應對患者家屬提供指導。
二、失語症的治療措施
1.對語言的符號化和解讀直接進行訓練;
2.語言各模式間的促通為目的及信息的傳達媒體實行代償;
3.通過認知理論間接作用於交流活動的措施。
三、常用的治療途徑和方法
阻斷去除法:患者基本保留了語言能力,而語言的運用能力存在障礙,通過訓練可使患者重新獲得語言的運用能力;
Schuell的刺激療法:刺激法與認知心理學方法結合。
程序介紹法:將刺激的順序分成若干階段,對刺激的方法和反應的強化嚴格限定,使之有再現性並測定正答率。
脫抑製法:利用患者保留的機能,如唱歌等。
四、失語症的預後
一般失語症的預後與原發病的預後一致,近年來在發達國家和我國的一些大城市人口已趨向老年化,也產生了失語症趨向重度化,復雜化的趨勢。再加上隨年齡增加所帶來的腦機能低下,有時會見到症狀加重的現象。若為再次腦卒中或以進行性疾病為基礎,失語症狀也會加重。
五、失語症的預後相關因素
⑴訓練開始期:越早越好;
⑵年齡:越年輕越好;
⑶輕重程度:輕度好;
⑷原發疾病:腦損傷范圍小,初次腦卒中的好,腦外傷比腦卒中好;
⑸合並症:無合並症者好;
⑹利手:左利或雙利比右利者好;
⑺失語類型:表達障礙為主比理解障礙為主者改善好;
⑻智能水平:智商高者比低者好;
⑼自糾能力:有自糾能力和意識者好;
⑽性格:外向性格者好;
⑾家屬和本人對恢復的願望高的好。
B. 中風偏癱的患者做康復訓練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一.及時進行康復治療,不能一味長期卧床靜養,每個中風偏癱患者當生命體征一旦穩定後,盡早進行正規的康復訓練。 二.提倡早期康復訓練,並非隨意亂練,對於功能鍛煉:大多數病人都知道,偏癱患者應該早運動、多運動,但卻不知道應該怎麼去運動,甚至很多患者把康復訓練誤認為是一種肌肉力量的訓練。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好多無肌力或低肌力的患者一味的訓練力量。如上肢拉力、手握力,下肢踢腿、或每天堅持長距離的走路,由於堅持這種非正規的功能鍛煉,結果加強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肌肉張力,最終導致肌痙攣,行成了上肢屈曲,下肢僵硬、膝過伸、足內翻、走路劃圈等典型的偏癱症狀。當這些錯誤的運動模式一旦被人的大腦接受後,再想靠自身去改變,很是困難,如一再堅持這種訓練模式,只會不斷地促進、加強大腦對這種不良運動模式的記憶,強化了異常運動模式。如不及時停止,不僅改變不了原有症狀,還將很快形成新的錯誤的運動模式,導致肌痙攣狀態越發嚴重。停止疾病的恢復,而留下後遺症--終身致殘。 總之,中風偏癱患者康復訓練要正規並且盡早進行,治療前要給病人制定先大關節後小關節,先粗大動作後精細動作的訓練計劃,注重形態的糾正及以病人主動運動為主的訓練,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中風偏癱病人只要持之以恆地進行合理的康復運動訓練,可明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降低致殘率。 當然,如果一旦真的因為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不當而形成了偏癱後遺症,也不要灰心,只要選擇正確的方法予以糾正,循序漸進,也是可以最終康復的。
C. 中風偏癱患者如何康復訓練效果好
中風偏癱康復訓練方法如下:1、作業療法:根據患者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訓練,並督促其完成每日訓練,如上肢不能抬舉的患者可令其用健側的手握住患側的手向上抬舉;肢體可主動活動的患者應每天訓練,強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完全不能活動的患者應進行被動訓練;2、語言訓練:如根據其語言功能缺失狀態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3、心理疏導:應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其建立信心;4、文體訓練:如聽音樂、唱歌等。
具體的方法是:
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管病患者約有80%遺留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主要是偏癱痙攣模式,即我們經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痙攣模式。在腦血管病卧床期,主要進行體位轉換、被動運動、保持良好肢位、起坐訓練以減少壓瘡、關節攣縮等並發症,為日後康復訓練打好基礎,在離期應進行坐位訓練、平衡訓練、起立訓練等促使患者肢體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則主要以步行訓練改善步態為主。為了增進運動功能進行的運動訓練,常採用多種治療技術的綜合方法及運動再學習療法,以達到恢復肢體運動的目的。2、作業療法:作業療法是運用有目的的、經過選擇的作業活動為治療手段來改善和補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閑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是有利於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機能障礙的評價與訓練、認知和知覺訓練、日常生活能力的評價訓練、自助具的選擇製作、環境改造的設計和指導、開具輪椅處方等等。它和運動療法的理論原則是相同的,所不同之處在於它將肢體需要的運動設計成一項作業活動,比如利用陶藝製作來訓練手指的精細動作,這不僅提高了患者的興趣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約有22%-32%偏癱者伴有語言-言語障礙,因此語言訓練必不可少。語言訓練人員應先根據患者的語言情況和病變部位診斷出障礙類型,然後運用不同的方法,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多途徑的刺激引發並強化患者的正確語言反應。身體的殘疾和功能的障礙常引發患者焦慮、抑鬱等心理障礙,並且疾病本身也會造成記憶力、注意力及定向能力等方面的認知障礙。有效的心理治療能增強患者的學習能力和主動參與精神,主要方法為支持性心理治療、理性情緒療法和行為療法等。3、文體療法:文體療法是採用體育運動項目及娛樂項目對患者進行訓練,使患者的身體技能得到改善、提高,並且可以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的一種方法。這對於身體運動素質、增強體質和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輪椅技巧、偏癱體操和各種球類是主要內容。4、物理療法:傳統的物理療法對偏癱的康復也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水中運動療法是通過水的浮力等作用,使患者的肢體在水中更容易完成正確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