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康橋30之前是哪個區
擴展閱讀
北京到重慶多少里程 2025-04-22 23:10:43
張繼科去過廈門哪些小學 2025-04-22 23:09:46

杭州康橋30之前是哪個區

發布時間: 2023-07-29 04:11:01

Ⅰ 杭州的行政區劃代碼是多少

杭州的行政區劃代碼是330100,杭州各區縣行政區劃代碼:

上城區 330102,下城區 330103,江干區 330104,拱墅區 330105,西湖區 330106,濱江區 330108,蕭山區 330109,餘杭區 330110,富陽區 330111,臨安區 330112,桐廬縣 330122,淳安縣 330127,建德市 330182。

(1)杭州康橋30之前是哪個區擴展閱讀: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

杭州轄區:10個市轄區、2個縣、1個縣級市街道社區:92個街道辦事處,75個鎮,23個鄉,597個社區、807個行政村。市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駐江干區解放東路18號。

Ⅱ 杭州老、新城區

當然是老城區繁榮了
新城區雖然房子又新又高,但那是城市沙漠,只賣房子卻少有人住。
其實現在新城和老城的界限也不是很明顯了,最繁榮的還是上城和下城交界的慶春路以南以北輻射地帶

Ⅲ 拱墅區范圍

拱墅區轄6個街道、4個鎮:米市巷街道、湖墅街道、小河街道、和睦街道、拱宸橋街道、大關街道、半山鎮、康橋鎮、上塘鎮、祥符鎮。

拱墅區,隸屬於浙江省杭州市,是杭州市的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位於杭州市區中北部,總面積119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拱墅區下轄18個街道。

拱墅區,中心位置約在北緯30°19′15.02″,東經120°08′14.06″,位於杭州市市區中部。東南接上城區,西北與西湖區、餘杭區相鄰。面積119平方千米。

拱墅區的特點

拱墅區歷史文脈悠久,坐擁京杭大運河和「半山立夏習俗」兩大世界級文化遺產,是杭州運河歷史底蘊最深厚、文化遺產最豐富的、文旅價值最優越的核心段。

拱墅區連續幾年組織大運河文化藝術節、千年運河龍舟賽、運河廣場歌詠會、元宵燈會等特色活動,在潛移默化中,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精神、擴大影響、形成品牌的作用,以運河文化為主題創作的各類文藝作品多次在省市獲獎。

Ⅳ 求杭州六區具體的劃分

拱墅區:沈半路以西 廣濟路以北 德勝路以北 紹興路以西 運河以西 環城北路以
北 餘杭塘河以北

西湖區:環城西路以西 莫干山路以西 餘杭塘河以南 包括三墩鎮 蔣村鄉鎮 西湖
風景區 轉塘鎮 周浦鎮 袁浦鎮

江干區:杭州杭長鐵路 貼沙河以東 清江路以北

濱江區:錢塘江以南 長河鎮 浦沿鎮 西興鎮

上城區:慶春路以南 貼沙河以西 清江路以南 包括復興路

下城區:慶春路以北 貼沙河以西 杭長鐵路以西 上塘路以東 包括廣濟路 半山
朝暉小區一帶

Ⅳ 康橋街道的區域概況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康橋街道地處杭州城北,東接320國道、南連石祥路、西臨京杭大運河、北靠繞城公路,離西湖風景區8公里、杭州筧橋機場13公里,距武林門6公里,街道面積12.5平方公里,共有十一個社區,常住人口1.5萬餘人,外來人口4.5萬餘人。
康橋街道轄區有半山發電廠、杭州煤制氣廠、杭州煉油廠等國有大中型企業,是杭州市的重要工業發展區和經濟開發區,是市重點骨幹街道之一。綜合經濟實力列全省「百強街道」第15位,先後榮獲省教育強街道、省衛生街道和市級衛生街道、綠色鄉街道、「平安鄉街道」創建優秀達標街道、學前教育先進鄉街道、人民調解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Ⅵ 杭州行政區劃

杭州行政區劃:

1、下城區:轄朝暉、天水、武林、長慶、潮鳴、艮山6個街道,從拱墅區劃入的東新街道和石橋鄉。區人民政府駐慶春路。

2、拱墅區:轄米市巷、湖墅、大關、小河、中態孫拱辰橋、和睦6個街道和上塘鎮、半山鎮、康橋鎮,從西湖區劃入的祥符鎮。區人民政府駐珠兒潭。

3、江干區:轄閘弄口、凱旋、采荷3個街道和四季青鎮(不含近江、望江、玉皇3個村)、筧橋鎮、彭埠鎮、丁橋鎮、九堡鎮、下沙鄉(包括圍墾區)。區人民政府駐慶春東路。

4、西湖區:轄北山、南山、西溪、翠苑、靈隱5個街道和古盪鎮、留下鎮、轉塘鎮、袁浦鎮、三墩鎮、龍塢鄉、周浦鄉、西湖鄉。區人民政府閉滾駐西山路。

5、濱江區:轄從西湖區劃入的浦沿鎮、西興鎮、長河鎮。區人民政府駐西興鎮。

杭州文化:

杭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東南名郡」著稱於世。跨湖橋遺址的發掘顯示8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賣鏈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稱為「中華文明的曙光」。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