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宿遷和杭州哪個發展好
擴展閱讀
廣州開菜鳥驛站多少錢 2025-04-12 04:29:33
北京雄安新區房價多少 2025-04-12 04:25:40

宿遷和杭州哪個發展好

發布時間: 2023-08-19 19:12:55

㈠ 江蘇和浙江相比,哪一個更富

江蘇和浙江兩個省份,江蘇經濟收入比浙江多,但人民生活水平遠不如浙江,總比浙江落後3一5年!拿一件小事來說吧那是80年代我和老婆到江蘇做生意,我老婆掛了一條金項鏈下面還有一個圓的金牌到常州那些商店裡的營業員看到後多感到濟怪,我們走岀店納臘門那些人就大聲的叫著假的假的。也就過不了幾年他們那裡也的人也多掛起了金鏈子了。但浙江人,民營企業多老扳多!浙江人家裡沒有企業也多是到外地做生意!拿全國來說開超市的浙江省人很多!浙江人吃穿多是很好的,從城市到農村基本上多有小車,雖然不高當也許還好吧。

江蘇和浙江,吳越之地,江浙之地,天堂之地。也許,在其他省份的人看來,浙江和江蘇沒有多大區別,自唐代以來,便是魚米之鄉,沿著運河古鎮林立,是中國最富有的地方之一,今天則是現代化都市集群發展,是全國少數的財政收大於支的省份。如果要把兩個地方拿出來,細細比較一番,還是很多意思的,而哪一個更富有,很難說!

首先,江蘇是省富。 無論是GDP還是人均GDP,江蘇都超過了浙江。而且,江蘇超萬億的城市有蘇州、南京、無錫三個,浙江只有杭州一個。江蘇超5000萬的城市有8個,浙江只有4個。江蘇最窮的宿遷,GDP也超過了2500億,而浙江還有4個地級市低於2500億。

其次,浙江是民富。 盡管GDP很高,江蘇人還是很謙虛地說,就老百姓而言,浙江人比較富裕;而且江蘇人到浙江打工的多,而浙江人到江蘇打工的少,大多乾的是個體戶,小老闆。實際上,把浙江人在外當老闆賺的那部分加進來,可以再造一個浙江。而且,浙江的小老闆、個體戶們,無證經營問題比較突出,很多收入並沒有被計算在內。

再次,浙江是均富。 相比起江蘇,浙江無論是在地區差距上,還是在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收入上,都是全國最好的,是中國均衡發展的典範。而江蘇,是蘇南的強勁發展和蘇北相對弱勢。作為全國排名第二的大省,竟然蘇北不通高鐵,相比之下浙江的高鐵全覆蓋(僅海島地市舟山除外)。當然,江浙人都說蘇北窮,但這是相對於蘇南等富裕地區,只是內部比較說說。但很多經濟更不發達的地區卻信以為真,跟著起鬨。

江蘇也好,浙江也好,都是中國改革開放最成功的地方之一,都是富可敵國,江蘇比肩澳大利亞,浙江超瑞士。但兩省都面臨著一些發展難題,比如浙江民營企業做強做大的問題,江蘇蘇南蘇北發展不均衡問題,這些都是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實實在在去解決。

江蘇和浙江都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它們的經濟規模分別位居全國第纖兆二和第四名,但兩者之間相比較,江蘇是遙遙領先浙江的。2018年江蘇GDP突破9萬億大洞豎滑關,達到92595.4億元,浙江為56197億元,相當於江蘇的60.7%。如果以總量來衡量誰更富的話,無疑會是江蘇。

比如財政收入是衡量一個政府財力的重要指標,2018年江蘇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8630億元,浙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6598億元,比江蘇少了2000多億。再比如城市資金總量、住戶存款總量、外幣存款總量等指標,江蘇相比浙江都是佔有優勢的。

當然了,要是論民富的話,顯然浙江更富。浙江的民富是全國公認。2018年全國各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如下,我們可以發現,浙江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5840元,僅次於北京、上海兩座直轄市。而江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096元,低於浙江7700多元。當然了雖然比不上浙江,但是放眼全國,也是位居前列的。

下表是網上對廣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的民富發展水平對比,在31項指標當中,浙江省就有14項數據位居第一位。

浙江是我國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民營經濟佔GDP的65%左右,高居全國第一。「浙商」馳名中外,把生意做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每年的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基本上都是浙江上榜的企業最多。民營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基本上居民也會越富裕。雖然江蘇的民營經濟也很發達,但相比浙江仍遜色不少。所以在民富方面,浙江更富。

哪個富裕,這就要看富裕的主題了。在財政實力上肯定是江蘇更強,在居民生活水平上,這是浙江更高。我們分開來講一下。

2018年江蘇省GDP首次突破9萬億元,達到9.26萬億元人民幣,約摺合為1.39萬億美元。年浙江省GDP5.54萬億元人民幣,比江蘇少40%。

省的經濟規模明顯大於浙江,那麼他的財力肯定也是強於浙江的。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上繳中央之後留給地方的財力——為參考。2018年浙江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98億元,而江蘇省只要達到了8630億元。同比之下江蘇領先了,浙江約2000億元。

可以明顯的看得出,江蘇省由於經濟規模遠超過浙江省,當地政府的財政收入也是超過浙江的。如果把富裕的主體認定是政府的話,那麼江蘇是強於浙江的。

如果從老百姓角度看,浙江省毫無疑問是全國居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省,包括直轄市。這一點從官方的數據可以看得出來。去年浙江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840元,居全國各省區第1位。其中,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02元,連續34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

江蘇省方面,去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8,096元,比浙江省低了7000多元。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45元,相當於浙江省76%的水平,這個差距還是蠻大的。

至於為什麼浙江省的居民收入會比江蘇省更高。我想有一個主要原因江蘇的企業很多都是外資企業,當地老百姓獲得的只是其中的務工收入。浙江省是全民皆商,把生意做到了全球,雖然當地的經濟規模沒有江蘇省大,但能夠從省外轉回大量的收入。有統計數據說,出在外經商的群體每年可以「再造一個浙江省」。

江蘇和浙江那個富裕,我認為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比較。

首先看看兩省的2018年的GDP,大概了解下兩省的經濟情況。

兩省的GDP分別為9.2萬億和5.6萬億,全國第二,第四。

人均GDP江蘇依然領先浙江。雖然GDP不是衡量一個政府是否富裕的唯一標准,但是在相同生產效率下,GDP越多財政收入越多。

看看2018年兩省的財政收入吧。

江蘇2018年財政收入完成大概8630億元,同比增長5.6%,僅次於廣東,全國第二。

浙江2018年地方財政收入實現6598億,增長11.1%,全國第四。

可以看出兩省的財政收入和GDP總量的排名是相符的,財政收入的質量都比較高。

那哪個政府富有呢?必然是江蘇省政府,政府幹什麼都要用財政收入,教育,醫療,基建等等,所以政府越有錢,越能為百姓謀福利,腰桿越直,畢竟口袋鼓鼓的。當然,也不排除有錢不辦事的(手動滑稽)。

政府富裕很重要,但是人民的富裕更重要,就看看兩省人民誰富有。

人均可支配收入

可以看出,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江蘇多7800元左右,按比例來說,就是比江蘇多20%,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人均存款

2018年全年統計還沒有出來,以2018年1-5月對比吧。

江蘇,浙江的人均存款為169360元和196540元,浙江比江蘇人均多2.7萬左右,也說明浙江的老百姓確實比江蘇的老百姓有錢,看完我表示我 拖了後腿 ,慚愧。

兩省都是中國經濟強省,江蘇勝在經濟總量,浙江勝在民富。作為江蘇人,說實話,挺羨慕浙江人民的,但是也為身為江蘇人感到自豪和驕傲。

你更喜歡江蘇還是浙江呢?

最後由衷的希望江蘇老百姓錢包越來越鼓,浙江經濟總量不斷新高,共同發展。

江蘇是我國第二經濟大省,人均GDP全國第一,但是要說誰更富,江蘇還真比不過浙江。

江蘇和浙江的產業結構有著明顯區別,江蘇是輕重工業兼備的基礎上開始發展民營經濟,而浙江從一開始就是發展民營經濟。

也就是說,江蘇雖然民營經濟也很發達,但民營經濟比重並遠低於浙江,而且這當中外企還佔有相當的份額。打個比方,如果江蘇每100人當中有10個自己當老闆的,那麼浙江每100人中就有20個自己當老闆的。所以直觀點說就是浙江的「老闆」佔比更大,老闆自己賺多少利潤都是自己的,而打工者不論工作量多大,最終也只是獎金的變化。

此外強調產業結構的不同,也是要說明浙江和江蘇企業的主要區別。江蘇大企業多,GDP貢獻比更高。浙江小微企業、批發零售、網商等佔比遠超江蘇,而這些都不在GDP的統籌范圍,所以盡管GDP貢獻值低,但賺到口袋裡的都是真金白銀。這就是為什麼江蘇人均GDP第一,而浙江卻是人均收入第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過小康指數來看,浙江城市也存在一定的領先優勢,十強當中獨佔四席,總體名次也處於領先。城市對位來看,杭州小康指數勝南京,寧波勝蘇州,無錫勝嘉興,紹興勝常州。當然這僅僅是關乎資產凈值和收入方面的對比,無關於綜合實力以及城市體量。

江蘇,省會南京,以「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得名。

2017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7189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76.7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38654.8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43169.4億元,增長8.2%。截至2017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029.3萬人。

浙江,簡稱「浙」,省會杭州。 GDP51768億元(2017年),人均GDP83538.00元(2016年)

2017年,浙江新增城鎮就業127.2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1%,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以上。

廣東、江蘇成為「8萬億俱樂部」的兩位成員。其中江蘇,2017年GDP達到85900.9億元。

排名第四的浙江,其經濟總量雖然首次站上5萬億元台階,達到51768億元,但其與前三名相比依然相距較遠。

江蘇浙江誰更富?是一個炒不完的話題,爭論無果的難題!在浙江和朋友們聊起這個話,浙江的朋友都說還是江蘇好。在江蘇和朋友們聊起這個話題,江蘇的朋友都說還是浙江富裕。可是在網上一定誰都不服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我們不用枯燥的滲水的數據對比,從現象來看結果。

富,是一個大的概念,分為國富家富人富。國富家不富不能算富,人富國不富也不能算富。由於兩省發展的戰略不同,浙江是「富民強省」,江蘇是「強省富民」,字都一樣,排序先後不同,都是從本省的實際情況出發,江蘇靠鄉鎮企業的發家,浙江靠私營企業壯大,一個以集體經濟為主,一個以個體經營為主,發展的模式不同,其結果就出現差別。江蘇的集體公共事業,城鎮建設,公路交通等等明顯強於浙江,顯示出國富的優越性。浙江個人的財富明顯多於江蘇,其它方面均落後江蘇,造成浙江的老闆愛到江蘇去投資並安家。各有各的優勢和強項,所以才會造成相互羨慕,相互誇獎,所以說談富,不能就事錢論錢,要把國富家富人富聯系起來衡量,究竟是大河先滿好,還是小河先滿有利,在下一個發展大潮中,大家視目以待!

我反對比較兩個地方的窮與富!如果確實想引導讀者對比窮與富,可以對比個人和具體的家庭。您說浙江有多少財富呢?西湖值多少錢,雁盪山值多少錢,普陀寺值多少錢呢,近海漁業資源值多少錢呢?同樣也不好評估江蘇的礦藏資源值多少錢。要說真非要評估中國哪個省區的窮與富,感覺新疆礦藏富甲天下、西藏的水資源富甲天下、內蒙古的羊毛煤礦稀土天然氣也是名列前茅!真是地大物博、人少財富多。那些做點家電、加工點食品、做點服裝鞋帽的省區,跟這些省區巨大的綿綿不絕的財富比起來,感覺自己都認為不值一提!

江浙素來並稱,但由於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最典型代表當然就是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蘇南模式中政府強勢主導 社會 經濟生活的態勢更顯著,溫州模式里則是民眾創業熱情高而且流動性更強,這就導致兩省在富裕程度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綜合來講,江蘇的政府要比浙江的政府要富,這個可以從財政收入的數據上反映出來,比如我所在的崑山市,2017年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達350億,浙江沒有任何一個縣級市政府有此財力,但浙江在居民的人均可分配收入上要高於江蘇,民富指標多年來一直壓著江蘇,所以江蘇政府富裕,在城市建設面貌, 社會 管理能力上就要強於浙江,浙江居民富裕,浙江農村建的房子普遍就要比江蘇農村高,大,洋。從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兩省的富裕問題,就是江蘇贏了面子,浙江贏了里子,中國人很講究面子,但也就很看重里子,當面子與里子都能兼具的時候,偉大的中國夢也就快實現了。

㈡ 中國哪個地方最富裕

呵呵,樓上說的不對……
應該是港澳台地區。

內地的話應該是浙江省——這個不能看GDP,要看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當地的物價水平。浙江省的確是藏富於民。我是江蘇的,也羨慕他們啊!

至於綜合水平,看看這個吧:
2004年,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
1. 深圳----27596元; 粵
2. 東莞----20526元; 粵
3. 珠海----18347元; 粵
4. 溫州----17727元; 浙
5. 廣州----16884元; 粵
6. 上海----16683元; 滬
7. 台州----16651元; 浙
8. 佛山----16045元; 粵
9. 寧波----15882元; 浙
10.中山----15836元; 粵
11.紹興----15676元; 浙
12.北京----15638元; 京
13.嘉興----14693元; 浙
14.杭州----14565元; 浙
15.蘇州----14451元; 蘇
16.廈門----14443元; 閩
17.金華----13910元; 浙
18.惠州----13822元; 粵
19.舟山----13747元; 浙
20.湖州----13664元; 浙
21.無錫----13588元; 蘇
22.東營----12935元; 魯
23.常州----12868元; 蘇
24.泉州----12699元; 閩
25.大慶----12324元; 黑
26.江門----11958元; 粵
27.麗水----11892元; 浙
28.南京----11602元; 蘇
29.福州----11516元; 閩
30.包頭----11508元; 蒙
31.衢州----11477元; 浙
32.天津----11467元; 津
33.福州----11436元; 閩
34.威海----11112元; 魯
35.青島----11089元; 魯
36.長沙----11021元; 湘
37.南通----10937元; 蘇
38.鎮江----10858元; 蘇
39.煙台----10803元; 魯
40.濟南----10789元; 魯
41.鎮江----10699元; 蘇
42.成都----10394元; 川
43.大連----10378元; 遼
44.克拉瑪依10352元; 新
45.莆田----10231元; 閩
46.馬鞍山--10189元; 皖
47.呼和浩特10166元; 蒙
48.岳陽----10136元; 湘
49.萊蕪----10132元; 魯
50.漳州----10117元; 閩
51.株洲----10061元; 湘
52.三明---- 9968元; 閩
53.淄博---- 9960元; 魯
54.汕頭---- 9930元; 粵
55.韶關---- 9930元; 粵
56.揚州---- 9851元; 蘇
57.徐州---- 9840元; 蘇
58.烏魯木齊 9729元; 新
59.泰州---- 9695元; 蘇
60.龍岩---- 9634元; 閩
61.武漢---- 9564元; 鄂
62.十堰---- 9520元; 鄂
63.盤錦---- 9509元; 遼
64.濟寧---- 9502元; 魯
65.金昌---- 9417元; 甘
66.嘉峪關-- 9380元; 甘
67.鄭州---- 9364元; 豫
68.鹽城---- 9362元; 蘇
69.太原---- 9353元; 晉
70.南平---- 9339元; 閩
71.濰坊---- 9297元; 魯
72.肇慶---- 9261元; 粵
73.拉薩---- 9242元; 藏
74.重慶---- 9221元; 渝
75.日照---- 9083元; 魯
76.昆明---- 9046元; 雲
77.濱州---- 9008元; 魯
78.貴陽---- 8989元; 黔
79.寧德---- 8985元; 閩
80.海口---- 8981元; 瓊
81.哈爾濱-- 8940元; 黑
82.沈陽---- 8924元; 遼
83.湛江---- 8921元; 粵
84.唐山---- 8902元; 冀
85.長春---- 8900元; 吉
86.泰安---- 8883元; 魯
87.連雲港-- 8872元; 蘇
88.常德---- 8872元; 湘
89.南昌---- 8690元; 贛
90.洛陽---- 8622元; 豫
91.石家莊-- 8622元; 冀
92.合肥---- 8610元; 皖
93,湘潭---- 8602元; 湘
94.郴州---- 8567元; 湘
95.蕪湖---- 8553元; 皖
96.西安---- 8544元; 陝
97.棗庄---- 8473元; 魯
98.玉溪---- 8412元; 滇
99.秦皇島-- 8356元; 冀
100益陽---- 8291元; 湘
101酒泉---- 8282元; 甘
102茂名---- 8269元; 粵
103鞍山---- 8262元; 遼
104秦皇島-- 8260元; 冀
105咸陽---- 8257元; 陝
106淮安---- 8209元; 蘇
107桂林---- 8149元; 桂
108營口---- 8128元; 遼
109臨沂---- 8079元; 魯
110南寧---- 8060元; 桂
111德州---- 8049元; 魯
112錦州---- 7986元; 遼
113衡陽---- 7958元; 湘
114安陽---- 7903元; 豫
115黃石---- 7865元; 鄂
116保定---- 7803元; 冀
117揭陽---- 7778元; 粵
118葫蘆島-- 7771元; 遼
119襄樊---- 7753元; 鄂
120荊門---- 7749元; 鄂
121綿陽---- 7710元; 川
122邯鄲---- 7706元; 冀
123衡水---- 7690元; 冀
124蘭州---- 7683元; 甘
125聊城---- 7665元; 魯
126平頂山-- 7631元; 豫
127荊州---- 7600元; 鄂
128宜昌---- 7592元; 鄂
129襄樊---- 7553元; 鄂
130邵陽---- 7398元; 湘
131滄州---- 7383元; 冀
132黔西南州 7355元; 黔
133遼陽---- 7307元; 遼
134大同---- 7306元; 晉
135遵義---- 7256元; 黔
136白銀---- 7252元; 甘
137孝感---- 7248元; 鄂
138婁底---- 7240元; 湘
139六盤水-- 7177元; 黔
140新鄉---- 7165元; 豫
141張家界-- 7113元; 湘
142黔東南州 7063元; 黔
143吉安---- 7031元; 贛
144撫順---- 7008元; 遼
145張掖---- 6995元; 甘
146許昌---- 6959元; 豫
147南陽---- 6919元; 豫
148懷化---- 6911元; 湘
149安順---- 6752元; 黔
150菏澤---- 6734元; 魯
151天門---- 6628元; 鄂
152恩施---- 6600元; 鄂
153張家口-- 6520元; 冀
154平涼---- 6485元; 甘
155宿遷---- 6378元; 蘇
156齊齊哈爾 6373元; 黑
157商丘---- 6274元; 豫
158永州---- 6261元; 湘
159慶陽---- 6250元; 甘
160駐馬店-- 6179元; 豫
161神農架-- 6059元; 鄂
162武威---- 5995元; 甘
163信陽---- 5964元; 豫
164定西---- 5917元; 甘
165湘西土苗 5894元; 湘
166黃岡---- 5864元; 鄂
167畢節---- 5828元; 黔
168周口---- 5642元; 豫
179隴南---- 5630元; 甘
170阜新---- 5623元; 遼
171臨夏州-- 4513元; 甘
綜合看來,前20名城市中,珠三角地區由於開放最早,因而多佔據了前十名位置,但廣東省發展非常不均衡,粵北、粵西南和粵東地區還遠未發展起來,即便進入排行榜的汕頭、韶關等地,其人均收入也已經落後於珠三角城市數倍之多。
相較於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大有後來居上之勢。尤其是浙江,無論傳統的工商業中心的浙東北,還是創造了改革開放模式的溫台地區,均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即便是欠發達的衢州、麗水地區,也擠進了中國最富城市前40名行列,從這種意義上說,浙江省可能是中國地區發展差別最小的省份。江蘇雖然不像浙江那麼有聲勢,但蘇南的蘇錫常等地卻是中國近年以來富得最快得地方,人均收入的年均增幅一般在15%以上,導致其排名急升。例如蘇州,2000年排名還在30位上下,目前已經攀升至15名,預計兩三年後就可進入前十名。

㈢ 相較江蘇其他城市,為何宿遷發展不起來

相較江蘇其他城市,為何宿遷發展不起來?以下是本人的詳細介紹。

宿遷在江蘇發展的相對性落伍,但是也僅僅對於江蘇其他城市來講稍微略輸一點,並且宿遷基建項目和經濟發展的速度或者快速地,GDP總產值放進全國各地都談不上差,


市區稱得上城市規模效益的可能就緊緊圍繞幸福路那片周圍一兩千米的模樣。直往外去基本上便是村子田地,那個時候非常少人外出打工。看一下如今,城市總面積拓展多少,宿城新區,開發區,地區新區,濱湖新城區這些摩天大廈星羅棋布的,宿遷之前被譽為江蘇十三妹,

也在最近迎頭趕上連雲港市。宿遷的將來或是很非常好,盡管如今的確是四線城市,可是我覺得沒多久會升三線,將來發展,沒有像大城市那般歷經環境污染時期,只是立即有第三產業服務行業個旅遊業發展。宿遷被稱作全國各地環境衛生城市,兩根高鐵路線都早已動工,將來的發展應當前途無量。

以上就是我的詳細介紹啦、希望看完對你有所幫助,早日了解清楚問題。

㈣ 蘇北在全國處於什麼發展水平

蘇北「全國經濟百強縣」數量已達到9個(東台、大豐、邳州、沛縣、建湖、贛榆、沭陽、新沂、東海)。

蘇北經濟在中國處於中上等的水平,中國大陸也就珠三角、京津滬、蘇南三地區經濟水平高於蘇北。

2015年蘇北地區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200家;近三年來在蘇北地區新建各類科技基礎設施726個,其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1家,企業院士工作站15家,研究生工作站298家。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9-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㈤ 江蘇省城市排名

1:無錫,蘇州並列。蘇州經濟總量最大,全中國學習對象,榜樣城市理當第一,而且論歷史,論文化,蘇州在江蘇也是和南京並列第一的,甚至還可能超過。江蘇其他城市都比不過蘇州,特別是蘇州話,包括蘇州周邊縣級市的方言是全國最好聽的,不象我們啟海方言那麼老氣橫秋,充斥太多吳語的傳統古老發音,也不想上海話那樣充斥了全國各地移民的口音而混雜形成,蘇州(大蘇州地區)所有的方言聽起來都象是在聽評彈,聽得心裡那個舒服呀。但是談到生活舒適程度,人均實際生活水平,城市建設。那顯然無錫是江蘇最好的,最重要的是無錫美女是江蘇各大城市裡比例最高的,絕對不比上海差(上海美女最多,但是很多都是化裝出來的,而無錫確有很多淡妝的純正美女),所以我經常往無錫跑了玩,無錫話也是較為流利(在無錫講南通啟海方言,基本大部分人都能聽懂,交流方面也很容易),真是非常喜歡這個城市。不愧『小上海』的稱號。另外附帶說一下:我認為中國最大的謊言就是:蘇杭出美女。我這輩子見過蘇州和杭州女人無數,醜女率百份之百。

蘇州,無錫:江蘇第一梯隊城市

2:南京,簡直快成了安徽人組成的城市了,似乎與江蘇有點脫節,可憐的合肥,就因為南京在旁邊,把自己風頭都搶去了。安徽人言必談南京,馬鞍山等安徽城市也是把南京當大哥,恨不得並到南京去算了。作為江蘇的省會,我想江蘇人也應該為這點高興。我的南京話水平是本土級別的,對南京也有感情,因為本科就是在南京上的嘛,南京人包容,豪爽,容易交朋友,這是大部分人喜歡南京的第一理由,也是為什麼蘇北貧困農村地區很多人都愛去南京,因為南京沒有某些城市裡混得比較差的自卑小市民刻意地歧視外地人來獲取自尊的現象,一切以實力說話。南京的文化氣氛也是江蘇最濃的,在全國來看,高校密集程度也就只有北京能超過南京了。南京也是國有重工業的基地,南汽收購羅郛也讓所有江蘇人驕傲。這里注一下啊,4年前,南汽黨委書記是南通啟東人啊。這些年不知道換人了沒有。南京的美女也是不少的,但是南京話太粗,美女一開口就煞風景了。可惜南京人過於安於現狀了,對比浙江杭州,同樣是省會,人家就發展得快得多,眼看杭州和上海都連磁懸浮了,而南京卻沒有,作為江蘇人,急啊!畢竟南京是江蘇的代表。衷心希望南京人能振奮起來,超過杭州,南京發展了,全江蘇都有面子,省會就是一個省的龍頭啊。

3:常州。最近總有人說南通GDP超過了常州,但是我想說南通還是比常州有差距的,盡管差距在超速縮小。但是常州就是常州,常州的城建設也可以,我上海舅媽的姐姐在常州是做某市領導的,所以我對常州也有些許親近感的。什麼蘇無常?狗P,常州人不要氣餒,以常州的底子,稍微再努力一下,重新趕上蘇州無錫很容易的事情。暫時的低潮說明不了什麼,不過是發展路上休息調整一下而已。蘇錫常還會是蘇錫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