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題臨安西作者把杭州當作哪裡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賣草席的 2025-02-04 00:00:52
杭州社保繳納怎麼看區域 2025-02-03 23:38:04
廣州智水環境公司怎麼樣 2025-02-03 23:25:42

題臨安西作者把杭州當作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9-09 01:40:28

① 《題臨安邸》里的「杭州」指什麼地方「汴州」指什麼地方「遊人」指的是誰反映了當時怎樣的情況

1)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2)汴州: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開封市。
[譯文]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遊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這種情況不只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把遊人吹得醉醺醺的,他們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於西湖,竟把杭州當成了汴州。

② 只把杭州作汴京的前一句是什麼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作品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作品出處:

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題臨安邸》。

3、作品譯文: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2)題臨安西作者把杭州當作哪裡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中原國土被異族佔領。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不思收復中原故地,反而苟且偷安。

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苟安之下,大修樓堂館所,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一時興起,達官顯宦、富商大賈也相繼經營宅第,壯大這「帝王之居」,並大肆歌舞享樂,沉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銷金鍋」之號。

幾十年中,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開封),成了這班寄生蟲們的安樂窩。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③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

【名稱】: 題①臨安邸②
【體裁】: 七言律詩
【年代】: 宋代
【作者】:林升
【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
青山之外還有青山,高樓之外還有高樓,湖中的遊客皆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醉金迷,這種情況不知何時才能罷休?暖洋洋的春風又似當時的人們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風氣,使那些逃難者竟忘乎所以,只圖偷安宴樂於西湖,並陶醉其中,竟把杭州當成了曾繁榮的宋朝首都汴州。寫了作者對南宋統治者只顧吃喝玩樂,卻忘了江山被撕裂,蹦碎的恥辱和憤恨。

【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是一首政治諷刺詩《題臨安邸》當時社會背景的詩。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嘆:「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鬥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用「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幾時能著手?
後兩句「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遊人」不能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熏」「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當局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思想】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郁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

④ 題臨安邸為什麼要把杭州作汴州

因為「西湖」雖在杭州,但說到「西湖」,人們就感覺到是美景之地,是遊山玩水的最佳去處,而且也僅僅是杭州的一個景點。而詩人用「杭州」,就很好地與宋都「汴州」(「汴州」已經被金人佔有)對照。在對照中,不但引出「汴州」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義的名稱,而且更有助於抒發詩人的情感——揭露那些「遊人們」無視國家前途與命運,沉醉在醉生夢死、不顧國計民生的卑劣行為,同時,也表達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