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我國歷史上,杭州都改過哪些名字,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從唐朝開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就開始在民間流傳,也讓蘇州和杭州這兩個城市名聲大噪。
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自古有「人間天堂」之美譽,尤其是西湖,被譽為世上最美的湖,甚至已經成為杭州的代名詞。
但是,你知道嗎?杭州在歷史上還有三個名字,而且都非常有名,分別代表了一段重要的歷史。
到了天寶元年,唐玄宗又改成了餘杭郡。乾元元年,唐肅宗又改成了杭州城,一直流傳到今天。唐朝皇帝也真夠能折騰的。
自從京杭大運河開通之後,杭州的經濟是一天比一天好,尤其是唐朝以後,這里的經濟可謂繁盛至極,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西湖的大名也流傳於世間。
今天的杭州,是浙江省的省會,也是長三角地區非常重要的中心城市,在2019年中國城市排行榜中,杭州排在第5名,僅次於四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杭州是一座著名的旅遊城市,除了聞名天下的西湖,還有西溪、千島湖、錢塘江、靈隱寺、桐君山等等,都是一等一的人間美景。
❷ 我想問下 杭州在唐朝 宋朝 明朝都叫什麼名稱
唐朝: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
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到了唐代後期,每年朝廷從杭州所收商稅高達50萬緡,幾乎佔全國財政收入的4%。
宋朝:
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路治。淳化五年(994年),改軍號為寧海軍節度。大觀元年(1107年)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之一。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歷任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祐四年(1089年),著名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宋仁宗有詩句賜梅摯知杭州中贊美杭州為東南第一州。
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紹興八年(1138年)定都在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
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年),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明朝:
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2)李世民時期的杭州叫什麼擴展閱讀:
歷史文化:
宗教:
杭州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個宗教。
基督教——約18萬人,其中蕭山區佔一半以上,老市區3萬人,39處堂點:崇一堂,思澄堂,天水堂,鼓樓堂,杭州基督教會城北堂,筧橋堂,杭州基督教下沙磐石堂,杭州崇一堂是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佛教——靈隱寺,凈慈寺,上天竺法喜講寺,中天竺法凈禪寺,下天竺法鏡講寺,韜光寺。道教——抱朴道院。
場館:
截至2016年末,杭州有文化館16個,公共圖書館16個,圖書館藏書1489萬冊。
截至2006年,全市有博物(紀念)館51個,劇場16個,群藝館3個,音樂廳2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處(群)。新增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2個,5家畫廊被命名為「中國誠信畫廊」,5個廣場被命名為「全國特色文化廣場」。
節會:
錢江觀潮節:
每年農歷8月18日,在蕭山錢江觀潮度假村舉行國際錢江觀潮節。屆時,遊客不僅可以欣賞舉世奇觀錢江潮,更可參與一系列文化體育和旅遊活動。
西湖博覽會:
西湖博覽會最早創立於1929年,與1893年的「芝加哥博覽會」、1900年的「巴黎博覽會」和1927年的「費城博覽會」一起揚名世界,並被公認為四大國際性的盛典。首屆博覽會總共展出國內外物品14.76萬件,堪稱當時中國物品的總匯。
方言:
杭州話原則上指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方言,杭州話使用的范圍不大,主要分布在杭州老城區及附近,具有吳語的一般特徵,完整地保留中古全濁聲母和入聲,保留較多古漢語用字用語。
杭州話的分布區域大致東至餘杭下沙,南到錢塘江邊,西自五雲山、轉塘至留下附近,北經拱宸橋至餘杭三墩,東北經筧橋至餘杭喬司之間。杭州是浙江省最大的城市之一,杭州話卻是浙江吳語中最小的方言點之一 ,以杭州話為母語的人口在120萬~150萬之間。
杭州話具有30個聲母,45個韻母,7個聲調。杭州話為汴梁話和江南話的結合,保留大量兒化音(兒綴),也是吳越江南的重要代表方言之一,杭州話相較於其他吳語方言有更多的文讀應該是近代受到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杭州話
❸ 杭州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杭州在古代被稱為錢唐、泉亭、臨江、西府、臨安。
1、錢唐: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置錢唐縣,是杭州地建縣之始。
2、泉亭:西漢末王莽時改錢唐縣為泉亭縣,東漢建武初復舊名。
3、臨江:南朝梁太清三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因瀕臨錢唐江而名。
4、杭州:隋開皇九年,廢錢唐郡置杭州。因杭州得名於餘杭,隋大業三年和唐天寶元年曾兩度改杭州為餘杭郡,在一定歷史階段常以餘杭指代杭州。
5、西府:五代時錢鏐以杭州為都城,稱西府,也稱西都。以與行都越州稱東府、東都相對應。
6、臨安:南宋建炎三年,高宗南渡至杭州。高宗聞杭州轄縣有臨安,以為吉兆,遂升杭州為臨安府。
(3)李世民時期的杭州叫什麼擴展閱讀
關於杭州的歷史人文
天地玄黃,巨變滄桑,億萬年前,地殼劇烈運動形成低窪瀉湖,也就是現在的西湖,東漢官員在這里修建海塘。北宋時期西湖之名得到官方確認,1089年蘇東坡在杭州擔任知州,開始了疏浚湖水的任務,並有創造力的將芳草淤泥廣泛利用,鑄成一道橫貫北南的大長堤。
那裡有六奧九亭,桃樹柳樹芙蓉遍地都是,浩大的西湖工程,因為九亭而變得層次多樣,美不勝收。這一汪碧水,給杭州注入了靈魂,一座城因湖而勝。
杭州蕭山的跨湖橋遺址,早在8000年前這里就產生了成熟的定居農耕文明,世界上最早的獨木船在這發現。距今大約5000年前,這里出現了中華文明曙光之一——良渚文化,歷經文化的壯大發展,最終成就了杭州的繁華。
杭州之名始於隋朝,伴隨大運河開鑿,杭州成為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和貿易集聚點,互通有無。多元碰撞使城市氣象為之一振,被稱為東南第一洲。
南宋之時定都杭州,商貿往來頻繁,杭州街頭可以聽到各地方的方言,據史記載,南宋初時的外來居民已經超過了當地人口,南北的文化,繼承和發揚直到今天。到南宋的後期,杭州人口已達124萬,是充滿活力的世界級一流城市,而當時西方最繁盛的城市是威尼斯,人口只有10萬。
明清時期,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時,有人創造了《乾隆南巡圖》,1792年英國使團路過杭州時,在小記中這樣描述道,杭州是一個聯系南北各省的大商業中心,城內商店和貨站許多規模之大大於倫敦,南宋詩人范成大曾贊美過杭州。義大利人曾將杭州稱為世界上最完美的華李富貴的天城。
❹ 杭州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杭州在古代被稱為餘杭、錢唐、臨安、杭州、西都、滿城。
1、周朝之時禹至此造舟以渡,故此越人稱為禹餘杭。
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今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
2、秦時稱為錢塘。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
3、西漢時曾將錢塘改為泉亭縣,到東漢時又復為錢唐縣。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為吳國的吳興郡。
5、隋朝時廢郡為州,杭州這個稱呼第一出現。
6、唐時先為杭州郡,後又改為餘杭郡,因避國號諱,故改「錢唐」為「錢塘」。
7、五代十國時期為吳越國國都,當時稱為西府或西都。
8、宋時稱為臨安府。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 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
9、元時「天城」一次出現。
10、清代時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
(4)李世民時期的杭州叫什麼擴展閱讀
杭州近代發展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
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
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江干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
1958年4月杭縣撤銷作為杭州市郊區,1960年1月建立錢塘聯社,1961年3月餘杭縣並入杭州錢塘聯社,成立新的餘杭縣。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 *** 正式簽發《浙江省人民 *** 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
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7〕102號)精神,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以原臨安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安區的行政區域,臨安區人民 *** 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