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的南部山區在哪裡
擴展閱讀
福州分娩體驗中心哪裡有 2024-11-30 07:24:46

杭州的南部山區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4-01-04 07:53:43

❶ 解放後為什麼要把紹興的餘姚和蕭山割給寧波和杭州

餘姚2000年來一直屬於紹興,解放後劃給寧波。蕭山也從紹興劃到杭州。現在的慈溪市區也是餘姚以前的鎮,因為剛劃到寧波時因餘姚太大人口眾多,寧波管不了,就把餘姚東北大片平原劃給慈溪,慈溪把南部山區劃給餘姚。總的來說餘姚吃虧很大。從那時起慈溪就強過餘姚了。現在的餘姚、慈溪市區和慈溪西部、上虞、講的話基本上是一樣的。可是和寧波話卻大有區別。這就是長時間的傳承和生活習慣。解放前紹興是浙江第二城,不過割了餘姚和蕭山,實力大大下降。不過還是穩坐浙江第三。在1995年又被溫州超上。現在是浙江第四。不過溫州現在產業結構有問題。增速緩慢。估計就這兩年要被紹興超過了。紹興又回到浙江第三。

❷ 杭州的詳細情況 重點杭州的天氣 一年四季的

州市地處中北亞熱帶過渡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一年中,隨著冬、夏季風逆向轉換,天氣系統、控制氣團和天氣狀況均會發生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形成春多雨、夏濕熱、秋氣爽、冬乾冷的氣候特徵。杭州市由於地貌類型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杭州市光、熱、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區小氣候資源豐富。但因季風在進退時間上和持續強度上的不穩定性,常出現冷熱干濕異常,導致災害性天氣。

一、日射和日照

杭州市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 1800~2100小時,日照百分率(某時段內實際日照時數與該地理論上可照時數的百分比)41~48%。在地域分布上,平原多於山區。桐廬、富陽以北,蕭山、餘杭及市區的東北部,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8千卡/平方厘米以上,日照時數超過2000小時,日照百分率大於45%,為全市高值區。市域中部的河谷平原、新安江庫區及臨安縣東部,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06~108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1950~2000小時,日照百分率45%左右。丘陵山地,因地形遮蔽和雲霧、熱雷雨較多,光照較差,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一般在100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時數不足1900小時,日照百分率小於41%,在山壟窄塢,日射和日照只有平原的70%左右。

據天目山氣象站觀測,山區的日射和日照,在海拔500米以下,隨地勢的升高而變弱,變短;海拔500~1000米,因雲雨較多,出現最低值;海拔1000米以上,隨地勢升高轉而變強、變長。杭州市日射和日照的季節變化明顯,夏半年(5~10月)的太陽總輻射量、日照時數和日照百分率均大於冬半年(11月~次年4月)。其中,盛夏7、8兩月,日射強、日照長。除山區外,全市大部分地區月平均太陽總輻射量12.5~14.5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230~260小時,日照百分率達55~60%或以上。冬季日射弱,日照短,12月~次年2月各月平均總輻射量都在6千卡/平方厘米以下,日照時數不足150小時,日照百分率小於50%。春(3~4月)、秋(9~10月)兩季為過渡季節,日射和日照量居中,相比之下,春季陰雨天氣較多,各值比秋季要小。只有天目山頂部例外,除7、8兩月,冬季各月平均日照時數也多,11月~次年1月各月日照百分率均超過50%。

二、氣溫

(一)年平均氣溫和月平均氣溫。杭州市年平均氣溫15.3℃~17℃。地域分布上南部高於北部,平原高於山區。全市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是南部新安江水庫區、壽昌盆地和梅城盆地,在17℃以上;中部建德烏龍山以北和分水江兩岸河谷平原以及東北部平原,為16.0~16.9℃;西北部臨安昌化、於潛河谷平原和低丘谷地為15.0~15.9℃;天目山、昱嶺、白際山和千里崗等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區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下。全市年平均氣溫最低的是天目山頂部,為8.9℃。一年中,月平均氣溫以1月最低,一般3.0~5.0℃(南北溫差2℃左右),山區低於3℃;以7月最高,月平均氣溫28.0~29.0℃(南北溫差1℃左右)。天目山頂部的月平均氣溫,1月份偏低6℃,7月份偏低9℃。春秋季為氣溫轉換季節,其中4月回溫最快,月平均氣溫比3月高6℃;秋季至初冬降溫最快,10月、11月平均氣溫下降在5.5 ℃以上,以氣溫論,1、4、7、10月分別代表杭州市的冬、春、夏、秋四季。

(二 )山地氣溫直減率。山區氣溫隨地勢的升高而降低,但受地形、坡向和季節變化的影響很大。在中山地帶氣溫直減率(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的下降值)一般是低層大於高層,南坡大於北坡,夏秋季大於冬春季。但在新安江水庫區附近,受水體調節,氣溫直減率變化較為復雜。另外,山間盆地冬半年冷空氣容易下沉積聚,晴夜輻射冷卻作用又十分強烈,常形成「冷湖」和逆溫(氣溫隨海拔高度而增加)現象。天目山南側全年逆溫的出現頻率達67%左右。按高度不同,大致可分為兩個逆溫層:第一層,海拔150~500米,平均強度大於0.7℃/100米;第二層,海拔800~1100米,平均強度約0.3℃/100米。

(三)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建德和臨安昌化為全市兩個高溫中心,最熱月7月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在34℃以上,極端最高氣溫分別為42.9℃(1971年7月31日)和41.9℃(1966年8月6日),同期,錢塘江兩岸海濱平原氣溫較低,月平均最高氣溫低於33℃,極端最高氣溫為38℃左右。杭州市區極端最高氣溫曾達42.1℃(1930年8月10 日)。西北部臨安昌化是全市冬季氣溫最低的地區,1月的月平均最低氣溫-1.3℃。但極端最低氣溫卻常出現在南下冷空氣能夠長驅直入的東北部平原,1977年1月5日,蕭山有-15.0℃的低溫記錄,比西北部低丘谷地還低近2℃。南部新安江水庫區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氣溫及極端最低氣溫分別為1.9℃和—8.0℃,是全市冬季最暖和區域。天目山頂最熱月的月平均最高氣溫23.8℃,極端最高氣溫也僅30.6℃;最冷月的月平均最低氣溫-6.1℃,極端最低氣溫-20.2℃(1967年1月16日),均為全市最低。杭州市區1951—198 5年出現的最低氣溫為-9.6℃(1969年2月6日)。

(四)氣溫的年較差和日較差。杭州市平均年較差(一年中,最熱月平均氣溫與最冷月平均氣溫之差)為23.8~24.9℃。北、中部平原區年較差較大,在24.5℃以上;南部新安江水庫區及梅城盆地年較差較小,一般不超過24.0℃。年平均日較差(一日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之差)為7. 9~11.0℃。此值山壟谷地較大,臨安昌化達11.0℃;低丘谷地一般,為9.0~ 10.0℃;東北部平原地區較小,8.0℃左右。全年,各月平均日較差值秋季最大,冬季最小。山區的平均年、日較差通常較小,天目山頂部分別為22.5℃和7.3℃,屬全市最小。

(五)初霜日、終霜日和無霜期。杭州市平均初霜日出現在11月中下旬,終霜日出現在3月中旬前後,無霜期一般為230~260天。富陽以北的谷地冷空氣容易侵入,初、終霜日比其南部地區分別提早5~10天和推遲10~15天,無霜期也相應縮短20天左右。特別是北部臨安昌化的河谷山壟地帶,冷空氣的平流冷卻作用和地表夜間輻射冷卻作用較強,又易於疊加,初霜日早而終霜日遲,無霜期較短,僅為232天左右。南部新安江水庫附近的建德、淳安初霜日最遲,終霜日最早,無霜期可達254~263天。全市有霜日數各地一般為23~26天,北部河谷平原多於濱海平原,濱海平原又多於南部新安江水庫區。山區全年氣溫較低,初霜日提早和終霜日推遲。天目山頂部初霜日平均為11月1日,終霜日平均為4月4日,無霜日平均僅209天左右。

(六)穩定通過10℃的初日、終日和積溫。杭州市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的初、終日分別出現在3月下旬~4月初和11月中下旬,持續日數230~250天;≥10℃積溫4700~5700℃。南部新安江水庫區、河谷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現在3月20~25日,持續日數240天以上,≥10℃積溫5300~5700℃ ,為全市熱量條件最好地區;中部河谷平原和東北部平原≥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現在3月25~31日,持續日數235~240天,≥10℃積溫5000~ 5300℃。西部低丘及東南部低山丘陵地區≥10℃初日的平均日期出現在3月底至4月初,持續日數230~235天,≥10℃積溫4700~5000℃;西北、西南部中低山區≥10℃初、終日的平均日期分別出現在 4月3日以後和11月11日以前,持續日數少於230天,≥10℃積溫不足4700℃,為全市熱量條件最差地區。

三、降水

(一)平均降水量和雨日。杭州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間,年雨日130~160天 。但在環流和地形影響下,各地降水量和雨日多寡懸殊,其分布總趨勢是自西南部向東北部遞減,自河谷平原和新安江水庫區向丘陵山地遞增。市域西北部、中部、西南部山區,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雨日大於160天,為多雨區。特別是天目山東西兩邊的市嶺和雙石,昱嶺東北部馬山,白際山東側的陳家村、樟村、千里崗的白馬、西嶺和建德大坑源等地,年平均降水量多達1800毫米以上,雨日超過165天。臨安、富陽以南沿江至壽昌盆地、梅城盆地及新安江水庫區年平均降水量1350~1500毫米,雨日145~155天。東北部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下,雨日少於150天,為全市少雨區。蕭山、餘杭的濱海、水網平原,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200毫米,雨日不到140天。

(二)降水量的季節分配。杭州市全年有兩個雨季和一個多雨時段。第一個雨季自5月初前後開始,6月底至7月上旬結束,俗稱梅汛期,多由極鋒(梅雨鋒)北移,雨帶在江南和長江中下游停滯而產生。該時段內,雨量集中,有大到暴雨出現,平均降水量350~550毫米,約占年總量的25~31%。多雨區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西北部山區,平均都在500毫米以上。第二個雨季出現在8月底到9月底,因受台風或極鋒南移影響所致,俗稱台風秋雨期,平均降水量120~220毫米,約占年總量的8—13%。多雨區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山區和東北部平原。天目山東側為台風暴雨的頻發中心,平均在200毫米以上。此外,3~4月為一多雨時段,稱春雨期,平均降水量200~300毫米,約占年總量的13~23%。7、8月和10月至次年2月為兩個相對乾季。前一乾季為盛夏伏旱期,即夏干期,全市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夏季風極盛,高溫少雨,除西北部天目山區和中部昱嶺山區平均降水量超過350毫米外,大部分地區平均降水量為250~300毫米,東北部平原沿錢塘江河谷到新安江水庫區降水量最少,平均在250毫米以下,後一乾季為冬干期,因受蒙古南下的極地大陸乾冷氣團影響,連續五個月的平均降水量僅300~400毫米,占年總量的20~27%。

(三)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和年降水相對變率。杭州市降水的年際變化較大,年降水 量的相對變率(多年平均降水量與各年降水量之差的絕對值的平均數對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為12~17%。其中臨安、淳安、建德西部和西南部、蕭山東部多在15%以上,其它地區為12~15%。全年各月的相對變率以3~6月最小,為25~35%,說明春雨量和梅雨量相對穩定,而常年3~6月降水量為年降水總量的一半,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洪澇和濕害。7、8兩月降水較少,相對變率較前期有所增加(35~50%),故易出現伏旱,只在台風降水和9月秋雨影響下,旱情才得以緩和或解除。10月至次年2月冬干期,降水多寡懸殊,相對變率最大(50~80%),常出現「燥冬」或「爛冬」年份。

(四)暴雨日的分布。除冬季外,杭州市各地都可能出現日降水量≥50毫米的暴雨日,年平均2~5天。6月為最多,9月次之。暴雨日的地域分布,以東北部河網平原、濱海平原為最少,年平均2天左右;中部和南部的低丘谷地及新安江水庫區年平均3~4天;山區最多,年平均都在4天以上,幾個暴雨中心均達到或超過5天。日降水量≥100毫米的大暴雨日各地年平均少於2天。其中,東北部平原區和新安江水庫區在0.5天以下。日最大降水量,梅汛期西部山區可達200毫米上;台風秋雨期有超過300~400毫米的特大暴雨,每每出現在天目山東側和東部平原。

四、蒸發和濕度

(一)蒸發量。杭州市年平均蒸發量為1150~1400毫米。地域分布上南部大於北部,新安江水庫區附近的建德、淳安達1350毫米以上,天目山南側的臨安鎮在1150毫米以下。全年蒸發量季變特點明顯。全年以夏季(6~8月)為最大,盛夏7、8兩月晴熱少雨,月平均蒸發量高達170~230毫米。春(3~5月)、秋(9~11月)兩季次之,平均月蒸發量75~150毫米。冬季(12月~次年2月)為最小,1月的月平均蒸發量一般不超過50毫米。

(二)相對濕度。杭州市年相對平均濕度和月平均相對濕度在75~85%,大致上北部大於南部。蕭山、餘杭、臨安和富陽夏秋季各月平均相對濕度均為80%左右,淳安、建德和桐廬等地大多低於80%。全年相對濕度以梅汛期(6月)為最大,月平均濕度在80%以上,以冬干期(1月)為最小,一般月平均不超過78%。天目山頂部相對濕度的年變化最為明顯,7、8兩月高達90%左右,為全市最大;12、1兩月低於65%,為全市最小。

五、風和氣壓

(一)風

風向。杭州市北、中部平原地區和海拔1000米以上山區的盛行風向具有顯著的季風性特點,隨著冬夏季節轉換,最多風向也呈反向(交角120°以上)變化。每年2、3月(冬春之交)風向開始由偏北轉為偏東,繼而又轉向偏南;6月(初夏)起盛行南——西南風;8月(盛夏)偏東風增多;9月(入秋)至次年2月,乃至整個冬半年偏北風占較大優勢,其中,1月前後,北——西北風尤為盛行。以上規律在天目山頂部表現最為著。

在低山、丘陵和河谷平原,因受局部地區地形干擾,盛行風向具有地方性特點。建德、淳安及臨安昌化全年盛行偏東風,臨安東部春季以東北風為最多,夏、秋、冬三季基本以西南風為主。

全市各地月最多風向的出現頻率一般為10~25%,冬夏季較春秋季要大。

風速。杭州市大部分地區年平均風速在1.3~2.4米/秒。東北部平原和新安江水庫區地勢平坦,年平均風速較大,都在2米/秒以上,尤其是錢塘江兩岸的濱海平原,年平均風速超過3米/秒。低丘谷地,特別是與風向正交的山壟狹谷里,風速較小,如臨安、昌化,年平均風速僅1.3米/秒,靜風頻率高達52%,比其它地區偏多20~30%。山頂、山岡和迎風山坡的風速遠比平原地區要大。天目山頂年平均風速達6.3米/秒,靜風頻率低於4%。

各地月平均風速在1.1~2.7米/秒之間。通常冬季風速較大,夏季較小。中、北部地區春季風速略大於秋季,南部新安江水庫區附近則相差不大。

各地年最大風速和月最大風速,一般在10~20米/秒之間,天目山頂可25~30米/秒。冬春兩季的大風主要是北方冷空氣(寒潮)南下時出現,多呈北——西向;而夏秋季的大風常受局部地區強對流(熱雷雨、颮線等)和台風影響,風向較亂。�

(二)氣壓

年平均氣壓。據杭州市氣象台觀測站1961~1980年記錄,杭州市區的多年平均氣壓為1011.6百帕,低於標准大氣壓1013.25百帕。1953年和1970年出現最高年平均氣壓1016.5百帕,1974年出現最低平均氣壓1010.9百帕。年際平均氣壓最大差值為5.6百帕。

月平均氣壓。一年中,杭州市區月平均氣壓隨月平均氣溫變化,最低的月平均氣壓出現在7月,為999.2百帕,最高月平均氣壓出現在12月和1月,為1021.6百帕。

氣壓的極端變化。冬季受西伯利亞的冷高壓(強寒潮)侵襲,氣壓出現極大值,1981年12月2日杭州市區受冷高壓影響,氣壓陡升到1038.2百帕;秋夏之交受強台風影響,氣壓出現極小值,1956年8月2日晨,杭州市區受強台風影響,氣壓劇降到958.7百帕,以上極值均為40年所未遇。

六、四季

按氣候學指標(5天為1候,候平均氣溫小於10℃為冬季,大於22℃為夏季,10~22℃為春、秋季)劃分,杭州市四季分明,時間分配上,冬夏兩季較長,春秋兩季較短。

(一)春季

始於3月第四候至第六候,終於5月第五候至6月第一候。歷時68天左右,始日和終日均南早北遲,前後分別相差10天和7天左右。每年開春後,冷暖氣流交替加劇,受氣旋及鋒面活動影響,風向多變,但以偏東風為主;天氣乍寒乍暖,氣溫變幅較大;雨水增多,晴雨不定;故杭諺有「春天孩兒臉,一天變三變」之說。四月「清明」時節,當較強冷空氣南下時,常出現連續低溫陰雨的「倒春寒」天氣。春末,時有雷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發生。春季平均氣溫17℃左右,降水量330~450毫米。

(二)夏季

始於5月第六候至6月第二候,終於9月第三候至第五候。歷時115~120天。始日南早北遲,終日南遲北早,前後相差5~7天。初夏,隨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逐漸加強,北上西伸,偏南風日益增多,暖濕氣流十分活躍,受「梅雨鋒」影響,陰雨連綿,溫、濕並升,但風力較小,天氣悶熱。此時,正值黃梅成熟而物品易霉時期,俗稱梅雨期或霉期。因雨量集中,且暴雨頻繁,時有洪澇發生。7月上旬起,梅雨先後停止,各地進入盛夏期,直至8月下旬,夏季風極盛,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除有局部雷陣雨外,多晴熱天氣,為全年相對乾熱期。因持續高溫少雨,日照強而蒸發大,而形成乾旱。其間也常受台風等熱帶天氣系統影響,出現暴雨和大風天氣。夏季平均氣溫26~27℃,降水量530~630毫米。

(三)秋季

始於9月第四候至第五候,終於11月第四候至第五候,歷時約63天左右。始日和終日均北早南遲,前後相差5~7天,「秋分」前後,北方冷空氣迅速南下,風向偏北,氣溫下降較快,易出現秋季低溫;有時,冷暖空氣流再度交替,會產生一段降雨過程。10月中旬至11月,在蒙古大陸冷高壓脊前部控制下,氣層穩定,雨水明顯減少,常出現雲少日照多,晝夜溫差大,相對濕度小的秋高氣爽天氣。晚秋,冷空氣較強時,會出現初霜。秋季平均氣溫16~17℃,降水量140~200毫米。�

(四)冬季

始於11月第五候至第六候,終於次年3月第三候至第五候,歷時110~120天。始日北早南遲,終日北遲南早,前後相差5~10天。初冬,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偏北風日益增強,氣溫急劇下降。1月,冬季風最盛,受蒙古冷高壓控制,以晴冷天氣為主。「立春」過後,冬季風有所減弱,氣溫緩慢回升,而雨雪逐漸增多。在強冷空氣或寒潮侵襲時常產生大風和強降溫天氣,有時也會出現嚴重的凍害和雪害。冬季平均氣溫6~7℃,降水量260~290毫米。

杭州市海拔250米以上的山區氣候與平原地區有很大的差異。通常,氣溫隨著地勢升高而降低,千米高程以上地方大多沒有明顯的夏季,冬季可以長達半年之久,開春要推遲一個月左右,入秋約提前40天。降水量一般隨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大,在海拔1000~1200米處,達到最大值,年平均降水量超過2000毫米,再往上降水量卻隨海拔高度上升而減小。

七、地區差異

杭州市南部和北部氣候差別甚大。南北年平均氣溫約相差2.5℃,≥10℃的活動積溫相差約1000℃,降水量相差約700毫米,年日照時數相差300小時以上。杭州市山區面積大,有些山地地勢較高,氣候的垂直差異非常明顯,還形成復雜多樣的立體小氣候。

根據杭州市氣溫、光照、降水等氣候要素和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以及地形、地貌特徵,全市可分為5個氣候區。

八、城市氣候效應

隨著經濟發展,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杭州市區的城市氣候效應日趨突出,光、熱、水、風等各氣象要素與市郊相比有較大的差異,氣候環境有所惡化。

(一)大氣消光作用

杭州市區1971~1980年日平均太陽總輻射量268.4卡/平方厘米,日平均日照時數4.9小時/日,比同緯度鄉村慈溪庵東分別偏少8.6% 和12.5%。其中,春季(3~5月)偏少值分別為10.7%和13.7%。

(二)熱島和逆溫層

熱島效應。杭州城區年平均氣溫16.4℃,年平均最低氣溫12.8℃,比城郊筧橋機場分別高出0.3℃和0.8℃。這種熱島效應在城區中心地段小營巷反映更為明顯,1980年5月至1981年4月,每日各定時氣溫都高於城郊,其差值即熱島強度,冬季12月最大,達1.4℃;夏季8月最小,約0.8℃;年平均0.9℃。全年日平均熱島強度以0.5~1.5℃的出現頻率為最大,約佔全年總日數的75%左右,小於0.5℃和大於1.5℃的出現頻率分別佔15%和10%。

低層逆溫層。大氣中的逆溫層常能阻止層內或層下空氣上升,遏制對流雲的發展。據1975~1978年每日兩時次(7時和19時)探空資料統計,杭州城區上空500米以下低層逆溫層的年平均出現頻率7時為35%,19時為17%。全年以春季出現最多,秋季出現最少。7時和19時逆溫層年平均厚度分別為264.0米和198.5米,冬季底高相差100~150米,厚薄相差50~100米;年平均強度分別為0.75℃/100米和0.57℃/100米,均以冬季為最強。

(三)雨島和干島

杭州城區的鳳山門1971~1980年平均降水量1390.9毫米,日平均總雲量和低雲量各為6.8和4.3,比城郊分別增多7.7%,33.3%和30.3%。而城區年平均相對濕度79%,比城郊減少4.3%。

(四)減風作用

據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測定,城區小營巷距地面1.5米處的年平均風速0.6米/秒,比城郊減小76%。但當街巷走向與風向一致時,因狹管效應,風速反而有所增大。

(五)酸雨

杭州市區降水日趨酸化,據1981起連年監測,降水的年、日平均PH值從5.33下降至4.27,7年間(PH值小於5.6的大氣降水為酸雨),降水酸度提高近10倍。全年PH最低值以冬季為最小,為3.37;春、秋季次之,分別為3.50和3.44;夏季最大,為4.83。通常,在靜風或弱風時,PH平均值最小,其值在3.85~4.21之間,在偏北(西北——東北)風條件下,酸雨率最高,達57%。

杭州市區酸雨分布面廣,市區北部受酸雨侵襲相對較少。

❸ 柯橋街道的行政區劃

柯橋區轄4個街道、12個鎮:柯橋街道、柯岩街道、華舍街道、湖塘街道;濱海工業區(馬鞍鎮)、(柯橋經濟開發區)齊賢鎮、平水新城(平水鎮)、錢清鎮、楊汛橋鎮、福全鎮、安昌鎮、蘭亭鎮、夏履鎮、漓渚鎮、王壇鎮、稽東鎮,共有348個行政村(居、社區),區人民政府駐柯橋街道群賢路1661號。 代碼:330621001郵編:312030
街道下轄29個社區(居委會),1個便民服務中心,戶籍人口56547人,登記流動人口125509人,在冊流動人口89582人,是柯橋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金柯橋之美稱,文化底蘊厚重,作為柯橋區水鄉、橋鄉、酒鄉和石文化的傑出代表,柯橋街道已發展成為浙江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區域內擁有亞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國輕紡城。 代碼:330621002郵編:312030
與柯橋主城區僅一路之隔,緊靠亞洲最大的輕紡市場--中國輕紡城,地域面積45平方公里,5.6萬常住人口,8.5萬外來人口,轄23個行政村、14個居委會。目前,柯岩街道正依託鑒湖柯岩風景區、高爾夫球場、喬波滑雪館等資源,積極打造浙江省特色小鎮「酷玩小鎮」。 代碼:330621003郵編:312033
地處柯橋區北部,329國道、杭甬運河、柯袍快速干線、杭金衢連接線、杭甬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在此匯集,距杭州市區45公里,杭州蕭山國際機場15公里,2001年8月改鎮為街道。區域面積23.05平方公里,下轄8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7個社區,戶籍人口41127人,外來人口近10萬人。 代碼:330621004郵編:312032
位於柯橋區西南部,東接柯岩街道,南連福全鎮、漓渚鎮和諸暨市店口鎮,西鄰夏履鎮,北臨錢清鎮。距柯橋中國輕紡城4公里、越城區15公里、杭州40公里、蕭山國際機場15公里。104國道南復線、鑒湖水道、柯湖公路、杭甬鐵路、104國道、蕭紹運河六大水陸交通線東西向縱貫境內。面積66.28平方公里,南部低山丘陵,北部水網平原。轄15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戶籍人口34899人。目前正在打造浙江省特色小鎮「黃酒小鎮」。 代碼:330621104郵編:312072
位於柯橋區北部,成立於2002年6月,東起曹娥江,南連袍江工業區,西臨杭州蕭山區,北至錢塘江,總規劃控制面積100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達4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7萬。2006年3月,經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國家發改委核准為省級開發區。2011年,經縣政府授權,託管馬鞍鎮。濱海工業區定位國際紡織品製造中心、全國綠色印染基地、杭州灣生態科技新城,先後榮獲「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浙江省環境競爭力十強開發區(工業園區)」、「浙江省創新型工業園區」、「中國綠色印染研發生產基地」、「中國新型化纖研發生產基地」、中國化纖名鎮、「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2014年國家級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等稱號。 代碼:330621100郵編:312065
柯橋經濟開發區(齊賢鎮)是2014年8月份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調整的。目前,區域面積41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11個居、2個社區,戶籍人口5.4萬餘人,常住人口12萬人左右。區域內大大小小企業超過25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204家。其中,柯橋經濟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9月,1993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為全省第一批省級重點經濟開發區之一,2010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至2012年,連續15年進入浙江省開發區綜合指標考核前10強。2012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先後榮獲「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浙江省紡織機械專業商標品牌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紹興紡織裝備特色產業基地、中國紡織品牌展貿示範基地、浙江省高端紡織裝備研發與製造特色品牌園區、浙江省首批工業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浙江省創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工業園區、浙江省集約用地示範開發區、浙江省開發區高端紡織裝備產業園區、2014浙江「四換三名」示範開發區、「2015浙江省智慧園區」等稱號。齊賢鎮先後榮獲浙江省百強鄉鎮、中國鄉鎮投資環境100強、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中國紡織機械製造名鎮等稱號,目前正在打造「金柯橋基金小鎮」。 代碼:330621105郵編:312050
地處紹興會稽山北麓,緊鄰紹興市區,地域面積173平方公里,下轄2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約7.1萬,是國家綜合改革發展試點鎮、浙江省首批省級中心鎮和紹興市中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先後獲得省生態鎮、省文明鎮、省衛生鎮、省森林城鎮、省體育強鎮、省竹林強鎮、省茶葉強鎮、省信用鎮、省基層徵兵工作先進單位、省商標品牌示範鄉鎮等榮譽。平水歷史人文悠久,是古越國先民生息發祥之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現在仍保留著歐冶子鑄劍、西施采蓮遺址,秦李斯會稽刻石等歷史人文遺跡,,同時生態環境良好,目前正在打造特色小鎮「養生小鎮」。 代碼:330621101郵編:312025
地處杭州灣南岸,是浙江省首批27個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之一。地處杭州灣南岸,位於寧紹平原西部,東接柯橋輕紡城,西鄰杭州蕭山區。鎮域面積53.6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5個居委會,常住人口14.9萬,其中戶籍人口6.1萬,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城鎮、全國輕紡原料市場名鎮。錢清現代工業雖起步較晚,然經過廣大經營者努力打拚,至2003年底,錢清鎮成為紹興市第一個工業產值超百億元的鄉鎮。錢清對外貿易領先全省。錢清鎮外貿出口居全國鄉鎮第36位,浙江省第4位,1995年被列入浙江省百強鄉鎮的第4位。到2015年底,實現自營出口8.8億美元,實到外資1100萬美元。 代碼:330621110郵編:312028
地處柯橋區西部,是紹興接軌杭州的「橋頭堡」,距杭州中心城區25公里,距紹興市中心城區26公里,距杭州國際機場13公里,轄12個行政村、10個居委會,總人口近9萬,其中戶籍人口3.5萬。全鎮以民營經濟為主導,以建築建材、紡織印染、經編家紡、五金機械為依託,擁有工業總資產193.72億元,固定資產81.3億元,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4家。2015年實現財政總收入6.9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4億元,同比增長7%;工業總產值268億元,同比增長7.1%;完成工業銷售264億元,同比增長7.2%;完成工業投入6.9億元;完成自營出口2.41億美元。位居浙江省省級中心鎮前列,位列全省70個百億級工業強鎮11位,柯橋區首位,目前正在打造特色小鎮「智匯小鎮」。 代碼:33062103郵編:312046
位於柯橋區西南部,距柯橋城區11公里,104國道南復線穿境而過,素有「金三角」之美稱。全鎮總面積39.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0400畝,水域面積4800畝,山林面積13000畝;戶籍人口41644人,登記流動人口29264人,轄22個行政村和2個居委會;設有黨組織67個,中共黨員2531人。福全是浙江省第二批省級中心鎮、省經濟百強鎮、紹興市中小城市培育試點鎮。 代碼:330621106郵編:312080
位於柯橋區西北部,與杭州蕭山區毗鄰,緊鄰杭甬高速公路,距離蕭山機場10公里,是杭甬高速公路柯橋道口出口處所在地,全鎮面積18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居)、1個集鎮社區,常住人口3.65萬人,外來人口6.5萬人,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CCTV中國魅力名鎮、中國師爺文化之鄉、浙江省經濟百強鎮,安昌古鎮是浙東著名的水鄉古鎮,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代碼:330621108郵編:312045
位於紹興西南郊,鎮域面積83平方公里,轄2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戶籍人口3.2萬,流動人口2.6萬人,31省道(紹大線)和建設中的杭紹台高速貫穿全境,紹諸高速在蘭亭設有出口。境內有「蘭亭風景區」、「蘭亭國家森林公園」、「印山越國王陵」、「王陽明墓」、「徐渭墓」等名勝古跡,是「浙江省級中心鎮」、「浙江省特色小鎮培育鎮」、「紹興市小城市培育試點鎮」,先後榮獲「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針織名鎮」、「中國竹筍之鄉」等榮譽稱號,目前正在打造培育浙江省特色小鎮「書法小鎮」。 代碼:330621114郵編:312026
位於柯橋區西北部。距省會杭州35公里,紹興市區32公里,柯橋城區12公里。鎮域總面積52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戶籍人口1.88萬人,森林覆蓋率達83.1%,1997年被聯合國環境署命名為生態環境「全球500佳」,是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鎮,全國非織造布名鎮,春秋霸主越王句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曾在此地練兵復國,留有「越王崢」等古跡。 代碼:330621111郵編:312039
位於渚山之麓,鑒水之源,東臨福全鎮,南連蘭亭鎮,西接諸暨市店口鎮,北與湖塘街道、福全鎮僅一山之隔,距紹興市區約12公里,離柯橋18公里。全鎮鎮域面積36.6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4406人,其中戶籍人口22086人。花卉苗木、針織家庭工業是漓渚的二大特色經濟,先後被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和「中國針織名鎮」,有「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之說,目前正在打造特色小鎮「花木小鎮」。 代碼:330621107郵編:312055
位於柯橋區南部山區,地處小舜江源頭保護區域,匯入小舜江的南北二溪環繞集鎮而過,被稱為「清水搖籃,養生福地」。全鎮地域面積137平方公里,下轄24個村和1個居委會,總計人口3.3萬人,先後獲得中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青梅之鄉、浙江省養生福地特別推薦地區、省級旅遊強鎮、省級體育強鎮、省級文化強鎮、省興林富民示範鎮、省級生態鎮、省級衛生鎮等榮譽,鎮內有舜王廟、五百崗、香雪梅海、舜湖探源、青陶峽谷、陶隱嶺古道、深山竹海、生態山村、茶園風情、南溪江景等「王壇十景」,目前正在打造「醉梅王壇」特色小鎮。 代碼:330621109郵編:312061
位於柯橋區南部,距城區47公里,與嵊州市、諸暨市接壤,鎮域面積111.4平方公里,2003年5月,行政村規模調整後轄2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34592人,其中農業人口33381人。稽東山水秀麗、民風淳樸、特產豐富、文化深厚,是「浙江省十大特色鄉鎮」、「全國環境優美鎮」、「中國香榧之鄉」,目前正在打造特色小鎮「時光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