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市區有哪些山脈
擴展閱讀
天津的文惠卡在哪裡 2024-06-28 09:25:47

杭州市區有哪些山脈

發布時間: 2024-06-22 18:20:11

① 杭州地區主要地形是什麼

丘陵地區為主,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

杭州有著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環境。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水庫佔8%,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和以大涌潮聞名的錢塘江穿過。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中國東南部的交通樞紐。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產品豐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杭州地處亞熱帶季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1)杭州市區有哪些山脈擴展閱讀:

杭州歷史文化:

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蕭山區跨湖大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餘杭良渚文化在5000年前被譽為「文明的曙光」。

秦始皇建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五代吳越國和南宋都在這座城市。自古以來就有「人間天堂」的美譽。元朝時,他們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上最美麗、最豪華的城市」。

② 杭州地形介紹

浙江省因境內錢塘江曲折而得名。浙江省在東經118°01′至123°08′、北緯27°01′至31°10′之間,地形是「七山一水二分地」。山脈自南而北有三支: 北支有 天目山、千里崗、龍門山;中支有 仙霞嶺、天台山、四明山、會稽山;南支有洞宮山、雁盪山、括蒼山。浙南群山大多海拔千米以上,最高 峰黃茅尖達1921米。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浙北的杭嘉湖平原是省內最大的平原,河湖密布。省內有 八大水系:苕溪、錢塘江、曹娥江、甬江、靈江、甌江、飛雲江、鰲江。沿海有2000多個島嶼和許 多海灣。氣候溫暖,濕潤多雨。

③ 杭州的相對位置(洋陸位置)、自然條件(地形、氣候、河流、自然資源)、人文特色(人口、民族、城市與鄉村

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部,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浙江第一大城市,也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兩個副中心城市之一,杭州有多項旅遊景點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紀錄,創造了一批世界之最。杭州歷史源遠流長,自秦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歷史。杭州還是五代吳越西府和南宋行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表達了古往今來的人們對於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贊美。元朝時曾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贊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杭州市 - 歷史

杭州市

有著2200年悠久 歷史的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風景旅
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杭州市區西北20公里的良渚發現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的原始村落遺址,並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晚期的石器、陶器、玉器,史稱「良渚文化」。

秦代,杭州開始設縣治,稱錢唐,距今已有2000多年。南朝置錢唐郡。隋改錢塘郡為杭州,這是「杭州」之名在歷史上首次出現。

隋大業六年開鑿了江南運河,從杭州可直達開封和洛陽,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發展,此時的杭州已成為「珍異所聚」、「商賈並輳」相當繁榮的城市。

唐代的杭州,貿易發達,居民已超過10萬成為與廣州、揚州並列的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白居易作杭州剌史時,浚西湖築堤,便利灌溉,西湖也因而更加美麗。

五代十國時,杭州是吳越國的首都。吳越國王錢謬大興城市建設,發展海上航運,與日本、高麗、新羅、大食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通商和文化交流。

那時錢塘江邊「舟楫輻輳,望之不見首尾」,「西方之貨不趾而自集」。杭州成為我國東南地區的一大
都會。

北宋統一中國後,杭州是當時全國主要商埠之一,被稱為「富兼華夷」、「百事繁庶」的「地上天宮」。蘇軾任杭州知州時,募集民工數萬疏浚西湖,以葑泥築堤。北宋後期,杭州成為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有「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洲」之稱。12世紀初,宋室南遷,定都杭州,改名臨安府。此後150多年中,杭州一直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宋時杭州的造船、瓷器、紡織、印刷、造紙和兵器等手工業相當發達。

元代建立行省制度,杭州從此成為浙江省的省會。京杭大運河於元朝至元年間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

1927年,設杭州市,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經過全市人民40多年的奮斗,現在的杭州市已具有相當的綜合實力,成為浙江省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經「中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評價中心」對1991年度全國城市有關資料的橫向比較,評價結果,杭州市綜合實力名列首批中國城市綜合實力「50強」第12位。[3]

杭州市 - 地理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杭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16'、東經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區;東北部和東南部屬浙北平原,河網密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65.6%,平原佔26.4%,江、河、湖、盪、水庫佔8%。[4]

杭州市 - 氣候

杭州

杭州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夏季平均氣溫28.6℃,冬季平均氣溫3.8℃。無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76%。

杭州市地處中北亞熱帶過渡區,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一年中,隨著冬、夏季風逆向轉換,天氣系統、控制氣團和天氣狀況均會發生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形成春多雨、夏濕熱、秋氣爽、冬乾冷的氣候特徵。杭州市由於地貌類型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杭州市光、熱、水的地域分配不均,局部地區小氣候資源豐富。但因季風在進退時間上和持續強度上的不穩定性,常出現冷熱干濕異常,導致災害性天氣。

杭州市 - 環境錢塘江杭州市處於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平均森林覆蓋率為62.8%,生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其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動物有1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動物有55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樹種有3種,屬國家二級保護的樹種有18種。臨安市的天目山和清涼峰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杭州市內有錢塘江、東苕溪、京杭大運河、蕭紹運河和上塘河等江河。錢塘江水系包括新安江、富春江。新安江水庫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大的水庫,庫區面積57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達178億立方米,庫區內有大小島嶼1078個,故又稱"千島湖"。杭州市中心的西湖,南北長3.3公里,東西寬2.8公里,水面面積5.66平方公里。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市西南部的主要山脈為天目山、白際山、千里崗山,東南部為龍門山。臨安市西部與安徽省交界的清涼峰為最高,海拔1787米。
杭州市 - 資源

杭州 旅遊資源

杭州土壤以紅壤和水稻土為主。紅壤分布在丘陵區,宜種茶樹、果樹,其中以西湖龍井一帶出產的茶葉品質最為優異。水稻土集中分布在東北平原區,該區是糧油棉麻桑和蔬菜的主要產地。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有螢石、白雲石、石灰石、膨潤土等大型非金屬礦和鐵、鉬、銅等中型金屬礦床。臨安市昌化出產一種罕見的雞血石,質地細膩,色彩鮮艷,為收藏石和章石之珍品。

旅遊資源

2000年,來杭境外遊客70.7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5%,旅遊外匯收入2.92億美元,增長23.4%;國內遊客2305萬人次,增長4.4%,國內旅遊收入達到190億元,增長14%。杭州及所轄臨安、建德先後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西湖風景區列為全國十大文明風景區示範點之一;宋城、千島湖兩風景區獲得全國首批"4A"景區稱號。[5]

杭州市 - 經濟

杭州文化事業杭州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社會和諧穩定,逐步形成了以經濟強市、旅遊勝地、「天堂矽谷」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特色。

杭州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副省級城市第三位。2005年實現生產總值2918億元,增長12.5%。杭州有53家企業躋身2004年度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有20家企業進入2004年度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目前,杭州市共有私營企業近7萬家,注冊資金超過700億元,擁有眾多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的私營工業企業。

旅遊勝地。杭州的人文源頭可追溯到距今約8000年的「跨湖橋文化」,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也是全國四大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之一。
2005年,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3420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465億元。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以信息和醫葯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目前,杭州有注冊軟體企業2000多家,其中有15家成為國家重點軟體企業,12家躋身全國「百強軟體企業」行列。

塊狀經濟是浙江優勢產業和區域經濟的主要支撐,2005年浙江30個製造業中,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均佔全國同行10%以上的產業共有17個。浙江的「塊狀經濟」具有獨特的動力機制,形成了不易為其他地區所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其專業市場與特色製造業互為依託、聯動發展的鮮明特點使浙江的「塊狀經濟」增勢強勁,有力地促進了先進製造業的基地建設。[5]

杭州市 - 交通

航空

·杭州繞城公路地圖

杭州擁有一級航空機場,每天有直航班機往返香港,開通了杭州至新加坡的國際航線,杭州至日本的國際貨運包機航線以及杭州至國內30多個主要城市和旅遊景點的航線,目前從杭州輻射的航線已達45條。2000年杭州航空港發運旅客124.37萬人次,貨物運輸量3.6萬噸。新的大型現代化航空港------杭州蕭山機場已建成通航。

鐵路
杭州是中國東南部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2000年杭州鐵路完成旅客發運量1202萬人次,完成貨物運輸量417萬噸。杭州鐵路新客站每小時最高可發送旅客5200人次。

公路
杭州的公路運輸四通八達,滬杭甬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汽車專用公路為骨架,干支相連,銜接配套,功能齊全,運輸便捷的現代化公路交通網路。2000年末杭州擁有民用汽車16.28萬輛,其中私人擁有汽車4.23萬輛。全年公路運輸旅客發運量17102萬人次,貨物運輸量7865萬噸。

公交
杭州6路公交車路線 杭州12路公交車路線 杭州37路公交車路線 杭州55路內環 杭州90路公交車路線 杭州24路公交車路線 杭州49路公交車路線 杭州17路公交車路線

航運

杭州市充分發揮內河港口的優勢,形成了貫通全國許多江、河、湖、海的水運網路。2000年末,杭州水路運輸完成旅客發運量179萬人次,貨物運輸量3172.5萬噸。[5]

杭州市 - 行政區劃

杭州杭州市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轄區3068平方千米。總人口660.4萬人,其中市轄區409.5萬人。轄8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共有57個街道、110個鎮、39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678個社區、65個居民區、3666個行政村;其中市轄區共有44個街道、49個鎮、3個鄉,597個社區、4個居民區、807個行政村。

杭州市 - 旅遊

千島湖杭州擁有得天獨厚的風景旅遊資源,自然賦予的獨特環境和幾千年人類文化積淀,使杭州成為我國東南部風景名勝薈萃之地。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五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和青山湖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

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達120餘處。桐廬、臨安、淳安都成為年接待景點遊客上百萬人次的旅遊大縣(市),杭州"旅遊西進"戰略輪廓初步顯現。以西湖為中心,"三江兩湖一山"為主線,以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為重點,輻射全市的大杭州旅遊格局基本形成。[5]

[5]

最佳旅遊時間要說杭州的最佳旅遊時間,那就是一年四季都有適宜,每個季節都有它不同的看點。
杭州的春天:春風和煦,春水醉人。此時最適合漫步蘇堤踏青賞花,遠眺白堤上一株桃花一株柳,如同煙霞籠罩。而龍井茶園中滿目青翠,正是茶農一年中最忙碌、也是最快樂的時節。
盛夏季節:超過30℃的高溫炙烤下,人也沒了遊玩的興致。然而西湖的荷花正在烈日下開得熱火朝天,豈可錯過!麴院風荷的九曲橋幾乎被碧綠的荷葉淹沒,陣陣清香襲人,暑熱也為之消散。五雲山中竹海生風,更是一片清涼世界。
秋高氣爽:滿隴桂雨的桂花飄香十里,遊人如織。中秋前後,杭州人更是忙碌:白天忙著觀錢塘江大潮,晚上忙著游湖賞月。同樣是月與水的組合,一個聲勢如雷,一個溫和平靜,令人不能不感嘆造化神奇。
嚴冬中杭州:萬物凋零,惟有臘梅競放。林和靖隱居的孤山,至今仍是踏雪尋梅的聖地。明代就有人說: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冬季西湖的清冷、肅穆、孤傲,是任何其它季節都無法體會的。

杭州市 - 風景名勝 清河坊上的建築杭州擁有兩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西湖風景名勝區、「兩江兩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湘湖)風景名勝區;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目山、清涼峰自然 保護區;七個國家森林公園——千島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青山湖、半山和桐廬瑤琳森林公園;一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全國首個國家級濕地—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杭州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5個、國家級博物館9個。全市擁有年接待1萬人次以上的各類旅遊景區、景點120餘處。
著名的旅遊勝地有瑤琳仙境、桐君山、雷峰塔、岳廟、三潭映月、蘇堤、六和塔、宋城、南宋御街、靈隱寺、跨湖橋遺址等。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溪
三堤十景西溪「三堤」:福堤、綠堤、壽堤; 西溪「十景」:秋蘆飛雪、火柿映波、龍舟勝會、蓮灘鷺影、洪園余韻、蒹葭泛月、漁村煙雨、曲水尋梅、高庄宸跡、河渚聽曲。
西湖
西湖簡介:
杭州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杭州市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它以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 杭州西湖旅遊示意圖也被譽為人間天堂。風景區以西湖為中心,分為湖濱區、湖心區、北山區、南山區和錢塘區五個地區,總面積49平方公里。西湖的美在於晴天水瀲灧,雨天山空濛。無論雨雪晴陰,無論早霞晚輝,都能變幻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態。湖區以蘇堤,白堤兩個景段的優美風光稱著。
在中墨、中阿建交40周年之際,日前,杭州旅遊走進墨西哥、阿根廷和巴西,舉辦專題促銷和座談活動,成功召開「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杭州西湖」的旅遊推介會。
西湖十景:
舊十景: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
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三評西湖十景: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岳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台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千島湖
千島湖碧波萬傾,千島竟秀,群山疊翠,峽谷幽深,溪澗清秀,洞石奇異,還有種類眾多的生物資源,文物古跡和豐富的土特產品,構成了享譽中外的島湖風景特點。近年來,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已形成了品位較高、內涵豐富的羨山、屏峰、梅峰、龍山、動物系列、石林六大景區的14處景點。
京杭大運河
拱宸橋東西橫跨大運河,是京杭大運河到杭州的終點標志。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清光緒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間幾經興廢。該橋全長92米,為三孔薄墩石拱橋,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橋形巍峨高大,氣魄雄偉,是杭州拱墅區的標志性建築物。該橋於2009年09月26日成為國家發行的《京杭大運河》特種郵票其中一枚的主題。橋東西兩岸分別建有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廣濟橋廣濟橋是京杭大運河上僅存的一座七孔石拱橋,位於杭州市餘杭區塘棲鎮內。廣濟橋又名通濟橋、碧天橋,俗稱長橋,系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由鄞人陳守清募建。附近為水北明清街、乾隆御碑、浙江水利通判廳、郭璞井、水南廟。
富義倉是杭州現存唯一的運河航運倉儲建築,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建於光緒六年(1880年),取名「以仁致富、和則義達」之意。當年杭州所用的米糧皆從運河漕運而來,儲於富義倉,與北京的南新倉並稱為「天下糧倉」。
杭州水上巴士杭州市內的水上公交系統按站(碼頭)停靠,用於緩解陸上交通壓力和為遊客提供旅遊服務,目前有三條公交線路,連接大運河、西溪、錢塘江等水系。
錢塘江
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徽、浙二省,古名「浙江」、「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面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新安江與蘭江是錢塘江的源頭,於上海市南匯區和寧波市、舟山市嵊泗縣之間注入東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之江」或「羅剎江」。
錢江觀潮的時間是按農歷計算的。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日潮勢最大,在此前後則遞減。每天有兩次涌潮,其具體時間會有規律地推移。一年中,又以農歷八月十八日的潮勢最為壯觀,前往觀潮的人也最多。歷史上俗稱這天是「潮神生日」,如今則稱為「觀潮節」。
錢塘潮的特色 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
良渚遺址
距今約5250~4150年,1936年因發現於良渚鎮而得名,經半個多世紀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初步查明遺址分布於太湖地區。在杭州市餘杭區良渚、安溪、瓶窯三鎮境內,分布著以莫角山遺址為核心的50餘處 良渚文化遺址,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內涵豐富,范圍廣闊,遺址密集。
良渚古城近年,考古人員在良渚文化核心區域發現的這片相當於約400個足球場大小,總面積達290多萬平方米的古城。
湘湖
浙江湘湖旅遊度假區東接蕭山城區,西瀕錢塘江,北至浙贛鐵路,南臨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距杭州蕭山國際機場30公里公里,至西湖僅15公里,毗鄰正在建設的杭州地鐵車站,交通十分便捷。湖北岸城山為春秋時越王句踐儲糧囤兵之所,湖西老虎洞則是句踐卧薪嘗膽之地。
跨湖橋遺址 位於蕭山城區西南約4公里的城廂街道湘湖村。遺址原有面積數萬平方米,已發掘1030平方米。遺址堆積厚2-3米,碳14測年距今7000-8000年。跨湖橋遺址出土的栽培稻實物將浙江的栽培稻歷史提前了1000年;出土的獨木舟(現藏於湘湖邊跨湖橋博物館內)是迄今我國年代最早的舟。
湘湖八景
城山懷古、覽亭眺遠、先照晨曦、跨湖夜月、楊岐鍾聲、橫塘棹歌、湖心雲影、山腳窯煙
杭州極地海洋公園位於湘湖南岸,2008年建成開放,門票150元\人。
杭州樂園即世界休閑博覽園,世界休博會舉辦地,位於湘湖東北角。
天目山
國家級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杭州西郊。有東西天目之分,一般指西天目,中國特有的野生銀杏樹最早發現於此。此外,有黃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鐵木等41種稀有名貴樹種。上山從獅子岩向東北,七星塔旁即為大樹王,其樹齡估計在1500年以上,宋代即稱為"千秋樹"。傳說清乾隆帝游此,曾用腰帶圍過,封為"大樹王"。
瑤琳仙境
瑤琳仙境位於浙江省桐廬縣境內,距杭州80公里,是華東沿海中部亞熱帶濕潤區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縱深1公里,總面積達28000平方米,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浙江省十大旅遊勝地」之一。2002年躋入國家AAAA極風景旅遊景區行列。它以曲折有致的洞勢地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被譽為「全國諸洞之冠」。畫家葉淺予誇它是「中國少有,世界罕見」。
南宋遺址及御街
南宋皇城遺址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杭州城南鳳凰山東麓宋城路一帶。宋高宗趙構定都杭州後,在北宋州治舊址修建宮城禁苑。
南宋太廟遺址位於杭州市六部橋附近,附近還有太廟廣場及南宋遺址陳列館(免費開放)。
南宋御街即中山路中段與南段,沿街各時期老式建築林立,景點有杭州九牆、鳳凰清真寺、御街陳列館等等;附近與之交叉的河坊街還有於謙故居。

杭州市 - 文化

杭州文化事業 杭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七大古都之一。杭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智人「建德人」在杭州地域生息繁衍。到了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後期,杭州人的祖先聚居生息在北郊良渚一帶,從事著原始的農耕、畜牧和漁獵,陶器、玉器、竹木器製作和絲麻紡織等手工藝,達到了較高水平。

杭州文化璀璨,積淀深厚。從新石器時期後期開始,先後出現過極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吳越文化、南宋文化和明清文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化發展系列,為中華文明史增添了亮麗的一筆。杭州文化孕育和薈萃了眾多為祖國、為家鄉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民族英雄、忠臣義士、賢明州官和能工巧匠,他們為杭州留下了一篇篇光耀千古的華章,構成了「文化之邦」的形象和品位。西湖的一草一木、一屋一椽,無不帶著歷史的印記。目前,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25處。80年代以來,杭州陸續建成了代表中華文化的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
館、中國良渚文化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張小泉剪刀博物館等,使文化內涵更為豐盈。面向新世紀,杭州還將重點保護、建設好一批有歷史文化價值的保護區,如良渚文化遺址分布區、五代吳越文化保護區、南宋皇城遺址保護區、孤山清行宮保護區、鼓樓明末清初民居保護區等,繼續興建一批歷史名人紀念館和專題博物館,使杭州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同時,仍保留完整的歷史文化名城之風貌。[5]

杭州市 - 教育杭州市高中教育杭州市第二中學
杭州學軍中學
杭州高級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

浙江大學附屬中學
杭州外國語學校
杭州第四中學
杭州師范大學附屬高級中學
杭州長河高級中學

優高:
杭州第七中學
杭州第九中學
杭州第十一中學
杭州西湖高級中學
杭州源清中學
杭二中分校
杭四中分校
杭州第十中學
杭州夏衍中學

杭州長征中學
杭州第十四中學
杭州第十二中學
高等教育浙江大學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理工大學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浙江林學院
浙江中醫學院
杭州師范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中國美術學院
中國計量學院
浙江科技學院浙江財經學院
浙江傳媒學院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樹人大學

④ 說說杭州的地形和氣候類型各是怎樣的

杭州的地形: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下游,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白際山、昱嶺、千里崗和龍門山等。

東部屬浙北平原(組成杭嘉湖平原和寧紹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僅3~6米,河網和湖泊密布,較大河流有錢塘江、東苕溪和京杭大運河,主要的水體包括新安江水庫(又稱千島湖)、青山湖和西湖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

氣候類型: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夏季氣候炎熱,有小火爐之稱,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4)杭州市區有哪些山脈擴展閱讀:

杭州位於中國長江三角洲南翼,杭州灣西端,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長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國東南部交通樞紐。

杭州的地理坐標為坐標為東經118°21′-120°30′,北緯29°11′-30°33′。市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0°12′,北緯30°16′。

城市原點(零千米標志)設在上城區紫薇園坐標原點。紫薇園坐標原點從1913年開始就作為杭州市的中心。城市內的建築、道路、水系及名勝古跡,都可根據該原點標出方位和與原點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