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西湖區初一月考多少分算正常
擴展閱讀
廣州遊船飲茶如何訂位 2025-01-16 04:48:08
福州粵菜館哪裡好 2025-01-16 04:43:37
北京到天津多久能到 2025-01-16 04:38:04

杭州西湖區初一月考多少分算正常

發布時間: 2024-08-25 08:33:48

① 我初中月考很差今天月考了,歷史,數學,地理,生物,都不及格,我今天都快哭了,請大家告訴我怎麼辦啊

首先,要根據自己平時的成績重新定位一下自己,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超過自己的能力范圍,但是也不要太低自暴自棄;然後,要對自己有信心,其實任何人之間的差別是不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你要堅信你並不比別人笨;第三,就是檢討一下自己是否用功學習了,在你們班上學習好的人努力學習的時候你是否也在學習?其實很多成績好的人並不是比別人聰明,只不過他們比別人用功而已;第四,在確定你學習很用功的情況下,你要看一下你的學習方法是否出了問題,但是要明白學習方法再好,不努力還是不行的;最後,就是單科學習的方法訣竅了,我覺得你可以觀察一下你們班上學習好的人怎樣學習的,可以借鑒一下,我個人覺得:歷史是一個體系,可以把不同時期的東西串聯起來學習;數學需要多做題;地理、生物主要靠記憶。
通過你的描述,我覺得你是一個有上進心、對現實不滿的人,我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你一定會取得好成績的;但是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貴在堅持。還有,少上網,多看書,加油哦!

② 周恩來小時候的成長故事

1、周恩來不滿半歲時,叔父周貽淦病重。當時,周貽淦結婚不到一年,沒有子女。按中國封建社會的傳統習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所以,周貽淦心裡很難過,還擔心自己過世後妻子陳氏日後被家族當成外人看待。為了使周貽淦在彌留之際得到一點安慰,也使陳氏有所寄託,周貽能、萬氏夫婦決定把兒子周恩來過繼給他們。就這樣,周恩來幼年時由守寡的嗣母陳氏撫育,稱陳氏為「娘」,稱生母萬氏為「干媽」。

陳氏出身於書香門第,性格文靜,才學出眾,會書畫,好詩文,有很好的修養。因為年輕守寡,陳氏從不外出,把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對周恩來的撫養上。

直到陳氏去世前,周恩來幾乎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她。陳氏對周恩來的要求十分嚴格。4歲時,陳氏就教他識字。5歲起,陳氏就送他進私塾讀書,並取學名恩來,字翔宇。

2、1904年,周恩來一家搬到清河縣(今清江市)外祖父家居住,在萬家的家塾繼續讀書。陳氏常給他講歷史和神話故事,他所讀的第一部小說《西遊記》,大概也是在這段時間內看的。

1914年10月,周恩來在《射陽憶舊》中寫道:「幼時喜聞故事,凡有人能語余以奇聞怪事者,輒繞膝不去,終日聽之不倦。」1905年,周恩來一家又遷入陳家祖居的陳家花園,在家塾中就讀。

此後幾年內,陳氏為了把周恩來培養成棟梁之才,每天黎明時刻,就把他叫起來,教他讀《三字經》《千字文》《神童詩》《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中的一些篇章。陳氏還輔導周恩來閱讀了外祖父家所藏的《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說岳全傳》等小說。

3、雞叫三遍過後,周家花園里傳出了陣陣琅琅的讀書聲:「鋤禾、 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著、讀著,周恩來很快就把這首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他總覺得沒有透徹領會詩的意境:每一粒到底有多辛苦呢?

第二天,周恩來來到蔣媽媽家玩。吃飯的時候,他望著白花花 的大米飯迫不及待的問道:「蔣媽媽,這大米飯是怎麼來的呢?」

蔣媽媽很喜歡周恩來好問的精神,就笑著告訴他:「大米是稻子舂成的。稻子渾身有一層硬硬的黃殼。它的一生要經過浸種催芽、田間育秧、移栽鋤草、施肥管理、除病治蟲、收割脫粒,一直到舂成大米。」 「啊,吃上這碗大米飯,可真不容易啊!」周恩來驚訝地說。

「是呀,這十多道關,也不知道要累壞多少種田人呢,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是種田人用血汗澆灌出來的。」蔣媽媽深有感觸地說。 蔣媽媽一番深刻的教誨,不僅加深了周恩來對詩意的理解,更激勵他勤奮學習。

為了過好習字關,他除了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外,還堅持每天練一百個大字。 有一天,周恩來隨陳媽媽到一個路途較遠的親戚家,回來時已是深夜了。一路上風塵勞累,年幼的恩來已精疲力盡、呵欠連天,上下眼皮直打架,但他仍要堅持練完一百個大字再休息。

陳媽媽見狀,心疼不過,勸道:「明天再寫吧!」 「不,媽媽,當天的事當天了!」周恩來說服了陳媽媽,連忙 把頭埋在一盆涼水裡,一下子把瞌睡蟲趕跑了,頭腦也清醒多了。 一百個字剛寫完,陳媽媽一把奪過恩來的筆說:「這下子行了吧,快睡覺!」

「不!」周恩來仔細看完墨汁未乾的一百個大字,皺著眉頭認真地說:「陳媽媽,你看這兩個字寫歪了。」 說著,周恩來白嫩的小手又揮起筆來,把那兩個字又寫了三遍,直到滿意這止。

4、年少的周恩來,經常與在奉天省(今遼寧省)謀生的伯父周貽賡通信。通過字里行間的所思所想,周貽賡對這位侄兒的才學和品行十分欣賞。當周貽賡在奉天度支司(相當於現在的財政局)俸餉科升任科員,生活稍稍安定後,便寫信要周恩來到東北去,跟隨自己繼續讀書。

1910年春,周恩來隨同回家探親的三堂伯周貽謙來到奉天省銀州(今鐵嶺縣),在他家寄居,並入銀崗書院(初級小學)讀書。

這年秋天,他移居奉天府(今沈陽市)周貽賡家,入新建的奉天第六兩等小學堂(辛亥革命後改名為東關模範學校)丁班學習,課程包括修身、國文、算術、歷史、地理、格致、英文、圖畫、唱歌、體操10門。

5、經過東北的磨煉,周恩來已經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更大的變化,是發生在他進入天津南開學校以後。因為與東北相比較,在天津可以接觸到大城市的社會生活,可以呼吸到近代社會的空氣,這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同去東北求學一樣,周恩來轉赴天津,也是得益於伯父周貽賡。1913年春,周貽賡工作發生變動,改任天津長蘆鹽運司榷運科科員。周恩來隨伯父搬到天津,住在河北區元緯路元吉里。

隨即,他進入大澤英文算學補習學校補習功課,准備南開學校的入學考試。8月中旬,他順利考入南開學校,19日報到入學,編入己三班(以後改為丁二班)。

在南開學校的4年的學習生活,使周恩來從各方面都成熟起來。由於伯父收入微薄,經濟上有困難,他很少回家,平時利用假日和課余時間,為學校刻蠟版,抄寫教學講義,以補貼膳食費,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1914年8月20日,因家境貧寒又品學兼優,經老師推薦,他從本學年起,免交學費,成為當時南開學校少有的免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