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升溫by禧四爺完結了嗎
沒有。最新章節:升溫第4章,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4日18:42:00。《升溫》小說主要講述了姜稚霍君山的故事,同時,姜稚霍君山也就是這部小說裡面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他們之間的關系並不是一直親密,而是有跌跌宕宕的起伏,甚至一度陷入冷戰之中。不過一起經過許多的故事,最終還是得到了甜蜜的結局。
❷ 上海 南京 蘇州 杭州的特色小吃
南京:就去夫子廟好了 那地方集中
但是不要過橋去烏衣巷那半邊吃
那半邊什麼狀元樓晚晴樓什麼的都是大飯店貴!
我知道夫子廟里有一家是在門口用錢買票然後進去用票換東西吃的
不過我不記得名字了...
小吃嘛 也不是只有鴨血粉絲湯板鴨這些鴨子
還有什麼糖芋苗啦赤豆元宵啦大煮干絲啦雞汁回鹵干啦什麼的
一般都三五塊一碗
蘇州:黃天源的糕團;綠陽的餛鈍、小籠饅頭、湯團;五芳齋、陸長興、朱鴻興的面點;采芝齋的蘇式糖果、麻餅、蜜餞。
上海: 上海是各種名特小吃薈萃的地方,它的口味,既不同於粵港地區的純甜味,也有別於四川、重慶的麻辣味,而是以清淡、鮮美、可口著稱。
上海的小吃,有蒸、煮、炸、烙,品種很多,最為消費者喜愛的,莫過於是:湯包、百葉、油麵精。這是人們最青睞的「三主件」。
湯包:上海湯包的特點,做工精細,小巧玲瓏,皮薄,餡稿和多、蝦肉、蟹肉,不論是哪一種餡,都鹹淡適度,口感極好。每一小籠內一般放湯包十個,用松針鋪底,不粘皮、又清香,端上桌後,觀其形、聞其味,食慾大增,咬開皮,包內有少許油水,故稱「湯包」。
百葉:是一種用豆精皮(上海稱為「千張」)做成一個結子的小吃,有若干層,故叫「百葉」,沸水煮熟後盛入有骨頭湯的碗里,並加入精鹽、味精蔥花等作料,吃起來清淡爽口。
油麵精:是用精麵粉發酵後做成一個個小圓團,用油鍋炸泡成金黃色後起鍋,再放入有滾燙骨頭湯和加了若干作料的碗內,食用時,有一種油而不膩的可口之感。
頭腦
原料:干糍粑片200克,雞蛋10個,雞脯肉、火腿各75克,豬肉150克,蛋皮1張,甜酒汁100毫升,冰糖150克,熟豬油600克(耗150克)。
(1)鍋上火,唯指入油,燒至5成熱,糍粑粘上1個蛋糊炸香發泡,取出入碗,鍋上火,入油,熱時磕入雞蛋(9個),煎成荷包蛋,移在糍粑上。將雞肉、火腿、豬肉煮熟、切絲。蛋皮切絲。把以上四絲按梅花狀依次拼擺在荷包蛋上。
(2)冰糖、酒汁、清水(400毫升)入鍋煮沸溶化,順碗邊淋入碗中即成。
油煎八寶飯
原料:
主料:糯米300克。
配料:去核大棗、通芯蓮籽、熟苡仁米、冬瓜蜜餞、發菠蘿干、紅綠絲各50克,豆沙100克。桔餅、桂圓、水
調料:白糖150克,熟豬油80克。
製法:
(1)將上述配料中的前8種加工為半成品。糯米淘洗干凈,蒸熟成飯,趁熱拌入白糖80克、豬油40克。
(2)將八寶料按自己設計的圖案拼擺在豌底,放上一層糯米飯;加上豆沙,再放上餘下的糯米飯,抹光滑,入籠蒸透。
(3)炒鍋上火燒熱,用油滑鍋,再次放油入鍋(40克),取出八寶飯,按成包心餅狀,入鍋煎至兩面黃,取出裝盤,有圖案的一面朝上,撒上白糖70克上桌。
鴨油蒸臭豆腐
臭豆腐,我國各地均有。雲南所產色澤淡黃,表面有一層酵菌體茸毛,味臭,鮮香適口。鴨油,味腥,鮮香濃郁。兩者結合,去異存香,別具風味,是雲南民問酷愛的小吃。臭豆腐,又稱毛豆腐,可能起源於元代。相傳,朱元漳幼時幫地主放牛,後被炒了魷魚,住進破廟,當了乞丐。長工們每天從老財家弄些飯菜還有鮮豆腐讓其充飢。有一次朱與小乞丐們外出趕廟會,一去就是三天,長工們不知道,依舊將食物藏入稻草里。第四天朱等回來了,忙從稻草里取吃的,只有豆腐依然成塊,但長了一層毛,將就破罐煎吃,味美極了。後來朱當了開國皇帝,山珍海味吃鍵山盯膩了,便想起當年吃毛豆腐。即命御廚用稻草覆蓋鮮豆腐,待長毛後宴請群臣,無不叫好!從此,毛豆腐逐漸流傳到了民問,成了價廉物美的名食。原料:主料:臭豆腐300克,精鹽2克,熟辣子面、紅油各3克,鴨油100克。製法臭豆腐切成塊放入碗底,撒上辣子面、鹽,澆上鴨油,上籠,蒸熟,取出淋上紅油,拌勻即食。
麻麻豆豆
逢臘月初一,晉中正是天寒地凍的時候。解放前窮人缺衣少食,日子難熬,更愁身染疾病而無錢治療。因此,每當這天晚上,榆次人愛將玉米、黃豆、高粱、麥子、麻子等五穀雜糧炒熟。全家圍坐而食,叫吃「麻麻豆豆」,企盼著能驅趕邪氣,攆走瘟種,故有「臘月初一不見炒,一個起來一個倒(病倒)」的民諺流傳。又因這天已進入臘月,臨近年關,所以又叫吃「報訊兒的麻麻豆豆」。
麻麻豆豆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五穀雜糧各少許。
[工藝]將細砂放入鐵鍋內烤熱,再將雜糧依次放入鍋內,攪拌至熟後篩去砂土,晾涼即可嚼食。
[特色]香甜可口,回味無窮。
砂炒凍豆
凍豆,早在明清已被作為一種節日傳統小食品,在左權縣民間廣泛食用。每當臘月初一這天,早晨起床,不要說話,先吃幾顆凍豆,傳說是咬災躲難的。即百姓的一句口頭禪「臘月初一不吃炒,這個起來那個倒」。
凍豆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黃豆1000克,中砂2500克,溫水(30攝氏度)2500克。
[工藝]將黃豆篩選、挑揀後倒入盆內,用溫水浸泡1-2小時,然後,置於零下20攝氏度的室外,凍24小時。凍好後生火架鍋,先將砂烘紅,再倒入凍豆,來回不停地攪動,至豆皮能自動脫落、變黃,就可出鍋,出鍋後篩去砂土,豆子即可食用。
[特色]香、脆、酥、味美可口。
小稀瓜瓜
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舊稱祭灶節。民間傳說這天灶君爺在人間忙碌了一年,要去天宮向玉帝稟報百姓的生活情況。那些平日作惡多端,生活奢侈的剝削者甚感害怕,便用糖粞製成的小瓜果供奉灶君,意在封住灶君爺的嘴,讓他回宮後不要講出實情而使他們遭難。而貧寒人家則不然,他們想的是年關逼近,欠債累累無法償還,因此稱其為「催命的小稀瓜瓜」。
現在,人民群眾富裕起來,爭購年食小稀瓜瓜也不再為敬神了,而是變成了做給孩子們的美食,並給他們帶來了節日的快樂。
小稀瓜瓜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糖粞若干,加溫溶化。
[工藝]用一空心小竹管蘸溶化後的糖稀少許,用嘴輕輕吹氣,待糖稀成空心球狀,取下放置冷屋,隨時可食。
[特色]甘甜香脆。
雪花糕
「雪花糕」是清朝末年,是榆次龍廟街的一名稱「金兒」的人所經營過的,江米面製作的一種風味甜食。因其用特製的小木甑蒸制而成,故又稱「甑子糕」。
據老年人回憶,當時,只要聽到「金兒」那「玫瑰,桂花兩樣餡的雪花糕,喂!」的叫賣聲,人們就立即會圍滿他的小吃擔。那白花花,熱騰騰的「雪花糕」上,撒著紅或白糖,炒芝麻,澆著桂花、玫瑰汁,又熱又甜,又香又軟,吃上一碗,渾身覺暖。
雪花糕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江米面、紅或白糖、玫瑰、桂花、核桃仁、青紅絲、芝麻。
[工藝]預先准備風箱火、大肚洶銅蒸鍋,木製小甑(直徑約10厘米、高約8厘米)數個。將江米面用冷水拌勻成糊狀,盛入木甑內,撒上些糖、桃仁、青紅絲、用碗扣住,放入蒸鍋蒸制,。熟後,將糕扣入碗內,撒上糖、青紅絲、炒芝麻、澆上玫瑰汁或桂花汁,即可食用。
[特色]色澤鮮艷,香味濃郁,入口綿軟、甜、香。
榆次灌腸
榆次灌腸,歷史悠久。在民國初年,榆次市場上經營灌腸者較多,但以大乘寺街范臭小家是祖傳的灌腸經營者。清朝時,范臭小從小隨父范慶林學做灌腸,民國25年後,其子范二毛又繼承其業,後又傳其孫范玉亭,成為四代經營灌腸世家。
灌腸是用蕎面為主料製成的一種麵食品,其形狀與燒餅相似,只是中間稍厚,四周略薄。在當地,灌腸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相比之下,春、夏、秋三季冷食為上,隆冬季節熱炒最佳。
在榆次,以豬血灌腸最為出名。其原料以蕎面和豬血為主,選用蕎面必須白而精細,選用豬血必須是「中間血」,鮮而不腐。豬血灌腸吃起來鮮香可口,淺褐色,軟中有韌而富有彈性。
灌腸冷食時輔以佐料,以鹽、蒜、醋、辣醬為主,再滴幾滴香油,食之涼爽、利口、香辣適中。熱食應切塊,以豬油烹炒,佐以蒜、醋,食之清香可口。
灌腸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精細蕎面、精鹽。
[工藝]用水和面時由硬到軟、由稠到稀,用手漸漸掌出其精,然後將稀面湯攤入碟中,上籠猛火蒸熟。
[特色]清香可口。
平遙碗脫則
碗脫則,是晉中平遙縣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也是佐酒佳品,具有濃郁地方特色。
碗脫則為清光緒初年,平遙縣城南堡的名廚董宣師付所創,距今已有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900年(即光緒26年),慈禧太後一行避禍西安,路經平遙時,食用了董宣的碗脫則,贊不絕口,並賜予重賞。傳說,從此碗脫則被封為御膳,於是碗脫則名聲大震,以後漸漸流傳到民間,成了飯鋪攤點中常見的一種風味小吃食品。
碗脫則主要由白麵粉製作。它集涼粉與灌腸的優點於一身,既有涼粉的清爽利口,又有灌腸的濃烈香味,精而不膩,滑利爽心。夏可涼拌,冬則熱烹,老少皆宜,四季風行,是人們機喜愛的一種風味小吃食品。
碗脫則的傳統製作工藝代代相傳,並不斷有所改進。目前,以董宣師付第四代傳人董興旺所制為最精。
碗脫則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麵粉、菜籽油。
[工藝]以1:66之比,將麵粉用溫水調成糊狀,再加入0.6%的鹽水與大料水及每斤麵粉5%的菜籽油,調勻後分盛於五寸小碟內,上籠蒸15分鍾,出籠晾涼。
冷食:將碗脫則切成條狀放入盤中,以醋、蒜制、芝麻、辣椒末、香油等拌勻。
熱炒:待豬肉八成熟,把條狀碗脫則入鍋,加山葯絲,豆芽和其它佐料。
[特色]色呈乳黃,折卷不斷,光滑如玉。
老豆腐
榆次的老豆腐也是一種傳統的風味小吃,究竟從何時開始在榆次出現,一般人說不清楚。但是,現在八、九十歲的老人記得小時侯榆次街上就有賣豆腐的。這種食品,老幼皆宜,營養價值很高。
老豆腐的製作方法如下:
[原料]黃豆1500克,葡萄糖粉50克,食油適量。
[工藝]用冷水泡上黃豆,夏季6小時,冬季10小時左右,用水淘洗幾次,每斤豆子加15斤水磨成豆漿。用鍋熬沸豆漿,點些食油把豆沫去掉,再加開水沖稀。把葡萄糖粉放入另一個容器內,快速將熬好的豆漿倒入容器內。攪拌均勻後用蓋子蓋壓,15分鍾即成。
[特色]雪白柔軟,清香可口。
杭州: 杭州風味小吃,花式品種繁多,四季時鮮不同,有三大特色。一是大都取料於杭州的土特產,並往往與西湖名勝相關聯。夏日游湖,多善品嘗西糊藕粉。秋遊南山滿覺隴賞桂,多到桂花廳吃一碗西湖桂花粟子羹,二是歲時節令,各有時鮮美味。如春節供應各式春卷、鮮肉湯團、什錦八寶飯,清明有艾青團子,端午上市細沙或鮮肉棕,中秋製作杭式、蘇式、廣式月餅,重陽吃粟糕,等等。春三月,多魚蝦鮮筍,蝦爆鱔面、片兒川面、蝦肉小籠應時嘗新,夏日炎炎,供應薄荷糕,水晶糕、扶苓糕、肉骨頭粥,三秋湖蟹肥,蟹肉小籠,蟹黃大包應市,臘月則為糯米麻糍、豬油玫瑰年糕;三是歷史悠久,並多伴有傳說。如吳山酥油餅、油炸檜。相傳岳飛被秦檜夫婦謀害後,杭州百姓人人痛恨秦檜。當年望仙橋邊有家專賣油炸麵食的小店,業主眼見奸臣秦檜天天坐轎,從店前而過,忿恨不巳。一天,他將麵食捏成人形,放入油鍋,邊炸邊喊:「油炸秦檜,油炸秦檜!」別人問他賣什麼?他隨口說:「油炸檜。」從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