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哪裡有道教用具
擴展閱讀
廈門寶太熒光儀怎麼安裝 2025-01-09 15:53:33
深圳去什麼商場買鑽戒 2025-01-09 15:46:53

杭州哪裡有道教用具

發布時間: 2024-12-07 18:28:27

❶ 道教法器中的尺、板、如意、扇

道教法器中多有世俗之物,因作為禮器、貴重之物或埋逗特殊人物持用物品而成為法器。劍、鏡、錢幣、樂器等皆為如此,尺、朝板、如意、扇等物也是如此。朝板朝板又稱笏、圭簡、朝簡、奏板、玉板、玉笏、手板等。原是古代君臣在朝廷相見時所執的手板,上面可以記事,以免遺忘。朝中之笏有一定之制,天子用玉,諸侯用象牙,大夫和轎液派士用竹片,尺寸也略有不同。道教造像中道尊和協侍真人多有持玉圭或朝板的形象。道士原本也根據品級不同使用不同材質的朝板,現在道士則多根據自身條件選用,各種材質均有使用,一般多用木質。舉行道場時,高功登壇,雙手兩手相合捧笏於胸前,仍尊古意以示法師向帝尊奏告,如對天庭。《道書援神契》:「古之公侯皆執圭。周禮有桓圭、信圭、躬圭。禮記:士執魚須文竹木簡之類也。」其長約五十厘米,寬五厘米,厚約五毫米,稍彎,上端略窄,木質多用漆塗飾。後世道教朝簡上多有符圖文字,如「太上符命,驅使罡風」等。
凈板凈板是奉三清的敕旨,是用來發施號令的法器。凈板又名鎮壇木、震壇木、奉旨等。造型小,為略呈長方體之木塊,底面平坦,分為三層,最上的一層最小而微隆起,方便手持。質地較硬,多以漆塗成紅色。正面多刻有「萬神咸聽」四字,兩端分別刻有乾坤、坎離四卦。凈板與過去法官所用的驚堂木或講評書人使用的醒木相似。在奉行儀式過程中奉旨始終放置在桌上,由高功配合科儀使用。道士專行法術時,也用來拍擊桌面,威嚇惡鬼邪魔。
尺尺作為壇場法器,主要有木尺和鐵尺兩種。木尺多為長形木片,形狀和舊式的尺相同,長約卅厘米,寬約二厘米,厚約一厘米,金色或紅色,兩面均有刻度,並雕有葫蘆等吉祥圖案。鐵尺不帶刻度和圖案。道教護法神之一的趙公明元帥的造像,有的手中就握有一把鐵尺。另有天蓬尺,形為四棱,各面分別刻有日月、二十八星宿等星象圖案及天蓬元帥聖號,以示天蓬神的辟邪力量。法尺具有辟邪除魔的力量,主要功能是去除不詳及逐鬼。天蓬尺則是發揮天蓬神的辟邪力量的法器。古人認為,度量衡講究「規矩」及「合法」,且具有驅魔的力量。尺、斗、升、秤皆在一些道教法事中用作法器。道教還強調度量衡用具有除魔的力量,不僅有天蓬尺這種專用的法器,道士也以魯班尺、文公尺、丁蘭尺等作為計算凶禍福。文公尺長一尺四寸六分(44.3公分),分八格,每格一寸八分(1.825公分),是丈量陽宅門窗、神案、供神用具寬度及神位吉凶的工具。其由左至右,各字意涵如下:本(事物本體或本位)、害(災害、罹患)、劫(遭搶奪、脅迫、多劫數)、官(官運、加官進祿)、義(正義、道德、勸善)、離(六親分離)、病(災、病)、財(錢財、才能)。傳統風水學說認為:一般家宅前門合「財」字,後門合「本」字,表示前門納財(才),後門守財(才);寺觀、學舍、公堂閉賀衙門之大門合「義」字,表聚義所在;而官宦人家之大門則合「官」字。倘一般家宅大門合「官」字,則官司不斷。丁蘭尺長一尺三寸三分(40.3公分),分十格,每格一寸三分,保丈量陰宅(墳塋)、祖先龕寬度及祖先神位吉凶的工具。其由左至右,各字意涵如下:丁(添丁納福)、害(災害、病害、傷害、遭小人)、旺(家勢氣運興旺)、苦(財損、病害、悲苦)、義(重義而財運亨通)、官(加官進爵)、死(病、亡、運勢不通)、興(家勢人丁興茂)、失(破財、失敗)、財(財源滾滾)。魯班尺又稱門光尺、八字尺、門尺、門公尺等,一種長一尺四寸四分,還有一種長一尺四寸一分,劃分為八格,依序為財、病、離、義、官、劫、害、本,其中四吉為財、義、官、本以紅字表示,四凶為病、離、切、害,以黑字表示;用於測量神位、門、窗、等陽宅。有種說法是魯班尺即是文公尺,另一種觀點認為文公尺是魯班尺和丁蘭尺組合的產物。此外,還有尺寸數目不離九的九天玄女尺和子房尺、曲尺等。曲尺,也是矩的代名詞。先秦和漢代便盛行的伏羲女媧圖像上,伏羲和女媧分執規矩以象徵掌控天圓地方,由此可見規矩在道教法器中的傳承。法尺有時特指天篷尺。天篷尺亦稱玉尺、神尺、天蓬法尺。《道書援神契》有雲:「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後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其尺長一尺二寸,以應一年十二月;闊八分,取象八節;厚四分,法則四時;上刻有星斗,以正璣衡之政;下刻有敕字,以受神事之任。《上清天蓬伏魔大法》日:「造尺之法,用福地桃木或雷震棗木為之。擇甲子日造,准淮尺,長一尺二寸,厚八分,闊一寸二分。正面三台、七星,罡星指下,書:元帥有令,賜尺度人,隨心所指,山嶽摧傾,急急如律令。背上刊七星隱諱、三台、北斗星,下書:元帥有令,賜尺度人,受持不怠,與尺同升,急急如律令。左側太乙力士,右側二十四神。雕造畢,寫天蓬咒,用水調朱填篆,以絳紗囊盛,早晚誦咒燒香,存召掌尺將吏。凡有無知下鬼,惱亂生人,持安面前,結五嶽印,丁立,其邪鬼見皆滅形。凡人能思空洞,游神淡漠,受持不怠,德業自充,不須符水行遣,咒決祈禱也。但尺之指,指山山裂,指海海竭,久久護持,神功無不利矣。此尺驅瘟伏邪,天蓬門下,常有千兵萬將,備衛神尺也。」現存天蓬尺多為四棱,六面分別刻有二十八宿、日月、紫微諱、天蓬諱、南斗六星、北斗七星。天蓬尺為天蓬元帥掌管令,賜尺度人,守持不怠與決令行,其它亦有二十八宿、南斗圖形、祖師金鼎妙化真人敕令地司太歲殷元帥部領麾下收妖文字。揮動法尺,意思是恭請天蓬元帥到壇驅邪。天蓬尺通常用於設法壇、做科儀齋醮時陳列、使用。按照道教儀軌,法壇上通常陳列法劍(桃木劍)、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鎮壇木等法器。
如意如意又被稱談柄、握君或執友,關於其最初的用途,文獻記載不一,其中最為廣泛的一種說法是源於古代兵器,另有一種說法是由古代的笏板與搔杖在生活中結合而演變。關於其外形,多依託北斗七星的形狀,一般是整體呈現為s形。如意不僅被賦予吉祥驅邪的涵義,承載了禳安祈福等願望,還是權力和財富的象徵。如意材質多樣,包括金、銀、銅、鐵、玉、石、(犀)角、(象)牙、竹、木、陶、瓷等。後世如意工藝繁復,裝飾手法也紛呈異彩,搭配的中國結有盤長結、喜結、壽結、銅錢結等。紋飾多雕有雲龍、桃果、靈芝、蝙蝠紋,玉制如意上多嵌上碧

❷ 中國古代72行是那些

傳統的三百六十行,是中國農耕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特別是指人們賴以為生產、生活,即與衣食住行用等緊密相聯的手工業、商業的泛稱。
三百六十行無定型。中華地大,習俗不一,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三百六十行只不過是形容「行業」之多罷了。即使在古代,也並不是一直有三百六十行之說。最早稱三十六行,或七十二行。宋元時,習慣稱一百二十行。此時的戲曲平話多有涉及,《大宋宣和遺事》中有「遂於宮中,內列為市肆,令宮女賣菜酒及一百二十行,經紀買賣皆全」,元關漢卿《金線池》亦有「我想一百二十行,門門都好著衣吃飯」,而出現有「三百六十行」之稱的,始見於明代。明雜劇《白兔記.投軍》有「左右的,與我挑起招軍旗,叫街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中也有「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因此清瞿灝《通俗編》說:「增多為三百六十行,乃明人言耳。」由此可見。
但為何要將各行業總括為「三百六十行」呢?傳統說法是出自《魯班書》:「金、皮、漂、澄、風、火、雀、耍、財、馬、利、誇,每字管六門,共七十二門,每門管五行。」總計三百六十行。
九九歸一。也有認為三百六十行出自「九」的倍數。中華傳統...傳統的三百六十行,是中國農耕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特別是指人們賴以為生產、生活,即與衣食住行用等緊密相聯的手工業、商業的泛稱。
三百六十行無定型。中華地大,習俗不一,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三百六十行只不過是形容「行業」之多罷了。即使在古代,也並不是一直有三百六十行之說。最早稱三十六行,或七十二行。宋元時,習慣稱一百二十行。此時的戲曲平話多有涉及,《大宋宣和遺事》中有「遂於宮中,內列為市肆,令宮女賣菜酒及一百二十行,經紀買賣皆全」,元關漢卿《金線池》亦有「我想一百二十行,門門都好著衣吃飯」,而出現有「三百六十行」之稱的,始見於明代。明雜劇《白兔記.投軍》有「左右的,與我挑起招軍旗,叫街坊、民庶三百六十行做買賣的,願投軍者,旗下報名」,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中也有「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因此清瞿灝《通俗編》說:「增多為三百六十行,乃明人言耳。」由此可見。
但為何要將各行業總括為「三百六十行」呢?傳統說法是出自《魯班書》:「金、皮、漂、澄、風、火、雀、耍、財、馬、利、誇,每字管六門,共七十二門,每門管五行。」總計三百六十行。
九九歸一。也有認為三百六十行出自「九」的倍數。中華傳統文化很推崇數字的功能,尤其對數字中的「9」字頗見崇拜,「9」為數字中最大者,也表示最多的意思。由此,在世俗社會,多以「9」和「9」的倍數作為吉利,如寺廟敲鍾為「108響」,道教有「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民間傳說也要將原來「十六羅漢」改為「十八羅漢」的。用於行業的總稱,選用「三百六十行」即為「三十六行」、「七十二行」、「一百二十行」的倍數。它們當然都有一個共同坐標軸,便都是9的倍數。這同時也證明了以「三百六十行」來稱謂各行業,乃是形容隨著明代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日益細致,它正是經濟史家說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一個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