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杭州被戲稱為「豫杭」,到底和河南有什麼關系
對於杭州話,有個很直接的印象,那就是兒化音很多,比如「姑娘兒,老頭兒、瘋婆兒、小伢兒」。
無獨有偶,河南話,尤其是開封話,同樣含有大量兒化韻尾詞,以至於有人把開封話稱作是「河南味兒的北京話」。那麼,杭州話的兒化音究竟是與河南話同出一源,還是和北京話沾親帶故呢?
應該說都有關系。杭州話的發展演變中,受過河南話的影響,也受過北京話的熏陶。在歷史上,曾經有一個時期,杭州人以說河南話為榮。
於是,杭州人開始以說開封話為榮,很有些趨之若鶩的意思。葛劍雄在《人在時空之間:穿越千年時空體驗人文意境》一書中說到,「北宋南宋之際,大批河南人隨宋室南遷,由於這批河南人中包括了皇族、高官、名流、巨商、富戶,在南宋首都臨安(今杭州)舉足輕重,杭州人非但不敢歧視,還學著說河南話,以至今天的杭州方言還帶北方味。」
當然,影響是相互的,原本的開封話也多多少少受到本地杭州話的影響,形成了一個既有別於杭州話,又和開封話有些差異的「杭州開封話」。
杭州話,毫無疑問屬於吳語的體系,但和大多數吳語又有所不同,南方的腔調,北方的字眼;吳語的發音,官話的用詞。
劃重點時間到。(免得被杭州人噴)
第一,我們說杭州話受到河南話的影響,說的是南宋時期的杭州話,不是現在的杭州話。那時候,不管是開封話,還是杭州話,估計我們現在都聽不懂。《七修類稿》的記載說的也是明朝時的杭州話有開封話的痕跡,對現在的杭州話有影響,但談不上一脈相傳。
第二,我們說杭州話比較官是因為南宋遷都也是不對的。事實上,現在杭州話的官腔特點是在元、明、清三代逐漸形成的,杭州話更接近明清官話,這一點對比一下宋朝的《廣韻》就知道了。
第三,如果據此說,現在的杭州人是河南人的後代,那更是大錯特錯。要知道,太平天國的時候,原先的杭州人基本上都死光了,後來的杭州人都是吳越周邊地區移民的後代,其中紹興人最多,俗話說「杭州蘿卜紹興種」就是這么來的。
杭州人一直不願意和北方人,尤其是河南人聯系在一起。據說,有一年過年,《錢江晚報》有個記者說餃子是杭州人過年的傳統食品,結果犯了眾怒,被迫道歉。
多少有些地域歧視的意思。要知道,河南人也曾經風光過,河南話也曾經大行其道,風水輪流轉而已。
在八九百年前,杭州人還以會說河南話為榮呢。只是,那時的杭州人和現在的杭州人關系不大罷了。
⑵ 古代城市的人口規模有多少,長安城有多少呢
現在有很多人口規模非常大的城市,有的城市人口甚至達到千萬以上,那麼,封建時代的城市人口規模大概有多少呢?這個結果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小很多。
這種超大規模城市的出現其實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在農業時代,按照當時的生產條件,工商業發展水平,絕大多數城市的規模不可能特別大,即使是那些所謂的“大都市”,城市人口規模也比現在想像的要小很多。
對了,大家也不要高估現代城市的人口,由於我國行政區域的“特殊性”,將地級單位以“市”稱呼,所以說到城市人口,很多人就習慣性把整個行政區里的人都算上,這其實也不對,現在我國的地級市其實有些類似於古代的“府”或“郡”,是一個以比較大的城市(市區)為中心,加上周圍小城市,鄉鎮,農村合起來的一級行政單位。
比如以蘇州為例,現在的蘇州市人口是1072萬,市區人口大概670萬,連片主城區人口大概是360萬左右。
江戶城,19世紀中期
還有名古屋,1889年名古屋設市時有人口157496人,1934年,名古屋市人口突破100萬人。
這還是特大城市,其它一些城市更少,比如日本東北中心仙台市,現在人口也超過了一百萬,但 1889年這個地方剛剛設置為市的時候。全市面積僅17.45平方公里,人口也就只有86,000人。
九州島都市福岡,現在有150多萬人,而1889年設市時,福岡市有人口50,847人。
不過,一旦到了工業時代,人口增長就非常快,以日本為例(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很慢);1932年,京都市人口突破100萬人;1920年時,隨著市域擴大,大阪市人口增加到2,114,804人。
這就是工業化的力量,在封建時代,這種聚集人口的速度根本不可能。中國在工業化後,城市規模也擴得特別大,
比如剛剛舉的江西的例子,現在江西南昌城人口近300萬了,九江城和贛州城的人口也超過的百萬,比起之前都擴大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而杭州,廣州呢?那人口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