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杭州吳山有什麼好玩的
你可以登高城隍閣,遠眺整個西湖
也可以逛逛河坊街,欣賞古色古香的民族手工藝
還可以去高銀街,嘗嘗杭幫菜的美味
西湖新十景之一。吳山,俗稱城隍山,地處西湖東南面,蜿蜒起伏於繁華的市區之內,是遊人最便捷的登山游樂處所。吳山高約100米,由紫陽、雲居、七寶、峨嵋等10多個小山頭連成,山勢起伏,綿延數里。吳山曾有「第一峰」之稱,這源於一段野史:傳說北宋詞人柳永描述杭州山水風光的《望海潮》一詞傳入北地後,當時金主完顏亮垂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立志彎弓南下,並命畫工潛入臨安(即杭州)偷繪了一張西湖圖,帶回去製成屏曲,題詩其上:「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現在吳山還留有宋代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三字墨刻石。
吳山寶成寺附近的「感花岩」上有蘇軾的《題牡丹詩》刻石,這里也牽動著一個動人情懷的故事:相傳唐代詩人崔護到杭州吳山春遊,因口渴扣門求漿,受到一年青女子的熱情款待。次年的春天,崔護重到吳山尋訪此女,卻見門庭依舊,桃花如故,而那女子已不知去向。崔護惆悵萬分,遂於壁間題詩雲:「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來蘇東坡到寶成寺賞牡丹時,在寺壁上見有崔護的《人面桃花》春遊詩,感慨萬端,也在壁上題詩雲:「春風小院卻來時,壁間唯見使君詩。應問使君何處去,憑君說與春風知。年年歲歲何窮已,花似去年人老矣。去年護君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里」。此詩猶可辨認,細細吟哦,不覺動人情懷。
吳山石景遍布,俊態紛呈,最饒有趣味的的一組名為「吳山十二峰」的石景。這組石景形狀酷似鼠、牛、虎、龍等十二生肖,因而又稱「十二生肖石」。凡游吳山的人,都以尋找與自己生肖相同的「生肖石」為樂趣。此外,吳模攔山還有瑞石洞、月波池等名勝。山上多古樟,綠蔭如蓋,其中有棵「宋樟」,樹齡已在八百年以上。
美食
去了吳山廣場一定要去那裡的美食一條街去品嘗一下各地的風味小吃,南北各地特色小吃每天都吸引了眾多遊客,一般都是小份裝,價格適中,我最喜歡這條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都是現做現賣,餐具都是一次性的很衛生,看到想吃的就買一小份來品嘗一下,這樣可以吃到很多地方的小吃,也不會擔心長胖,因為都是一小份的,呵呵逗碼兄!
山襲購物
胡雪岩的胡慶余堂位於吳山廣場附近,可以去體驗與回味一下大商人的經商場所,順便買些正宗的中葯一舉兩得!
祝你旅途愉快!
如果滿意記得採納哦!你的好評是我前進的動力。(*^__^*) 嘿嘿……
B. 杭州年輕人愛逛的地方有哪些
杭州年輕人愛逛的地方是:河下咖啡、旅馬餐廳、LOFT49創意產業園區。
1、河下咖啡
在杭州咖啡館界算是一個小網紅,開業不久,隱匿在小河直街的白牆黑瓦之中,門頭倒也有點日式的意味。掀開門簾,咖啡香氣撲面而來,菜單以書名來命名,別有風味。深烘的咖啡豆,聞得出醇厚的發酵香氣,可以再來一份當季的甜品,坐在靠窗的位置,享受杭州的悠閑夏日。
藝術家和設計師結合它的特點創造了一個充滿個性、富有感染力的新型文化和創意型產業聚集地。這里聚集了各類藝術和設計公司,建築的設計感也非常適合拍照。
C. 杭州吳山好玩嗎吳山風景區介紹
訴說杭州,眾人只知道杭州西湖,卻不知道景色與西湖相媲美的吳山,不過,西湖是屬於外人的,吳山確實杭州當地市民的最愛。小編這回倒是想將吳山推薦出來,看到這片推文的也好知道在杭州其實還有一個吳山是很不錯的景點。
如果沒有西湖,吳山將會是游杭州者的首選之地。因為有了西湖,初到杭州者就直奔那裡而去了,也好,就把吳山給杭州市民們留下了。
這有點像外地人到上海肯定先去南京路購物,而不會像上海本地人一樣到淮海路去。
一座城市就像一個人,不管怎麼對外開放,總還是內外有別,會給自己留下一點什麼,心情也罷,空間也罷。
並不是城市和人有意為之,就比如這吳山吧,也不是杭州人小心眼故意給自己留飢指下的。杭州人多麼希望人們多到吳山來走走,不說吳山風光之秀美,人文之璀璨,就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看,人們也希望去吳山的人越多越好。
但上天既然已經給了杭州西湖,吳山再好,也就排在西湖之後了,吳山就這樣成了杭州人自己的天堂。
杭州多水,山也不少,西湖西北、西南、東南三面,形成一個馬蹄形的山地,裡面一圈,外面一圈,又以天竺山為界,分南山、北山兩大塊。
按這個老規矩劃分,吳山自然屬於裡面那一圈,劃到南山那一塊。那麼多的山,怎麼就吳山與眾不同呢?它是一座人氣特別旺盛的山,也是一座世俗氣、紅塵氣特別重的山。杭州人去吳山,好像有一種趕廟會的感覺。
從城市的建構來看,一座城市也往往需要這樣一個集會的地點。一般的城市,往往以廣場來作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集散地。中國的老百姓們,則以能趕廟會野沒的地點作為他們市民社交生活的中心。
杭州市裡的廟會,有兩個地點離居住地最近,一個是錢塘門外的昭慶寺,再一個,就是吳山了。
吳山離從前的皇宮近,御街就在它的山腳下,所以占天時地利人和,成了與杭州人最親近的一座小山,也是杭城一處真正的山水傑作。
杭州人有句老話:城隍山上看火燒,這個城隍山,就是吳山。
吳山的別名很多,除了城隍山,還叫伍公山、胥山、廟巷山、七寶山、曬網山等等,若一一解釋起來,都是故事,我們也只能揀重要的說。
吳山自然是最正宗的大名,史書上記著出處。
《西湖游覽志》說:「吳山,春秋時為吳南界,以別於越,故曰吳山。」
行盡吳山見越山爛脊配,白雲猶是幾重關。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爭霸,越打敗了,杭地盡屬於吳,這座山就是地界。
還有傳說,伍子胥被吳王夫差屈殺了之後,沉到了錢塘江里,吳人憐之,就在這座山上為他立祠,這山才又叫作了伍公山和胥山。
吳山還有一個特點,初到山上,你會分不清這個山那個山。我曾經在吳山腳下往來幾年,常常上山,一會兒雲居山了,一會兒紫陽山了,一會兒又寶月山了,後來才弄明白,所有這些山,統統都算是吳山。
原來這吳山,就是一片西南一東北走向的弧形的丘崗,由大大小小的十幾個山頭組成,統稱吳山罷了。
我第一次上吳山,還是大學期間,因為成功地排演了一出戲,窮學生們決定慶祝出遊一次。西湖邊早就玩遍了,有個同學住在吳山腳下,說吳山很好玩,有十二生肖石,我們就一擁而上。
山不高,也就一百多米,同伴中學中文的人佔多數,便想起了剛剛在古典文學課中講過的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第十回中專門寫了馬二先生上吳山的情景,照馬二先生看到的,那一路又是廟又是鋪,又是酒又是茶又是點心攤,還有算命先生,坡上階下,是極為熱鬧的。
不過我們上山的那一天卻並非如此,也許因為下雨吧,人並不多。還沒上山頂,就見滿山的大香樟,這么大的香樟,我只在杭州飯店門口的停車場看到過,聽說極目閣門前那一株宋樟有八百多歲了,可稱之為吳山群樟之祖。
不過那時候心嫩,對久遠的歷史沒有今天的興趣,心只在那十二生肖石上,就直奔目的地而去。十二生肖石在紫陽山上,這座山上石頭很多,石灰岩的質地在雨中泛著青紫之光。
那十二生肖石也是民間的說法,文人則稱之為巫山十二峰,突兀地平地立起;我們就各自找起自己的生肖來,發現一個,驚叫一聲,叫夠了,再往前走,一直跑到那紫陽山頂的江湖匯觀亭。
站在亭上,一眼望去,錢塘江,西湖水,杭州城,連綿群山,盡收眼底。
亭內一副對聯,一看就是大手筆,多年後才知道是山陰徐渭徐文長所撰: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圖畫;
十萬家燈火,盡歸此處樓台。
我們這些窮學生登臨吳山後幾年,杭州市評出了西湖新十景,其中吳山被定名為「吳山天風」。天風二字是有出典的,遠一點的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天風吹我登駝峰,大山小山石玲瓏。"
這個駝峰,就是吳山。出典近的,就要推秋瑾了。秋瑾行事非凡,作詩也非凡,薩都剌和她一比,那種境界和氣魄,就差遠了。詩日:
老樹扶疏夕照紅,石台高聳近天風;
茫茫浩氣連江海,一半青山是越中。
我後來常去吳山,有一次帶著攝制組到吳山找三茅觀,那是於謙16歲時的讀書地。我還去過吳山的寶成寺,那裡有全國獨一無二的紀年密宗造像。
寶成寺附近有感花岩,那三個紅色的大字告訴人們一段風流故事,我從來也沒有想到那崔護的人面桃花的故事會發生在這里,這是一個傳說,多出於附會,但人們寧願信其有,不願信其無。於是許多題詩就出現在這感花岩上。
先是唐代崔護的「人面桃花相映紅」,
然後是宋代蘇東坡的「去年崔護若重來」,
然後再是明朝吳東升的「歲寒松柏」和朱術_的「感花岩"。
這些用詩串起來的美好故事,給人許多溫柔的遐想。感花岩下面有三個大字「第一山」,是北宋大書法家米南宮的手筆,明朝時的錢塘縣令姜召命人拓刻上去的,常有人到這里來觀賞揣摩這幾個字。
記得在三茅觀附近,我還看到過「吳山第一峰"這幾個大字,也很遒勁有力,是高手之作。
說到吳山第一峰,又有一個段子。說的是北宋那個風流才子慣寫長調的柳永,填了《望海潮》一詞,說杭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結果詩讓金國的完顏亮看到了,想杭州原來這么好啊,可到底還是沒有看到過,就讓畫工施宜生潛入杭州,畫了一張西湖圖,帶回去製成了屏風。
完顏亮越看越好,就把自己也畫了上去,策馬立於吳山頂上,然後還題了一首詩說:「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都說吳山頂上的名人古跡特別多,據說元朝大詩人楊維禎的讀書處就在這里,因為這一處名叫鐵冶嶺,所以楊維禎自號「鐵崖」。
說起楊維禎,今天的年輕人可能不太清楚,只要記住他是西湖竹枝詞的首倡者就可以了。據說清代大戲劇家李漁的芥子園也在這里,他的《閑情偶寄》也是在這里寫的。芥子園現在是找不到了,但李漁死後的確就是葬在西湖旁的蓮花峰下的。
我後來知道了吳山的廟多,有葯王廟、水神廟、火德廟、雷神廟、文昌廟、倉聖祠和酒仙殿、太歲廟等等,老百姓三天兩頭地去拜訪這些廟。
反正一年到頭都有名目,不說春節、端午什麼的,立夏那一天上吳山的人就特有講究。
原來杭州人中,有一類五郎八保,即是打米郎、剃頭郎、倒馬郎、皮郎、典當郎與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像像保(陰陽生)、馬保、奶保(中人),立夏那一天,這五郎八保是一定要上吳山的。
我曾經去找過伍公廟;沒找到,從資料上看,伍公廟和城隍廟是吳山上最大的廟。
伍公廟建於唐代,是西湖最早出現的以真人為神的廟,祭祀伍子胥,定在農歷九月二十,祭品是一頭整豬。
城隍廟原來並不在吳山,宋以前在風凰山,直到南宋紹興年間才遷到吳山,現在沒有了,只剩廟庭前的大香樟樹。
葯王廟倒還在,不過裡面擺了許多蠟人,成了先賢祠,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那些蠟人中,有不少是杭州名人,其中有個叫周新的,是城隍山的城隍神。
他是明代杭州的地方官員,任按察使,據說他斷案如神,能為老百姓伸冤,也不怕皇親國戚,就像「包青天"。但到底沒有尚方寶劍,下場遠沒有包拯那麼好,最後還是讓明成祖朱棣殺了。
後來朱棣知道他錯殺了一個清官,非常後悔,說:「嶺外還有這樣的人傑,我是錯殺了。」不久朱棣又說:近來彷彿見到太陽底下站著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對他說:我就是你的臣子周新,現在已經成了神,正在為陛下您治奸除害呢。
這大約是朱棣的一種自我安慰吧,周新因此也就成為杭州城裡的城隍了。
從前山上還有一座太歲廟,每年都組織一次太歲神上山活動。因為有關一年的風調雨順和五穀豐登,所以活動從立春前一天就開始了,熱鬧得不得了。
吳山還有一座海會寺,好比是觀音娘娘的娘家。活動通常是不定期的,屆時天竺寺的觀音娘娘,就要被請下山來,走二十多里,抬到「娘家"海會寺小住。那一天,杭州城裡市民往往傾城出動看熱鬧。
吳山沒有那麼多廟之後,就漸漸地冷落下來了,常有一些退休老人一大早上山,蹲在從前的廟門口喝茶聊天。還有人在山上遛鳥、晨練、吊嗓子、跳舞。
後來又聽說吳山腳下發現了南宋的太廟遺址,
然後又建起了太廟遺址公園,
接著,吳山廣場也建成了,
吳山頂上的城隍閣也建起來了,
吳山腳下的清河坊十字街口也保留了,
吳山附近的鼓樓也要修復了
杭州要以吳山為中心,恢復舊城中古老文化的歷史風貌。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城隍閣幾十塊錢一張門票,有多少老杭州人還會上去呢?
我不知道。從前吳山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座不用花錢就能走進山門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