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的別名是什麼
擴展閱讀
翔安到廈門要多久 2024-11-16 04:23:30
哈工大在深圳哪個地方 2024-11-16 04:21:16
廣州有哪些口腔科醫院 2024-11-16 04:05:41

杭州的別名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20 07:42:45

Ⅰ 杭州又稱什麼

杭州又稱臨安、錢塘、武林、腰鼓城。

1、武林:杭州之舊稱。至今「武林」仍是杭城的重要地名,如武林路、武林廣場、武林門等即是。武林之名最早出自《漢書》,與境內武林山有關。

2、錢塘:錢唐縣是杭州的前身,設立於秦朝或者戰國時期,是今杭州市區內出現的第一座縣城。南陳錢唐縣升格為錢唐郡,隋改置杭州,下轄錢唐縣等。「錢唐」至唐改名「錢塘」,此後錢塘縣作為縣名沿用至清朝。

3、臨安:臨安原為杭州下轄一縣之名,南宋時稱杭州為臨安府。故南宋時期的三部地方誌皆以「臨安」命名(《乾道臨安志》《淳佑臨安志》《咸淳臨安志》),此臨安即指杭州。

4、腰鼓城:得名於五代吳越,錢鏐第二次築杭州城後,彼此獨立的州城與縣城被包進一座大城內,此城南北距離大而東西距離小,形似「腰鼓」。遂有此名。

(1)杭州的別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杭州古代的歷史沿革:

1、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

2、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

3、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於杭州。當時的杭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鹽官、餘杭、富春、桐廬、於潛、新登、橫山、武康十縣

4、元至元十三年(1276),設兩浙大都督府,又改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為江浙行省省會。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

5、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

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Ⅱ 城市杭州的別稱是什麼

杭州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別名有臨安、錢塘、武林、杭城。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杭州的別名是什麼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參考鏈接:網路_杭州

Ⅲ 杭州的別稱有哪些

杭州的別稱:

1、餘杭

傳說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2、臨安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

3、臨江郡

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4、杭縣

1912年,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1914年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1927年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

5、錢塘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Ⅳ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歷史上,杭州被稱作什麼

杭州(簡稱「杭」)別名臨安、錢塘、武林、杭城,是浙江省省會,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在杭州舉辦。

Ⅳ 杭州的別名

(1)從「餘杭」到「錢唐」

杭州在周朝以前,屬於「揚州之域」。傳說在夏禹治水時,全國分為九州,長江以南的廣闊地域均泛稱揚州。公元前21世紀,夏禹南巡,大會諸侯於會稽山(今浙江紹興),曾乘舟航行經過這里,並舍其餘杭(「杭」是方舟)於此,故名「餘杭」。一說,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稱此地為「禹杭」,其後,口語相傳,訛「禹」為「余」,乃名「餘杭」。

春秋時,吳越兩國爭霸,杭州先屬吳,越滅吳後,屬越。戰國時,楚滅越國,杭州又歸入楚國的版圖。

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現在的市區,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杭州為吳國的吳興郡,屬揚州。因外族相繼入侵,晉室南遷,促進了江南和錢塘江兩岸經濟文化的發展。這時,西湖已有「明聖湖」、「金牛湖」之稱。東晉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這不僅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剎。隨後有方士許邁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韜光、寶石山一帶進行寫書、煉丹等活動,傳播宗教,西湖名山勝水也漸次開拓。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後主禎明元年(587),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四縣,屬吳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現

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大業三年(607),改置為餘杭郡。六年,楊素鑿通江南運河,從現在的江蘇鎮江起,經蘇州、嘉興等地而達杭州,全長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橋成為大運河的起訖點。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進了杭州經濟文化的迅速發展。《隋書·地理志》記述:「杭州等郡,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這時的餘杭郡有戶15380,杭州戶口統計由此開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乾元元年(758)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州城的范圍也隨之擴大,由原來的城南沿江一帶發展到今天的武林門一帶。由於運河的溝通,杭州成為貨物集散地,社會經濟日趨繁榮,人口也逐漸增加,唐貞觀(627-649)中,已有15萬餘人;到開元(713-741)中發展到58萬人,此時的杭州,已與廣州、揚州並列,為我國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長慶二年(822),詩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規模浚治西湖,並築堤建閘,以利農田灌溉。又繼李泌之後重修六井。從這時起,西湖之名益彰於世。

(3)吳越國的國都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偏安東南,建都杭州。當時的杭州稱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錢塘,轄錢塘、錢江、餘杭、安國、於潛、唐山、富陽、新城八縣。在吳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統治下,經過勞動人民的辛勤開拓建設,杭州發展成為全國經濟繁榮和文化薈萃之地。歐陽修在《有美堂記》里有這樣的描述:「錢塘自五代時,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樂。十餘萬家,環以湖山,左右映帶,而閩海商賈,風帆浪泊,出入於煙濤杳靄之間,可謂盛矣!」吳越王錢鏐在杭州鳳凰山築了「子城」,內建宮殿,作為國治,又在外圍築了「羅城」,周圍70里,作為防禦。據《吳越備史》記載,這個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錢塘江至江干,瀕錢塘湖(西湖)到寶石山,東北面到現在的艮山門。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稱。

吳越王重視興修水利,引西湖水輸入城內運河;在錢塘江沿岸,採用「石囤木樁法」修築百餘里的護岸海塘;還在錢塘江沿岸興建龍山、浙江二閘,阻止鹹水倒灌,減輕潮患,擴大平陸。動用民工鑿平江中的石灘,使航道暢通,促進了與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護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吳越三代五帝都篤信佛教,現在杭州西湖周圍的寺廟、寶塔、經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跡,大都是那個時期的建就。當時的杭州就有「佛國」之稱。

(4)南宋時的京城

在北宋時,杭州為「兩浙路」的路治;大觀元年(1107)升為帥府,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昌化、富陽、新登、鹽官九縣。當時人口已達20餘萬戶,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經濟繁榮,紡織、印刷、釀酒、造紙業都較發達,對外貿易進一步開展,是全國四大商港之一。杭州歷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視對西湖的整治。元佑四年(1089),著名詩人蘇東坡擔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橫跨南北的長堤(蘇堤),上有六橋,堤邊植桃柳芙蓉,使西湖更加美化。又開通茅山、鹽橋兩河,再疏六井,使鹵不入市,民飲稱便。

經過北宋150多年的發展,到了南宋時,開始了杭州的鼎盛時期。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行宮於杭州,為行在所,升為臨安府,治所在錢塘。轄錢塘、仁和、臨安、餘杭、於潛、昌化、富陽、新城、鹽宮九縣,地域與唐代大致相當。紹興八年(1138)定都於此,杭州城垣因而大事擴展,當時分為內城和外城。內城,即皇城,方圓九里,環繞著鳳凰山,北起鳳山門,南達江干,西至萬松嶺,東抵候潮門,在皇城之內,興建殿、堂、樓、閣,還有多處行宮及御花園。外城南跨吳山,北截武林門,右連西湖,左靠錢塘江,氣勢宏偉。設城門13座,城外有護城河。由於北方許多人隨朝廷南遷,使臨安府人口激增。到咸淳年間(1265-1274),居民增至124萬餘人(包括所屬幾個縣)。就杭州府城所在的錢塘、仁和兩縣而言,人口也達43萬餘人。

人口的增多,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創造了條件。南宋都市經濟的繁榮,不僅超越前代,而且居世界前列。當時臨安手工作坊林立,生產各種日用商品,尤其是絲織業的織造技藝精良,能生產出許多精巧名貴的絲織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據《武林舊事》等書記載,南宋時的杭州商業有440行,各種交易甚盛,萬物所聚,應有盡有。對外貿易相當發達,有日本、高麗、波斯、大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之有使節往來和貿易關系,朝廷專設「市舶司」以主其事。西湖風景區經過修茸,更加嫵媚動人,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酒肆茶樓,藝場教坊,驛站旅舍等服務性行業及夜市也很興盛。

南宋時,杭州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設立了最高興府——太學,還有武學、醫學、算學、史學等各科學校,臨安府學及錢塘、仁和兩縣學的學生近千人。這里書鋪林立,刻印的書籍十分精良。當時的繪畫藝術甚盛,「西湖十景」就是由南宋畫院題名的。

(5)浙江省的省會

元代在杭州設兩浙都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為江浙行省治所(錢塘、仁和);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置浙江行省,仍以杭州為省治。錢塘、仁和、海寧、富陽、餘杭、臨安、於潛、新城、昌化等州縣皆屬杭州路。因遭戰亂,杭州城內的不少宮殿被毀,工商業曾一度衰落,西湖也漸被泥土淤塞。但由於在南宋時期打下了繁華基礎,恢復較快。至正年間,大運河全線開通,杭州水運可直達大都(北京),成為全國水運交通要津。對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發展對外貿易,大有作用。所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杭州為「天城」,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明代改杭州府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杭州府治均在錢塘、仁和,屬縣未變。明正德三年(1508),郡守楊孟瑛繼唐白居易、宋蘇東坡後再次疏浚西湖,拓展田盪3480餘畝,將蘇堤增高、加寬,修建振鶩亭(即今湖心亭),砌築小瀛洲,使西湖重放光彩,恢復了「湖上春來水拍天,桃花浪暖柳蔭濃」的動人景色。至萬曆年間(1573-1620),杭州又呈現出四方客商雲集,遊人紛至沓來的繁榮局面。

(6)廢府設杭州市

清初,在杭州城西沿西湖一帶建造「旗營」,俗稱「滿城」。城牆周圍十里,南至今開元路,北靠法院路,東臨中山中路附近,西麵包括湖濱公園,並辟有六座城門,總佔地1436畝,成為杭州的「城中城」(民國初年拆除)。雍正二年(1724)、嘉慶五年(1800),浙江總督李衛、巡撫阮元先後再次疏浚西湖,挖起大量葑泥,使湖水加深數尺。杭州人口續有增加。光緒九年(1883),杭州有62萬餘人。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失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杭州開為日本通商商埠,拱宸橋辟為日本租界。隨著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和洋務運動的興起,杭州的近代工業也逐漸發展起來。

中華民國元年(1912),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舊屬諸縣直屬於省。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這時杭州已有少數近代工業,如在1897年創辦的通益公紗廠(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前身),規模較大;其後又陸繼興辦起火柴廠、造紙廠等,傳統的手工絲織行業也逐步採用機械傳動。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Ⅵ 杭州有別稱嗎

浙江省杭州市別稱是錢塘 ■作為城名——錢塘是現在號稱「人間天堂」 杭州城的古稱謂。上自秦一統全國後便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 屬會稽郡。至隋王朝建立於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才有了第一次的出現。至元代始,在杭州設兩 浙督府,後改為杭州路總管府, 為江浙省治所。又至民國元年廢杭州府,合並 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折出 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

Ⅶ 急!請問杭州別稱是什麼城

錢塘。臨安。餘杭。
杭州「婆留城」的別稱,源於五代時吳越國的開國皇帝錢鏐。據傳說,錢鏐出生在一個夜晚。當時他的父親錢寬剛巧從外面辦完事回來,快到家時,只聽得兵馬賓士之聲甚響,又見其家紅光輝煌。錢寬以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時,屋裡正好傳來孩子出生的啼哭聲。錢寬甚感驚異,認為這是破家滅族的凶兆。於是,決定將孩子丟棄到井中溺死。後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勸說,才保住了這條小生命。那口要丟棄錢鏐的井後來被人稱作「婆留井」,錢鏐也因此得了一個「婆留」的小名。後來,錢鏐成了吳越國的開國皇帝,並 將杭州定為國都。所以,後人又把杭州稱作「婆留城」。

Ⅷ 杭州的別稱

1.神秘感爆棚之「婆留城」:杭州「婆留城」的別稱,源於五代時吳越國的開國皇帝錢鏐。據傳說,錢鏐出生在一個夜晚。當時他的父親錢寬剛巧從外面辦完事回來,快到家時,只聽得兵馬賓士之聲甚響,又見其家紅光輝煌。錢寬以為是家中失火,待他急忙奔回家中時,屋裡正好傳來孩子出生的啼哭聲。錢寬甚感驚異,認為這是破家滅族的凶兆。於是,決定將孩子丟棄到井中溺死。後幸得隔壁婆婆苦苦勸說,才保住了這條小生命。那口要丟棄錢鏐的井後來被人稱作「婆留井」,錢鏐也因此得了一個「婆留」的小名。後來,錢鏐成了吳越國的開國皇帝,並 將杭州定為國都。所以,後人又把杭州稱作「婆留城」【俺才不會告訴你俺懶得看就直接搬過來了

2.歷史感爆棚之「錢塘」:這可是秦朝和唐朝共同使用的對杭州的稱呼,是不是突然覺得一股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有沒有聽到戰場上萬馬齊喑的感覺?噗哈哈~~【額,原諒俺之想到了煙火

3.人類起源之「餘杭」:這個來頭好大!其實秦朝以前沿用的一直是「餘杭」,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改來改去就改掉了【嘛,做皇帝的就喜歡折騰~難道是別扭受?驚!】

4.似乎還有武林、武林、武林等稱號

Ⅸ 杭州別稱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長三角寧杭生態經濟帶節點城市、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新一線城市。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59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918.8萬人,城鎮化率76.2%。2016年,杭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16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76.20億元。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22年亞運會將在杭州舉辦。2018年11月26日,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
從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間,國力不振,民生凋敝,杭州城市年久失修,工商業也困難重重,西湖的不少景點,大多殘破不堪,有的已經廢圮。1949年5月3日,杭州市才獲得新生。

50年代以後,杭州的區域范圍經歷了不斷變化。先是將原有的八區改名為上城區、中城區、下城區、江干區、西湖區、艮山區、拱墅區、筧橋區;其後,艮山區並入下城區,筧橋區並入江干區,中城區大部分並入上城區,小部分並入下城區。

1990年初,半山區又與拱墅區合並,成立新的拱墅區。

1994年,杭州升格為副省級城市。

1996年12月12日,杭州市新設立濱江區。屬縣則有蕭山、桐廬、餘杭、臨安、建德、富陽、淳安七個縣(市)。

2001年3月12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宣布,經國務院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蕭山市和餘杭市,同時設立蕭山區和餘杭區,與杭州市原6個區一起構成一個新杭州,調整後的杭州新市區由原來的6個區增加到8個區。

2014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富陽市,設立杭州市富陽區。以原富陽市的行政區域為富陽區的行政區域,富陽區人民政府駐富春街道桂花路25號。富陽區成為杭州市第九個市轄區。

2016年10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復同意,杭州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拱墅區環城北路318號遷至江干區解放東路18號。

杭城新貌
2017年8月10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簽發《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浙江省調整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國函〔2017〕102號)精神,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以原臨安市的行政區域為臨安區的行政區域,臨安區人民政府駐錦城街道衣錦街398號。

Ⅹ 杭州 別稱

杭州,簡稱「杭」,古稱臨安、錢塘,是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浙江省省會和全省經濟、文化、科教中心、長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36萬人,城鎮人口813.26萬人,城鎮化率78.5%,常住外來人口達450.44萬人。
杭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錢塘江下游、東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滬嘉杭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人間天堂」之美譽。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畜禽種類繁多,種植林果、茶桑、花卉等品種260多個,杭州蠶桑、西湖龍井茶聞名全國。 全市森林面積1635.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