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杭州知識 » 杭州話老甲魚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廈門龍湖嘉天下在哪裡 2025-01-19 14:17:58
瀏覽北京的英語怎麼說 2025-01-19 14:13:11

杭州話老甲魚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4-28 03:58:31

1. 「小赤佬」一詞的由來何謂「赤佬」

「赤佬」就是鬼的意思,「小赤佬」意思就是「小鬼」的意思。

上海方言
上海方言源於蘇滬兩地俗語,在我國區域方言中屬吳語范圍。隨著上海成為近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和內外交往中心,上海方言逐步成為吳語方言的代表語。它既受到全國各地方言及外來語的影響,形成了許多獨特的詞彙,豐富和發展了自身;同時,也有不少詞彙被普通話所吸收而走向全國。這一趨勢直到今天仍在繼續。上海方言今天成為全國最有影響的地方方言之一,不能不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早年,上海屬松江府所轄。其時,上海話如同現在的浦東及松江一帶方言。開埠以來的一百多年間,上海方言在與外界的交往中不斷發展、變化。其中,以受蘇州方言與寧波方言的影響為最大,其次還有廣東、福建方言的影響。如「阿拉」、「小鬼」(音 jü)頭」、「邪氣』」等,便來自寧波方言;「阿是」、「阿曾」、「勿來訕」等等來自於蘇州方言;「木佬佬」、「下作」等,則是來自於杭州方言,等等。這些詞彙的出現,一方面使上海方言不斷得以豐富,另一方面,也使上海方言顯得相當「混雜」。往往是同一種東西有許多種不同的叫法,同一個意思,也有不同的表達。如北方話中的「餅子」,在上海方言中便有「大餅」「面餅」。「晶餅」、「羌餅」;又如,同樣說「死」,有的稱「彈老三」,有的為「翹辮子」,有的說「一腳去」,亦有稱「上西天」、「上西寶興路」;再如,同樣說「很」,上海方言中就有「交關」、「邪氣」、「窮」。「老」、「赫」等幾種表達方式。
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上海方言中有不少詞彙為泊來品。如「水門汀」、「派司」、「克羅米」等等。其中有許多詞彙由外來語演變為滬語又流向全國,像形容鈔票多的「麥克麥克」等詞。至今,這些直接引進的詞彙仍是滬城富有生命力的語言之一。
上海方言的變遷和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這反映了語言對城市的社會化進程的依附關系。有不少詞彙往往只在某一年齡層的人中使用;老年人中流行的方言,不為壯年人所關注;壯年人中流行的方言,又不屑為具有新派色彩的青年人所一顧。方言的演變幾乎代代人都有更新。如「很」字,上海的老年人往往多用「邪氣」、「交關」等,而青年人則較多使用「老」、「赫」等詞語。至於「大興」、「憨脫」、「一張分」、「毛毛雨」、「持勿清」、「博一記」、「從山上下來的」。「扎台型」等詞彙,都是青年人創造出來的。諸如此類的方言,幾乎層出不窮。
一 生活、生產用語
如同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具有自己的特點一樣,上海方言在衣、食、住、行方面同樣有其鮮明的特點。
穿著類 上海人習慣地把衣服稱為衣裳,穿衣服謂之「著(音:扎)衣裳」或「穿衣裳」。老年人中也有將衣服稱作「布衫」的,但現在已極少聽見。對各種款式的衣服稱呼,與北方話大同小異,只是讀、發音不同。但也有不同名稱者,如上海方言中將長褲稱為「長腳褲」,短褲稱為「短腳褲」;有的還在名稱之後加個「頭」字,如被子稱「被頭」,手絹稱「絹頭」,布稱「市頭」等。洗衣服稱作「汰(音大)衣裳」,如汰褲子,沈襯衫等。
飲食類 上海方言「吃」的概念,要比普通話「吃」的含義寬泛,往往把喝也一律稱作吃,如喝茶、喝酒、喝牛奶等,均稱為吃菜、吃酒、吃牛奶等。上海方言中的「吃飯」,除了廣義的意義外,更多地是狹義地專指吃大米飯,以區別於吃麵食。稀飯在當地謂之粥,喝稀飯就稱為吃粥。菜餚在上海方言中被稱作小菜,因此,菜場也稱作小菜場。當地人見面還往往會問:「今天吃啥小菜?」與做飯相聯系的灶,上海人稱作灶頭。鍋子則稱作鑊子,如:鐵鍋即稱作「鐵鑊子」,鋼精禍稱作鋼盅鍋子。
民居類 上海人稱家為屋裡,常常說:「我屋裡如何如何」,「我屋裡住在某處」等。在老式石庫門房子中,接待客人的處所一般稱作客堂,兩旁的房間稱廂房,房間內的過道則稱為穿堂。在上海方言中,樓梯稱作扶梯,直至今日在公寓住宅樓中仍沿用此稱。用具類 上海人稱傢具為家生,稱東西為么事,常常聽到上海人說:「這套家生不錯」、「你買啥么事?」等等。桌子稱之為檯子,如「吃飯檯子」、「方檯子」、「圓檯子」等。方凳謂之首排凳。稱櫃子為櫥,如碗櫃稱碗盞櫥,大立櫃稱大櫃,五斗櫃稱五斗櫥。搬家謂之搬場。
生產類 干體力活,家務活稱為做生活。經商謂之作生意。對職業,舊時一般稱「飯碗」,亦稱作事體,如人們談起彼此職業時常問:「儂勒啥地方作事體?」「儂勒啥地方發財?」等。失業,在上海稱為「敲脫(掉)飯碗」。買與賣,上海人讀音相同,均發「ed」音,只不過表示賣的意思時,往往在「賣」之後加上一個「脫」字,即「賣脫」。表示貨物便宜的意思稱為「口強」,在上海街頭經常可以見到生意人在貨物旁邊插一寫有「口強」字的牌子,或者高喊「這種貨色頂頂口強了!」
二 交往用語
上海方言中的交往用語,很難從字面上琢磨,有些用語的准確意思甚至很難用其他語言表達。
相互來往上海方言,不論是正式談話還是閑聊閑扯,都稱作「講閑話」。對信口開河的話則稱作瞎三話四。把張冠李戴的話稱作瞎八搭八。對故作姿態的言行稱作「象煞有介事」。對不負責任而把事情辦糟稱「拆爛污」。對故意裝腔作勢,故弄玄虛稱作「搭架子」。對故意找他人差錯的做法謂之「扳錯頭」。對調弄他人引為己樂的稱作「尋開心」。對討便宜的行為稱作「塌便宜」或「揩油」。發怒稱為「光火」。丟面子謂之「坍台」。故意拆台稱作「拆棚腳」。
評價用語對處事精明者稱其為「老門檻」。出類拔萃者謂之「大好佬」(有時也含譏諷之意)。無能者謂之「鴨無卵」、「死蟹」。「鴨吃死」等。傻瓜稱為「憨大」。「壽頭」、「阿木令」。對遇事受騙而又毫無察覺者稱為「洋盤」。對不知好意,不識始舉者稱為「十三點」,「蠟燭」。對那些什麼都懂一點,但又不精通者稱「三腳貓」。對無正當社會職業,地位低下而游手好閑的人稱之為「癟三」。對有本事或干練潑辣的人稱作「腳色」。全部、所有,在上海方言中稱「一塌括」、「夯劫朗當」。形容可怕可惡之物稱為「墨騰赤黑」。形容忙得不可開交稱為「六亂三千」。形容理不清頭緒為「七葷八素」。多用字 上海交往俗語中,有些字使用頻率甚高,且能起到十分獨特的作用。例如「吃」字便是如此。它的引伸意義很廣。敢於碰硬謂之「吃硬」;被對方壓倒謂之「吃癟」;碰到十分棘手難處的事情稱為「吃酸」;被迫接受對方的條件稱作「吃進」;兩頭受氣稱「吃夾檔」;受上司或長輩訓斥稱為「吃排頭」;對沒有把握的事稱「吃勿准」;被花言巧語所迷惑謂之「吃花功」;討人喜歡稱「吃得開」,反之,不受歡迎稱「吃勿開」;受責打謂之「吃生活」;受損失稱「吃區」;司機開車時遇見紅燈稱『吃紅燈」;生活貧困,飢腸轆轆稱「吃西北風」;遇到困難,對付不了稱「吃勿消」;看中人的外貌稱「吃賣相」;坐牢謂之「吃官司」;喜歡聽奉承話謂之「吃馬屁」;學習成績得了一百分謂之「吃一百分」;所擔負的責任艱巨稱「吃重」;摸清情況稱「吃准」;調戲、戲弄婦女稱「吃豆腐」。
又如老、大、小等字,使用范圍也很廣。如對賣老資格者的舉止稱為「老三老四」;對非常在行的人稱為「老刮采」;對知識淺薄卻又自我賣弄者稱為「老茄茄」;對老而奸滑的女人稱為「老蟹」;對年紀較大的男子貶稱為「老甲魚」。對大人物稱為「大好佬」;對冒牌貨稱為「大興」;對為人處事豁達稱為「大路」(亦稱上路)。對平民百姓稱為「小八臘子」;對無地位的人稱為「小三子」,對紈絝弟子稱為「小開」;自得其樂稱為「小樂胃」;對小規模從事不正當活動行為稱「小異異」或「小來來」。
在上海方言中,還有一些使用很廣的數字、方位詞,均被賦予了獨特的涵義。如「一腳去」既指全部成交買賣,也可以指人去世。「一利兩響」,指辦事乾脆利索。「三腳貓」指對什麼事都略知一二但又不精通的人。「三嚇頭」指辦事只靠頭幾下猛勁」;『獵頭三」。「彈老三」則都是對人的貶稱、蔑稱,前者罵人為畜牲,後者則咒人死去。「五斤喝六斤」指人非常兇狠、霸道。「逗五逗六」則指人慌慌張張,瞎忙一氣。「搞七念三」,指胡亂折騰把事情搞糟。「七招人搭」指人信口雌黃或亂搞關系。至於方位詞,在上海用得最廣的大概要稱「上只角」、「下只角」了,前者指居住條件較好的地區,後者指較差的地區,由此再引申到出身,上只角、下只角甚至變成了一個人有無教養的代名詞了。
三 稱謂用語
人稱代詞 上海人稱我為「俄」;我們則稱「阿拉」或「俄伲」。你稱「儂」;你們稱「作儺」。他稱為伊,他(她)們則稱伊拉。誰這個代詞,當地稱之為啥人。
稱謂對母親,過去稱姆媽,現在青少年則呼媽媽,但中年以上人仍習慣稱姆媽。至於父親的稱謂則較復雜,有的稱父為爹爹,有的稱之為爺爺,甚至沿用至今,但較多的是稱父親為阿爸。
祖父,一般稱公公、阿公,也有稱老爹的。對祖母,多稱阿婆。阿奶,也有稱親媽的。對曾祖父母,則不分性別,統稱太太、老太太。
滬俗,哥哥、姐姐稱阿哥、阿姐,現在,青少年多呼哥哥、姐姐。對嫂子,多稱嫂嫂、阿嫂。對姐夫,有稱姐夫的,較多的稱阿哥。
同族人中,父之兄長稱伯伯,父之弟稱爺叔、叔叔,對他們的配偶則稱嬸娘,當地土語中也有稱其為媽媽的。對父之姐稱為大大(音杜),父之妹稱為娘娘,對她們的配偶均稱姑夫。
親戚中,對母之父稱外公,母之母稱外婆。母之兄弟統稱娘舅,其配偶均稱舅媽。母之姐妹稱娘姨、姨媽,其配偶稱姨夫。
對堂哥、堂姐,一般都稱阿哥、阿姐,對表哥、表姐則稱表阿哥、表阿姐。
另外,上海人稱繼父、繼母為晚爺、晚娘(晚音ed)。上海有過繼、過房的習俗,對過房認的父母,一般都稱為過房爺、過房娘。
至於對社會上各類人員的稱呼,一般都以其身份、年齡、職業的不同而稱謂。現在,大多數場合對個體戶、私營企業主稱老闆。舊時,對身份較高者統稱為先生。對工人、匠人通稱師傅。時至今日,師傅的稱謂仍廣泛使用。
對老年男子,一般多稱老伯伯,老年女子則稱為老媽媽。由於此類稱呼含有尊敬之意,因此,在滬城如遇不相識老者幫忙,老伯伯、老媽媽之稱呼是少不了的。對中年婦女可稱阿姨,對小夥子、小姑娘則稱小兄弟、小妹妹。
在指代稱謂中,如果是泛指,如男人們的事,可稱作男人家,泛指女性則有女人家之稱,泛指年輕姑娘時有姑娘家、丫頭家之稱。
在背後談論時,丈夫多稱妻子為我老婆、我屋裡廂;妻子則稱丈夫為我男人,也有稱阿拉老公者。父母稱兒子為阿拉伲子,稱女兒為阿拉囡唔。兒媳稱婆婆為阿拉婆阿媽。稱小叔子為阿拉阿叔,尚未定準的女婿稱「毛腳女婿」。
滬城人稱店員為「站櫃台的」,稱學徒為「學生意的」,對在商店。洋行中跑外收帳者稱之為「跑街」。對有地位者,一般稱「先生」,女士則按年齡或稱「小姐」,或稱「太太」。五十年代後,老闆、先生、太太、小姐一類稱謂已極少見,只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興起及私營個體經濟的出現,這些稱謂才又多了起來。
四 方言收集
小囡:小孩。阿里一位:哪一位。老門檻:精通某事物者。老居三:對某一事物不明言而聽者領會。腳碰腳:不相上下。忒做人家:太節約。頂真:認真。不作興:不能這樣。作興來,作興不來:也許來,也許不來。發噱:滑稽有趣。苦腦子:可憐。哭出烏拉笑嘻嘻:哭笑不得,一付尷尬相。魂陶陶:被人捧得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哇里哇拉:說話嗓門很大。額骨頭高:運氣好。拎不清:搞不懂。有數:你知我知。吃區:吃虧。看好看:看熱鬧。拍胸部:一口答應。匆來事:不行。老好:很好。老早:很早。好白相:好玩。打棚:開玩笑取樂。不搭界:不相干。有幾化:有多少。夯白郎當:完全包括在內。無啥啥:什麼都沒有。勿要拉倒:不要就算了。看豁邊:看錯了。交關嶄:很好,又稱「邪氣靈光」。斜斜好:頂頂好。煞薄:厲害。結棍:同煞薄,又指人健壯有力。一眼眼:很少。一歇歇:一會兒。鬧猛:熱鬧。畢挺:衣衫燙得很整齊。汰浴、忽浴:洗澡。這個禮拜:這個星期。上半日:上午。下半日:下午。日腳:日子。一天世界:亂七八糟到處都是。扦頭皮:捅「傷疤」,老是把一個人的錯誤掛在嘴上說。推板:差勁,不好。不靈光:不好,不如人意。搭漿:對應盡的責任不盡力而把事辦壞。勿來訕:不行,不可以。呀呀糊:糊里糊塗,隨隨便便。坍台:丟面子。熱昏:頭腦發昏,辦事無理智。摜大派頭:擺大架勢。犟頭白腦:脾氣犟,不聽勸告。老茄兮兮:老成,老練意。馬里墨里:漆黑一團,搞不清底細。滴骨里圓:喻事圓滿。假痴假呆:佯裝糊塗。勿領市面:指言論或行動不適應形勢的發展與變化。連襠碼子:同夥。野歪歪:說話,做事不著邊際,胡來。懸空八隻腳:意指相差很遠,沾不上邊。放儂一碼:指饒恕對方,讓他一步。的的刮刮:地地道道,實實在在。開大興:說大話、空話而不能兌現。觸壁腳:挑拔離間,說壞話。牽絲攀藤:辦事拖拉。娘娘腔:男人說話辦事不幹脆,沒有男子氣派。豁令子:用眼色,動作或含蓄語言暗示別人。混腔勢:混日子。擺噱頭:開玩笑耍花招騙人。水門汀:水泥。水江:蒸汽。司必靈鎖:彈簧鎖。油汀:加熱成氣的油,勿三勿四:貶語指不成大器,德行不好的人。老三老四:斥人語,指目無尊長,好擺老資格的人。來三:好、行。表示對事物的贊同。黃泥膀:寡婦招贅的後夫。趣:漂亮。興:多。鏟少:極快。著港:到手了。肉曲:不願意。扎作:結實。生藤:有出息。弄送:惡作劇。勾勒:辦事細致。拆員:出亂子。出松:走了。念傲:羨慕。海威:又多又大。污脫:浪費。勿生勢:沒出息。孟鰓頭:話多很健談。約三河:約模,很差。眼綳綳:眼睜睜。掰雀絲:找差子。吼筋霍跳:十分賣力。義糊夾糟:混雜不清。牽嘴板臉:辦事無分寸。密皺益皺:很密很密。呆勃弄沖:遲純。脫頭落攀:沒頭沒腦。勒煞弔死:扣得很緊。死活溜秋:死樣怪氣。
姓氏暗語:走肖子:趙。金戈子:錢。十八子:李。匡吉子:周。口天子:吳。十二麻子:王。馬二先生:馮。耳東子:陳。弓長子:張。水王八:汪。未撇兒:朱。尾巴子:姚。人則一:俞。
五 歇後語
老虎胡須——摸一不得。刺毛蟲一一惹不得。沒乾的生漆——碰不得。過了時的皇歷:翻不得。六月里的扇子——借不得。佛爺的眼珠兒——動不得。老鼠跳在米筐里:巴不得。說了半天算是江豬——白蹄(白提)。腳趾頭上掛鈴當——走一步,響(想)一步。老虎大轉身——沒有脖(駁)兒。屬梅花鹿角的——叉(差)兒到不少。打著燈籠揚麥子——照場(常)。老墳後頭撐擺渡——祖船(傳)。老太太的拐杖——扶(福)人。豆腐鹵作菜——不用鹽(言)。晌午朝南走——沒有前(錢)影。後鍋里的水——響(想)不開。三九的蘿卜——凍(動)了心。你是槍換炮——響(想)頭越發大了。一分錢買燒酒——怎麼撩(了)。拆了棉花當大褂穿——沒有里(理)。玉米棒子挾在腰裡——不啃(肯)。猴兒拿剪子——瞎鉸(攪)。黃浦江里插稻秧——青浦。鐵塔換柄一新裝(辛庄)。牙齒里出血——紅(虹)口。籬子倒脫河浜里——橫涇。一刀劈脫夜明珠——切(七)寶。橋頭上撞破頭——紅(虹)橋。絲網捉魚——加錠(嘉定)。絲瓜不摘——大長(場)。拍板一響——價(嘉)定。騾子析腳——騾踮(羅店)。甜塌餅破肚——漏糖(婁塘)。兩親家公碰頭——男(南)匯。爛船不補——舟破(周浦)。代人照電筒——送光(松江)。三斗米做粢飯——大團。額角頭上擺跳板——頭橋。菜莧不摘——心長(場)。梁新記牙刷——一毛不拔。海關的鍾聲——遠近聞鳴(名)。九曲橋上散步——走彎路。「大世界」里照哈哈鏡——面目全非。崇明的蟹——嘴上講講。牆根頭綉花——戳壁腳。黃狗插角——裝胡羊(裝樣子)。

2. 老甲魚形容男人什麼意思

是指年紀大的男人。
這是一個方言詞,詈詞。用於對男性老人。一種語言中跟標准語言有區別的、只在一個地區使用的話,如漢語的粵方言、吳方言等。
男性:人類兩性之一。指男性的人。與女性相對。

3. 老甲魚是罵人嗎

老甲魚是罵人,意思是老奸巨猾。

老甲魚,讀音是lǎo jiǎ yú,漢語詞彙,方言。詈詞。用於對男性老人。

出處:洪深《五奎橋》:「前年周鄉紳這只老甲魚,下鄉來收租,偶然看見我,倒說我長得好看,轉起歪念頭來,要想討我做姨太太,竟托替他家看祠堂的謝先生來說媒。」

詈詞:就是罵人的詞。在漢語的書面語里,也有專門的「詈詞」,但因為經過了文人的篩選修飾,大都比較文明。比如古人罵人,最狠的莫過於「汝母婢也」,意思是說「你媽是小老婆」。古代最常用的罵人話是「豎子」,「豎子」原義是「兒童、童僕」,引申為「愚弱無能的人」。

4. 被女孩說成老鱉,什麼意思她罵我

可能是對你太熟了的一種昵稱。一般老鱉有兩個意思,一是不愛說話,做事不愛出風頭,是踏踏實實干工作的人,不會為自己的名和利出頭,只會老實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另一個就是做事很慢,講求精工細活,不求速度,不會為了趕時間、趕進度圖快,會慢慢的一件事一件事做好、一步一步的來,是個精益求精的人。所以女孩這樣喊你沒有惡意,還有可能是看上你了。

5. 甲魚和老鱉是不是同一個

甲魚,老鱉、王八是同一種動物,甲魚又稱鱉或團魚,是一種卵生兩棲爬行動物不一樣啊! 龜就是王八 ,甲魚就是鱉 烏龜和鱉區別:最簡單的區別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6. 老甲魚是什麼梗

老甲魚是用於對男性老人。也是罵人的話,老奸巨猾,很讓人反感。

甲魚,是鱉的俗稱,也叫團魚、水魚、是卵生兩棲爬行動物,是龜鱉目鱉科軟殼水生龜的統稱。共有20多種。中國現存主要有中華鱉、山瑞鱉、斑鱉、黿,其中以中華鱉最為常見。甲魚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上等筵席的優質材料,還可作為中葯材料入葯。其具有諸多滋補葯用功效。

可簡單的歸納為「三喜三怕」,即:喜潔怕臟,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在自然環境中,甲魚喜歡棲息於水質清潔的江河、湖泊、水庫、池塘等水域,風平浪靜的白天常趴在向陽的岸邊曬太陽,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體表的致病菌,促進受傷體表的癒合,並通過曬背提高體溫,促進食物消化。

甲魚非常膽小,對周圍環境中的聲響和物體的移動很敏感,一有風吹草動就潛入水底。甲魚生性兇猛好鬥,群體間侍強凌弱現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時會殘食同類。生長期間主要以肺呼吸,當水溫低於15℃時,甲魚就潛入池底淤泥開始冬眠,靠喉嚨部的鰓狀組織等輔助呼吸器官進行呼吸。

7. 你真是菜的有鹽有味這句話什麼意思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前幾天,同事扔了一份《杭州人只會說不會寫的18個字》到群里,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有點意思」、「原來一直在說的這個字是這么寫的」。
這裡麵包含了18個杭州方言中的常用字字形、字音以及釋義、例句。
作者自信,「其中一些字,嫑(這里就開始飆杭州話)說寫,就是說,估計也有很多人不會了!」並表示,不服,可以來戰。
那我們真的想來戰一戰。
一方面,我們編輯部杭州(女)人比較多,寫作時對方言的表達需求高。上一回用到杭州話標題,是有一個稿子講70後的女士被人喊「大媽」,心裡很cuō(表示不爽)。因為沒有通行的方言詞典,這個cuō應該打哪個字?搓?戳?
另外一方面,方言演化呈現式微之勢,年輕一代越來越失去方言語境。
其實大家對杭州話很感興趣,只是缺少探索的機會。我曾經很湊巧給北方的朋友講過兩個精妙的杭州語匯:「裙邊拖地冒火花」,還有一個是「十指穿排簫」(什麼意思?答案在最後),他後來就能跟杭州人對上這些暗號了。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對上暗號。
錢江晚報記者特別邀請杭州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徐越,從方言研究的角度,對網傳的這18個字進行分類、補充注釋和部分勘誤。
徐越老師說,這批字大致可以分成四類:
通用字。已進入《現代漢語詞典》的方言字,例如「烊(yáng)」,方言中的音和義,已為普通話所吸收;
本字。例如「(yì)」,比量高低長短的意思。《集韻》:於建切,「物相當也」。在吳語各地方言中普遍存在;
方言字。方言是經由口頭代代流傳的語言,書寫時常常需要造字,有些方言字出現得比較早,已經成了比較通用寫法,比如「潽(pū)」字;
臨時造字。有些字造得過於生僻,還未得到大家的認可,比如「(tā)」字。
◇通用字
①【網路原文】《烊》杭州話:yang,意思:融化。夏天小孩吃冷飲,家長都會說:「快點吃,慢點烊掉了」。
【注釋】這個yáng字表達方言中的熔化、溶化,都已經是約定俗成的用字,甚至這個說法已經和普通話融合。
②【網路原文】《囥》上海話:kang,意思:藏。例句:把鈔票囥囥好!
【注釋】這個字表達藏也是約定俗成的用字,《新華字典》也收了這個字,念kàng。
◇本字
①【網路原文】《湯》杭州話:dang,意思:搖動,晃動水的意思。老派杭州人把「漱口」講成是「dang嘴巴」,例如:你拿只碗來嘴巴湯湯清爽!
【注釋】徐越說,這是dàng這個方言字的本字,最早就講「湯碗盞(用水在碗里晃晃,洗洗碗)」,所以湯字還有一個皿字底。
②【網路原文】《勩 》杭州話:yì,意思:器物逐漸磨損失去稜角、鋒芒。例句:螺絲扣勩脫了。
【注釋】這個字就是方言yì的本字,意思也准確,表示各種磨損。
◇方言字
①【網路原文】《潽》杭州話:pu,意思:溢出來,燒湯的時候如果溢出來,上海人就叫做「潽出來了」,所以燒湯時候一定要有人照看,不能走開哦。
【注釋】徐越說這個字准確,「潽(pū)是造得比較早的字,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就流傳『潽』表示液體溢出來,從音和形上都適合表達杭州方言中的這個字。」
【說開去】徐越講形容液體溢出來,所以「潽」字非常精準。我就想起來,我們現在表達很多事物的滿溢,也會用到潽出來的說法,比如,小區里收舊衣服的大熊貓、大青蛙總是處於「吃吐」的狀態——被塞到「口吐白沫」,我們好像也會講這種狀態是「潽出來了」。
◇臨時造字
①【網路原文】《》杭州話:ning,意思:受潮而不脆了,例如受潮的餅干
【勘誤】這個字的表述有錯誤。在杭州話里,nǐng表示材質的韌性。如果是形容食材,多指糯米的韌性,或者牛(肉)經的口感,有點接近大家現在說的「Q」。
徐越認為杭州方言nǐng更合適的字形,應該是「韌」字。「『韌』的文讀因是rèn;白讀音就是nǐng。杭州話經常講『韌吊吊(nǐng diāo diāo)』。」
文白異讀,是漢語方言中一種特有的現象,一些漢字在方言中有兩種讀音。一種是讀書識字所使用的語音,稱為「文讀」,又叫讀書音;另一種是平時說話時所使用的語音,稱為「白讀」,又叫做說話音。吳語是文白異讀現象最為頻繁復雜的系統之一。
比如,肥皂,文讀作「féi zào」;白讀作「pízào」(pí這個音實在也是傳神,「皮」音,叫肥皂滑溜溜的體質,躍然紙面)
【說開去】至於原文中講的「餅干受潮不脆了」,杭州話一般就講「潮了的」。這個詞的精妙在意,它的引申義還可解釋成人敗下陣來,比如:個記他潮了(liǎo)的。按照今天網路語言的講法,意思就是:這下他「涼」了。
② 【網路原文】《恘》上海話:qiu,意思:去你的,不相信,不要聽。
【勘誤】徐越說杭州話里沒有聽說過qiu這個音,按照這個字,杭州話應該是念「xīe」,意思是「水平比較低」。例如「噶恘的。」意思是「太差了」。
【說開去】杭州話「恘」有時候也表示尷尬,比如「味道有點恘。」不是說口味不好,而是形容感覺有些尷尬,叫人失落,比如給喜歡的人發信息,那個人經常不回復,那就「味道有點恘」。
③ 【網路原文】《瀴》杭州話:yin,意思:涼的,冷的。氣溫下降,天氣yin起來了,要多穿點衣裳,是不是經常聽到媽媽這么說?這里的yin杭州話里寫成「瀴」而不是陰天的「陰」哦,表示有一點兒涼意。
【注釋】有這個說法。而且特別適合形容杭州的濕冷、陰冷。
④ 【網路原文】《》杭州話:yi,意思:量比(長度)。去商店裡買衣服,營業員都會拿衣服在你身上yi一yi長短。
【注釋】徐越說有這個說法。不過發音可能是作「yie」更准確。
⑤【網路原文】《奅》杭話:mao ,意思:輕蔑,不相信,不理會。例句:奅都不來奅你。
【注釋】徐越表示不太聽說這個說法。如果表示不搭理,杭州人更常講「耳都不來耳你」。
【說開去】浙江大學建工學院教授、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唐曉武是一位「老杭州」,我請他看這些字的時候,他說「奅都不來奅你」這句話有的,「男孩子用得多,比『耳都不耳你』語氣更重,更藐視對方。再下去要打架了。我住延安路和吳山路之間,小混混更多些,常講。」
而且不服氣的,還有下文——「我讓你奅」直接挙頭就出去了。不行的則溜了,或去找個大混混來,大混混一把抓住小混混胸口:「你還奅不奅他啦!」
⑥【網路原文】《》杭州話:mì ,意思:動詞,抿、飲、喝(酒)。例句:我每天晚上歡喜兩口老酒。
【勘誤】是有這么一句杭州方言,表示呷一口酒或者茶,但是徐越認為不需要用這個生僻字來表示,用「咪」就可以了。
⑦【網路原文】《郈》杭州話:hei, 意思:很急切地盼望、很要得到。例句:你節個嘎郈的?
【勘誤】有hēi這個說法,不過用「候」表示可能更合適。
⑧【網路原文】《敁》杭州話:deng, 意思:掂一掂(分量)。例句:哪一個更重一些?拿手敁一敁就曉得了。
【注釋】徐越說有這句杭州話dèng dèng看,表示墊一下分量,但是這個字沒見過。
⑨【網路原文】《奯》杭州話:gua,意思:轉目偶見,表示眼睛偶然看到過的意思。例如:這東西今朝我好像啥地方奯著過一眼。
【注釋】有這句杭州話guā,瞟到一眼的意思,但是這個字太生僻,「可以用『刮』表示。」
⑩【網路原文】《齆》杭州話:ong,意思:表示鼻子不通氣。杭州人把鼻子不通氣的狀態,叫做ong鼻頭。
【注釋】有òng鼻頭的說法,人感冒的時候鼻子塞住了,就是這種鼻頭了。
【說開去】有時候杭州人講「òng鼻頭」也會形容一種獨特的聲音,比如周華健的聲音,「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
【網路原文】《掿》上海話:nio 意思:表示揉捏。揉面,在杭州話里就是掿麵粉。不但麵粉要掿,腌鹹菜也是要一面擺鹽一面掿的;洗衣裳也要水裡掿掿它。
【勘誤】徐越說有nió這個方言講法,比如形容揉麵粉就是nió麵粉,但是不是這個掿字,是「扌肉」
【網路原文】《扚》杭州話:die,意思:把一小部分一下子折斷。這個扚,接近於折斷,但並不是把一樣東西從當中折斷,而是把這樣東西的一小部分拗下來的意思。比如扚刀豆,就是把刀豆的頭上折掉一些;掐肉上的一小點,也叫扚一點點肉下來。
【注釋】有diē這個方言,特別是摘菜的時候常用到,比如diē芹菜這個動作。掐尖,也可以用這個字表示。
【網路原文】《》杭州話:ta,意思:吐舌頭的樣子。例句:今朝的菜蠻好,饞得我舌頭都出來了。
【勘誤】這個字太生僻,但是舌頭tā出來的說法有的,表示拖出來一點。比如夏天狗解暑的時候,舌頭就是tā出來的。
【說開去】我作為杭州話說得並不太地道的杭州人,對tā字的用法不是很熟悉。結果,昨天徐越舉完狗的舌頭tā出來的例子以後,冷不防地舉例「痔瘡tā出」,一下子打通了我對這個字的理解!因為以前我聽一個做痔瘡手術的男同學(對的,十男九痔)描述他的痔瘡就診經歷,他說過「痔瘡tā出,生不如死」。
最後給大家釋疑:
1、開頭講的「大媽」懸案——cuō應該是哪個字?徐越說可以用「觸」字或者「戳」字,因為能夠反映出一件事情對內心的觸動。而杭州方言是沒有翹舌音的,所以以上兩個普通話中的漢字,都可以表達cuō氣。
2、裙邊拖地冒火花,本義是形容老甲魚這種生物。對,老的甲魚,在杭州話里表示老資歷的人。甲魚老了,裙邊就會很硬,拖著地走路,一下子會因為高溫而爆出火花!
3、十指穿排簫,是形容手殘黨。排簫最大的特點,把若干支同種材質的音管,用粘接、捆綁、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們結合成一個整體樂器。「十指穿排簫」的小孩,是看上去有十根手指並不殘疾,但是干起手工活來,手指通通粘住的,他們最多也就有兩個手指,弄不好就是只機器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8. 什麼是老鱉

就是所謂的王八,方言多說老鱉,由於身體顏色近似於土,所以又叫土老鱉、
還有一種意思就是罵人的,形容人很土氣、

9. 老甲魚什麼意思

方言。
詈詞。
用於對男性老人。
也是罵人的話,老奸巨猾,很讓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