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京杭大運河溝通了哪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廊坊市、滄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東省德州市、臨清市、聊城市、濟寧市、滕州市、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湖州市、杭州市20個市區。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它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長度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長為蘇伊士運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馬運河(81.3千米)的22倍。
(1)杭州運河都有哪些水系流通擴展閱讀:
京杭運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條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復雜,流向總體概括為四個節點、兩種流向:節點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運河向南流;節點1與節點2東平湖之間的南運河、魯北運河向北流。
節點2與節點3長江(清江)之間的魯南運河、中運河、里運河向南流;節點3與節點4長江以南的丹陽之間河段向北流;丹陽以南河段(江南運河)向南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京杭大運河
『貳』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些省市溝通了哪些水系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全長約1797公里,始建於春秋時期。
是歷經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叄』 杭京大運河溝通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全長1700餘公里。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肆』 京杭大運河的經過的中國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經過的中國五大水系是: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的主要水路河道,也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和部分河流和湖泊組成的。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河道之一,是中國古代老百姓人工挖的大運河。
從北京開始經過跨過黃河,淮河,長江,到達杭州,全長2700多公里,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
2014年6月22日,在多哈舉行的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通過中國提交的「大運河」申遺申請,「大運河」作為文化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
(4)杭州運河都有哪些水系流通擴展閱讀:
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
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經濟精華薈萃之地。
京杭大運河沿線是中國最富庶的農業區之一,工業發達。在兗州、濟寧、滕州、豐縣、沛縣、徐州、邳州及兩淮等有大中型煤礦,連接上海、南京、徐州、鎮江、杭州等工業城市。
為了使黃金水道產生「黃金」效益,沿線的魯、蘇、浙三省對大運河各段進行了整治、擴建和渠化,使千年古運河重新煥發了青春,成為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伍』 京杭大運河是什麼時候修建的它連接了哪些水系
一、京杭大運河的修建歷史。
1、京杭大運河從公元前486年始鑿,今揚州向東北,經射陽湖到淮安入淮河的運河(即今里運河),因途經邗城,故得名「邗溝」,全長170公里,把長江水引入淮河,成為大運河最早修建的一段。
2、隋朝時期修建運河——隋唐大運河,先後開鑿了通濟渠,永濟渠,再打通疏浚原有的邗溝和江南運河,從而形成了從涿郡至洛陽,再從洛陽至杭州的隋代大運河。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中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顯示了中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
『陸』 京杭大運河貫通了幾大水系
大運河北起北京通州市,南到杭州,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運河
世界上開鑿最早、水道最長的水利工程.又稱大運河.北起中國北京市,南抵浙江省杭州市,流經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四省一市,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
開鑿歷史 京杭運河的開鑿經歷了3個大階段:①公元前5世紀,由吳國開鑿的邗溝,從今揚州附近的邗溝引長江水向北流,經高郵、寶應、淮安入淮河,溝通了長江和淮河.②7世紀初,隋朝定都洛陽,605年開通濟渠,把洛水東引入黃河,再從黃河引水至今河南滎陽北,經鄭州、開封折向東南直到江蘇清江(淮陰)與邗溝相通,長約1000多千米.後又於608年鑿永濟渠,從洛陽向東北,經武陟、新鄉、汲縣到山東臨清,北上到天津、河北涿郡,全長約1000千米.610年,又從江蘇鎮江經丹陽直達浙江杭州,開鑿了一條長約400千米的江南運河.至此,從北京繞洛陽南達杭州的京杭運河全部開挖完成,全程長2700多千米.③元代全國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後,為了縮短從北京到杭州繞道洛陽的航線,1283~1293年,先後挖通了北京到通縣的通惠河、山東臨清到東平的會通河、東平到濟寧的濟州河.把運河改成直線後,比隋代京杭運河縮短了900多千米.
明、清兩代在維持元代運河的基礎上,進行了疏浚、黃運分離、湖漕分離等工程.
運河分段 京杭運河是不同時期利用許多天然河道、湖泊分段開挖連接而成的,全程共分7段,從北到南依次為:①通惠河(北京—通縣).由溫榆河、白浮泉、昆明湖和白河挖接而成,長220千米.②北運河(通縣—天津).利用潮白河下游開挖而成,長186千米.③南運河(天津—臨清).利用衛河下游的一段天然河道開挖而成,長約400千米.④魯運河(臨清—台兒庄).利用汶水和泗水的水源,沿途經南陽、獨山、昭陽、微山湖等水面,長約480千米.⑤中運河(台兒庄—淮陰).利用泗水下游的一段天然河道,開挖而成,長186千米.⑥里運河(淮陰—揚州),長190千米.⑦江南運河(鎮江—杭州)長330千米.
綜合效益 京杭運河是中國南北水運的大動脈,從春秋戰國時代起,在過去不同歷史階段中,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從19世紀起,由於南北海運的興起,以及後來津浦鐵路的通車,其作用逐漸降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隨著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對運河的許多河段進行了疏浚、加深或裁彎取直,並建立了不少新式船閘,還妥善解決了水源等工程問題.改造後,北起山東境內的梁濟運河,南止浙江境內的江南運河,全線約980千米均能通航,同時借用運河,發揮了灌溉、排洪、排澇、發電及旅遊等多方面的效益.正在興建中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已確定利用運河為輸水路線,引長江水由運河輸送到華北缺水地區,以緩解該地區缺水問題.
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古代偉大運河工程.北起北京,南經河北、天津、山東、江蘇等省市,貫通海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里程最長的人工航道,京杭運河是歷代勞動人民和工程技術專家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勞動的結晶,是中國燦爛古代文化的象徵之一.
『柒』 我國的杭京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分別溝通了幾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
目錄·地理位置
·歷史
·意義
·申報世界遺產
·呼籲
·數字京航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治理目標
京杭大運河 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地理位置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千米。
京杭大運河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運河同上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一千七百九十四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
終點,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台兒庄、臨清、蘇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歷史
京杭人運河的開鑿,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當時吳王闔閭為了向西擴張勢力范圍,下令開鑿自太湖直達長江的胥溪。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規模的擴展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是利用原來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運河水流主要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台兒庄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台兒庄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陰到瓜洲稱里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申報世界遺產
2006年3月58位政協委員聯合向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提交了一份提案,呼籲從戰略高度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這58位委員中,既有北京、天津、江蘇、河北等大運河沿岸六省市的現任政協主席及原政協主席,也有國家文物局的前後兩任局長——張文彬和單霽翔。舒乙、王鐵城等知名人士也紛紛簽名。
第一提案人劉楓委員說,大運河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被譽為「古代文化長廊」「古代科技庫」「名勝博物館」「民俗陳列室」,其歷史遺存是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絕好實物資料,是中國悠久歷史文明的最好見證。站在保護人類文明的高度看,大運河不僅在中國是獨一無二的,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也為世界所公認。大運河水系綿延數千里,縱貫南北,構成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出濃郁的線形文化景觀,如果再加上還未被很好發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就更加豐富。 「如果將京杭大運河的歷史價值、文化內涵和對中國歷史發展的貢獻相加,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與長城媲美。」兩位權威專家——1985年呼籲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鄭孝燮、羅哲文如此預測,「我們堅信,京杭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率非常大。」
「大運河和長城在遺產名錄上應該是姊妹篇。」劉楓委員提醒說,但是必須看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功能逐步衰弱,真實性和完整性正在遭到破壞。如果不注意啟動有如「申遺」這樣重大的、為各地重視的保護工作,她的歷史文化、遺跡和自然風光等,將不可避免地退化並迅速消亡,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京杭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絕不是某個地方和部門的事。政協委員們建議,應從戰略高度,立即啟動對京杭大運河的搶救性保護工作,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岸政府參加並鼎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摸清大運河「家底」,盡快制定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並在適當時候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保護好京杭大運河,對於傳承人類文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運河的傳統運輸功能已經改變,河道、沿河風貌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當前又面臨著城市現代化、農村城鎮化建設的嚴重挑戰。如果再不加強保護,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存、風光景物和自然生態環境就會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壞,真實性和完整性就會不復存在,這將是中華民族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對大運河進行搶救性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到了緊要關頭。
呼籲
━━喚起公眾對大運河重要地位和多重價值的社會認知度,進一步增強各級政府的保護意識,總結和宣傳各地在保護與發掘運河深厚歷史文化內涵方面的經驗,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大運河的保護與申遺工作,延續運河文脈,傳承運河文明。
━━從國家戰略高度,建立統一協調機構,制定大運河保護的法律法規,統籌保護與發展規劃,調動各方力量,實施有效保護,科學合理利用,造福子孫後代。
━━按照《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要求,重視並啟動京杭大運河申遺工作,以創新的思路,正確處理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系,正確處理保護、利用與發展的關系,切實把申遺的過程變成加強大運河保護與管理的過程。
━━盡快成立由相關部委、有關專家、沿線城市參加並全力支持的研究機構,收集資料,摸清家底,以嚴肅的科學態度,開展調查研究和價值評估工作,向有關部門提出可行性建議。
━━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大運河沿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實施過程中,更加註重大運河的整體風貌,確保沿線文物得到有效保護,合理利用資源,維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使古老的運河重新煥發青春與活力。
數字京航大運河
為了更好保護京杭大運河及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我國將「開鑿」「數字京航大運河」
2007年5月初在京召開的全國社會發展科技會議提出,我國將在「十一五」期間實施數字京杭大運河專項。
根據國家文物局發布的《文化遺產保護科學和技術發展「十一五」規劃》,我國專家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制定京杭大運河住處採集標准,系統開展調查評估工作,利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等技術手段建立京杭大運河文化遺產綜合信息系統。
《規劃》介紹,這一系統能將京杭大運河的文字、圖片、地圖、遙感圖像等非空間數據在同一地理參考坐標系下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通過文字和圖形進行統一管理,實現通過文字和圖形進行雙向查詢、檢索並對圖象進行瀏覽、查詢、分析和制圖,形成基礎信息資料庫,為實施京杭大運河的保護、研究、展示、管理和決策提供有力支撐。
京杭大運河治理目標
近年來,太湖流域內年用水總量290億立方米,而流域內本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只有162億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萬人口年創造近萬億元GDP,用水量竟是實際資源量的兩倍。由於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與經濟發展和流域人口數量不相協調,流域水體污染十分嚴重,使太湖流域面臨水質型缺水的嚴峻形勢。根據1998~2000年三年間連續水質監測評價表明,盡管近幾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體水質總體上尚未得到明顯好轉,湖泊富營養化在整體上也未得到明顯改善,2000年總磷、總氮、化學耗氧量均遠未達到規劃治理目標;河網的水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還有惡化的趨勢,太湖流域水資源面臨嚴峻的形勢。
另一方面,京杭運河與錢塘江溝通後,隨著杭州城市的發展,船舶運輸在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船舶的噪音和廢氣的排放,已經嚴重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品質,船舶航行發生的多起涉橋事故,對拱辰橋等重點保護文物也構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脅,貨運船舶的參差不齊的外觀形象,也與目前的景觀河道很不協調,並且已經發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損壞景觀設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杭州生活品質之城的建設。如果運河杭州到塘棲段停止貨運船舶航行,改為完全的旅遊河道,旅遊經濟產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產業的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的。
因此,開辟錢塘江水系富春江與太湖水系東苕溪的航道,溝通錢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優質水源,自然流經東苕溪,沖排太湖水系的劣質水,為杭嘉湖地區及上海提供優質水源,改善這些地區的水資源環境,在逐步對污水進行截污納管後,使京杭運河及其叉河成為杭州、嘉興等城市的優質自來水源,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可持續發展的遠景。為確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質不受船舶污染、以及節約土地資源,採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氣化輕軌控制船舶航行,從而實現低航道等級、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節約型航行方式,在全國率先實現綠色航運。原稿地址http://vip.bokee.com/20070731337404.html
2006年05月25日,京杭大運河作為中國春秋至清時期的偉大工程,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捌』 京杭運河溝通了哪5大水系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六省市,
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玖』 京杭大運河經過哪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經過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魯運河、中運河、里運河、江南運河。京杭運河有四個節點、兩種流向。節點一為天津以北的通惠河、北運河向南流;節點1與節點2東平湖之間的南運河、魯北運河向北流。
『拾』 京杭大運河經過的中國五大水系是哪些
京杭大運河經過的中國五大水系是: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
2、北運河。
3、南運河。
4、魯運河。
5、中運河。
6、里運河。
7、江南運河。
京杭運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條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復雜,流向總體概括為四個節點、兩種流向:節點1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運河向南流;節點1與節點2東平湖之間的南運河、魯北運河向北流。
節點2與節點3長江(清江)之間的魯南運河、中運河、里運河向南流;節點3與節點4長江以南的丹陽之間河段向北流;丹陽以南河段(江南運河)向南流。
(10)杭州運河都有哪些水系流通擴展閱讀:
魏晉以後,淮河以南沃野千里,經過先民世代經營,成為糧、棉、油、蠶桑、麻的主要產區和中央政權財賦的重要來源。隋煬帝利用湖泊、河流和一段段古運河,打通開挖了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南達餘杭的大運河。
這條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的宏偉工程,拉開了中國大地的河運格局,也把陸海兩條絲綢之路連為一線,成為京杭大運河的前身。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5條東西向的河流,因大運河而南北貫通。中國歷史上也因此出現了政治重心北移、經濟重心南移,而南北卻不斷加深融合的大一統局面。
大運河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延展空間,燕趙、齊魯、荊楚、吳越,乃至巴蜀和嶺南,相對隔離的文化板塊,在一條運河上交相輝映,融通向前。
這是一條充滿生機活力的水路,杭州、揚州、淮安、濟寧……沿線串起一座座璀璨的城鎮。絲綢、陶瓷、茶葉因大運河流向八方,楊柳青年畫、吳橋雜技、淮揚菜因大運河名揚四海,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與大運河沿線都有著不解之緣。
繁榮的大運河貿易,促進了各地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那時候的北京天橋,是一片民間藝術的海洋。來自各個地域的民間藝術,有了傳播和交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