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氣候與農業的關系是怎麼樣的
氣候為農業提供了光、熱、水、空氣等能量和物質,是農業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區的氣候資源決定著該地的種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一個合理的種植制度應該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的農業氣候資源,挖掘農業氣候資源潛力,建成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取得農作物生產的最佳社會經濟效益。
氣候作為一種環境因素和自然資源,對農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光、熱、水等氣候要素是決定種植制度的基本因素,其中熱量更是決定某一地區一年幾季的主導因素。一般說來,一年三季要求≥0℃積溫大於5900~6100℃;一年兩季要求≥0℃積溫大於4000~4200℃;而≥0℃積溫小於4000~4200℃的地區只能一年一季。
(2)光、熱、水等氣候要素的不同組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同。光、熱、水等提供農作物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和物質,它們的不同組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不同。例如,我國東南部地區光熱同季,水分條件好,有利於農業增產;青藏高原光照豐富,但熱量不足,不利於農業高產;西北地區光照豐富,但水分不足,也不利於農業增產。
(3)土地資源自然生產力的地區差異,主要是水熱條件的地區差異所致。面積超過全國50%的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生物量僅佔全國的13%;面積不到全國1/2的東部地區,生物量佔全國的87%。我國東西部土地資源自然生產力的這種差異,主要是東西部水分條件的差異引起的。東部地區生物量從熱帶向寒溫帶遞減,南北相差5~6倍。東部地區這種土地資源自然生產力的南北差異,主要是由南北熱量條件的差異所造成的。
(4)作物的種類和品質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某一地區適宜生長的作物種類與當地的氣候條件(溫度和濕度等)密切相關。如我國北方適宜種植喜長日照、溫涼氣候的作物;南方則適宜生長喜短日照、熱量充足的作物。
當然,氣候對農業生產環境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氣候變化主要通過溫度、降水、二氧化碳濃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等影響農業,並因區域和季節而異。總體而言,氣候變化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利弊並存,但以負面影響為主。
大氣——氣候變暖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增加所致,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其增溫貢獻佔到全部溫室氣體的1/2以上。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使絕大部分作物的二氧化碳交換速率、凈同化速率、生物量和產量增加,而氣孔導度、蒸騰卻相應降低,所以,其直接效應有利於作物光合利用率提高,對作物有增產作用。
土壤——氣候變化導致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和氮的流失,加速了土壤退化、侵蝕、鹽漬化的發展,削弱了農業生態系統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對於農業生產模式,氣候的影響也是有一定程度的。
種植制度調整——由於區域熱量條件的改變,氣候變化使我國長期形成的農業生產格局和種植模式受到沖擊,特別是目前緯度較低的地區,但卻為中高緯度和高原區發展多熟種植制度帶來了可能。
病蟲害加劇——氣候變暖會加劇病蟲害的流行和雜草蔓延。目前在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一些以前沒有或是較少的病蟲害,尤其是春、秋發生的種類、數量、面積較過去增加。
氣候變暖加劇病蟲害的蔓延
農業成本和投資需求增加——氣候變化導致農業投入增加,以減少負面影響,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極端氣候增加且損失增大——溫度上升在全球是不均勻的,從而影響到全球天氣系統的熱動力機制,由此造成極端天氣事件時間和分布的改變,災害頻率和強度加大。極端氣候是造成我國農業大幅度減產和糧食產量波動的重要因素。
氣候變化也影響著作為生物質能原料來源的農作物的發展。生物質是指有機物中除化石燃料外的所有來源於動、植物能再生的物質。生物質能是蘊藏在生物質中的能量,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而儲存在生物質內的能量,也通常被人們稱為生物能源。氣候變化對農作物的影響表現在二氧化碳濃度水平升高對農作物植株的生理作用產生影響,平均溫度的變化對作物的表現和分布的影響,以及降水、輻射等對作物的生長季、生育期和產量等產生影響。
農業生產的整個活動過程都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必然受到氣候、土壤、地形、植被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尤其是氣象條件的影響更為顯著。因為天氣和氣候條件在時間上的變化可以使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空間上的變化則使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因此,農業生產必須因時、因地、因作物制宜。可以說氣候變化給中國農業不僅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氣候變化條件下,及時調整農業生產結構,開發新的適應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建設,是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必然途徑。
② 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是什麼
氣候變化或致病蟲害蔓延,威脅糧食安全。
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將增加害蟲在農業和林業生態系統中傳播的風險,特別是在寒冷的北極、北方、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此外,一些害蟲,如草地貪夜蛾等,已經由於氣候變暖而擴散。其他物種,如沙漠蝗蟲(世界上最具破壞性的遷徙害蟲)預計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改變遷徙路線和地理分布。
研究指出,在所有新出現的植物疾病中,有半數是通過全球旅行和貿易傳播的。據統計,在過去十年裡,全球旅行和貿易量急劇增加。而天氣則是影響植物疾病傳播的第二大因素。
影響氣候的五大因素
1、緯度位置。通常情況下,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因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緯度不同的地方,太陽照射的角度就不一樣,有的地方直射,有的地方斜射,有的地方整天或幾個月受不到陽光的照射。一般是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2、大氣環流。是形成各種氣候類型和天氣變化的主要因素。大氣環流的表現形式有行星風系、季風環流、海陸風、山谷風等,人們平常講的大氣環流,主要是指行星風系。在不同氣壓帶和風帶控制下,氣候特徵,尤其是降水的變化有顯著的差異。加之風帶和氣壓帶隨季節的移動,從而形成各種不同的氣候類型。
3、海陸分布。海陸分布改變了氣溫和降水的地帶性分布。由於海洋和陸地的物理性質不同,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海洋增溫慢,陸地增溫快;陽光減弱以後,海洋降溫慢而陸地降溫快。溫帶地區,沿海地區降水較多,內陸地區降水較少。在相同的緯度,處於同一氣壓帶或風帶控制之下的地區,由於所處的海陸位置不同,形成的氣候特徵也不同。
4、地形地勢。地形是一個非地帶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對氣候有不同的影響。在同一緯度地帶,地勢越高,氣溫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圍內,是隨高度的升高而增加。通常情況下,山地迎風坡降水較多,背風坡降水較少。
5、洋流因素。洋流對其流經的大陸沿岸的氣候也有一定的影響。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濕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濕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光明網——聯合國糧農組織:氣候變化或致病蟲害蔓延,威脅糧食安全
③ 為什麼杭州會這么熱的
1.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域,夏季高溫多雨;
2.建築密集,不利於空氣流通;
3.人口密度大;
4.汽車尾氣排放多,汽車尾氣有保溫作用;
5.空氣濕度大,相比乾燥天氣,溫度更不容易散發(水的熱傳導比較慢)。
④ 為什麼杭州的天氣這么熱
因為杭州屬於南方,所以會比較熱
⑤ 氣候對飲食的影響
海洋性氣候顯著的沿海地區以海鮮菜著稱;大陸性氣候顯著的內陸山區則以野味和山珍著稱;乾旱氣候區則以牛羊等牲畜為食。
氣候的冷熱干濕也影響到人們的飲食習慣。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飲食中脂肪、蛋白質等,尤其在牧區,牧民的飲食以奶製品、肉類等為主。
南方人飲食以植物類為主,居民有喝菜湯吃稀飯的習慣,比如在海南人們有「飯前喝湯」的習慣,海南人吃飯一般要在飯前喝湯,無論飯菜是否已經擺上,先要吃的東西一定是湯,喝過湯之後才吃飯吃菜,酒足飯飽以後,還要再喝碗湯,才算是吃完了一頓飯。
而在高寒的青藏高原上,青裸是藏民主要種的植物和主食,同時為了適應和抵禦高寒的高原氣候,青裸酒成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食用油和飲料。
(5)杭州天氣熱和糧食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美食
1、巧克力
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巧克力可能會成為奢侈品。目前全世界一多半的巧克力來自迦納和象牙海岸等非洲國家。
但根據哥倫比亞熱帶農業國際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如果2050年全球平均溫度上升2.3攝氏度,這片地區將過於炎熱,無法再種植可可豆。按照目前世界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的趨勢來看,這樣的溫度上升並不是聳人聽聞。
2、牡蠣
氣候變化最終可能改變人們經常享用的這種海鮮大餐。2010發布的《氣候變化對澳大利亞食用牡蠣行業影響》報告指出,氣候變化與水體質量等問題都將對牡蠣行業造成損害。
海洋酸化會讓澳大利亞全國的牡蠣變小。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海洋與南極研究中心的理查德·瑪特爾(Richard Matear)博士說:「海水中化學物質的改變會讓牡蠣更難生長。」
而根據西悉尼大學博士後勞拉·帕克爾(Laura Parer)的說法,在海洋酸化和氣溫上升的共同作用下,這道獨特的海鮮可能會從此告別我們的餐桌。
3、咖啡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的統計,每年人們大約喝掉6000億杯咖啡,但這並不表示咖啡這種全球第二大貿易品能逃脫氣候變化的魔掌。
約70%的咖啡都使用原產於衣索比亞的阿拉比卡咖啡豆。但據澳大利亞皇家植物園的科學家們估計,到2080年野生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就將滅絕。你也許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要知道,這個品種可能握有對這一種群長期生存至關重要的基因密碼。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也對咖啡的未來進行了預測,指出氣溫變化會增加蟲害發生的概率,咖啡種植者不得不搬遷到更涼爽的地方。
⑥ 天氣因素是導致糧價上漲的一大重要原因,這是為何
天氣因素是導致糧價上漲的一大重要原因,這是為何?據最新的消息報道,我們全球的糧價會迎來一次大范圍的增長,這個消息一出讓很多人都非常吃驚,2021正處在疫情的攻堅時刻,經濟水平正在進行復甦,人們也才剛剛開始了工作,而此次的糧價大漲勢必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對於一個家庭也是有著不小的壓力。而提起糧價大規模的增長罪魁禍首居然是天氣因素,這也讓很多人都非常不解。
還有便是因為水資源的浪費和大規模的使用,當前用於農業灌溉水資源也是一大問題,很多地方因為持續乾旱的原因,種植必須需要人為去灌溉,但當下的情況很顯然不適用於這樣的做法。
持續的乾旱,短缺的水資源以及隨時可能襲來的暴風等其他自然災害都是當下種植區可能遇到的風險,這些惡劣的天氣狀況也在一定程度影響著國際糧價的漲幅,以至於很多時刻我們都能夠聽到糧價上漲的消息。
⑦ OB 夏天杭州天氣為什麼這么熱
杭州位於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該地區又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冬季氣溫變化明顯.夏季的杭州如此炎熱,是因為受季風氣候的影響,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南太平洋形成的暖濕氣流勢力強大,整個夏季幾乎都盤旋在該地區.再加上杭州是一個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二氧化碳的排放,城市工業區的廢氣和熱能的排放,都增加的杭州市的溫度.這就是地理學里提到的名詞:城市熱孝應.城市中心比周圍衛星城溫度平均要高2度左右.
所以夏天才會熱上加熱.
呵呵。
⑧ 關於浙江的天氣
不只是浙江熱,全球都這樣。氣候變化很大,變的越來越異常。
造成全球升溫的主要原因是溫室效應 :
溫室效應
概論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短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還有甲烷、臭氧、氯氟烴以及水氣等。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多;又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氣中應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於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溫室效應也不斷增強。據分析,在過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5℃。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而在中高緯度地區溫度上升更多。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在空氣中,氮和氧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過紅外輻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里,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
這是「溫室效應」 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科學家預測,今後大氣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而兩極地區的氣溫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氣溫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極地冰層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響的土地約5×106 km2,人口約10億,耕地約佔世界耕地總量的1/3。如果考慮到特大風暴潮和鹽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區都將受到影響,這些地區的人口和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遷入內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將發生鹽漬化或沼澤化,不適於糧食生產。同時,對江河中下游地帶也將造成災害。當海水入侵後,會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積加速,洪水威脅加劇,使江河下游的環境急劇惡化。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目前正在推進制訂國際氣候變化公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科學家預測,如果我現在開始有節制的對樹木進行採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會降低5%。
影響
受到溫室效應和周期性潮漲的雙重影響,西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的大部分地方,即將被海水淹沒,包括首都的機場及部分住宅和辦公室。
由於溫室效應會導致南北極冰雪融化,水平線上升,直接威脅吐瓦魯,所以該國在國際環保會議上一向十分敢言。前總理佩魯曾聲稱吐瓦魯是「地球暖化的第一個受害者」。
特點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後果
1)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 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⑨ 地形氣候對浙江人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影響
浙江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適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 資源總量為937億立方米,按單位面積計算居全國第4位,但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2004立方 米,低於全國人均水平。
浙江氣候總的特點是: 季風顯著, 四季分明,年氣溫適中, 光照較多, 雨量豐沛, 空氣濕潤, 雨熱季節變化同步,氣候資源配製多樣,氣象災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氣溫15~18℃, 極端最高氣溫33~43℃, 極端最低氣溫-2.2~-17.4℃;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710~2100小時。
春季,東亞季風處於冬季風向夏季風轉換的交替季節,南北氣流交會頻繁,低氣壓和鋒面活動加劇。浙江春季氣候特點為陰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時常出現大風,全省雨水增多,天氣晴雨不定,正所謂「春天孩兒臉,一日變三變」。浙江春季平均氣溫13~18℃,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內陸地區向沿海及海島地區遞減;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為由西南地區向東北沿海地區逐步遞減;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冰雹、大風、倒春寒等。
夏季,隨著夏季風環流系統建立,浙江境內盛行東南風,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活動對浙江天氣有重要影響,而北方南下冷空氣對浙江天氣仍有一定影響。初夏,浙江各地逐步進入汛期,俗稱「梅雨」季節,暴雨、大暴雨出現概率增加,易造成洪澇災害;盛夏,受副熱帶高壓影響,浙江易出現晴熱乾燥天氣,造成乾旱現象;夏季是熱帶風暴影響浙江概率最大的時期。浙江夏季氣候特點為氣溫高、降水多、光照強、空氣濕潤,氣象災害頻繁。全省夏季平均氣溫24~28℃,氣溫分布特點為中部地區向周邊地區遞減;各地降水量290~750毫米,東部山區降水量較多,如括蒼山、雁盪山、四明山等,海島和中部地區降水相對較少;全省各地雨日為32~55天。夏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乾旱、高溫、雷暴、大風、龍卷風等。
秋季,夏季風逐步減弱,並向冬季風的過渡,氣旋活動頻繁,鋒面降水較多,氣溫冷暖變化較大。浙江秋季氣候特點:初秋,浙江易出現淅淅瀝瀝的陰雨天氣,俗稱「秋拉撒」;仲秋,受高壓天氣系統控制,浙江易出現天高雲淡、風和日麗的秋高氣爽天氣,即所謂「十月小陽春」天氣;深秋,北方冷空氣影響開始增多,冷與暖、晴與雨的天氣轉換過程頻繁,氣溫起伏較大。全省秋季平均氣溫16~21℃,東南沿海和中部地區氣溫度偏高,西北山區氣溫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區降水量較多,東北部地區雖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際變化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秋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台風、暴雨、低溫、陰雨寡照、大霧等。
冬季,東亞冬季風的強弱主要取決於蒙古冷高壓的活動情況,浙江天氣受制於北方冷氣團(即冬季風)的影響,天氣過程種類相對較少。浙江冬季氣候特點是晴冷少雨、空氣乾燥。全省冬季平均氣溫3~9℃,氣溫分布特點為由南向北遞減,由東向西遞減;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東北部海島偏少明顯外,其餘各地差異不大;全省各地雨日為28~41天。冬季主要氣象災害有寒潮、凍害、大風、大雪、大霧等。
http://www.zjqx.net/all/zjqh.htm
參考資料:http://www.zjqx.net/all/zjqh.htm
⑩ 杭州的氣候特點
杭州處於亞熱帶季風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氣溫17.8℃,平均相對濕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時數1765小時。夏季氣候炎熱,濕潤,是新四大火爐之一。 相反,冬季寒冷,乾燥。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地形復雜多樣。杭州市西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等。東部屬浙北平原,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密布,物產豐富,具有江南水鄉特徵。
(10)杭州天氣熱和糧食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
杭州的水路交通,主要是京杭大運河上從蘇州至杭州的遊船,一般是夜行,暮發朝至,到達地為蘇州和無錫兩地。另有一條為錢塘江的航線,兩條線一般是在夏季或旅遊旺季才開通。
杭州是國家信息化試點城市、電子商務試點城市、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數字電視試點城市和國家軟體產業化基地、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杭州致力於打造「濱江天堂矽谷」,以信息和新型醫葯、環保、新材料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杭州的一大特色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