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杭州水文化是什麼
所謂水文化,即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日積月累形成的關於如何認識水、利用水、治理水、愛護水、欣賞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提到水文化,不得不提到城市水文化。城市是人類文明的集中地,更是創造文明的人類得以棲身的居所。城市建設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綜合體系,涵蓋地理、氣候、產業、人口發展戰略等各個方面的經濟、文化因素。不論城市如何發展,總得以水為先。水對城市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也是貫徹始終的,但歸納起來大致這么幾種:一是不少城市自然因水而誕生,而那些非自然誕生的城市在選址上則很大程度考慮了水的作用,水在城市誕生的過程中,直接影響其風格和布局;二是人類逐水而居,為城市積淀了大量的有關水的文化,它們最後便成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三是城市的水文現狀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城市的環境現狀。水文化在城市形成運作的過程中起著功不可沒的作用。 1城市創建與水文化 1.1中國古代城市的水文化 中國古代對水的傳統觀念,是把水看成具有靈性、人性之物,認為水代表了天地智慧。水運時代,城市之間的聯系及經濟交流主要依託河流,隋唐時代修築了廣通渠、通濟渠、江南運河和永濟渠,最後形成隋唐大運河,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溝通全國的運河網,大大提高了當時的漕運水平,增強了國力。 古代城市中的水體按理性文化要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a)神聖性:由帝皇嚮往神仙而來,把水作為天山瑤池,布置於御花園、皇宮中,如南朝建康玄武湖、六大都太液池、清圓明園福海。 b)智性:即文學家提倡的「智者樂水」,把水當成陶冶情操之物,有時也當成鏡子或故意弄曲折,有時聽水聲,有時觀魚、觀荷;水面可大可小,可寬可窄,可曲可直,富有詩情畫意,多見於造園。 c)靈性:宗教或風水觀念,如寺廟的放生池、蓮花池,在陵墓規劃中,水體又是極重要的靈性之物。所謂「葬者,乘生氣也……,界水而止」,是以水(河道)為界。 d)宏性:借用大自然水體的壯麗景色來烘托城市或建築物,如昆明大觀樓借用「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岳陽樓依託洞庭湖,黃鶴樓依託長江等,這種宏性水文化要求建築物突兀,氣勢不凡[1]。 1.2中國現代城市的水文化 享譽世界的城市學家伊利爾沙里寧曾經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裡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他的這段名言深刻地揭示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文化的外在體現、是凝固的文化形態,有什麼樣的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城市與之相呼應[2]。 現代城市,大都是在古城鎮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水,城市的發展也帶動了水文化的發展。在現代城市建設過程中,人們發揮想像能力創造的與水相關的各種設施、景觀五花八門、隨處可見。如人工河流、人工湖泊、假山瀑布、人工噴泉、人工溫泉、親水平台等等。這些設施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建設越來越多,這也是人們追求人居環境更美、質量更高要求的反映。這種人工設施集實用與藝術功能於一體,為城市環境美化、園林建設起到重要作用。撇開實用功能為主題的消防、噴灌用水不談,人們把構成城市美化的環境建設中關於水的設施統稱為城市水景。傳統的共識是無水不成景。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水景如黃果樹瀑布、洞庭湖、鄱陽湖等是上天的恩賜,永遠深受人類的喜愛和嚮往。而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對生命之水也尤為鍾愛,但限於城市的條件,只能以人工的方式移植或乾脆創造水的不同形態來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樂水傾向。自然水景不外乎是水的特殊存在形態,如江、河、湖、泉等。因此,按照水景不同存在的狀態和製作方法來劃分,現代城市水景就可分為人工河、人工瀑布、水幕電影、噴泉、溫泉、人工濕地等多種類別,這些融入人類智慧的高科技水處理的水景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現代都市之中,為都市環境增添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線。 城市的水文化就是由這些自然水景或人造水景構成,但水景本身並不具備文化特徵。所謂水文化,只是人們在設置水景時藉助文化思想的內涵或賦予某種文化范疇的概念而言。在自然景物的微縮移植中,生存需求便是水文化:在水景處理時,因勢利導,走向因地而異,這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文化;水景仿造天然遺產,並賦以動聽而富有詩意的名字,這是文化本身的積淀;若能別具匠心,創造出某種風格、某種地域和文化特徵的結構,則是藝術文化。 2城市發展與水文化的關系 我國古代的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內河航運發展起來的,特別是大運河,更是培育了一大批著名城鎮。隋唐時期橫貫東西的隋唐大運河,先後孕育了長安、洛陽、汴梁等一批著名的古都,元代以後橫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則由於溝通了杭州、南京、北京等大城市的聯系而使之更加繁榮,同時在運河沿線也先後形成了一大批與之息息相關的中小城市,如揚州、淮安、徐州、濟寧、臨清、通州等等。 有水使城市充滿活力,缺水使城市走向衰亡。我國古代有四大名鎮,即昌江河畔的江西景德鎮、珠江三角洲的廣東佛山鎮、長江與漢江匯合處的湖北漢口鎮以及運河畔的河南朱仙鎮。因水利條件及水文化的發展,漢口早已發展成為九省通衢的武漢三鎮之一,進入我國特大城市的行列;佛山鎮發展為佛山市,成為我國頗具規模的輕工、陶瓷基地和對外貿易聯系的紐帶;景德鎮以「瓷都」桂冠而享譽國內外;朱仙鎮在北宋時地處運河轉口地帶水陸要沖,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之成為盛極一時的水陸碼頭。後來運河年久堵塞,水運不暢,商貿漸衰,城市也隨之失去活力,成為鮮為人知的荒涼小鎮[3]。更有典籍記載歷史上在上海曾有一個青龍港,港邊有座青龍鎮,在唐宋鼎盛時期,繁華直逼當時的蘇杭,有22橋、36坊,還有3亭、7塔、13寺,商賈雲集,文人匯聚。北寧詩人梅聖俞作有《青龍海上觀潮》詩:「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卻回如鼻吸。老魚無守隨上下,閣向滄洲空怨泣。……」這一切,後來都隨青龍港的淤塞缺水而湮滅了,至今只留下少許遺跡供人憑吊、引人深思。 現代城市的發展和繁榮同樣要得益於水文化的發展。「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所以聞名天下,正是因為有了西湖。然而西湖美景名揚中外同樣是與它的水文化底蘊分不開的。從遠古的神話傳說到蘇軾筆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西湖的繁榮總是有著深厚的水文化底蘊的。近年來,杭州市打出「人文之都」、「愛情之都」的旗號,將西湖人文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杭州市將西湖作為文化根基進行再開發,以西湖為平台,重新恢復西湖博覽會來招商引資,通過文化娛樂活動如煙花大會、茶文化節活動等打造西湖品牌。這正是一個擁有水文化、善於利用水文化的完美體現。作為同是令武漢人驕傲的東湖,除了是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全國首批頂級4A級景區、國家級名景名勝區及其面積是杭州西湖的6倍這些參數以外,似乎沒有讓人想到更多,於是就產生了「東湖大,西湖名」這樣的評價。東湖年遊客接待量不及西湖的1/10,旅遊收入不及西湖的1/6。武漢東湖雖然經歷了50多年的開發建設,但在旅遊景觀、設施、交通等方面尚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加上水質惡化、湖面一度被填占、資源喪失等問題,更是不斷困擾著東湖的發展。東湖要發展,在水文化上做文章應是其重點之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多洪澇,水少旱災,關鍵還要能夠正確認識水、使用水,發展水文化。2 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保證了大約三百萬畝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為旱澇保收的「天府之國」,至今仍發揮著無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灌溉良田66. 67多萬hm2(1 000多萬畝)。都江堰市也因此而建立發展起來,如今,青城山—都江堰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4]。 由此看來,一座城市的興衰,與水是息息相關的。擁有水,並且能夠科學而合理地利用水,讓水與城市完美地融合,城市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縱觀歷史,無論是外國還是中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歷來就是人口經濟最繁榮的地方,著名的義大利威尼斯水城就是典型之一。反之,水資源匱乏的地區其人口數量、經濟能力均明顯遜於前者。 3近年來城市水文化的發展動態 城市的發展和繁榮要得益於水文化的發展。然而,隨著城市向高度文明發展的快速步伐,水文化建設方面也存在很多問題。人類生存發展離不開水資源,城市的生存發展更是要依靠水。決不能讓城市的快速發展建立在破壞水資源、破壞水文化上面,那樣就如同飲鳩止渴。 近些年來城市水文化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新的景象。對一座城市而言,要大力宣傳水文化,提高全民的護水、惜水意識,創造居民親水的條件和環境,促進對水的合理開發利用;積極營造良好的水文化環境,繁榮水文化事業,開展豐富多彩的水文化活動,提供精良的水文化設施,提升城市品位和層次。要以城市水域為舞台開展多樣的水上運動、水上旅遊觀光、水上游樂等各種水文化活動;對現有的起著保護水文化設施的城市防洪大堤等要加強保護和維修,同時結合城市水文化歷史積極興建水文化展覽館、水族館等新的水文化設施;積極開發沿江公園、濱水廣場,修建親水建築、親水設施和藝術小品等,讓親水建築成為城市的標志之一。所有這些舉措都是將水文化與城市發展相結合的完美體現,對城市及城市水文化的良好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再如長江荊江大堤,在保護荊州、沙市等城市的同時,也成為這些城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通過利用城市防洪大堤和退讓緩沖地帶形成層次豐富、錯落有序的立體空間景觀,完成從江面向城市空間過渡和滲透,滿足市民親水的需求。武漢的漢口江灘,通過防洪工程的加強,濱水景觀的營造,使之在洪水季節能夠有效防洪,平日則為市民提供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昔日凌亂不堪、常遭洪水侵襲的地方如今已成為武漢市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5]! 上海市的城皇廟是一處歷史悠久、令人留連的商旅好去處,如鯽的遊人在蜿蜒的橋上漫步,既可觀水、觀魚、觀蓮,又可購物,悠遊其中。 上海目前又正在啟動一項以「水」為核心將古城朱家角建設成為休閑度假和生態居住的文化旅遊項目。 位於澱山湖畔、具有千年歷史及深厚水文化底蘊的朱家角鎮,經過對水文化的進一步開發,定會將上海的歷史水文化以及千百年來水鄉的特色風貌、生態環境、人水和諧的樣板展現在遊人眼前。與此同時,上海水務局也提出了「開發浦江帶動景觀水系」的構想,其核心內容是呼應黃浦江、蘇州河綜合開發,市區突出親水和水文化,郊區突現自然和生態,打造集景觀、休閑、游覽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景觀水系。 廣州的荔灣湖、泮塘及五六十年代以後人工修建的東湖、流花湖、越秀湖、南湖、鹿湖、雲台花園等親水景點,湖面雖不太大,但各項設施齊備,均是水與文化結合的體現,是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頗受居民和遊客青睞。 上述親水景觀在全國仍有許多,它們對挖掘城市文化和水文化的內涵,提升城市整體品味,調整旅遊業發展布局,塑造國際大都市形象,無不具有積極而又深遠的歷史意義。 人工濕地的發展,在城市水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體現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都市活水公園人工濕地塘床系統於1998年初建成,活水公園是成都市府南河綜合整治過程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她展示了國際先進的人工濕地系統處理污水工藝和成都人悠久的治水傳統及較高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是城市水文化發展的較高意識體現。該活水公園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受污染的無生機的「死水」,經過塘床系統中的各級濕地單元與各種高、低等生物群落共同構成的生態系統後,變成生機勃勃的具有生命活力的「活水」,反映了活水公園的真實內涵[6]。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和較強的觀賞性,與大都市風景園林建設相融合,成為集觀賞、娛樂和污水處理於一體的旅遊景點,是水文化發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較高層次的應用。而且,對充分利用和節約淡水資源還有著更深層的意義。因此,成都市活水公園項目於1998年獲得第十二屆國際「優秀水岸獎」的最高獎以及由國際環境設計研究協會與美國《地城》雜志授予的「環境設計獎」[7]。 4結語 城市與水文化息息相關,但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水文化氛圍,除了水利工作者需學習相關水利史及生態環境方面的知識,努力使城市與水文化的結合盡量做到盡善盡美,以下幾點可供各有關部門參考。 a)各大、中、小城市應結合城市自身的規模、所處的自然條件、經濟能力、技術水平,量力而為; b)因地制宜,充分發揮水利、藝術、建築行業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對城市水利工程進行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使其達到既有水文化的底蘊,又不危及城市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c)尤其不可忽視的是,要通過廣泛宣傳來提高群眾愛護水資源、節約用水的意識,各地環保部門應履行職責,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對違法行為初(輕)犯者教育為主,屢(重)犯者從嚴懲罰,這樣,才能做到水為人類服務,人類要呵護水、珍惜水,實現人水和諧相處。
② 水文化遺產現狀及保護的思考
劉延愷1譚徐明2
(1.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2.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
我國歷史上是「以農立國」的國家,也是洪旱災害交替、天災嚴重的國家。因此,防洪治水、除害興利是舉國大事。上至大禹、下至當今,治水人物輩出,水利工程眾多,文化底蘊豐厚,水利業績輝煌。我們的祖先在實踐中還創造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名詞「水利」。「水利」一詞,最早創造於2250多年前,2120年前司馬遷為其定義為具有興利除害完整概念,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文化遺產價值的文化符號。
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水利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經歷數千年,中華民族在認識自然、開發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為民族生存與發展,在實踐中創造了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水文化遺產承載著底蘊豐厚的水文化,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財富。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輝煌與光榮。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早在198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簡稱《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把「文物」一詞及其包括的內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其范圍實際上包括了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一切歷史文化遺存。從這時起,一切物質文化遺產都被作為「文物」被納入保護的范疇。我國2004年加入了聯合國《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5年設立了「文化遺產日」,2007年人大常委會進一步修改《文物保護法》,使文化遺產保護的任務更明確,保護工作得到很大的推進。
但在實際工作中,對水文化遺產如何實施保護方面,客觀上還不同程度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對水文化遺產保護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如何進一步弘揚水文化精神,加強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管理,以及合理開發和利用的問題很有必要。
一、水文化遺產保護現狀及其問題
近10年來,水文化遺產所蘊涵的普遍價值得到了高度的認同。首先,我國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已被聯合國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而且,受到高度評價。評價指出:「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它不僅是中國水利工程技術的偉大奇跡,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創建,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人類服務為前提,變害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諧統一,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僅存的一項偉大的『生態工程』。開創了中國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紀元,標志著中國水利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世界水利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章。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劃時代的傑作。」都江堰的成就世界矚目,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光榮。都江堰文化遺產的申遺成功,也為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作出了榜樣和積累了經驗。
其次,我國正在積極籌備中國大運河(包括隋唐南北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重大水利工程的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說明我國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形勢發展迅速,前景廣闊。
《文物保護法》的頒布對於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起到推動和保證作用。但是,在有些經濟發達,工業、旅遊開發速度較快的地區和地方,存在著貫徹不力,仍在不斷地出現重要水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問題。說明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任重道遠,需要認真對待。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是:
(一)城市建設速度快,容不得對水文化遺產的評估論證
我國正處於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水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大量修建現代化建築、擴展交通道路、增大城市排水拓寬河流,以及發展科技開發區和旅遊設施毀壞水文化遺產的情況屢見不鮮。而且,施工非常緊急,遇到水文化遺產出現來不及評估論證就拆掉了。還由於各種原因,如保護意識不強、管理制度不嚴或受局部利益驅動,使得一些分散的古代、近代的水文化遺產消失。一些古代水利工程未經認真論證和評估就輕易地被現代工程取代了。新取代的工程,運行後已經證明,其經濟效益、環境效益都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為數不多的古代水工程近些年來消亡速度加快了。
(二)文化遺產保護部門的保護有空白區
主管文化遺產保護的文物部門明確提出的保護對象,主要是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以及歷史文化名城、街區、村鎮,但沒有明確地把水文物或水文化遺產提出來實行保護。因此,大量處於河道、閘壩等水設施管理范圍內的水文化遺產,就成為文物保護的空白區。長期處於沒有文物保護專業人員過問的狀態,以至造成水文化遺產極易損毀或流失的狀況。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其中的南旺分水樞紐工程於京杭大運河的最高點,其分水功能、技術含量之高,震驚當時的世界。後來水源斷流,工程失效。20世紀80年代時,南旺樞紐渠道布局和建築物還基本完好,但至21世紀初時,建築物和渠道都嚴重損毀。
(三)水管理部門沒有保護管理許可權
省、市、區縣等各級政府機關都設有文物保護主管部門,專門對各種已被評估確定了文物保護級別的文物(物質文化遺產)負責保護和管理。而處於空白區內的水文化遺產,水主管部門也無法實施保護管理,因為既沒有授權,也沒有明確過職責和義務。所以,在水利建設或城市建設中輕易地被改造或破壞。類似事件仍然在發生。最近,就在即將被列入大運河申遺項目名單,尚未來得及定級的高碑店古閘,在附近鄉村開發旅遊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破壞。
在中國大運河申遺工作中,參與工作的各路專家都親身經歷了調查的過程,深感以上問題的嚴重性。所幸,2006年開始的全國第三次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中,已經開始把未經保護的水利物質文化遺產列入了登記范圍。對提高水文化意識和推動各地對水文化遺產保護起到一定促進作用。
二、北京地區水文化遺產保護的情況
北京市政府對水文化遺產的保護高度重視。1992年開工的通惠河整治工程和1998年開工的北京城市水系綜合治理工程中,政府水主管部門採納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和北京水利學會的專家意見,對施工中遇到的水文化遺產都邀請水利與文物專家現場查勘和論證,研究保護方案,採取措施,實施了保護。例如:通惠河的建於元代的慶豐閘(二閘)、廣源閘、麥鍾橋、長河故道、廣寧閘橋等水文化遺產,在研究保護方案和實施過程中,採取專家獻策、政府批準的辦法,提高了保護工作的力度和質量。例如:早有 「京杭運河第一閘」美譽的廣源閘的保護。廣源閘是存世近800年、孔寬6米的單孔閘,河道展寬後,施工單位開始的方案是准備把一側邊牆拆掉,移建到對岸重新。專家論證認為;這樣做,雖保留了文物的部件,但完全毀壞了原貌。最後,確定的保護方案是旁開通航河道,整體保留了古閘。又例如:歷史悠久,素有「長河觀柳」的北京城西北角美景的長河,兩岸遍植垂柳,蜿蜒曲折地穿過紫竹院。是與北京東南城角「天壇看松」美景的天壇對應。在施工中曾有拓寬調直的方案,經專家論證,基本上保留了古河道原貌。
這些水文化遺產經過水主管部門採取保護措施,得以保留,但是,還沒有經過進一步保護論證、評估,也還沒有確定保護級別,尚只能作為一種文化景觀而存在。實際上,如果不能正式成為保護單位,對文化遺產本身的安全仍會有後顧之憂。
三、對水文化遺產保護的幾點建議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關於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論述中,將「傳統文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強調指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任務。還提出了「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具體要求。十七大報告為今後如何弘揚水文化、保護水文化遺產明確了方向。為提高水文化意識,促進對水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最近幾年,水文化工作在水利系統內推開,水利部領導對水利文化遺產保護和水文化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在2009年水利部首屆水文化論壇上,陳雷部長發表了重視水文化工作的重要文章,將弘揚水文化提高到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要在我們的工作中樹立科學觀、文化觀,還要從具體工作做起。為此,對水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提出以下建議:
(一)弘揚水文化、保護水文化遺產從水利工作者做起
目前,有些省、市、地區水利水務部門,在加強水文化意識和保護水文化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積極開展工作。例如:2000年浙江餘姚市水利局建立了水利志書收藏館;2002年浙江紹興市水利局在長時間策劃、收集、保護紹興地區散落民間的水利文物的基礎上,恢復、保護了環城運河、運河故道,建立了運河文化園;2009年山東濱州市水務局廣泛收集可移動水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了內容豐富的濱州水文化館;2009年水利部在杭州蕭山建成了中國水利博物館。這些都是各級水主管部門主動抓水文化建設的有力措施。說明水文化遺產的保護,水利工作者是主動積極參與和積極承擔的,水主管部門對保護工作作出了貢獻。水文化遺產的保護要堅持下去,不能等待和依靠其他部門去做。
建議把水利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作為重點普查內容列入全國水利普查工作中。
(二)水主管部門應該介入水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
過去,所有文化遺產基本上是有文物主管部門負責保護和管理,從前述的文物部門保護重點的分析來看,恰恰把水利管轄范圍的一些文化遺產忽略了。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水利工程專業性過強,以及水文化遺產許多都是仍在發揮作用和正在使用中的工程所致。
根據這種情況,水主管部門應該主動介入水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與文物主管部門共同保護與管理,這樣可能會更為有利。
(三)對於在用的水利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管理的建議
根據2007年修改《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有價值的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實物、代表性建築」也屬於不可移動的物質文化遺產。這意味著,有些近現代重要的有價值的在用的水利工程,也將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對象。
由於這些近現代代表性的水工建築物,大多是正在發揮作用的新文化遺產,它和已失去作用的古代文化遺產相比,存在著保護方法和管理制度上的很大不同。建議由水主管部門與文物部門共同評估,按照《水法》、《防洪法》和《文物保護法》的要求共同實施保護和管理。
(四)重視河道生態治理中保護遺產和融入水文化因素
現在,不少城市都在進行河道的生態化治理。根據北京永定河生態走廊建設規劃的經驗,建議在治理過程中把水文化遺產保護放在首位,把具有流域特色的水文化因素融入生態治理當中去。因為,單純地生態治理,只能恢復了綠色和生態環境,從而展現「自然」。如果,在生態治理中能把河道的水文化遺產保護好,顯示其文化特色,展示其文化景觀,就是在自然的生態環境中融入「靈魂」,提升了河道治理的文化品位。應該說「水文化與生態恢復的結合」才能使河流有生氣,才是更接近真實地恢復河道的歷史本來面貌。
③ 什麼是山水文化
一.定義:
以山水為載體的文化形態和以山水為表現對 象的文化形態。從以山水為載體的形態來說,又可分為山文化和水文化。所謂山文化,就是以山為主要載體的風景名勝。所謂水文化,就是以水為主要載體的風景名勝區
二.本質
山水,是人類的安身立之所,構成生態環境的基礎,為人們提供了生活資源,好象母親的乳汁養育著她的兒女;山水,又是人們實踐的主要對象,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過程中,使自身的需求、智慧、能力凝聚於山水之中,也就是使自身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從而在悠悠歷史長河中積累起豐富的山水文化。自然環境本身不 是山水文化,而是它賴以生成的客觀條件;山水文化作為人類特有的創造,是人與自然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晶。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創造的過程,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人類的各個方面的進步,人對山水的需求和關系自然也在演變。山水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注入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體現出人類文明的演進過程
三.形成
1.中國山水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優越的客觀自然條件
2.宗教活動和山水的開發有著密切關系,中國山水文化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宗教內容
3.中國歷史上的山林文化,是中國山水文化形成過程中的又一動因
四.中國山水文化的特點
1.中國山水文化作為自然與人文交融的結晶,在物態形式上往往以自然景觀與文物古跡和諧統一為基本特徵 ,構成一個個閃耀著獨特神彩的風景名勝區。
2.在中國眾多的名山中,還有一些名山的文化沉積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例如,面對驪山這個歷史悠久的游 覽勝地,不禁想起這里似乎是一個古老的歷史舞台。
3.所謂水文化,就是以水為主要載體的風景名勝區。各種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特點,諸如江河、湖泊、海濱 等各有自身的條件,因而也就有不同的文化內涵。
4.江河文化湖泊文化,也是中國山水文化的重要形態,
5.中國山水文化的又一重要形態,是以山水為表現對象的文化現象。這一形態的山水文化,包括山水園林、山水詩文、 山水繪畫等。
6.園林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園林史上,有皇家苑囿和私家園林兩大類。
7.山水詩文,自魏晉南北朝時期興起以後,到了唐代進入了成熟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 」,許多名山勝水都有他留下的詩篇,令人為山川的神奇秀麗而驚嘆,為山水詩創作開拓了廣闊天地。在他們的倡導和影響下,中國歷代山水詩異彩紛呈,許多風 景名勝區都召來了歷代詩人的吟賞,山水詩在中國文學史上蔚為大觀。汗牛充棟的山水詩,從各個方面發掘和 體現了中國山水之美,也擴大了風景名勝的影響。與山水詩並駕齊驅,描摹山水的游記也漸漸發展起來。在各種形態的山水游記中,大致可分為兩 大類:一類重在抒情和議論;一類重在考察和寫實。前者的特點是使山水役於人,將山水視為表情達意的手段 。柳完元開創了以山水游記抒寫人生感懷的優良傳統。到了宋代,這類游記更為人們所普遍重視,時而還將敘 事、寫景、抒情和議論融為一體。後一類的特點是探索山水的「真」、把對大自然的熱愛體現在忠實地描述山 川地貌上。
8.近代以來,吳昌碩、黃賓虹、張大千、 劉海粟等,又把山水畫推向了新高峰,使之具有新的時代特色。中國山水畫,是絢麗的山水孕育出來的,而又 使山水得到審美表現。
總之,中國山水文化以人化的山水的面貌出現,呈現出不同形態的美。它是美麗的景觀和輝煌的文化的結 晶,與哲學、宗教、美學、文學、建築、雕塑、繪畫、書法、音樂以及科學技術等都有密切關系,使多種文化 現象融為一體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96f4b14c2b160b4e767fcfa9.html
④ 杭州西湖水的特點
水靜,綠,呈半透明,人工湖湖水,水內浮游生物含量多,水流緩慢,有魚和一些水生物。
⑤ 西湖的水有什麼特點
1、西湖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流域內年徑流量為1400萬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萬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為1次/年。
2、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
3、湖泊水位保持在黃海標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厘米。庫容量約1429.4萬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為2.27米,最深約5米,最淺不到1米。
(5)杭州水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西湖的氣候特徵:
1、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6.2℃,年均無霜期245天。
2、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間,冬、夏季風交替顯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空氣濕潤。
3、 西湖生態系統可分為三個子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及濕地生態系統,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
⑥ 杭州中河、東河、西湖中的水生植物和動物 急~~
杭州中河:再力花,千屈菜,黃菖蒲,花菖蒲,梭魚草,澤瀉,睡蓮,深水荷花,歐洲大慈姑 東河:魚蝦、螺蚌,鱷魚的數量較少 東河鄉境內鳥況介紹 東河鄉位於海岸山脈東坡,本鄉海岸線大多為礫灘,缺乏廣闊的潮間帶,故岸鳥種類比較少,但馬武窟溪出海河口是入秋後遷徙中的的水鳥落腳歇息處。而境內海岸山脈大多在1000公尺以下,龐雜的闊葉林相為低海拔山區鳥類提供極佳的棲息環境,所以鄉內陸鳥相極為複雜,含蓋低、中海拔山鳥、溪澗鳥及平原鳥。許多本省其他地方以逐漸稀少或絕跡中的鳥類在本鄉仍可見到例如:朱鸝、環頸雉、台灣藍鵲……等。 西湖:蘆葦、菖蒲、鳶尾、水蔥、茭白、蒓菜等60多個品種約100多萬株的水生植物
⑦ 杭州有名的十大名山勝水有哪些
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這里有“濃妝淡抹抹總相宜”的西湖,有“怒聲洶洶勢悠悠”的錢塘江,還有代表了杭州悠久歷史的蕭山跨湖橋遺址和餘杭良渚文化。來這里的人們,既可以感受錦綉江南的溫潤細膩,又可以感受厚重歷史的文化底蘊,真可謂一舉兩得。
01
湘湖,風景秀麗,和西湖、錢搪江並稱為杭州旅遊風景的金三角,也被稱為西湖的“姐妹湖”。湘湖不僅以風景聞名於世,它也見證了浙江文明的發源史,跨湖橋文化和越王城遺址便是在這里發掘的。自古以來,湘湖便吸引了大量的遊客,其中不乏名人,如李白、陸游、文天祥等。
02
錢塘江潮就被譽為“天下第一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觀。來到杭州,觀錢塘江潮是極好的選擇。觀潮的最佳時問是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蘇東坡曾經寫道:“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可見八月十八時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
03
天目山山體的形成時間距今相當久遠,已有1.5億年。它地貌獨特,地形復雜,被稱為“華東地區古冰川遺址之典型”。這里有很多典型的森林植被,以“古、大、高、稀、多、美”六絕而聞名於世,如野生銀杏、沖天樹、香果樹等。這里四季如畫、峰巒疊翠,更有流泉飛瀑之勝,無限好風光,盡在天目山。
04
葛嶺位於杭州寶石山西側,是一座僅有三百多米的小山嶺。據說,東晉時期高士葛洪曾在此修道煉丹。葛嶺的最高處有初陽台,是觀賞日出最佳的地方之一,也是俯視西湖的極佳之地。
05
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一,有著“西湖第一勝景”的稱號。我國一元人民幣背後的圖案便取自三潭印月,這也說明了三潭印月在我國各個景點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到了晚上,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交相輝映,煞是好看。
06
位於西湖景區中的將台山,有一座“千佛龕”,就好似縮小版的龍門石窟和雲岡石窟,具有獨特的文物價值,據說,在中國的北方,像這樣的雕像是十分常見的,但是在南方卻十分罕見,所以它才具有很大的參觀價值。
07
蘇堤春曉為西湖十景之首,是一條長約三公里的林蔭大堤。蘇堤兩旁種植了很多花木,如垂柳、碧桃、海棠、紫藤等。寒冬過去之後,蘇堤兩旁楊柳遍布、艷桃灼灼,別有一番意境。置身堤上,春風迎面,湖光勝景如詩如畫,風情萬種,任人領略。
08
斷橋殘雪,西湖十景之一。在民間有句有關西湖的俗話,即“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而斷橋邊是欣賞西湖雪景的最佳地點之一。“斷橋不斷”,每當大雪過後,紅日初照,從遠處觀橋,便好似玉帶一般。
09
位於西湖之南夕照山上的雷峰夕照,因晚霞鍍塔時的美麗景色而聞名於世。《白蛇傳》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中法海將白娘子鎮壓在雷峰塔的故事更是人人皆知,這也為雷峰塔抹上了一層神話的色彩。
10
麴院風荷,顧名思義,便是以夏日觀荷為主題的。每當夏日來臨,麴院的風荷景區湖面上,各種荷花爭先盛開,人們在造型各異的小橋上邊走邊看,真是賞心悅目。在歷史上,有很多的名人來此觀賞,如清朝康熙皇帝、南宋畫家馬遠等。
⑧ 杭州哪裡好玩要有山有水的地方
九咆界風景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昭明禪寺、柳溪江、瑞晶洞、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神龍川風景旅遊度假區、衙前基督教堂、蕭山極樂寺、蕭山地藏寺、白龍寺、杭州生態園、大岩山景區、錢江觀潮度假村、浙江錢江花木城、杭州東方文化園、廣福禪寺、天都城歡樂四季公園、徑山寺、杭州雙溪漂流旅遊景區、杭州之江度假村、花家山莊、吳山、冠山寺、抱朴道院、杭州未來世界游樂公園、宋城旅遊景區、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杭州歷史博物、館杭州植物園、凈慈寺
湖濱公園、雷峰塔、靈隱寺、湖畔居、樓外樓、玉皇山莊、鳳凰山、杭州絲綢特色街、梅家塢、武林路、信義坊、南山路、清河坊、西湖龍井山園、西湖雷峰夕照(舊十景)、十字峽谷、大流灘、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臨安石長城、柳溪江漂流、神龍川、桐廬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浪石金灘、閬苑石海、新安江銅官峽、西湖九溪煙樹(新十景)、淳安千峽谷、超山風景區、杭州碑林、天鍾山、通天飛瀑、富陽鸛山、桐廬女兒村景區、瑞晶石花洞、浙西大峽谷
千島湖、上西村、桂花島、神龍島、鴕鳥島、猴島、溫馨島、梅峰攬勝、柘林瀑、吊水岩、 鸕鶿潭、太湖源、婆留井、功臣塔、湍口溫泉、龍塘山、大明山、老碓溪、紫龍山寨、石門洞、白馬崖、天目石谷、錢王陵、杭州青山湖、太子灣公園、西泠印社、南宋官窯博物館、良渚文物博物館、胡慶余堂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
西湖玉皇飛雲(新十景)、西湖雙峰插雲(舊十景)、西湖寶石流霞(新十景)、海底世界、錦綉風水洞、大清谷、山裡人家、東明山森林公園、未來世界、錢塘江大橋、西湖吳山天風(新十景)、西湖滿隴桂雨(新十景)、西湖麴院風荷(舊十景)、西湖雲棲竹徑(新十景)、西湖南屏晚鍾(舊十景)、西湖柳浪聞鶯(舊十景)、西湖斷橋殘雪(舊十景)、西湖平湖秋月(舊十景)、西湖龍井問茶(新十景)、九溪十八澗、西湖蘇堤春曉(舊十景)、西湖花港觀魚(舊十景)
岳廟、靈山幻境、西湖天地、雙溪竹海、西湖虎跑夢泉(新十景)、西湖六和塔、西湖三潭印月(舊十景)、桐廬紅燈籠鄉村家園、白雲源、桐廬垂雲通天河、桐廬瑤琳仙境、桐廬嚴子陵釣台、富春江小三峽、靈棲洞天、大慈岩碧雲洞、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富春桃源、龍門古鎮、 鸛山、白水澗、浙西大峽谷獅象灣、浙西大峽谷嬉水灘、西湖阮墩環碧(新十景)、西湖黃龍吐翠(新十景)、煙霞三洞、琴溪香谷
⑨ 杭州周邊古鎮水鄉有哪些
杭州周邊古鎮水鄉有,塘棲鎮,龍門古鎮,河橋鎮,新市古鎮,南潯古鎮等。
1,塘棲鎮
塘棲鎮(tángxī),位於杭州市北部,與湖州市的德清縣接壤,距市區中心約20公里,距區政府所在地臨平約13公里,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使其成為蘇、滬、嘉、湖的水路要津,歷朝歷代以來,塘棲均為杭州市的水上門戶。
2,龍門古鎮
龍門古鎮位於杭州市西南52公里的富春江南岸,是「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旅遊線上的國家一級景點,有320國道與之相連,交通便捷,據傳是三國孫權的故里。
3,河橋鎮
河橋鎮位於杭州市臨安區西南部。東距市區48公里,地處昌瑞、昌淳公路沿線。河橋鎮總面積190.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82個村民小組。
4,新市古鎮
新市古鎮位於浙江省德清縣,距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而建制歷史就達1200多年。千百年來居民臨河而建,傍橋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風情,新市是浙北地區大運河側的重要商埠,自古繁華,民風質朴。
5,南潯古鎮
南潯古鎮位於湖州市南潯區,地處江浙滬兩省一市交界處。明清時期為江南蠶絲名鎮,是一個人文資源充足、中西建築合璧的江南古鎮。
⑩ 除錢塘江潮外,還有哪些有關水的自然景觀
西湖,那裡有一大灘水
西溪濕地,水和泥土,動植物的結合~~~
京杭大運河,千島湖,杭州周邊的地方還有瀑布溶洞之類的,當然還有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