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環境工程與科學怎麼樣
釋義
環境工程學專業是運用環境科學、工程學和其他有關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研究合理保護和利用自然資源,控制和防治環境污染,以改善環境質量,促進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工程技術學科,它對環境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宗旨
環境工程學專業旨在培養從事工礦企業、城鎮、區域及流域的水、氣、雜訊、振動、固體廢棄物和其他污染的控制、治理、管理等方面的技術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課程
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環境微生物學、物理化學、水力學、工程力學、測量學、畫法幾何、水文地質學等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設有水處理工程、大氣污染控制、汽車營銷與銷售、環境雜訊控制、結構振動控制、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給排水管道工程、環境評價、環境監測、環境經濟、環境規劃、環境管理等。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設置了環境微生物學實驗、環境監測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就業前景
學生畢業後,除報送或報考本校和外校的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繼續深造外,還可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經濟管理部門、環境保護部門、設計單位、工礦企業、科研院所、學校等單位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工作。 當前有不少環保企業人才缺乏,而且求賢若渴。但它們所需要的專業人才與學校提供的畢業生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學校不能全面滿足他們的需求。社會並不是不需要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只是企業的用人要求與我們培養的畢業生狀況有一定的差距。
對口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的對口去向無外乎有三種:吃財政飯的國家各級環保部門和科研單位,吃效益飯的、需要解決污染問題的工礦企業以及真正吃環保飯的環保公司。從當前對環境工程專業學生的市場需求情況來看,真正能進入政府環保部門、規劃部門、建設管理部門畢的竟是少數。受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人事制度的影響,這些單位在人事編制和指標控制等方面存在著重重障礙。所以,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和定位,高職環境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應主要面向:環境工程公司、環境監測部門、工礦企業、設計單位或部門從事環境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環保項目運行管理、環境監測等基礎性、技術性工作。
遠景
從形勢上看,高職環境工程專業的學生到環保公司具有一定的優勢。
第一,這些單位普遍都需要能在環保工程的設計、施工及運行調試等方面能迅速派上用場的實用型專業技術人才;
第二,環境工程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往往都不願意到環保公司,尤其不願意到小型的、私營的環境工程公司,他們對自己的定位太高,想去的是那些大型企業、外資企業、科研單位、政府環保部門等(這種就業觀是影響他們就業難的重要原因);
第三,當前的環保公司眾多,而且從當前環保發展趨勢來看,它畢竟是一個世紀性的朝陽產業,今後對環保人才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特別是第一線的環保技術人才。
❷ 上海市城市建設學校 好不好
個人覺得還不錯。。。老師都滿好的!主要還是看你自己混的咋樣了~
把握好自己,多參加點學校的活動~以後的工作分配應該能分得不錯吧·
之後就是要看你的專業了,貌似軌道專業分配不是特別好~其他的應該還可以。。。
總之,學校環境一般般,專業蠻苦的~以後錢應該是拿的蠻多滴(聽別人講的~哈哈)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❸ 上海電力學院是211 工程高校 985 工程高校嗎
上海電力學院不是211也不是985,是一所二本學校。上海電力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兼有理、文、管、經等學科,主幹學科電力特色明顯的高等學校,上海市9所「卓越工程師」學校之一,是中國獨立建制的三所電力高校之一,也是華東地區唯一的電力本科高校,李鵬同志為學校題寫了校名。2006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優秀。
[學校簡介]
上海電力學院是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分設兩個校區,其中,楊浦校區位於上海市區東部長陽路,毗鄰楊浦大橋;浦東校區位於浦東新區學海路。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一萬餘人。
學校沿革
學校創建於1951年,歷經了上海電業學校、上海動力學校、上海電力學校、上海電力專科學校的發展演變;1985年3月更名為上海電力學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兼有管、理、經、文等學科,主幹學科電力特色明顯的高等學校。
院系及專業設置
學校設有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理學
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含華東電力繼續教育中心)共十二個二級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兩個直屬學部。
學校現有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英語等二十九個本科專業以及電氣自動化技術高職專業。學校目前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共八個碩士點獨立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的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電力清潔生產與節能、電力企業信息化與決策支持、電廠應用化學與環境保護四個學科為已建設完成的上海市重點學科;電廠熱能動力與環境工程為已建設完成的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電力系統安全與節能、現代電力企業管理、智能電網技術與工程、電力清潔生產與綠色能源利用四個學科為正在建設的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學校設有能源與環境工程、電力與自動化工程、電工電子、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物理實驗、電力自動化技術工程、現代教育技術、工程訓練、電力經濟與管理、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等實驗中心,有五十餘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另設一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其中「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電站自動化技術」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上海熱交換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發電環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四個技術研究中心為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擁有一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超過80%,博士比例超過3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超過40%。近年來,一批國內知名大學畢業及國外學成回歸的博士、碩士陸續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學歷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學校已形成以博導、教授為核心,以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為骨乾的學科學術梯隊。學校還聘請了包括數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幾十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作為學校的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
建設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電力、立足應用、立足一線」的辦學方針,樹立「務實致用,明理致遠」的辦學理念,以「高質量、有特色」為目標,實行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辦學,堅持面向電力生產和現代化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堅持為電力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校的校訓是「愛國、勤學、務實、奮進」,努力創建「刻苦、勤勉、求是、創新」的優良學風。學校的發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以科研為先導,用科研促進教學水平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長期以來,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後勤社會化、學生寢室社區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分別榮獲了原華東電力集團公司和上海市教育系統的「雙文明」單位稱號,並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和「花園單位」。2006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優秀。2010年被評為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職工最滿意的企事業單位。
學校實行學分制、主輔修制和選課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成立了選課中心、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活動項目化運行中心、大學生園區教育服務中心、大學生素質拓展學校、大學生服務中心等。
科研水平
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日趨明顯、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與時俱增的良好發展態勢。學校緊密結合上海及全國電力行業發展需求,在發電新技術、清潔能源及節能環保技術、電網安全及自動測控、信息管理及現代服務等領域形成學科特色。學校擁有一支由顧問教授(院士)、博導、教授、博士等組成的學術水平高、研究能力強、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國內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近年來,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科研總經費有較大幅度增長,科研經費的構成得到了優化,項目的含金量明顯提高。學校承擔和參與了國家「973」、「863」重大(重點)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重大(重點)基礎研究課題、上海市(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曙光計劃等一大批高水平縱向課題,以及國際合作項目和許多由企業委託的為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和技術革新而進行科學研究的橫向課題。學校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發展,許多成果在生產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項科研成果獲獎,並擁有許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被權威檢索機構SCI、EI和CPCI-S(原ISTP)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連續攀升。
畢業生就業
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始終保持著較高水平。就業是檢驗學校的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方案是否適合社會需要的主要指標。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機制下,學校確立了「就業主導、舉校聯動、鞏固電力、拓展縱橫、兩形並重、確保五率」的就業方針。通過全程化的職業發展教育、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規范化的就業服務,為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時學校藉助廣泛的校友網路和多年來與行業用人單位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通過舉辦全國電力人才招聘大會(上海站)等各類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國際交流
近年來,我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得到長足發展。先後與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德國、澳大利亞、越南、南非、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關系,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辦學等實質性合作協議;同時,我校每年聘請長短期外國文教專家和科技專家來校講學及合作科研,聘請國外學者、專家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分期分批的接受國外學生到學校學習或實習;每年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赴各國訪問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校還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德國等大學合作,共同培養具有適應我國電力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國際化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產學研合作
學校努力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企業參與辦學,增強了辦學活力,同時大型發電企業、供電公司等為我校學生生產實習、現場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上海電力公司、上海電力股份公司等多家單位與學校簽訂了學生教學實習基地的協議。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將工程應用中的先進技術及時引入課堂教學和教材,大大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得到了中國產學研教育協會以及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
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要求,學校在楊浦知識創新區的建設中加強區校合作,共建電力高科技創新基地,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位於楊浦北校區的上海電力科技園已被國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集中體現了區校合作的成果。
在新的形勢下,上海電力學院將緊緊抓住高等教育、電力行業和上海市快速發展的機遇,朝著我國電力領域人才培養和科技研發重要基地、有一定國際影響、高水平有特色的電力大學目標砥礪奮進。
❹ 上海電力大學如何
上海電力學院是中央與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校分設兩個校區,其中,楊浦校區位於上海市區東部長陽路,毗鄰楊浦大橋;浦東校區位於浦東新區學海路。學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一萬餘人。
n 學校沿革
學校創建於1951年,歷經了上海電業學校、上海動力學校、上海電力學校、上海電力專科學校的發展演變;1985年3月更名為上海電力學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以工為主,兼有管、理、經、文等學科,主幹學科電力特色明顯的高等學校。
n 院系及專業設置
學校設有能源與機械工程學院、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數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含華東電力繼續教育中心)共十二個二級學院,以及社會科學部、體育部兩個直屬學部。
學校現有熱能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英語等二十九個本科專業以及電氣自動化技術高職專業。學校目前在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三個一級學科共八個碩士點獨立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
學校的現代電力系統與電站自動化、電力清潔生產與節能、電力企業信息化與決策支持、電廠應用化學與環境保護四個學科為已建設完成的上海市重點學科;電廠熱能動力與環境工程為已建設完成的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電力系統安全與節能、現代電力企業管理、智能電網技術與工程、電力清潔生產與綠色能源利用四個學科為正在建設的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學校設有能源與環境工程、電力與自動化工程、電工電子、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物理實驗、電力自動化技術工程、現代教育技術、工程訓練、電力經濟與管理、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等實驗中心,有五十餘個基礎和專業實驗室,另設一個大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其中「熱力設備腐蝕與防護」、「電站自動化技術」為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上海熱交換系統節能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發電環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四個技術研究中心為上海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擁有一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n 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位教師的比例超過80%,博士比例超過30%,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比例超過40%。近年來,一批國內知名大學畢業及國外學成回歸的博士、碩士陸續充實教師隊伍,使教師的學歷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學校已形成以博導、教授為核心,以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教師為骨乾的學科學術梯隊。學校還聘請了包括數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幾十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作為學校的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
n 建設成果
學校始終堅持「立足電力、立足應用、立足一線」的辦學方針,樹立「務實致用,明理致遠」的辦學理念,以「高質量、有特色」為目標,實行多層次、多規格、多形式辦學,堅持面向電力生產和現代化經濟建設第一線,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
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將人才培養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堅持為電力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學校的校訓是「愛國、勤學、務實、奮進」,努力創建「刻苦、勤勉、求是、創新」的優良學風。學校的發展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育人為根本、以科研為先導,用科研促進教學水平和辦學水平的提高。
長期以來,學校在精神文明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教學管理、後勤社會化、學生寢室社區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分別榮獲了原華東電力集團公司和上海市教育系統的「雙文明」單位稱號,並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市級「文明單位」和「花園單位」。2006年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成績優秀。2010年被評為全國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上海市職工最滿意的企事業單位。
學校實行學分制、主輔修制和選課制等教學管理制度,成立了選課中心、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大學生活動項目化運行中心、大學生園區教育服務中心、大學生素質拓展學校、大學生服務中心等。
n 科研水平
在辦學過程中,學校已初步形成了研究特色日趨明顯、學術水平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與時俱增的良好發展態勢。學校緊密結合上海及全國電力行業發展需求,在發電新技術、清潔能源及節能環保技術、電網安全及自動測控、信息管理及現代服務等領域形成學科特色。學校擁有一支由顧問教授(院士)、博導、教授、博士等組成的學術水平高、研究能力強、富有開拓創新精神的教師隊伍,在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在國內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
近年來,學校科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科研總經費有較大幅度增長,科研經費的構成得到了優化,項目的含金量明顯提高。學校承擔和參與了國家「973」、「863」重大(重點)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重大(重點)基礎研究課題、上海市(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上海市科技啟明星計劃、曙光計劃等一大批高水平縱向課題,以及國際合作項目和許多由企業委託的為解決生產技術難題和技術革新而進行科學研究的橫向課題。學校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也得到了蓬勃發展,許多成果在生產中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項科研成果獲獎,並擁有許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被權威檢索機構SCI、EI和CPCI-S(原ISTP)收錄的科技論文數量連續攀升。
n 畢業生就業
我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始終保持著較高水平。就業是檢驗學校的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方案是否適合社會需要的主要指標。在「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機制下,學校確立了「就業主導、舉校聯動、鞏固電力、拓展縱橫、兩形並重、確保五率」的就業方針。通過全程化的職業發展教育、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和規范化的就業服務,為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時學校藉助廣泛的校友網路和多年來與行業用人單位建立的良好合作關系,通過舉辦全國電力人才招聘大會(上海站)等各類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n 國際交流
近年來,我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得到長足發展。先後與英國、法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德國、澳大利亞、越南、南非、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多所院校建立了友好、互惠的交流關系,簽署了校際交流、合作辦學等實質性合作協議;同時,我校每年聘請長短期外國文教專家和科技專家來校講學及合作科研,聘請國外學者、專家擔任學校名譽教授;分期分批的接受國外學生到學校學習或實習;每年選派優秀的中青年教師赴各國訪問考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校還與英國赫特福德大學、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澳大利亞、德國等大學合作,共同培養具有適應我國電力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國際化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n 產學研合作
學校努力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企業參與辦學,增強了辦學活力,同時大型發電企業、供電公司等為我校學生生產實習、現場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上海電力公司、上海電力股份公司等多家單位與學校簽訂了學生教學實習基地的協議。教師積極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以及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不僅幫助企業解決了實際問題,同時將工程應用中的先進技術及時引入課堂教學和教材,大大促進了學校的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校的產學研合作教育得到了中國產學研教育協會以及上海市教育主管部門的肯定。
根據上海市委、市政府「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要求,學校在楊浦知識創新區的建設中加強區校合作,共建電力高科技創新基地,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位於楊浦北校區的上海電力科技園已被國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認定為國家大學科技園,集中體現了區校合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