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世博會在哪個區
建議住紅口區魯迅公園附近,這邊有不少假日酒店.而且到世博園區極為方便.在四川北路東江灣路口有世博12號線直達世博4號口.另外8號線也在附近,可達耀華路\西藏南路等因此交通很便利.附近酒店有嘉馨酒店\警虹酒店等經濟型酒店,天鵝賓館為三星級.
⑵ 上海世博公園屬於哪個區
主展館及A片區B片區C片區在浦東。
D片區E片區在浦西。
總之黃浦江兩邊都有。
⑶ 上海世博會在哪個區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選址:2010年上海世博會場址設在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沿岸,盧浦大橋與南浦大橋之間的濱水區域。
⑷ 上海世博園區屬於哪個區
位於浦東B片區世博軸東側,北起北環路,南至南環路,西起上南路,東至雲台路,面積為6.52公頃。地塊內西北側有軌道交通8號線穿越,並設周家渡站。
⑸ 上海世博園在哪個區
看下邊的地圖:
主展館及A片區B片區C片區在浦東。
D片區E片區在浦西。
總之黃浦江兩邊都有。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⑹ 世博園在哪個區
世博園位於黃浦區.盧浦區和浦東新區內。
⑺ 上海世博會地址在哪個區
2010年上海世博會概況
名稱: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簡稱:2010年上海世博會
英文全稱—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 ,簡稱—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時 間: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點: 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主 題: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英文主題: Better City , Better Life
副主題: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經濟的繁榮
城市科技的創新 城市社區的重塑
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世博會的意義
1、提高公眾對「城市時代」中各種挑戰的憂患意識,並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
2、促進對城市遺產的保護;使人們更加關注健康的城市發展;
3、推廣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成功實踐和創新技術;尋求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4、促進人類社會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上海世博會園區規劃
上海世博會規劃方案綜合步行適宜距離、人體尺度和參觀者的認知度等因素,提出了「園、區、片、組、團」5個層次的結構布局,即:
園——5.28平方公里的世博會園區建設用地范圍,包括圍欄區和圍欄區外的配套設施用地,其中浦東3.93平方公里和浦西1.35平方公里;
區――3.22平方公里的世博會圍欄區,其中浦東2.47平方公里和浦西0.75平方公里;
片——5個編號分別是A、B、C、D、E的功能片區,平均用地面積為60公頃;
組——12個平均用地規模為10~15公頃的展館「組」,包括浦東8個組和浦西4個組;
團——26個平均用地規模約為2~3公頃的「展館團」,每個「展館團」可布置40~45個辦展單元,每個「展館團」的總建築面積約2~2.5萬平方米。每個團按方便和就近的原則,設置小型餐飲、購物、電信、廁所、母嬰服務等公共服務設施。
⑻ 上海世博園位置在那個區
上海世博園位置在盧灣區和浦東新區
上海世博會場地位於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沿著上海城區黃浦江兩岸進行布局。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圍欄區域(收取門票)范圍約為3.28平方公里。
國家館按照該國所在洲的地理位置以「展館團」為基本單位,劃定和布置辦展單元,共分三類:第一類為自建館,第二類為租賃館,第三類為免費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聯合館。
A片區位於浦東世博軸以東、雲台路以東、白蓮涇以西的A片區,集中布置除中國館以及東南亞外的亞洲國家館。
B片區位於A片區西側、浦東盧浦大橋以東,包括主題館、大洋洲國家館、國際組織館和公共活動中心以及演藝中心等建築。
C片區位於浦東盧浦大橋以西的後灘地區,規劃布置布置歐洲、美洲、非洲國家館和國際組織館。在入口處布置一處約10公頃的大型公共游樂場。
D片區位於浦西世博軸以西,擬保留中國現代民族工業的發源地江南造船廠大量歷史建築群的特色,改造設置為企業館。在其東側利用原址內保留的船塢和船台,規劃室外公共展示和文化交流場所。
E片區位於浦西世博軸以東,新建獨立企業館,設立最佳城市實踐區。
[途經公交]576區間路 地鐵7號線 974路 86路 177路 818路網路地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⑼ 上海世博園具體位置在哪裡
2010年上海世博會
時 間: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地 點:上海市中心黃浦江兩岸,南浦大橋和
盧浦大橋之間的濱江地區
主 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副主題: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城市經濟的繁榮
城市科技的創新
城市社區的重塑
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目 標:吸引20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7000萬人次的參觀者
上海世博會場地位於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之間,並沿著上海城區黃浦江兩岸進行布局。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其中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圍欄區域(收取門票)范圍約為3.22平方公里。
⑽ 上海世博公園
1 項目背景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公園的規劃用地,北臨黃浦江、南至浦明路,西起打浦路隧道,東至世博園區東部水門,規劃用地面積約29公頃,另外相關設計用地包括公共活動中心用地和演藝中心用地,總面積約42公頃。基地中無系統、連續的綠化景觀,濱江生態系統均被破壞,環境污染、廢水及碼頭的堆場使整個濱江原始的生態系統不復存在,基地西端有部分濕地生態群落。基於此種立地條件,該設計注重自然生態景觀的恢復和塑造,充分考慮會間高容量集散停留空間和會後城市休閑公園綠地雙重功能的相互沖突,建立集生態、展示、游覽等功能於一體的園林景觀體系,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公園綠地生態系統。
2 系統布局
2.1 系統的形成
在整體骨架設計中,設計者以灘的形式及扇骨形狀均勻分布於基地的喬木林為主體結構,,以人工的植栽方式,巧妙的創造了上海世博會南園規劃景區-公園-黃浦江心-北園規劃景區的序列性景觀,由南到北自然過渡,起到系統與外環境骨架銜接的作用。
設計構思中,由防洪堤和交通網路引發創作靈感,進一步聯想到山水自然線條的構圖形式,最終確立中國扇的上層植物結構形式配以流暢的地被網路,形成一輪黃埔江邊亮麗的植物虹。橫向上強調布局的弧線分區與直線守邊相結合,豎向上通過對風向、遮蔭及視線等因素的綜合考慮,穿插形成整齊的南北向條狀林地。抬升的扇形基地比擬為摺扇的扇面,按風向走勢而特意設置的喬木引風林比擬為扇骨,這樣整個灘的景觀構成了一幅生動而賦有韻味的中國水墨山水畫。
2.2 系統的漸變
縱觀上海世博會公園綠地分區,由西向東依次為生態濕地區、休閑游藝區、公共活動中心區、世博中心軸、演藝中心區、工業文明展示區(如圖3),與此功能結構相吻合的植物規劃分別為:西部以濕地水岸植物景觀為主,中部一軸兩心區域突出了世博園特有的林地、草坪及屋頂花園景觀,東部開創了世界獨一無二的空中立體花園的新地帶。由西向東無不透漏出自然向人工漸變的痕跡。
西端後灘基地保留著原生的濱江濕地,能在黃浦江邊創造一段生態濕地,展現自然的水陸交界景觀,有著特殊的示範意義。因此設計中選取了較為生態的灘的自然結構模式,局部設置生態濕地展示區,以保證與基地西端生態濕地的聯接,達到濱江景觀帶的整體延續性,形成一個自然循環的微生態環境。
特色林地景觀模擬自然界森林、花島等景觀,結合地形、水體、道路來組織植物景觀,體現植物自然的個體美及群體美。在具體組織中做到疏密有序,在大面積的林木種植中結合花灌木及地被的綜合設置,模擬自然界的植物形成態勢。
中部區域主要人流出入口地段、高架立交體系周圍以及與城市道路相鄰的開放綠地內,主要以植物結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間,並利用大片草坪及地被植物。從空間上給人以寬敞舒適的視覺享受,同時也有利於世博會節日氣氛的營造。在人流聚集較多的場所,如慶典廣場等大型集散場地周圍解決處理好場地透水技術的同時,將部分草地種植為耐踐踏草坪保證人流在高密度時可在草坪上休憩等候。
工業文明展示區中將部分用於碼頭貨物運輸的工業吊塔進行功能轉換,形成多層次的空中立體綠化展示。
在公共演藝中心與空中立體花園之間,以硬地樹陣的方式保證遊人的停留與休憩。在改造時保留原工業時代的烙印,使用先進的垂直綠化科技,進行綠化城市的展示。
2.3 系統色彩的退暈
上海世博公園綠地植物設計以綠色深淺不一的常綠樹、落葉樹、針葉樹、闊葉樹配以按冷暖色調組合出美麗色彩圖案的地被植物,呈現出賦有漸變退暈效果的韻律景觀。
植物美最主要表現在植物的葉色,絕大多數植物葉的葉片是綠色的,但植物葉片的綠色在色度上有深淺不同,在 色調上也有明暗、偏色之異。這 種色度和色調同時又隨著一年四季變化而不同。如垂柳的初發葉時 由黃綠逐漸變為淡綠,夏秋季為濃綠。春季銀杏葉子為綠色, 到了秋季則變為黃色。五角楓葉子在春天先紅後綠,到秋季又變成紅色。公園上層喬木林正是運用葉色的變化組合成多變而有趣味的園林景觀。
公園綠地下層地被利用植物色相的差異,形成由西區冷色逐漸過渡到東區暖色的序列景觀,創造出和諧、溫和的氣氛,加之以明度、彩度的差別運用,達到豐富多彩的調和狀態,形成既有統一又有退暈效果的漸變景觀。
3.植物群落的配置
3.1植物群落主體空間、時間的構成
在植物群落總體設計中,考慮到世博會間高容量的人群密度,注重下層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合理配置,削減中層灌木體量,強化上層混交喬木林的態勢,以增加喬木覆蓋遮蔭率。在市中心區多建喬木林,藝術地再現地帶性植物群落特徵的城市綠地,可以減緩熱島效應,增強綠島效應。同時大樹地坪的配置模式可以提高公園有限土地的利用率,世博會後為市民提供開闊的活動場所。在植建喬木林時,合理配置,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引進植物新品種,突出上海城市綠地的地域特色。從而構成喬、灌、竹、草、藤的復合群體,提高群落空間的穩定性.
上海世博公園綠地植物群落又是空間藝術形式的表現,它利用簡潔明快的喬木列陣和曲折變化的灌木色帶,結合地形的高低起伏,形成一條條豐富而有韻律的林冠、林緣曲線,劃分出變換多樣的空間模式,起到了美化和協調周邊環境的創造作用,產生虛實結合的意境效果。同時在大量草坪形成的綠色基調上勾勒出豐富多彩的色塊,不僅視覺上自然活潑,高低起伏的植物又造成含蓄莫測的景觀幻覺,擴大了園林空間感。
植物的葉容、花貌、色彩、芳香、樹干姿態的變化構成了"春花含笑"、"夏綠濃蔭"、"秋葉碩果"、"冬枝傲雪"的四季景觀。植物時序的變化極大的豐富了景觀的季相構圖,上海世博會公園綠地植物群落設計結合層次分明的空間形式,將不同時期的觀形、取色、聞香、品味及聽聲的植物合理地配置在一起,組成了三時有花、四時有景的園林風光。春天櫻花、桃花繁花似錦;夏天合歡、欒樹密閉成蔭;秋天正值果期的懸鈴木、葉色金黃的銀杏樹,配以常綠的廣玉蘭別有一番繁茂昌盛的景象;冬天蒼勁的黑松、孤傲自賞的梅花,配以色彩紅艷的山茶,平添幾分盎然的情趣。這種春花爛漫、夏季濃蔭、秋色斑斕、冬景蒼翠的季相變化增加了群落的景觀效果。
3.2 豐富的人工生態群落類型
合理的植物群落結構是綠地穩定、高效和健康發展的基礎,在有限的城市綠地中建立盡可能多的植物群落,是改善城市環境,發展生態園林的必由之路。上海世博公園綠地規劃設計通過豐富的植物物種和群落結構的多樣性,將園區建成一個植物種源庫,為其他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歸納世博公園綠地的人工生態群落類型,主要分為觀賞型、保健型、科普知識型、文化藝術型、環保型、生產型等
3.3 植物群落配置中技術集成的運用
在上海世博公園綠地規劃設計中本著"體現科技世博"的宗旨,充分合理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創造了各種現代化的植物群落景觀。
位於工業文明展示區的空中立體花園巧妙地運用了機械原理,將四個塔吊組成一組,使它們之間相互聯系,輔助設置水平垂直交叉的觀光交通體系,運用軌道的水平運動及吊塔的垂直運動,組合出立體的運動方式,產生許多趣味性極強的體系,在運動的平面中種植些色彩艷麗的地被類植物,在垂直面也引進先進材料進行城市立體綠化展示,成為上海甚至世界獨一無二的空中花園,給人一個休息娛樂空間,一個懷舊歷史、展望未來理想去處,同時成為了上海又一個獨特的彩色風景。
在世博公園耐踐踏草坪設計中主要通過三個標准加以衡量:混合草種、基地和草坪維護管理。草種混播:綜合考慮上海的氣候(氣溫從冬季的-8°C到夏季高濕度的+35°C),病蟲害的風險以及草坪的再生能力,將混合草坪的成分定為狗牙根和高羊毛。基地:具有較高的滲透性和良好的排水系統,至少有三米的厚度,包括一層M3C砂層,厚度25-30cm;一層有機物填充的運動技術層(主草層),厚度15 cm;附加的材料可以加強穩定性,最後在頂層種植草皮。維護管理:草坪的噴淋系統能定時進行灌溉,比如POP-UP系統。它能跨越草坪上的任何障礙物,而不需要藉助拖拽水管等措施來實現灌溉,同時用規律的施肥來保持耐踐踏草坪的營養.
3.4 世博會間、會後的轉換
為了兼顧世博會期間高容量、高強度的綠地使用功能和會後的城市公園功能,世博公園綠地率制定會間、會後兩種設計指標:會間綠地率達到50%,會後將轉變為65%。同時為了滿足世博公園植物展示造景功能,創造生態的植物群落景觀,喬木、灌木、地被的比例也由世博會期間的5:1.5:3.5轉變為世博會後的5:2.5:4.5。
5 結語
上海世博公園綠地在生態設計思想的指導下,以生態的理論為支撐,建立並恢復了適當的植物群落模式和生態系統,突出了上海中心城區的地域特色,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園"綠色城市"的到來作好了充分的准備,也為提升上海這座大都市的生態形象作出了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