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簡稱申的來歷是什麼
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上海,簡稱「滬」,別稱「申」。
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2000年之久。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滬)」。
上海地理位置: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
2. 上海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上海」一名,起源於水名,始見於北宋記載。上海在遠古時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後由於泥沙沉積逐漸變成了沙灘,最後成了一塊新生陸地。春秋時期,吳王曾在此建了個館舍,取名「華亭」。戰國時,這里是楚國貴州黃歇的封地。三國時,東吳孫權在這里建起了水師基地,那時這里還是一個無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當時的吳君郡(今蘇州)太守趙居貞上奏,割崑山南境,嘉興東境和海鹽北境設置華亭縣(今松江區)。那個無名小村落也有了華亭的名稱。這應該是上海最早的名稱。北宋前東海來船由松江(今吳淞江前身)溯入內陸,至青龍鎮(今舊青浦)寄碇,經過松江近海十八大支流,「上海浦」為南側之一,初不顯著。北宋時松江上游變窄,海船改由松江南側支流上海浦入口,所停江岸漸成聚落(後發展為十六鋪地帶),那時吳淞江,即今蘇州河南岸有兩條支流,一條是上海浦,一條是下海浦。南宋咸淳元年即1265年,開始在這里建鎮。建鎮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鎮名為上海鎮,這就是「上海」名稱的來歷。「上海」一名由此彰揚,以至之後在此設置政府機構和行政建制時都沿以為名──元朝的上海市舶司、上海鎮,民國的上海特別市,直到今天的上海市。
另一說法:上海名稱的由來與漁民有關
上海簡稱滬,名稱最早見於北宋郊旦之《水利書》。上海因何得名?一說「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當時漁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說是由於當時的漁民用「滬」這種捕魚的工具勞作,幹活就是上「滬」,因而得名。宋代開始設上海鎮,元代稱上海縣。宋代之後貿易日盛,一躍而為「東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間,「商賈雲集,海艇大小以萬計,城內外無隙地」。1928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稱上海市,沿用至今。
上海的簡稱「滬」和「申」也有來歷。
「滬」原是一種捕魚工具,是竹子編成的。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的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滬」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滬瀆」。而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瀆」也成了上海的代稱。梁簡文帝吳郡石像碑上也有「淞江之下,號曰滬瀆」的記載。後來又將「滬瀆」簡稱為「滬」了。
「申」與戰國時期受封於這里的楚國貴州黃歇有關。黃歇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號春申君。當時的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河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常常泛濫。黃歇帶領百姓進行開浚,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造福於百姓。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
3. 上海的由來
上海(簡稱:滬、申)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滬杭甬大灣區核心城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江海國際性港口,設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上海市與安徽、江蘇、浙江共同構成了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的入海口,由此處而出海,故稱之為上海。
在春秋時期屬於吳國之境,到了戰國時代,又被越、楚占據;
從秦漢到唐之前,分屬不同的縣管轄;
唐天寶年間,在此地設立華亭縣;
到了南宋嘉定年間,設立嘉定縣,上海地區才有了獨立的行政區劃;
在元朝手中,華亭縣升為松江府,立上海縣,為松江府管轄;
時間一個不小心就來到了民國,在這小600年的小河中,上海一直以縣居之,
在民國初年,上海被劃分到江蘇省,而後江蘇省又被小刀割成滬海5道,時間來到關鍵的1925年,上海被升為淞滬市,沒多久之後又被升為特別市,直轄於中央政府,1930年,上海特別市被正式改為上海市,從此,該名一直被沿用至今。
4. 上海的簡稱如何得來
上海:北宋初期,這里已形成居民點,從這里上海洋,所以稱上海。上海原來是捕魚的地方,當時漁民創造了一種捕魚工具,叫「邕」(它是由竹子編成,插在水中),後來邕改為滬,所以上海簡稱滬。
5. 上海簡稱申和滬的來歷是什麼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
約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春秋戰國時期,相傳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
公元4至5世紀時的晉朝,因此地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捕魚工具而得名「滬(滬)」。
上海簡介: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37.85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2487.09萬人。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
2020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
2019年12月15日,榮登中國社會科學院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
6. 上海簡稱申和滬的來歷
上海簡稱申和滬的來歷具體如下: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2000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以捕魚為生的居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_(滬)」。
7. 「滬」名稱的由來
「滬」原是一種捕魚工具,是竹子編成的。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的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
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滬」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滬瀆」。而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瀆」也成了上海的代稱。梁簡文帝吳郡石像碑上也有相關記載,後來又將「滬瀆」簡稱為「滬」。
(7)上海簡稱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直轄市之一,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氣候環境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8. 上海的簡稱來歷是什麼
申的來歷:
上海是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歷史悠久,有「江海通津,東南都會」之稱,是中國新文化的發源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並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黃浦江的源頭在浙江安吉縣的龍王山,那裡是「白雲回望合,青藹入看無」的好所在)公元三世紀,上海濱海及吳淞口一帶的居民多數以打魚為生。聰明的漁民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滬」。當時還沒有上海這個地名,於是人門就將這一帶稱作「滬瀆」。瀆就是水流入海的意思,所以上海又簡稱「滬」。
上海在宋代以前僅是一個小漁村,村內有十八大浦,其中有兩條相對的分別叫上海浦和下海浦。上海的地名就是因為「上海浦」而得名的。而現在十六浦輪渡站就是過去的「十八大浦」之一。
上海在唐時屬華亭縣,別號雲間。上海建鎮是在宋咸淳初年。元代升華亭縣為松江府,公元1292年上海立縣。1843年上海正式開埠,1927年設上海特別市,第一任市長是黃郛,1930年改上海市。
上海的歷史演變比較復雜。所以有許多人認為老上海就是松江。其實,松江原來一直屬於江蘇,58年才劃入上海。那麼,真正的老上海在哪裡呢?據考證應在「青龍鎮」。相傳東吳孫權為抵禦曹操而建造了許多青龍戰艦,於是就將造艦的地方稱為「青龍」。唐天寶年間始設青龍鎮,宋代劃歸華亭縣,元代歸屬上海縣,明代屬於青浦。
老上海的青龍鎮在宋代就是「海舶輻輳之地,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煙火萬家,人稱小杭州」。宋大書法家米芾曾在青龍鎮做過監官。後天我們到新昌大佛寺,能看到他題寫的「面壁」兩個大字。」
滬的來歷:
青浦歷史悠久,早在6000多年前,先人們已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後代。被國務院名命為「菘澤文化」的新石器時代的村落群就是最好的見證。在福泉山、劉夏、玲家角等地至今還留有不少4000多年前的史前文化和人類生活遺址。據文字記載,早在東晉時期,青浦東北部的青龍江畔,就是當時的海疆邊防重地,現今白鶴鎮的「滬瀆村」,就起源於晉朝邊疆烽火報警台「滬瀆壘」的古遺址。以次來推,上海簡稱「滬」的來歷應從青龍江畔的「滬瀆壘」算起。唐朝夭寶五年又在此設「青龍鎮」,據史書記載,是當時長江三角洲地區最大的集鎮和對外貿易港口。北宋時的大書法家「米芾」,也曾在青龍鎮任鎮監。青浦,以她豐富的古文化底蘊而享譽中外,上海人的根在青浦。
9. 上海的簡稱
上海的簡稱是滬,上海的別稱是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9)上海簡稱是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