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會稽"到底怎麼念
會稽(音kuai ji )雷同於「會計」
沒錯的,我就是紹興人,紹興的別稱就是會稽。古時的紹興地區稱為「會稽」。
㈡ 「會稽山」的正確讀音
會稽山
解釋:kuài jī shān
簡介:
會稽山,原名茅山,亦稱畝山,位於紹興北部平原南部,跨越上虞區、柯橋區、越城區、諸暨市、新昌縣、嵊州市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距紹興市區6公里,佔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鳥樂園、香爐峰、大香林等景區為主要景觀。會稽山文化積淀深厚。是中國歷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鎮山之一(南鎮),古代九大名山之首,中國城市山水園林的發源地之一,歷代文人雅士留下了眾多佳作,景區內有大禹陵,爐峰禪寺等名勝古跡,最高峰為香爐峰。1998年始,投資兩億多元人民幣,相繼建成了國內鳥類飼養品種和數量最多的百鳥樂園及水中樹景、九龍壇、祭禹廣場等景點,景區達到了5平方公里,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守陵村、宛委山陽明洞天於2005年陸續推出。
拼音的參考資料:http://ke.sogou.com/v136528.htm
㈢ 會稽讀音是什麼
你好。[會稽] kuài- jī
1.地名。浙江省舊縣名,今與山陰縣合並為紹興縣。
2.山名。位於浙江省紹興縣東南。
㈣ 「會稽」的正確發音究竟是什麼
會稽 音( kuàjī )。,今紹興,相傳禹大會諸侯於此,故名會稽(會集之意),春秋時為越國都城。公元前494年,吳大敗越於會稽。相傳禹死後葬於此。《墨子·節葬下》記載:「禹東教乎九夷,道死,葬會稽之山」。《國語·魯語下》雲:「昔禹致群神於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漢書·地理志》會稽郡山陰縣下班固註:「會稽山在南,上有禹冢、禹井」。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以故吳越地置會稽郡,郡治吳(今蘇州)。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東巡至會稽,更名大越曰山陰,山陰縣名始此。漢高祖五年(前202)封異姓王韓信為楚王,屬楚;六年封同姓王劉賈為荊王,屬荊;十二年劉濞為吳王,屬吳;景帝前三年(前154)吳國除,復會稽郡,屬郡。吳黃龍元年(229),山陰隸屬會稽郡。此後郡時有分置,山陰縣為會稽郡治未變。
會稽自古人傑地靈,英雄匯集。秦時,秦始皇巡遊會稽,項羽見秦始皇的儀仗行伍種威風模樣,脫口說出:「彼可取而代也。」不久項梁、項羽起兵,集吳中子弟八千,從此縱橫天下,就是在會稽。
江東小霸王孫策初崛起時,渡江東征,連連破敵,鋒芒無人能抵。擊破劉繇後,進攻會稽郡。會稽太守王朗固守於固陵,孫策渡江作戰,屢攻不下。這時孫策的叔父孫靜獻計,以迂為直,侵襲固陵南面數十里的查瀆,繞道攻王朗後方。孫靜說:「王朗憑城堅守,短期間內攻不下來,不如攻打查瀆。查瀆是交通要道,應當佔領。這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孫靜並且自願打頭陣。孫策同意,同時下令:「近來連日大雨,江水污濁,飲用容易腹痛,你們即刻准備數百缸清水待用。」
出兵奇襲,准備瓮罐裝水幹嘛呢?原來孫策另有謀算,他即將展開欺敵戰術。《三國志》上說:「至昏暮,羅以然(燃)火誑朗。」入夜後,孫策派人把油注入缸里,灌油點火,燃燒起,王朗遠望,以為孫軍舉火把活動,沒料得孫策人去營空,繞道查瀆,襲擊高遷屯,待王朗察覺出兵,反被痛擊,最後戰敗投降。
㈤ 會稽字怎麼讀音
「會稽」最早的古音讀guì,後來隨時間的推移,這個古音消忘了,現在已沒這個音,所以現在讀應該讀kuài。這種古音消忘的情況很多,比如說「兒」字,古音有讀成「ni」的,現代普通話也沒這個音了。
㈥ 會稽怎麼讀
讀作:kuài jī。會稽:古地名,即今浙江紹興。在浙江曹娥江、浦陽江之間,主峰在紹興東南。
相傳夏禹至苗山大會諸侯,計功封爵,始名會稽。
古時候為郡名,出處:
《漢書·嚴助傳》:「嚴助,會稽吳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賀太傅作吳郡,初不出門,吳中諸強族輕之,乃題府門雲:『會稽雞,不能啼。』」清吳偉業《過朱買臣墓》
詩:「翁子窮經不自盆,會稽連守拜為真」。
㈦ 「會稽」這個地名怎麼讀
會稽(音「桂吉」,一說「快吉」),中國古地名,曾是以今天的江蘇蘇州為中心的江浙地區,或今天的浙江紹興的一部分。會稽,古地名,故吳越地。會稽因紹興會稽山得名。癸未,八歲,即公元前2198年,大禹大會諸侯於此。紹興的會稽山,原來叫做茅山,因為大禹當初召集了全國的諸侯來,「大會計,爵有德,封有功」,禹會後病死而葬於此,為紀念大禹的功績,諸侯「更名茅山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