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千斤拔是一種什麼樣的草葯有什麼葯用價值呢
千斤拔是豆科植物千斤的根,一般為長圓柱形。其表面呈黃褐色、灰黃色、黃褐色,其上部一般呈圓肩狀,下部有根須的痕跡。刮一下外面層的栓子,就會發現裡面是棕色或黃褐色的,千金拔質地堅硬不容易中斷。橫剖麵皮革為紅褐色,樹寬,淺黃色乳白色,有小的放射狀花紋。氣徽,味道帶澀。根莖粗長,除了露莖和根須,橫截面乳白色為宜。
所以千斤拔的一般功效對身體有消除怯懦的風和濕氣的功效,也有緩解偏經的功效以及消炎的功效。通常有人在牙痛中服用千金拔。通常都是水服或泡沫服。但是這種葯的雙打最好在醫生的具體指導下進行雙打。不可以自己胡亂服用千斤拔,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意外。
⑵ 上海適合種植什麼中草葯
絞股藍、益母草、脫力草
⑶ 全國中葯材產地分布
中葯材
陝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天麻、杜仲、丹參、地黃、黃芩、山茱萸、烏頭、防已、連翹、遠志、絞股藍、麻黃、柴胡、薯蕷、秦艽等。
甘肅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羌活、秦艽、黨參、黃芪、鎖陽、當歸、大黃、甘草、豬苓、知母、九節菖蒲、麻黃、遠志、枸杞、等。
青海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黃芩、款冬花、菟絲子大黃、貝母、甘草、羌活、豬苓、鎖陽、秦艽、肉蓯蓉、冬蟲夏草等。
重慶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半夏、天冬、黃連、杜仲、厚朴、金蕎麥、仙茅等。
河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柴胡、遠志、知母、黃芩、防風、菘藍、薏苡、菊、北蒼術、紫菀、金蓮花、肉蓯蓉、酸棗白芷、桔梗、藁本等。
葯材的認知
葯鄉購葯材認識,旨在收集全國中葯材品種。各葯均按名稱、來源、形態、環境、栽培、採制、化學、葯理、性味功能、主治用法、附方制劑等編寫,並附以彩色圖,這些葯物中,植物性葯材佔大多數,使用也更普遍,所以古來相沿葯學叫做「本草學」。全國有十七大中葯材市場,最大的中葯材市場在安徽省亳州市。
山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杏、小茴香、連翹、麻黃、黃芪、防風、豬苓、知母、黨參、遠志、秦艽、蒼術、甘遂等。
遼寧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蒼術、薏苡、遠志、藁本、黃檗、黨參、升麻、人參、細辛、五味子、柴胡、酸棗等。
吉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人參、五味子、黃精、玉竹、白薇、桔梗、紫花地丁、知母、黨參、黃芩、地榆、穿山龍等。
江蘇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太子參、蘆葦、桔梗、薄荷、菊、菘藍、芡實、半夏、荊芥、紫蘇、栝樓、百合、丹參、夏枯草 牛蒡等。
四川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川木香、麥冬、川芎、烏頭、川貝母、魚腥草、川木通、芍葯、紅花、大黃、川續斷、冬蟲夏草、乾薑、使君子、川楝、黃皮樹、澤瀉、半夏、金銀花、羌活、黃連、天麻、杜仲、桔梗、花椒、白芍、川黃柏、佛手、枇杷葉、金錢草、黨參、龍膽、辛夷、烏梅、銀耳、川明參、柴胡、白芷、川牛膝、丹參、補骨脂、鬱金、姜黃、莪術、天門冬、厚朴等。
貴州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半夏、吳茱萸、天南星、黔黨參、川牛膝、何首烏、白及、淫羊藿、黃檗、厚朴、白術、麥冬、百合、鉤藤、續斷、菊花、山葯、瓜蔞、黃柏、桔梗、龍膽、前胡、天花粉、夏枯草、西洋參、通草、射干、烏梅、木瓜、三七、石斛、蒼耳子、金銀花、南沙參、姜黃、天麻、杜仲、天冬、黃精、茯苓、桃仁、百部、仙茅、黃芩、草烏、玉竹、赤芍、秦艽、防風、澤瀉、獨活、茯苓、白芍、白芷、黃連、玄參、大黃、梔子、雲木香、薏苡、火麻仁、葛根、雷丸、魚腥草、石菖蒲、木蝴蝶、五倍子等。
雲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當歸、貝母、千年健、三七、雲木香、黃連、天麻、石斛、訶子、肉桂、防風、豬苓、兒茶、草果、蘇木、龍膽、木蝴蝶、陽春砂、半夏等。
西藏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秦艽、麻黃、莨菪、川木香、羌活、胡黃連、大黃、貝母、冬蟲夏草等。
福建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太子參、酸橙、龍眼、穿心蓮、澤瀉、烏梅、栝樓、金櫻子、厚朴、金毛狗脊、虎杖、貫眾、巴戟天等。
江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青葙、車前、澤瀉、香薷、薄荷、鉤藤、防己、酸橙、梔子、荊芥、蔓荊子、夏天無、蓬蘽等。
山東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栝樓、酸棗、茵陳、香附、遠志、黃芩、山楂、忍冬、北沙參、牡丹、徐長卿、靈芝、天南星。
寧夏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銀柴胡、鎖陽、秦艽、柴胡、白鮮、大黃、寧夏枸杞、甘草、麻黃、黨參、升麻、遠志等。
新疆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赤芍、阿魏、鎖陽、牛蒡、紫草、甘草、伊貝母、枸杞、秦艽、麻黃、紅花、肉蓯蓉、款冬花、雪蓮等。
黑龍江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知母、五味子、赤芍、黃檗、人參、龍膽、槲寄生、黃芪、防風、蒼術、牛蒡、刺五加、板藍根等。
內蒙古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黃芩、銀柴胡、甘草、麻黃、赤芍、防風、地榆、升麻、鎖陽、苦參、肉蓯蓉、木賊、郁李等。
浙江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白術、玄參、麥冬、百合、山茱萸、夏枯草、菊、白芷、浙貝母、延胡索、芍葯、厚朴、烏葯、益母草等。
安徽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太子參、 南沙參、枸骨葉、蓮須、夏枯草(球)、女貞、芍葯、鹿銜草、華細辛、淫羊藿、魚腥草、牡丹、菊、菘藍、白前、土茯苓、蒼術、半夏、獨活、側柏、木瓜、前胡、杜仲、金錢草、金銀花、白蘞、白薇、萆解、葛根、茜草、青木香、地榆、
防己、 蒿本、三棱、商陸、射干、天麻、烏葯、香附、黃精、山楂、玉竹、紫菀、蓽澄茄、金櫻子、蔓荊、山茱萸、桑椹、葶藶子、紫蘇子、合歡皮、淡竹葉、野菊花、半邊蓮、大薊、翻白草、龜甲、紅娘子、蜈蚣等。
北京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益母草、玉竹、黃芩、知母、蒼術、酸棗、瞿麥、柴胡、遠志等。
天津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菘藍、茵陳、酸棗、牛膝、北沙參等。
上海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栝樓、菘藍、番紅花、延胡索、丹參等。
河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辛夷、忍冬、地黃、牛膝、白芷、白附子、牛蒡子、桔梗、菊、薯蕷、山茱萸、連翹、半夏、豬苓、獨角蓮、望春花、柴胡、款冬花、栝樓、天南星、酸棗等。
湖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厚朴、續斷、茯苓、黃連、獨活、蒼術、半夏、射干、杜仲、白術、湖北貝母等。
湖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玉竹、牡丹、厚朴、木瓜、黃精、烏葯、前胡、吳茱萸、蓮、芍葯、望春花、白及(白芨)、夏枯草、百合等。
廣東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草豆蔻、肉桂、陽春砂、益智、巴戟天、訶子、佛手、橘、化州柚、仙茅、何首烏、烏葯、廣藿香、廣防己、紅豆蔻、穿心蓮等。
廣西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 石斛、吳茱萸、羅漢果、廣金錢草、雞骨草、莪術、天冬、鬱金、大戟、肉桂、千年健、土茯苓、栝樓、茯苓、何首烏、八角茴香、葛等。
海南中葯材主要生長的中葯材有:胡椒、丁香、檳榔、陽春砂、益智、肉豆蔻、蘆薈、高良姜、巴戟天、廣藿香、金線蓮等。
⑷ 中葯材有哪些
常見中葯材 兩字 人參 人發 卜芥 兒茶 八角 丁香 刀豆 三七 三棱 乾薑 乾漆 廣白 廣角廣丹 大黃 大戟 大棗 大蒜 大薊 小薊 小麥 小櫱 山丹 山茶 山奈 山香 山棗 山梔 山姜 山葯 山楂 川羌 川軍 川連 川朴 川烏 川柏 川穀 川斷 川椒 川貝 川芎 馬蘭 馬辛 馬菜 馬蓮 馬寶 馬勃 馬藺 衛茅 子苓 天冬 天蟲 天龍 天雄 天麻 元胡 元參 木瓜 木耳 木蓮 木香 木通 木賊 木豆 木筆 木藍 牙皂 瓦松 瓦韋 貝子 貝母 貝齒 牛至 牛黃 牛膝 牛蒡 見愁 手參 毛雞 毛茛 毛薑 升麻 升登 丹砂 丹皮 丹參 烏茜 烏韭 烏葯 烏頭 烏桕 烏梅 方海 六曲 文元 文蛤 仁杞 雙花 雙皮 水花 水萍 水韭 水莽 水蛭 巴豆 玉桂 玉竹 玉金 甘松 甘草 甘遂 艾葉 艾片 艾蒿 石韋 石耳 石灰 石斛 石膏 石榴 石燕 石竹 石蜜 龍膽 龍齒 龍骨 龍葵 龍腦 龍眼 歸尾 田螺 申姜 生地 生薑 生軍 仙茅 及巳 片苓 白及 白芨 白求 白術 白芍 白芷 白英 白礬 白果 白前 白丑 白參 白蘇 白降 白蜜 白蔻 白蘞 白微 玄參 半夏 地龍 地黃 地椒 地榆 地筍 地錦 杞子 朴硝 芒硝 朴硝 西瓜 西羌 列當 百合 百部 當歸 當葯 中草 曲蓮 肉桂 肉果 硃砂 向前 竹葉 竹苓 竹瀝 竹菇 竹黃 血餘 血蠍 全蠍 全參 全草 合歡 合萌 守宮 冰片 決明 米仁 羊角 羊乳 羊蹄 燈草 防己 防風 紅花 紅根 紅粉 紅參 紅糖 紅藤 紅升 豆豉 麥冬 麥芽 赤芍 赤葯 赤箭 芫花 芫荽 蓯蓉 砂仁 花椒 芥子 蒼術 蕪荑 芹菜 芡實 蘆薈 蘆根 蘆丁 蘇子 蘇木 蘇葉 杏仁 杠板 杜仲 杜衡 杜松 辰砂 園參 旱芹 旱蓮 崗松 崗梅 牡蠣 杜桂 皂角 佛手 佛片 條苓 龜甲 龜板 忘憂 辛夷 良姜 谷芽 羌活 遠志 連翹 沙參 沙棘 沉香 沒葯 訶子 沒石 陸英 靈芝 雞頭 阿膠 阿魏 陳皮 附子 青皮 青果 青蒿 青黛 苦木 苦參 苦菜 苦酒 茄根 苡仁 茅莓 茅根 枇杷 松節 松音 松脂 松塔 松醇 鬱金 虎仗 虎刺 虎骨 果導 昆布 岩陀 知母 側柏 乳香 灸草 佩蘭 狗寶 狗脊 迭達 夜合 京墨 官桂 空青 卷柏 卷丹 油蔥 法夏 澤蘭 澤瀉 泡參 降香 飴糖 細辛 玳瑁 珍珠 荊芥 茜草 蓽拔 草烏 草果 茶油 茵陳 茯苓 茯神 薺菜 薺草 莎草 莽草 葯芹 茴香 胡桃 胡椒 南星 南藤 枯礬 枯草 枯芩 柳葉 柳芽 柳枝 枳殼 枳實 梔子 枸杞 柿蒂 柿霜 厚朴 砂仁 砂糖 砒石 砒霜 輕粉 虻蟲 胎盤 將軍 鉤藤 鉤吻 香附 香櫞 香嵩 香茹 香薷 重樓 膽木 膽礬 膽星 脈通 獨活 信石 鬼珠 鬼白 鬼刺 鬼針 食鹽 炮姜 姜黃 薑汁 姜皮 前胡 首烏 洪連 扁豆 扁蓄 扁蕾 神曲 蚤休 貫眾 貫仲 秦艽 秦皮 蓮子 蓮肉 蓮房 蓮芯 蓮須 莪術 荷葉 荷蒂 荷梗 桂心 桂枝 荸薺 莎草 惡實 桔梗 桃仁 桃汁 鹽蛇 柴胡 崖香 黨參 蚌花 鐵屑 鋁丹 蠶砂 射干 豹骨 狼毒 拳參 益智 海馬 海龍 海芋 海藻 海蟄 浮石 浮萍 通天 通草 桑葉 桑枝 桑皮 桑椹 黃芩 黃芪 黃連 黃櫨 黃柏 黃精 黃藤 黃丹 黃獨 黃杞 黃宣 黃蠟 黃櫱 菱角 菖蒲 菊苣 菊花 營實 蘿卜 菘藍 梅花 梅仁 梅片 雪膽 常山 野薑 野艾 野菊 野菱 蛇肉 蛇蛻 蛇莓 蚯蚓 銀杏 銀耳 銀花 銀翹 豬苓 兜鈴 麻油 麻黃 麻仁 鹿角 鹿茸 商陸 商枝 續斷 綏草 緣豆 琥珀 斑蟄 斑蟊 葫蘆 蔥白 葛根 葛花 扁蓄 落葵 栗殼 硫磺 雄黃 喜樹 椒目 棕板 掌參 紫蘇 紫萍 紫芝 紫草 紫苑 紫株 紫紺 紫葳 蛤殼 蛤蚧 黑丑 黑錫 黑鑽 黑菜 鎖陽 象貝 奧尕 猴頭 滑石 寒水 童便 犀角 蒺藜 蒲黃 蒲芹 椿皮 槐米 槐實 槐花 槐角 硼砂 雷丸 蜀椒 蜈蚣 蜂房 蜂蠟 蜂蜜 腰黃 錦紋 腹皮 榧子 檳榔 酸漿 酸模 鹼花 磁石 豆姜 蟬衣 熊膽 蟬蛻 辣蓼 赭石 蕤仁 蘄蛇 樟腦 稻芽 僵蠶 螻蛄 鯉魚 熟地 漏蘆 鶴虱 薤白 薯莨 薄荷 橘白 橘皮 橘紅 橘核 燕窩 靛藍 糙蘇 鯪鯉 壁虎 檀香 蒿本 爵床 藕節 礞石 瞿麥 藿香 蘑菇 鱉甲 蟾酥 麝香 三字 一見喜 一見消 一點紅 一枝香 一葉萩 一條鞭 二葉律 丁子香 丁公藤 七星草 七葉蓮 人中白 八月札 八角楓 八角蓮 八厘麻 九里明 九里香 九龍根 九節茶 九香蟲 了哥王 刀傷木 三七草 三叉苦 三分三 三白草 三枝槍 三角草 三顆針 干石斛 土木香 土貝母 土三七 土當歸 土荊皮 土茯苓 土黨參 土大黃 土牛膝 土人參 土木鱉 土槿皮 土鱉蟲 大頭陳 大血藤 大紅袍 大青葉 大青鹽 大力參 大力子 大風子 大貝母 大飛揚 大馬勃 大黃炭 大洞果 大茶葯 大茴香 大豆卷 大麻仁 大薊炭 大腹皮 大紫草 山梔皮 山梔茶 山茱萸 山羊角 山豆根 山梗菜 山龍眼 山芝麻 山萸肉 山沉香 山崩子 山指甲 山慈姑 山道年 山雞椒 山蒼子 山海螺 千日紅 千斤撥 千年健 千里光 千里明 千金正 千屈榮 千里及 千張紙 千層塔 川木香 川木通 川貝母 川白芷 川牛膝 川桐皮 川楝子 川山甲 川槿皮 川鬱金 廣鬱金 廣地龍 廣木香 廣地丁 廣防己 廣藿香 女貞子 女兒香 飛刀劍 飛揚草 飛滑石 小飛揚 小薊炭 小網路 小石韋 小紅蓮 小紅參 小胡麻 小蘭花 小駁骨 小葉朴 小青皮 小茴香 小通草 小黃葯 萬年青 馬蹄金 馬齒莧 馬前子 馬尾蓮 馬利筋 馬蘭頭 馬蘭草 馬牙硝 馬尿泡 馬兜鈴 馬纓花 馬檳榔 馬鞭草 也白頭 天冬草 天花粉 天竹子 天竺黃 天竹根 天南星 天門冬 天南星 天漿殼 天葵子 元明粉 元寶草 開金鎖 雲母石 雲木香 雲實皮 木棉花 木腰子 木槿花 木蝴蝶 木芙蓉 木藤蓼 木鱉子 木防己 木筆花 木賊花 木菠蘿 木靈芝 木姜子 木患子 太子參 太陽花 五加皮 五靈脂 五味子 五指柑 五倍子 五眼果 五斂子 扎蓬果 支柱蓼 無漏子 無名子 無名異 無患子 車前子 車前草 瓦楞子 瓦壟子 瓦挖草 貝母花 丹皮炭 丹皮酚 公丁香 牛大力 牛西西 牛蒡子 書帶草 毛冬青 毛訶子 月季花 月月花 風茄花 風化硝 風仙花 鳳凰衣 鳳尾草 烏頭鹼 烏賊骨 烏梢蛇 烏蘞莓 六和曲 六月雪 文旦皮 文冠木 火炭母 火麻仁 雙蝴蝶 水安息 水花生 水車前 水龍骨 水牛角 水半夏 水揚梅 水蜈蚣 水蔓菁 巴豆霜 巴戟天 玉米須 功勞木 甘草節 甘草稍 甘露子 甘松香 古山龍 石灰華 石見穿 石吊蘭 石決明 石龍芮 石鑽子 石菖蒲 石椒草 石楠葉 石榴子 石榴皮 石硫磺 石鍾乳 石荷葉 石蓮子 石胡莩 石花菜 布渣葉 龍膽草 龍眼肉 龍利葉 龍牙草 龍腦香 平貝母 平地木 北豆根 北玄參 北沙參 北柴胡 北野菊 葉上珠 葉底珠 四方藤 四葉參 四季青 四方草 田三七 田基黃 田字草 甲魚骨 生薑皮 生曬參 生石膏 生地黃 生卷柏 生谷芽 代代花 代赭石 仙人掌 仙靈脾 仙遺糧 仙半夏 仙桃草 仙鶴草 過路黃 白頭須 白頭翁 白芥子 白附子 白兔根 白茅根 白屈菜 白茯苓 白葯子 白首烏 白扁豆 白鮮皮 白蔻仁 白貝齒 白背葉 白花蛇 白茅花 白膠木 白膠香 白商陸 白菊花 白石英 白雷丸 白河車 白馬骨 白平子 白鬍椒 白茄根 白木耳 白豆蔻 白蒺藜 白鮮皮 白僵蠶 鳥不宿 瓜萎仁 瓜萎子 瓜萎根 瓜子金 瓜菜仁 瓜姜皮 冬葵子 冬蟲草 冬瓜皮 冬瓜仁 冬凌草 冬葵果 玄明粉 玄胡索 半夏曲 半枝蓮 半邊旗 半楓荷 半邊蓮 半天雷 漢肌松 漢宮秋 漢桃葉 對座草 母丁香 台烏葯 絲瓜絡 絲瓜藤 老少年 老勿大 老鸛草 老鸛嘴 老鴉瓣 吉祥草 亞麻子 亞乎奴 亞吉瑪 地錦草 地膚子 地骨皮 地鱉蟲 地耳草 地龍炭 地楓皮 地膽草 地栗粉 扦扦活 托盤根 西瓜皮 西洋參 西河柳 百兩金 百里霜 百芯草 百葯煎 百草霜 光慈姑 當門子 當歸尾 當歸身 蟲百臘 呂宋果 回回來 肉豆末 旱蓮草 肉豆蔻 肉蓯蓉 丟了棒 自然銅 血餘炭 合歡皮 決明子 燈芯草 安息香 農吉利 陽起石 延胡索 麥門冬 赤小豆 赤石脂 芸香草 苣英菜 花蕊石 蒼耳子 蘇合香 兩面針 吳茱萸 牡丹皮 何首烏 皂角刺 余甘子 谷精草 龜板膠 辛夷花 連錢草 沙苑子 補骨脂 灶心土 忍冬藤 雞內金 雞血藤 雞冠花 雞骨草 青箱子 苦瓜干 苦楝皮 枇杷葉 板栗殼 板蘭根 松節油 刺五加 郁李仁 羅漢果 敗醬草 垂盆草 使君子 金沙藤 金錢草 金銀花 金櫻子 長春花 魚腥草 狗肝菜 鬧羊花 爐甘石 茯苓皮 茺蔚子 荔枝核 柏子仁 威靈仙 牽牛子 鴉膽子 骨碎補 鍾乳石 復盆子 禹余糧 急性子 穿山甲 穿心蓮 穿破石 孩兒參 絡石藤 素馨花 萊菔子 蓮子心 核桃仁 夏天無 夏枯草 鴨跖草 倒扣草 徐長卿 凌霄花 寬筋藤 高良姜 益智仁 益母草 海風藤 海金沙 海螵蛸 菟絲子 羚羊角 救必應 野菊花 蛇床子 蛇膽汁 貓爪草 鹿角膠 鹿角霜 鹿銜草 旋復花 淮山葯 淫羊藿 淡豆豉 密蒙花 款冬花 葫蘆茶 葶藶子 紫河車 番瀉葉 寒水石 臘梅花 蓖麻子 蒲公英 路路通 鼠麴草 蔓荊子 酸棗仁 罌粟殼 薏苡仁 薄荷油 顛茄草 蟛蜞菊 糯稻根 鷹不泊 灰兜巴 西紅花 四字以上 十大功勞 王不留行 冬蟲夏草 五指毛桃 羅布麻葉 臭梧桐葉 紫花杜鵑 紫背天葵 鵝不食草 五字以上葯材 白花蛇舌草打破碗花花 雪上一枝蒿
⑸ 名為「千金拔」的植物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農村常見植物「千斤拔」有什麼作用和功效?千斤拔是一種豆科植物,在我國南方地區均有分布,由於根系特別的深,而且只有一個根莖很少有分叉,也被叫做一條根,在過去還可以將馬栓在千斤拔上面,馬也拽不走,也被叫做吊馬樁,它的獨立根莖是一味用途很廣的中草葯,可以用來治療許多種的疾病。
千斤拔還可以用於治療慢性腎炎等疾病,屬於用量較大的一種葯材,人工種植千斤拔也早已經開展,千斤拔生長習性較為粗放,屬於比較簡單的種植葯材之一,關於千斤拔的作用還有很多,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⑹ 山上常見的幾種葯材
艾草
車前草
淡竹葉
金銀花
蒲公英
雛菊
龍葵
白花蛇舌草
防己
薺菜
麻菜
我和媽媽每年端午都會上山采點艾草什麼的,這些真的很常見哦。你按照我給你的名字你再網路一下圖片就好了,還有一種叫鬼芋,是有毒的,在這里提出來和你說一聲。草葯是很神奇的東西呢!
⑺ 葯材、作物的品種名錄哪裡能查到呢
我國中葯資源的種類
由於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和社會發展水平不同等多種原因,各地區的中葯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和應用范圍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形成了具有不同內涵、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三個部分,即中葯材、民間葯和民族葯。現就中葯材、民間葯和民族葯的應用種類進行論述。
(一)中葯材的種類
中葯包括中葯材、飲片和中成葯,而中葯材又是飲片和中成葯的原料。據調查,全國用於飲片和中成葯的葯材有1000~1200餘種,其中野生中葯材種類佔80%左右;栽培葯材種類佔20%左右。在全國應用的中葯材中,植物類葯材有800一900種,佔90%;動物類葯材100多種;礦物類葯材70一80種。植物類葯材中,根及根莖類葯材在200一250種;果實種子類葯材180~230種;全草類葯材160一180種;花類葯材60一70種;葉類葯材50一60種;皮類葯材30一40種;藤木類葯材40一50種;菌藻類葯材20種左右;植物類葯材加工品如膽南星、青黛、竹茹等20一25種。動物類葯材中,無脊椎動物葯材如紫梢花、海浮石等有30-40種;昆蟲類葯材30一40種;魚類兩棲類、爬行類葯材40―60種;獸類葯材60種左右。
(1)各地生產經營的中葯材種類
中葯資源顯著的地域性決定了我國各地生產、收購的葯材種類不同,各地用葯習慣不同,所經營的中葯材種類和數量亦不同。全國各地生產、收購的中葯材種類各具特色,構成了中葯材區域化的模式。我國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以耐寒、耐旱、耐鹽鹼的根及根莖類葯材居多,果實類葯材次之。長江流域及我國南部廣大地區以喜暖、喜濕潤種類為多,葉類、全草類、花類、藤木類、皮類和動物類葯材所佔比重較大。我國北方各省、區收購的家、野葯材一般在200一300種;南方各省、區收購的家、野葯材約在300一400種。東北地區栽培(飼養)種類以人參、鹿茸、細辛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柏、防風、龍膽、蛤蟆油等為代表;華北地區的栽培種類以黨參、黃芪、地黃、山葯、金銀花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黃苓、柴胡、遠志、知母、酸棗仁、連翹等為代表;華東地區栽培種類以貝母,金銀花、延胡索、白芍、厚朴、白術、牡丹皮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蠍子、蛇類、夏枯草、蟾酥、柏子仁等為代表;華中地區栽培種類以茯苓、山茱萸、辛夷、獨活、續斷、枳殼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蜈蚣、龜板、鱉甲、半夏、射干為代表;華南地區栽培種類以砂仁、檳榔、益智、佛手、廣藿香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何首烏、防己、草果、石斛、穿山甲、蛤蚧等為代表;西南地區栽培種類以黃連、杜仲、川芎、附子、三七、鬱金、麥冬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麝香、川貝母、冬蟲夏草、羌活為代表;西北地區栽培種類以天麻、杜仲、當歸、黨參、枸杞子等為代表;野生種類則以甘草、麻黃、大黃、秦艽、肉蓯蓉、鎖陽等為代表。海洋葯物以昆布、海藻、石決明、牡蠣、海馬等為代表種。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主產品種。
中葯材的大多數品種,在全國范圍內經營調撥,全國葯材系統每年都要舉辦葯材商品交流會。在全國交流會中交流的中葯材一般在800一1000種,最多達幾千種。在全國經營的葯材品種中,常用葯材大約500一600種,少常用葯材200種左右,不常用葯材約100種,還有少數冷門葯。從各地經營規模來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一般為700一800種,中小城市一般在500一600種,縣及縣以下為300一400種。上海是我國經營葯材品種較多的地區,據記載,最多時可達幾千種。
(2)《中華人民共和國》收載的中葯材種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是我國的國家葯品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規定:葯品必須符合國家葯品標准或省、自治區、直轄市葯品標准(簡稱地方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先後頒布了6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自1963年第二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到1995年版,收載葯材種類明顯地增加。
1985年版葯典的種葯材及製品中,實際收載葯材446種,其中植物葯材383種,佔86%;動物葯材種,佔9%;礦物葯材21種,佔5%。3類葯材中,植物和動物葯材來源較復雜,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葯多來源,在1985年版葯典收載的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中,兩個來源的81種、3個來源的32種、4個來源的9種、5個來源的3種、6個來源的1種;二是多葯一來源,屬於這種情況的有42種,其中兩味葯同屬一來源的38種、3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4味葯同屬一來源的2種。因此,從基原統計來看,425種植物、動物葯材來自536個動、植物種,隸屬160科。
1990年版葯典收載中葯材及植物油脂509種,包括植物葯材439種,動物葯材47種、礦物葯材23種,涉及基原627種(不包括附錄),其中以植物類居多,共557種,動物類70種。基原構成情況是:一原373種、二原88種、三原36種、四原7種,五原6種、六原1種。多基原葯材品種是:三原有大黃、山慈菇、馬勃,天南星,瓦楞子、五倍子、升麻、水蛭、甘草、石韋,百合、百部、竹茹、伊貝母、吳茱萸、牡蠣、青黛、郁李仁、細辛、珍珠、砂仁、威靈仙、莪術、黨參、海龍、娑羅子、預知子、桑螵蛸、黃連、黃精、蛇蛻、麻黃、紫草、橘紅、麝香;四原有川貝母、龍膽、苦杏仁、鬱金、秦艽、秦皮、金銀花;五原有石斛,陳皮、枳殼、鉤藤、海馬、淫羊藿;六原有石決明。
(3)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種類
地方標准屬地方性用葯法規,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的實施或補充,通常收載地區慣用的葯材。例如,葯典收載的天仙子為茄科植物莨菪的種子,而廣東、江西等地則慣用爵床科植物岩水蓑衣的種子,稱「南天仙子」。據統計,全國約有200多種葯材的用葯習慣存在地區性差異,比較普遍的有地丁、白頭翁、貫眾、透骨草、大青葉等。
目前,我國各省(區)的地方標准尚無統一要求,從已出版的一些地方標准來看,其名稱、出版時間不盡一致。現將部分省、區的葯品標准收載的中葯材品種作一統計。
地方標准中,地區性慣用葯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例如,《四川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品種只佔11%,89%屬葯典以外品種,《雲南省中葯材標准》收載的地方慣用品種佔72%。地方標准收載的葯材具有很濃的地區特色,如四川的阿壩當歸、川中南星、川黨參、四川牡丹、康定玉竹和川南馬兜鈴等;雲南的雲白芍、金鐵鎖、珠子參、薯莨和理棗仁等。
(4)中成葯及臨床處方中的葯材種類
中成葯是固定的成方制劑,其方劑組成涉及的葯材比較廣泛。《中國基本中成葯》收載各類中成葯700種,涉及葯材574種(不包括不同炮製方法的葯材品種)。
中成葯的原料絕大部分屬普遍經營的中葯材,但許多配方也吸收了一些目前尚無經銷的、屬於民間葯范疇的草葯,如矮地茶、臭梧桐7葉、南蛇藤、菱角、秋梨、青蘿卜、洋蔥頭、薺菜、杜鵑葉、白背葉、崗稔子、柳蘑、蜣螂、蜻蜒、鱔魚、豬下頜骨、羊脛骨、雞腳、麻雀腦、海螺、鐵屑、銅綠和香墨等。
同中成葯配方相比,臨床處方有著很大的靈活性。據了解,中醫處方中所用葯材種類,多在250一300種,多者400一500種,基本上是市售中葯材。
(5)出口的葯材種類
我國葯材出口歷史久遠,據記載,自唐宋時代就向外輸出葯材。輸出的葯材品種主要有:硃砂、人參、牛黃、茯苓、茯神、附子、川椒、常山、遠志、甘草、川芎、白術、防風、杏仁、黃芩、大黃、白芷、豆蔻、麝香、鹿茸、五加皮、薄荷、陳皮、桂皮、當歸、麻黃、莨菪、樟腦、五倍子及硫黃等。
至今,我國仍是葯材出口的主要國家。我國的中葯材出口包括東南亞、日本、原蘇聯、美國以及港、澳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目前,我國出口的各類葯材約有500種,其中植物葯材主要有人參、甘草、黃芪、桔梗、龍膽、巴戟天、草烏、柴胡、防風、紫草、白芍、當歸、黨參、丹參、玄參、地黃、黃芩、牛膝,獨活、麥冬、三七,苦參、茜草、何首烏、大黃、貝母、黃連、川芎、知母、升麻、玉竹、黃精、天麻、姜黃、白術、蒼術、天南星、延胡索、貫眾、杜仲、厚朴、黃柏、秦皮、石斛、鉤藤、桑枝、竹茹、桑葉、艾葉、十大功勞葉、枇杷葉、淡竹葉、紅花、款冬花、金銀花、菊花、玫瑰花、密蒙花、蒲黃、松花粉、女貞子、五味子、枳實、枳殼、瓜萎、益智、木瓜、春砂仁、小茴香、烏梅、山茱萸、枸杞子、山楂、酸棗仁、郁李仁、白芥子、木鱉子、麻黃、茵陳、益母草、細辛、瞿麥、鎖陽、藿香、香薷、冬蟲夏草、茯苓、豬苓、馬勃和雷丸等;動物葯材主要有鹿茸、麝香、阿膠、蜈蚣、全蠍、蛤蟆油、桑螵蛸、蜂房、龜甲與鱉甲等;礦物葯材主要有赭石、硃砂、鵝管石、自然銅、龍骨和琥珀等。
(6)貴重葯材的種類
貴重葯材是我國葯材中的珍品。1981年,衛生部、國家醫葯管理局和國家工商管理局在關於貴重葯材品種的通知中,將麝香、牛黃、人參、三七、黃連、貝母、鹿茸、冬蟲夏草、天麻、珍珠、熊膽、枸杞子、杜仲、厚朴、全蠍、肉桂、沉香、山茱萸、蟾酥、金銀花、巴戟天、阿膠、犀角、廣角、羚羊角、乳香、沒葯,血竭、砂仁、檀香、公丁香和西紅花30個品種列為貴重葯材。
(二)民間葯的種類
民間葯也稱草葯,多在民間使用,是中葯資源應用的初級階段,也是商品葯材產生的基礎和源泉。我國現有商品葯材1000餘種,僅佔全部中葯資源的10%以上,其餘85%以上的品種都屬民間葯和民族葯。
許多省區對本地民間葯作了調查統計:河北的中葯資源中,商品葯材佔13%,民間葯佔87%;江蘇的中葯資源中65%的種類屬民間葯;浙江民間葯有1171種,佔62%;廣西民間葯則佔80%多。據本次中葯資源普查,中葯資源種類所增加的種類基本上為民間葯。我國民間葯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從葯用價值到應用方式都發生了一些變化。
近10多年來,我國南部有些省區,如廣西、四川、湖南、浙江、江蘇等,在經營葯材的同時,開展了民間草葯的經營業務。廣西有40多個縣區設有專營民間草葯的門市部,70年代後期,南寧等4個城市經營的草葯品種已達786種,僅南寧市草葯服務部1980年就供應草葯90多萬公斤。經營民間草葯的主要目的是為民間葯的應用和深入研究提供便利,同時也照顧到當地群眾的傳統用葯習慣。民間草葯的應用局限於一定的區域,沒有實現跨地區的或全國性的廣泛流通,葯理、成分和臨床應用的研究還未達到葯材所具備的標准。
民間葯是以實踐所產生的感性認識為基礎,缺少比較系統的醫葯學理論。但是,我國民間葯在長期的應用實踐中不斷地發展與完善,陝西太白草葯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典型代表。
太白草葯習慣上以「七」字命名,稱為「七葯」。七葯的含義有多種解釋,一曰:七葯功效類如三七,故名;二曰:七葯因長於五勞七傷而謂之;三曰:七葯合金瘡如膠似漆。據有關單位的初步調查,陝西太白山地區以七字命名的草葯有104種。七葯在我國有一定影響,許多地區的民間葯亦有此稱謂,如湖北的七葯主要有:鴛鴦七(秋海棠),虎尾七(散斑竹根七)、燈台七(球葯隔重樓)、麻布七(高烏頭)等。
運用民間單方、驗方治療疾病,是群眾用葯比較普遍的形式。在這次資源普查中,各地進行了廣泛徵集,據全國16個省區的不完全統計,共收集民間單方、驗方10多萬個。通過系統的整理、篩選,編寫了《中國民間單驗方》,收載單驗方共2萬多個,分成13大類、200多個病種。
自60年代後期起,我國各地注重了民間葯的發掘,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民間草葯已有60種以上加工成中成葯及其他製品,如用仙鶴草芽、草珊瑚、矮地茶、羊紅膻、山蘿卜、雞骨草、垂盆草和黃毛豆腐柴等。事實證明,民間草葯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通過民間葯的應用,可為開發中葯資源提供可靠的依據和途徑。
(三)民族葯種類
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與疾病抗爭、維系民族生存繁衍的過程中,以各自的生活環境、自然資源、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為根基,創立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醫葯體系。我們少數民族使用的、以本民族傳統醫葯理論和實踐為指導的葯物,稱為民族葯。
(1)民族葯的種類概況
民族葯發源於少數民族地區,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傳統。據初步統計,全國55個少數民族,近80%的民族有自己的葯物,其中有獨立的民族醫葯體系的約佔1/3。建國以來,由於黨和政府的關懷、重視,民族葯的發掘、整理、研究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出版了一批全國和地區性民族葯專著。據有關資料報道,目前我國民族葯已達3700多種。
《中國民族葯志》是在全面調查、收集我國少數民族所用葯物的基礎上選編而成的民族葯的薈萃,已出版的第1卷收載了39個民族的135種葯物,基原種511個;第2卷收載35個民族的120種葯物,基原種425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1977年版收載了11個民族的士32種葯物。1985和平共處1990年版各收載了4個民族的12種葯物,其中藏葯有土木香、總狀土木香、小葉蓮(鬼臼)、毛訶子、余甘子;蒙葯有廣棗、冬葵果、草烏葉等藏葯、蒙葯共用的有沙棘;維葯有菊苣、毛菊苣、黑種草;傣葯有亞乎奴等。
《中葯大辭典》包含的民族葯有藏葯404種、傣葯400種、蒙葯323種、彝葯324種和畲葯200種。
我國民族葯的起源、發展、理論體系的形成以及用葯種類等各有其特色,這里僅以藏、蒙、維、傣、壯五個民族葯為代表,作一簡要介紹。
1)藏葯
藏葯是在廣泛吸收、融合了中醫葯學,印度醫葯學和大食醫葯學等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長期實踐所形成的獨特的醫葯體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我國較為完整、較有影響的民族葯之一。藏葯歷史上有許多經典著述,成為今天研究藏葯的主要文獻和藏葯種類發展的歷史記錄。
《月王葯診》是較早的一部藏葯史籍,收載的葯物包括植物類440種、動物類260種、礦物類80種,其中300多種葯物為青藏高原特產,多數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傘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烏頭、喜馬拉雅紫茉莉、纖毛婆婆納、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綠絨蒿、藍石草、烏奴龍膽、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膽、氂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載藏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獵廣泛,有著濃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譽為藏族的《本草綱目》,該書收載的葯物種類有75%為現今所用,其中30%屬藏醫專用,據統計,涉及1200個基原動、植物種。
現代藏葯應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區以外,還包括青海、四川、雲南和甘肅等省所屬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縣。青藏高原是藏葯的主要產地,據有關單位的調查,藏葯資源有2436種,其中植物類2172種、動物類214種、礦物類50種。青海占據著青藏高原的北部和東部地區的廣大地區,據調查,省內有葯用資源1294種,其中植物類1087種、動物類150種、礦物類57種。全省常用的幾百種藏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據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調查,全州有藏葯資源1000多種;甘孜州1127種中葯資源中有23%為藏醫所用。
從有關資料的統計來看,目前我國有藏葯3000種左右,西藏是藏醫葯的發源地,藏葯應用歷史悠久。這一地區常用藏葯有360多種,主要來源於菊科、豆科、毛莨科、罌粟科、傘形科、龍膽科、薔薇科、玄參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葯用屬有:綠絨蒿屬、馬先蒿屬、紫堇屬、報春花屬和虎耳草屬等。常用藏葯中,含生物鹼的種類約佔50%,這些活性較強的成分多見於烏頭屬、翠雀屬、唐松草屬、莨菪屬、槐屬、龍膽屬和小檗屬等葯用植物。例如,大黃是一味重要的藏葯,青藏高原分布大黃屬植物28種,其中藏葯應用的有21種,藏葯用大黃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種除掌葉大黃、唐古特大黃之外,尚有藏邊大黃 、喜馬拉雅大黃、塔黃,西藏大黃等,青海、甘肅等地還用波葉大黃;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黃、歧穗大黃、長穗大黃、網脈大黃、心葉大黃、紅脈大黃、卵葉大黃;下品(曲瑪札)有小大黃。
目前,藏葯已制定了統一的用葯規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新疆等6省區合編的《藏葯標准》,共收載藏葯227種,其中植物類197種、動物類17種、礦物類13種,主要種有:藏茴香、山莨菪、藏黨參、藏紫草、水母雪蓮花、唐古特紅景天、堪巴色寶(阿氏蒿)、曲瑪孜(打箭菊)、達瑪(凝花杜鵑)、野牛心、禿鷲、紫草茸、紫膠蟲等。
2)蒙葯
蒙葯是在蒙古民族傳統醫葯學基礎上,汲取了藏、漢等民族以及古印度醫葯學理論的精華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風格的、獨立的醫葯體系,在我國民族葯中佔有重要地位。
歷史上,蒙古族涌現出許多優秀的蒙醫葯學家和著名的蒙葯典籍,其中較有影響的有18世紀的松巴?堪布―伊舍巴拉吉爾的《西勒嘎日?莫隆》(《識葯晶鑒》)是蒙葯的奠基篇,收載蒙葯390種。同時代的察哈爾鑲白旗的洛布桑?索勒日哈木著有《曼奧.西吉德》(《葯物識別》),全書分為四部,共收集葯物678種。19世紀初,內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的占布拉通爾吉用藏文編著了《李斯爾?米格金》(《本草圖鑒》),收載蒙葯879種,成為今天學習和研究蒙葯的主要經典。
現代蒙葯發展較快。據統計,我國現有蒙葯2230種。目前,除內蒙古自治區外,我國東北和西北的許多蒙族聚集地也都使用蒙葯。
內蒙古自治區經過多年的資源普查,初步摸清了蒙葯資源,全區共有各類蒙葯資源1342種,其中植物類926種、動物類290種、礦物類98種,其他類28種;本區內常用蒙葯有500餘種,商品蒙葯約400種,還有民族專用葯260種。內蒙古自治區制定的《蒙葯標准》收載葯材和成葯522種。
蒙葯中具有民族特色的主要葯用種類有:森登(文冠木、烏和日_西魯斯(蒙古山蘿卜)、阿拉坦花―其其格(金蓮花)、昂給魯莫斯―畢日陽古(香青蘭、敏吉一茵一蘇日(紫筒草)、巴嘎一塔日奴(瑞香狼毒)、嘎順―包日其格(苦豆子)、樓格莫日(糙蘇)、汗達蓋一合勒(腎葉橐吾)、敖朗黑布(綬草)等。
蒙葯中,麝香、丁香、蓽茇、豆蔻、香青蘭、馬錢子、水銀和草烏等用得較多;配伍中凡用草烏,多數必配阿如勒(訶子)。
3)維葯
維葯歷史悠久,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采阿拉伯、古希臘等民族醫葯之所長,並受到中醫葯學的影響,是我國民族醫葯的獨立分支,歷史上為西域各族人民的繁衍和昌盛做出過重要貢獻。
維葯的應用基本上在新疆自治區范圍內。據新疆的調查,全區有維葯600餘種,較常用的360種左右,其中本地產資源約160種,占維葯種數的27%。《新疆維吾爾葯志》收載葯物124種。
常用維葯中,屬於民族專用的約有30種,主要有:巴旦杏、索索葡萄,孜然、驅蟲斑鳩菊,刺糖、洋甘菊、蒔蘿、唇香草、新疆鷹嘴豆、異葉青蘭、雪蓮花、胡桐淚(胡楊)等。
維葯中習慣用芳香性葯物,常用的有麝香、龍涎香、海狸香、黛衣草、丁香、豆蔻和蓽茇等,此外,還較慣用性峻毒烈的葯物,如馬錢子、曼陀羅、天仙子、駱駝蓬等。 維葯中有許多葯物雖然與中葯材同名,但基原不同,多為本地產種類,如葯用玉竹為新疆黃精、白鮮皮為狹葉白鮮、益母草為新疆益母草、荷花則為睡蓮的花。諸如此類的還有防風、赤芍、羌活、獨活、木香、茜草,黨參、藁本、麻黃、威靈仙,等等。 4)傣葯
傣葯是我國古老的傳統醫葯之一,遠在2500年前的《貝葉經》中便有記載。傣族祖居雲南西雙版納,當地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傣葯提供了理想的葯用資源,據統計,我國傣族葯物有1200種。《西雙版納傣葯志》收載了520種,其中最常用的有71種。
傣葯中植物類葯用種主要有:麻嘎喝罕(緬茄)、麻景(油瓜)、麻芒(芒果)、牙勇(馬唐)、哥麻口拉(人面果)、哥丹(糖棕)、牙竹麻(朱蕉)、埋嘎篩(龍血樹)等。動物葯在傣葯中佔有重要地位,不僅葯用種數多,而且葯用部位也有獨到之處。
5)壯葯
壯葯屬於發展中的民族葯,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基本上處於民族葯和民間葯交融的狀態。 壯族居住區地處嶺南亞熱帶地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由於壯族人早有喜食蛇、鼠、山禽等野生動物的習俗,因此動物葯應用較為普遍,民間歷來有「扶正補虛、必配用血肉之品」的用葯經驗。壯葯的另一特點是善於解毒,而且解毒的范圍較廠,包括解蛇毒、蟲毒、食物中毒、葯物中毒、金石發動毒、箭毒、蠱毒,等等。廣西著名的蛇葯就是壯葯的一大貢獻。
我國壯族主要集中於廣西自治區,據該區有關部門調查,壯葯共有709種。《壯族民間用葯選編》收載常用壯葯500多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壯葯主要有:廣西馬兜鈴、千斤拔、龍船花、閉鞘姜,陽桃、兩面針、雞蛋花、刺芋、金錦香、南蛇蝴、薯莨、馬鬃蛇、褐家鼠、蟒蛇等。
壯族民間每逢傳統節日,也開展葯市交易。廣西靖西縣根據端午節壯族葯市調查,整理出葯市壯葯名錄246種。
6)其他民族葯
我國民族葯的發掘、整理工作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許多民族葯我胚了解不多。現根據一些有關資料和報道,以及本次資源普查所掌握的情況,介紹一下其他民族用葯種數。
一些區域性資料也記載了民族葯種類:《雲南民族葯名錄》收載了省內21個民族的1250種葯物;《廣西民族葯簡編》收載了7個民族的1021種葯物。
在中葯資源普查中,部分民族地區收集和整理了民族用葯情況及種類:四川阿壩地區整理出羌族常用葯100種;湖南初步查出本省苗族、土家族、瑤族、侗族等慣用民族葯361種,雲南德宏自治州收錄傣葯330種、景頗族葯123種;廣西《環江縣毛難族葯名錄》收載葯物556種。
另據有關單位調查統計,廣西有瑤族葯555種、侗族葯298種、仫佬族葯259種、苗族葯213種、京族葯27種及彝族葯21種。
(2)我國民族葯的淵源
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在內的我國民族傳統醫葯,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財富。各民族醫葯在獨立發展、保持本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彼此也相互借鑒,有著許多共同點,民族葯之間聯系最廣泛的是在葯物的使用方面。從歷史上看,歷代本草都程度不同地選擇。吸收了少數民族地區的葯物,如唐代《本草拾遺》中收載的「玳瑁」,就是來自壯族民間用葯。據不完全統計,歷代本草中收載的民族地區葯物有100多種。目前中醫葯常用的許多葯材,如冬蟲夏草、麝香、人參、天麻、三七、枸杞、大芸、甘草、麻黃、紅花、兒茶、砂仁、血竭、紫膠蟲、貝母,等等,大多產在少數民族地區。另一方面,少數民族也移植、應用了大量的漢族葯物。
民族葯融通的最好例證,是葯物的交叉使用。據報道,目前藏漢共用的葯物有300多種;蒙漢共用的400多種;維漢共用的155種;佤漢共用的80種。民族間通用同一種葯物的情況非常普遍,如訶子有7個民族使用;天冬有18個民族使用;用馬鞭草的有20個民族;用魚腥草的有23個民族;用車前的則多達29個民族。局部地區亦如此,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500種蒙葯中,有70%與漢族葯物相同;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洲常用藏葯中,相同於漢族的種數佔1/2;青海地區漢藏交叉的葯物有121種。少數民族間的葯物也相互溝通,如蒙葯中約10%出自藏葯。民族用葯的交叉問題比較復雜,有的是葯名相同,基原各異;有的則是基原相同,葯用部位或功效卻不同,如中醫用刺蝟皮,朝鮮族用刺蝟膽;中醫用蝙蝠的糞便,傣族則用其血。紅花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而維族則用以止咳。白鮮皮能清熱燥濕、法風止癢,而寧夏回族地區民間則用於治療刀傷出血,並流傳有「家有八股牛(白鮮皮之別名),刀傷不發愁」的說法。我國各民族醫葯並存發展、相得益彰,充分顯示了民族間的團結和睦、共同繁榮的大家庭關系。民族葯的健康發展,必將為中華民族的振興和富強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