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工資稅前6000到手多少
法律分析:月薪6000元,應稅所得: 6000-3500=2500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105元,應納個人所得稅= 2500乘以10%-105=145元。稅後工資=6000-145=5855元,即稅後到手5855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貳』 上海稅前6000,扣除四金和個稅到手多少錢
四金比例為18%(除非公司還給交補充養老金、補充公積金)
個稅扣除數現在是2000元,早就不是1600元了。
如果是按6000元基數交四金的話,四金應為1080元,
個稅應為:(6000-1080-2000)*15%-125=313元
實際到手收入為:6000-1080-313=4607元
如果是按最低標准1735為基數交的話,四金為312.3元,個稅為428.16元
實際到手收入為:6000-312.3-428.16=5259.54元
不過公積金沒有規定繳納基數,只有繳納金額上下限規定(106-1034),這要看你們公司是怎麼規定的了。
『叄』 月薪6000稅後多少
法律分析:稅前工資6000,稅後到手應該是5855元。計算如下:
1、個人所得稅=6000-3500=2500;
2、超過1500試用10%的稅率,個稅金額=2500×10%-105=145;
3、工資就是6000-145=585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第十四條 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第一款第二項、第四項、第六項所稱每次,分別按照下列方法確定:(一)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屬於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屬於同一項目連續性收入的,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二)財產租賃所得,以一個月內取得的收入為一次。(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取得的收入為一次。(四)偶然所得,以每次取得該項收入為一次。
『肆』 工資6000要交多少稅
一、工資6000要交多少稅
1、工資6000應該扣30元的個人所得稅。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5000元。應納稅所得額=工資-起征點,即1000元。適用稅率目前為10%,本級速算扣除額=上一級最高所得額×(本級稅率-上一級稅率)+上一級速算扣除數,即30元。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
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二、個人所得稅減免項目有哪些
1、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獎勵;
2、財政部發的債券和經國務院批准發的金融債券利息;
3、按照國務院規定發給的政府特殊津貼、院津貼、資深院津貼,以及國務院規定免納個人所得稅的其他補貼、津貼;
4、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伍』 上海工資6000交多少個人所得稅
法律分析:應納個稅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 × 稅率 - 速算扣除數。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陸』 上海工資稅前6000稅後多少
5400左右,稅一般10%
『柒』 稅前工資6000,實際拿到多少
稅前工資6000,稅後到手應該是5855元。計算如下:1、個人所得稅=6000-3500=2500;2、超過1500試用10%的稅率,個稅金額=2500×10%-105=145;3、工資就是6000-145=5855。
工資6000要交多少稅,需要看五險一金扣多少,扣除之後才計算稅。應納稅所得額 工資收入金額 - 各項社會保險費 - 起征點(5000元)應納稅額 應納稅所得額 x 稅率 - 速算扣除數6000的工資減去五險一金減去起征點(5000元)之後乘以10%的稅率再減去210的速算扣除數就是應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
個人所得稅計算明細=(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計算器說明:1、填寫收入總額;2、扣除部分需要填寫包括五險一金、專項附加扣除部分;3、點擊計算即可計算個稅。應發工資:應發工資是應發工資的你的匯總薪資,沒扣除你月應繳雜項的薪資。實發工資:扣除了你繳納項後的實際領到手的薪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十一條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捌』 稅前6000稅後多少
【法律分析】:根據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摺合下來每個月五千元,6000工資,需要納稅的部分為1000,按照3%的稅率納稅,需要交30元稅款,稅後就是570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