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跨區就業補貼多少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地方有蹦迪 2024-11-02 23:31:46
廣州周八小鎮怎麼樣 2024-11-02 23:30:43
天津如何開設駕校 2024-11-02 22:56:41

上海跨區就業補貼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17 09:13:31

『壹』 外地畢業生上海就業補貼政策

法律分析:外地畢業生上海就業補貼政策:

(一)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生。

(二)殘疾畢業生。

(三)就讀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

(四)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畢業生。

(五)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畢業生。

(六)特困人員中的畢業生。

法律依據:《上海跨區就業補貼政策》本市普通高校在畢業年度內有就業創業意願的以下學生:

(一)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生。

(二)殘疾畢業生。

(三)就讀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

(四)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畢業生。

(五)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畢業生。

(六)特困人員中的畢業生。

以上皆指全日制學生,不包括已確定升學、出國留學的畢業生。

『貳』 上海市大學生就業補貼政策

上海市大學生就業補貼政策是符合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畢業生、就讀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等條件的可以申請,補貼標准為每人1000元,每人限領一次。
就業補助資金分為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兩類。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資金用於求職創業補貼等支出。對在畢業年度有就業創業意願並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貧困殘疾人家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法律依據
《就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 就業補助資金不得用於以下支出:
(一)辦公用房建設支出。
(二)職工宿舍建設支出。
(三)購置交通工具支出。
(四)發放工作人員津貼補貼等支出。
(五)「三公」經費支出。
(六)普惠金融項下創業擔保貸款(原小額擔保貸款,下同)貼息及補充創業擔保貸款基金相關支出。
(七)部門預算已安排支出。
(八)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支出。
個人、單位按照本辦法申領獲得的補貼資金,具體用途可由申請人或申請單位確定,不受本條規定限制。第七條 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符合《就業促進法》規定的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
社會保險補貼用於以下方面:
(一)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以及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並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給予補貼,不包括就業困難人員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對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准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餘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准)。
(二)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給予最長不超過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包括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的部分。對離校1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後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准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

『叄』 外地畢業生在上海有就業補貼嗎

上海是一個很美的沿海城市,所以很多學生會選擇在上海上學,也會選擇留在上海參加工作。但是可能很多學生不知道,外地的畢業生在上海是有就業補貼的。在上海,高校畢業生有求職創業補貼,符合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條件、在校期間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可以申請。補貼標准為每人1000元,每人限領一次補貼,所以對於就業的大學生來說上海的政策還是好的。申請補貼是需要本人的身份證,和銀行卡等各方面證件,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備好。
一、相關規定
根據《就業補貼資金管理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人員范圍包括: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學院職業教育畢業生,下同)、未在城鄉繼續深造的應屆初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人員、城鎮登記失業人員(以下簡稱五類人員)、符合條件的企業職工。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就可以申請。
二、針對的學生群體
願意在象本市普通高校畢業當年工作創業的學生分布如下:(1)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畢業生;(2)殘疾畢業生;`在學習期間獲得國家學生貸款的畢業生;4)貧困殘疾家庭畢業生;(5)已建卡的貧困家庭畢業生;(六)極端貧困人口的畢業生。以上均指全日制學生,不包括已確認學業並出國留學的畢業生。
綜上所述上海的就業政策對於外地畢業生而言是比較合適的,換句話說不管在哪一個城市,都需要自己的不斷努力和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成長自己,也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和政府。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就業規劃,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肆』 上海有個跨區工作補貼有什麼條件挖好像要農村戶口的

有跨區補貼,但是要青年農村富餘勞動力人員才可以。具體如下:

根據《市勞動保障局關於進一步促進本市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的若干意見》

對就業困難的郊區偏遠地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實施就業補貼政策,鼓勵他們到經濟發展較快、崗位較多的地區就業。

凡實現跨區就業的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與單位(勞務輸出公司、非正規就業的勞動組織和公益性勞動組織除外)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從事全日制非農崗位且月工資收入較低,並按規定在本市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就業登記手續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就業期間,可根據其收入高低、工作路途遠近等不同情況,按月給予一定的崗位補貼。

補貼標准由區縣自主確定,所需資金原則上由市、區縣共同承擔,其中,市失業保險基金撥付的最高補貼限額為每人每月140元。補貼期限最長為三年。


(4)上海跨區就業補貼多少擴展閱讀

2007-2009年,上海市每年要通過為5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建立職業培訓補貼個人帳戶,調動其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職業技能和實現素質就業;

要依託中職學校和有條件的培訓機構,實施校企合作定向培訓的方式,每年開發一批就業需求量較大的定向培訓項目,充分發揮培訓對促進農村青年就業的作用。

『伍』 2020年松江跨區補貼多少錢一個月

2020年松江跨區補貼大約是。300塊錢一個月。

『陸』 上海應屆畢業生補貼政策2020

法律分析:補貼標准為每人1000元,每人限領一次。各區發放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列入政府收支分類科目規定的科目,所需資金在市級財政通過轉移支付劃撥各區的中央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法律依據:《就業促進法》第三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勞動者免費提供下列服務:(一)就業政策法規咨詢;(二)職業供求信息、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和職業培訓信息發布;(三)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四)對就業困難人員實施就業援助;(五)辦理就業登記、失業登記等事務;(六)其他公共就業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不斷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公共就業服務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柒』 上海跨區工作補貼

現在有這個政策。

一、 本市處於勞動年齡段中,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含郊區農村征地勞動力)申請跨區就業補貼的條件:

1、戶籍在閔行、寶山、嘉定、浦東、金山、松江、青浦、奉賢、崇明等區的偏遠地區。

2、在戶籍地以外區就業,與單位簽訂1年以上合同,並在人社部門辦理用工登記和繳納社會保險費。

3、在非農產業全日制崗位就業,月工資不超過本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2倍。

二、辦理材料:

1、本人的戶口簿或身份證;

2、與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原件及復印件;

3、用人單位出具的月工資收入證明原件;

4、填寫完整並經本人簽字確認的《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跨區(縣)就業補貼申請表》。

三、辦理流程:

1、街道(鄉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收到申請材料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核實。經初審通過的,街道(鄉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應將申請材料上報區縣就業促進中心;初審未通過的,應及時通知本人並告知原因。

2、區縣就業促進中心收到申請材料後,應在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經審核符合就業補貼條件的,予以就業補貼;不符合就業補貼條件的,區縣就業促進中心業務部門應及時通知本人並告知原因。

四、補貼標准和辦理地點:

市級補貼額度為每人每月210元,區級補貼標准由各區縣自行確定。每人享受就業補貼的期限累計最長不超過36個月。

(7)上海跨區就業補貼多少擴展閱讀:

1、政策的設定依據:

(1)關於進一步促進本市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的若干意見(滬勞保就發[2007]9號)。

(2)關於實施「離土農民就業促進專項計劃」的通知(滬人社就發[2015]18號)。

2、辦理地點:戶籍所在地的街道(鄉鎮)社區事務受理中心。

3、聯系電話:12333。

跨區就業補貼辦事指南--上海市人力資源保障局

『捌』 上海跨區就業補貼申請條件

法律分析:申請條件

就業補貼的對象,是指本市處於勞動年齡段中,具有勞動能力,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郊區農村富餘勞動力和郊區農村征地勞動力:

1、戶籍在閔行、寶山、嘉定、浦東、金山、松江、青浦、奉賢、崇明等區縣的偏遠地區。

2、在戶籍地以外的區縣就業,與實際用人單位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在本市勞動保障部門辦理用工登記備案手續和繳納社會保險費。

3、在非農產業的全日制崗位就業,月工資收入不超過本市城鎮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2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通過發展經濟和調整產業結構、規范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就業援助等措施,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