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北京和上海老城區房價比新城區貴這么多
因為歷史原因很多好的資源,比如幼兒園學校商場等多集中在老城區為主
新城區地方太遠建設很難跟老城區完全一樣,比如北京四環外地區就衛生差治安差很亂
Ⅱ 上海房價為什麼貴
就是因為有錢人多,買得起房的人多,還有炒房的人多,房價就貴了。
Ⅲ 上海房價為什麼暴漲
上海是大都市,人才濟濟,寸土寸金,上海房價暴漲的原因,我個人認為首先是通貨膨脹。錢本來就沒有以前值錢了。第二個原因就是有能力的有條件的都在上海買房子,供不應求,導致上海的房價也會暴漲。
Ⅳ 為什麼上海的房價那麼高
因為上海那是一線城市,在上海呢,生活的人多寸土寸金,所以說那房價高,在上海呢,生活的人多寸土寸金,所以說呢,房價高嗯,因為寸土寸金
Ⅳ 上海的房價為什麼居高不下
. 上海的「資本密度」高導致房價高企
也就是說,上海的資金量不斷加大,而「作用面積」相對不變,從而形成了資本高地。而資本大量集中到上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a.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上海的龍頭地位不可動搖,將會一直領漲中國經濟。這是從宏觀上看好上海,對上海的未來有一個良好的預期。
b. 從局部看,上海的地理位置優越,配套設施完善,市場環境相對公平,因而人才和資金都會繼續向上海轉移。
c. 從全球視野的角度來看,美元持續走低,人民幣匯率長期倒掛,人民幣的升值預期非常明顯。因而大量的短期投機資本齊聚上海,想利用人民幣升值和房價上漲的乘數作用來趁機撈一把。
總而言之,是什麼導致了上海的資本密度越來越高?一個字,預期――包括對中國經濟的預期,對上海經濟的預期,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所有的這些良好預期推動了資本密度的升高和上海房價的上漲。後面的內容將分析這種預期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房產可以作為人民幣的期權,能對沖人民幣對內貶值的風險
對於這一論點,我基本贊同。但是這一論點的成立有兩個必不可少的前提:
a. 人民幣一定會貶值,也就是通漲會持續下去;
b. 房價穩中有升,或者說不下跌。
後文中將分析這兩個條件是否成立。
3.土地資源的不可再生性或者說稀缺性
其中也包括土地價格被低估這一論點。
對於土地的問題,就中國現階級的國情而言,應該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也是用經典的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的問題。因為它沒有市場化,而且其中存在很多非理性的、人為的因素。所以對於這個問題,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土地會影響房產的供給和成本。這種影響有多大?有沒有到臨界點?後文將進一步分析。
Ⅵ 買上海房子內環和外環有什麼區別
內環靠近市中心,地段繁華,配套設施齊全。
外環是在上海郊區了。一般比較偏僻,但是相對環境較好,適合居住。
不過嘛現在上海地鐵很多條線了,有地鐵的地方都還是比較方便的,或者買個小車代步也很方便的。
另外內環的房價最起碼是外環的三倍。
Ⅶ 為什麼上海的房子這么貴
上海,北京等城市無論是就業機會,工資待遇,教育,治安,服務,醫療,交通等等各社會資源都是全中國最好的。並且中國地區間發展嚴重不平衡,其他城市相比一線城市差距太大。這導致很多人都希望在上海或北京擁有房子定居,上海北京的房子就成了稀缺資源。市場經濟分配稀缺資源的辦法就是出價高者優先。外加中國缺乏投資渠道,股市做成了莊家作弊的賭場,各種理財公司騙子泛濫,物價每年上漲,對於大量手裡堆積了現金的人唯有房產才是可靠的投資領域。假設題主中了一億彩票,為了貨幣保值,最後肯定相當大一部分會決定去一線城市買房。加上中國人口基數又那麼大,就算有錢人是極少數,這群人數量也會很龐大,並且資本是復利積累,一億元5%年收益也有500萬,對於一些有錢人盡管房價對於普通人已經是天文數字,但對於他們並不高。說說上海房子為什麼貴。因為中國城市相比國外還有一些特殊性質,比如長期的城鄉二元結構,甚至是大城市小城市農村三元結構,長期各種資源集中在一線城市。以及為城鄉二元結構量身定做的戶籍制度,各種社會資源與福利是與戶籍掛鉤的。比如一線城市基礎教育資源都是對戶籍內人口,本地醫院醫保也只針對戶籍內人口。上海北京人在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貴族」。戶籍又和住房很大程度掛鉤,買房實際上等於買身份和資源與福利。再比如特殊的土地制度和土地財政,地方ZF壟斷了土地買賣的權力,中國土地不經過ZF手裡買賣都是非法的,比如徵收郊區土地,一畝地給農民幾萬,賣給開發商一百萬,開發商為什麼不出十萬乃至九十萬向農民直接購買呢?對不起非法。而地方ZF的財政又依靠土地買賣,因此有推動房價的意願,一線城市房價60%左右是土地出讓金,而賣地的農民補償款通常是出讓金的百分之個位數。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推高了房價。
Ⅷ 驚!上海房價快速上漲的背後竟然暗藏這些!
上海房價飆升,從驅動力結構看,改善、中高端和豪宅成交增長迅速,剛需增長相對乏力。
在過去的4個月里,生意人王元(化名)看遍了楊浦、虹口、閘北的小區盤,發現價格過一段時間就漲二三千元/平方米,「已經從3萬(元/平方米)看到5萬(元/平方米)了」;春節過後,張文剛出售其位於閔行區的3房單元,要換到虹口的教育地產,三天之內,房子總價跳了5萬。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上海1000萬以上的豪宅共成交7844套,比2014年多賣4842套,比北京、深圳多賣了一倍以上;成交金額也達到1300億元,同比增加143%,漲幅高於其他一線城市。
上海二手房市場亦然,共成交36萬套,總計3046萬平方米,較2014年大增113%,成交金額達到7678億元,各項數據是一手住宅成交的2倍左右,金額則是一手住宅的1.6倍。與其他城市相比,二手房成交金額近乎是北京2倍,其成交面積套數也遠超其他城市,二手房市場容量上海排在全國第一。2016年1月,上海房價同比漲1.24%,環比漲19.29%。
那麼,上海房價為什麼快速上漲?
表面上看,「快速上升的房價」才是改善、中高端、豪宅需求爆發的動力之源。因為房價上漲,有房群體的資產開始膨脹,凈資產增多。「房價快升」對樓市需求產生兩個效應:投資效應與首付門檻降低效應。
因為房價快漲,人們有小套換大套、低總價換高總價的強烈意願,因為面積越大、總價越高,同等漲幅,房子增值越明顯。
陳先生前兩年買了一套300萬元的房子(首付60萬,按揭240萬),兩年後房價上漲了50%,那麼房子總價是450萬,賣掉之後,付掉240萬銀行貸款和契稅之後,手頭凈現金200萬元,此時他可以購買660萬的中高端需求。如果房價不上漲,從60萬到200萬,如果靠積累的話,需要5-10年以上的時間。現在房價一上漲,從60萬到200萬,一步到位,原來用於積累首付的錢可以用來支付新的按揭。於是,上海商品住宅市場整體呈現這樣一番景象:改善、中高端、豪宅需求一波緊接一波。
專業人士表示,上海房價的飆升,從驅動力結構看,改善、中高端和豪宅成交增長迅速,剛需增長相對乏力。一個解釋是,此輪政策利好主要利好二套改善需求。但問題是,上海怎麼突然涌現出不計其數的「壕」,買中高端和豪宅就像買白菜一樣。這些人的錢到底從哪裡來?
如今股市還很低迷,不可能對當前上海樓市起到支撐作用,所以可以排除股市。還有,上海經濟基本面好,富人本來就比較多,其實也很難解釋這個現象。如果經濟基本面好、富人多是支撐樓市的主要驅動力的話,早幾年中高端和豪宅就應該是主力了,不會等到現在。就近三年看,上海就業人群的整體工資薪酬也比較平穩,基本是前幾年賺多少工資,今年也賺的差不多。
相關人士還表示,房價的不斷上漲,買不起房的人更加買不起;有房的剛需群體開始躍升進入改善行列。所以最終的結果是,上海樓市的剛需驅動力越來越弱。
上海房價較快上漲的局面短期內能改變嗎?
專業人士進一步指出,上海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可供開發建設土地已經非常緊張,目前住宅用地已經在逐年減少,並且未來將長期持續、難以扭轉,最終上海將像深圳一樣從增量開發轉向存量開發;近年上海對外來人口的吸引力在全國來說是遙遙領先的,這也是公認的事實,供少需多之下,房價自然上漲。
目前貨幣超發,股市風險大,實體經濟不景氣,好的投資渠道很少,加之房貸利率持續降低,所以上海樓市的資金面是非常充裕的,因此上海房價較快上漲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
不久前,上海市公開表示,上海樓市限購措施不會改變;供應結構上,今後一手住宅中小戶型比例至少60-70%以上。
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這個規定對上海房地產市場未來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優化住宅用地供應結構增加中小套型比例措施的出台,除了可以通過增加住宅供應套數來大大緩解供求矛盾,抑制房價過快上漲之外,還可以平抑地價的過快上漲,因為戶型面積段的強制雷同,削弱了各開發商通過差異化競爭來提升售價的能力,相應地,地價也會受到抑制,從長遠看,這也有利於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至於提高商辦物業的持有比例和年限,有利於促使開發商向運營商方向轉型。
現階段,上海樓市調控必須達到「促成交」和「控房價」雙重目的。「促成交」是當前上海經濟平穩發展的客觀要求;「控房價」是上海保持經濟活力和維護民生的內在要求。
但專業人士指出,如果每個區域(板塊)整齊劃一地按規定比例來提高中小戶型供應,可能達不到「控房價」和「促成交」的目的,卻可能引發兩大不良後果:一是產生結構性的去化難問題;二是激化中高端、豪宅市場供需矛盾,引發新一輪價格飆升。
目前上海商品住宅的消化周期只有4個月,整體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局部仍有不少難去化的庫存,主要問題還是戶型面積、功能結構與當前市場相脫離。換個角度看,其實是該種產品的供應超過了市場需求。在開發商自由決定的情況下,不會產生系統性的結構性死庫存。而如果整齊劃一實行中小戶型佔比不低於60-70%的硬性規定,特別是在中高端和豪宅需求強烈的內環內和熱點內中環板塊,有可能產生結構性的庫存問題——改善需求人群夠不著,中高端和豪宅人群看不上。
激化中高端、豪宅市場的供需矛盾的結果,就是引發新一輪價格快升。上海樓市今非昔比,2015年上海一手住宅「中高端和豪宅」的成交面積和金額分別佔26.05%和45.68%,已是市場成交面積的第二主力和成交金額的第一絕對主力,絕對不能輕視。
根據新政,中心城區新增供應用地住宅中小戶型配比不低於70%,這意味著中高端和豪宅的供應將大幅縮水。最終,原本可以在內外環之間得到滿足的改善需求,被吸引到內環內和熱點內中環板塊;原本可以在內環內和熱點內中環板塊較好滿足的中高端和豪宅,被嚴重擠壓,得不到充分滿足。長遠下去,中高端和豪宅供不應求的矛盾被激化,中高端和豪宅房價將猛烈上漲。
如今的樓市下剛需買房需要的不僅僅是錢,更重要的是技巧。
1.了解銀行對房貸的態度
大多數購房者對市場把握不是太精準,但是可以通過銀行對貸款的態度來把握市場,一般來說,銀行手鬆,說明市場看好,投資客涌動,房價一般呈上漲趨勢;銀行手緊,說明市場風險加大,投資客抽身,絕大部分賣家著急,買家觀望,房價一般呈下跌趨勢。
2.買跌不買漲
投資理念一般是「買跌不買漲」,雖然利潤達不到最大化,但可以降低投資風險。在下跌時買入的價格肯定低於上漲時買入的價格,所以買房應該「買跌不買漲」。
3.買「預期」
購房要學會買「預期」,這樣升值潛力比較大。政府的規劃以及周邊新建學校等是影響居住環境的因素。等到全部配套落實的時候,房價也肯定已經包含了這些附加值,房價肯定也是不會低的。如果規劃明確,可早前下手,最好是在政策還未明朗之前買。當然,前提條件是消息的來源一定要准確。
4.不必一步到位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2-2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Ⅸ 為什麼市中心的平均房價比郊區高
「買房」、「高房價」、「房奴」,近年來類似的字眼不斷見諸各大報端和各種門戶網站。在多數人眼裡,房價已經成了關乎民生的重中之重,房市的變動如同脈搏的跳動,需要時時刻刻地關注。
而如今幾乎所有的房地產公司都打著自己的樓盤是江景房、學區房或是位於某某市中心的招牌,更有甚者以毗鄰未來的市中心為噱頭,以期吸引更多的購房者。如果關注一下房價,你會發現市中心的房價明顯高於其他地段,而且越接近中心地段房價越高。
總結:同樣的情況在農業生產當中也經常發生,種植大戶承包土地時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往往是根據土地肥力和位置優劣來商定的。因為對條件好的土地,承包者可以通過加大投入使得產量提升,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這便是經濟學中「級差地租」的概念。由於級差地租的存在,因此,城市中由於地段、周邊設施以及政府投入的不同,使得中心地段房價普遍高於郊區地段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