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天津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推薦
1、五大道
五大道位於天津和平區重慶道附近,以區域內五個主要的道路命名,實際有二十多條街道。這里曾經清朝遺老、北洋政府里很多官員名流都曾在這里寓居,一棟棟優美典雅的洋房彷彿在訴說著津門曾經的風雲故事。
2、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角東門外,以天後宮為中心,南起水閣大街,北到通北路。這里是天津最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和手工藝品店鋪集中地。可以找到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魏記風箏等眾多的手工藝品,還能品嘗到經典的天津美食。
3、天後宮
天後宮位於古文化街中心,也是古文化街古跡的核心,祭祀保佑出海遠航平安的天後娘娘,已有600餘年歷史。現在是天津民俗博物館的所在地,館內介紹了天津城歷史、民俗,陳列著明代天津城磚、清代漕運模型、清代水機等文物。
4、南北牌樓
在古文化街南、北兩入口處各建有一座牌樓,其彩繪裝飾採用「煙琢墨石攆玉」的形式,其中南口牌樓坊心上的文字是「津門故里」,背面文字是「晴雪」;北口牌樓坊心上的文字是「沽上藝苑」,背面文字是「金鰲」。
5、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全稱天津永樂橋摩天輪,位於天津市紅橋區海河畔,是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就像是橋上的一隻眼睛,被譽為「天津之眼」。天津之眼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橋上觀景摩天輪,是天津的地標之一。
『貳』 山西有哪些名勝古跡
1、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峭壁間,原叫「玄空閣」,「玄」取自於中國道教教理,「空」則來源於佛教的教理,後改名為「懸空寺」,是因為整座寺院就像懸掛在懸崖上,在漢語中,「懸」與「玄」同音,因此得名。
2、雲岡石窟: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3、平遙古城:平遙古城位於山西省中部,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4、五台山: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介於北緯38°55'—39°66'、東經113°29'—113°39'之間,景區規劃面積607平方千米,行政管轄面積436平方千米。五台山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5、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
『叄』 請教什麼是增值稅什麼情況下要交增值稅
1、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2、增值稅徵收范圍:一般范圍,增值稅的征稅范圍包括銷售(包括進口)貨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勞務。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為增值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繳納增值稅。
外資企業1994年之前繳納工商統一稅,並不是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從1994年1月1日起成為增值稅的納稅義務人。
(3)上海十方園林怎麼樣擴展閱讀:
免徵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規定了下列7個項目免徵增值稅:
1.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產品;
2.避孕葯品和用具;
3.古舊圖書;
4.直接用於科學研究、科學試驗和教學的進口儀器、設備;
5.外國政府、國際組織無償援助的進口物資和設備;
6.由殘疾人的組織直接進口供殘疾人專用的物品;
7.銷售的自己使用過的物品。
除前款規定外,增值稅的免稅、減稅項目由國務院規定。任何地區、部門均不得規定免稅、減稅項目。
『肆』 國慶你去過「人再多也不枉此行」的地是哪
去成都吧,國慶前加班累壞了吧,一定要去成都,把身體消耗的能量,都補回來。吃飽喝足之後再看美景,每天都是喜滋滋~
首先,火鍋走起。串串走起。
『伍』 豫園和拙政園哪個好玩
上海的豫園和蘇州的拙政園都是歷史比較久的古代園林建築群,擁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研究價值,也是當地的旅遊景點之一,那麼這兩個園林哪一個更好玩呢?
豫園是滬上園林之冠,拙政園是蘇州園林之冠,它們都是江南私家園林的代表性作品,目標群體也並沒有什麼沖突,因此若是要作個二選一的決斷,未免讓人感到為難。
但是,如果題主非要讓我給出個結論的話,那我只能委屈一下豫園了, 拙政園更好玩 。
第一,拙政園面積更大,其佔地面積達到83.5畝,不僅遠大於豫園(約30畝),在蘇州園林中也首屈一指;
第二,拙政園原真性更強,相比之下,豫園命途多舛,先後遭受小刀會起義、英法侵略軍、各行業公所的破壞,早已面目全非,現在遊客所見多是解放後修繕的結果;
第三,拙政園門票更貴,大家都知道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定價高說明對自身含金量有信心;
第四,豫園被喧囂繁雜的豫園商城所包圍,更像是一座巨大的都市盆景,少了園林應該具備的閑情野趣;
第五,拙政園是世界文化遺產和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豫園不是世界遺產,在國保名單中也僅僅是第二批。
拙政園與滄浪亭、獅子林和留園一並被稱作蘇州「四大名園」,它們分別代表宋、元、明、清四朝藝術風格。
這其中,拙政園以其規模之大、名望之高、沿革之復雜,被公認為蘇州園林之冠。因此,在讀懂園林這門藝術的道路上,拙政園是永遠也繞不開的一座里程碑。
拙政園,其原址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居所,元代改為大弘寺。
明正德八年(1513),官場失意的御史王獻臣告老還鄉,在業已荒廢的大弘寺遺址之上營建別墅,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灌園粥蔬,此亦拙者之為政耳」一句,題名「拙政園」。
今拙政園為國家5A級景區,佔地面積83.5畝,其中開放部分73畝,可分為東、中、西三部分,中、西兩部分即為歷史上的東園、西園,東部分為後來歸入的「歸田園居」。
南部住宅的中軸線用作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西側原奉直會館住宅部分則以「太平天國忠王府」的名義獨立出去,自成院落。
更西處,原張履謙補園住宅部分長期遭受蠶食破壞,後由蘇州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在此建成蘇州博物館。
拙政園以天然野趣為特點,水面開闊,布局疏朗,早期僅「堂一、樓一、為亭六」而已,以單體取勝。後歷經擴建,建築由單體發展為群體組合,但其建築密度在蘇州園林中仍屬較低者,基本保持明代的開闊格局。
園內有珍貴碑刻四十方,如文徵明《王氏拙政園記》、文徵明《千字文》、沈德潛《復園記》及《八旗奉直會館記》等。
此外,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早在王獻臣造園初期,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即取自植物題材,如今園林舊景一一再現,荷風四面亭的荷,倚玉軒的竹,待霜亭的桔,聽雨軒的芭蕉,玉蘭堂的玉蘭,聽松風處的松,海棠春塢的海棠,柳蔭路曲的柳,枇杷園的枇杷……無一不展現著拙政園的內涵與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