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北京與上海有什麼區別
一,地理位置不同
1,北京:北京位於東經115.7°—117.4°,北緯39.4°—41.6°,中心位於北緯39°54′20″,東經116°25′29″,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位於華北平原北部,毗鄰渤海灣,上靠遼東半島,下臨山東半島。北京與天津相鄰,並與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環繞。
二,氣候環境不同
1,北京: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2,上海: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2013年,全市平均氣溫17.6℃,日照1885.9小時,降水量1173.4毫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月至9月的汛期。
三,地形地貌不同
1,北京: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2,上海: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B. 深圳和上海有何區別
深圳和上海都是國內的一線大城市,上海的景色是比深圳要優美的,現在上海實行垃圾分類化了,這個是在全國來說是首例的,而深圳作為一個比較靠邊境的城市,它的發展還是依靠於和國際進行一些接軌,這就是兩個城市的區別。
C. 上海和別的城市有什麼差別!
比較發達,生活各個方面比較便利,當然人口和房價,生活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D. 上海高考總分多少和其他省市有什麼不同
上海高考總分為660分,大部分省市的高考總分為750分。
上海的高考分數:
1、上海高考總分自2017年高考實施新政以來修改為:總分660分,不分文理。2017年秋季高考的主要變化是由「+1」變成了「+3」。3是指語文、數學、外語3門文化基礎課科目;1是指相關課程科目,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及生命科學6門課程中的1門。
2、除語數外三科必考外,其他幾門作為選考科目。分數由「單科150分」改為「3門總分210分」,每門70分,其中通過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可得分40分,並且成績兩年內有效,需要加考的是30分的等級考。
全國其他省市的高考分數:
一、大部分省高考總分是750分。
安徽、北京、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河北、河南、黑龍江、湖北、湖南、吉林、江西、遼寧、內蒙、寧夏、青海、山東、山西、陝西、四川、天津、西藏、新疆、雲南、重慶等27個省市還是750分滿分。各科的分值詳情如下:語文150分,數學150分,英語150分,文綜/理綜300分。
二、海南滿分900分,江蘇滿分480分,上海滿分600分,雲南滿分772分,浙江滿分810分。
1、雲南省的高考科科目,與總分750分的省相同,不同的是高考總分計入普通高中學業水平22分。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及通用技術共11門學科,每個科目等第達到C或C以上量化為2分,量化分數的總分為22分。
2、海南省實行「3+3」的高考科目設置,其中:報考文史類和藝術文類(以下簡稱:藝術類)的考生考:語文、數學(文)、英語(含聽力)、政治、歷史、地理。報考理工類和體育理類(以下簡稱:體育類)的考生考:語文、數學(理)、英語(含聽力)、物理、化學、生物。
3、浙江省的高考科科目,與總分750分的省相同。但增加一個信息技術模塊。
E. 上海的傳統文化與中國其他地區的傳統文化上有什麼區別
就講個大概吧,具體的寫幾本書都不夠。
上海是個移民城市,按《南京條約》自1843年開埠以來經歷了蘇州,寧波,蘇北等好幾撥移民潮,也曾經是外國人的租界,49年後更是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帶來了多元的文化。上海所謂的海派文化就是兼容並蓄的文化,比較寬容,務實,高效,開放。
上海傳統飲食是濃油赤醬的本幫菜,現代的飲食比較清淡,也許會有人覺得上海菜比較甜那是因為受了無錫一帶的影響。上海人也比較喜歡全國和世界各地的美食,比如川菜,比如西餐,都很流行,所以定義一個上海的飲食風格其實沒太大意義。
上海的風俗和禮儀是一個國際接軌和中國特色的混合物。既有現代文明社會的特徵也有一些陋習。這是錯綜復雜的原因造成的。對於外國人和中國人來說,上海是個最不中國的中國城市,所以評論也褒貶不一。不過好在海派文化總體來說是寬容的,自信的,所以也沒造成太大的困擾。
F. 上海和深圳的區別在哪
上海跟深圳區別還是有的。上海發展多少年了。
上海和深圳肯定是有區別的,從以下幾點分析下:
1、繁華程度,上海肯定是超過深圳,而且深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繁華程度無法趕超上海;
2、建設速度,兩地建設速度都很快,深圳勉強超過一籌;
3、文明程度,深圳超過上海(地鐵,人行道,馬路感受下);
4、文化程度,上海超出深圳(而且地域文化差距還比較大);
5、宜居程度,深圳超過上海,深圳比較宜居。
上海
G. 北京和上海有什麼不一樣
北京是首都也是古都,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內陸城市,我國政治文化中心,北方語系接近普通話...
上海是近代逐漸興起,以工業貿易為主的沿海港口城市,我國貿易金融中心,時尚之都,上海話南方語系...
一個叫帝都,一個叫魔都,地域不同,肯定所形成的人文氛圍都不同。
樓房:上海高樓外形都比較獨特,看上去很苗條;北京高樓多是玻璃牆面,呈立方體狀,看上去很臃腫。
人民幣:五角和一元的人民幣,上海幾乎不用紙幣,北京幾乎不用硬幣。
地鐵站:上海地鐵站多與商場連接,可以直接進入商場;北京地鐵幾乎都在路邊,與商場是分離的。
道路:上海的環線多為雙層高架路,不會阻斷普通道路,且立交橋高大壯觀,行人視線比較開闊;北京的環線路面寬闊,多為地面路,容易阻斷普通道路,且立交橋低矮,易遮擋行人視線。
橋:上海普通道路與環線交叉處一般不記名,而北京則以橋來命名。如果兩個城市統一都將普通道路與環線交叉處命名的話,上海的橋會更多。
區域:上海區域概念很明確,說某個地方,首先要問是哪個區的。北京的區域概念不明確,一般直接說地名,不會說東城區還是朝陽區。上海的地名很一般,找某個地方基本上都要說「某某區某某路幾弄或幾號」,而北京就直接說地名,如「西單」、「菜戶營」等等。
便利店:去過上海和北京的人非常了解這個了,上海的便利店遍地開花,「好德」、「可的」、「快客」、「良友金伴」、「伍緣」、「好鄰居」、「羅森」、「迪亞天天」、「全家」等等,基本上每個公交車站都有,一個小區周圍能有四五個;北京便利店確實不夠發達,很難見到。
公交:北京的公交用三個詞語形容:「便宜」、「擁擠」、「漫長」;上海的公交車沒有特別之處,票價稍貴一點。
地標:上海有很多區域中心,基本上每個區都有一個以上,每個商業中心都有標志性建築,如靜安區的靜安寺,徐匯區的美羅城,楊浦區的彩蛋等等;北京的商業很分散,比較集中的商業街區有限,王府井、西單算得上是北京最繁華的地方,但是跟上海的南京東路、南京的新街口、哈爾濱的中央大街等都不可同日而語,且商業中心無典型性建築。
H. 上海人和本地人的區別
上海人和本地人的主要區別:
1、生活及活動軌跡:上海人主要生活在市區而本地人基本生活在郊區。
上海人出生及成長都在上海市區,成長環境基本完全受到市區市民的環境影響;本地人出生及成長基本都在郊區(到市區去一般會說去上海)。
2、祖輩來歷:上海人祖輩基本為49年前移民的後代。本地人祖輩主要生活在上海的郊區、家裡一般擁有宅基地,祖輩(3代及以上,主要是50年代從江蘇省劃入上海市的郊縣)基本都是上海郊區的人。
3、常用語言:吳話地區蘇南、浙南方言(上海話);松江話、金山話、崇明話(當地人)。
上海人說上海話(事實上,很多詞聽起來像蘇州、寧波等)。對於上海話來說,江蘇南部和浙江兩省的方言可能更容易理解,這兩省都是講吳語的地區。當地人基本講郊區/縣域方言(如松江方言、金山方言、崇明方言等);上海人聽不懂當地的方言。
4、居住環境:上海人的祖先居住區不大(所謂的蝸牛殼里的道場)。所以在拆遷的情況下,即使地段很好,分配給他們的房子的收益也不如當地人的收益好。上海人的祖先居住在上海的郊區和鄉村,通常有一些宅基地。一旦宅基地被移走,它被分配到更大的房子(郊區農村宅基地面積大)或給予相應的補償。
.
I. 上海人和外地人有什麼區別
1,素質低,教育程度沒有上海好,
2.語言障礙,外地人說話很多都帶有鄉音,有損公司形象,與他人溝通很成問題
3,行為障礙, 不適合上海的風俗習慣,他們一直人為自己是對的,看不起上海人,也不懂得入鄉隨俗,所以在上海很難生存,也是之所以為什麼上海人看見外地人就很鄙視的一種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4,客觀事實,只要是上海的公司,上海本地人員的福利都比外地的好,而且有優先錄取,那是因為外地人的信譽問題在公司企業眼中是有著不好的映像。而且現在都是私人老闆,這種現象更
5,上海人到了外地也是外地人,所有城市都是這樣,不要只責怪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其實我們到了其他城市是他們也會看不起我們的,就因為有些人做出不文明的事情,但我們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群,外地人只是一個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