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山第二工業區的園區開發理念
產品項目一體化:編制了能形成產業鏈的招商目錄 。
公用工程一體化:正在建設園區公司工程。
物料傳輸一體化:加快建設物料輸送管廊。
環境保護一體化:用無害化技術和清潔生產保護環境,統一三廢處理,強化監督檢測。
管理服務一體化:規劃了行政管理中心,建設公共研發平台、網路平台、技術測試平台、綜合服務平台。
❷ 金山第二工業區的具體介紹
工業區基礎配套設施和物料供應完善。水、電、氣、蒸汽、氫氣、氮氣、排污及工業用環氧乙烷、乙烯等相關基礎物料管網均已與上海石化連通。區域內門類齊全的化工前道產品為精細化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可完全滿足各類精細化工企業的落戶生產綜合要求。
❸ 上海金山區有什麼好廠
中化新網訊 12月10日,上海金山第二工業區發布消息,園區有15家企業成功入選金山區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金山區百強企業名單》。
他們是:上海雪垠化工有限公司、巴斯夫護理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紅雙喜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匯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綠鄒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立邦工業塗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立得催化劑有限公司、上海撫佳精細化工有限公司、上海嘉寶莉塗料有限公司、上海東方雨虹防水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金山錦湖日麗塑料有限公司、科凱精細化工(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東大化學有限公司、上海北芳儲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亨斯邁聚氨酯特種材料有限公司。
近年來,園區大力推進調整轉型,聚焦以節能環保為引領的「3+1」(「3」是節能環保、綠色材料、生物醫葯三大產業,「1」是三大產業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產業定位,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15家企業入選2020年度金山區百強企業,是對園區轉型發展工作的一種肯定。園區將繼續開拓進取、務實創新,為促進金山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深入落實「兩區一堡」戰略定位、全面落實「南北轉型」戰略要求、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作出新的貢獻。
❹ 金山第二工業區的介紹
上海金山第二工業區,又名上海信息化工產業園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杭州灣沿岸長三角城市群心臟地帶的金山區金山衛鎮。工業區東臨上海化學工業區,南依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與浙江省平湖市接壤,是金山與上海石化聯合發展「一業特強」精細化工優先發展工業新天地。
❺ 上海金山區發展規劃
法律分析:金山區2035規劃范圍:本次規劃范圍為金山區行政轄區范圍。規劃陸域面積 613.38 平方公里,海域海洋功能區劃面積約 445.22 平方公里。全區轄 9 鎮 1 街道 2 個工業區,分別是:楓涇鎮、朱涇鎮、亭林鎮、漕涇鎮、山陽鎮、金山衛鎮、張堰鎮、廊下鎮、呂巷鎮、石化街道、金山工業區、金山第二工業區。在上海未來的發展中,杭州灣北岸地區成為四大戰略協同區之一。
朱涇綜合發展型城鎮圈以朱涇鎮為核心,統籌區內呂巷鎮、廊下鎮及松江區泖港鎮,形成跨區協調發展的城鎮圈。 亭林綜合發展型城鎮圈以亭林鎮為核心,包含金山工業區,在市域內統籌松江區葉榭鎮,形成跨區統籌的城鎮圈。重點發展金山工業區,提升城鎮圈內公共交通網路和慢行交通系統,實現 15 分鍾接駁進入市域公共交通網路。
適度引導人口向金山濱海地區核心鎮(包括金山衛鎮、山陽鎮、石化街道)以及朱涇、楓涇、亭林三大中心鎮集聚。1 個核心鎮鎮區(濱海地區)建設濱海地區核心鎮鎮區,包括金山衛鎮鎮區、山陽鎮鎮區及石化街道。3 個中心鎮鎮區包括金山北部三鎮,楓涇鎮鎮區、朱涇鎮鎮區及亭林鎮鎮區。4 個一般鎮鎮區包括呂巷鎮鎮區、廊下鎮鎮區、張堰鎮鎮區及漕涇鎮鎮區。
規劃至 2035 年金山區城鎮住宅用地規模約 28.7 平方公里,城鎮住宅建築面積約 3742 萬平方米,住宅套數 40 萬套左右,新增城鎮住宅套數 19 萬套左右。規劃人均城鎮住房建築面積約38 平方米。規劃 2035 年金山濱海新區城鎮住宅用地規模約 11.52 平方公里,城鎮住宅建築面積約 1587萬平方米,城鎮住宅套數 17.4 萬套左右,其中規劃新增住宅用地規模約 2.76 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住宅建築面積 497 萬平方米,新增住宅套數約 5.3 萬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十四條 城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
直轄市的城市總體規劃由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國務院確定的城市的總體規劃,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其他城市的總體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五條 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批。
❻ 上海金山工業區的發展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金山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1997年5月金山撤縣建區,掀開了金山發展的嶄新一頁。到2002年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6%;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6.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7.4%;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1%;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28.6%。社會各項事業繁榮興旺,科教文衛體全面進步。17家企業被評為市高新技術企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全國領先。中小學標准化建設工程在全市率先啟動並基本完成。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成效突出,被評為全國初級衛生保健先進區。成功承辦了第八屆亞洲輪滑錦標賽,全民健身運動獲全國先進。城鄉面貌顯著改善,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區、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和上海市衛生城區。在國內率先實現城鎮光纖「樓樓通」,全面完成農村水網和電網改造,實現有線電視「村村通」。以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
金山區委、區政府以「創新誠信」的精神,將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明確提出了「三年翻番」的目標,採取「堅持科教興區方針,搭建市場運作平台,提高有效管理水平,建設創新誠信機制」的四項基本措施;做好高起點編制、調整、實施和管理規劃,高質量招商引資,高標准推進依託大化工聯合發展,高水平整合文化資源,高效率建設學習型社會等「五篇文章」;力爭在科教興區、投融資體制改革、金山工業區整體形象建設、林業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等十個方面實現突破。
到2005年,實現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財政收入「三年翻番」的目標。全區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85億元,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工農業總產值超過59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45億元;合同利用外資達到10億美元;城市化率提高到50%;農民人均收入超過6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