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殘疾軍人證有什麼優惠政策
一、軍人級殘疾證享受什麼待遇
1,殘疾軍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優先購票乘坐境內運行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以及民航班機;殘疾軍人享受減收正常票價50%的優待。
2,殘疾軍人憑《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和軌道交通工具。
(三)退出現役的軍人和移交政府安置的軍隊離休、退休幹部需要認定殘疾性質和評定殘疾等級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認定和評定。評定殘疾等級,應當依據醫療衛生專家小組出具的殘疾等級醫學鑒定意見。
殘疾軍人由認定殘疾性質和評定殘疾等級的機關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軍人證》。
Ⅱ 上海殘疾證有什麼優惠政策
上海殘疾證優惠政策具體如下:
1、殘疾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免徵增值稅;
2、殘疾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3、殘疾人的所得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
4、殘疾人個人就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和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暫減征個人所得稅80%。
殘疾類型分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精神殘疾;智力殘疾;肢體殘疾;多重殘疾的殘疾等級以殘疾最重的等級為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
第二條 殘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體結構上,某種組織、功能喪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喪失以正常方式從事某種活動能力的人。
殘疾人包括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和其他殘疾的人。
殘疾標准由國務院規定。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領導,綜合協調,並將殘疾人事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建立穩定的經費保障機制。
國務院制定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綱要,制定本行政區域的殘疾人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使殘疾人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殘疾人工作的機構,負責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有關部門做好殘疾人事業的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密切聯系殘疾人,聽取殘疾人的意見,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殘疾人工作。第三十一條 殘疾人勞動就業,實行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針,採取優惠政策和扶持保護措施,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種形式,使殘疾人勞動就業逐步普及、穩定、合理。
Ⅲ 上海殘疾證有什麼優惠政策
1.殘疾人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免徵增值稅2.殘疾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3.殘疾人的所得可以減征個人所得稅4.殘疾人個人就業的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和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暫減征個人所得稅80%。
《社會救助暫行辦法》
第二條社會救助制度堅持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相銜接,社會救助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社會救助工作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及時的原則。
第三條國務院民政部門統籌全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國務院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應急管理、衛生健康、教育、住房城鄉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等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相應的社會救助管理工作。
前兩款所列行政部門統稱社會救助管理部門。
第四條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有關社會救助的申請受理、調查審核,具體工作由社會救助經辦機構或者經辦人員承擔。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有關社會救助工作。
Ⅳ 殘疾軍人證有什麼優惠政策
殘疾軍人證有如下優惠政策:
1、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殘疾軍人,享受與所在單位工傷人員同等的生活福利和醫療待遇。所在單位不得因其殘疾將其辭退、解聘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2、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殘疾軍人憑殘疾軍人證優先購票乘坐境內運行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以及民航班機;殘疾軍人享受減收正常票價50%的優待;
3、現役軍人、殘疾軍人憑有效證件參觀游覽公園、博物館、名勝古跡享受優待,具體辦法由公園、博物館、名勝古跡管理單位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
【法律依據】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第三十四條 國家對一級至六級殘疾軍人的醫療費用按照規定予以保障,由所在醫療保險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單獨列賬管理。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會同國務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規定。
七級至十級殘疾軍人舊傷復發的醫療費用,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未參加工傷保險,有工作的由工作單位解決,沒有工作的由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解決;七級至十級殘疾軍人舊傷復發以外的醫療費用,未參加醫療保險且本人支付有困難的,由當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酌情給予補助。
殘疾軍人、復員軍人、帶病回鄉退伍軍人以及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享受醫療優惠待遇。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中央財政對撫恤優待對象人數較多的困難地區給予適當補助,用於幫助解決撫恤優待對象的醫療費用困難問題。第三十五條 在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工作的殘疾軍人,享受與所在單位工傷人員同等的生活福利和醫療待遇。所在單位不得因其殘疾將其辭退、解聘或者解除勞動關系。
Ⅳ 上海傷殘軍人有哪些優惠
我們上海殘疾軍人的優待是較多的:
一、依據殘疾軍人自己的網站--殘疾軍人網信息,和全國殘疾軍人相似的優待有:
1、撫恤金待遇
撫恤金標准在沿海省市還有不同方式的增加,廣東、北京、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市對於下崗、無業、農村等沒有經濟收入的殘疾軍人另外發放與撫恤金不下上下的優待金(一旦有了職業和養老金收入就會取消的),上海有自己的撫恤金標准標准;
2、不管任何級別的殘疾軍人,只要持證就可以在境內半價優惠乘坐飛機、火車和長途汽車。免費乘坐市內(含郊區)的公交地鐵等交通設施。
3、風景區景點門票的優惠,只有一些著名的景點如黃山、歡樂谷、九寨溝等只有六級以上的殘疾軍人可以免票,七級以下的殘疾軍人只有半價優惠。
4、劇院、電影院門票優惠是不分級別的,殘疾軍人可以半價優惠。
5、醫療保障的問題對於六級以上殘疾軍人明確國家保障的,但是各省市也有相當大的差別,比如北京、廣東等就是全免費的門診和住院保障(七級以下就是一般的醫保),貴州六級以上殘疾軍人一般城鎮醫保,門診自費,沒有補貼,住院報銷90%(按照級別)醫保范圍的費用。
6、大部分省市規定對於六級以上的殘疾軍人允許生育二胎,小部分省市只有五級殘疾軍人才能生育二胎。一級殘疾軍人那是沒有問題的。
7、假如四級以上殘疾軍人故世的,停止護理費發放,領取12個月的撫恤金作為喪葬補貼,其家屬改領故世者的撫恤金至終。
8、四級以上殘疾軍人的子女高考有加分的優待,另外在經濟適用房購買和廉租房的方面有同等條件下優先的待遇。
二、上海特有的優待:
1、上海有全國獨有的不分在職有固定收入的、無業、農村無固定收入的,各級殘疾軍人多有高於國家民政部撫恤金標準的撫恤金標准,因戰一級就高於全國標准(全國60210元/年、上海74244元/年)14034元/年(含有線電視收看維護費);
2、六級以上殘疾軍人有醫保范圍內的全免費的門診和住院保障,七級以下就是一般的城鎮醫保待遇,但是自費部分在各區有50-70%的(民政部門)報銷的不同待遇。
3、在部分區對於60周歲以上、六級以上殘疾軍人,予以家政護理或者發放家政護理費的待遇。
4、對於殘疾軍人要求提早退休的,那麼與全國一樣的是:女45周歲、男50周歲,繳費年限(含軍齡、1992年前工齡和下鄉年數)超過15周年。獨有的就是全國大部分省市社保局要求、得到勞動力鑒定中心的「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結論;而上海社保局只要求、得到勞動力鑒定中心的「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結論(低了一大步),可以說五級、六級殘疾軍人都有提早退休的可能。
Ⅵ 軍殘證有哪些優待
【法律分析】
《殘疾軍人證》作為殘疾軍人享受優待的有效憑證,在交通、旅遊方面使用率較高,主要優待為: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和軌道交通工具;乘坐境內運行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和民航班機享受減收正常票價50%的優惠;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和實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管理的公園、展覽館、名勝古跡、景區,按規定減免門票。 另外,殘疾軍人還可以按規定在本地醫療優待定點服務機構,以及在境內購買車(船)票或值機、安檢、乘車(船、機)時享受優先服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第四十九條軍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醫療、金融、交通、參觀游覽、法律服務、文化體育設施服務、郵政服務等方面享受優待政策。公民入伍時保留戶籍。軍人因戰、因公、因病致殘的,按照國家規定評定殘疾等級,發給殘疾軍人證,享受國家規定的待遇、優待和殘疾撫恤金。因工作需要繼續服現役的殘疾軍人,由所在部隊按照規定發給殘疾撫恤金。軍人犧牲、病故,國家按照規定發給其遺屬撫恤金。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第二十三條 現役軍人因戰、因公致殘,醫療終結後符合評定殘疾等級條件的,應當評定殘疾等級。義務兵和初級士官因病致殘符合評定殘疾等級條件,本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的,也應當評定殘疾等級。因戰、因公致殘,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至十級的,享受撫恤;因病致殘,殘疾等級被評定為一級至六級的,享受撫恤。
第二十六條 退出現役的殘疾軍人,按照殘疾等級享受殘疾撫恤金。殘疾撫恤金由縣級人民政府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發給。因工作需要繼續服現役的殘疾軍人,經軍隊軍級以上單位批准,由所在部隊按照規定發給殘疾撫恤金。
第二十七條 殘疾軍人的撫恤金標准應當參照全國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確定。殘疾撫恤金的標准以及一級至十級殘疾軍人享受殘疾撫恤金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依靠殘疾撫恤金生活仍有困難的殘疾軍人,可以增發殘疾撫恤金或者採取其他方式予以補助,保障其生活不低於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