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哪裡有新奇特小吃
擴展閱讀
廣州到南京多久時間 2025-02-02 08:07:21

上海哪裡有新奇特小吃

發布時間: 2022-09-19 22:56:41

A. 上海有什麼特色小吃嗎主要集中在哪邊

一、特色小吃:

1、椒鹽排條

一個很平常的家常菜,不過在當地還是蠻受歡迎的,選用新鮮的豬肋骨,加上椒鹽,簡單地製作而成炸出來的這種排條外焦里嫩,吃起來口味比較鮮香,很多餐廳都能夠品嘗到。

二、集中地方:

1、城隍廟一條街:上海黃浦區福佑路。

這條步行街裡麵包含著各種各樣的上海特產,有當地風氣的服裝、首飾等也有令人喜愛的特色美食,像芙蓉糕、小籠包等,都是上海數一數二的特色美食,可以一邊吃著一邊感受上海當地的風景。

2、七寶老街:上海市閔行區七寶鎮。

七寶老街位於新街青年路傍,復古的老街廣場氣度不凡、氣派古老,參觀者一眼望去會精神一震、眼目一亮,確實使人有一種回歸明清時代的感覺。是上海小吃街中比較有古代風韻的小吃街。

3、吳江路美食街:上海靜安區吳江路。

上海吳江路美食街是上海知名的美食街之一,,上海人心目中永遠的美食街,他的繁榮一直持續到了現在,吳江路美食街匯聚了上海的地道小吃及當地的特色美食。

4、黃河路美食街:黃浦區黃河路

美食門派,此地店家可屬獨門一派,海派二字用在黃河路再合適不過。從南京路拐進,高大密集的餐館門牌在向你頻頻招手,入夜森林般的霓虹店招把這條小街渲染得五光十色、格外生動。

5、國濟路

作為新興商業中心的五角場,那裡有一條小馬路叫國濟路,隨著八號線和三號線的開通和在建的十號線,來這吃飯也變成了件十分便利的事情。而這里小飯店和小吃攤位林立,也增加了選擇的多樣性,在人氣方面則依託了強大的五角場,競爭下一站美食街的實力不容小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餐飲購物

B.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准備去上海旅行的朋友,除了看出行攻略,還得看美食攻略,對於上海有什麼好吃的東西,我特地研究了一番,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上海最具有特色的一些小吃。

上海有什麼好吃的

從10年開始,開始看《淘最上海》這個節目,應該是從第一期一直看到現在,每期都會介紹很多美食,看得多了很多地方也就很熟悉了。

那些大的館子就不多說了。小吃什麼的才是愛~之前有一個上海38種小吃的匯總。按照這些小吃來整理些店好了~小吃廣場什麼的就算了...(一般一家店裡會涉及到不同種類小吃,不過真正好吃的人應該會去找每種小吃最好吃的地方吧~)

上海最特色的38種小吃:





1. 小籠

和鼎泰豐的小籠還是有區別的...個人還是不喜鼎泰豐的,沒有好吃到哪裡去還很貴。

南翔小籠,顧名思義,嘉定區南翔鎮是源頭,不過一般也不會有專門跑那邊去的。市區內比較好的有:南翔饅頭店(豫園店)、佳家湯包(黃河路店)、富春小籠(愚園路店)、萬壽齋等。

2. 餛飩

老上海的話,柴爿餛飩挺受歡迎的, 柴爿餛飩意思就是那種流動的餛飩攤。

街上很多吉祥餛飩、福建千里香餛飩...不要去這些店裡吃...

肇周路上有家耳光餛飩,風評不錯。

還有就是原來開在靜安別墅的小餛飩店,後來轉移陣地到威海路的弄堂小餛飩。

古徽州餛飩、夢花街餛飩、三林塘餛飩等也都評價不錯。

3. 生煎

小楊生煎開的到處都是...我最早吃生煎也是吃的這一家

另外吃過的有虹口的飛龍生煎、乍浦路的金彪王生煎等。

感覺雖然飛龍生煎店面有點破,但口味好像更符合我的喜好。

據說雲南南路上的大壺春也不錯。

4. 鍋貼

其實不是太搞得清楚某些鍋貼和煎餃的區別...不過好吃就行了~

吃過一家浦東的汪師傅鍋貼,感覺肉餡挺實在的,湯汁也很鮮。

各種美食節目介紹過的:虹口的胖阿姨鍋貼(上海有不少阿姨美食~)、伊斯蘭餐廳的牛肉鍋貼,肇周路的宏玉坊、連鎖的大王鍋貼、包旺鍋貼等。

5. 豬油菜飯

這個是一直聽說文廟的菜飯很有名。就在文廟路上。

現在人氣頗高的趙小姐不等位(長樂路、太倉路、龍之夢店)的豬油菜飯,人氣也是很旺的,招牌菜之一。

6. 粢飯糕

在吃這個之前,我的感覺是應該不錯,咸香咸香的,而且炸出來的應該很脆。

不過看了製作過程之後...喜愛程度就下降了...因為真是全油的鍋里炸出來的TAT

香還是挺香的,不過比起這個我還是更願意吃別的當早餐TAT

我吃的是廣西北路的極品粢飯糕。

據說很多上海人的記憶就是小時候去上學,在弄堂門口的攤上買一塊剛炸出來的粢飯糕。光看著這個描述就覺得挺美好的~

7. 油墩子

這個小吃我是在召稼樓古鎮吃的,江阿姨油墩子,小有名氣的一家。

做的是蘿卜絲油墩子(江南一帶的不少點心喜歡放蘿卜絲),料很足,看上去挺干凈的,不像街邊的攤位臟亂。

也是在油鍋里炸出來的,應該比較合小孩子喜歡吃油炸食物的口味吧。

嘗一點就好,吃多了就覺得油膩了。

8. 冷麵

這個不是朝鮮冷麵那種...也不是川味的那種涼面。

上海人有自己喜歡的本地做法的冷麵,夏天的時候吃冷麵、冷餛飩,是很多人的最愛。

做法自然裡面是要放芝麻醬、花生醬這種東西的,面條也是一般的蒸面,不是朝鮮冷麵那種蕎麥面。

做出來的感覺其實就是涼的拌面。王家沙、美新點心店、鴻瑞興等店夏天的時候賣,上面提到的萬壽齋、富春小籠等等店也有。

9. 爛糊面

其實就是把面煮的爛爛的,有一定糊狀的面。一般在家裡也可以做。

這個的話,就是鴻瑞興做的比較好了,萬體那家店是鴻瑞興最有名的一家。

10. 蔥油拌面

海派麵食的經典之作,是將煮熟的面條放上蔥油一起伴著吃。第一次吃還不太習慣這個味道,不過後來越吃越覺得香!

這個一般的小吃店也都有,上面提到的弄堂小餛飩、萬壽齋、鴻瑞興等等地方都有。

然後上海有很多面館,基本上都有這道面。

11. 兩面黃

這個並不是很為人所知的小吃,也是種麵食。說實話我也還沒吃過TAT

將面條兩面都炸成金黃色,然後從鍋里撈出來後放在盤子上,再澆上澆頭、鹵汁。工序上就不太好做。所以做這道小吃的也就是一些老字型大小小吃店和一些本幫菜館。

南京西路王家沙,南京東路的沈大成有做,不過就不知道味道吃不吃得慣了。

12. 蟹殼黃

這個除了上海,在黃山我倒吃到了更多。就是小的燒餅,做的扁平,裡面有甜的或者鹹的餡,看上去像蟹殼。

老字型大小里還是可以買到的,延平路的吳苑餅家是代錶店家。

13. 老虎腳爪

又是一個瀕臨滅絕的美食...看節目里介紹製作起來很麻煩,所以現在還做這個的店應該也就個位數吧。長相像腳爪所以得名。

七寶古鎮里有做這個的,然後田子坊有家店,再有就是東江陰路的一家放心無鋁油條店(原來是新天地那邊好又來搬過來的,很多阿姨媽媽都從老遠的地方跑來買)

14. 燒麥

燒麥還是要吃下沙的!裡面的糯米、筍丁、肉粒還真是挺實在的。還有豆沙、紫薯的燒麥。

我是在召稼樓古鎮里吃的,可以去那裡試試。市內也有下沙燒麥的幾個分店,大連路、定西路、北京西路等等。

15. 麻球

這個很多地方都吃,也就不多介紹了,很多早餐店可以吃到。

不過上次去上海見識到比較奇特的...就是薺菜麻球...普通的麻球裡面餡是薺菜的。不得不佩服上海人對薺菜的愛。

這家店叫福得德海派人文餐廳,位於本幫菜一條街進賢路上。

16. 崇明糕

顧名思義,是崇明島的特產。最正宗的應該是要去崇明島去吃的,島上有家陸記據說不錯。

在市區想吃的話,去專門做崇明菜的館子即可。比較有名的是魚羊老鎮之崇明味道。

17. 肉絲湯年糕

目前上海灘吃年糕比較多的是排骨年糕、毛蟹年糕,還有就是韓國年糕...

這種吃法還真很少見了,據說豐裕生煎里還有。

18. 春卷

在上海貌似比較多的是黃魚春卷,吃一口,那個脆脆的皮,那個湯汁,那個嫩嫩的魚肉,一點腥味都沒有,好嗲的!

一般本幫菜館都有做這個。我在一家連鎖店,吃面的,叫家有好面的店吃的,這家店也算是快開遍大上海了...(除了黃魚春卷這家的黃魚面也還ok)

19. 八寶飯

這個小時候在家裡外公也會做給我吃,過年過節的時候喜歡弄,好像南方吃這個的地方不少。甜甜的,裡面放了那麼多種豆子啊、果脯啊,吃起來很帶勁。

老字型大小裡面做這個的挺多的,像王家沙沈大成之類的,每逢過年過節都會有很多人買好大一塊八寶飯帶回去。買回去直接蒸一下,一大家子就可以一起吃了。

在陸家浜路那邊有家糯勿糯,節目介紹過不少次,網上風評也不錯。

20. 豆漿(咸漿)

作為一個認為豆漿只能是甜的人...是接受不了咸漿的存在的...近幾年才知道有這種食物的存在,並且江浙滬一帶好像還挺喜歡咸漿的...OMG接受無能

空的瓷碗里,事先放好撕碎的小油條、小蝦皮、紫菜片、榨菜末,要有幾粒小蔥,還要有一定比例的醬油和醋。最後滴上幾滴辣油。

在看美食節目一段時間後,還知道了上海有不少夜市賣豆漿油條的,也是發現了新世界...代表估計就是霍山路上的那家霍山公園夜市豆漿油條了...有興趣可以去試試。

21. 豆腐花

在廣東待過幾年所以我一直以來都是吃甜的豆腐花的,就像現在大陸開了些台灣豆花店裡的那些一樣,算甜品了。不過後來慢慢知道了咸豆腐花的存在...

豆腐花和咸漿里要加的那些東西差不多,區別就是豆腐花要更塊狀一點,不是豆漿那樣的液體。

一般上海早餐店都有做這個,推薦一家曹楊路上的實惠點心店吧,很老牌的吃早餐的地方了。上海人喜歡吃的早餐品種這邊基本都涵蓋了。

22. 水撲蛋

不愛雞蛋的我現在還沒嘗試過這個...據說就是:將水燒熱後,打蛋進入沸水中,成型後盛起來放入酒釀和糖。在家應該也可以自己做嗯...

23. 龍蝦片

這是小時候大愛的蝦片TAT多年後再次吃到是在海底撈等位的時候送的零食...也是醉了...

24. 鍋巴

這個平時吃的零食也挺多了於是乎沒有慾望去吃...

25. 排骨年糕

這個我很喜歡!!!在第三次去上海的時候吃到的,那是一個大雨天,上海剛剛入梅,我跟老爹倆人冒著大雨找到了雲南南路上的鮮得來,我點的排骨年糕他吃的小餛飩。

看名字其實會想成排骨和年糕炒在一起,不是的!是一塊炸好的大排,下面有一塊年糕,然後淋上了醬油,看著就很有食慾~

雖然有人嫌棄鮮得來的味道還有服務什麼的,不過我感覺還是值得一去的,一定要去雲南南路那家。另一家比較有名的老字型大小是北萬新。

26. 油豆腐線粉湯

其實就是油豆腐粉絲湯...一碗湯裡面放著油豆腐還有粉絲。

一般在吃生煎的時候,一兩生煎,一碗油豆腐粉絲湯,是很多人的標配。小楊生煎就可以吃到。

27. 雞鴨血湯

一提到南京很多人會想到鴨血粉絲湯...上海人也很愛吃這個小吃。

和上面那個湯一樣,這個也是很多人吃生煎的時候要配著喝的,小楊生煎也有這道小吃。

順帶提到鴨血粉絲湯,回味鴨血粉絲湯、妯娌鴨血粉絲湯都是開的到處都是的連鎖店。

28. 千張包

其實就是拿豆製品當做皮,裡麵包上肉、菜的餡料。一般吃的話都是千張包粉絲湯這樣一起吃的。所以生煎店裡大多也有這個可以吃。

29. 雞粥

這個就得提到兩家老字型大小了,小紹興,振鼎雞。小紹興的話就在雲南南路上,振鼎雞去福州路的那家不錯。

雞粥、雞湯面、白斬雞,想嘗試的話去這兩家還是可以的。

雞粥就是用老母雞的湯熬出來的粥,挺暖胃的。(對鹹粥無愛的就不做評價了...)

30. 酒釀圓子

好吃!從小對酒釀有種深深的愛,然後發現上海人也很喜歡酒釀。全國各地叫法不一樣,但差不多都一個東西,酒釀、醪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等等...

以前都是吃醪糟湯圓,那種湯圓都是有餡的,很大個的'。

酒釀圓子是沒餡的,就是糯米小團子。

這個上海很多店都有賣,無論大飯店還是小吃店,大眾點評一家去吃吧,都差不多~

這里順帶提一下湯圓,上海這邊叫湯團。

七寶古鎮的湯團店很有名,味道也很好,我有一次七點多就趕到七寶那邊吃的,交通很方便,七寶地鐵站下來就是。現在好像是3元一隻了,漲價了...有芝麻、豆沙、棗泥、花生、板栗、紫薯的甜味的,也有鮮肉、薺菜的鹹味的。

31. 海棠糕

挺甜的一種餅。就是外面的麵皮很酥脆,裡面是滾燙的豆沙,剛出爐的時候燙嘴。店面里一般都有提醒小心燙嘴。

城隍廟有個店做的不錯,春風松月樓下面的窗口就能買。(城隍廟還是能吃到點真美食的,並不是一無是處)

古鎮里一般都有這個,七寶古鎮、召稼樓古鎮、新場古鎮等等。

32. 烘山芋(就是烤紅薯...估計承載著很多上海人小時候的回憶,放學了餓了在路上買個烘山芋吃著)

33-36 糕團系列

上海人很喜歡吃糕團,每年到了清明最著名的就是青團,到了重陽節要吃重陽糕等等。還有很多其他品種的。

雖然很多人嫌棄南京東路上的沈大成,但我不得不說這里的糕團還是不錯的,品種多,味道也不錯,就在南京東路上,不用進沈大成那個店,就在門口的外賣窗口,每天都會有好多人擠在窗口那裡買這樣那樣的糕點。我每次去上海都會在這里買團子吃。

還有家店叫虹口糕團廠,總店在四川北路上。最有名的是年糕團,就是年糕里放根油條,再放點其他料,比如芝麻、肉鬆之類的。吃一個這個絕對飽飽的了。其他品種的糕團也都有。

37,高橋松餅,最正宗的在浦東的高橋鎮,不嫌遠的話可以奔過去試試。

至於38任何一家超市裡都會有的特產,不用非在城隍廟的某個特產店買。

*蔥油餅:

曾經我吃的蔥油餅都是那種一塊一塊三角形的餅,來上海之後吃的是一整個的圓餅子,然後裡面蔥花真心挺實在的,味道很香,油也比較大。

不知道現在怎樣了,前幾年有家很火的蔥油餅店,茂名南路附近的阿大蔥油餅,這家店創下了我排隊買吃的的紀錄...七點10分趕到,七點50終於買到了...

整家店只有阿大這一位大叔在做蔥油餅,一次就出鍋20隻,來買的都是附近的爺叔、阿姨媽媽,一買就是好多...所以排隊的時間很長,一般上班族應該是沒耐心等的...

不過在等的過程中聽著前後的爺叔、阿姨媽媽用上海話東拉西扯的,也別有一番感覺~

*鮮肉月餅

雖然本人不太喜歡...不過真的是上海人的大愛,還是要提到一下的。

不光是在中秋,其他時候上海人都很喜歡吃這個。

蘇式月餅是酥皮的,跟廣式很大不同。裡面放的是肉餡,還是那種有汁水的,所以是要新鮮出爐就馬上吃的。我吃過一次,但是感覺就是...這不就是縮小版的餡餅么...沒有領悟到真諦...

泰康食品、光明邨、王家沙、真老大房等等老字型大小的,總是會有很多排隊買的。尤其是光明邨...那隊伍簡直了,隔好遠都能看到隊伍...

最近在日月光有一家瞞著爹海派中式名點,裡面做出來的鮮肉月餅、蟹殼黃等也挺受歡迎的~

*粢飯團

上海人早餐的四大金剛:大餅、油條、豆漿、粢飯。

粢飯團要屬南陽路粢飯團最為出名了,在南陽路和西康路的路口處。

這是血糯米包的,裡面有碎油條、肉鬆、肉醬、鹵蛋,很香~

一定要早點去,到10點就沒有了。

*上海人愛吃的西式點心 (這里的人真挺愛吃甜食的...)

——蝴蝶酥(一定是國際飯店西餅屋的)奶香味十足,要早點去,這里也容易排隊。

——杏仁排、核桃排、腰果排、西番尼等(哈爾濱食品廠)

——奶油小方(紅寶石)上海人也很愛吃奶油!

*面

在盧灣,有四大面館:復興路大腸面 思南路阿娘面 肇周路長腳面 麗園路縮頭面(香閣麗面館)

除此之外還有味香齋的麻醬面,老半齋的刀魚面,德興館的燜蹄面等等。

上海人比較喜歡的面有黃魚面、大腸面、豬肝面、腰花面、青菜肉絲面、大排面、鱔絲面等等。

上次去上海吃了一次辣肉面,覺得還不錯吧。這個面應該算很普通的,很多面館都有這個面。

除了湯面,還有不少拌面,比如八寶辣醬拌面。


C. 上海有哪些特產小吃

要問什麼最能代表一個城市的標簽,無疑是當地的傳統小吃,它散發的獨特魅力和悠久的歷史傳承,展示著一個城市在發展變遷中的味道,同時也在記憶中回味著每一個本地人的味蕾。在上海的各個角落尋找老上海的味道吧!

生煎

說到上海小吃就不得不提上海生煎包,它可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在它身上有著老上海的味道。當你用筷子夾起輕輕咬上一口的時候,唇齒間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完美融合在一起,在口中久久不肯散去。吮吸一口鮮美的湯汁再咬一口麵皮,這樣的吃法是不是很獨特?

D. 上海有什麼特色小吃有什麼著名的小吃街沒

特色小吃:臭豆腐,湯圓,炸鵪鶉,甘蔗汁,炸肉串,內蒙古乳酪,羊雜湯,鴨腳寶,白切羊肉,刨冰,重慶酸辣粉,糖藕,老鴨粉絲湯,毛豆筍干,紅薯片,獼猴桃片,鴨翅,鴨頭,蟹粉小籠 蛋皮湯 蟹粉灌湯包,寧波湯圓、眉毛酥、排骨年糕、臭豆腐乾、百葉包粉絲湯、餛飩等等。

小吃街:城隍廟小吃街,七寶老街小吃街,黃河路美食街。

E. 上海這邊有沒有什麼特色小吃啊,象夜市啦,小吃一條街什麼的,最好能體現上海特色的,謝謝!

在此列一下個人認為上海值得一去的9家小吃店

1.萬壽齋——理想海派小吃店--三鮮大餛飩

也許你會覺得這家店不是很好找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小店不幹凈,還人擠人的

也許你會覺坐在門口的老阿姨不講衛生

用剛剛收過錢的手在抹布上抹兩把就繼續包那些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大餛飩

但是這里的三鮮大餛飩不會讓你失望,肯定是上海最好的三鮮大餛飩了

大大的個頭,飽滿的身材,豐富的餡料,本幫的味道,實惠的價格

走進處在山陰路的老式上海民居小洋房夾縫之中,處在法國梧桐的樹蔭之下的傳統小店

給穿著白褂子帶著老花鏡的老阿姨3.5元錢,

來一碗三鮮大餛飩,QQ的甜甜的香香的飽飽的。。。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上海的小吃店。。。(也許,旁邊還坐著對穿中山裝、旗袍的老夫妻?^_^)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四達路吉祥路間)人均¥10。

2.蘭桂坊——上海灘面之王者--黃魚煨面,雪菜黃魚羹,炸豬排,桂花酒釀圓子

這個蘭桂坊和那個香港的蘭桂坊可是兩碼事情

這里說得是一家本幫面菜館,是在虹橋,這個上海美食密度最高的地方

這里的面,是上海第一的,當然,價格,也是不菲的

招牌黃魚煨面,勁道的面,鮮美香嫩的去骨黃魚,貝殼類熬出來的海鮮湯,贊。

炸豬排,事先浸過醬汁,嗜甜的人一定喜歡,沾點辣醬油煞是美味

雪菜黃魚羹,真的可以這么形容,鮮的眉毛掉下來

桂花酒釀圓子,黑糯米+「黑洋沙」+桂花糖,香氣四溢,甜中帶點咸

作為愛面之人不可不去的一家店

另外,別拿阿娘來比較,那純粹是兩碼事

地址:長寧區婁山關路417號(近仙霞路口)人均¥50

3.綠波廊——上海正統點心--桂花拉糕,眉毛酥

這里說的綠波廊指的是九曲橋邊上的老店

¥50一人的下午茶點心套餐,可謂是上海的小吃大全

桂花拉糕上海第一,清香可口

眉毛酥這個在其他地方幾乎絕跡的東東這里也有,好吃的很

還有其他數種上海特色的小吃,如小籠等也是不錯

在這里,也許味道算不上頂級,但是這種城隍廟的純粹老上海感覺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三五知己,在這里品品茶,吃吃本幫小點心,聊聊天,很是寫意

但是,作為國營店,服務么,自然還是有待改進。。。

地址:黃浦區豫園路125號(城隍廟九曲橋),人均¥50。

4.美新點心店——湯團上海第一--鮮肉湯團

上海最好的湯團在哪裡?不是那個在豫園裡面名氣響響的寧波湯團店

而是在陝西路上的美新點心店呵呵

這里的湯團,皮薄、糯,看上去幾乎有晶瑩剔透的感覺

鮮肉的餡料尤其出色,肉緊,湯鮮,感覺還帶微量醬油,怎一個美字了得~

黑洋沙的口感細膩,甜而不膩,也是好東東

搞笑的是這家店還有些派頭,中午有休息時間的說,到底是國營老字型大小啊

地址:靜安區陝西北路105號(威海路口),人均¥10

5.阿娘面館(泰和飲食店) ——上海最火的面館--黃魚面+雪菜,蟹粉面

說到店家的派頭,就不得不提上海最火最火的面館--阿娘面館

這家小店,當年是只有馬路東面的6、7平米的小店面

後來發達了在馬路對面也開辟了一塊20個平米不到的戰場

說它有派頭原因有二

第一,一年之中有寒暑假,三伏天和過年期間休息各一個月

一天之中有營業時間段,早6-9,中午11-14。

(不過聽說現在由於生意太好,放假以及營業時間有所調整)

第二,吃碗面要拿號碼,一般來說,吃飯高峰時間需要等40個左右的號

那差不多要等至少是50碗面,一般是40分鍾左右呵呵

我想全上海找不出第二家這樣的了,不過也許正是上海人的「釓鬧猛」的習慣所致吧呵呵

不過實話實說,這家店的面的確是值得稱道的,標準的蘇式白芯面,勁道

澆頭中的黃魚+雪菜可謂絕配,鮮美無比,秋季的蟹粉面也很贊

但是,湯,說到這個湯,我,覺得是味精很多的,雖然那位號稱慈眉善目,但是,在我看來卻是人精的阿娘口口聲聲說自己的湯從來不放味精。。。我個人其實是不喜歡這家店的,卻還不得不把這家給寫進來, 說實話,如果你是作為一個上海的年輕的愛吃之人,而且有點點那麼的小資、小情調,這家店是應該作為小吃店的典型來觀摩學習實踐探討的,絕對是上海小吃掃盲班必修課程之一,絕非吹捧,阿娘面館的地位的確如此,阿娘面館文化?阿娘面館現象?雖然我也不喜歡去排個半小時和5、6個人擠一個小桌子去吃這碗面呵呵,

地址:盧灣區思南路19號(近淮海路),人均¥15

6.佳家湯包——上海最齷齟卻最擁擠的小吃店——蝦肉湯包

前面說到阿娘面館排隊領號碼,這里再說說佳家湯包排隊領撲克牌~呵呵,我沒有打錯,是領撲克牌,不知道是不是佳家的老闆娘有打牌的嗜好,竟然想出這個排隊的方法。按照花色黑桃紅桃草花方塊A-K的次序來排隊,如果你拿的是方塊2,現在正好排到紅桃Q,那說明你還要等15個人次的才能吃上~有創意吧呵呵~不過也說明了排隊的人實在是多啊。。。

說說味道,這里的湯包最大特點是皮薄湯多,餡緊味鮮,味道最贊的是蝦肉湯包,豬肉的鮮美、蝦仁的海味這種配合的確恰到妙處,不過這里的環境實在是上海小吃店中比較差的,5、6個平米的小店面,臟兮兮的桌子,臟兮兮的地面,經常可以看見有隻貓串來串去,小強偶爾也出來探個腦袋。。。

地址:黃浦區河南南路638號(文廟路口) ,人均¥15

7.北萬新--上海的包子--肉包

在我看來,生煎也好,小籠也罷,還比如包子,不單單是看餡料,現在餡料的口味往往差別不是很大,其實皮和底是很重要的,而且好壞明顯,而且,打個比方,一般家或者單位附近總有一些小店,做的包子味道其實也不錯,餡料好吃,但是如果和北萬興的一比,從外表你會覺得平時吃的皮怎麼那麼黃啊,吃口也是天差地別,一個有點粘牙,一個入口松軟,這里的包子可以用「嫩」來形容,白白小小的,餡料是不加醬油的肉,味道鮮美精緻,典型的上海包子。

地址:盧灣區淮海中路462號,人均¥5

8.章氏餐館--鍋貼上海第一--鍋貼,雞蛋排骨

章如花是小紹興創始人之一,是小紹興章潤牛的妹妹 。以前也是一起開小紹興白斬雞的,不過不知道為何自己又開了個章氏,而且就在小紹興隔壁,一邊賣雞一邊賣小吃點心,環境類似於振鼎雞,白斬雞味道好,5元起賣,雖然吃口略遜小紹興但是比起振鼎雞是好上不少,鍋貼值得品嘗,2.2元4隻,是我吃到最好的了。餡料新鮮,湯汁足,而且不粘牙,皮脆是我吃到的上海最佳鍋貼。雞蛋排骨就是炸豬排也要推薦下,和蘭桂坊的有得一拼啊,而且還很厚,嫩嫩的非常好吃,綜合來說,是個有錢途的連鎖店,可惜4家分店都在虹口,影響不是很大。

地址:虹口區涼城路457號,人均:¥15

9.Tima Harbour Caffe--上海性價比最高的cheesecake--marble cheesecake, tiramisu

tima這個名詞的由來有點意思,是中文「鐵馬」的諧音,意為自行車tima harbour直譯就是自行車的港灣了, 由於自行車在中國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家店的老闆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這里可以成為平民的港灣,似乎現在也幾乎做到了這一點,這家店的cheesecake我不敢說是上海最好,畢竟一些高級的義大利餐廳小弟未曾嘗試 ,但是tima的cheesecake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15一份,味道絕對值得稱道 純,濃,甜,滑 ,正點,贊都是這里的東東的形容詞:尤其適合喜歡甜食的tx ,裡面的大理石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蘇絕對值得一試

而且和中式小吃不同,這里似乎沒有質量不穩定這種問題,介紹去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尤其是mm,如果想討好某位mm的話可以一試哦~

地址:長寧區遵義路100號虹橋上海城美食街134-137 ,人均40

呵呵,本來想把小金陵鹽水鴨也列進來的

但是由於該店水準不穩定,時好時壞故就不列了

其中萬壽齋,蘭桂坊,美新,章氏,tima這5家是我特別喜歡的

其實這里所列的純粹是個人喜好,tx有不同的意見那是肯定的啦~
太多了,還是你自己看吧
參考資料:http://www.hlsong.com

F. 上海有什麼特色小吃 哪的既經濟實惠又美味

東起石門一路、西至泰興路,全長207米的吳江路休閑街,與熙熙攘攘的南京路相比,這里少了那份擁擠和嘈雜,少了南京路的輝煌和大氣卻新增一種小巧和精緻,這里的店鋪和茶樓、餐廳,都是量販式的,顯得平民化和生活化,而不是象南京路上的海侖賓館似的讓人可望不可及。

吳江路曾經是位於電視台附近的一條有點亂糟糟的大眾小吃街,人們不會忘記曾經這里賣過好吃的大餅和油墩子。現在經過一番精心改造,吳江路徹底地改頭換面了,彩色地磚取代了以往的柏油馬路,路中心也已經沒有了以往的自行車、行人以及商販的喧囂,取而代之的是環形長凳圍繞在姿態各異的花草樹木周圍,歐式路燈點綴其中。同時薈萃了港式茶餐、歐式咖啡、酒吧、台式茶坊以及新疆菜等32家特色店,還配有小品、綠化、休閑椅、售貨亭等景觀設施,它將直接吸納地鐵2號線石門路站的上下客流,這下可方便了這些白天辛苦奔勞的青年人,於是這里的生意總是如這入夜的燈光,繁星點點同時與南京西路上的新時代、中創、鴻翔等商廈相連接,在林林種種的商業氛圍中,一份悠閑一份散漫在不經意間融入這個街和行走在街上所有人的步履中。

雖然吳江路改變了很多,但是其大眾化的消費水準卻依舊未變,一家店面頗好的中餐廳竟有3元5元的菜價,晚上,經常有逛南京路倦乏了的顧客轉彎來邊吃飯邊歇腳。中午,這里更成為快餐售賣區,一家家小店沿街擺出排排菜餚,5-l0元錢就能吃得很好很飽了。如果肚子不餓,卻想解解饞,這里還有豐富且別具風味的小吃,烤肉串、冰糖葫蘆、小糕點,一手拿著奶茶,一手拿著魷魚串,走在熱熱鬧鬧的吳江路,不用顧慮姿態是否優雅,吃相是否好看,周圍都是覓食的人群和食物的香味,和南京西路的高雅迥然不同,在這里只覺得熱氣騰騰和悠閑輕松。休閑的環境和普通的消費使得吳江路越來越被人們所青睞。

G. 上海有哪些地道的美食好吃在哪裡

作為一個北方人,其實對於上海的許多經典小吃感覺一般。

比如著名的蔥油開洋拌面,我不愛吃海米;

比如著名的兩面黃和排骨年糕,雖然味道不錯,但也算不上驚艷。

其他的各種中式糕點,比如崇明糕、青團、海棠糕之類的,因為地域差異造成的口味問題,所以體會不到其中的美味。

3、小籠包

每一次去豫園/城隍廟,那裡的南翔小籠饅頭店都在排長隊,下雨的時候也會撐著傘排。吃貨之魂在燃燒~

透明的肉皮,細嫩的肉餡,最喜歡的還是熱熱的肉汁!一隻小籠包的精華就在肉汁中。最好配上上海的米醋,味道會更好。

註:吃小籠的時候,需要先在皮上咬一小口,然後慢慢地把肉汁吸出來,最後再吃肉,不然會被肉汁燙到。

4、蟹粉豆腐煲

雖然賣相並不太好,但是味道很贊!

蟹黃濃郁的味道、豆腐滑膩的口感、蘿卜清爽有嚼勁。

這道菜是江南地區的特色名菜,比起八寶辣醬、響油鱔糊更讓我驚艷。

5、八寶鴨

八寶鴨是上海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是我在上海每次聚會必點菜,因為不存在地域差異,各地小夥伴都很喜歡八寶鴨。

鴨中填入筍干丁、香菇丁、火腿丁、栗子丁、糯米等輔料,在蒸的過程中,不僅鴨肉蒸得酥爛,鴨肉中的油滲入了輔料中,味道相輔相成,又渾然一體。

H. 上海當地特色小吃

1.咸豆漿

咸豆漿之於上海人,就如胡辣湯之於河南人,豆汁兒之於北京人,是永存記憶中的一抹溫暖色彩。

寬口淺底的藍邊大碗里,都是實實在在的食料。一勺醬油一勺醋,一撮榨菜一撮蔥,最為講究的上海人,還會再擱點紫菜蝦皮。豆漿燒得滾燙香氣濃郁,功夫好的老師傅,舀上一大勺,乳白的熱豆漿如同瀑布般下落,傾入碗中,瞬間起花。一碟炸得焦脆的油條,切寸許,泡入碗中,人間美味哪裡還需要思量?

2.豬油菜飯

豬油菜飯一定是不少老上海人的童年回憶,至今,這道簡單卻不簡陋的美食依舊占據著人們的心。

將從充滿煙火氣息嘈雜的菜場買回的鹹肉切成一片片肥瘦皆宜的肉片,唯有這樣濃縮了時間精華的鹹肉片才能恰恰好地吊出菜飯的鮮香。

新鮮翠綠的青菜切碎炒的油光發亮,和米飯攪拌在一起,加入一點點的豬油,和飯一起烘熟。最簡單卻又最美味的香氣撲面而來。

3.雞鴨血湯

城隍廟匯集了上海許多地道的小吃,雞鴨血湯恰恰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世紀早期一個叫許福泉的小販首創,他使用一個俗稱「鐵牛」的深腹鑄鐵鍋燒湯,中間用鋁皮隔開,一半燙血,另一半用雞頭雞腳吊湯。有客人光顧時,就從盛器里撥些許雞心、肝、肫、腸和雞卵,最後再澆上一勺血湯,撒上一把蔥花,淋幾滴雞油。鮮嫩、滑爽的口感加之實惠的價格,一直受到老上海人的青睞。

4.油墩子

作為老上海街頭的小吃,油墩子的身影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唯有在老巷子或者景區才能聞到這股熟悉的味道。經驗老道的師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麵糊糊澆進圓槽形的鐵容器里,放上細細切好的蘿卜絲,再仔細澆上一層麵糊,放進油鍋里炸。出鍋的油墩子擱在油鍋上端的鐵絲網里「滋溜溜」地瀝著油,這香味早已遠遠傳開。

5.條頭糕

南南北北,從古至今,糕點一直是中國人最拿手的點心。在連街頭小吃也要講究小資情調的上海,到了甜點也是貫徹到底。

條頭糕,上海人鍾愛的甜點之一。從外皮到內陷,都花了足夠的功夫去裝點。外皮用細磨的糯米粉糅合而成,口感軟糯香甜,紅豆沙是傳承歷史最久最為經典的內陷兒,上面再撒上些許秋天曬乾的桂花末,不止是味覺,視覺也得到了百分百的滿足。

6.崇明糕

俗話說:自有崇明在宋朝,同齡就是崇明糕,要吃崇明甜糯糕,還是自家屋裡糕。做成小圓桌面大小的崇明糕,需要全家人一道坐下來吃,因為這還蘊含著圓滿幸福的美好祝福。

說起崇明糕的做法,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人能跟你說上個三天三夜,糯米怎麼選?和粉的時候加多少比例的水?火候又該如何控制?看來崇明糕最正宗的做法永遠在老上海人的心中,傳承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還有這一道繼承和融合的軟糯香甜的味道。

7.梨膏糖

「一包冰屑吊梨膏,二用葯味重香料,三(山)楂麥芽能消食,四君子打小囡癆,五和肉桂都用到,六用人參三七草,七星爐內生炭火,八卦爐中吊梨膏,九制玫瑰均成品,十全大補共煎熬。」

梨膏糖的歷史也是有1300年之久,這門手藝的生命力至今依舊旺盛,因為其美味的每一瞬間無一不是用心創造的。從煎液、濃縮、到劃切、包裝,每一道工序都繁復瑣碎,每一次料都優質淳樸。

8.鮮肉月餅

在上海人的記憶里,中秋節吃鮮肉月餅,一定是必備的功課。光是看看南京路上大排的長隊就知道鮮肉月餅在上海寧心目中的分量了。

剛出鍋的鮮肉月餅,一口下去,酥脆的餅皮上浸滿了鮮美的肉汁,伴著一整塊鮮肉,那味道老好了。鮮肉月餅的酥皮是其一大特色,但外皮製作可是一道需要考驗功夫的環節。如同所有傳承匠心的上海美食一樣,五芳齋對於鮮肉月餅的製作也如同一位鑽石的打磨將一般精益求精。餅皮要先用水油麵團包裹油酥面團,經反復折疊擀壓,讓酥皮層數在10層以上,如此一來外皮才能酥脆有韌。

鮮肉月餅的肉汁豐腴也是鮮肉月餅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五芳齋挑選正宗純肉皮為原料,嚴格控制熬制火候,凝成水晶皮凍,待受熱與餡皮交融,才能滲出鮮美的湯汁。

我們一起來熟悉熟悉上海這座城市的味道吧,用食物拉近我們之間的關系。

I. 我剛到上海,哪裡有小吃的,特色一條街的地方。

吳江路,昌里路,黃河路
這點在上海這個海納百川的城市中顯得尤為突出,在此列一下個人認為上海值得一去的9家小吃店
1.萬壽齋——理想海派小吃店--三鮮大餛飩
也許你會覺得這家店不是很好找
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小店不幹凈,還人擠人的
也許你會覺坐在門口的老阿姨不講衛生
用剛剛收過錢的手在抹布上抹兩把就繼續包那些看起來白白胖胖的大餛飩
但是這里的三鮮大餛飩不會讓你失望,肯定是上海最好的三鮮大餛飩了
大大的個頭,飽滿的身材,豐富的餡料,本幫的味道,實惠的價格
走進處在山陰路的老式上海民居小洋房夾縫之中,處在法國梧桐的樹蔭之下的傳統小店
給穿著白褂子帶著老花鏡的老阿姨3.5元錢,
來一碗三鮮大餛飩,QQ的甜甜的香香的飽飽的。。。
這就是我理想中的上海的小吃店。。。(也許,旁邊還坐著對穿中山裝、旗袍的老夫妻?^_^)
地址:虹口區山陰路123號(四達路吉祥路間)人均¥10。
2.蘭桂坊——上海灘面之王者--黃魚煨面,雪菜黃魚羹,炸豬排,桂花酒釀圓子
這個蘭桂坊和那個香港的蘭桂坊可是兩碼事情
這里說得是一家本幫面菜館,是在虹橋,這個上海美食密度最高的地方
這里的面,是上海第一的,當然,價格,也是不菲的
招牌黃魚煨面,勁道的面,鮮美香嫩的去骨黃魚,貝殼類熬出來的海鮮湯,贊。
炸豬排,事先浸過醬汁,嗜甜的人一定喜歡,沾點辣醬油煞是美味
雪菜黃魚羹,真的可以這么形容,鮮的眉毛掉下來
桂花酒釀圓子,黑糯米+「黑洋沙」+桂花糖,香氣四溢,甜中帶點咸
作為愛面之人不可不去的一家店
另外,別拿阿娘來比較,那純粹是兩碼事
地址:長寧區婁山關路417號(近仙霞路口)人均¥50
3.綠波廊——上海正統點心--桂花拉糕,眉毛酥
這里說的綠波廊指的是九曲橋邊上的老店
¥50一人的下午茶點心套餐,可謂是上海的小吃大全
桂花拉糕上海第一,清香可口
眉毛酥這個在其他地方幾乎絕跡的東東這里也有,好吃的很
還有其他數種上海特色的小吃,如小籠等也是不錯
在這里,也許味道算不上頂級,但是這種城隍廟的純粹老上海感覺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
三五知己,在這里品品茶,吃吃本幫小點心,聊聊天,很是寫意
但是,作為國營店,服務么,自然還是有待改進。。。
地址:黃浦區豫園路125號(城隍廟九曲橋),人均¥50。
4.美新點心店——湯團上海第一--鮮肉湯團
上海最好的湯團在哪裡?不是那個在豫園裡面名氣響響的寧波湯團店
而是在陝西路上的美新點心店呵呵
這里的湯團,皮薄、糯,看上去幾乎有晶瑩剔透的感覺
鮮肉的餡料尤其出色,肉緊,湯鮮,感覺還帶微量醬油,怎一個美字了得~
黑洋沙的口感細膩,甜而不膩,也是好東東
搞笑的是這家店還有些派頭,中午有休息時間的說,到底是國營老字型大小啊
地址:靜安區陝西北路105號(威海路口),人均¥10
5.阿娘面館(泰和飲食店) ——上海最火的面館--黃魚面+雪菜,蟹粉面
說到店家的派頭,就不得不提上海最火最火的面館--阿娘面館
這家小店,當年是只有馬路東面的6、7平米的小店面
後來發達了在馬路對面也開辟了一塊20個平米不到的戰場
說它有派頭原因有二
第一,一年之中有寒暑假,三伏天和過年期間休息各一個月
一天之中有營業時間段,早6-9,中午11-14。
(不過聽說現在由於生意太好,放假以及營業時間有所調整)
第二,吃碗面要拿號碼,一般來說,吃飯高峰時間需要等40個左右的號
那差不多要等至少是50碗面,一般是40分鍾左右呵呵
6.佳家湯包——上海最齷齟卻最擁擠的小吃店——蝦肉湯包
前面說到阿娘面館排隊領號碼,這里再說說佳家湯包排隊領撲克牌~呵呵,我沒有打錯,是領撲克牌,不知道是不是佳家的老闆娘有打牌的嗜好,竟然想出這個排隊的方法。按照花色黑桃紅桃草花方塊A-K的次序來排隊,如果你拿的是方塊2,現在正好排到紅桃Q,那說明你還要等15個人次的才能吃上~有創意吧呵呵~不過也說明了排隊的人實在是多啊。。。
說說味道,這里的湯包最大特點是皮薄湯多,餡緊味鮮,味道最贊的是蝦肉湯包,豬肉的鮮美、蝦仁的海味這種配合的確恰到妙處,不過這里的環境實在是上海小吃店中比較差的,5、6個平米的小店面,臟兮兮的桌子,臟兮兮的地面,經常可以看見有隻貓串來串去,小強偶爾也出來探個腦袋。。。
地址:黃浦區河南南路638號(文廟路口) ,人均¥15
7.包旺--老上海的味道--鍋貼
鍋貼和煎餃不同,美味的鍋貼,必須有飽滿鮮美的肉以及飽滿的湯汁,有著黃金脆皮口感香脆的底,軟酥的絕佳口感,咬一口於舌齒間滾動,咪道嗲了不得了,上海的本土品牌包旺鍋貼,吃了他家的別人家的就再也比不上了,全肉的陷,汁鮮底脆,回味留香,如再配上豆漿,小混沌,簡單的老上海小吃會讓你心底湧上滿滿的幸福。美味秘笈:汁鮮肉多個大,底脆焦香,形狀飽滿似元寶
地址:上海火車站梅園路330號,人均¥10,市區多家連鎖分店
8.章氏餐館--鍋貼上海第一--鍋貼,雞蛋排骨
章如花是小紹興創始人之一,是小紹興章潤牛的妹妹。以前也是一起開小紹興白斬雞的,不過不知道為何自己又開了個章氏,而且就在小紹興隔壁,一邊賣雞一邊賣小吃點心,環境類似於振鼎雞,白斬雞味道好,5元起賣,雖然吃口略遜小紹興但是比起振鼎雞是好上不少,鍋貼值得品嘗,2.2元4隻,是我吃到最好的了。餡料新鮮,湯汁足,而且不粘牙,皮脆是我吃到的上海最佳鍋貼。雞蛋排骨就是炸豬排也要推薦下,和蘭桂坊的有得一拼啊,而且還很厚,嫩嫩的非常好吃,綜合來說,是個有錢途的連鎖店,可惜4家分店都在虹口,影響不是很大。
地址:虹口區涼城路457號,人均:¥15
9.Tima Harbour Caffe--上海性價比最高的cheesecake--marble cheesecake, tiramisu
tima這個名詞的由來有點意思,是中文「鐵馬」的諧音,意為自行車tima harbour直譯就是自行車的港灣了, 由於自行車在中國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這家店的老闆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這里可以成為平民的港灣,似乎現在也幾乎做到了這一點,這家店的cheesecake 我不敢說是上海最好,畢竟一些高級的義大利餐廳小弟未曾嘗試 ,但是tima的cheesecake肯定是性價比最高的,¥15一份,味道絕對值得稱道純,濃,甜,滑 ,正點,贊都是這里的東東的形容詞:尤其適合喜歡甜食的tx ,裡面的大理石芝士蛋糕和提拉米蘇絕對值得一試
而且和中式小吃不同,這里似乎沒有質量不穩定這種問題,介紹去的人幾乎沒有一個不說好的,尤其是mm,如果想討好某位mm的話可以一試哦~
地址:長寧區遵義路100號虹橋上海城美食街134-137 ,人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