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色列面積多大,人口多少
1、【面積】根據1947年聯合國關於巴勒斯坦分治決議的規定,以色列國的面積為1.52萬平方公里。1948年至1973年間,以色列在四次中東戰爭中佔領了大片阿拉伯國家領土,20世紀80年代後陸續部分撤出。目前實際控制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
2、【人口】926萬(2020年10月),其中猶太人約佔74.4%,阿拉伯人約佔21%,其餘為德魯茲人等。猶太人多信奉猶太教,其餘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基督教等。
以色列簡史
猶太人遠祖是古代閃族支脈,起源於約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後因躲避自然災害遷徙至埃及尼羅河三角洲東部,因而得名「希伯來人」(意為「渡來之人」)。公元前13世紀末開始從埃及遷居巴勒斯坦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對巴勒斯坦地區實行委任統治。
1917年11月,時任英國外交大臣阿瑟·詹姆士·貝爾福致信英國猶太復國主義同盟主席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表示英國政府「贊同地看待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民族家園」,史稱「貝爾福宣言」。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和一個猶太國。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根據該決議正式成立。
以上內容參考 外交部——以色列
2. 以色列的大公司有哪些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IAI(以色列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是國有企業,主要負責國防系統與出口產品的生產,並構建針對國內和出口防禦需求的長期基礎結構。從1968年起 IAI就已經成為國有有限責任公司。國防,財務,交通,工業以及貿易部門都在它的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以色列伽瑪創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A)源自世界創新工廠以色列,總部位於素有「聖城」之稱、長期被宗教和戰爭綁架的和平城市耶路撒冷(Jerusalem)。公司自1970年成立以來長期關注電源事業,具有42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並於1994年開始在特拉維夫證交所上市並公開交易(TLV:GAMT)。
3. 以色列在中國委託哪幾家公司在招工人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01
4. 以色列企業在上海展示創新成果,我們為何需要不斷創新
一、創新發展是民族復興的國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讓創新成為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
五、每個人都需要創新,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也需要創新,否則就難以長久地適應市場的發展。沒有創新的企業,想要長久生存下去是相當艱難的。但是,企業管理者舊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已經成為他們的習慣,讓他們加以改變並非易事。
六、你不創新,別人創新,也會使你越來越落後。創新不等技術突破,但是他要求再結合現有技術或應用新技術方面要有一定的創造力。能夠將現有技術及新技術創造新的新組合。創新不局限於某件事物,也可以之程序。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處於主動,立於不敗之地。創新對提高產品的質量,實現產品多樣化戰略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創新不僅是勇敢者的事,也是所有人的事。每個人都需要創新,每個人都必須創新。作為學習的最高境界,每一個人都有能力發現其工作中的問題,也都有更新、改革、改變的能力。
5. 關於巴以沖突
背景資料:巴以爭端的主要問題
新華網北京11月12日電(記者閻月凡)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最終地位談判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巴難民回歸以及水資源分配等諸多棘手問題而步履維艱,自2000年7月戴維營談判中斷後一直沒有得到實質性恢復。
耶路撒冷地位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巴勒斯坦分治決議,規定耶路撒冷為國際化城市,由聯合國管理。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束後,耶路撒冷被阿以雙方的停火線由北向南切割為東、西兩個部分,東區被約旦(當時叫外約旦)佔領,西區被以色列佔領。以色列建國後,宣布西耶路撒冷為首都。1967年以色列奪取東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
巴勒斯坦自20世紀60年代就宣稱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領土的一部分,以色列必須全部放棄。1988年,巴解組織發表的獨立宣言將耶路撒冷定為巴勒斯坦國首都。
邊界劃分
1947年11月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81號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國」和一個「阿拉伯國」,並將巴勒斯坦地區2.7萬平方公里土地中的1.52萬平方公里劃給「猶太國」,其餘的1.115萬平方公里劃歸「阿拉伯國」。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在「猶太國」的疆域內建國,「阿拉伯國」卻因阿拉伯國家反對分治決議而沒有成立。5月15日,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吞並了屬於「阿拉伯國」的土地5700多平方公里。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又奪取了約旦河西岸、加沙和東耶路撒冷,徹底佔領了全部「阿拉伯國」領土。
聯合國安理會1967年11月通過的第242號決議和1973年10月通過的第338號決議均要求以色列歸還在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自馬德里和會以來,巴解組織同以色列簽署的一系列協議都重申,以1967年戰爭爆發前的停火線為巴以未來邊界。但是,以色列一直不願意完全按照協議規定歸還巴勒斯坦被佔領土。
猶太人定居點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國家。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政府開始在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修建定居點。根據巴方1999年的統計,30多年間,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領土上共建定居點200個。在巴以和談中,巴方要求以色列拆除在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所有的定居點。而根據沙龍的「單邊行動計劃」,以色列只准備拆除加沙地區的全部21個和約旦河西岸的4個定居點。
難民回歸
50多年的巴以沖突製造了波及整個中東地區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據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統計,目前巴勒斯坦難民總數接近350萬,除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區外,主要分布在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這些難民能否回歸、回歸多少將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東相關國家的民族構成、人口比重和社會安全等重大利益。在巴以和談中,以色列反對巴勒斯坦難民回歸。
水資源分配
巴勒斯坦地區60%以上屬於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資源總量估計為20億立方米。在數量上,以色列佔有和消耗全部水資源的80%,巴勒斯坦自治區只能享用剩餘的20%。另外,巴以關於水資源分配還涉及邊界劃分、猶太人定居點前途等問題。因此,以色列反對徹底同巴勒斯坦進行水資源再分配,主張共同管理水資源,以保證以色列水資源安全不受威脅。巴勒斯坦則堅持收回所有加沙和約旦河西岸水利設施的所有權,拒絕接受同以色列共同管理水資源。(完)
巴勒斯坦首都:耶路撒冷 (Jerusalem) (1947年11月聯大第181號決議規定耶路撒冷國際化,由聯合國管理,以色列在1948年和1967年兩次戰爭中先後佔領耶路撒冷整個地區,並於1980年7月宣布統一的耶路撒冷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首都。)
以色列首都:建國時在特拉維夫(Tel Aviv),1950年遷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認。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議會通過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恆的與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維夫。」[ 對於耶路撒冷的地位和歸屬,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直有爭議,阿拉伯國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來它所佔領的一切阿拉伯領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東耶路撒冷)」。絕大多數同以有外交關系的國家仍把使館設在特拉維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約63.4萬(2000年)。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11/12/content_2210299.htm
背景資料:2005年巴以關系回顧
新華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王龍琴)2005年,在有關各方努力下,巴以局勢有所緩和,但沖突時斷時續,和談一波三折。
1月9日,巴勒斯坦順利完成大選。以溫和務實著稱的阿巴斯成為新一代巴勒斯坦領袖。
1月10日,以色列總理沙龍成功組閣,有工黨加盟的新內閣宣誓就職。1
1日,沙龍以打電話的方式,祝賀阿巴斯當選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巴以首腦間開始了今年的首次直接對話。
2月8日,在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倡議下,以、巴、埃、約四方領導人就巴以問題在沙姆沙伊赫舉行四方首腦峰會,巴以領導人實現了4年來的首次會晤。峰會上,巴以雙方就停止長達4年多的巴以暴力沖突達成協議。
協議簽署後,以方隨即宣布暫停針對巴武裝人員的軍事打擊行動,還先後於2月21日和6月2日分別釋放了500名和398名在押的巴勒斯坦人。3月中旬,以方還先後向巴方移交了傑里科和圖勒凱爾姆兩座巴城鎮的安全控制權。
為落實停火協議,巴方也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巴政府首先與巴各武裝派別就停止對以色列襲擊問題達成諒解;然後開始整合巴安全機構,將原來的12個安全機構整合為內政部、安全部隊和情報總局3個部門;對違反巴以停火協議者採取行動,同時下令組建專門委員會負責處理遭以色列通緝的武裝人員問題。
由於雙方採取的積極措施,巴以局勢出現持續7個月的相對平靜期。然而,拒絕放棄武裝抵抗的哈馬斯等巴激進派別多次向以境內發射火箭,並使用人體炸彈襲擊以色列目標。7月12日以海濱城市內坦亞遭巴武裝人員自殺式爆炸襲擊。以隨即宣布恢復「定點清除」,一度平靜的巴以局勢再度緊張。
6月21日,巴以領導人阿巴斯和沙龍舉行了會晤,但原定於10月初的巴以首腦會晤因暴力沖突而被多次「推遲」。為了緩和巴以局勢,重啟巴以和談,10月中下旬,阿巴斯訪問了法美等國,以尋求國際支持。
今年以來,沙龍一直在為單邊行動計劃在政府、議會及右翼反對者之間多方周旋,最終「過關闖將」。 8月15日,以正式實施單邊行動計劃,從加沙地帶撤離,9月12日,以軍正式完成了從加沙地帶的撤離工作,從而結束了以對加沙地帶長達38年的佔領。但加沙的通道、機場、港口等仍在以色列掌控之中。
11月15日, 在美國國務卿賴斯的直接干預下,巴以雙方終於就開放加沙與埃及邊界處的拉法口岸問題達成協議。雙方還同意開放加沙南部與以色列交界處的凱雷姆貨物口岸。此外,以還同意巴方修建加沙港口、逐步開放加沙地帶農產品向以出口的通道等。
12月5日,以海濱城市內坦亞再次發生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至少45人傷亡。以色列隨即表示將繼續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來制止巴武裝人員的襲擊。(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2/08/content_3896234.htm
以色列相關情況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_445930.htm
巴勒斯坦概況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_445933.htm
6. 以色列企業大多分布在中國哪些地方
上海以及附近。
7. 來中國三年了,以色列創新園幹了哪些大事
「與以色列AVT公司從合作到推新產品,就用了1個多月。」5月15日,華東地區最大的機器人視覺團隊,征圖新視副總王岩松親昵地談起昔日對手。從相見眼紅到不計前嫌,征圖新視和以色列AVT在「紅娘」中以常州創新園的引薦下一見鍾情。
如果說上世紀90年代的中新蘇州工業園成就了當年經濟發展的迫切夙願,實現了GDP超2000億元的突飛猛進,而今的中以常州創新園則扮演著「創新型經濟示範者」的角色。
「項目、平台、基金。」中以兩國政府第一個創新合作實驗園區——中以常州創新園落地常州已近三年,常州西太湖科技產業園黨工委書記施小平對應著三個關鍵詞,開始盤點園里的大事:2016年園區新簽約24個以色列合作項目,推動常州企業與以色列開展6個技術轉移項目,另在談40個項目,項目總量大幅增長,「關鍵是哈尼塔、薩伯曼、美芙世、納塔力等以色列『王牌企業』的落地提升了項目質量」;與以色列經濟部、以色列國家旅遊局共建以色列中心、CI3創新孵化器、中以創新加速器等創新平台加快運行;首個國字型大小、國內最大對以合作基金「中以創新發展基金」,總規模達100億……
技術紮根:國與國牽手,這有四種模式!
7年前,樂康瑞德入駐常州,成為第一家以色列獨資企業。正是這個項目使得常州市萌發了做一個以色列專題園區的想法,自此開啟了與以色列合作的道路。中以常州創新園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順明說,目前園區中以合作分四種模式:聯合研發;以方出成果、中方做產業;以方獨資;中方全資收購,「這是由中以各自特色決定,也是我們在聯姻過程中不斷摸索出來的」。
常州與以色列「門當戶對」,前者地理優勢明顯,距離上海近,以資企業多、資金豐盈、市場廣闊。後者納斯達克上市企業數量全球第三、醫療類專利數人均擁有量全球第一、人均GDP超3萬美元,被公認為全球最有活力的創新國家。
「除了大勢所趨和雙方存在互補性之外,我們有共同的追求,」劉斌說,對於創新的渴望,是攜手合作的內在原因。「醫療器械是以色列位列二、三的產業,與我們在產業上高度吻合,最重要的是,我們給予了那些想要來中國開拓市場的以色列企業最實際的幫助和便捷式服務。」陳順明說,比如早期與以色列PTL集團的結緣,成立以色列企業孵化器,這對想要剛開始涉足中國市場的以色列企業很有吸引力。
項目不斷集聚,配套服務緊跟而上,加之兩國政府層面的支持,園區中以合作不斷向深度拓展:
2013年,福隆控股與以色列collplant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投資collplant 250萬美元,共同研究從煙葉中提取人工膠原蛋白的技術,並計劃與collplant 在常州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生產,共同分享知識產權;
2014年,江蘇諾瑞思醫療器械與以色列Allium達成合作協議,共同研發前列腺支架,並且獲得了Allium在中國的獨家代理權,將在常州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生產和銷售,並共享知識產權……
陳順明說:「以色列企業一般不大,但技術優勢明顯,我們稱之為一個技術大國和一個經濟大國的牽手。」
「中國化」:扶持「小而美」,園區練內功
征圖新視在和AVT合作前,其實在國內已洽談了20多家企業。「我們一起為中國軟包市場聯合開發的高性價比檢測系統,針對市場痛點,在兩個月時間里已售出20多台,實現銷售300多萬元,推動公司全年銷售同增30%。今年,它已成長為我們的『拳頭產品』,實現銷售1500萬元。」王岩松說。
以色列素以技術著稱,項目偏小偏早期,需要入駐孵化加速以獲得各種支持的偏多,這是對中以創新園的挑戰。此外,孵化的外延服務也成為以色列技術「中國化」的必需品。「以色列企業進入中國之後的法律適應問題、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等,總會讓以色列人顧慮重重。未來,我們會加強軟能力建設,提高中以商貿互信水平。」陳順明說。
目前特別亮點的大項目、好項目仍然為數不多,陳順明坦承,以色列的孵化機制靈活先進,「中國化」的過程中仍然困難重重。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常州市科技局副局長蔣鵬舉認為,盡管建設的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中以常州創新園將堅持不以GDP貢獻為導向,目標是成為「中國開放創新型經濟的示範區」,成為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一號工程」。
8. 以色列在中國有哪些風投公司
以色列在中國的風投公司比較知名的有英菲尼迪,這家公司的老闆叫 阿米爾,他們公司的牌照編號是001,是最早進入中國的以色列pe基金之一。他們肩負著國家的重託,說白了,以色列國內有國際派,也有國內派兩股政治力量, 他們屬於國際派,幫助貫徹國家的對外傳播影響力,推動以色列工商業企業走向中國、印度這兩個市場的超級使命,因而在中國試圖復制以色列的項目,目前來看,雖然他們技術很強,也很有錢,但是都失敗了。
他們目前在找中國團隊,願意出錢、出技術,在中國把以色列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功的項目復制或再造。
至於直接投資,以色列人投的都比較大。不過,他們有一項別的業務,就是帶中國企業家去以色列考察和買公司。
9. 以色列在中國委託哪幾家公司在招工人
在協議框架下,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與以方簽署了協議的實施細則。中以雙方共同確定威海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有限公司、山東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江蘇中瀾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中國江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集團有限公司為開展中以勞務合作的試點企業。請有意赴以務工的勞務人員,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即通過承包商會網站(網站略)或上述四家公司報名。具體咨詢電話為
(電話略)
在上述4家試點企業之外,如發現有其他企業和個人從事對以勞務合作的招收派遣業務,可向當地商務主管部門反映。
電話和網站網路不讓發,可以去網路搜索門戶網站的《中國—以色列勞務合作即將正式啟動》這篇文章,上面有電話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