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的雕塑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杭州外國語學院是哪個區 2025-02-01 10:02:54
廣州地鐵電工多少錢 2025-02-01 09:41:07

上海的雕塑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9-23 15:55:15

『壹』 上海城隍廟九曲橋上的女雕像是什麼

荷花仙女。上海城隍廟九曲橋位於上海市黃浦區福佑路,在其橋上的雕像被稱為荷花仙女,該雕像亭亭玉立,含笑迎候來客。九曲橋的寓意是吉祥尊貴。

『貳』 上海世博中國館門前的雕塑是什麼有什麼寓意

2007年12月18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正式開工建造,中國館的設計方案——東方之冠,也首度公布於眾。「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中國館聯合設計團隊總負責人兼總建築師何鏡堂院士昨天在開工現場講述了中國館的設計理念,豐富多元的中國元素為中國館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中國館是中華智慧的結晶。今年4月25日,中國館建築方案向全球華人公開徵集公告一出,立刻得到積極響應。截至6月15日,共收到344件應征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有沖擊力的3件作品脫穎而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上提煉。」何鏡堂院士告訴記者。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建築概況:中國館座落於世博會規劃核心區,它將成為世博會園區的點睛之筆。 地理位置:位於世博園區A片區,世博軸東側,從世博園區浦東主入口一進場就能看到這座宏偉的建築。 建築面積:總建築面積為16.01萬平方米。 建設進度:2007年12月18日開工建設,2008年11月28日土建結構封頂,預計2009年9月底竣工。 建成後的中國館,由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的國家館、3萬平方米的地區館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館三部分組成。整體效果形成國家館「居中升起」、地區館「水平展開」,把地區館用基座平台的形態映襯國家館。層層出挑的造型,在夏季可形成上層對下層的自然遮陽;中國館的外牆將選用可利用太陽能的合成材料;景觀設計加入了小規模人工濕地,可實現循環自潔,成為生態景觀。
編輯本段全球華人拿出344件方案
中國館是中華智慧的結晶。今年4月25日,中國館建築方案向全球華人公開徵集公告一出,立刻得到積極響應。截至6月15日,共收到344件應征方案,經過層層篩選,最有沖擊力的3件作品脫穎而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上提煉。」何鏡堂院士告訴記者。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編輯本段「古」意「新」解透露新鮮氣息
作為世博會[1]主辦國建造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期盼。細細品味,中國館的設計方案中凝煉了眾多的中國元素。同時,這些傳統元素「古」意「新」解,透露出新鮮氣息——
中國紅
中國館大面積地採用了大氣、沉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物的主色調,色彩奪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體承天地
在中國館組成中,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 東方之冠
「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天」,高聳於上,宛如華冠;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延展於下,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 國家館63米的絕對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為人們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場所。而這種開放性、公共性,是國際建築設計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
國家館以整體大氣的斗冠造型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文化要素。同時,傳統的曲線被拉直,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這種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規」「回」統一
中國館的空間組合秩序由「規」與「回」兩部分組成,它們都源於中國傳統城市建築的原型。「規」源於傳統中國建築的儀式化空間。在象徵自然本質的中心對稱空間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從而使單個空間演變為有層次遞進感的空間序列,這正是故宮中空間秩序的由來。 「回」源於傳統中國建築的非儀式化空間,用人的視覺、聽覺等多方面體驗賦予看似無序的自然山水以結構性的秩序,從而使自然空間升華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精華,這正是江南園林的空間秩序。中國館方案將這兩種模式融為一體,在國家館的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之間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動。 一方面承載著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題,融合「古」意「新」風的中國館肩負著諸多使命。它能否成為黃浦江畔的又一個標志性建築?或許時間會給出答案。
編輯本段展示主線
中國館將呈現中國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作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未來所面對的挑戰,它不僅是國家精神和中國理念的集中體現之地,也是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的主要展示區和重要載體。 東方之冠
中國國家館將展示主題設定為「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並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師法自然」、「和而不同」4個分項來演繹中國城市發展實踐的獨特內涵,館內豐富的展示手段 ,將全面、立體地展示全國各地、各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最新的發展成就,從而讓世界人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
編輯本段設計團隊
「東方之冠」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領銜的團隊設計的。
編輯本段設計理念解讀
中華文化如何體現?
作為世博會主辦國建設的最重要展館之一,中國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核心展示內容,承載著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這樣「重量級」的場館,如何體現中華文化的精髓? 中國館聯合設計團隊總負責人兼總建築師何鏡堂院士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難用一個具象來代表文化精髓,因此必須從總體意象中提煉 。」目前,這個綜合了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院、清華安地建築設計公司和上海建築設計院各家方案之長的中國館,正是以整體大氣的建築造型整合了豐富多元的中國元素。 簡單來說,中國館由國家館和地區館兩部分組成。這兩部分的空間位置與取向,分別體現了東方哲學對「天」「地」關系的理解。國家館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體———「東方之冠」高聳其間,形成開揚屹立之勢;地區館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於國家館之下,形成渾厚依託之態。 具體來講,國家館居中升起,形如冠蓋;層疊出挑,制擬斗拱。「匠人營國」中的九經、九緯之道,成為國家館屋頂平台建築構架的文化基礎。傳統建築中斗拱榫卯穿插,層層出挑的構造方式,則成為國家館建築形態的文化表達。從浦江對岸遠眺,其氣勢有城郭牆垣之威武;從世博軸上近觀,其形態如樓台門第之高聳。若沿江而下,輕舟漸近,則可見國家館以浦東陸家嘴現代建築為背景,雄踞浦江之濱。 而平卧於國家館之下的地區館,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厚重堅實的平台。它的四面或以台階步道,或以園林小品與周圍環境巧妙銜接;建築外觀上還鐫刻著古代疊篆文字,懸挑在基地最外側的環廊立面,印出中國歷史朝代名稱,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為休憩設置的小品表面,則鐫刻中國各省市自治區名稱,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和各地區間的團結與進取。 何鏡堂院士說:「國家館主體造型雄渾有力,宛如華冠高聳,天下糧倉;地區館平台基座匯聚人流,寓意社澤神州,富庶四方。國家館和地區館的整體布局,隱喻天地交泰、萬物咸亨,展現了中國文化、東方哲學對理想人居社會環境的憧憬。」
世博主題如何表達?
但是,作為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它不僅僅肩負著文化表達的功能,還必須有效詮釋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一個建築,應該如何表達「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內涵? 面對2010年已經在中國本土舉行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已經遞交了一份以建築來表述的「環境宣言」。 在21世紀的今天,環境與能源問題是擺在所有國家城市化進程中的現實課題。中國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同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為此,中國館極度重視在環境與能源問題方面的探討與貢獻。 據介紹,中國館有一套完整的環境保護與能源節約策略體系,共由4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在規劃和群體整合層面,中國館力爭實現靠近世博軸,使中國館與世博主題館部分設備資源,能夠形成共享與協調。 第二部分,在建築形體的設計層面,力爭實現單體建築自身的減排降耗。國家館造型層層出挑,在夏季上層形成對下層的自然遮陽;地區館外廊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動式節能技術為地區館提供冬季保溫和夏季拔風;地區館屋頂「中國館園」還將運用生態農業景觀等技術措施有效實現隔熱。這些措施將使中國館比國家要求進一步節能近10%。 第三部分,在建築表皮技術層面,充分考慮環境能源新技術應用的可能性。比如,所有的窗戶都是使用低耗能的雙層玻璃,國家館屋頂上還使用大量的太陽能板,有望使中國館實現照明用電全部自給。 第四部分,在景觀設計層面,加入循環自潔要素。在國家館屋頂上設計的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實現雨水的循環利用;在地區館南側大台階水景觀和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小規模人工濕地技術,利用人工濕地的自潔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為城市局部環境提供生態化的景觀。 何鏡堂院士希望,這座中國館,能把中國化的可持續發展與人居文明給予形象化的表現。
世界眼光如何看待?
一方面要凝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又要表達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肩負諸多「使命」的中國館,還有沒有能力關照到國際性的審美?還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對此,何鏡堂院士自信滿滿。 他笑著給記者列出三大理由:首先,中國館為人們之間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開放空間。而這種開放性、公共性的現代意識,是國際建築設計中的重要理念。根據設計,國家館63米的絕對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這些中心對稱空間和地區館平坦延伸的空間之間,能夠自如地引入各種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動。除此之外,始於中國館南面的廣場和公園,拾階而上的平台,地區館周邊自然折轉的空中游廊以及中國館園等,都以舒展懷柔的親切,展現著和諧的人文關懷。 其次,中國館對傳統元素進行了開創性的現代轉譯。在這里,中國傳統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膽的革新,傳統的曲線設計被拉直,層層出挑的主體造型顯示了現代工程技術的力度美與結構美。這種簡約化的裝飾線條,自然完成了傳統建築的當代表達。 第三,中國館選擇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國元素。如中國館將大面積地採用大氣、沉穩的「故宮紅」,作為建築物的主色調;地區館在建築邊界上引入江南園林的理念,以現代園林空間軟化建築與城市的關系等。 時間會對任何建築有最公平的考驗。我們期待著,黃浦江畔的「東方之冠」盡情展現上海海納百川的情懷,氣宇軒昂地印證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盛況,長久地成為面向世界的一個中國舞台。
編輯本段中國館「東方之冠」建築特點
「東方之冠」——中國館
1、建築結構合理 國家館高63米,形成城市雕塑,體現中國館的標志性;地方館高14米,水平展開,形成建築物穩定的基座,構造城市公共活動空間。中國館建築總體採用不對稱平衡結構,體現和諧、穩定之意。 2、建築功能完善 國家館地上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分三個層次,33米標高處為國家館門廳和服務區等,39米標高以上為國家館展廳,以平面展館(1.3萬平方米)為主,輔以坡道和連接踏步,能滿足多種手段展示中華文明的布展需要。省區市聯合館地上建築面積約3.7萬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2.4萬平方米,凈高10.5米,滿足31個省、區、市各600平方米展覽面積的需要。除展覽空間外,中國館還配置了入口大廳、多功能廳,及會議室、地下車庫等配套設施。 3、交通組織便捷 中國館四面均有出入口。多部自動扶梯、垂直電梯通達國家館展廳及屋頂公共活動平台。地方館周邊設置貨運通道,四邊開門,便於布展時集中貨流的出入。地方館頂部平台通過台階通道與北面貫穿世博園的高架步道相連,便於人流疏散。 4、景觀設計典雅 中國館的景觀設計採用中國江南園林風格,建築周邊營造數個景觀園林。地方館屋頂公共活動平台採用九宮格和江南園林相結合的景觀設計,上承國家館斗冠頂部九宮格布局,下接景觀園林典雅風韻,使中國館景觀設計更具層次豐富的立體感。地面景觀園林通過南北廣場分別延伸到基地南北面的公共綠地,融入世博園整體景觀之中。 5、中國元素豐富 (1)設計運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樑柱結構塑造出標志性的斗冠形象,寓意"東方之冠,鼎盛中華" (2)地區館外牆和內部裝飾運用疊篆手法,以地名點綴,體現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景觀設計亦體現中國文化意境。 6、節能環保技術 中國館建築設計中融入了多種節能環保技術,結合被動式節能措施,如自遮陽體形、自然通風、採光等,和主動式生態節能技術,如太陽能屋面、冰蓄冷技術等,全面提高中國館的環保意識和科技含量。

『叄』 上海博物館後門的幾個雕塑是什麼

傳說中龍的兒子。
老大*屓(bì『xǐ),就是我們常說的「王八馱石碑」(靖江王陵陵恩殿內就有)。
老二鴟吻(chīwěn),能吞萬物,負責看護房屋建築橫脊,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吞脊獸(屋頂兩邊的大獸,靖江王陵陵恩殿屋檐上)。
老三椒圖(jiāotú),面目猙獰,負責看守門戶,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門上口銜鐵環的神獸(古南門上,靖江王陵三卷陵門和陵恩門上)。
老四麒麟(qílín),不畏火焰,被用做避火神獸,放在重要建築門前(靖江王陵石作儀之一)。
老五睚眥(yāzì),能吞兵器,負責看護天下兵器,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刀劍的吞口獸(寶劍手柄末端的圖案)。
老六螭首(líshǒu),能吞江吐雨,負責排去雨水,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排水獸。
老七嘲鳳(cháofèng),飛檐走壁,負責警衛工作,就是現在所見到的屋頂翹角上的小獸。
老八蒲牢(pǔláo),聲音洪亮能傳千里,負責報時,就是現在我們所見到的鍾上獸鈕(伏波山大鐵鍾上)。
老九囚牛(qíuníu),能通萬物之言,辨別聲音,因此被放在了樂器的頭部,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樂器獸頭。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種說法,關於龍的九子還有很多說法,比如說沒有麒麟,而多了狻猊(suānní).沒有嘲鳳,而多了饕餮(tāotiè),總之還要多求證下,如果我有不符合事實的請大家指正,謝啦

『肆』 上海城市雕塑之一「金鑰匙」,意喻著什麽

那裡有寶藏.金鑰匙是用來打開那寶藏的門的

『伍』 上海一商業廣場雕塑被指性暗示,造型十分不雅!公共場所擺放雕塑該注意啥

上海一商業廣場雕塑被指性暗示,造型十分不雅!公共場所擺放雕塑該注意幾點,首先,公共場合的雕塑應該在大眾的觀賞底線里,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其次,公共場合擺放的雕塑即便不在大眾的審美內,也不應該讓大家感覺不適。其次,公共場合擺放的雕塑即便不在大眾的審美內,也不應該讓大家感覺不適。實際上,每個人的審美都不一樣,有時候沒有辦法用一個作品滿足所有人的審美。也許我們看到這個雕塑的時候沒有辦法表示審美贊同,但最起碼不能夠讓人感覺到生理不適。對於一些有傷風化的雕塑,相關部門應該積極進行更換撤離,不應該繼續擺在那裡影響大家的觀感,影響城市的形象。

以上就是我覺得公共場所擺放雕塑應該注意的兩個方面。

『陸』 上海楊浦區國歌廣場上的雕塑是什麼意思。

著名建築設計師邢同和擔綱規劃設計的「國歌紀念廣場」,佔地2.7萬平方米,以直徑為54米的圓形「國歌主題廣場」為核心。廣場內處處蘊含著國歌的元素:圓形廣場即為唱片的造型,廣場地面上設置多道0.3米寬環狀帶,是唱片的暗示,寓意《義勇軍進行曲》在上海誕生,從上海唱響全中國;廣場中央,一座12米高的青銅雕塑分外醒目。這座雕塑的主體造型是一面經過戰火和歷史風雲洗禮的國旗,旗前還有一把軍號。凝望雕塑,那段崢嶸歲月不禁浮現眼前。主題廣場體現著這是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廣場。「國歌紀念廣場」的設計理念,突出了以作為《義勇軍進行曲》源頭的紀念性、地域性、音樂性、藝術性、唯一性。述說著《義勇軍進行曲》從誕生到成為國歌的整個歷程。

國歌展示館坐落在紀念廣場西北側下沉式廣場內,總面積1500平方米,通過400餘件文物、文獻和歷史照片,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的背景和過程、傳唱和影響,以及國歌作者、國歌故事等國歌知識。

『柒』 圖中上海的雕塑是在哪裡代表什麼

這是上海月湖公園的一組雕塑。

『捌』 上海浦東世紀大道上有個像傘一樣的雕像,誰知道這叫什麼有什麼寓意

日晷。古代根據影子的長短來計時的。

『玖』 上海一商業廣場雕塑被指性暗示,公共場所的「藝術」應該注意哪些方面

上海一個商業廣場的雕塑被發現有不好的指向,非常具有爭議,在公共場所不應該擺放一些不雅觀的雕塑,畢竟公共場所有很多身心發展還不健全的幼兒及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他們看到這些不雅觀的雕塑,那麼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影響。所以公共場所的藝術應該注意很多方面,最起碼不能給民眾帶來困擾。

3.還需要注意公共藝術應該與社會建設相輔相成,要對社會有推動作用

公共藝術的發展也離不開民眾的欣賞,這些大型的雕塑也依賴民眾的文化觀念的進步,而公共藝術也需要社會資金來進行建造,如果能夠做出好的公共藝術,那麼就會推動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能夠推動城市藝術的發展,讓城市更加美觀,也更加有多元性,而如果不注意的話,那麼只能產生相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