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舊上海為什麼
擴展閱讀
在上海怎麼吃到好肉 2025-01-24 08:31:00
天津茶桌哪個好 2025-01-24 08:30:58
滬蘇通高鐵到上海哪裡 2025-01-24 08:18:37

舊上海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03 23:45:06

① 為什麼以前的舊上海有印度人

舊上海是指抗日戰爭以前的上海。那時上海除閘北和南市之外,都是租界。洋涇浜(愛多亞路,即今延安路)以北是英租界,以南是法租界,虹口一帶是日租界 , 租界管理制度上海。

★在英租界的巡長大多由英國人擔任,低級巡捕則大多來自英國的殖民地印度。公共租界的印度巡捕被省叫作「印捕」,但上海人又常背地裡叫他們為「紅頭阿三」,

額外插句題外話,「紅頭阿三」由於是租界的巡捕,所以他們趾高氣揚,耀武揚威,處處欺侮中國人,而他們自己又是亡國奴,在英國人面前是奴才,所以上海人喊的「阿三!老鷹來了!」只是借觀猴戲時發泄對印度巡捕的不滿和反抗情緒而已.

(以前上海街頭經常可以看到耍猴戲的。耍猴者劃地為圈,手敲銅鑼把過路行人吸引過來看,於是猴子在耍猴者的指令下作各種表演。在觀看猴戲時,經常會有人大呼:「阿三!老鷹來了!」上海人都知道,這喊聲是嚇唬猴子的。當時來上海耍猴戲者大多來自山東、河南等地,並大多不會講上海話;而猴子又大多購自雲南、貴州一帶,肯定聽不懂上海話,再講上海城市裡也很少能見到老鷹,那麼「阿三!老鷹來了」到底表達了何種意思呢?原來「阿三」就是「紅頭阿三」,因為印度巡捕的頭是紅的,猴子的屁股也是紅的;「老鷹」不是天上飛的老鷹,而是「老英」——老牌英國人的諧音。)

② 舊上海亂到什麼程度

所謂舊上海,是指抗日戰爭以前的上海。那時上海除閘北和南市之外,都是租界。洋涇浜(愛多亞路,即今延安路)以北是英租界,以南是法租界,虹口一帶是日租界。租界上有好幾路電車,都是外國人辦的。中國人辦的只有南市一路,繞城牆走,叫做華商電車。租界上乘電車,要懂得竅門,否則就被弄得莫名其妙。賣票人要揩油,其方法是這樣:
譬如你要乘五站路,上車時給賣票人五分錢,他收了錢,暫時不給你票。等到過了兩站,才給你一張三分的票,關照你:「第三站上車!」初次乘電車的人就莫名其妙,心想:我明明是第一站上車的,你怎麼說我第三站上車?原來他已經揩了兩分錢的油。如果你向他論理,他就堂皇地說:「大家是中國人,不要讓利權外溢呀!」他用此法揩油,眼睛不絕地望著車窗外,看有無查票人上來。因為一經查出,一分錢要罰一百分。他們稱查票人為「赤佬」。赤佬也是中國人,但是忠於洋商的。他查出一賣票人揩油,立刻記錄了他帽子上的號碼,回廠去扣他的工資。有一鄉親初次到上海,有一天我陪她乘電車,買五分錢票子,只給兩分錢的。正好一個赤佬上車,問這鄉親哪裡上車的,她直說出來,賣票人向她眨眼睛。她又說:「你在眨眼睛!」赤佬聽見了,就抄了賣票人帽上的號碼。
那時候上海沒有三輪車,只有黃包車。黃包車只能坐一人,由車夫拉著步行,和從前的抬轎相似。黃包車有「大英照會」和「小照會」兩種。小照會的只能在中國地界行走,不得進租界。大英照會的則可在全上海自由通行。這種工人實在是最苦的。因為略犯交通規則,就要吃路警毆打。英租界的路警都是印度人,紅布包頭,人都喊他們「紅頭阿三」。法租界的都是安南人,頭戴笠子。這些都是黃包車夫的對頭,常常給黃包車夫吃「外國火腿」和「五枝雪茄煙」,就是踢一腳,一個耳光。外國人喝醉了酒開汽車,橫沖直撞,不顧一切。最吃苦的是黃包車夫。因為他負擔重,不易趨避,往往被汽車撞倒。我曾親眼看見過外國人汽車撞殺黃包車夫,從此不敢在租界上坐黃包車。
舊上海社會生活之險惡,是到處聞名的。我沒有到過上海之前,就聽人說:上海「打呵欠割舌頭」。就是說,你張開嘴巴來打個呵欠,舌頭就被人割去。這是極言社會上壞人之多,非萬分提高警惕不可。我曾經聽人說:有一人在馬路上走,看見一個三四歲的孩子跌了一交,沒人照管,哇哇地哭。此人良心很好,連忙扶他起來,替他揩眼淚,問他家在哪裡,想送他回去。忽然一個女人走來,摟住孩子,在他手上一摸,說:「你的金百鎖哪裡去了!」就拉住那人,咬定是他偷的,定要他賠償。……是否真有此事,不得而知。總之,人心之險惡可想而知。
扒手是上海的名產。電車中,馬路上,到處可以看到「謹防扒手」的標語。住在鄉下的人大意慣了,初到上海,往往被扒。我也有一次幾乎被扒:我帶了兩個孩子,在霞飛路阿爾培路口(即今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口)等電車,先向煙紙店兌一塊錢,錢包里有一疊鈔票露了白。電車到了,我把兩個孩子先推上車,自己跟著上去,忽覺一隻手伸入了我的衣袋裡。我用手臂夾住這只手,那人就被我拖上車子。我連忙向車子裡面走,坐了下來,不敢回頭去看。電車一到站,此人立刻下車,我偷眼一看,但見其人滿臉橫肉,迅速地擠入人叢中,不見了。我這種對付辦法,是老上海的人教我的:你碰到扒手,但求避免損失,切不可注意看他。否則,他以為你要捉他,定要請你「吃生活」,即跟住你,把你打一頓,或請你吃一刀。
我住在上海多年,只受過這一次虛驚,不曾損失。有一次,和一朋友坐黃包車在南京路上走,忽然弄堂里走出一個人來,把這朋友的銅盆帽搶走。這朋友喊停車捉賊,那賊早已不知去向了。這頂帽子是新買的,值好幾塊錢呢。又有一次,冬天,一個朋友從鄉下出來,寄住在我們學校里。有一天晚上,他看戲回來,身上的皮袍子和絲綿襖都沒有了,凍得要死。這叫做「剝豬玀」。那搶帽子叫做「拋頂宮」。
妓女是上海的又一名產。我不曾嫖過妓女,詳情全然不知,但聽說妓女有「長三」、「幺二」、「野雞」等類。長三是高等的,野雞是下等的。她們都集中在四馬路一帶。門口掛著玻璃燈,上面寫著「林黛玉」、「薛寶釵」等字。野雞則由鴇母伴著,到馬路上來拉客。
四馬路西藏路一帶,傍晚時光,野雞成群而出,站在馬路旁邊,物色行人。她們拉住了一個客人,拉進門去,定要他住宿;如果客人不肯住,只要摸出一塊錢來送她,她就放你。這叫做「兩腳進門,一塊出袋」。
我想見識見識,有一天傍晚約了三四個朋友,成群結隊,走到西藏路口,但見那些野雞,油頭粉面,奇裝異服,向人撒嬌賣俏,竟是一群魑魅魍魎,教人害怕。然而竟有那些逐臭之夫,願意被拉進去度夜。這叫做「打野雞」。有一次,我在四馬路上走,耳邊聽見輕輕的聲音:「阿拉姑娘自家身體,自家房子……」回頭一看,是一個男子。我快步逃避,他也不追趕。據說這種男子叫做「王八」,是替妓女服務的,但不知是哪一種妓女。總之,四馬路是妓女的世界。潔身自好的人,最好不要去。但到四馬路青蓮閣去吃茶看妓女,倒是安全的。
她們都有老鴇伴著,走上樓來,看見有女客陪著吃茶的,白她一眼,表示醋意;看見單身男子坐著吃茶,就去奉陪,同他說長道短,目的是拉生意。
上海的游戲場,又是一種烏煙瘴氣的地方。當時上海有四個游戲場,大的兩個:大世界、新世界;小的兩個:花世界、小世界。大世界最為著名。出兩角錢買一張門票,就可從正午玩到夜半。一進門就是「哈哈鏡」,許多凹凸不平的鏡子,照見人的身體,有時長得象絲瓜,有時扁得象螃蟹,有時頭腳顛倒,有時左右分裂……沒有一人不哈哈大笑。裡面花樣繁多:有京劇場、越劇場、滬劇場、評彈場……有放電影,變戲法,轉大輪盤,坐飛船,摸彩,猜謎,還有各種飲食店,還有屋頂花園。總之,應有盡有。鄉下出來的人,把游戲場看作桃源仙境。我曾經進去玩過幾次,但是後來不敢再去了。為的是怕熱手巾。這裡面到處有拴著白圍裙的人,手裡托著一個大盤子,盤子里盛著許多絞緊的熱手巾,逢人送一個,硬要他揩,揩過之後,收他一個銅板。有的人拿了這熱手巾,先擤一下鼻涕,然後揩面孔,揩項頸,揩上身,然後挖開褲帶來揩腰部,恨不得連屁股也揩到。他盡量地利用了這一個銅板。那人收回揩過的手巾,丟在一隻桶里,用熱水一沖,再絞起來,盛在盤子里,再去到處分送,換取銅板。
這些熱手巾里含有眾人的鼻涕、眼污、唾沫和汗水,彷彿復合維生素。我努力避免熱手巾,然而不行。因為到處都有,走廊里也有,屋頂花園里也有。不得已時,我就送他一個銅板,快步逃開。這熱手巾使我不敢再進游戲場去。我由此聯想到西湖上莊子里的茶盤:坐西湖船遊玩,船家一定引導你去玩莊子。劉庄、宋庄、高庄、蔣庄、唐庄,裡面樓台亭閣,各盡其美。然而你一進莊子,就有人拿茶盤來要你請坐喝茶。茶錢起碼兩角。如果你坐下來喝,他又端出糕果盤來,請用點心。如果你吃了他一粒花生米,就起碼得送他四角。每個莊子如此,遊客實在吃不消。如果每處吃茶,這茶錢要比船錢貴得多。於是只得看見茶盤就逃。
然而那人在後面喊:「客人,茶泡好了!」你逃得快,他就在後面罵人。真是大殺風景!所以我們游慣西湖的人,都怕進莊子去。最好是在白堤、蘇堤上的長椅子上閑坐,看看湖光山色,或者到平湖秋月等處吃碗茶,倒很太平安樂。

③ 為什麼上海以前要叫上海灘

因為1845年上海道宮慕久和英國領事巴富爾劃定第一片外人居留的租界說起。他們在商定《土地章程》,明確四至的時候,把東邊界劃定在洋徑沃(今延安東路),中文譯作「黃浦灘」,當時叫上海灘。

上海的建鎮是由於作為一個海港「蕃商輻輳」,日臻繁盛,需要在此設立市舶司,已見上述。但上海的由鎮升縣,卻與其海上貿易的盛衰無關。按華亭一縣在未分立上海之前,幾全有松江南岸今市區及七縣之地,這在東南地區是很突出的,有戶約十餘萬(據《元史·地理志》,至順時華亭、上海縣共有戶十六萬四千。



(3)舊上海為什麼擴展閱讀:

上海地區在唐宋時期海岸伸展很快,平均每十年漲出一里。依此推算上海浦一帶的成陸約當在9世紀中葉以前。經沿海人民疏鑿成浦,估計約當在9世紀末。至於把這條浦叫做上海,更當在其下游形成下海浦之後,因為上海、下海是對應之稱,沒有下海浦,顯然不會有上海浦之稱。估計其時代可能已在10世紀初。

約自10世紀末起,吳淞江上的海上貿易港口是青龍鎮(今舊青浦鎮)。至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因吳淞江淤淺,阻塞海舶往來,青龍鎮的海港地位漸為在其下游的上海所取代。到了13世紀60年代,上海才正式成為一個設有「市舶司」的海港和設有地方機構的鎮。

④ 舊上海實質指什麼時代

舊上海事實上是指民國至解放前的上海
上海開埠較晚,大約在明朝才逐步演變為城市
隨著工業時代的到來,上海以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身後富庶的蘇湖平原作為後盾,贏得了優勢,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領先地區。

⑤ 為什麼舊上海會出現專屬於上海的時代曲

因為那個時代,上海是遠東地區的第一大城市,知名度很高,為了凸顯那個時代背景,所以後世創作了許多那個時代的特有曲目。

⑥ 為什麼舊上海會出現專屬於上海的時代曲

因為這里是當時時代背景下最現代的城市,人口經濟教育醫療等在國內都是領先水平,吸引五湖四海的人定居的同時自然也會促進娛樂文化的發展!所以就會誕生一些口口相傳的歌曲!

⑦ 舊上海為什麼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自由的市場環境,相對健全的法治基礎和執行力(只有美英法的租界才能提供)。

⑧ 為什麼會有舊上海這個名字的舊上海時代和那個年代的台灣香港有什麼相同的嗎

政治方面—租界的設立
英國自1843年11月17日與上海道台宣布上海開埠,允許英商租地居留。這成為日後列強在華遍設租界的主要根據。本來「租界」(concession)與「居留地」(settlement)是有嚴格的區別的。前者指的是土地整塊租給外國政府任其處置,後者只允許向外商租用。但列強在竊取了「居留地」的行政、立法、司法權,成了儼然的「國中之國」,居留地被淪落為租界。外國領事擁有中方不能過問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實質上成了租界的最高長官。但列強仍不滿已得權利,逐步將「永租」變為「絕賣」。同時列強通過「越界築路」的形式不斷向四周蠶食、擴張。到了二十世紀初,兩大租界佔有了今天上海市區的大部分。租界內部設立了公部局、公董局,各類政府機構「五臟俱全」,基本上把西方的管理制度搬到了上海。億他們在租界興建了完整的城市公用事業和興辦工商。這使租界成為了其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侵略和滲透的主要基地。
下面是他們在各個方面滲透的表現。
1、 城市建築
在開埠前,上海的建築完全是中國傳統式的,大多數集中在舊縣城和郊縣城鎮。1843年上海開埠以後,各式西洋建築在外灘拔地而起。近代上海的城市建築的發展正是西方建築史上從文藝復興時期之後期的新古典主義向現代化建築過渡的時期。因此上海的建築風格深受其影響。
外灘的建築,從一開始就不是中國式的,也是當時西方流行的「古典風格」,而是一種在遠東殖民地流行的「買辦風格」。早期的上海歷史作家霍塞在《出賣的上海灘》里說過:這是一種不東不西的正方形兩層建築,沒有想像力,談不上什麼藝術,但四面都有騎樓,大窗戶,適應東南亞的氣候,滿足了早期外商的簡單生存要求。
直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外灘的建築才開始按照當時歐美通行式樣和最高標准來設計建築。從這以後上海的建築漸漸地升高:兩層、五層、十層、十七層……也變行越來越富麗堂皇:從歐洲古典式、文藝復興式、中西摻雜式到義大利巴洛克式、仿文藝復興式、仿古典式再到早期的現代式(美國芝加哥學派)和現代國際建築。就這樣上海成了「世界建築博覽會」
上海城市建設發展有一道極其富有特色的建築類型就是氣派豪華的花園洋房住宅。這類建築從初期的簡易洋房到後來的現代派風格建築,集中反映了近代上海的建築。下是其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和當時外灘的主要建築。
建築風格 風格特徵 現存代表建築
買辦風格 不東不西的正方形兩層建築,磚木結構為主 淮海中路原盛宣懷住宅
仿古典式 英法古典式磚木結構 汾陽路79號原法公董事宅第
鄉村別墅式 採用露木架式,「人」字形的屋頂 虹橋路原沙遜別墅
西班牙式 朝南設敞廊和陽台,適合上海的氣候,造價低 紹興路5號和永嘉路389號
北歐挪威式 外形凹凸多變,屋頂有高直式尖塔,圍牆上則用中國的黃綠琉璃瓦壓頂,略具中西合摻的風格 陝西南路原馬勒住宅
立體式 外形追求自由的布局和立體效果 銅仁路333號
現代派 設計上力圖使建築靈活有動感 淮陰路200號原姚家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