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蔣的起源
蔣姓出自姬姓。周公姬旦的第3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國,蔣國為楚國所滅後,伯齡的子孫就以國名蔣為姓。現在,全國蔣姓人都以伯齡為得姓始祖。
周武王姬發滅掉荒淫無道的商紂王之後,建立了周王朝。周武王姬發在位不久即去世,其子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武王弟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並確定了宗法制,創立了典章制度,同時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周公旦將自己的第3個兒子伯齡分封到淮水上游的蔣地,後成立蔣國,伯齡被尊稱為蔣伯。《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
周公旦分封第3個兒子伯齡到淮水上游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對東夷各部族的控制,但由於地理環境的關系,蔣國並沒有發展起來,反而被強大的楚國所滅。傳說伯齡在蔣地建立蔣國時,曾有鶴發長者見之曰:「侯可為國不可為蔣也。」問:「何故?」對曰:「蔣為茅地,楚為行林,可除之。」王笑曰:「無憂,可為氏爾。」長者慨嘆離去。
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蔣國被楚國滅後,蔣國子民為了表達對故國的懷念之情,遂以蔣為姓。
蔣國故都位於今信陽市淮濱縣東南13公里的期思鎮境內。據考證,故城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1700米,南北長500米,城牆高9到12米,牆基寬32米。從縱橫交錯的街道遺址和出土文物分析,蔣都人口為5000人到7000人,全國人口不足6萬人。春秋後期楚國滅蔣國後設期思為縣,期思因楚國右司馬期思公復遂率兵滅了蔣國並屯兵於蔣都而得名。唐初期思縣廢,一直隸屬固始縣,解放後從固始劃出歸淮濱。
蔣國被滅後其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蔣氏,並尊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
相對於其他姓氏,蔣姓的來源較為純正單一,蔣氏祖譜都以伯齡為得姓之祖。
「九侯」世澤 「三徑」家聲
蔣氏有一族聯:「九侯世澤遠,三徑家聲長。」「九侯」指漢時蔣姓繁盛之時的9個王侯;「三徑」指漢時隱士蔣詡,隱居故里時,於庭中辟三徑,閉門謝客,唯與高逸之士求仲、羊仲來往。後人便用「三徑」比喻高雅隱士之所。
河南為蔣姓的最初發祥地,楚滅蔣後,蔣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分外遷。秦漢之際,有蔣姓西遷入陝西,東遷入山東,其中在山東博興、壽光的蔣姓繁衍最為旺盛。中國南部姓氏族群多被稱為「客家人」,是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由北方遷移而去的「客人」。相較於其他姓氏,蔣姓南遷較早。
東漢初年,蔣橫被拜為大將軍,跟隨光武帝劉秀討伐赤眉軍,因功勛卓著而被封為逡道侯。東漢建武年間,逡道侯蔣橫遭讒害,蔣橫的9個兒子四處避難,是為「九子八渡江」。蔣橫的9個兒子中的8個兒子避難到江南,只有其第7子稔留在江北為父親守墓。後來光武帝醒悟,就將蔣橫的9個兒子全部隨地封侯,即:公華侯潁、會稽侯鄭、臨蘇侯浙、臨湖侯曜、浦亭侯巡、臨江侯川、平河侯稔、雲陽侯默、函亭侯澄。
現在,居住在長江以北的蔣姓,多是平河侯蔣稔的後人。蔣稔,字孝芳,封平河侯,居九江平河縣,官拜殿中將軍,生8子,卒後葬於九江曲渠山南,享年85歲。
蔣姓因禍得福。因避難流落南方各地的蔣橫子孫,散居於我國南方的江蘇、江西、浙江、四川、湖北、湖南等地,並且成為當地的開基始祖,從而使蔣姓活動范圍擴大。
蔣翊是東漢杜陵(今陝西西安)人,為人廉潔、耿直,王莽執政後,他告病返鄉,並終身不出。他在庭院中建了3條小路,只與羊仲、求仲兩位隱士來往。後來人們就把「三徑」作為隱士住所的代稱。
同出一源 商丘三系
明朝初年,因黃河泛濫,中原腹地人口稀少。明洪武年間,施政者開始有計劃地從山西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往河南、安徽等地遷民。商丘的蔣氏,就是在那時候從山西遷來的。
現在,商丘蔣氏有三系。永城一系,其遷來的第一世魯譫公,是蔣伯齡第99世孫。永城蔣口等處的蔣姓族人均以魯譫公為先祖。商丘蔣氏另一系分布在商丘市的睢陽區、梁園區、開發區及虞城縣,安徽北部的亳州。這一系的遷民始祖為總旗公。總旗公遷民最先落戶在今商丘市開發區平台鎮的四營村。總旗公的第五世孫兄弟兩人,一名蔣臣,一名蔣虎。後蔣虎移居到現虞城縣芒種橋鄉北蔣庄村,蔣臣仍然居於四營村。現在,四營村蔣姓族人即為蔣臣後人,而蔣虎一系又繼續向外遷移,分布在睢陽區的毛 堆鄉,虞城縣的營廓鎮、谷熟鎮、店集鄉,安徽亳州的楊集鄉等處,共約6萬人。現在,在虞城縣芒種橋鄉北蔣庄村,蔣虎的墳墓保存完好。1999年,蔣臣、蔣虎後人又捐資在蔣虎墳前修了一座碑樓。
睢縣的蔣氏解放前是睢縣湯、王、袁、蔣4大姓氏之一,與其他3姓一樣在睢縣縣城內建有宗祠。
商丘的三系蔣姓單獨續譜,所以輩分並不統一。可是,因為天下蔣氏同出一個先祖伯齡,論世系能理出輩數。如源於開發區四營村蔣氏的德字輩是伯齡116世孫,永城蔣氏的篤字輩亦為伯齡116世孫,這樣德字輩與篤字輩就為同一輩人。
在永城市蔣氏家譜及虞城縣芒種橋鄉北蔣庄村的蔣氏家譜上,均記載著一首蔣氏後人寫的《敬獻族譜詩一首》,較好地總結了蔣氏的起源與發展:「本族淵源始西周,悠史青垂三千秋。中華風雲多變換,橫公輔佐漢劉秀。帝褒帝貶終悔悟,論功就地封九侯。流傳一百二十世,蔣氏後裔遍神州。」
『貳』 蔣介石的勝不離川敗不離灣什麼意思
勝利了不要離開四川,失敗了不要離開台灣。
1925年10至11月,正值廣州國民政府為徹底消滅廣東省的軍閥勢力,決定進行第二次東征的時候,時任黃埔軍校校長、東征軍總指揮的蔣介石因為第二次東征來到惠州。也許是因為處在人生的關鍵時期,蔣介石特意來到羅浮山休息和拜神。
他首先來到了沖虛古觀,但沖虛觀的道長看過蔣介石以後說:「我們道家講究人與靈的配合,跟沖虛觀相比,酥醪觀的靈氣更適合你。」經道長介紹,蔣介石又來到酥醪觀,跟那裡的仰度道長促膝長談了一整晚,最後抽了一支簽,仰度道長解道「勝不離川,敗不離台(灣)。」
蔣介石想請道長具體解釋一下,道長只說:「天機不可泄露。」而現在看來,意思已經很明了——如果蔣介石勝利了,就要定都四川為妙,如果失敗了,則應該退居台灣。
(2)蔣介石發祥地為什麼是上海擴展閱讀:
勝不離川,敗不離灣。說是蔣介石在峨眉山以為道人給他指點迷津,但是現在看來這句話的確十分正確。蔣的一生印證了這句話的真理。中國大陸西高東低,東部無險可守,所以守得住巴蜀天府之國,就有了牢固的大後方。劉備當年就是這樣守得住曹魏雄師的。
蔣自視太高了,當初他抗日的時候聽從蔣百里的意見,放棄東北華北與日軍正面對抗,因為中國地形自北向南只有長城作為防線,日軍已過長城,華北平原盡收眼底,無險可守。
蔣介石在上海開拓第二戰場,因為自東向西,縱深較大,地勢險要。遷都重慶,以空間換時間,拖垮日本。蔣那是也說,只要守得住貴州、雲南、和四川,中國就不會亡。
抗日戰爭勝利後,內戰初期,蔣占盡優勢,所以就急於還都南京,走出了巴蜀。而毛澤東主席採用成吉思汗的大迂迴大縱深策略,從西北至西南,對國軍形成包夾之勢,最後把國民黨趕得跳海。
『叄』 上海共有幾個區,都叫什麼
截止2019年9月,上海市共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
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閔行區、嘉定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金山區、浦東新區、崇明區。
一、黃浦區
轄10個街道:南京東路街道、外灘街道、半淞園路街道、小東門街道、豫園街道、老西門街道、五里橋街道、打浦橋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區政府駐外灘街道延安東路300號。
二、徐匯區
轄12個街道、1個鎮:天平路街道、湖南路街道、斜土路街道、楓林路街道、長橋街道、田林街道、虹梅路街道、康健新村街道、徐家匯街道、凌雲路街道、龍華街道、漕河涇街道、華涇鎮。區政府駐徐家匯街道漕溪北路336號。
三、長寧區轄9個街道、1個鎮:華陽路街道、江蘇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周家橋街道、天山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虹橋街道、程家橋街道、北新涇街道、新涇鎮。區政府駐江蘇路街道長寧路599號。
四、靜安區
轄5個街道:江寧路街道、石門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靜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區政府駐江寧路街道常德路370號。
五、普陀區
轄6個街道、3個鎮:曹楊新村街道、長風新村街道、長壽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鎮、長征鎮、桃浦鎮。區政府駐真如鎮大渡河路1668號。
六、虹口區
轄8個街道:歐陽路街道、曲陽路街道、廣中路街道、嘉興路街道、涼城新村街道、四川北路街道、提籃橋街道、江灣鎮街道。區政府駐嘉興路街道飛虹路518號。
七、楊浦區
轄11個街道、1個鎮:定海路街道、平涼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長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橋街道、五角場街道、新江灣城街道、五角場鎮。區政府駐平涼路街道江浦路549號。
八、閔行區
轄3個街道、9個鎮:江川路街道、古美街道、新虹街道、莘庄鎮、七寶鎮、顓橋鎮、華漕鎮、虹橋鎮、梅隴鎮、吳涇鎮、馬橋鎮、浦江鎮,1個工業區(莘庄工業區)。區政府駐莘庄鎮滬閔路6258號。
九、寶山區
轄3個街道、9個鎮:吳淞街道、友誼路街道、張廟街道、羅店鎮、大場鎮、楊行鎮、月浦鎮、羅涇鎮、顧村鎮、高境鎮、廟行鎮、淞南鎮。區政府駐友誼路街道密山路5號。
十、嘉定區
轄3個街道、7個鎮:新成路街道、真新街道、嘉定鎮街道、南翔鎮、安亭鎮、馬陸鎮、徐行鎮、華亭鎮、外岡鎮、江橋鎮,1個新區管委會(菊園新區)、1個市級工業區(嘉定工業區)。區政府駐新成路街道博樂南路111號。
十一、浦東新區
轄12個街道、24個鎮: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周浦鎮、新場鎮、大團鎮、康橋鎮、航頭鎮、祝橋鎮、泥城鎮、宣橋鎮、書院鎮、萬祥鎮、老港鎮、南匯新城鎮。區政府駐花木街道世紀大道2001號。
十二、金山區
轄1個街道、9個鎮:石化街道、朱涇鎮、楓涇鎮、張堰鎮、亭林鎮、呂巷鎮、廊下鎮、金山衛鎮、漕涇鎮、山陽鎮。區政府駐山陽鎮金山大道2000號。
十三、松江區
轄4個街道、11個鎮:岳陽街道、永豐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涇鎮、佘山鎮、車墩鎮、新橋鎮、洞涇鎮、九亭鎮、泖港鎮、石湖盪鎮、新浜鎮、葉榭鎮、小崑山鎮。區政府駐方松街道園中路1號。
十四、青浦區
轄3個街道、8個鎮:夏陽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橋街道、朱家角鎮、練塘鎮、金澤鎮、趙巷鎮、徐涇鎮、華新鎮、重固鎮、白鶴鎮。區政府駐夏陽街道公園路100號。
十五、奉賢區
轄8個鎮:南橋鎮、奉城鎮、庄行鎮、金匯鎮、四團鎮、青村鎮、柘林鎮、海灣鎮。區政府駐南橋鎮解放東路928號。
十六、崇明區
轄16個鎮、2個鄉:城橋鎮、堡鎮、新河鎮、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海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縣政府駐城橋鎮人民路68號。
(3)蔣介石發祥地為什麼是上海擴展閱讀
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國直轄市之一,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
1960年1月,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有12個區和11個縣。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
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
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步改革開放。
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並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
2009年,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
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2011年,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
2015年,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並,組成新的靜安區。
2016年,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改制為崇明區,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