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有幾家愛爾眼科醫院啊愛爾眼科是正規醫院嗎
上海有兩家愛爾眼科
上海愛爾眼科醫院和上海愛爾睛亮眼科
愛爾眼科是上市眼科集團,專注於眼部疾病的研究和治療
B. 上海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太坑,出事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因為患者的病歷是他們寫的,所以他們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患者自願這么做。
C. 做激光的視力矯正愛爾眼科醫院和新視界哪 ...
愛爾眼科醫院與國內著名眼科專家建立了廣泛而緊密的合作關系,具有一流的專業人才並以學科帶頭人的形式來構成醫院的眼科技術核心競爭力,為患者提供全面准確的診療方案與醫療服務。【在線預約眼科專家號源】
上海愛爾眼科醫院作為愛爾眼科醫院集團下屬旗艦醫院,醫院參照三級眼科標准設置,總面積35000多平方米,編制床位數120張。設有眼底病專科、老視白內障專科、青光眼專科、屈光科、斜弱視與小兒眼病專科、視光專科、角膜及眼表專科、眼瞼眼眶與眼整形專科、綜合眼病科、功能影像科、葯劑科、檢驗科、麻醉科等近二十個臨床和醫技科室,除普通門診外,還開設眼科急診及多個專家門診,同時設有10個職能部門;5個護理單元;1個黨支部。是上海市醫保定點機構。
D. 上海有幾家愛爾眼科醫院啊愛爾眼科是正規醫院嗎
正規眼科醫院都是可以的,看眼病可以到三甲醫院和眼科專科醫院。
近視手術可以到近視中心專科醫院。
一般近視手術的價格都在一萬多元,具體需要看選擇的術式和使用的激光系統。
E. 愛爾眼科怎麼樣可不可靠想帶小孩子去做近視眼手術。
放心吧,非常靠譜,在全國都很有名,那裡的秒殺激光很厲害
F. 上海愛爾眼科醫院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6400萬人民幣法定代表:陳邦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注冊地址: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1286號9號樓
法定代表人:陳邦
成立時間:2005-01-31
注冊資本:64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500027465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路1286號9號樓
G. 愛爾眼科醫院怎麼樣怎麼收費
首先,要考慮該院的性質所屬,找一家專業治療近視眼激光手術中心,專科中的專科更加專業,專業的醫療團隊。
手術醫生要有豐富的經驗,豐富的經驗可以保證醫生能夠處理復雜病例和解決手術中的突發事件,專業的眼視光醫生可以通過術前檢查結果設計出更適合於患者的個體化切削,而普通的眼科醫生則無法精確分析術前檢查結果。
嚴格的術前檢查、術前設計又是非常必要的;術前檢查是否准確,設計是否合理是手術效果的重要保障。要做到術前檢查准確就必須靠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的視光專業醫師來做檢查,檢查時需充分考慮主導眼、遠近屈光度、雙眼視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經過一系列的准確的術前檢查和個體化的術前設計才能保證手術的安全和效果。
先進的設備和嚴格的質量把關,您選擇的醫院必須擁有世界上先進的準分子激光治療設備,以及全套術前檢查設備。眼睛是珍貴而又精緻的,來不得半點馬虎。嚴格的質量把關是降低手術風險,提高手術效果的重要因素。
H. 上海配眼鏡的地方
上海本地配眼鏡的地方多集中於商圈。所以你要是需要配眼鏡可以去商圈看看。商圈基本眼鏡店的幾種模式都有:
大型連鎖眼鏡店:精益眼鏡、寶島眼鏡。
寫字樓眼鏡店:造寸眼鏡、百匯眼鏡。
快時尚眼鏡店:Jins,木九十。
如果你要在上海配眼鏡的話,那麼去商圈肯定就沒錯了。
I. 一直在漲的愛爾眼科,到底哪裡值錢
湖南人沒人不知道愛爾眼科。
在近視手術還未成為變美剛需的10年前,湖南的學子們從3年苦讀中解放出來,為了摘掉厚重的鏡片,總有時髦的家長帶著孩子去長沙做手術。那家必然會去的醫院就是愛爾眼科。
10年前,愛爾眼科剛剛上市,股價在2元上下波動,9家醫院集中在中部省份,湖南獨佔3家。而現在,愛爾眼科的業務版圖跨越了湖南,遍及亞歐美洲,擁有超500家境內醫院,股價翻了45倍,目前市值2500億人民幣,穩居湘股之冠,被稱為「眼科茅台」。
愛爾眼科的養成是一個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故事。
愛爾之前沒有,之後也難有。
撰文 | 熊乙
去年,國內的眼科市場十分熱鬧。7月底,華夏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三家連鎖眼科企業3天內集中遞交IPO申請。
這場資本盛宴尚未撼動愛爾的地位絲毫,後者常年穩居行業首位——擁有全國最多的醫院,最多的眼科醫生,最高的手術利潤率,最高的市場份額......每年到愛爾就診的患者超過1000萬人,相當於41個北京協和醫院;過去10年,愛爾新增的醫院和診所,是另外九大眼科連鎖公司總和的兩倍。
起家於「承包科室」,愛爾抓住了眼科的黃金賽道,不斷擴張,積累財富。直到去年底武漢抗疫醫生艾芬與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曝光,愛爾背後隱匿的風險才受到關注。但這並不妨礙資本市場對愛爾模式的偏愛,股價在短暫陰跌後再創新高。
伴隨愛爾股價的不斷攀升,創始人陳邦的身價水漲船高。根據福布斯月初公布的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陳邦身價179億美元,超越依靠快手IPO身價暴漲的宿華、比亞迪王傳福、鏈家左暉、網路李彥宏等人。
艾芬還在繼續維權,愛爾的故事需要更多面的解讀,本文試圖解答以下問題:
1、 愛爾眼科為什麼賺錢?
2、 為什麼偏偏愛爾眼科最賺錢?
3、 愛爾到底有哪些風險?
01 黃金賽道
醫學界有一句老話,「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不疼不愛是兒科,」意指眼科工作輕松多金。在資本市場,也有「金口銀眼銅耳朵」的說法,說的是口、眼、耳作為人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器官,市場空間確定且巨大,相關概念股的上漲潛力較好。
就PE倍數而論,愛爾眼科超過100,這在A股市場並不多見,「A股之王」茅台的市盈率也才55。但在醫療賽道,愛爾不是獨一份,堪稱「牙科愛爾」的通策醫療PE倍數接近200。
眼科賺錢,這個現在已被公認的事實,在更早以前是不被認可的。
愛爾眼科成立的2002年,中國還是公立醫院的天下,「以葯養醫」模式風行,醫生收入與葯物銷售業績綁定。眼科對葯物的需求不大,以手術收費為主,而彼時做近視手術、白內障手術的人群有限,不如心內科、消化科、內分泌科等科室創收,因而屬於邊緣科室。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數據,直到2012年,中國醫療市場規模19986億元中,眼科只佔406.5億元。
在綜合醫院中的邊緣地位讓眼科開始了被承包的命運。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立醫院就開始流行「承包責任制」,有的承包給醫院內部員工,有的開放給外部人士。「莆田系」就是起家於承包公立醫院的男科、皮膚科。
這個過程里,一批紮根於邊緣科室的民營醫療服務機構誕生,比如愛爾眼科。1996年陳邦付了3萬首付款,從德國買回一架白內障超聲乳化治療儀,放在長沙市第三人民醫院,承包了它的眼科,後來又買了一台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儀。
這奠定了愛爾眼科的雛形。直到2002年末,原國家衛生部開啟動清理「院中院」,愛爾眼科「科室承包」的生意受限於政策無法繼續,陳邦才開始謀劃轉型,2001年在長沙建了第一家眼科醫院,後來陸續把醫院開到了武漢、沈陽、成都等地。
決定愛爾騰飛的,還是它賭中了眼科這條黃金賽道。互聯網和老齡化讓近視、白內障、老花眼人群大幅增加,直接惠及了愛爾的三大營收支柱——屈光手術、白內障手術、驗光服務。
根據《國民 健康 視覺報告》,2012年全國13.5億人中近視人數4.5億,每3個人就有1個近視。到了2020年,每2個人中就有1個近視。
龐大的近視人群推動了驗光服務和屈光手術市場的發展。根據愛爾眼科財報,2019年公司屈光項目收入同比增長26%,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53%增長到了57%。
這很大程度源於屈光項目的量價齊升。一方面,年均6%的近視人數增長率,以及僅0.3%的屈光手術滲透率(美國高達1.8%),還有極大的屈光市場等待愛爾去挖掘;另一方面,屈光手術主要分為Lasik、SMILE和ICL,愛爾向高端醫療服務轉型過程中,全飛秒(SMILE)、ICL等高價位手術的佔比不斷提高,平均價格由此拉高。
所有類型手術用時不超過30分鍾,快則5分鍾,且有標准化儀器操作,對比其他科室可復制性強,臨床經驗充足的醫生1天可以操作50-60台手術。即便以單價最低的Lasik手術來算,一台手術10000-18000元,一位醫生1天即可創造50-108萬營收。對比動輒幾小時的內外科手術,眼科的賺錢效率的確很高。
更不用說只需耗材,技術依賴度極低的驗光服務。它主要指OK鏡、框架鏡的配鏡服務,這兩者各占愛爾眼科視光收入的40%。近年來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不斷攀升,2000年小學畢業生發病率只有20%,2018年高達47%。這一趨勢或許要延續到2030年,是愛爾驗光服務收入的穩定保證。
白內障業務更是迎合了老齡化的發展趨勢。醫學界有一個指標叫做CSR,指一百萬人中進行白內障手術的人數。2012年至2018年,中國CSR從1072增長為2662,增速可觀。但根據《CataractSurgical Rate and Socioeconmics:A Global Study》報告,2011年法國、美國CSR已達10000,澳大利亞已達9500,即使印度也超過了5000,中國仍處於落後水平。
原有項目的紅利尚待充分挖掘,愛爾眼科又開辟了一些新業務,比如乾眼症、老花眼。2019年正式推出的老花眼手術服務(晴新lens),目前在財報中被記入屈光手術項下。野村證券判斷,老花眼手術將成為愛爾2025年以後的主要增長動力。
梳理愛爾眼科的所有項目,幾乎都踩在消費剛需、天花板高、盈利性高的黃金區域。搭上眼科的東風,愛爾的營收增速常年保持20%以上,毛利率保持在50%上下。剩下的問題是:同樣是眼科賽道,為什麼偏偏愛爾眼科做成了龍頭,這裡面有哪些必然和偶然因素,作為其競爭者,華夏、普瑞、何氏為何難以匹敵?
02 非典型擴張
踩中紅利的不止愛爾,與愛爾同期成立的華夏眼科、普瑞眼科、新視界眼科、較晚成立的何氏眼科,都有著相似的成長路徑。
華夏起於廈門,普瑞起於成都,何氏起於沈陽,它們各自依託東南、西南、東北的腹地,不斷向全國擴張。不同的是,愛爾的擴張更早、也更快。增速加碼的節點是2014年。這一年,愛爾設立了第一支並購基金——湖南中裕並購基金,出資近1億,占股9.8%。
這支規模達10億的基金孵化了63家醫院,多數醫院都以2000萬以下金額持有其90%股份。通過並購基金,愛爾以1億資金、逾10倍杠桿,撬動了63家醫院的優先收購權。2016年,其中9家經營狀態良好,實現盈虧平衡,愛爾以5.8億元將其收購,平均每家花費6500萬元。
一位重倉愛爾眼科的二級市場機構投資人告訴搜狐商業評論,愛爾特有的並購基金模式,幫助其以較低風險在全國快速布局醫院,將競爭對手成功甩開。一方面,在盈虧平衡前,孵化醫院即便虧損,按照不足20%的投資比例,對財務數據影響並不大,愛爾藉此將風險轉移至體外,另一方面,一旦培育成功,將孵化醫院吸納並表,將直接帶來盈利的大幅增長。
短短5年,愛爾眼科通過並購基金開了300多家醫院,每年至少新增30家地級市醫院,搭建了遍布全國的醫院體系。
這個資本邏輯的另一個好處在於,讓「三級連鎖」模式的效果更大化。上海愛爾作為一級醫院,省會城市是二級醫院,地市級城市是三級醫院,上級醫院對下級醫院提供技術支持,下級醫院向上級醫院輸送疑難雜症。這一模式在醫院地域分布密集且均衡時才真正具有意義。
在眾多擴疆域的連鎖眼科醫院中,愛爾是少數成立之初就布局全國、擺脫了對單體醫院的營收依賴的玩家。
愛爾最大的競爭對手——華夏眼科雖然與愛爾成立的時間相近,但直到2013年,除了上海一家分院,華夏的版圖沒跨出過福建,比愛爾晚了整整10年。後者2004年前就把分院開到了四川、湖北,2009年上市時,業務橫跨華中、東北、華東、西南等地。地域營收分布也相對均勻,除了慣有優勢的華中地區,西南、華東、華南都撐起了愛爾超過10%營收。
華夏的營收地域分布則明顯不均。根據招股書,直到2020年第一季度,華夏的營收高度依賴華東(福建、上海等地),其他大區的收入佔比無一超過10%。
最掙錢的廈門眼科中心2019年凈利潤2.35億元,當年華夏整個公司的凈利潤只有1.82億,這意味著廈門眼科中心賺的錢被用來填補其他醫院的缺口。
過於依賴單一醫院,對連鎖醫院而言並非好事,意味著盈利不可復制,抗風險能力更低。此外,華夏採用了更保守的「自建+收購」模式,許多醫院是內部自建,營收增速後繼乏力。進入2018年,華夏的營收增速僅14%,比上年低20個百分點,同期愛爾同比大漲25%。
實際上,就在愛爾第一支並購基金設立的那年,國內興起了一股民營醫院收購潮。上市公司、煤炭老闆、地產商都加入進來,PE、VC紛紛成立醫療組。它們直接按互聯網的方法來給醫院估值,搶項目的不在少數,但熱潮很快消退,2019年大批醫院都在打折出售。
愛爾之所以擴張成功,並且成功盈利,是因為:一方面,眼科連鎖對比綜合醫院可復制性強、盈利和管理難度較低;一方面,愛爾通過並購基金,降低了擴張的風險;另一方面,帶量采購、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前,愛爾就享受了很久的醫保福利,政策擠壓對公司大盤業務影響不大。
許多時候,時間窗口和方向選擇就能造就一頭巨獸,而這往往是最關鍵的要素。
03 野蠻生長
除卻頗具財技的並購基金,愛爾的成長路徑頗為「野生」,這不僅體現在其早期通過「院中院」打下眼科連鎖的雛形,後來創建愛爾品牌後,它的營銷方式也頗為「野生」。
2007年左右,愛爾眼科部分分院的市場部改名「防盲辦」,主要工作就是去社區做義診,給老年人測視力、驗光,然後勸需要治療的老人去愛爾做手術。這筆由國家醫保覆蓋的醫療支出幫助愛爾獲得了穩定的營收來源。
打青少年市場時,愛爾採取了類似的方式,去學校做免費體檢,勸視力不好的孩子去愛爾配鏡。
常年打著「防盲治盲」的旗號,愛爾收獲了名聲,也收獲了用戶,初衷是什麼,只有愛爾自己知道。確定的是,一些獲客行為被頻繁詬病。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愛爾去學校給孩子免費體檢後,不論視力嚴重程度,都會告訴他們需要配鏡;在浙江寧波,愛爾直接到村裡拉老人,免費接送和體檢,然後通知子女說老人要動手術,而子女咨詢過公立醫院後得知,並無手術必要。
如果說這是為獲客打的擦邊球,那麼此次與抗疫醫生艾芬的糾紛中暴露出的問題,就是一顆潛伏更深、威脅更大的雷。
去年5月,艾芬感覺視力下降明顯去武漢愛爾就診,副院長王勇為其實施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7月,艾芬視力快速下降,10月,艾芬視網膜脫落,12月底,她在社交平台公布了自己對愛爾的質疑和控訴。
根據艾芬的表述,愛爾在流程化手術中忽視了她的個性化病況,致使其右眼視網膜脫落;主刀醫生王勇,在明知其有禁忌症的情況下,依然為了留住客戶,勸其換多焦晶體。
盡管愛爾強調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5個月前的手術並無關聯,但此次事件手術前後依然有諸多環節有不合規的爭議。而在此之前,愛爾就有過類似的法律糾紛。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2014-2020年,愛爾眼科作為當事人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75起,這些案件多數以私下調解和愛爾賠償結束。以愛爾每年逾60萬台手術的基數衡量,這幾筆數萬到數十萬的賠償費是九牛一毛,案件也沒有激起水花,直到此次在武漢抗疫中頗具影響力的艾芬醫生成為當事人。
與艾芬的糾紛,恐怕是愛爾自2012年蔡瑞芳「封刀門」事件後遇到的最大公關危機。更多時候,愛爾為人所知的是它在全國招攬的眼科知名專家,還有聯合各大科研院所(武漢大學、中南大學等)辦的眼科醫院,專家、院校的背書讓愛爾有了天然可信度。
但愛爾向來引以為傲的資本化運作,與醫療結構的民生屬性之間存在著某些天然矛盾。眼科手術風險較低,可復制性強,因而愛爾得以快速擴張,群雄逐鹿的階段,把攤子鋪開更為重要,但個體的真實需求難免在規模化中被忽略。
愛爾上市後,陳邦定下了「三年連鎖全國」的目標,為此找到了並購基金的模式。就在艾芬做完手術的那個月,陳邦參出席了愛爾上市以來的第一次年度股東大會,他在會上信心滿滿,說疫情為愛爾帶來了「低成本並購擴張的難得機遇」。
激進的擴張仍在繼續,至少目前來看,艾芬事件更像是一個小插曲,資本市場依然願意為愛爾買單。
04 後並購基金時代
也是在那場股東大會上,愛爾宣布並購基金模式即將「功成身退」。管理層表示,產業並購基金內的醫院度過培育期、規范期後,將逐步結束它的使命,未來的並購將以上市公司為主。
這個轉變的緣由大概是:曾經市值才過百億,收購重資產醫院的資本和能力有限,愛爾需要藉助第三方資本,如今愛爾已是2000億市值的行業龍頭,且500多家眼科醫院遍布一二三線城市,下一步就是下沉到縣級市、縣城,收購成本要遠低於一線城市大醫院。
一言以蔽之,現在的愛爾已經有足夠的資本、並購經驗、抗風險能力面對下面的擴張計劃。
除了境內,愛爾在海外也有布局。與國內的收購策略一致,愛爾在海外的布局也是直接購買運營成熟、穩定盈利的眼科醫院。目前已在香港、歐美、東南亞等地設有眼科機構——2015年1.75億元在香港收購亞洲醫療100%股權;2017年收購AW Healthcare75%股權,將美國知名的Wang Vision眼科中心收入囊中;同年,耗資11.53億元收購歐洲最大連鎖眼科醫療機構Clinica Baviera90%股權;此後,又成功收購了新加坡上市公司ISEC眼科集團。
曾有投資者提問:未來5-10年,愛爾的規劃是海外還是國內的渠道下沉?
目前來看,海外並不是愛爾發力的重點。至少從營收來看,2019年香港、美國、歐洲地區的營收占愛爾總營收的比例為11.69%,其中歐洲獨佔9.62%。除了歐洲市場,美國、香港市場更像是愛爾保持國際視野、反哺國內技術的觸角。
進入後並購基金時代,對一二三線城市精耕細作,以小成本搶占更多下沉市場,大概率是愛爾的新課題和下一步戰略重心。由量到質的切換是必然,這個過程里,也包括對各個運營環節規范化、細致化。
但是下沉區域市場,愛爾大概率會碰到各個區域的強勢玩家,華夏、普瑞、新視界等。尤其華夏,目前已經在38個醫療資源欠缺的三四線城市布局,對非一線的重視程度不亞於當下的愛爾,兩者未來極大概率會在單一城市貼身肉博。
除了醫療業務,熟練運用資本的愛爾在投資理財方面的風格也頗為大膽。除了投資眼科相關的初創項目,比如眼科制葯公司兆科眼科、智能護眼夾扣「雲夾」等,愛爾還有許多與醫療並無直接關聯的大筆投資,比如3000萬美元投資奇虎360、用動輒上億的資金購買理財產品等。
眼科賽道本就利潤率極高,而根據野村證券,愛爾又擁有全行業最高的手術利潤率,華夏大約在10%上下,愛爾在20%以上。賽道成熟,新玩家的進入門檻又高,龍頭愛爾得以躺賺,有足夠的閑錢來理財也可以理解。
但換個角度來看,多餘的錢並沒有被愛爾拿來投入研發。除了醫院管理費用,愛爾花在銷售方面的精力明顯多於研發。根據財報,2018、2019年,愛爾眼科的銷售費用佔比均在10%以上,而研發費用佔比僅為1.2%、1.5%。
盡管大肆收購帶來了巨大的商譽風險,但愛爾還是如陳邦2019年預測那樣,成功邁入了2000億俱樂部。愛爾的增速或許還可以維持下一個10年,這條賽道天然的門檻和同質化阻擋了更多新入者,愛爾需要解答的問題是,如何讓這種優勢維持下去。
可以確定的是,沒有後來者能用愛爾的方式打敗愛爾,剩下的市場還是已經入場的巨頭來爭奪。
05 陳邦其人
陳邦是長沙人,這座中部城市最聲名在外的除了茶顏悅色、文和友,就是1萬出頭的房價。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較低的生活成本吸引著從北上廣回來的年輕人,也反哺著長沙的文化。
許是閑散寬松的文化滋養,湘人多叛逆。戊戌變法的譚嗣同,黃花崗起義的黃興、宋教仁,往近了看,不隨波逐流的微信張小龍、出走華為的李一男、想做「古惑仔」的陌陌唐岩都是湖南人。
陳邦身上有著類似的叛逆氣質,如果再多一點成分,那就是他對商業的敏銳嗅覺。家住鬧市,長期浸染在交易勾兌的氛圍中,陳邦很早熟知商業世界的運行規律。
出生於軍人家庭,陳邦對軍隊有著天生嚮往,17歲參軍,19歲考入軍校,卻因為紅綠色盲症只得退學退伍。他來了一家國企上班,但每日重復的工作讓他不甘,於是跟隨下海潮辭職經商。
他找到一起在成都軍區服過兵役的湖南老鄉李力,兩人做過器材代理、文化傳播。後來,他發現人們喜歡喝椰汁,於是找到海南「椰樹牌」椰汁,拿下代理權,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身居海南,陳邦和李力也沒有錯過海南的房地產熱潮,房價暴漲後,陳邦的身價已達上億,但隨著房地產泡沫破滅,他的海南項目命垂一線,1995年他又建了文化主題公園試圖力挽狂瀾,但又損失了千萬元,身家悉數清空,陳邦身無分文,來到了上海,租住在弄堂里。
在這里,他注意到有人承包上海六院的眼科賺了大錢,於是效仿他,也買了一台白內障治療儀,和老家長沙三院談妥,就此開始了「科室承包」的生意。
好景不長,2000年,國家開始整治「院中院」,陳邦才決定和李力另起爐灶,設立品牌,開設自己的醫院。這就是愛爾眼科的由來。
截至今日,除卻2019年引入的高瓴、淡馬錫等機構投資人,陳邦通過直接、間接持有愛爾的44.38%股權,李力持有10.57%,兩位創始人合計持有54.95%股份,對公司享有絕對控制權。
穩定的股權結構保證了公司業務方向的穩定持久,而高瓴等優質PE的加持又為愛爾注入了新鮮的資本血液。以高瓴曾經操盤百麗、藍月亮的經驗來看,其對被投企業的效率、資源方面幫助較大。
對陳邦而言,距離建立一個「眼科帝國」的夢想還有些距離,但愛爾仍是最可能實現它的那個人。只是在回答要做一家怎樣的企業時,除了擴張和盈利,還需要更多思考醫療的本質。
誠如其所言:「我的理想,就是讓所有的人,無論貧富貴賤,在愛爾眼科的體系內都能享受到眼 健康 的權利。」希望如此。(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