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龍雲如何去上海
擴展閱讀
嬰兒皮膚北京哪個醫院好 2025-01-18 08:37:51
北京腦梗掛哪個科 2025-01-18 08:28:19

龍雲如何去上海

發布時間: 2022-11-17 02:34:39

Ⅰ 滇系軍閥的解放戰爭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任命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盧漢為中國戰區越南方面受降主官,令其率第一方面軍開往越南。當滇軍開拔後,蔣介石即坐鎮西昌,親自指揮昆明防守司令官杜聿明,於10月3日凌晨突然佔領昆明市各要害地區,包圍龍雲的住宅。龍雲在倉皇中逃上五華山。清晨,杜聿明派人給龍雲送去蔣介石的命令,免去他軍委會昆明行轅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職;任命他為軍委會軍事參議院上將院長,由杜聿明接收雲南地方部隊。龍雲拒絕離開昆明去重慶任職。蔣介石先後派何應欽、宋子文來勸駕,又以武力相威逼。龍雲無奈,只得於10月6日乘飛機到重慶任職。蔣介石這次「小偷式政變」(龍雲語),從此結束了龍雲在雲南的十年統治。
此後,龍雲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代主任)等閑職,實質遭到蔣介石軟禁。1948年秋,龍雲得到消息,蔣介石要劫持他到台灣,因而決心出走。在行政院救濟部署空運大隊隊長、美國人陳納德的幫助下,12月8日,龍雲乘飛機秘密離開南京,經上海轉廣州,於9月乘輪船到達香港。龍雲到香港後,即從事反蔣民主活動,加入中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中央負責人之一。
再說盧漢,於是1945年9月20日率領總部人員直飛河內,9月28日在河內總部主持了日軍受降儀式。當幾乎全部滇軍進入越南以後,蔣介石發動了10月3日「小偷式政變」,以武力解除龍雲職務,改組雲南省政府。
10月4日,何應欽以中國陸軍總司令身份飛往河內,名為視察,實則監視盧漢行動。接著,空軍副司令王叔銘飛往河內,向盧漢宣布蔣介石的命令,任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未接任前,由親蔣的新任民政廳長李宗黃(雲南鶴慶人)代理。對此事變,盧漢也無可奈何。
蔣介石原想以李宗黃取代盧漢,但李宗黃與警備司令關麟征鎮壓昆明民主運動,遭到雲南各界的強烈不滿。就在昆明「一二·一慘案」(毆打、殺害愛國請願的師生)的當天,盧漢回到昆明就任雲南省政府主席。但蔣介石要把滇軍調往東北參加內戰,盧漢此時受到控制,被迫同意。他將滇軍兩個軍即曾澤生的第六十軍和盧浚泉的第九十三軍交由孫渡指揮,合編為第六兵團,孫渡任兵團司令,於1946年春開赴東北參加內戰,孫渡還兼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但是,不到兩月,即5月31日,第六十軍第一八四師就在師長潘朔端的率領下在海城起義。
1948年10月,第六十軍二萬餘人在軍長曾澤生率領下在長春起義。而第九十三軍則被東北解放軍消滅於錦州,軍長兼第六兵團司令官盧浚泉被俘虜,派到東北的滇軍就這樣瓦解了。
由於滇軍被調往東北打內戰,盧漢在統治雲南的幾年間,為了掌握自己的武裝,不斷建立和擴充新型的以保安團隊為牌號的滇軍。
1949年,已擴編有十七個保安團,組成了以余建勛為軍長的第七十四軍和以龍澤匯為軍長的第九十三軍。
6月,迫於形勢,蔣介石撤銷了由國民黨中央接近指揮的設在昆明的雲南警備司令部,成立雲南綏靖公署,盧漢以綏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正式合法地總攬了全省的軍政大權。
龍雲從南京逃到香港以後,積極參與反蔣民主活動,成為民革中央的負責人之一。他多次派人回雲南與盧漢聯系,策動雲南起義。盧漢也看到人民解放軍戰爭的形勢迅猛發展,蔣家王朝崩潰在即,也不願充當蔣介石的殉葬品,暗中也在作起義的准備。他一面與中共地下黨和游擊隊聯絡,一面派人與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以及西南軍政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相約,在適當的時候共同舉行反蔣起義。因而,他在雲南開放了一定限度的民主運動,放鬆了新聞限制,拒絕國民黨中央軍和桂系部隊進入雲南境內,反對在雲南發行銀元券,撤銷軍師長管區和警務處,停止徵兵征糧等。
8月15日,龍雲與黃紹竑 等四十四位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在香港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和主張》的聲明,表示脫離國民黨反動集團,歸向人民,受到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的歡迎。這事,史稱「香港起義」。同一天,香港報紙登出「雲南在龍雲的策動下,已准備成熟,即將舉行起義」的消息。國民黨行政院長閻錫山獲悉後,主張即以武力解決雲南問題,代總統李宗仁也下令指派桂系部隊入滇震懾。蔣介石恐怕雲南落入桂系之手,於8月24日由台灣飛往重慶,連續發電報召盧漢赴渝。
盧漢顧慮重重,怕被扣留,稱病不去,一拖再拖。蔣介石派俞濟時到昆明催促,盧漢無奈,只好派民政廳長楊文清、省政府秘書長朱景暄代表他前往。但蔣介石一定要盧漢親自去面商,同時派出中央軍余程萬第二十六軍、李彌第八軍、劉伯龍第八十九軍分路向雲南進逼,形成對昆明的包圍之勢。另外,西南軍政長官張群多次來電催促,表示願意擔保安全。盧漢迫於形勢,不得已於9月6日飛往重慶。臨行前,盧漢對安恩溥、龍澤匯等人說:「我這次去重慶,吉凶難卜,萬一被扣,就插紅旗,通電起義,不要管我。」他指定軍事由龍澤匯負責,政務由安恩溥負責。
盧漢到重慶後,即主動向蔣介石提出辭職。當時,蔣介石要利用雲南作為反共基地,需要穩住這塊大後方的秩序,因而他不僅沒有扣留盧漢,反而表示交給盧漢全權處理雲南問題,並撥軍費銀元一百萬元以及武器、彈葯裝備補充雲南兩個軍,但是,要盧漢逮捕黑名單上的一大批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盧漢表面上同意,於9月8日下午即飛回昆明,立即通知了黑名單上的一些共產黨員迅速轉移。
9月9日下午,雲南的特務在軍統西南特區區長徐遠舉等的率領下進行大搜捕,共逮捕近五百人之多。這就是「九·九整肅」事件。經過殘酷的審訊後,准備槍決的有一百多人,其餘的也大多判了刑。國民黨保密局局長毛人鳳企圖借刀殺人,嫁禍盧漢,將處理人員的名單送交盧漢,要他立即批准。盧漢採取復審拖延的辦法,直到11月初,李宗仁逃往香港路過昆明,經盧漢請求,李宗仁同意從寬處理這批人員,盧漢即下令一律釋放。
11月下旬,貴陽、重慶相繼解放,人民解放軍已迫近雲南,盧漢將其第七十四軍和第九十三軍調往昆明及其附近地區,作好起義的准備工作。
12月1日,盧漢下令成立昆明警備司令部,加強治安管理,維持社會秩序。
盧漢准備起義這一情報,國民黨國防部駐雲南區專員兼軍統局雲南站站長沈醉已經掌握,他電告毛人鳳,請求指示。由於時局緊張,怕殺了盧漢會導致雲南人民更加強烈的反抗,毛人鳳遲遲沒有下達命令,只命令沈醉嚴密地監視盧漢。
12月6日,沈醉親自去見盧漢,對他進行試探,提出要在昆明進行一次大搜捕和大破壞,但盧漢搖搖頭說:「目前時局緊張,不能這樣做,免得人心混亂。」以此來應付沈醉。同一天,西南軍政長官張群飛到昆明,監視盧漢,要把雲南建成反共的基地。
12月8日,蔣介石召集駐滇各軍軍長余程萬、李彌等開會。盧漢即利用余程萬、李彌離開昆明的時機抓緊布置,並決定於12月9日夜舉行起義。
9日下午,張群、余程萬、李彌等又回到昆明。盧漢突然派兵把張群軟禁在自己家中,然後把張群的圖章抄走,並以張群的名義發出通知,邀請國民黨中央駐滇軍事首腦於當晚九時在盧漢公館舉行緊急會議。結果,當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第二十六軍軍長余程萬、師長石補天、空軍第五軍區副司令沈延世、憲兵副司令李楚藩、軍統雲南站站長沈醉等依時到達後,亦遭到軟禁。晚上十時正,盧漢在五華山雲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宣布了「雲南起義」的命令。同時向全國發出起義的通電,成立了以盧漢為主席的雲南人民臨時軍事委員會,作為臨時的最高權力機關。
12月10日,盧漢迫使李彌、余程萬、沈醉等發布手令,命令國民黨中央軍及軍統特務停止一切的活動,服從盧漢的指揮。但是,第八軍和第二十六軍並沒有執行手令,從12月16日起,三麵包圍昆明,全面發起攻勢。盧漢指揮昆明軍民,開始了艱苦的昆明保衛戰。由於戰況危急,盧漢不得已將李彌、余程萬、石補天釋放。他們出去之前都滿口答應,歸隊後,一定製止部隊攻打昆明。但是,他們歸隊後,不但沒有停止對昆明的進攻,反而打得更加激烈。國民黨軍一度進占昆明飛機場,推進到昆明城邊,但仍被昆明人民和起義部隊擊退。
12月21日,敵軍得知人民解放軍即將進抵昆明,紛紛撤退,堅持了一周的昆明保衛戰勝利結束。不久,人民解放軍迅速進軍滇南、滇東,徹底消滅了國民黨在雲南的全部軍事力量。
1950年2月20日,陳賡、宋任窮率領解放大軍進入昆明。
3月,雲南省成立軍政委員會,盧漢任主任。
雲南起義,標志著滇系軍閥的最終結束。新滇系軍閥的首領龍雲和盧漢,在歷史的轉折關頭,選擇了和平起義。

Ⅱ 龍雲的人物事跡

龍雲和胡若愚發動「二·六政變」後,雲南省務委員會成立,胡若愚被推省政府主席兼軍政廳廳長,龍雲為省政府委員兼雲南講武堂校長。省務委員會的成立,名義上是四鎮守使聯合統治雲南,但實際大權操縱在實力較強的胡若愚、龍雲手中。張汝驥擁兵3個團,倒向胡若愚一邊,李選廷只有1個團的兵力,覺得力量太弱,不敢參與爭奪。這樣,龍雲與胡、張兩軍對壘,矛盾日益尖銳。但是,龍雲為人正直,胸懷坦盪,未有防胡圖胡之心,致使胡張佔了先機,險遭不測。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張汝驥突然派兵襲擊了龍雲在昆明翠湖東路的住宅,龍雲和衛士奮勇反擊。一顆炮彈在住宅附近爆炸,擊毀了門窗。龍雲的左眼球被玻璃碎片炸傷,頓時鮮血淋漓,身體不支被俘。胡若愚俘虜龍雲後,昆明城防司令王潔修把龍雲關在大鐵籠子里,囚禁在五華山上達一月有餘,龍雲的左眼得不到治療,造成終身失明。
就在「六一四事變」當日,蔣介石正好發布命令,任命龍雲為「國民革命軍」第38軍軍長,胡若愚為第39軍軍長,張汝驥為獨立第8師師長。只是一個多月後,龍雲才得到這個消息。龍雲雖然被囚,但龍雲部的主要將領盧漢、朱旭、高蔭槐等卻趁混亂之機,逃到了滇西。龍雲的軍事實力並沒有受到重大損失。龍部遂在滇西邀請滇軍元老胡瑛代理第38軍軍長,指揮部隊反擊。全軍將士同仇敵愾,與胡若愚、張汝驥部在祥雲縣清華洞、祿豐縣城郊展開激戰。在擊潰胡、張部隊之後,乘勝進入昆明。胡若愚挾持龍雲撤走,在退至昆明東郊大板橋時,恐38軍跟蹤追擊,乃向龍雲言和示好,雙方達成了「板橋協議」,商定由龍雲回昆明主持省政,胡、張即行北伐,由龍雲在後方補充餉械。8月13日,龍雲回到昆明,接任了第38軍軍長兼代雲南省政府主席,並重新改組了雲南省政府,延續一個多月的「六一四滇變」鬧劇收場。從此龍雲開始了長達17年之久的主政雲南的時期。1928年1月,蔣介石指定龍雲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第13路軍總指揮,龍雲的地位得到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認可。
龍雲主政後,又與胡若愚、張汝驥和唐繼虞部及支持他們的黔、川軍,進行了兩年左右的政權保衛戰,最終於1928年秋冬先後擊退唐繼虞、胡若愚、張汝驥等部進攻,1929年挺進貴州,擊斃與胡、張勾結的貴州軍閥周西成,大敗黔軍。是年夏末,胡若愚、張汝驥與脫離龍雲的唐繼堯近衛軍舊將孟坤部聯合,分別從川南、滇東北向昆明反攻。龍雲急調入黔滇軍趕回昆明,分別擊潰聯軍。胡、張、孟部退入川南一帶。龍雲通過關系,與川南的木里土司進行夾擊,結果張汝驥被俘,押到雲南下關槍斃;孟坤渡江,翻船淹死;胡若愚逃往上海,另謀出路。這年秋天,龍雲基本肅清了雲南境內反對勢力,從而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經歷了多年戰亂的雲南,終於迎來了和平的曙光。 在統一雲南後,龍雲提出了建設「新雲南」的目標。他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等諸方面實行了一系列的整頓和改革,對東南亞各國亦採取開放政策。這些措施收到了相當好的成效,使地處邊疆的雲南成為民國時期國民黨統治區一個引人注目的省份和抗戰時期的堅定的後方。在時代的風口浪尖上,龍雲始終以堅韌的毅力,勵精圖治,奮發圖強,致使雲南各方面的建設生機盎然,欣欣向榮,呈現出一派大好局面。龍雲因而也被稱為「雲南王」。
政治上,雲南政治清明,社會穩定,民主氣氛濃厚。寬松的環境為抗戰期間各種政治力量的活動提供了舞台。龍雲主政雲南後,起初在政治上追隨蔣介石。1929年秋,蔣桂戰爭中,他被蔣任命為討逆軍第10路總指揮,出兵伐桂。不久又奉蔣介石之命在雲南進行過「清黨」。1935年初和1936年3月,又被蔣介石分別任命為第2路軍總司令和滇黔綏靖公署主任,對過境雲南的、處於長征途中的紅一方面軍和賀龍、蕭克的紅2、6軍團進行防堵,以維護其利益。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龍雲對中國共產黨顧全大局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主張實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深表欽佩。在民族矛盾上升的關鍵時刻,龍雲的政治態度有了積極的變化,「七七事變」爆發後,他更是全力支持全面抗戰。
在整肅了各路軍事武裝後,又剿滅了各地土匪,使匪患漸平,民得安居。為雲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了保障,也為全國樹立了樣板。因此,抗戰期間,大批進步教授、民主人士、社會團體和大中學校紛紛入滇。他們在雲南的活動,推動了當地人民的思想進步,也推動了當地的政治活動。
在中共領導和民盟推動下,雲南抗日民主運動蓬勃開展。而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省主席龍雲,則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龍雲對民主運動採取了保護和支持的態度,使雲南昆明具有了「民主堡壘」之稱。抗戰爆發初期,中國共產黨即與龍雲建立了秘密聯系。1943年,中共又派華崗同志到龍雲身邊工作。華崗向龍雲介紹了中共中央關於抗日救國的政策方針,闡明堅持抗戰、反對內戰、支持民主運動、反對法西斯專政的重大意義,使龍雲對中共的政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蔣介石鏟除地方勢力、排除異己的一貫手段,有了更深的認識。在龍雲倡議下,中共在五華山龍雲駐地設立電台,供雙方及時聯系。1945年7月,龍雲又同意中共《新華日報》報社在昆明青雲街31號設立營業分處,發售《新華日報》和《群眾》半月刊,民盟機關報《民主周刊》,也在昆明發售。這年年初,昆明還成立了「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民主工人同盟」、「新民主主義同盟」,這些組織,都是在龍雲的默許下進行的。戰時只有昆明這個城市,才有這樣的「民主」運動。
龍雲與民盟領導人羅隆基等關系密切,對民盟的組織和活動,不僅在政治上加以保護,而且在經濟上也給了不少的幫助。1944年底,龍雲加入了民盟。民盟在雲南工作比較活躍,在群眾中有比較廣泛的影響,對於配合共產黨、開展抗日民主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 。
經濟上,唐繼堯時代征戰南北,軍需費用浩大,使農村破產,城鎮工商凋零,幣值低落,財政拮據。龍雲上台後,開始大力整頓財稅,鞏固金融,穩定貨幣,興辦實業。他重用陸崇仁等,改革財政稅務,取消苛捐雜稅,刪繁就簡,另立新稅。將財政、企業、金融合而為一,以財政扶持金融,發展生產;以金融充裕財政,支持生產;以生產鞏固財政,充實金融。他改組富滇銀行,發行鈔票,統治外匯,鞏固雲南金融。他大力扶植雲南地方資本,支持興辦實業,擴大紡織出口,整頓發展個舊錫礦及其他鎢、銻、銅、錫、鹽、煤礦等,使雲南省財政收入大增,經濟發展呈現出比較繁榮的景象。
龍雲還十分重視農業和交通設施建設。雲南的交通設施落後,唐繼堯時期,全省只有約40華里公路。龍雲主政後,大力修建公路,使通往省外的公路多達6條,分別為:滇黔公路、滇康公路、川滇西路、滇川東路、滇桂公路、滇康公路。特別是後來修建的滇緬公路,更是龍雲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公路的修築,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的抗日戰爭,也促進了雲南的社會發展。
雲南山地較多,長久以來糧食都不能實現自給,而主要依靠從越南進口。龍雲擴大糧食耕地,減輕稅收,存糧積谷,力爭糧食自給。抗戰期間,軍隊和人口大批湧入,而雲南糧食無缺,端賴於此。 龍雲對雲南的文化建設還有兩件事需要提及:一是扶持、推進滇劇的發展,二是倡修雲南通志、雲南省志和雲南各縣縣志。
由於他的努力,1935年,《新纂雲南通志》定稿。1941年80卷、21部類、計400餘萬字的《續雲南通志長編》也基本完成。這為保存雲南歷史文獻,研究雲南近現代歷史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軍人出身的龍雲,深知軍隊對於政權的重要性,要想穩定統治,必須有軍隊作堅強的後盾。所以,他接掌滇政後,大力整頓滇軍,努力樹立滇軍新形象,提高滇軍的戰鬥力。滇軍驍勇善戰,但不乏亡命之徒,兵也很難「帶」。當時的滇軍,從士兵到長官,幾乎都是職業軍人,雲南稱之為「兵油子」。這些「兵油子」多半是游手好閑之人,到處受雇,到處「開小差」,不僅混吃混喝,而且三教九流,魚目混珠,人員成分非常復雜。在削平滇中諸雄後,雲南舊軍人很多被淘汰。龍雲便趁此機會,提出「重塑滇軍新形象」的口號。
他採用了如下辦法:整理編制。龍雲將他的直屬部隊,取消師、軍以上的番號,縮小編制為旅,旅下屬2個團,分駐全省各地。規定軍隊僅維持治安,不再過問地方政治。改募兵制為徵兵制。征來的壯丁稱為「學兵」,服役期滿,回鄉為在鄉軍人。從前募來的兵士,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改徵兵制後,所征多半是農家子弟,不但沒有人抽吸鴉片,連一般社會惡習也沒有。所以滇軍有了「脫胎換骨」的新面貌。設立軍官教導團。1930年開始創辦,龍雲自任團長,招募中學畢業生及遴選軍中幹部嚴訓,以培養下級軍官。每期受訓時間多為三年,分步、騎、炮、工、交通、通訊各科。至抗戰前,共訓練下級軍官達四千餘人,成為滇軍基層骨幹。重新訓練軍隊,配套新式武器。從前的步兵操典,多半模仿日軍。征來的新兵則一律改用「德操」。新兵的裝備,系經法國軍火商采購而來,這些歐洲新式武器,加強了滇軍的戰鬥力,為以後滇軍參加抗日立下了功勞。 「七七事變」後,龍雲先後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昆明行營主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幹部訓練團副團長、陸軍副總司令等職,在雲南組織人力物力,支援全國抗戰。將龍雲稱為抗日愛國將軍毫不誇張。就憑兩件事,他就足以擔綱此譽,一是組織滇軍二十多萬奔赴抗日前線;二是開辟滇緬公路,打通抗日的國際援華通道。
民族大義使龍雲第一次與中國共產黨合作。1937年8月,龍雲在西安和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同機飛往南京參加國防會議,並多次會晤。朱德和龍雲是雲南講武堂同學,雙方交換電台密碼,開始建立聯系渠道。在與中共領導人交談中,龍雲受到巨大鼓舞,堅定了抗日的決心。也正是在那次會議上,龍雲慷慨陳詞,表示要「盡地方所有之人力,貢獻國家,犧牲一切,奮斗到底」。但龍雲也逐漸看清了蔣介石並非真心抗日,於是決心以己之力,以全雲南之力,做好抗日的准備。
1937年秋天,中國軍隊在華東重鎮徐州與來勢洶洶的日軍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的決戰,正是在這樣的緊急關頭,龍雲毫不猶豫地把自己多年精心培養出來的數萬子弟兵送上了前線。9月9日,龍雲一身戎裝,誓師巫家壩,滇軍首批以盧漢為軍長的第60軍4萬余官兵浩浩盪盪步行1000多公里到達長沙集結,隨即奔赴台兒庄戰場。
血戰台兒庄
此時的台兒庄戰事對中國極為不利,孫連仲部第二集團軍被日軍包圍,面臨著全軍覆沒的危險。滇軍就是在這樣的危急關頭,甚至還沒來得及將機槍從馬背上卸下來就開始投入戰斗。英勇的戰士前仆後繼,與日軍展開了反復肉搏,沒有人因膽小而退卻,沒有人因怕死而逃跑。營長尹國華全營500人,最後僅一人生還。台兒庄戰役勝利了,滇軍堅持了二十多天,重創日軍,威震敵膽,名揚天下。但龍雲也付出了傷亡2萬餘人的代價。接著,雲南又新編成第58軍和新3軍,與60軍合組第30軍團,年底又擴編為第1集團軍,由盧漢指揮,龍雲自兼總司令,參加武漢保衛戰等。八年抗戰,在僅有900萬人的雲南,龍雲共組建派出了22萬人的大軍開赴前線,經歷各種重大戰役20餘個,傷亡官兵十餘萬。並動員和組織全省軍民投入滇西大抗戰,使雲南一直掌握在中國人手裡,成為中華民族背水一戰時腳底下為數不多的一塊土地。這是龍雲政治軍事生涯中最為光彩和輝煌的一筆。
修建滇緬公路
考慮到戰時港口會被日軍封鎖,重慶又地處內地,交通上必須保證國際通道的順暢,1937年,龍雲主動向蔣介石請命修築滇緬公路,打通抗日的國際交通線。此條公路地勢險峻,須跨越瀾滄江和怒江,施工實屬不易。在資金、人力、技術、設備等等幾乎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龍雲堅決地下達了築路飭令。在國難當頭時刻,為了抗日救國,雲南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長途跋涉紛紛趕往築路工地,平均每天出動數萬人,用了不到9個月的時間修築了974公里的公路,滇緬公路全線通車。1938年5月17日至19日,英國《泰晤士報》連續三天發表文章和照片,報道滇緬公路的修築情況,贊美「只有中國人才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做得到」。這條公路是當時中國唯一的一條國際通道,當時的國際援助物資均從此公路運至昆明,在軍事上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龍雲本來還打算修築一條滇緬鐵路,後因緬甸淪陷,建路物資運不進來,鐵路修了一半,最終沒有完成。但是,這條奇跡般的滇緬公路,成了抗戰時期至關重要的運輸通道,有「抗日輸血管」之稱。
抗戰期間,他的第三子龍繩曾,因廣泛的人脈和社交結觸能力,被雲南各界人士推舉為雲南司機聯合會董事長,卓有成效地保障了父親龍雲治下,發動數十萬父老民工修築的滇緬公路,可以在當時猖獗匪盜的眼皮下,讓輸送抗日物資的卡車車隊,順利地通行在這條中國與國際相聯的唯一陸地運輸線。可以說龍繩曾「董事長」的名義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 龍雲主政以來,雖然一直支持蔣介石,但蔣、龍之間業已存在著深刻的矛盾。多年以來,龍雲把雲南的政治、經濟、軍事、人事等,都抓在自己手裡,不容中央政府染指,這在蔣介石看來,是絕對不能容忍的。1938年12月,汪精衛潛離重慶,經昆明逃往越南河內,在昆明得到了龍雲的同情和幫助,使蔣介石對龍雲從此耿耿於懷。尤其是龍雲保護、支持共產黨和民主人士在雲南開展活動,嚴禁國民黨特務抓人,使昆明成為「民主堡壘」,更讓蔣介石寢食難安。蔣介石認為龍雲「阻撓政令,危害抗戰,包庇左翼分子,使昆明成為共產黨的溫床」。而隨著抗戰的勝利,解除龍雲在雲南的統治,清除民主陣地,就成為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前後不得不面對而又必須解決的一件大事 。
1945年4月,蔣介石秘密召見昆明防守司令官杜聿明,商談解決龍雲的問題,要杜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做好准備。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實施調虎離山之計,急忙調龍雲的滇軍主力———由盧漢率領的第一方面軍,全部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使龍雲成為無兵之帥。蔣還命令杜對昆明所有的通訊、交通設施都進行監視和切斷部署,嚴防龍雲亂中逃跑。一切布置完畢後,蔣又以日軍有陰謀、國民黨軍接收兵力不足、恐出意外為借口,要龍雲把他留在昆明護駕的家兵———龍雲的大兒子龍繩武的19師、愛將潘朔端的23師都調防越南。至此,龍雲多年來訓練、裝備起來的「看家寶」就只剩下二兒子龍繩祖率領的24師以及憲兵團和警衛大隊了。
在對龍雲發動突然襲擊之前,杜聿明還多次舉辦舞會、宴會,並到龍公館拜訪,以示親熱,藉以迷惑龍雲。1945年10月3日,根據蔣介石的指令,杜聿明指揮中央軍包圍昆明城,解除了龍雲的警衛部隊和滇軍守城地方的武裝,並傳達蔣介石命令,免去龍雲軍事委員會昆明行轅主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及所兼各職,調任軍事參議院上將院長。史稱「十三事件」。
龍雲逃出公館,登上五華山省政府駐地後,一面指揮警衛營奮死反抗,一面等待後援。雙方僵持不下。最後,在宋子文等人的反復勸解下,龍雲才放棄抵抗,留戀地離開了他經營十七年的雲南,被迫飛往重慶接受院長任命。實際上,他已完全失去自由,等同於被軟禁了。之前,在盧漢離開昆明時,龍雲為了預防萬一,曾對盧漢說,如果昆明有變,聞訊即率部隊回昆。但蔣介石早有安排,在中越邊境布置大軍堵截,並任命盧漢為雲南省政府主席,以分化龍、盧之間的關系。因此,「十三事件」發生後,盧漢猶豫不決,部分滇軍想打回雲南,但一分析軍事態勢,確也難以辦到。盧漢完成受降任務回國後,於1945年12月1日就任雲南省主席職位,但只帶回了一個營的兵力。蔣介石為了消滅異己,將駐越滇軍調到了東北內戰前線。
處於軟禁中的龍雲,絲毫不懼蔣介石的淫威,經常與中共、民主人士和滇軍老部下秘密聯系策動反蔣,並在舊政協開會前,資助民盟經費2000萬法幣(當時值黃金200兩)。後來,潘朔端、曾澤生起義和張沖投向共產黨,都與他們的老長官龍雲不無關系。
1946年3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時,龍雲提出想先回昆明一趟,然後再去香港,希望脫離政治,遭到蔣的拒絕。龍雲只好跟隨大隊人馬回到南京。第二年,龍雲所在的軍事參議院被撤銷,另立戰略顧問委員會,由何應欽任主任,龍雲任副主任。蔣介石幾次要戰略顧問委員會擬「剿共」計劃,但均為龍雲所拒絕,雙方關系更為緊張。
在南京,龍雲受到嚴密監視,一舉一動都受到限制。例如1946年秋他想到杭州參觀,1947年夏想到上海送愛女國璧赴美留學,均被無情拒絕。1948年秋,龍雲聽到蔣介石要把自己挾持到台灣的消息後,決心逃出虎口,並立即著手自救行動。他先與上海中共地下負責人吳克堅取得聯系,計劃乘船北上解放區,但未能實現。接著又派人到上海找到抗戰期間在雲南結識的美國飛虎隊大隊長陳納德將軍求援。在老朋友陳納德的幫助下 ,1948年12月8日,被蔣軟禁了整整三年的龍雲終於脫離牢籠,搭乘陳納德的一架商業飛機從南京經上海飛赴廣州,隨即遠走香港 。 龍雲脫險後,立即站到了反蔣反內戰的行列。他到達香港不久,就發表長篇談話,公開抨擊蔣介石的陰謀,拒絕了代總統李宗仁要他去南京「共商國是」的要求,並力勸李宗仁接受中共所提出的八項和談條件。他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成為民革中央負責人之一。他時常關心雲南的局勢,多次派人去雲南勸說盧漢早日起義。1949年8月13日,他同黃紹竑等44人,在香港發表《我們對於現階段中國革命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痛斥蔣介石禍國殃民的政策,表示同蔣徹底決裂,並號召國民黨軍政人員認清形勢,不要跟著蔣南逃。蔣介石惱羞成怒,下令開除龍雲等人黨籍並加以通緝,甚至派遣特務到香港伺機刺殺。
二十多年來,龍雲從擁蔣到反蔣,經歷了曲折的道路,他徹底與蔣介石反動集團決裂,走向光明,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的熱烈歡迎。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龍雲被列為特邀代表。10月1日,新中國誕生,龍雲被委任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新政協會議頒布了新中國的臨時憲法《共同綱領》,制定了國旗、國徽、國歌。尚在香港的龍雲高興地對《文匯報》記者表示:「我覺得最高興的一點是『共同綱領』的頒布和有了新國旗。看了『共同綱領』後,覺得它勝過百萬雄師,足夠壓倒百萬美帝裝備的反動軍隊……這可以說是全中國人民真正的共同的意志。中央政府中所有的各政府機關,非常完備,可以說將阻礙國家統一的一切因素都掃除了。阻礙中國建設繁榮的毛病掃除得乾乾凈凈,全中國人民都清楚看出我們國家的遠景。」
經中共地下黨的安排,原計劃龍雲早日北上,但他不願意把吸食鴉片的惡習帶到北京,決心戒了煙再走。1950年1月,已經成功戒煙的龍雲離開香港,到達北平,沿途受到各地黨政領導和群眾的熱烈歡迎。不久龍雲被安排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和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此後,他又先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民革第二屆中央委員、第三屆中央副主席,第四屆中央常委等職。國家給了龍雲副總理級的待遇,工資500元人民幣,配有司機、警衛、秘書、服務員、勤雜工、廚師等。
到達北平後的龍雲,生活舒適,心情歡暢。
夫人顧映秋在給兒子的一封信中曾這樣寫道:「……你爸爸來到北平以後,中共各級人員的態度非常好,對你爸爸優禮有加,過去在昆明的民主人士,也非常親洽,所以心情特別愉悅,更顯然精神好了。」 黨和人民的委託與信任,使龍雲深受感動。盡管他年事已高, 仍然努力工作。他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安定西南地方雲南戰爭的社會秩序, 維護民族團結,恢復和發展生產。他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土地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他經常關心國家大事,積極參與政治協商。他重視民革工作, 大力加強民革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為社會主義事業、民族團結、邊疆鞏固、 發展愛國統一戰線和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建設做出了貢獻。

Ⅲ 雲南名人

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方面的名人呢?

政治人物
楊一清——華蓋殿大學士,雲南安寧人。

朱家民——貴州左布政使,雲南曲靖人。

楊繩武——兵部尚書,雲南彌勒人。

包見捷——吏部右侍郎,雲南建水人。

陳表——浙江監察御史,雲南玉溪人。

胡平表——貴州布政使,雲南建水人。

傅宗龍——兵部尚書,雲南昆明人。

雷躍龍——禮部尚書兼育英殿大學士,雲南玉溪人。

王錫袞——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雲南祿豐人。

醫學家
蘭 茂——醫學家,著有《滇南本草》,雲南嵩明人。
軍事人物(只列上將級別)
李根源——陸軍上將,雲南騰沖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顧品珍——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劉祖武——陸軍上將,雲南昆明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李鴻祥——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謝汝翼——陸軍上將,雲南玉溪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羅佩金——陸軍上將,雲南澄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唐繼堯——陸軍上將,雲南會澤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張開儒——陸軍上將,雲南巧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趙復祥——陸軍上將,雲南鳳慶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葉荃——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庾恩暘——陸軍上將,雲南墨江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黃毓成——陸軍上將,雲南鎮沅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

朱培德——陸軍上將,雲南祿豐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金漢鼎——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br>
唐淮源——陸軍上將,雲南江川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王 鈞—— 陸軍上將,雲南呈貢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范石生——陸軍上將,雲南河西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胡瑛——陸軍上將,雲南雲縣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龍雲——陸軍上將,雲南昭通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盧 漢——陸軍上將,雲南昭通人,雲南講武堂畢業。

楊 傑——陸軍上將,雲南大理人,陸軍大學畢業。

楊增新——陸軍上將,雲南蒙自人,清朝進士出身。

丁 槐——陸軍上將,雲南鶴慶人。

譚慶林——陸軍上將,雲南建水人。

氣象專家
陳一得——雲南近代氣象、天文、地震科學的先驅,雲南鹽津人。

教育家
熊慶來——教育家,雲南彌勒人。

數學家
熊慶來——數學家,雲南彌勒人。

歷史學家
姜亮夫——歷史學家,雲南昭通人。

哲學家
艾思奇——哲學家,著有《大眾哲學》,雲南騰沖人。

音樂家
聶耳——音樂家,雲南玉溪人。

建築設計專家
張邦翰——建築設計專家,雲南鎮雄人。

民主人物
楚圖南——中國民盟主要領導人之一,雲南文山人。

報人
楊振鴻——曾經創辦《光華日報》,宣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雲南昆明人。

現在的歌手的話 庾澄慶祖籍雲南的 還有
曹方 版納人
朱婧
熊汝霖

方力申也是雲南的
胡靜
張豐毅(出生在湖南 但是未滿周歲便紮根雲南了)
段林希 (快樂女生總冠軍)
還有舞蹈家 楊麗萍老師

Ⅳ 急問~從合肥南站怎麼去龍雲寺,一個回來要多少時間

晚上直接打車到東廿埠那邊的龍雲寺吧!在東廿埠住一晚第二天再還願!

或者在合肥市區住一晚也行!


合肥南站——龍雲寺:


公交線路:9路 → 146路,全程約14.8公里

1、從合肥南站負一樓的公交大廳內,乘坐9路,經過6站, 到達曉珠站

2、乘坐146路,經過19站, 到達二十埠河站

3、步行約120米,到達龍雲寺

Ⅳ 如何評價民國時期雲南的四位軍閥

在民國時期,雲南共經歷了4任軍閥的統治,他們分別是蔡鍔、唐繼堯、龍雲和盧漢。這幾位各自都有鮮明的特點,對雲南的影響各不相同,下面我們逐一來看看:

一、蔡鍔是一位傑出軍事領袖,順應時局,投身革命,率先帶領雲南推翻了清朝統治 。

蔡鍔在受到革命形勢的影響後積極與同盟會保持聯系,在就任雲南都督後響應了武昌起義並成立了雲南軍政府,之後發動了昆明辛亥起義,被推選為第一任都督。之後又主導參與了討袁護國運動,任四川都督,迫使袁世凱取消了帝制。之後因病赴日治療,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他執掌雲南期間,大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受到了百姓極力的擁護。

總的來說,這四位“雲南王”對雲南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蔡鍔、龍雲、盧漢都對民族的統一事業也有巨大貢獻。

Ⅵ 給一份毛人鳳的生平簡歷!

個人簡歷
毛人鳳(1898—1956),原名毛善余,後更名人鳳,字齊五,浙江省江山人。曾入上海復旦大學,後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因病休學。 毛人鳳
早年從事軍中幕僚工作,1934年,被戴笠聘為助手,成為軍統骨幹人物。曾於浙江省警官學校、武漢與西安行營第三科、軍統局任職。抗戰爆發後,主持軍統首腦部情報作業,掌握核心機密。抗戰勝利後,升任軍統局副局長。後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仍任副局長,1947年任局長。1949年去台,保密局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續任局長。曾當選國民黨中央候補委員。1956年10月14日因癌症死於台北,時任國防部情報局局長。 毛人鳳與戴笠是同鄉且是小學同學,先於戴笠投考廣州黃埔軍校,但因體檢未合格落榜,回家後曾向鄉間混混戴笠建議也投奔廣州黃埔軍校,並以自己的錢財資助戴笠南下廣州報考黃埔軍校。應該說毛人鳳是戴笠的貴人,使混混戴笠初識黃埔,勸導和出資贊助戴笠投奔黃埔軍校,從而改變了戴笠自己的命運。日後戴笠發跡,的確也沒有忘了這位老鄉的恩情,對其感恩有加。戴笠死後,毛人鳳成為軍統特務巨頭之一,他是當年暗殺周總理的喀什米爾公主號專機爆炸策劃人。1959年10月被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上將。
人物生平
幼年在浙江江山文溪小學讀書,後入浙江省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復旦大學。1926年轉學黃埔軍校第四期,不久因病休學。1934年,被戴笠聘為助手,成為軍統骨幹人物。曾於浙江省警官學校,武漢與西安行營第三科、軍統局任職。1935年3月,加入國民黨特務組織復興社特務處,在漢口任武昌行營辦公廳第二科第一股股長。 1937年抗戰爆發後,主持軍統首腦部情報作業,掌握核心機密。1938年8月復興社特務處擴大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毛人鳳改任局本部秘書。不久提升軍統局代理主任秘書兼甲室主任。 1945年抗戰勝利後,升任軍統局副局長。後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仍任副局長。1946年7月1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正式宣告結束,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由國防部第二廳廳長鄭介民兼任局長,原軍統局主任秘書毛人鳳為副局長。1946年8月軍事委員會改組成國防部,軍統局的正式名稱亦改為國防部保密局。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並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秘密核心部分組成國防部保密局,1947年毛人鳳為局長. 1949年初,毛人鳳跟隨蔣介石制定"應變"措施,部署潛伏特務,同時在重慶、成都、昆明、南京、上海等城市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青年人士、青年學生。奉令布置特務組織破壞各大城市工廠、水電、橋梁等設施。同年,南京、上海、武漢等地相繼解放後,蔣介石企圖以西南的川、康、滇、黔等省為根據地抗拒解放。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宣告覆滅。解放大軍繼續進逼重慶,蔣介石被迫決定由重慶撤退。根據蔣介石的直接命令,國民黨特務從9月即開始分批屠殺獄中革命志士。7、8月間,盧漢在雲南宣布接收國民黨中央在昆明的機構,限令國民黨特務離開雲南,成為半獨立狀態。蔣介石得到了這個消息,頗為震驚,親由台灣經廣州到達重慶,解決雲南問題。當時,桂系白崇禧主張用武力解決,西南軍政長官張群主張用政治解決,蔣於是採取政治與軍事兼用,一面增派第八、第八十九軍分道壓入雲南邊境,一面進行政治解決。那時,蔣介石認為盧漢的行動是受了龍雲的影響,遂秘密指示國防部保密局前局長毛人鳳(那時國防部保密局局長由徐志道繼任,但毛仍負該局實際責任)在香港暗殺龍雲。毛人鳳接到蔣介石的指示後,由台灣派保密局辦公室副主任兼第二處(行動處)處長葉翔之和六名特務,經廣州前往香港。後來改殺楊傑。 1949年9月6日,毛人鳳秉蔣介石指令殺害楊虎城將軍全家於松林坡。10月28日,陳然、王朴、成善謀等10人被殺害於大坪劇場。11月14日,蔣介石與毛人鳳由台灣飛抵重慶,由毛人鳳主持會議,執行蔣介石交代的大屠殺、潛伏、游擊、破壞四大任務。全國解放前夕,毛人鳳趕赴台灣。 1952年10月10日當選國民黨第七屆中央執委候補委員。1953年3月任"國防部情報局局長"。1955年陰謀加害出席亞非會議的周恩來總理,未能得逞。1957年10月14日病死於台北。
事跡
毛人鳳是軍統頭子戴笠的繼承人,而其之兇狠又遠遠超過戴笠。 毛人鳳字齊五,原名毛善余,化名以炎,1897年生於浙江省江山縣吳村鄉水晶山底。毛與戴笠為同鄉、同年,又是小學時的同學。 毛人鳳於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考入江山縣文溪高等小學校,時年14歲。其於高小畢業發榜時,改名毛人鳳。後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學。1920年畢業後,在江山縣新塘邊嘉湖小學任教員。 1925年底,毛人鳳考入了廣東黃埔軍校潮州分校。翌年回鄉奔喪間,在江山縣城內悅來客棧與戴笠邂逅。時戴笠正不走運,落魄於鄉間。毛人鳳告戴,謂革命朝氣在黃埔,竭力勸戴赴黃埔軍校投考。戴聽從毛之言投考了黃埔軍校,此為戴一生之轉折點,後來,戴對毛十分寵信,此亦為其重要原由之一。 毛人鳳有個胞弟叫毛萬里,1932年間於杭州投考警官學校,在未發榜間,聞主考官乃為戴笠,便寫信於戴,說明了情況。戴果關懷備至,一年後,毛萬里竟成了戴身邊工作人員。 1934年的一天,戴笠突然向毛萬里問起毛人鳳情況,始知毛人鳳在崇德縣政府內當了一名科長,戴徵得毛的同意後,將其安排到杭州警官學校政治特派員辦公室任書記,自此,毛跨入了軍統大門。 毛人鳳給人的印象非常忠厚老誠。他工作起來,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論有事無事,均不離開辦公室,盡心守職,絲毫沒有露出半點野心的樣子,而且逢人帶笑。1935年,毛人鳳被調任武漢行營辦公廳第三科第一股少校股長。是年冬,調任西安「剿匪」總司令部辦公廳第三科少校科長。1936年任西安軍憲警聯合稽查處中校秘書,後又調任南京雞鵝巷53號特務處機要秘書。 毛人鳳不是軍統初創的「十人團」成員,且為「半路出家」,直到抗日戰爭開始才調進軍統局當秘書,對軍統業務亦沒有多少親身經歷和經驗,但他卻能在幾年內爬上軍統高位,扶搖直上,尤其在戴笠死後,很快得到蔣介石的信任,擊敗比他資格老得多的兩個對手——鄭介民和唐縱,掌握了軍統的大權,大走紅運,實在有奧妙。這奧妙由毛人鳳歸為5個字,即:笑、勤、忍、狠、迷。 「笑」,即以笑臉對上對下。毛人鳳在軍統局當代理秘書間,是個有名的「笑面虎」。他從不發脾氣。而戴笠是官大脾氣長,脾氣非常暴烈,常為一些小事動輒罵人打人關人,每遇到這種情況時,毛人鳳總是向戴笠引咎自責,把責任或錯誤攬在自己身上,使得被責之人對毛感激不盡。對於一些他替別人承擔責任之事,當對方不了解是經他幫忙使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時,他一定設法使對方知曉。毛的這種手段,使不少特務對他越來越表示好感。毛在軍統局裡一副笑臉,在外邊也不耍軍統的威風,能吃虧讓人。 毛人鳳除了肯代人受過外,還樂於替人排憂解難。軍統局黨政情報處副處長葉翔之、偵緝大隊大隊長談榮章二人與偵緝大隊女特務楊吉昌發生姦情,後楊墮胎時流血過多而死,楊的同學要聯合起來告葉、談二人,經毛調節,將此事化無。 由於毛人鳳常在戴面前替人說情,因此,戴常斥責他是「菩薩心腸」,不是大丈夫,不能成大器。毛一笑了之。 戴笠由於長期得到蔣介石的信任,因而發展的十分驕橫跋扈,惹了許多權貴,樹敵很多。而毛人鳳卻與戴不同,從不去得罪那些權貴,並設法調和權貴們和軍統間的矛盾。 毛人鳳有句話,叫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幹活沒眼的。毛的工作精神在軍統里是有名的。他總是默默地坐在辦公室里,處理各種文件。每次在特派員辦公室召開政治指導員會議,他總是一言不發,埋頭記錄,給人留下極好的印象。1942年,戴笠打算讓姜紹謨接替毛人鳳工作,送毛入軍校高教班受訓。姜這日到了重慶,住在了軍統所在地羅家灣本部。他有早起的習慣,這天早5時,便起床到了院中,見秘書室有燈光,進去一看,見是毛人鳳伏案閱公文,遂道:「你起的可真早。」 毛人鳳見是姜紹謨,回答道:「我這一夜還沒睡呢。」 毛人鳳這種拚命工作的精神嚇得姜紹謨膽顫,他急忙找戴笠,以自己身體不行,推卸了接替毛人鳳之任。戴聽從了姜的意見,改派姜為渝特區少將區長兼軍統局設計委員會主任委員。 後來,戴笠因兼職過多,對軍統局工作不能完全過問了,毛人鳳便整日埋頭於軍統局,事必親躬,這樣,他對軍統局的工作了如指掌。蔣介石多次問他軍統工作,他都對答如流,這使蔣對他有極好的印象。軍統局的特務們,凡是經他手的報告,都一一落到實處,特務們也都樂於找他。抗戰間,毛人鳳在軍統局局本部的一間一丈五尺見方的小樓房內,整天坐在那裡,批閱處理上傳下達文件,常常通宵不眠,而且每個科員都可隨時找他解決問題,他總是認真地處理。 毛人鳳極能忍耐。他有三句話,叫做:「認真不得,生氣不得,馬虎不得。」意思是處理各種問題,既不能認真又不能馬虎,也不能生氣,要能忍耐。 抗戰間,軍統局局本部在重慶掌握的公開單位很多,局本部各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常常借口視察工作,乘機找油水,要下級部門「進貢」。而毛從來不去,許多機關的領導常常請他去視察,他總以自己不是負責人而推掉。實在推不掉的場合,他也只作一般性的業務報告,不以領導者自居。每當戴笠出門間,軍統在每星期一上午舉行的總理紀念周活動時,毛總是請鄭介民或唐縱來主持,自己從不出面主持。這樣一來,不僅鄭介民、唐縱,連戴笠都認為毛人鳳是個沒有野心的人。 蔣介石對毛人鳳的看法也同戴笠等一樣,認為毛是個守成有餘、老練持重的內勤人才。毛人鳳雖多次因工作見蔣,均沒向蔣提過自己對工作的意見。在戴笠死後,蔣要鄭介民主持軍統工作,還囑毛人鳳好好幫助鄭介民。毛人鳳便以不露聲色的忍耐精神,將其野心深深埋在心內,以待時機的到來。 毛人鳳經過笑、勤、忍之後,終於擊敗了鄭介民、唐縱等競爭對手,掌握了軍統局大權,於是,他那副菩薩相立即丟掉。
毛首先搞垮鄭介民。鄭一向假惺惺地冒充自己廉潔,他自己不出面搞錢,卻讓老婆出面去搞。北平辦事處主任馬漢三,在接收日偽財產和縱放日本戰犯中中飽私囊,並將貪污之錢送給了鄭介民老婆不少。馬和毛亦是老朋友,但毛為搞垮鄭介民,不惜犧牲與馬之友情,將馬以貪污罪名,上報於蔣介石處死。鄭介民只有飲恨於心,亦無可奈何。 毛人鳳的族侄毛森,亦是軍統特務,由於其手段黑和狠,被人謂之「毛骨森森」,由於這些關系,毛森深為毛人鳳所賞識。在全國解放前夕,毛森與美國特務系統勾結起來,不聽毛人鳳指揮了,毛人鳳指使人慾殺掉毛森,終因大陸解放而未能下手。 對於共產黨員、民主人士,毛一貫的主張是斬草除根。連小孩都殺掉。對於觸犯他利益的,他決不輕饒。軍統局在貴陽辦了一張報紙,有次點了何應欽的名,說何是黔省第一大財主。何知道了大怒,電話質問毛人鳳,毛為討好何,立即下令此報停刊,並將貴州站站長兼保安司令部情報處處長周養浩免職,特務們都認為如此對周的處理過重,毛對特務們說:「以後決不準有此類事發生,不能因此類事給我找麻煩,連蔣委員長都看得慣的事,我們何必去得罪人?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毛人鳳對待叛徒的狠毒手段,要勝過戴笠一籌。其最毒一手是在全國解放前夕保密局逃往台灣時,叛徒們都急著要走,而毛人鳳將他們全部丟下,甚至連保密局特種政治問題研究工作組的組長瞿夢秋都丟下。叛徒們為求得一走,哭著給他跪下,毛也不允。保密局第二處副處長黃××,抗戰時隨張國燾一起工作,任過延安情報站站長,解放前夕拖家帶口到成都找到毛人鳳,哭著要求毛帶走他,毛堅決不答應,堅持其留下。毛認為,國民黨的這些叛徒留給共產黨,很可能被殺掉,這樣會給共產黨帶來許多麻煩,且輿論對共產黨也不好。
忌諱
毛人鳳是極信迷信的,對算命、看相、風水一類的術數學特別相信。他認為自己一生的好運是和命相分不開的,前文述過,保密局局長辦公室的主任潘其武,對命相學極有研究,無論在何處,凡是發現了有名氣的命相家,潘總是帶去見毛,毛對術士的話,可以說是言聽計從。毛的五行中缺火,為補此「火」,他特化名「以炎」,而且多年來一直延用此名,特別是戴笠的化名被改而死,毛對這化名更是處處使用。 戴笠死後,其遺物很多,如汽車、房屋等,毛人鳳一概不用,認為用戴的遺物晦氣。使戴的汽車由鄭介民、唐縱和他分用,他將此車給了副主任秘書張嚴佛。 抗戰勝利後,戴笠在南京、上海等地接收了許多高級住房,這些房屋豪華舒適,而毛人鳳寧可住處簡陋,寧可自己費力找房,也決不要戴的住房和辦公處。軍統新建大廈中最好的辦公室,是戴笠生前設計的,毛人鳳也不去用,而是要潘其武找一位懂「奇門遁甲」的人,推算了一間方位好的房間,雖然這間房間簡陋,但他還是高興的使用。在毛人鳳從副局長升到局長位置時,鄭介民騰出了局長辦公室,而毛人鳳依舊在他原來那間房裡辦公。毛的這一切在別人眼中,均認為他簡朴、廉潔奉公,而根本的原因是他迷信,對戴笠的東西,他認為晦氣,他不搬到鄭介民的辦公室,是認為他的那間辦公室很順利,怕搬動後失掉了好運氣。
與蔣經國之斗
1952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蔣介石希望親台的共和黨能在大選中獲勝,便一邊暗中向共和黨提供競選經費,一邊積極提供不利於民主黨政府的「炮彈」。這些勾當,由蔣經國特使毛邦初直接掌管。 毛邦初是蔣經國的表兄弟,因此官運亨通,其時正以空軍副總司令的身份駐美,表面上負責購買飛機、油料,實則主持院外游說。毛邦初的辦公室有一部直通蔣經國的電台,定期向蔣經國匯報院外游說的進展情況。當時李宗仁也在美國,李、蔣明爭暗鬥了幾十年,積怨甚深。此屆美國大選,兩人又唱開了對台戲——蔣支持共和黨,李則支持民主黨。 毛邦初駐美的真實使命,民主黨心知肚明,便要李宗仁幫助,把共和黨的這個幫手給挖過來。李欣然應允,頻頻約毛邦初吃飯聊天。毛大大咧咧,從不推辭,全然不知他的身邊就有保密局特務,他和李宗仁的所有交往都被記錄在案。
不久又發生一個變故:共和黨議員諾蘭訪台,向蔣介石提出一個要求:代為主持台灣空軍在美軍購。諾蘭是國會議員中的親蔣骨幹,蔣介石哪敢冒犯,當即應承下來,指示毛邦初向諾蘭移交權力。在美軍購可是台灣的一樁肥得流油的大買賣,毛邦初起初不肯撒手,但抗拒「君命」會有什麼後果,他也想像得到。 於是,氣急敗壞的毛邦初索性把兩千多萬軍購款席捲一空,跑到墨西哥隱居起來。並且一不做二不休,潛逃之前把台灣如何在美國搞院外游說,如何收買共和黨議員,以及諾蘭等如何向老蔣提供政治情報等等內幕一股腦兒給端了出來。傳媒大嘩,民主黨趁勢發起反擊,提議組建專門機構,就台灣當局是否利用美國的援台專款在國會山游說一事進行調查,參議院就此還形成了決議。 毛邦初事件,是蔣經國對美「統戰工作」的一個重大敗筆。幸災樂禍的毛人鳳趕緊把關於毛邦初事件的詳細情報送到蔣介石案頭,期望蔣介石能據此查辦蔣經國。蔣介石雖然沒有如毛人鳳所期待的那樣真的查辦,但還是把蔣經國給扎扎實實地教訓了一通,弄得蔣經國好長一段時間抬不起頭來。 杜長城案 蔣經國遭此一劫,對毛人鳳恨得咬牙切齒,更加急於瓦解毛人鳳的鐵桶江山,將保密局「收歸國有」。用什麼手段能達到這個目的?國民黨情報老手鄭介民向他獻了一計:開辦訓練班,召訓新生及復訓保密、內調兩局現有幹部;在此基礎上,將兩局人員混編,以打破兩局長期以來的半敵對狀態,建立現代諜報體制,結束私人割據的局面。 這是對諜報系統的根本改革,也是對毛氏的「獨立王國」的根本動搖,非同小可,蔣經國豈敢擅自拍板,必須蔣介石點頭。而要蔣介石點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恰巧這時發生了杜長城案,才使蔣介石不得不認可蔣經國的決策。 杜長城算是一個知名人士,曾在四平戰役中立有「戰功」。國民黨逃離大陸時,杜任國防部技術總隊隊長,負責破壞各種設施,阻滯解放軍前進;抵台初期,在「保衛大台灣」的口號下,技術總隊又設計出在海水中遇敵自動升起爆炸的多種詭雷,備受毛人鳳贊賞。毛有意提攜杜長城,想進一步委以重任。 但陶醉於功名的杜長城,完全迷失了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幾斤幾兩。當時正值陳誠以解放軍渡海作戰為假設,在台灣海峽搞了幾次「海上大爆破」的軍事演習,杜長城利用這個機會,亂造預算,貪污了不少黃金,其中一部分送到毛公館,孝敬了毛夫人向影心。 在毛人鳳縱容下,他還竟然異想天開,打算綁架蔣經國。誰知內情被蔣經國偵知,杜長城和他的親信多人被捕。軍法單位對如此大案不敢審決,將全部涉案名單上呈蔣介石。蔣介石一怒之下,用紅筆在呈文正面的名單上打個括弧,批示「一律槍決」。杜長城及涉案的另一個毛氏親信胡凌影沒能逃過此劫,成了蔣經國的槍下鬼。 蔣經國一下子搞掉了毛人鳳的兩員大將,但這還不是毛人鳳最大的損失,毛最大的損失是:經過此案,蔣介石對毛人鳳開始失去信任,因而完全接受了蔣經國擬訂的諜報系統改革方案。等蔣介石一批定蔣經國的改革方案,一切便雷厲風行,毛人鳳大勢遂去,蔣經國便正式君臨台灣諜報系統,成了地道的台灣特工王。
毛人鳳被稱為國民黨特務機關的「笑面虎」、「毛軍師」、「毛大秘書」。毛人鳳做官的秘訣是:「忍」、「等」、「狠」三個字。 1946年3月,戴笠摔死在岱山,誰來領導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手段最陰毒的特工系統之一——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貌不驚人、才不壓眾的特務毛人鳳經過一番角逐,繼承了戴笠的衣缽。 有人說毛人鳳既不是黃埔軍校出身,更不是軍統初創時的成員,外勤沒有當過站長,內勤沒有當過處長,其出任軍統頭目實屬偶然。有人說毛人鳳靠的是和戴笠同學、同鄉而且沾親帶故,其發跡完全是依靠戴笠的提攜。這些說法看似有道理,卻沒有人把道理說透。毛人鳳從縣衙門的師爺做起,短短十餘年成為保密局的看門人,單靠運氣和裙帶關系並不能解釋完全,那麼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青雲直上呢? 毛人鳳敗退台灣後,曾向一個密友透露過自己的做官秘訣全在「忍、等、狠」三字。人說毛人鳳肖龜,取的就是他能倔能伸的性格。別人當眾搧他耳光,毛人鳳微笑自若;蔣介石脫下鞋幫往他臉上亂打,毛人鳳說這是「領袖的愛戴」……心字頭上一把刀,毛人鳳堅信忍能避禍,也能為陞官發財鋪好路徑。 軍統主要對付共產黨,如1949年11月14日,中國共產黨黨員江竹筠在重慶渣滓洞監獄被軍統特務殺害,年僅29歲。 重慶解放前夕,他製造了震驚全國的渣滓洞大屠殺;不久他又在昆明製造了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血腥事件,在香港策劃了對愛國將軍楊傑等人的暗殺慘案……他的「狠」使他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猙獰面目暴露無遺。

Ⅶ 雲南的名人有哪些

1、聶耳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於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並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於7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

(7)龍雲如何去上海擴展閱讀

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是發現的中國和亞洲最早人類。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雲南即彩雲之南、七彩雲南,另一說法是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

雲南國土總面積39.4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居全國第8位,總人口4770.5萬人(2016年) ,是中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下轄8個市、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Ⅷ 昆明市第一任市長是誰

潘朔端(1901~1978),又名潘燮,字孝源,1901年10月19日生於雲南省威信縣長安鄉潘家山。父親 系清末秀才,母親周氏。弟兄姐妹四人,潘朔端排行第三。黃埔軍校第四期學員。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因為有紅色傾向,潘朔端被清洗出部隊,流居上海。 1929年回滇擔任雲南軍官候補生隊中隊長,與大隊長盧浚泉和大隊副曾澤生一起編唱《吃飯歌》,還創辦了《新武力》的校刊,以宣傳「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思想,以致遭到了蔣介石的以「異黨」為罪名的查辦,候補生隊解散。歷任營長、團長、旅長、師長。 盧溝橋事變後主張抗日的滇軍將領龍雲,將原滇軍的6個旅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60軍,下轄182、183、184三個師,由滇軍將領盧漢任軍長、滇軍將領張沖任副軍長兼184師師長,潘朔端任第六十軍一八三師1081團長。 潘朔端在台兒庄戰役中帶領先頭部隊奮勇殺敵,裹傷指揮作戰,堅守陣地至後續部隊到達,立下戰功,被國民政府授予一級寶鼎勛章。還參加過武漢會戰、長沙會戰。 1940年底升任一八三師師長。1943年,任暫編第二十三師長。1945年,任184師師長,1945年9月,入越南接受日本投降。在此期間,杜聿明奉蔣介石之命,在昆明發動了「倒龍」政變。 1946年4月間,從越南直接海運到東北參加反共內戰。184師下設550團、551團、552團。副師長鄭祖志,參謀長馬逸飛,秘書王世臣。 1946年4月接替第52軍防務,551團駐鞍山,552團和師部駐遼寧海城,五五0團駐大石橋和營口。歸新六軍廖耀湘指揮。1946年5月27日,民主聯軍逼近海城一線,潘朔端抓住機會,在海城宣布起義。潘朔端成為內戰初期第一個起義將領。令蔣介石咬牙切齒。海城起義後,184師光榮改編為「中國民主同盟軍第1軍」,潘任軍長。同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秋,他申請到東北軍政大學學習,後調任嫩江軍區副司令員。1948年8月,他因工作需要調任四野十二兵團副參謀長,為策動長春城內60軍的起義作了大量工作。 歷任東北民主同盟軍軍長、東北嫩江軍區副司令員、1949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副參謀長、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共昆明市委常委、昆明市市長、昆明市革命委員會副主任。是第一至第五屆昆明市人大代表、第一至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省政協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55年,中央軍委授予其國家一級解放勛章。 10年文革,潘朔端受到嚴重沖擊,後期才恢復主持政府工作。1978年8月30日,他拖著便血3天的身軀去東風廣場開會,解決數百家拆遷戶住房的遺留問題,下午又實地勘查6個廁所的修建地點。因失血過多,傍晚到家就暈倒,住進醫院,搶救無效,同年9月14日病逝,終年78歲。
滿意請採納

Ⅸ 中國歷史上航海類,科技類,建築類的著名少數民族人物

熊慶來

熊慶來(公元1893~1969年)字迪之,彌勒人。曾赴比利時、法國留學,專攻數學,獲碩士學位。在法發表《無窮極之極函數問題》等論文,嶄露頭角。1920年創辦清華大學算學系及研究部,陸續寫成《高等數學分析》、《方程式論》等著作。1932年赴蘇黎世參加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後留法國從事數學研究,撰寫了《關於整函數與無窮極的亞純函數》等論文,其創見被學術界稱之為"熊氏定律" , 1934年回國,重主清華大學算學系。1937年應聘回滇擔任雲南大學校長12年。1949年到巴黎參加國際會議,在法治病從事數學研究。1957年回國,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任研究員直到去世。他熱情關心青年一代,曾增減了華界庚等知名數學家。

聶耳

聶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藝,一作紫藝。祖籍玉溪,生於昆明。中學時代即加入共青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師。1933年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參加進步音樂、戲劇、電影的創作和演出活動,並以"黑天使"的筆名發表藝術評論。1935年取道日本赴蘇聯,不幸於7 月17日在日本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溺水逝世。聶耳創作的歌曲有《義勇軍進行曲》、《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等30餘首,集中表現當時工農群眾的苦難和反抗,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救亡的堅決意志,成為"中國革命之號角"。 其中《義勇軍進行曲》於1949年9月27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議,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12月4 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其墓在昆明西山,玉溪辟有聶耳公園昆明翠湖、西山及玉溪有聶耳雕像。

皮邏閣

皮邏閣(公元697~748年)南詔第四代王,據胡蔚本《南詔野史》載,他於唐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寶七載(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間,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並吞了其他五詔,使洱海地區統歸南詔管轄,將王都從巍山遷至大理,當時稱為太和城。開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貢,受到唐玄宗的禮遇,加封為"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其後又加封"上柱國",並賜"龜茲樂一部"及金佛像等。

鄭和

鄭和原姓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宮為宦官,賜姓鄭。後從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為內宮監太監。世稱"三保太監"。1405-1433年,鄭和率27,800餘人,分62艘寶船,先後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灣和紅海、最遠到赤道以南非洲東海岸,歷經39個國家和地區,航程達10餘萬公里。此航海創舉,比葡萄牙人迪亞士到達非洲好望角、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還早80多年,比麥哲倫環球航行早100年。對中國的航海事業具有偉大的貢獻。

唐繼堯

唐繼堯 (公元1883~1927年)字螢賡,別號東大陸主人,會澤人,清癢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同盟會員。1909年回滇後歷任清陸軍督練公所參謀處提調、陸軍講武堂教官、監督、新軍管長。1912年率軍北伐,任貴州都督,次年調任雲南都督。19015年與蔡鍔等通電全國反對袁世凱稱帝,任護國都督兼第三軍總司令。1917年護法運動中任靖國聯軍總司令、元帥。1922年創建東陸大學,還支持趙藩等輯刻《雲南叢書》。1927年2月部將胡若愚、龍雲、張汝驥、李選廷等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5月,唐病逝於昆明,葬於園通山。著有《會澤首義文牘》、《會澤督黔文牘》、《會澤靖國文牘》、《東大陸主人言志錄》等。

龍雲

龍雲(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雲,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為唐繼部將,1927年胡若愚等發動兵變改組省政府成功,龍雲相繼任雲南省常務委員員主席、38軍軍長、雲南省政府主席、13路軍總指揮、國民黨雲南省黨部主任委員、滇黔綏靖公署主任。抗日戰爭時期,組織第58軍、第60軍參加中原抗日,後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陸軍副總司令等職。秘密參加民盟,支持民主運動。1945年10月,蔣介石以武力改組雲南省政府,龍雲調任軍事參議院院長。1948年底至香港,1949年8月13 日在香港發展《我們對現階段中國的認識與主張》的聲明,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際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民革中央委員會副主席。龍雲是繼唐繼之後,執掌雲南黨政軍權長達18年的人物,對民國時期的雲南省有較大的影響。

盧漢

盧漢(公元1896~1974年),原名邦漢,字永衡,昭通人,彝族。為龍雲手下的重要人物。抗日戰爭時期任第60軍軍長,參加台兒庄戰役,後任第13軍團軍團長、第一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第一方面軍總司令。抗戰勝利,率滇軍主力赴越南接受日本投降。1945年10月龍雲被迫下台後,調任雲南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雲南綏靖公署主任。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歷任雲南省臨時軍政委員會主任、西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常委、國防委員會委員、國家體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等職。盧漢繼龍雲之後,在民國時期執掌雲南軍政大權4年多, 為新舊政權交替之際的重要人物。

楚圖南

楚圖南(公元1899~1994年)雲南文山人。1923年畢業於北京高等師范學校(今北師大)史地系,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後在東北、山東等地任教及從事革命工作。 1935年到上海,在暨南大學任教,參加文化界的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受聘雲南大學文史系主任、教授,1943年加入民盟,為民盟雲南組織的領導人之一,為團結廣大知識分子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先後在上海、香港等地進行盟務活動,1948年底到河北平山縣中共中央所在地,1949年隨軍進入北平,參與文教接管,出席新政協一次會議。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文教委員會主任、文教部長。1953年後到北京,先後任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會長、國務院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協副會長和黨組副書記、二至五屆全國政協黨委、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人大常委、六屆全國人大副委員會。其著作主要有《楚圖南文集》(上、下)、詩詞集《蕊草集》,譯作《草葉集選》等。他還精於書法,各地園林名勝、紀念地多有刊物懸掛,文山西華園有楚圖南銅像。

Ⅹ 關於杜聿明將軍

杜聿明(1904.11.28-1981.5.7),字光亭,陝西米脂人,國民黨陸軍中將,愛國將領,著名的軍事家、統帥。

杜聿明於1904年11月28日出生在陝西米脂縣東區呂家嶮杜家灣。祖輩是當地封建地主。父親杜良奎,是清末舉人,在西安長安大學堂執教時,參加了同盟會,曾數度回米脂,鼓動縣里的民團趕走了清政府官吏,並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的斗爭。生母叫高蘭庭,出身貧寒家庭。杜有四個姐姐、一個妹妹,還有一個弟弟名聿德。

杜聿明從小就喜愛玩弄槍支,常偷偷到野外去打野雞,並偶有獵獲。十二歲時,在李鼎銘(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提到過)辦的成家坌小學讀書。李是杜的表哥。杜在學習上得到了這位嚴師的指點。

不久,祖父母相繼去世,當家的伯父杜良輔也病故了。杜良奎一直在外教書,素來不問家務,杜聿明只好承擔管家的重擔了。杜雖是少年當家,由於聰穎過人,居然很快掌握了一套經營家務、保全家業的本領。

杜十六歲時,他的父親由榆林返家,見其因操家務,學業基本荒廢,大為失望,決定將家務交侄兒杜聿成管理,杜便隨父到榆林中學繼續讀書。榆林中學校長杜斌丞(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是杜聿明的堂哥。杜在讀書期間,愛好體育,並且很快學會了步槍射擊瞄準要領。他立下這樣的志向:要麼學好英語,能夠出洋去看一看世界強國,學一學他們富國強兵的方法;要麼投筆從戎,自己能夠訓練出一支保家衛國的精兵。畢業考試,他的英語成績不佳,遂決心做一個愛國軍人。

1923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學畢業。同年8月,與比他大兩歲的曹秀清結了婚。曹也是米脂縣人,父親是該縣工商界的頭面人物。她原先在家中學習詩文繪畫,婚後才到榆林女子師范讀書,曾參加中國共產黨,後來「清黨」被清了出來。

正當杜聿明從榆林中學畢業後急於尋求出路的時候,他在《新青年》雜志上,看到了黃埔軍校招生的廣告。與此同時,他也在報刊上看到了吳佩孚辦洛陽軍官學校的招生廣告。由於革命思潮的影響和杜斌丞的熏陶,經過慎重考慮,毅然選擇投考黃埔軍校。

1924年3月,杜聿明和堂兄杜聿鑫、陝籍青年閻揆要、關麟征、張耀明等十一人,從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輪南下廣州。因為於右任(國民黨元老、曾在陝西擔任靖國軍總司令)向蔣介石的推薦,杜等全被錄取,成為黃埔軍校的第一期學生。於右任贈給他一幅對聯:安危天下重,博大聖人心。杜編在第三隊第三區隊第九分隊,隊長為金佛庄,同學有陳賡、李仙洲、侯鏡如、黃傑、關麟征等人。

開學不久,學校開始辦理入黨登記。杜聿明同時收到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員兩份登記表。他接受了國民黨黨員登記表,成為正式的國民黨黨員。

杜聿明受訓六個月後,被分配到何應欽第一教導團第一營第三連當見習官兼軍需上士。他精心安排士兵每月六元的伙食費,帶著炊事兵上街買菜,然後又跟著下廚房做飯,全連伙食辦得很好,深受連長和土兵的稱贊,不久擢升為第二排副排長。他當副排長後,卻對士兵要求苛刻,以致不得人心,處境困難。

1925年春,杜聿明隨教導第一團參加第一次東征。時任該團宣傳隊長的陳賡,見杜在連里呆不下去,便把他調到宣傳隊當隊員,擔任檢查部隊軍容風紀的任務。他發現任何一個官長或士兵,只要打破老百姓的一隻碗或損壞一棵莊稼,都要有關人員照價賠償,不稍假借,有時自己掏錢賠償。攻淡水城時,蔣介石挑選敢死隊員,作為爬城先鋒,他自告奮勇報了名,但未被入選。

東征軍攻克淡水後,杜聿明長了一身疥瘡,請假回廣州醫治。疥瘡治癒後,杜與其他三人回黃埔軍校謁見黨代表廖仲愷,廖不禁大喜,說:「你們來得正好,胡景翼(國民軍副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河南軍務督辦)要辦軍官學校,連連打電報請廣州派人協助,現在派你們到河南去,幫助胡籌備建校。」臨行前,廖將一封信交給杜,要杜經過北京時,將信面呈孫中山先生。

同年3月初,杜一行四人到了北京,受到汪精衛的接待。他們見到了已處於昏迷狀態的孫中山。杜聿明將廖仲愷的親筆信雙手遞給了孫先生的副官馬湘,後寫了一封致廖先生的信,匯報子孫中山的病情。接著,他們轉赴開封,在胡景翼的直接領導下,協助蘇聯顧問,籌辦軍校。僅一個月之久,胡因病去世,新任軍長岳維峻(原第二師師長)對蘇聯顧問和黃埔學生都不相容,杜等在河南沒有容身之地,被迫返回陝北。

不久,國民二軍高桂滋團補充營營長、大地主吳寶山為擴大日已的勢力,用重金聘請杜聿明為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未幾,補充營在榆次被晉軍繳械解散,杜被押至太原監獄卜太原警備司令孿生達是老同盟會員,對黃埔學生抱有好感,將杜釋放,還擺一桌酒餞行。之後,杜鄭重地給廣州革命大本營及黃埔軍校分別寫了書信,匯報自己的情況,請示行動。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即回信指示:希望杜聿明仍留北方,爭取機會和馬湘聯系,參加在北京碧雲寺停厝的孫中山先生靈櫬的守護。這時,正好高桂滋奉令率部開赴北京,擔任京畿的衛戍勤務,重新組編的吳寶山補充營也隨團北上。到達北京後,高桂滋將補充營改為特務營,派該營進駐西山碧雲寺靜宜園,守護孫中山靈櫬。杜聿明仍任該營副營長兼第一連連長。

1926年7月,廣州革命政府誓師北伐。杜聿明獲悉這一消息,決心南下歸隊。他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南京,不幸被孫傳芳的稽查隊抓獲,關進老虎橋監獄。一天深夜,他約同牢囚犯數人,越獄逃出,乘船到達武漢。

杜聿明逃到武漢,就去見鄧演達(時任國民黨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武漢行營主任,湖北省政務委員會主席等職)。鄧向他了解北方一些情況後,問:「你現在准備到那裡去?」他說:「我准備到南昌找校長。」鄧只叫他到武昌南湖學兵團找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兵團團長張治中。

當時,武漢正發生「血花劇社」事件。張治中會見杜聿明時,問杜對此事件有何看法。他說:「我反對血花劇社有人提出反蔣的口號,我認為反對校長就是反革命。此中定有人搗鬼。不過我們國民黨的處理也有不當之處,這種小事不必弄成慘案,搞得輿論嘩然,不利於革命。」張連連點頭贊許,並提醒他,現在外面思想情況很復雜,一定要有自己的堅定信念。張還勸他,在南昌方面戰局未定以前,不必去找蔣介石,可以留武漢工作。因此,杜聿明打消了去南昌的念頭,在張治中學生兵團任第一營第三連中校連長。

寧漢徹底分裂後,武漢方面的倒蔣運動達到了鼎沸的程度。有一天,中央軍校武漢分校在武昌閱馬場召開大會,將槍決洪君器。洪是張治中的內弟,在學生兵團任職。洪的傳令兵告密說:「張治中、洪君器等企圖將學生兵團帶到南京。」於是,武漢當局逮捕了洪。會上,當眾人高呼「打倒蔣介石。槍斃洪君器」的口號時,杜既不舉手,也不呼喊。當天晚上,三連召開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員大會,對杜聿明提出質問,杜始終不回答一句話。最後,全連以黨員大會的名義,決定將杜先行禁閉,待請上級徹底查辦。有一天,他聽到正在閑談的一個守衛說:「這些都是反動分子,很快就要槍斃掉。」當晚,杜冒死逃了出來,扮成商人模樣,乘船前往南京。

杜聿明到南京後,找到了張治中,此時張任總司令部訓練處校閱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又帶杜去見蔣介石。蔣很高興,給了杜一些錢,並叫他到總司令部黃埔同學會登記處登記。張遂委任杜為校閱委員會中校委員。

同年8月,蔣介石被迫下野,張治中出國考察,杜聿明跟著也失了業。他只好靠南京黃埔同學會每月十二元津貼維持生活。

1928年夏,張治中考察回國,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訓練部主任,令杜為該校杭州預科大隊第二中隊中校隊長;次年初,杜回南京軍校任第七期第四隊中校隊長;同年冬又任新編第一師第二旅參謀主任。1930年初,蔣介石成立教導第二師,張治中任師長,杜聿明任該師第二旅第五團一營中校營長,不久升為該師第六團上校團長。

1930年冬,教導第二師改番號為陸軍第四師,杜為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團團長。他認為團長這個職務很關鍵,搞得好就能爬上去,搞不好就會一蹶不振,因此格外奮發努力。師長徐庭瑤要求邯屬甚為嚴格,看到多數團隊都是鬆鬆垮垮的樣子,唯獨杜團認真遵照其指示辦事,教育訓練各方面井井有條,操練嫻熟,因而對杜大加贊賞。

1932年初,徐庭瑤的第四師奉命開皖北參加大別山「圍剿」紅軍,在霍丘被紅軍曠繼勛部擊敗。在關鍵時刻,徐令第二十四團全力反攻,杜聿明率部穿插,突入霍丘,使紅軍損失重大。徐庭瑤為他記首功,並上報晉升杜為少將團長。這年冬,徐升任第十七軍軍長,杜被委為該軍第二十五師第七十三旅旅長,不久升為該師副師長(師長關麟征)。

1933年2月,日本侵略軍分兵三路進攻熱河,第二十五師奉命從徐州、蚌埠一帶開往通縣集結,阻擊敵人。3月9日,第二十五師到達石匣鎮後,杜聿明和關麟征驅車往古北口,與東北軍軍長王以哲聯系。王要第二十五師接替第一一二師的長城陣地,在第一線擔任防守,關不同意接防長城陣地,堅持在古北口南城佔領第二線陣地。雙方相持不下。杜乃向關建議說,從地形上看,長城比古北口地勢高,高屋建瓴,得之則佔先制之利,可以瞰制來犯之敵,可是關不同意。結果,第二十五師佔領古北口南城東西兩側高地,形成第二道防線。而第一一二師主力卻撤守古北口以西高地,僅留一個團守備長城第一線。

第二天,日軍西義第一軍第八師團及騎兵第三旅團迅速突破左翼第一一二師陣地,進占古北口關口,並乘勝向第二十五師陣地發起攻擊。關鱗征指揮所部張耀明第七十五旅反攻,在爭奪高地時負傷。這時,杜聿明代理師長職務,指揮該師官兵,繼續同日寇浴血奮戰。3月12日,杜奉命將陣地交與第二師,率部撤至密雲整補。

這年秋,杜聿明進入南京中央軍校開辦的高等教育班進修。學習期間,經同鄉、黃埔一期同時畢業的馬志超介紹,參加了夏興社。

1936年春,杜聿明從中央軍校高級教育班畢業。杜本應返第二十五師供職,但由於和師長關麟征相處不甚和諧,不太願回去。徐庭瑤即向蔣介石保薦他到新成立的南京陸軍交輜學校擔任學員隊隊長。1937年,交輜學校戰車營、交通兵第二團所屬裝甲汽車隊合編,並補充一批戰車,建成國民黨軍第一個陸軍裝甲兵州,杜聿明委為第一任團長。「八·一三」淞滬抗日時,杜率領裝甲兵團第一營的二、四兩連,在上海匯山碼頭協同步兵阻擊企圖登岸的日軍。

1938年,裝甲兵團撤至湖南湘潭整訓,不久該團擴編為第二百師,以杜聿明為師長。杜認為,對於一支軍隊來說,擁有優良裝備只是條件之一,最重要的還須有能夠使用這些裝備的官兵,否則,優良的裝備就是一堆廢鐵。因此,他集中全副精力大舉練兵,決心在短期內將第二百師練成一支能夠馳騁疆場與日軍打硬仗的勁旅。

杜聿明主張練兵首先練官,練官首先練自己。他自從任裝甲兵團團長開始,就很注意這個問題;當師長後,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為了掌握技術。他穿上工作服,刻苦學習駕駛和修理,常常鑽到車底下修底盤;他還把新發現的問題,隨時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如:戰車和步乒聯合戰斗如何協同;單車與群車之間的配合;戰車射擊和偽裝;戰車與炮兵協同等問題。杜善於學習,做到不恥下問,深入探索,終於由外行變成內行,逐漸系統地掌握了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指揮要領。在他的帶領下,全師官兵鑽研技術蔚然成風,形成了練兵高潮。當時,國民黨隨軍記者評論說:「他雖非機械專科出身而鑽研機械知識,極有心得。治軍之暇,仍手不釋卷,將來學問之造詣,興事之成功,無可限量矣。」

杜聿明說:「我們不但要加強作戰指揮和戰斗訓練,還必須注意到加強精神訓練,豐富官兵文娛生活。」他特委了一批政治幹部,經常向官兵灌輸愛國主義思想,要求連隊成立小型俱樂部,創辦黑板報,教唱軍歌,經常組織球類、田徑比賽。這些措施,深受官兵的歡迎。

1938年12月,第二百師擴編成新編第十一軍,從湖南湘潭移駐廣西全州,杜聿明委為副軍長(軍長徐庭瑤)。不久,番號又改為第五軍,杜升任軍長。該軍是國民黨政府在抗日戰爭初期成立的唯——的機械化新軍。杜提出:「操場就是戰場」,「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要求新軍具有「五除」(除驕、惰、偽、欲、惡)、「三習」(習精、誠、勤)的朝氣。

這時,杜聿明把練兵的重點轉移到步兵師的訓練上來。杜認為,戰場上決戰的勝負,陣地攻防的得失,完全依靠步兵來完成,機械特種兵,只在火力協同,用火力的優勢來壓倒敵人,要達到攻必克,守必固,全部殲滅敵人於戰場上,是要由步兵師來完成的:所以,他非常重視士兵體格,並注重射擊、刺殺、投彈、夜戰、近戰等訓練。他每到各團、營、連看士兵訓練時,都一一做示範,同士兵用步槍、輕機槍射擊比賽,提出誰打得滿分,當場發獎金;發現教育上有發明創造的,當場講評表揚,並傳令各師派軍官來觀摩。後來重慶軍事委員會派員來校閱,第五軍的軍事訓練列為全國第一。此時,杜聿明年僅三十四歲。

為截斷我西南國際交通線,從1939年夏起,日本侵略軍集結兵力,准備開辟華南戰場。11月17日,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陸,進占欽州,19日,又突破小董防線,向南寧進擊。杜聿明的第五軍奉命從全州向南寧附近集中,准備攻擊由欽州、防城登陸的北進之敵。

11月24日,號稱「鋼軍」的日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旅團長是中村正雄)進佔了南寧,一個月後,又攻陷了桂南戰略要地昆侖關。面對日寇氣勢洶洶的進攻,杜聿明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戰局,估計了敵人的弱點,向重慶最高統帥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乘敵孤軍深入後援未濟之時,集結優勢兵力,配合地方民眾,迅速反攻,以擊破侵敵而恢復國際之重要交通。」

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命率第五軍擔任對邕賓路的正面攻擊(參見昆侖關戰役),意在先行擊破昆侖關及八塘附近之敵。杜召集團長以上會議,宣讀作戰部署:以鄭洞國榮譽第一師從正面進攻;戴安瀾第二百師為總預備隊;邱清泉新編第二十二師迂迴敵後進出南寧以北;向六塘守敵攻擊,以截斷南寧、昆侖關交通聯絡,孤立昆侖關之敵。第二天,白崇禧和陳誠到譚蓬村第五軍司令部視察。陳嚴令杜要如期攻克昆侖關,直下南寧。杜連聲稱「是」,毫無難色。

12月18日拂曉,反攻開始。在戰車、炮火掩護下,杜聿明第,五軍對昆侖關守敵進行了猛烈的攻擊。鄭洞國師與日寇展開白刃戰,首先佔領了仙女山。當晚各部乘勝進行夜襲,相繼佔領了老毛嶺、萬福村、441高地,最後佔領了昆侖關。可是,19日午後,日軍在大批飛機掩護下,進行反攻,昆侖關又被奪去了。此後,雙方反復爭奪,官兵傷亡甚重。

杜聿明在此期間,集中全副精力掌握戰機。雖然敵人的炮彈紛紛落在指揮所附近,在杜的身邊爆炸,但他極為鎮定。從容指揮戰斗。他隨時傳令嘉獎並用物質鼓勵作戰英勇的部隊,以鼓舞士氣。他每天隨身攜帶一部電話機,一架望遠鏡,冒著敵軍炮火的轟擊和敵機的輪番轟炸,不計個人安危,來到便於瞭望的前沿陣地,觀測敵情戰況,因而對昆侖關周圍地形和敵陣兵力火力,能夠作出合於實際的判斷,並據以制定正確的作戰方案。經過縝密的研究比較,並同各師長研究後,他決定採取「要塞式攻擊法」,逐步縮小包圍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敵人。

杜聿明命令第二百師副師長鼓璧生率部從公路左側越過昆侖關,形成包圍之勢;邱清泉師把戰車埋伏在公路兩旁的叢林地帶;鄭洞國師則加強右翼攻勢,再度進入昆侖關內敵軍縱深陣地,將敵指揮部及炮兵陣地摧毀。戰斗整整打了十八天,於31日以中國軍隊獲重大勝利而告結束。

昆侖關一戰,日軍損失空前巨大。據日本戰後公布的材料統計,這次戰役,第十二旅團班長及軍官死亡達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士兵死亡四千餘人。旅團長中村正雄在九塘被鄭洞國的第三團擊斃。中村正雄臨死前在日記本上寫道:

「帝國皇軍第五師團第十二旅團,之所以在日俄戰爭中獲得了『鋼軍,的稱號,那是因為我的頑強戰勝了俄國人的頑強。但是,在昆侖關,我應該承認,我遇到了一支比俄更強的軍隊……」

昆侖關戰役中國軍隊獲得重大勝利,捷報傳出,舉國歡騰。全國各地的記者紛紛前來采訪。當時的《中央日報》在題為《記杜聿明將軍》的文章中稱:

「我國機械化部隊開始殲敵,則自杜將軍聿明督率始,在昆侖關大捷後,敵人開始認識到?我國軍隊已踏入世界近代軍隊行列。」

部隊經過休整以後,杜聿明在巍峨的昆侖關上,建立了一座「第五軍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並親筆寫了四百多字的悼念碑文。他對記者說:「這次抗戰勝利,各位在戰場上都親眼看到了,請如實宣傳,用不著格外誇大,但有一點是需要著重宣傳的,那就是要強調本軍是民眾的武力,民眾是本軍的父老,所以諸位要記載這一次勝利,千萬要帶一筆,本軍的勝利,其實也是民眾的勝利。」

1941年2月,杜聿明作為中緬印馬軍事考察團成員,赴緬甸、印度、馬來西亞作軍事考察。

在考察完畢的那個晚上?杜聿明依據為期一百天審慎考察所得到的情況,進行了冷靜的分析,然後,通宵達旦地在長達三十萬言的「中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報告書」上,執筆寫下這樣的結論:

「日本對於中國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將不是從中國境內截斷,而是配合它對亞洲的政治戰略整個策劃的。日軍侵略越南並與泰國建立友好條約表明,它即將向英國的遠東殖民地進軍,這樣既可奪取英殖民地,又封鎖中國,起一箭雙雕的效果。」

有鑒於此,杜聿明提出中英兩軍為確保仰光海港之目的,應集結主力在緬甸邊境預先構築陣地採取決戰防禦。後來編成的《中緬印馬軍事考察團報告書》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由杜擬的中英緬共同防禦計劃草案。

當時正在緬甸的英國駐新加坡總督波普漢中將看了這份報告書,不覺大吃一驚,間杜:「象你這樣富有理智而又剛強果斷的將領,中國有多少?」

杜聿明自豪地回答:「俯拾皆是。」

「那末,勝利屬於你們!」身著戎裝,胸前佩著數枚勛章的波普漢中將站起來,兩腳一並,給杜聿明行了一個軍禮。

1942年初,日軍第十五軍飯田樣二郎率四個師團分兩路向緬甸進攻。中國派出遠征軍,杜聿明為第一路副司令長官。中國和英國軍隊集結後,策定作戰計劃,分三路南下迎擊日軍。杜聿明第五軍為中路軍,於3月9日接替英緬軍在同古的防務(參見滇湎路戰役)。

杜根據所獲敵人文件,了解到當面敵情及作戰意圖後,認為當面之敵,最多不超過兩個師團,決心集中兵力,利用同古有利地形,擊破當面之敵,進而協同英緬軍收復仰光。杜的方案,得到了羅卓英(第一路司令長官)、美國史迪威(參謀長)的同意。

3月20日,同古諸戰開始,一連數日,敵陸、空配合並與炮兵、戰車協同進攻。至26日,正面敵人以其三個聯隊向同古西北角猛攻,第二百師第六團陣地被突破;27日,新編第二十二師到達同古以北,與敵遭遇,雙方徹夜對峙。28日,日軍北守南攻,在同古北修築工事,企圖阻止新編第二十二師前進,而集中主力猛攻第二百師,並施放糜爛性毒氣,第二百師官兵傷亡甚重。杜聿明即指揮新二十二師對當面之敵施行猛攻,進佔南陽車站,以解第二百師之圍,但日軍憑借附近建築物固守。兩軍反復爭奪,激戰至30日。

這時,遠征軍東路第六軍,西路英緬軍,均正與日軍展開激戰,不能如期按原協定進入前線,而日軍從仰光派出的後續部隊將很快加入攻擊,對第二百師實行強行包抄。第二百師已連續戰斗十二天,補給中斷,糧彈兩缺,有被敵各個擊破的危險。杜聿明遂決心令第二百師突圍撤退,以圖集結兵力,俟機再與敵決戰。

就在杜聿明下令第二百師突圍的時候?吏迪威堅決反對,堅持以不足兵力向敵攻擊,並派參謀竇爾登監督杜實施。杜以「保全戰力,這是任何一個指揮官的常識和義務」為由拒絕,不服從史迪威的命令,開始實施有計劃的主動撤退。經過縝密部署,杜令鄭庭笈指揮第二百師城內部隊向敵佯攻,主力迅速撤退,於30日退出同古;安全渡過色當河。第二百師師氏戴安瀾事後深有感觸地說:「下令沖鋒,原本是步兵打仗的口頭禪:緊要關頭人敢於下命令撤退,才是指揮官的真功夫啊!」

第二百師撤退後,杜聿明鑒於同古被圍的教訓,制定了「利用隘路預設縱深陣地逐次抵抗優勢敵人攻擊」的戰術,這就是中國抗戰史上著名的斯瓦逐次阻擊戰。

30日晚,杜命令新二十二師在斯瓦河南北兩岸構築數個梯形陣地,兩側埋伏阻擊兵,陣地正面埋設地雷。新二十二師採用這種戰術,運用靈活,虛虛實實,使日軍捉摸不透。遠征軍先攻繼守,用逐次抵抗戰術與日軍五個聯隊激戰達十二次之多,遲滯達半月之久,敵軍每前進一步,都需要付出人員裝備極大消耗的代價,達到了以少勝多,以劣制優的目的,成為抗戰史上一罕見的戰例。

4月13日,英軍要求中國軍隊接替英緬軍西路防區,企圖渾戰撤走,史迪威、羅卓英重新部署作戰方案,准備在曼德勒會戰,命令第五軍、第六十六軍分布在長達三百公里的平(滿納)曼(德勒)公路上。杜聿明認為這樣分散兵力,會被敵人各個擊破,一再申述棠吉的重要性,主張要麼退守棠吉,守住臘戍前方門戶;要麼就在平滿納打下去,反對無准備的曼德勒會戰,但未受到史、羅的採納,杜只得從命,放棄了棠吉。於是日軍重新進占棠吉,並直取臘戍,從西南面截斷了集結於曼德勒准備大戰的中國主力軍後方,在曼的第五軍,不得不向伊洛瓦底江西岸撤退。從此,遠征軍走上了慘敗境地。

此間,史、羅丟下部隊隻身逃往印度,並電令部隊全部向溫藻撤退,而蔣介石又命令部隊向密支那、片馬轉進。杜決心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執行,向國境撤退。

第五軍各部回國經過之處,都是些崇山峻嶺,人煙稀少的地方,給養困難,而又蚊蚋成群、螞蟥吸血。沿途官兵死亡相繼,屍骨暴野,慘絕人寰。杜本人亦感染重病,幾乎殞命。第二百師師長戴安瀾在同敵激戰中負重傷,不治去世。

杜率第五軍殘部回國後,一再向蔣介石檢討說:「這次作戰失敗是學生指揮無能,未能完成任務,為國爭光,請校長處分。蔣不僅沒有給杜處分,反而擢升杜為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兼昆明防守總司令之職。

杜聿明就任新職後,面臨的最大難題是,蔣介石和雲南行營主任兼雲南省主席龍雲的矛盾非常尖銳,相互之間經常發生激烈的沖突。蔣處心積慮要翦除龍雲。杜深知如果不搞好與「雲南王」龍雲和同盟軍美軍兩方面的關系,不僅自己在昆明蹲不下去,更重要的是不能完成「捍衛西南戰略要點」的重任,有負厚望,弄得不好甚至會身敗名裂。他冥思苦想,尋求妥善對策,幾乎廢寢忘食,最後,他橫下一條心:「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決定對龍採取表面應付、內加警惕的方針。此後,杜和龍雲周旋,恪守部下對長官的應有態度,執禮甚恭。如有關行營和地方政府的事項,在處理前杜都向龍雲請示,經龍同意後再執行,決不專擅。數年間,杜漸漸取得了龍雲的信任,表面上看來二人感情融洽,幾乎無話不談。對於龍雲左右重要負責人員,杜則廣為接納,經常和他們打牌喝酒,參加一些娛樂集會,互相稱兄道弟,以示彼此無所猜疑。杜對美軍也小心照顧,美軍有所要求,能辦到的馬上就辦,盡量滿足,不能辦的,則婉言解釋,免除誤會。美軍在公餘之暇,經常舉行各種娛樂和晚會,杜也去應付,凡接到美軍邀請,大都准時到場,一道翩翩起舞。杜的這種做法,雖然引起了不少國民黨軍政人員的非議,甚至有人向重慶控告。然而,蔣介石卻對他撫慰再三,並開了一張巨額支票送給他,令其安心履行原任務。

1945年4月初,蔣介石突然電召杜聿明去重慶。蔣與杜一見面,就問:「你來的時候看到什麼人沒有?」杜答:「誰也沒有看見。」蔣高興地連聲稱好,接著說:目前准備對日本侵略軍進行總反攻,必須先安定後方,統一雲南的軍事政治,保障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現在擬調龍雲到中央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恐其不服從中央命令,你要在軍事上作徹底解決龍雲的准備,先將昆明附近的國防-正事全部控制,然後在我明令到達的同時,即以武力解除龍雲的全部武裝,限龍雲於3日內到重慶。並問杜有何意見。他一口就承擔了這個任務。蔣介石昕了很高興,要杜即刻回昆明作準備。可是,何應欽(當時駐在昆明的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認為,勸龍雲自動辭職是可能的,龍不會頑固戀棧,這樣解決可免於動武。杜聿明也表明同意。於是,何和杜從多方勸龍雲自動辭職,歷經三個月之久,龍雲卻毫無退意。

是年8月9日,蔣介石再次電召杜聿明到重慶,面授機宜。蔣指示說:「你這次回去做解決龍雲的准備工作,除軍事准備外,還要對雲南的通訊、交通及各機場作周密的布置,防止龍雲逃跑。」

8月11日,杜聿明飛回昆明,立即進行解決龍雲的准備工作。在軍事方面,杜假借到淪陷區大城市解除日本武裝作準各為掩護,對排長以上軍官親自教授沙盤模擬演習,對龍雲在昆明的兵力、駐地作了調查研究,擬定了對策,以期在短時間內將龍雲的武裝徹底解決。昆明通全省的電話、電報、公路、鐵路及飛機場,也制定了嚴密控制辦法,使龍雲與外界隔絕,無法逃走,只留五華山彈丸之地和一營衛隊,讓龍雲自己決定去從。對於如何投送蔣介石命令,說服龍雲就範也作了准備。這些工作秘密進行了一個月之久,才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