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行倉庫的事件起因
從1937年7月7日開始日本以盧溝橋事變為借口進行全面侵華。當日軍在中國北方橫行的同時又於同年8月13日發動了對上海的進攻。盡管面對著後勤保障不利、士兵訓練不足及缺乏空中及重炮支援等困難,國民革命軍仍固守著幾近成廢墟的上海。但日軍並沒有攻擊位於上海的外國租借地,表面上仍與其他國家保持友好關系,盡管事實上與其關系十分緊張。直到四年後日本決定向同盟國宣戰,日軍才佔領上海的外國租借區。
到1937年10月26日國民革命軍在上海閘北區的抵抗日漸艱難。中華民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命令該區所有軍隊撤出,以防衛上海西部郊區,同時命令第三戰區代理司令長官顧祝同讓精銳的第八十八師單獨留守。這樣做一是為了拖延日軍進攻速度,二是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在抵抗日本侵略戰爭上的堅決態度,並以此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此時九國公約簽字國正好將於當年11月6日召開會議。顧祝同本人出於個人感情並不願意讓第八十八師留守,因為他曾是第二師(第八十八師整編前的番號)的指揮官。顧打電話向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傳達命令,而孫強烈反對這一計劃。之後孫又將自己的參謀長張柏亭派到離前線20公里的顧祝同的司令部反復協商。
無論是顧祝同、孫元良還是張柏亭都不會違抗蔣介石的命令,但孫經張向顧建議,既然是出於政治的目的,那麼留守閘北的部隊,兵力多是犧牲,兵力少也是犧牲。同時,守多數據點是守,守一二個據點也是守。顧祝同最後同意第八十八師留出一團兵力,留守地點則自行處置。張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師師部四行倉庫後,孫元良決定,就以四行倉庫作為固守據點,但覺得一團兵力仍然過多,在最後撤離之前,又決定只留一個加強營就夠了。於是就以第524團第1營為基幹,配屬必要的特種部隊,組成了一個四百多人的加強營。由中校團副謝晉元、少校團副上官志標,和少校營長楊瑞符率領。
10月26日晚10點駐扎與上海北站的第524團接到命令要求撤回位於四行倉庫的師部。第一營營長楊瑞符面對這條要求其撤出已堅守兩個多月的陣地的命令一開始難以接受,但在得知孫元良是讓第一營防守四行倉庫後便同意撤退。 27日早晨,天色還灰濛蒙時,日軍大搖大擺地在重炮與坦克的掩護下,向四行倉庫進行了首次進攻。日軍雖然全麵包圍了四行倉庫,卻也明白了這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面對這座六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日軍的坦克沖不垮堅固的工事,雖然有飛機,但是不敢胡亂投彈轟炸,惟恐誤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國際爭端,甚至連遠程大炮都不敢施放,這里東、南面都是租界地盤,日軍只好用輕型炮火亂轟了。四行倉庫內的中國守軍任憑日軍的炮火亂轟亂炸,該修工事的修工事,該睡覺的就睡覺,全然沒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裡面。
二小時後日軍無奈地結束了第一次的攻擊。 下午二點,日軍派來了大批援軍,直抵蘇州河邊。謝晉元在在樓上窗口觀察敵情,當日軍接近到四、五十米時,謝晉元當即下令開火,在倉庫外面的敢死隊也忽然投彈、掃射,與樓上形式交叉火力,頓時撂倒了一片日軍。激戰二小時時,敢死隊撤回了倉庫,幾十名日軍企圖偷偷跟進,倉庫內的守軍放過了自己人後,立即用機槍,集索手榴彈朝日軍狂打了一頓,這幾十個日軍大部留屍當場。
第一天的戰斗,日軍死亡200多人,大敗而歸。我軍無一陣亡,只有幾個輕傷,可說是大獲全勝了。 28日,惱羞成怒的日軍這天豁出老本,非要撥掉四行倉庫這顆眼中釘,戰斗的激烈巳無法述說,當日軍突破四行倉庫外圍陣地後,有一小隊十幾個日軍,潛至倉庫底層,企圖用成包的烈性炸葯,炸毀底層牆體,藉以打開一個突破口。這里恰是一個射擊死角,這要是讓日軍炸開一個大口子出來,四行倉庫就算是完了。
在這緊急關頭,忽然一名叫陳樹生的敢死隊員,身上捆滿了手榴彈,拉響導火索後,從六樓跳進了這一小隊日軍是中,一聲巨響後,敢死隊員陳樹生與十幾個日軍同歸而盡,後面的日軍全驚呆了。
謝晉元看著樓下的濃濃煙火,他流淚了,他為手下有這樣的勇士流淚,他為勇士的捨生取義之英雄氣概流淚。他相信,有這樣的勇士在,陣地不會丟,國家不會亡。
這一天的殘酷戰斗中,謝晉元親手擊斃日軍官佐兩名。
四行守衛戰,真正是一場空前絕後戰場奇景,一場有成千上萬人親眼觀戰的敵我廝殺。每當日軍要進攻時,蘇州河對岸的「觀眾」,就舉起大黑板,告訴中國守軍敵軍的主攻方向,並集合起來高唱《八百壯士之歌》(*注),於以聲援。
四行倉庫隔著蘇州河的英租界里的一位武官,也深為中國軍人堅守死地而敬佩,曾多次託人婉勸孤軍放下武裝,特許他們退入英租界內,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謝晉元婉拒了英國軍人的好意說;「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死地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28日夜,一名14歲的童子軍楊惠敏(女),她在目睹了中國守軍與日軍的浴血奮戰後發現,四行倉庫四面被重疊的『太陽旗』,『米字旗』包圍著,她突發奇想,假如在四行倉庫頂上插上一面中國的國旗,這該是多麼地鼓舞人心,而表現出我中華民族的凜然正氣不可侵犯。於是,在這天夜色深濃之時,楊惠敏在內衣上包裹著一面大大的國旗,穿上童子軍制服後,便靜靜地各四行倉庫爬去。
半路上忽然槍炮聲大響,她以為是敵人發現了她,於是急忙趴在地上,稍後仔細一看,原來是日軍在向四行倉庫進行夜間攻擊。過了一些時間,炮火聲慢慢地停了下來,於是,她又開始爬行,終於爬到了四行倉庫東側的樓下。
謝晉元團長(中坐者)與堅守四行倉庫的第一營四位連長
謝晉元與營長楊瑞符白天巳從河對面的大黑板上知道了有人要來送國旗,但是萬萬想不到的是由一個14歲的女孩子送過來的,面對著楊惠敏遞上來的一面被汗水浸透了的國旗,四行倉庫內的勇士們都流下了激動的熱淚。
29日拂曉,曙色微明之中,四行倉庫的頂樓平台上,站著二十來人,莊重地舉手向緩緩上升的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敬禮。
這一天,在蘇州河南岸的大樓頂上、堤岸邊、街道上,數不清的人群忽然看見了四行倉庫平台上升起了一面中國國旗,在四周日軍的『太陽旗』包圍中獵獵飄揚,顯得是如此地醒目,如此地光彩奪目,人們脫帽、揮手致意,高喊「中華民族萬歲!萬歲!萬萬歲! 謝晉元帶領中國軍的勇士們,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瘋狂攻擊,擊斃日軍數百人,直至到11月1日,謝晉元接到最高統帥部的撤退命令後,才率部退過蘇州河,一向瞧不起中國軍人的大英帝國軍人,在目睹了這場置於死地而後生的四行保衛戰後,對中國軍人表示出了由衷的敬意與友好。英軍駐上海總司令史摩萊少將,親自來到蘇州河新垃圾橋邊,指揮英軍壓制日軍火力,掩護勇士們撤退。
謝晉元率部退出後,南京國民政府發令;所有參加四行倉庫守衛戰的官佐、士兵一律晉升一級。
謝晉元從中校團副上升為上校團長,並授予青天白日勛章一枚。
這就是在「淞滬戰爭」中的最後一仗 ,也是打出了中國軍人壯烈、英勇奇跡的一仗。
B. 說幾個鮮為人知的抗日故事。越多越好。
抗日戰爭故事: 1、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2、.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1940年,他離家奔赴抗日戰場,長年轉戰南北。他參軍以後,童年時代的情景常常浮現眼前
3、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4、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5、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的關懷。毛澤東和朱德曾多次題詞勉勵兒童團員。 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 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1/3
鐵蹄下抗爭 戰火中成長——當年的抗戰少年兒童追憶抗日救亡
6、楊惠敏 女童子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游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她保留了死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姓名)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國軍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斗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英國路透社記者先後將八百壯士和女童子軍的英勇事跡,傳遍海內外。當八百壯士完成堅守四行倉庫的使命後,中央同意撤軍到租界去,沒有多久,楊惠敏也走到租界去為八百壯士服務。
楊惠敏不僅是中國女童軍的光榮,也是中國女青年的榜樣。保家衛國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槍,一面小小國旗,足以振奮戰場上的軍心民氣,而童子軍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務人群的仁愛犧牲精神。
7、閻海文寧死不屈的「支那空軍勇士」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後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淞滬會戰中被擊落,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贊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麼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傢伙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但他並沒放棄反抗,一直戰斗直到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一個多月後,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閻海文,遼寧省北鎮縣人,殉國時年僅22歲。他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對手日本人,更為一個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可這豐碑上,又何止凝聚著一個閻海文,而是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C. 謝晉元退出四行倉庫後在哪難道一直在上海嗎。全團人不是羊入狼口嗎
謝晉元退出四行倉庫後在英租界被英人扣留,然後有一部分逃脫,有一部分被日軍俘虜送到巴布亞紐幾內亞做苦力,至今埋骨異鄉。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分1-3層,其中1-2層為常設展廳,3層為臨展廳。紀念館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基本陳列,展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和全面抗戰的背景下。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後期,中國軍隊第88師262旅524團1營420餘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奉命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抗戰的感人事跡,再現了以謝晉元為代表的「八百壯士」英雄群體形象。陳列內容分為「血鏖淞滬」、「堅守四行」、「孤軍抗爭」、「不朽豐碑」四個部分。
D. 關於戰爭的故事
1、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2、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
3、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
4、女童子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楊惠敏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游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她保留了死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姓名)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國軍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
當八百壯士完成堅守四行倉庫的使命後,中央同意撤軍到租界去,沒有多久,楊惠敏也走到租界去為八百壯士服務。
5、寧死不屈的「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
一個駕機作戰被擊落跳傘的中國空軍,用配槍的最後一顆子彈拒絕俘降,用自己的熱血和正氣,征服了他的敵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淞滬會戰中被擊落,幾天來,他們已嘗到了中國空軍的苦頭,中外輿論對中國空軍的贊譽,也使他們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覺。他們急著想看到中國空軍是什麼樣,粗野的日本大兵邊飛跑邊喊罵著:「活捉支那飛行士」、「讓這傢伙償償皇軍戰刀的滋味」、「不,讓他投降,讓他跪著求饒。」 但他並沒放棄反抗,一直戰斗直到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
當天下午,日本兵列隊脫帽,向剛樹立的一座新墳,上書「支那空軍勇士之墓」致敬,為敵人的勇士舉行葬禮,這是他們的第一次。一個多月後,在東京新宿繁華的鬧市區,「支那空軍勇士閻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日本人,參觀的東京市民絡繹不絕。
E. 有沒有類似《狼牙山五壯士》的抗日故事,要簡短而容易理解的! 謝謝
1、楊惠敏 女童子軍冒死送國旗振奮全國人心
一位十七歲中國女童子軍泅水游過蘇州河,勇敢護送國旗獻給八百壯士的壯舉,振奮了整個上海戰區和租界民氣軍心。(她保留了死守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姓名)中日淞滬大戰中,上海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震驚中外,為我全國軍民豎起一座不屈不撓的精神堡壘。
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眼見對岸日旗遍布,獨四行倉庫屋頂未豎國旗,便決心要將青天白日旗送進四行倉庫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曉,謝晉元團長率領所屬肅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於一片煙塵火海中,爭睹巨幅青天白日國旗,迎風招展,無不喜極而泣,感奮萬狀。當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報,都報道四行孤軍奮斗和女童子軍楊惠敏代表全體市民,冒險潛入倉庫向孤軍獻旗種種細節。
英國路透社記者先後將八百壯士和女童子軍的英勇事跡,傳遍海內外。當八百壯士完成堅守四行倉庫的使命後,中央同意撤軍到租界去,沒有多久,楊惠敏也走到租界去為八百壯士服務。
楊惠敏不僅是中國女童軍的光榮,也是中國女青年的榜樣。保家衛國不是一定要持刀持槍,一面小小國旗,足以振奮戰場上的軍心民氣,而童子軍精神,就是不居功、不怕死,完全是服務人群的仁愛犧牲精神。
2、活在歌聲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這首名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敘事民歌傳唱了許多年,優美的旋律和動人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國成立後,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F. 東方戰場楊惠敏扮演者
劇名:《東方戰場》
角色:楊惠敏
演員:孫鳴蔚
簡介:江蘇省鎮江市人,女童軍,為八百壯士獻國旗。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中日之間開戰,楊惠敏加入上海童子軍戰地服務團。10月28日夜間,楊惠敏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所穿著的童軍服底下,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並獲得謝晉元的接見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隔天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地鼓舞振奮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扎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贊揚。
《東方戰場》是由孟凡耀監制,路奇執導,黃海冰、羅嘉良、馬曉偉、袁詠儀、俞飛鴻、侯祥玲、周航、應采兒、葉璇、張魯一、劉璇等主演的抗戰史詩劇。
該劇講述了從1931年「9·18事變」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的這段歷史時期內,發生在東方戰場的140多個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中文名:孫鳴蔚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生 肖:蛇
職業:演員
星座:射手座
出生地:遼寧撫順
出生日期:1989年11月28日
畢業院校: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
主要成就:2010年花兒朵朵廣州唱區20強
備 註:2009年參加東方衛視《加油!東方天使》並進入昆明5強, 2010年參加湖南衛視《花兒朵朵》晉級廣州唱區20強。
G. 楊惠敏是向八百壯士獻旗的愛國女英雄,為何毀在了一個女明星手中
提起淞滬會戰,我們不得不提四行倉庫保衛戰,謝晉元和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被世人所熟知。其實,在四行倉庫保衛戰中,還有一位愛國女英雄不能不提,她就是楊惠敏。很多人對於“楊惠敏”這個名字可能很陌生,但她卻是我國抗戰的名片,曾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楊惠敏傳奇且坎坷的一生。
1949年,楊惠敏去了台灣,當了一名體育老師。她原本是前程似錦的愛國女英雄,自蒙冤入獄之後,從此默默無聞地度過了餘生。1992年3月9日,楊惠敏在台北病逝,享年77歲。楊惠敏回憶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感慨萬分地說:“我是天天以淚洗面。流不盡的眼淚!我呼天,我禱告神明,因為,蝴蝶把我毀了,她毀了我一生燦爛的前程!她殺死了一顆赤忱火熱的愛國心,她侮辱了我冒險獻旗給八百壯士的壯舉,她以小人之心傷害了正人君子的自尊……我恨死這無知的演戲的女人!”
H. 楊慧敏的介紹
楊慧敏(應為楊惠敏)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時是上海潤州中學初二學生。在戰斗最激烈的8月28日午夜,她冒著生命危險游過蘇州河,把裹在身上的國旗獻給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其無畏壯舉震撼中國。畫家劉海粟根據她的事跡創作《四行倉庫》鼓舞鬥志。作為中國宣傳抗戰的「形象大使」,於1938年8月被指派赴美國紐約華沙鎮參加世界青年第二屆和平大會,受到華僑英雄式的歡迎,極大地宣傳了中國的抗戰。此後共接受英、法、德、意、荷等十餘國的邀請,約兩年內,巡迴發表演說達300餘次。
I. 晉元路的由來是關於哪個名人
為了紀念謝晉元!
【謝晉元】(1905-1941)民國抗日將領。字中民,1905年4月26日出生於廣東蕉嶺縣一個農民家庭。
1925年12月,考進黃埔軍校第四期。
1937年在凇滬抗戰中,「八·一三」抗戰爆發後,日軍屢受重挫,不斷增調援兵。10月26日,日軍突破大場防線,企圖切斷閘北、江灣中國軍隊的後路,形勢十分危急。謝晉元受命率第五二四團第一營官兵411人向南推移,留守閘北,掩護大部隊撤退。謝惡元帶領部隊穿過敵人猛烈的炮火,於27日晨2時進駐蘇州河北的四行倉庫。曾奉命率部死守上海四行倉庫,堅守4個月,擊退日軍6次進攻,斃敵數百人,被世人譽為「名震中外的八百壯士」,而謝晉元的英名也被人民廣為傳頌。
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的消息傳開,上海人民無不敬佩感泣,把他們譽為「八百壯士」。每天從早到晚,數以萬計的各界群眾,不顧北岸日軍的流彈四射,紛紛聚集在蘇州河南岸,表示對四行倉庫孤軍的尊敬和關心。10月28日黎明,上海市商會派出一名女童子軍楊惠敏攜帶慰勞品,渡過蘇州河進入四行倉庫,向孤軍敬獻新制國旗,表示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謝晉元命令將國旗在倉庫大樓樓頂升起,隔河觀望的群眾無不拍手歡呼。不久,以《歌八百壯士》為題的歌曲也創作出來:「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同胞們起來,快快上戰場,拿八百壯士做榜樣!
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激勵著謝晉元和他的士兵。短短4天時間,他們在四行倉庫這塊彈丸之地,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傷者無數,自己僅陣亡9人,傷20餘人。10月30日晚9時,謝晉元接到撤退命令。
日偽特務機關為收買謝晉元,曾派人以50萬元、師長之職誘降,被謝晉元嚴辭拒絕。敵人決定殺害謝晉元。1941年4月24日清晨,謝晉元率官兵出操,發現幾名士兵缺席,親往傳詢,已被汪偽特務機關收買的這幾個民族敗類,用匕首將謝晉元刺死。謝晉元時年37歲。
全國,特別是上海的民眾得知謝晉元遇害的噩耗後,極為悲憤,各界人士紛紛用各種方式悼念抗日英雄。4月25日前往送葬者達7萬余眾。同年5月,重慶國民政府追贈他為陸軍少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市政府褒揚謝晉元「參加抗日,為國捐軀」的壯舉,並撫恤其親屬。1982年,謝晉元的墓遷至上海虹橋宋慶齡陵園的右側。
J.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斗經過
10月27日.當晚各連分批穿過前線,楊瑞符命令一連去四行倉庫自己帶領二連前進。而三連、機槍連和一連第三排的士兵無法聯絡。直到第二日上午9時他們才到達四行倉庫,他們是在隨大部隊撤退途中得到有關一營留守四行倉庫的消息的。之後他們的這種志願參加「自殺行動」的精神被蔣介石稱為英勇行為的典範。
早上有關中國軍隊仍在四行倉庫保衛閘北的消息在上海傳開。這引起了女童子軍楊惠敏的關注,而她將在整個保衛戰中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凌晨4點左右她聽到槍聲便沿蘇州河行走,他發現英國士兵向倉庫丟了一袋香煙,她問新垃圾橋頭的英國士兵對岸發生了什麼,英軍回答四行倉庫中有中國守軍。於是她要求附上她自己的紙條,不久後倉庫傳回紙條,說明他們需要彈葯與食物。楊惠敏向上海商會求助,不過對方並不相信。
自四行倉庫房頂就戰斗位置的中國守軍謝晉元將一連沿西藏路部署在四行倉庫右翼,三連在左翼交通銀行大樓對面,二連在在中央擔任四行倉庫外圍之守備。機槍連除以兩挺布置在樓頂擔任防空其餘分配一、三兩連完成全營火力網的編成。蘇州河北路有原為防禦租界內歐美軍隊的防禦工事,但工事的槍眼是向現在中國守軍方向開的。為了防止日軍利用,中國守軍便在其中埋下炸葯,後日軍進入其中,中國守軍引爆炸葯而對日軍造成傷亡。
守軍用倉庫內的沙袋、裝玉米、大豆和其他貨物的麻袋構築工事。並將樓內電燈全部破壞以便隱蔽,焚燒四行倉庫周圍房屋。
上午7時日軍第三師團開至上海北站,到午後1時開至四行倉庫附近。約十名日軍接近防禦工事進行偵查,很快被擊斃。午後2點由排長尹求成帶領的一隊中國偵察兵與約50名日軍交火。之後不久一個連的日軍從西側發動進攻,三連連長石美豪面部中彈但繼續指揮戰斗直到腿部再次中彈。大約七十名日軍進入倉庫西南牆根中國軍隊火力死角,中國守軍便爬上樓頂向其投擲迫擊炮彈及手榴彈,炸死日軍七名,傷約二三十名。在第一波攻擊失敗後,日軍向儲有燃料及木材的倉庫西區放火。下午5時大火被撲滅。同時日軍在閘北進行搶掠縱火。
晚9時營長楊瑞符判斷當日日軍不會再發動進攻,便下令做飯並加固防禦工事。當天有兩名守軍陣亡,四人受傷。
10月28日.英軍軍官在觀看四行倉庫的戰斗中國守軍連夜搶築工事,沒有人睡覺。早上謝晉元用從楊惠敏處得到的上海商會的電話號碼與上海商會聯系。
四行倉庫的位置及建築結構對守軍相當有利。四行倉庫臨近公共租界,日軍不敢用海軍炮火攻擊。他們怕炮彈落入公共租界內,因為日本此時尚不願意同歐美開戰。日軍也不敢像在上海其他地方那樣使用芥子毒氣,因為這將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早7時一架日軍轟炸機在倉庫上方盤旋,但因為害怕誤中公共租界並未投彈。在遭到守軍防空火力攻擊後日軍轟炸機離去。
上午8時營長楊瑞符召集全營官長及班長講話鼓舞士氣。10時謝晉元與楊瑞符共同視察工事並觀察日軍動向。當他們在樓頂上時謝晉元發現一隊日軍沿蘇州河北路移動,據楊瑞符回憶大約在一千米外。謝晉元拿起一支槍向其射擊,當場擊斃日軍憲兵一名。
下午3時開始下雨,四行倉庫周圍的火逐漸熄滅。日軍在西側發動另一次主攻,他們佔領了交通銀行大樓,並在四行倉庫北面部署加農炮進行攻擊。加農炮對四行倉庫厚重的牆壁無法造成致命傷害,而在交通銀行大樓內的日軍又很容易被佔領制高點的中國守軍壓制住。兩小時後日軍放棄進攻,但得以切斷四行倉庫的供電及供水。
當日由一連上官志標連長、營部軍官湯聘梓和機槍連楊排長帶領的一小隊中國士兵加入了戰斗。
這期間上海商會得到了中國守軍仍在閘北的消息後相當激動,這個消息很快通過電台傳遍全城。人們在雨中聚集在蘇州河南岸,為守軍助威。上海市民向守軍捐獻了十多卡車給養。卡車於夜間抵達四行倉庫附近,守軍用沙袋築牆到卡車旁,將給養拖至倉庫。搬運給養用了四個小時,在此期間三名守軍陣亡。守軍收到了食物、水果、衣物、器具和來自市民的慰問信。一隊記者也來到了四行倉庫,但由於謝晉元與楊瑞符因事繁忙,由機槍連雷連長代為接見。
楊惠敏與謝晉元通過上海商會向美軍要求送十名重傷員離開戰場。美軍同意了此項要求,因此傷員趁夜幕掩護被抬離戰場。
同晚上海商會決定向守軍送一面中國國旗。中國整編部隊當時沒有攜帶國旗和軍旗,當楊惠敏將國旗送入四行倉庫時由最高指揮官謝晉元親自接旗。當楊惠敏問及守軍的作戰計劃時,守軍回答誓死保衛四行倉庫。楊惠敏十分感動並向謝晉元索取所有守軍的名冊,並將其通告全國。但為了迷惑日軍同時又不使楊惠敏失望,謝晉元讓人根據原524團的名冊偽造了一份800人的名單,其實共423人。另據楊瑞符回憶,之前送出就醫的傷員也被告知,若外界問起倉庫中有多少守軍時要回答有800人。這就是「八百壯士」的由來。